「聖誕老人來了,大眾睇見開心笑!白雪可愛衣衫襯得妙,佢cute到不得了!」假如你也聽過這首兒歌,證明你的年紀也不小吧!曾幻想過,要是給我遇上真正的聖誕老人,我會對他說些甚麼?這次,終於有機會跟真正來自北極的聖誕老人接觸,一圓兒時心願。這種快樂,好讓我感動一輩子。 文:Phoebe Yuen 圖:林俊源 當穿上聖誕老人的「制服」,Ron就變成了真真正正來自北極的聖誕老人,放下現實世界的身份,隻字不提他原來的工作,更希望大家只稱呼他為Santa Claus(聖誕老人)。 當聖誕老人的基本條件 Santa與小精靈和雪鹿生活於北極的冰屋,已經共度超過50個年頭。最初選擇到北極當聖誕老人,全因他喜歡將歡樂送給大家。「一個好的聖誕老人,要時常掛著笑容,也有一顆寬容的心。傳達快樂的氣氛、點亮孩子的世界,正是我們的責任。」當然,雪白的鬍子亦是標記之一。「無論大人抑或小朋友,都喜歡拉拉我的鬍子來驗個真假。」原來雪白而鬈曲的鬍子,是小精靈待聖誕老人睡覺後,靜靜為他整理的。要做一個好的聖誕老人,當然要受過專業的訓練。「怎樣管理玩具工場、回應孩子的聖誕願望、駕駛鹿車、教導頑皮的小精靈、時常保持快樂的心境……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Santa相信,愛的力量很大,亦是無止境,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愛與被愛。「我的愛除了留給Mrs.Claus(聖誕太太),亦屬於全世界。」每次提起Mrs.Claus,他總會笑得甜絲絲。「我身上穿的衣服,全由太太為我縫製。」身上每件裝備,都有它特別的意義和作用。「尤其是這個響鈴。還記得第一次派禮物的時候,一降落孩子家的屋頂,就嚇倒了本來在屋頂睡覺的小鴨子,我更被慌張小鴨子掉出來的羽毛弄得亂七八糟。有了響鈴,就能夠預早通知大家:『聖誕老人來了!』」 聖誕老人的日常 我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樣,總好奇聖誕老人在聖誕節以外的日子會怎樣過。他笑說:「一年365天,我都為聖誕節做準備。」1月份至5月,小精靈會在北極的秘密寶石礦場開採閃爍的寶石,「這樣才有足夠資金營運玩具工場。」而由6月開始,工場便再次投入生產,製作聖誕禮物及玩具。木製的玩具,可以到森林裡取材;而膠製玩具,便得靠小精靈開採寶石賺取資金呢!至於Santa本人,於每年11月起便要「鹿」不停蹄出發,環遊世界各地探訪小朋友。若然要飛到天氣較溫暖的地方,他會選擇乘坐飛機。「以免雪鹿太辛苦呢!」即使坐上飛機,Santa亦有他的堅持,定必穿上整齊的制服,「以免遺留在冰屋呢!」他最近首次踏足澳門,為銀河酒店的遊人送上聖誕祝福。今次他獨自上路,皆因Mrs.Claus仍在工場監工,加緊為派禮物作好準備。環遊過德國、意大利、法國、加拿大及美國等地,今年留在澳門過一個溫暖的聖誕節,對Santa來說亦是一件有趣的事。「我試過在澳洲度過40度的聖誕節,穿上短袖衫的聖誕老人,有何不可?呵呵呵!」 你快樂 所以我快樂 一段只有兩分鐘的路,Santa要差不多20分鐘才能走完。來者不拒的他,滿足每個合照的要求。看見聖誕老人,大人的反應,特別是老人家,比小孩來得更興奮。孩子也許不敢上前跟他打招呼,但大人竟然主動跑過來跟他合照示好,難怪Santa如此滿足。每每看到小孩,他總會問道:「你是個乖孩子嗎?」其實在他心目中,所有孩子都是乖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乖的時間,偶爾鬧鬧情緒並無不可。給家人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真心的吻和一句甜言,已經是乖孩子的表現。」他又會問問孩子想要甚麼禮物,有人想要寵物;又有人想要一部iPhone;更有人想要一個弟弟,令Santa哭笑不得。遇上這種情況,他會鼓勵孩子好好和家人提議一下。「北極太寒冷,不適合寵物生存;想要弟弟的話,更一定要跟父母好好商量。況且我只會生產玩具,而非電子產品,孩子應該保持童真,享受玩玩具的樂趣。」 這些年來,Santa遇過不同的人和事。「聖誕老人不是神,也不是佛;每當有孩子祈求我醫治他們病患的家人時,我會和他們一起祈禱,祝福患者早日康復。」一個簡單的擁抱,已經是最大的安慰。上月中,Santa才跟一位老朋友見過面,19年來,每年也探訪他的男孩,轉眼已經踏入20歲。由從前談玩具,到現在談成長、談生活、談讀書,「日後或許會談伴侶、談家庭。」Santa從來不視聖誕老人為一份職業或工作,因為他就是聖誕老人,這是他的身份、他的人生。只要他還會行會走,仍會繼續為大家傳遞快樂。
占士邦電影齣齣武鬥連場,上天打到落海。最新一套《鬼影帝國》(Spectre)浴血國際犯罪組織,就追殺至奧地利奧茨谷(Ötztal),刺激場面搬到谷地雪嶺上。12月來遊一趟,始發覺鐵漢後「柔情」處處,阿爾卑斯山美景一樣「奪人心魄」。 文、圖:小驢 ([email protected])/Aqua Dome/ Ötztal Tourismus 12月初中歐天氣日漸寒冷,山區溫度徘徊在零度左右。我拉著行李箱飛抵慕尼黑,最舒適溫暖方法,就用歐洲火車證從機場直上火車,聽著耳機呷著熱咖啡,輕輕鬆鬆,約3小時便到達奧地利奧茨山谷。1991年,一具冰川木乃伊於此被發現,據考證距今已四千多年歷史,人們也就以山谷名字暱稱他為冰人奧茨(Iceman Ötzi)。 接送司機友善健談,我卻顧不了搭訕,順著南走的路緊盯著兩面二、三千公尺雪嶺雄峰,左邊斯圖拜阿爾卑斯山(Stuiben Alps),右邊奧茨谷阿爾卑斯山(Ötztal Alps),中間狹長谷地有點像美國優山美國家公園。40分鐘路程最後停在山谷最大城鎮索爾登(Sölden),這正是登山滑雪和觀賞冰川的門戶。但見大街10個行人7個穿滑雪裝,商店很多也是賣冬季用品或兼租賃雪橇和滑雪板,此話已不用多解釋。 雪線上風光無限 海拔467公尺的索爾登,對於喜愛滑雪的歐洲人而言,一點也不陌生。這裡人口只有三千多,居然每年遊客過夜次數可超過200萬,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European best Destinations網站也以此為全歐最佳滑雪勝地之一。索爾登滑雪坡主要分布在奧茨谷阿爾卑斯山,滑雪場總面積廣達434公頃,差不多等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總面積的一半。踏入冬天旺季,雪坡從1,350公尺直上3,340公尺,都滿布弄雪健兒。不要以為索爾登的高山只為好動者而設,山上過了3,000公尺雪線有3座著名高山觀景台,其中兩處有纜車直達,絕對適合一般遊客。3,058公尺的蓋兹拉施考吉爾(Gaislachkogl)的有型Ice Q餐廳,正是占士邦取景之地。以270度雪山美景配襯高級山地菜,人生享受無以尚之,難怪6月至12月的經營日子也經常爆滿。蒂芬巴赫(Tiefenbach)冰川更上層樓,高3,250公尺。無數遊客親臨該處,就為了在懸空玻璃觀景橋一試俯視萬丈深淵的驚險滋味。極目遠眺,亦可遠望3,774公尺的維爾特峰(Wildspitze)。好刺激者,架上雪橇滑雪板,直可從觀景橋旁邊風馳電掣直滑下冰川,挑戰技術和膽量。相比之下,索爾登另一個滑雪勝地傑吉山坳(Giggijoch)只有2,283公尺,卻勝在滑雪坡度較緩,而且有餐廳、戶外大陽台等設施,又經常有派對音樂表演,特別適合一家大小來玩樂。給你一個小貼士,從傑吉山坳雪坡下滑,正朝向山谷對面斯圖拜阿爾卑斯山,景觀分外壯麗懾人。 蒸桑拿一絲不掛 與冬季玩意相配的,莫過於溫泉樂趣。奧茨山谷的朗根費爾德(Längenfeld)就有全奧地利其中一家最大的水療溫泉度假中心Aqua Dome。這個大如迷宮並附設高級酒店的建築,有室內巨型溫泉泳池及3個戶外圓形溫泉泳池,溫泉水來自1,900公尺地底,含豐富納、氯和硫酸離子,對高血壓和失眠均有療效。此外,度假中心還有餐廳和飲料吧、分布不同角落的休閑區和兒童遊玩區,一天來放鬆身心完全不假外求。這一切還未包括最精采,並各有特色的桑拿區,當中包括濕蒸氣、冷凍低溫、水晶能量、不同色光及香氣配新世紀音樂等種種元素。預先訂位,更可享受不同混合香草敷體治療,或參加桑拿專家帶領的療程課。不過,桑拿使用者也需全裸,且男女同場。中國人難免要有勇氣摒除心障;我就老實不客氣一脫清光,跟一眾若無其事的客人享受一番。及後又可泡浸內庭幽暗按摩池並細賞月色,久久不欲離去。 高山農場地道體驗 索爾登山區有不少高山農場,提供百分百奧地利傳統體驗。Almwirtschaft Gampe Thaya被當地冠以「Genuss Hütte」品牌,因它能夠提供正宗本土品味。這高山農場位於二千多公尺的雪坡中部,原本是一家製造土產高山芝士的農家,後來加建了餐廳木屋,又搭造了開揚的沙發陽台,倒變成甚受歡迎的落腳站。冬天滑雪者來喝熱飲或啤酒,夏天行山者來住宿(只有小農舍能容納七、八個人)或吃飯,終年客似雲來。我來訪當然要試過山野風味才甘心,先是農家拼盤,芝士和煙燻火腿也味道濃郁,但特別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是惹味又不太鹹的風乾牛肉。再來一道Knödel薯仔球,一款混合煙肉碎一款混合芝士,簡直吃到停不下來。其實寫意在陽台沙發,眼前崇山峻嶺已叫人欣賞不已,心曠神怡自然胃口大開。吃過滿意不妨買回家做手信,親友吃著看你的旅遊照片,必定大受歡迎。 順道一提,遊奧茨山谷最佳購物選擇是奧地利蒂羅爾州(Tyrol/Tirol)的煙燻火腿和當地土製Snaps烈酒,在索爾登有土產店售賣。此外,我們熟悉的Mozartkugel莫札特朱古力,索爾登的超市價錢也比香港便宜很多,買來送人亦不錯。 旅遊 備忘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前往奧地利均不須簽證 交通:德國漢莎航空每日均有航班從香港直飛慕尼黑。慕尼黑機場有火車去奧茨山谷,車程約3小時。歐洲鐵路公司專為非歐洲公民而設的歐洲火車證/奧地利火車證,學聯旅遊有售。網址:www.railtravel.com.hk/Eurail_Global_Pass.asp 索爾登旅遊網頁:www.soelden.com Aqua Dome網頁:www.aqua-dome.at Gampe Thaya網頁:gampethaya.riml.com
小時候,總愛嚷著媽媽帶我到尖沙咀欣賞聖誕燈飾。由柏麗大道走到海港城,之後沿著維港遠眺對岸,再漫步到尖東一帶的酒店,跟外牆燈飾合照。不經不覺,聖誕燈飾已經陪伴港人走過50年。無論時代怎變,我相信欣賞燈飾的童心卻永遠一樣。 文:Phoebe Yuen 圖:朱古力 部分相片提供:海港城、鄭寶鴻先生及謝錦雨先生 昔日聖誕 還記得兒時最期待的節日,正是充滿歡欣的聖誕節。放長假事小,吃聖誕大餐、送聖誕卡、買禮物、影燈飾卻事大!小六那一年,用了足足一個星期向全班30位同學送上聖誕卡。每天放學回家,功課不做、卡通不看,也先要寫好聖誕卡給同學仔,期望在臨別各散東西前,把不敢宣之於口的說話統統寫進卡內,留下一個美好回憶。人大了,心態卻不一樣。不追求聖誕禮物、不再張羅一頓豐富盛宴,而寫聖誕卡和影燈飾的傳統,卻一直保留下來。我喜歡用文字和相片紀錄心情,閒時翻閱回味,足已會心微笑,總覺得節日過得簡單而快樂便心滿意足。 近年的聖誕節,商業味愈來愈重,大大小小的商場各出奇謀,以不同的聖誕裝飾、工作坊、活動和購物禮遇吸引人流,聖誕節早已變成了花錢的藉口。收藏家鄭寶鴻亦見證著近50年來,香港人過聖誕的心態變遷,以及社會風氣的轉變。「五十年代的聖誕燈飾集中於中環的銀行區,主要以簡單的燈串繞成聖誕樹,為大廈外牆裝飾。到了六十年代,尖沙咀彌敦道一帶亦開始為節日布置,直至1966年海運大廈落成,更帶動聖誕裝飾的熱潮,由商場內的店舖至大廈外牆和正門,均有簡單的聖誕布置。」巨型聖誕老人裝置和大型“Merry Christmas”橫幅,已足以吸引市民前往欣賞,加上當年的大型購物商場不多,海運自然成為了「蒲點」之一。「新界人到市區『蒲』,乘火車到尖沙咀火車總站(即鐘樓現址),走過來海運多方便!」大時大節,人流自然更多更旺。「位於海運大廈的海天酒樓夜總會,於當年來說是全港最有聖誕氣氛的地方,不少商會亦選擇這裡舉行聯歡會,場面盛大,我都參加過好幾年。當年TVB的藝人如鄭君綿、沈殿霞亦不時到場表演,十分熱鬧。」及至七十年代,海洋中心相繼落成,海港城的出現,令尖沙咀海旁一帶更見繁盛。而尖東的酒店群於八十年代起加入「競爭」,因此海港城不得不急起直追,加上經濟起飛及業權易手等關係,商場亦投放更多資源在聖誕布置上。「九十年代的商場和百貨公司百花齊放,每逢節日,總粉飾得如主題樂園一樣,會行會走的聖誕老人和雪鹿,為節日增添更多歡樂。」在鄭寶鴻眼中,2000年可謂最繁榮的時代,海港城門口更是「插針都插唔入」,車水馬龍。即使是03年的沙士和08年的金融海嘯,社會不景氣亦沒有影響港人過聖誕的心情。「沙士是3月發生,到年尾幾乎回復正常,市面同樣熱鬧。」經濟低迷,政治亂局,似乎都沒有改變大家對聖誕節的美好憧憬,或許是歡樂的聖誕氣氛,成為了港人暫忘不滿和抒壓的好理由。 小小的社會責任 室內設計師Andy Tong從九十年代末起,為海港城擔任聖誕布置的設計工作,他認為,他的工作負有小小的社會責任,要為遊人帶來快樂之餘,更要凝聚港人,鼓勵大家跟家人朋友多相處,感受聖誕節最原始的感恩之心。由設計到布置,需時半年之久,Andy坦言最大挑戰,是克服地理上的難題。「商場位處維港旁邊,是香港一大地標,我希望設計能夠做到本地化,令遊客會記得這是香港,而非一般的室內布置。同時由於是室外空間,設計要顧及白天的日光和晚上的燈光效果。加上天氣這個未知之數,亦怕聖誕節未到,飾品受盡風吹雨打而有損壞,因此選用的物料亦是一大考慮。」他以雪人為今年的設計主題,把雪人設計成不倒翁形象,象徵港人打不死的精神。「聖誕的角色不多,今次選擇雪人,希望以大家心中認為是冰冷的角色,包裝成溫暖的本土雪人。現今要以『逆向思維』才能引人注意,本土的雪人,正是溫暖而不倒,扭轉大家固有觀念。」雪人不倒翁一家數口,齊齊整整,溫馨的家庭形象亦提醒大家,在節日裡不忘陪伴家人。 共鳴 合作多年,Andy直言難免苦悶,但亦享受挑戰,在熟悉的環境尋求突破。近10年的聖誕裝置,他更著重如何把設計連繫到社交媒體上。互動的設計元素,鼓勵大家把相片分享到不同社交平台,這除了是一個很好的宣傳,亦同時將歡樂氣氛傳播開去,甚至乎及至海外。礙於商業考慮,Andy的設計不能加入太多宗教色彩,因此他以天空上的白鴿,來表達和平大愛的訊息,並巧妙地以此和地上的雪人共處,融合兩個不同空間,為雪人找個朋友之餘,亦將離地而不能觸及的白鴿變得「貼地」。 裝置開放後,他喜歡不定期到場巡視,順道觀察大家的反應,「大家不知道我是設計師,好的、壞的意見都會講,不作修飾,這正是我想知道的。」他亦樂於為途人拍照,感染他們的快樂,也感激他們的欣賞。客戶說得有多好,遠不及途人一個滿足而快樂的笑容。 Christmas [email protected]海港城 日期:即日起至明年1月2日 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 地點:海港城海運大廈露天廣場
海運大廈落成50年,過去一直為港人帶來歡樂的聖誕氣氛。現歡迎大家於「那年聖誕@海港城」的網上相簿(http://xmas.harbourcity.com.hk/)分享你和海運大廈的點滴。獲選中的照片,將收錄於《海港城50年限量版精美聖誕相集》作公開發售,所得款項將會撥捐「香港血癌基金」。活動由即日起至本月底進行。
過去成就現在,不論生於哪個國度,每個人都活在前人的軌跡之下,現代人執著前人留下的牽線,一步一步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一個國家的藝術和文化傳承,大概也是如此。提到藝術之都,法國從古到今皆首屈一指,這個孕育了不少知名藝術家的國家,同時亦被視為當代時尚重心地,在蓬勃的時裝市場中,不受fast fashion洪流衝擊,全因為他們重視歷史,而歷史從何而來?正是「agnès b.」創辦人兼設計師Agnès最重視的設計元素──人。 文:Wing 圖:蘇文傑、林俊源、部分撮自《agnès b. STYLISTE》 最珍貴的靈感──孩子們 agnès b.成立逾40年,創辦人Agnès推出了首本個人傳記《agnès b. STYLISTE》,但創作者卻非她本人,而是由法國記者Florence Ben Sadoun跟Agnès進行多次訪談後所撰寫。書中的時間線,穿越了上世紀六十年代至現在,內容圍繞著agnès b.及Agnès的故事。「其實我沒有花很多時間在這本書上,撰寫此書的Florence,一般都在晚間跟我訪談,我們談及了品牌、我自己的故事和設計,內容多數圍繞工作,亦有部分跟我的孩子有關,因為我19歲便跟第一任丈夫誕下孖仔Etienne及Nicolas,現在已有5個子女,大半生的創作都有孩子們的陪伴,他們也是最初推動我創作的動力及原因之一。」 五十年代,17歲的Agnès跟年輕出版人Christian Bourgois相戀並結婚,尚有一年高中畢業的她隨後輟學,19歲時誕下兩子,但在兒子出生18個月後,兩人離婚,她帶著兩子返回家鄉凡爾賽,並在忙於解決生計問題時,她遇上《Elle》雜誌編輯Annie,獲其賞識得到助理時裝編輯一職,而處女作就是女孩度假裝。 時裝 太「時」裝 「我不懂潮流,不留意也不管,我對『時裝』是有點恐懼。agnès b.的衣服是為『人』而造,既為了我的孩子,也遍及所有人。現時很多人著的叫時裝,而服裝,在我眼裡則是電影、電視中,演員或歷史人物穿的那種,滲透著一個時代的品味,展現了當代人的個性。」《agnès b. STYLISTE》其中一句:「I was always afraid of fashion.」此話在整個訪問中,她說過不下5次。「現在的設計業過盛,太時尚,那種時尚太頻繁,時裝就是太『時』裝。」從1975年至今,agnès b.的服裝都貫徹「生活化」的風格,從沒有出現「超高」高跟鞋等非日常服飾,「agnès b.這品牌的價值和中心思想是To be fair. To be honest. To love the people。我為所有人而設計,想帶給所有人快樂,這是我多年來最想做到的事,亦是我的創作動機。希望大家相信我的設計和選擇,相信時裝能夠拉近人與快樂的距離,不論是男性、女性抑或小孩,所有人都是我的對象,所以agnès b.有男裝、女裝、嬰兒裝等不同系列,尤其是小孩,他們時常都是我的靈感來源……每創作一個系列都是挑戰,但我喜歡這感覺,要為所有人設計生活所需,就是經營這品牌的困難,但同時讓我不停地探索世界。」 75年,agnès b.首家女裝店在巴黎開幕,81年,再開設旗下首家男裝專賣店,翌年再推出首個童裝系列;1987年,agnès b.與美容品牌合作推出首個化妝品系列,同年更推出首支品牌香水。現時,agnès b.已擴展至花店、咖啡店、畫廊及電影製作等不同範疇。 渴求幻想的力量 生於巴黎凡爾賽的Agnès,在家中排行第二,其任職律師的父親,自她10歲起教導她研習藝術史,兩人最常遊玩的地方,則是一步一歷史的凡爾賽花園,「我自小便很喜歡十七至十八世紀的人事物,凡爾賽花園,在我的設計工作上是啟蒙『者』,它位於巴黎市外,豎立了多座十七世紀帝皇城堡,那裡是法國最美麗的地方,也是我在煩惱工作事情時的逃生出口。」Agnès坦言,凡爾賽花園對她來說別具親切感,自小看過無數歷史書的她,形容那裡有很多不同人的足跡,身處其中,猶如被不同時代的人和事包圍,如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Saint-Simon伯爵、奧爾良公爵夫人(Duchess of Orleans),以及作品反映路易十四時代法國社會風貌的書信作家塞維涅夫人(Madame de Sévigné),每一位都讓她獲益良多。「其實我夢想是成為博物館策展人,我試過應徵,但被拒絕了。agnès b.和法國有著密切的關係,除了因為它是我的出生地,它的文化歷史促使我投身藝術圈,亦令我對服裝和設計有所憧憬,引領著我探索和幻想。」 Agnès當年與首任丈夫結婚後輟學,期間在多家法國畫廊擔任實習生,認識不少當代知名藝術家;1984年,在創辦agnès b.8年後,她在巴黎第四區開設首家畫廊galerie du jour agnès b.,97年4月聯合出版藝術期刊《Le Point d’ironie》。 為簡約添一點異常 生活之中,簡單是日常,刺激和新鮮感則源於平凡中的小改變,若將此套用於服裝設計中,或者就如agnès b.的設計般,直條的半截裙中,偶然來一筆橫紋,Agnès和agnès b.的有趣,正體現於這些帶點「反叛」的設計,「我很喜歡幻想,設計衣服時,最常幻想人們的生命和人生。例如設計裙款,我不喜歡太短,反而喜歡在中長度或長裙裡造些變化,例如裙褲等;我喜歡淡淡的顏色,雖然淨色服裝屬於經典,但我喜歡有些小變化,變成屬於當代人的東西,例如白色襯衫,我是近代最先在領口加入變化的人,95至96年的冬季系列,當中的襯衫就加入了風琴領。」 生命有趣之處在於意想不到,它在等待我們把生命以外的東西,拉到自己的生命中。Agnès在訪問尾聲,為自己和品牌作了一個簡潔的總結:「我透過分享自己的生命走入大眾的生命,是我的願望,當人們喜歡我的設計時,他們會因著衣服而思考,感受到我的生命,這就是agnès b.最美一刻。」 ◆相關新聞片段可於am730 Facebook專頁重溫。◆
講到夏威夷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大家不期然會聯想到陽光海灘、蜜月勝地,以及草裙舞,由8個島嶼組成的熱帶群島,是一個理想度假天堂,受海洋氣候調節,全年溫度平均,夏季平均溫度攝氏約29度,冬天平均溫度則攝氏約25度,氣候宜人。小小的群島,一點不簡單,她擁有很多世界之最,包括現存世上最多瀕危物種、全世界最孤立群島之一、全世界地質上最年輕島嶼之一、全世界最活躍的火山和全世界最高的海上高山。獨特的地理環境及多元種族文化,造就豐富多采的旅遊節目,今次帶大家先到最繁華的歐胡島(Oahu),穿越過去,走進侏羅紀時代的蠻荒世界,以及正在成長中的大島(Island of Hawaii),踏足活火山,感受大自然威力。 文、圖:潘蔚能(www.facebook.com/poonwainang) 鳴謝:夏威夷旅遊局 全世界唯一可駕車進入的火山 從香港出發飛往夏威夷,需經關島轉機,全程13小時,才到達首府檀香山國際機場。來到夏威夷的旅客,除享受奢華酒店度假之外,大部分人都會再轉乘內陸機到大島(Island of Hawaii)觀看難得一見的火山奇景。一出機場,沿路上便會被周圍火山岩景象吸引,一片荒涼環境就像登陸火星,進入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後,就表示已在基拉韋厄火山(Kilauea)範圍內。據資料顯示,這個活火山在二十世紀內共爆發超過45次,最近一次是今年9月。導遊跟我們說,每天進入火山,地貌都有所不同,因為火山不斷噴發岩漿,令大島面積一直在擴大中。翻查資料,發現直至1994年1月為止,夏威夷大島已經產生了約1.987平方公里的新土地,大概一個鴨脷洲的面積。 目前的爆發,可能持續100年,也可能明天就停止,情況難以預測,火山爆發位置亦隨時有變,熔岩可以淹沒一切,導遊帶我們去一條曾於五十年代被熔岩完全吞噬舊公路上,足見當時火山威力強大之可怕。正由於火山帶來的不確定性,人類往往把不能解釋的現象附註於神話上,相傳女神佩蕾Pele掌管這座火山,每當火山爆發就是女神發怒的時候,所以當地人極之敬畏及尊重這座火山。導遊叮囑大家去到火山,千萬別帶走任何東西,那怕是一塊碎石,因為這些都是女神身體的一部分,拿走了,會有可能觸發火山爆發或者地震,亦會為人帶來厄運。 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面積十分之大,建議至少預留兩天時間遊走,若沒有時間,可先到女神佩蕾Pele的住所Halemaumau,遠眺火山口冒出陣陣白煙壯麗景緻,如果幸運的話,還會見到岩漿噴出來的澎湃一刻。筆者建議大家入夜後來觀看,事關晚上漆黑一片,更能清楚看到溶岩翻滾,但要注意晚間山上天氣非常寒冷,要有足夠保暖衣服。 回到真實侏羅紀世界玩飛車 由火山形成的夏威夷地勢險要,雄偉的山勢以及保留原始環境,置身其中,有返回蠻荒世界感覺。這樣的環境,難怪吸引不少荷李活大片在此取景拍攝,每部都是賣座電影。已被荷李活選為御用外景地的古蘭尼牧場(Kualoa Ranch),就曾經出產超過五十部電影,包括六十年代一系列貓王經典電影、《地心探險記》、吳宇森執導的《烈血追風》、《泰山》、《金剛》、《迷》、《每天愛妳第一次》,以及最廣為人知的《珍珠港》及《侏羅紀公園》等。 古蘭尼牧場位於歐胡島,從著名酒店集中地威基基海灘出發,行車50分鐘即可到達。遊客來到牧場,可參加不同的導賞團,例如90分鐘的電影場景之旅,會帶大家在Ka’a’awa山谷暢遊,遊客坐上一輛無窗的越野大巴,行走崎嶇山路,導遊沿途會講解不同地方的電影拍攝場地及相關趣事,大家亦能落車拍照留念。由於牧場於二次大戰時曾被美軍徵用為作戰指揮中心,所以遺下了防空洞,大家可以藉此感受昔日戰時緊張氣氛,裡面除有戰爭遺下的物品,如指揮辦公室等,也陳設不少過往在這裡拍攝過的電影道具,是一個不錯的打卡地方。若你嫌參觀活動太過靜態,也可參加四驅山地車導賞團,遊客不用有任何駕駛經驗,登上四驅山地車穿越於原始崎嶇山地,十分刺激,路線有分1或2小時行程,沿途經過電影拍攝場地和風光明媚的海岸線。 古蘭尼牧場發展至今成為熱門旅遊景點,原來最初是一個用甘蔗造糖的地方,但是園主沒有充分理解這個地方較其他地方乾旱,及至1870年一場大旱災摧毀了整個甘蔗業,之後轉做牧場養牛至今。 與夏威夷多元文化互動 夏威夷為美國第五十個州,是唯一擁有自己語言的州份。原有民族是波里西尼人,有自己文化及語言,隨著十六世紀歐洲人開始入侵包括夏威夷等太平洋島國,改變族人等原有生活文化,而且大量混血,主要是白種人,其次是黃種、黑種人,後來又被美國佔領,日久令這個族群開始衰落。直到1963年,有熱心人及美國政府為了保存此一難得原住民文化,於是在夏威夷歐胡島的拉葉(Laie)地區,成立了波里尼西亞文化中心(Polynesian Cultural Center)至今。這一個非牟利機構,大部分職員及演員都是來自夏威夷楊百翰大學的學生,中心融合了夏威夷、大溪地、東加、斐濟、薩摩亞和新西蘭毛利等活潑、多彩的太平洋島國文化,重現玻里尼西亞的文化、藝術及手工藝,讓世界各地人認識。 中心以寓教於樂手法,讓遊客生動有趣學習,除安排豐富表演節目外,也有多種互動活動提供給大家親身體驗。例如在薩摩亞村莊,演出者示範如何鑽木取火,利用兩根木互相摩擦不到10秒,就已經生火了,對我們都市人來說,實在大開眼界。 實用資料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者均需簽證。查詢:http://chinese.hongkong.usconsulate.gov(美國總領事館) 航班:乘搭聯合航空由香港來回美國夏威夷,票價由$5,490起(未連稅)。 查詢:www.united.com/ual/zh-hk/hk/ 電壓:120V,兩扁孔插座。 時差:比香港慢18小時 貨幣:美元,1美元約兌7.75港元 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 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 網址:https://www.nps.gov/havo/ 古蘭尼牧場導賞團及四驅車活動 網址:http://www.kualoa.com/about/ 波里尼西亞文化中心(Polynesian Cultural Center) 網址:http://www.polynesia.com/
自從有人類開始,地球早已有藝術的存在。在我們未被全球化前,世界各地仍保有完整而獨特的地方特色,而藝術則伴著民族特色而衍生。古時的土著會利用顏料,把圖騰繪於身上作「護身符」,甚或在臉上繪畫象徵其族群的符號,以識別身份。這些為著「生存」而來的圖畫,扣連著人的基本生存元素,民族、大自然、意識思維、肢體……今時今日,人類仍然缺一不可,但在不久的將來,當我們都變成機械人、複製人時,「人之所以為人」的憑證,大概便只有歷久不衰的人體彩繪。 文:Wing 圖:蘇文傑、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場地:The Cat Street Gallery 迷戀面部線條 美國人體彩繪大師Craig Tracy,01年投身人體彩繪藝術時,推出的首個系列作品名為《The Nature series》,當中最富代表性的,自然是繪於模特兒背上的豹臉圖《Leopard》。大自然的動物、花草樹木往往是Body Painter的繆斯,澳洲女藝術家兼Body Painter Emma Hack亦然,「我的作品時常跟大自然、環境有關,如花草和動物等,每幅都盛載著一個message,或者跟我成長於風景如畫的澳洲有關。」約於99年成為Body Painter的Emma,在澳洲的阿德萊德出生,她形容自己年幼時是典型的反叛少女,不愛讀書卻極愛繪畫美麗事物,不過,她當時的作品並非呈現於畫紙上,反而是繪於女孩的臉上,「我現在回想,其實我起初想當藝人,每天都可以化上漂亮的妝容。我是在化妝學校畢業的,化妝是唯一令我感興趣的事。」Emma坦言,喜歡化妝不止因「貪靚」,同時能將繪畫元素融入獨特的面部線條,繪畫出比妝容更美的「美貌」,「當時有位老師跟我說『既然喜歡獨特的線條,何不畫在身體上?』當時大約是20年前吧,我第一次在模特兒身上繪畫,鄰居們以為我瘋了,連家人都覺得我有病,不過我卻肯定自己想當一個人體彩繪師。」 人與大自然的融合 「20年前,無論是美國抑或澳洲,Body painting都不算普及,因此,沒有太多作品可參考,是92年一期《Vanity Fair》雜誌的封面啟發了我,那照片由Demi Moore擔任人體彩繪模特兒,是新西蘭化妝師兼人體彩繪師Joanne Gair的作品。」Joanne是上世紀少數的知名女性人體彩繪師,而啟發Emma的封面作品正是其成名之作,由於她經常與知名品牌或雜誌合作,因此風格相當girly,跟多位著名男性人體彩繪師如Craig Tracy及意大利的Johannes Stoetter的強烈色彩對比,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在我掌握body painting的技巧後,我傾向使用柔和一點的顏色,如剛才說的,我喜歡以大自然為主題,淺色最能把人和花草、蝴蝶、小鳥等大自然背景融合。」Emma首次公開的人體彩繪作品是《Petal Collection》系列,以6種不同種類的花為主題,背景以黑色為主。「我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05年的《Wallpaper》系列。當年,我在一間家品店看見已故澳洲設計師Florence Broadhurst設計的牆紙,那幅作品把人的臉孔藏在畫作中,它啟發我有新念頭,後來更嘗試找畫廊合作展出,但被拒絕了,於是我便在工作室實現此計劃,直至3年後,我終於找到畫廊展出。」 Florence Broadhurst超級fans 生於澳洲並成名於英國的一代時裝女王Broadhurst,在1930年代開設服飾店後,並於1959年設計出自家手繪花紋牆紙,Emma不諱言承認,其作品有意延續對方的high fashion crossover生活化的風格,而事實上,其作品的用色及圖紋,的確跟Broadhurst設計的Wallpaper花紋甚為相似,「現時世界上有很多人體彩繪師,或者我的不同之處是,我的作品是『全套服務』。一般painter在模特兒身上畫好畫後,便會找攝影師拍照,我起初都是這樣,但後來我發現畢竟是自己的作品,於是便去學攝影,更開始設計不同背景,有時會先用Photoshop起稿,然後按照草稿在牆上繪畫,因為我喜歡用圖紋連繫模特兒與背景,所以落筆要計算得很精準。」 拒用過瘦模特兒 訪問當日是Emma繼2013年後,再次在香港發布新作品並舉行個展,她在開幕日當天請來「私家」模特兒,花了5小時在畫廊內完成作品,期間,兩人如同姊妹般聊天。「你的作品為何不請名人擔任模特兒?」我問。她說:「近年我固定用2、3個模特兒。其實畫的過程不止我辛苦,模特兒也非常痛苦的,多年前我已不再用名人做model,因為他們只容許藝術家有限地使用他們的身體,而且,我的理想人選是身材適中,不需要太瘦,我想要的是真實感;而且,我希望整個過程是輕鬆、愉快的,她們不是我的員工,也不是老闆,她們是我的拍檔甚至朋友,今天來幫忙這位拍檔,我們已合作13年了,能畫出如此多美麗的作品,她也有功勞呢!」
46年,到底要多喜歡一份工作,才有如此熱誠做足46年而不言休? 聖保羅書院的校工富哥(劉仕富),小學畢業後第一份工就是任職校工, 這亦將會是他人生中最後一份工作。「我諗我會做到做唔到嗰刻先會退落嚟。」 文:Phoebe Yuen 圖:陳釗 不言休 只有小學畢業程度的富哥,卻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跟校園裡的外籍老師溝通完全沒有難度。這歸功於這46年以來,他邊做邊學,閒時主動跟外籍老師講兩句練回來。「就算一年學一句英文,都起碼識講46句啦!得閒又睇下明珠台,學下學下咪識囉!」17歲那年小學畢業後,經媽媽的朋友介紹下入職聖保羅擔任校工,「學歷唔係高,份工又好似幾穩定,咁咪試下囉!十幾歲人仔有份工做已經幾好,做落又好開心,咪一直做落去囉!」當年面試,沒有特別的入職要求。規律的工作,每天如常。朝早六點多回到學校,在老師和學生還未到校前,就要先打開大門兼打掃好;到大家放午飯的時間,又到富哥出動,打開校門,更不時充當訓導老師角色,「喂!唔好跑啊!因住仆親!」鐘聲一響,到了放學時間,再次開門,歡送學生。其餘時間,富哥和其他工友便負責打掃班房、影印、沖茶……大家看到和看不到的工作,全靠一班校工叔叔和嬸嬸們照顧得妥妥當當。富哥笑言:「我有個習慣,就是所有試卷影印前,我都要由頭到尾看一次,以免有錯漏或重複。」畢竟處理過46年來的試卷,每年考試出甚麼題目他都一清二楚,經由他過目,保證穩陣。 以為放暑假就可以抖抖?錯了!現擔任校工總監的富哥,除了安排工友放假的時間表之餘,亦要負責校園內大大小小的維修工作。為免工友辛苦,不管大小事務,他皆堅持親自負責和監工,就連放假遠遊都一樣冇時停。「記得有一年喺瑞士度假,搭緊登山纜車上雪山頂,點知有工友打嚟問我把掃帚放咗喺邊!真係激氣,幾十蚊IDD啊!」看見他哭笑不得的表情,還是帶著一絲甜,至少他知道自己在大家心中是何等重要。有老師擔心他年紀漸大,工作辛苦,曾勸告他退休安享晚年。「維持現狀我就最開心,我諗我會做到做唔到嗰刻先會退落嚟。」 學生爸爸 「(一做就46年,唔悶咩?)點會悶!對住班俏皮學生不知幾開心,得閒同佢哋打下波不知幾過癮!」在課室踢西瓜波、偷偷充電、玩手提電話,甚至同學之間有爭執推撞,只要富哥一出現,學生便馬上「變乖」。「咪做下中間人叫佢哋冷靜下囉,誰是誰非,整傷邊個都唔好啦!一陣推亂晒啲枱枱櫈櫈,盞啲工友做得辛苦。」有曳學生,當然也有乖學生。「曾經有學生帶埋屋企個掃把嚟,話要幫我手打掃課室。」眼見學生如此懂性,令他不免感觸。 每年的開學禮,富哥也會站到講台致辭,特別是這句訓示,每年都必定會講一次:「未到中秋,一定有學生提早食『St. Paul月餅』,大家好醒醒目目喇。」所謂「St. Paul月餅」,指的是「波餅」。不少學生喜歡在球場旁邊吃午飯,「一個西瓜波飛埋嚟,成盒飯倒瀉晒,最後咪又要我出動。」滿是污漬的白恤衫,交給他一洗,放在天台晾曬數小時,學生放學便有乾淨校服穿走。而幾乎每星期上演的爆呔情況,富哥亦早已見慣不怪,更遺傳了媽媽的一雙巧手,變身成「縫補補」,每年補上幾十條褲。「學生高矮肥瘦樣樣齊,邊有咁多條後備褲俾佢哋,咪唯有幫佢哋即時補好。麻煩?冇所謂啦,男仔鍾意打波嘛,唔怪得佢哋成日爆呔嘅。」對學生、工友和老師都有求必應的富哥,早已成為大家心中的好爸爸。有移民外國的畢業生返港探親,連校長都不見,也先要拜會富哥;又有兒孫滿堂的舊生帶著一家大小來探望他,令他窩心又感動。就連學生返母校求婚,也是請富哥幫忙安排。「企喺四樓睇住佢抱得美人歸,終於都大個仔囉!」 打成一片 名人輩出的聖保羅書院,校友於畢業後涉足不同界別,當中最為人熟悉的,包括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曾鈺成;前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著名心臟科專科醫生黃祖耀;資深大律師胡漢清;國際知名建築師貝聿銘,以及藝人鄭丹瑞,人才濟濟。提起名人軼事,富哥對阿旦(鄭丹瑞)印象最深。「佢由細到大都係咁牛高馬大㗎!不過係曳啲,講下粗口,放學又唔肯走咁,但佢真係幾叻仔!」 總是掛著笑容的富哥,最怕遇上的是學生情緒問題。他只好「舢舨充炮艇」,充當輔導老師安撫他們。而遇到學生和老師的對立局面,他總保持中立。「冇話幫邊個,通常都係學生錯㗎喇!但老師有時又太嚴厲,所以要取得平衡。我唔知頭唔知路,都係少出聲為妙,唔好參與討論。」選擇遠離師生糾紛的他,卻熱衷參與運動。除了每年的校友籃球比賽,富哥一有時間便和同學仔打波聯誼。每個經過的學生都不禁說:「嘩!富哥打波啊!」猶如明星出巡。同學仔亦俾足面錫住富哥,任由他進攻籃板。在聖保羅裡,沒有傳統的階級觀念,學生和校工可以打成一片,即使校長也絲毫沒有架子。 不管發生甚麼事,同學都會先找富哥幫忙。訪問當日,剛好碰到遺失了銀包的同學仔,他一臉慌忙來找富哥幫忙。富哥不好意思地暫停訪問,了解事情經過後,再用對講機著在「黃鳴謙校舍」附近工作的工友幫手開門,好讓同學內進尋找。幸好,最後都能尋回銀包。「有時佢哋唔知擺咗個銀包去邊,錢都冇點搭車返屋企喎!幫到就幫囉,咪俾少少錢佢哋搭車返去。」「幫到就幫」這四個字,在整個訪問過程中聽過不下十次,幾乎成了他的口頭禪。然而,大家知道他可不是隨口說說。一個永不言休,事無大小都攬上身的校工,早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超人爸爸。 ■聖保羅書院創校165周年紀念展覽日■ 日期:本周六(19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地點:中西區半山般咸道69號
今年6月1日,是瑞士交通史上的大日子,亦是瑞士人值得驕傲的一天,全球最長及最深的火車隧道,聖哥達基線隧道(Gotthard Base Tunnel),花了17年時間終於建成,大大縮短了瑞士南北兩側城鎮的距離,不單有助貨運經濟快速增長,而旅遊人士,又可以訂下新目標,計劃一個跨地域的假期,例如從蘇黎世(Zurich)或琉森(Luzern)出發,往南走,到提契諾州(Ticino)歎世界,從此變得輕而易舉了。文、圖:何志光 漫長的17年,背後經歷了重重困難,早在1947年,已經有人提出隧道方案,1963年,瑞士政府設立委員會,研究可行性,可惜後來計劃被擱置,直至1992年,舊調重彈,舉行全民公投,結果得到多數人支持,6年後,落實展開工程。 隧道工程艱巨 隧道總長度有57公里,貫穿阿爾卑斯山,最深處達2,300米,基於安全考慮,採用雙管道行車,並加設兩個緊急車站,建造800米深的豎井,直通地面,亦為了節省時間,於4個地點,包括起點Erstfeld、中途站Amsteg、Sedrun及Faido,同時動工,最後加入終點Bodio。基於工程浩大,留下來的統計數字都是驚人的,長410米的隧道鑽掘機,每天僅推進25米,高峰時期有來自十多個國家的2,400人同時工作,共挖掘出2.82億噸石頭,發現73種礦石資源,連續43,800小時施工,地下岩石高温有攝氏46度,全部都是動人心魄的數字。依照環保工程的原則,隧道採用直線設計,高低位落差亦減至最少,務求降低成本及建造時間,至於產生出來的石頭,全數循環再用,如製造三合土,供鞏固隧道內壁之用,剩餘數量,用來興建人工島,美化環境,或作水壩填料等,未有浪費。 烏里州(Uri)Erstfeld至提契諾州(Ticino)Bodio的路段「接龍」,代表世紀工程取得成就,可以擇日通車,客運火車正式服務日期為下月11日,在幾個月過渡期內,鐵路公司特別安排了專車Gottardino,讓遊客率先體驗新隧道所締造的奇妙旅程。日後,當火車時速提升至超過每小時200公里,瑞士南北互通,行程可節省1小時。回想古人翻山越嶺,經過迂迴險峻的聖哥達山口(The Gotthard Pass),花至少6天時間的旅程,現在頃刻之間,便到達目的地了。隧道正式通車後,絕對是推廣南北旅遊的良好契機。 南北旅遊概念 與其空談嶄新的旅行大計,為何仍不動身,做旅遊先鋒?瑞士中北部有歐洲典型的人文景觀,及美豔絕倫的湖光山色,從蘇黎世乘坐火車南下,先熱身,感受一下由城市迅速投奔郊區,換來柔和綠色大地的洗禮。到達琉森,遊古城,踏足有「花橋」之稱的Chapel Bridge,追逐天鵝拍幾張沙龍照片,是必然之舉,但別忘記抓緊時間,登上有110年歷史的蒸汽遊船Schiller號,投身瑞士馳名的湖光山色,飽覽天與地;船準備啟航,乍聞汽笛聲響起,掀一陣懷舊風,船艙內機械部分起動,乘客好奇圍觀,金屬組件,閃閃發光,充滿生命力。琉森湖水面平靜,船程穩定,四周風光明媚,安坐甲板上,休閒地左看看,右望望,涼風吹拂下,不知不覺途經了多個小鎮,約兩小時後,於弗呂倫(Flüelen)上岸,咫尺外的火車站,停泊了隧道觀光專車,整裝待發。 專線火車漫遊 特別火車班次,是客運火車12月正式投入服務前的安排,每名乘客獲發一本護照Pioneer Passport,是紀念品,另外,乘務員驗票時,又會在護照壓上乘車日期和時間,同樣具紀念價值。專車終點站設在比亞斯卡(Biasca),途中會在Sedrun車站停留,車長提供足夠時間,讓大家仔細參觀隧道每一個細節,及由緊急通道臨時變身出來,名為World of Experience的展覽。展覽內容主要講述世紀工程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由工程設計、地理環境、重要日子、困難時刻,以至幕後功臣,都有極詳盡的資料。身處800米深的隧道內,透過螢光幕欣賞短片,認識工程進度,前所未見,大家一起在黑暗的環境,分享工程人員的喜與樂,有真實感,成功產生共鳴。現場喇叭形的裝置,原來是模擬超級望遠鏡的視覺效果,它將同一座標的戶外景物,帶入隧道內,外間風光如畫,管道內幽暗寂靜,裡裡外外,很明顯是兩個世界了。 乘務員温馨提示,下車參觀時,謹記隨身攜帶Pioneer Passport,場內有精美紀念印章,做一個簡單動作,留下最可愛的回憶。火車繼續行程,駛出了隧道,重見光明,已經置身南部地區了!從傳統的中歐文化氛圍,閃身到活潑的地中海風情;從德語區,踏進意大利語區,感覺截然不同。比亞斯卡雖然是專車的終點,卻是提契諾州的北大門,區內名勝多不勝數,貝林佐納(Bellinzona)、洛迦諾(Locarno)、盧加諾(Lugano)及馬焦雷湖(Lake Maggiore)等景點,與美酒佳餚,人人熱切期待! 聖哥達基線隧道肩負歷史重任,完成創舉,17年奮鬥,濃縮成17分鐘車程,貫通南北,贏得無盡掌聲。提契諾州將會是一顆旅遊新星,萬千旅客正蠢蠢欲動,去認識不一樣的瑞士。 info實用資料: 簽證:持BNO與特區護照人士免簽證。查詢:3509 5000(瑞士領事館) 機票:瑞士航空來回香港至蘇黎世(Zurich)票價由2,915港元起。航空公司已經採用全新的波音777-300ER旗艦機,提供更舒適的服務。查詢:3002 1330(瑞士航空訂票熱線) 交通:由弗呂倫乘坐Gottardino特別火車班次往比亞斯卡,包括參觀隧道時間,約需2小時10分鐘。 (www.swisstravelsystem.com) 注意:Gottardino專車服務時間,限定至本月27日止,星期一停開。 網址:www.sbb.ch/gottardino、www.ticino.ch
今年全球選舉特別多,賽果一個比一個令人發毛。美大選完結,視線拉回香港,政壇至藝壇,戰意高昂。有政治評論說,人民近年變得很反斗,愛用選票顛覆固有的一切,越堅穩的「大佬」,危機越大。但被標籤為「狂人」的,也自覺未必大路康莊。四子今屆連線選藝發局,樂壇長毛、佔中十子、勇武師弟,似「惡名昭彰」,但他們自有走入建制的任務:欲撼動工廈僵化牢固的消防條例,只為業界爭取不再提心吊膽的過日子;想用油麻地警署建文學館,最想召喚香港一塊塊散落在民間的文學史料,找個瓦遮頭重新拼合面世。 文:簡淑明 葉兆臻 攝:黃文山 陳奕釗 四子中有三人是首次參加藝術發展局藝術範疇的選舉,音樂界的周博賢、文學藝術的陳慧與戲劇的李俊亮。與現任視覺藝術委員的陳錦成連線,期望把局內與局外的資源與狀態串連。陳錦成過去三年,由大會、中層會下至工作小組,一人參加16個會,見盡局內的遊戲規則,錢在花,感覺有時資源錯配或未臻善用。另外三位局外人長年在各自的業界打滾,旁觀者清,看到了界內殊途同歸式的鬱鬱不歡狀態,他們都覺得,藝術家們理應得到更好。 一個晚上,找來四人坐下來,由藝術工作者在香港搵食生存之苦、為創作而長年鬼祟或蝸居的創作空間、以至多年來默默構建在心底裡、並不空中樓閣但沒機會抒發的文化政策,娓娓道來: 偏偏世界急速變奏 甚麼都給這巨輪沒收 《最後晚餐》 今屆藝發局的候選人們都有以工廈及善用廢置校舍為政綱,事關香港有九成的藝團,都是在工廈內生存。劇團、舞團、還有很多藝廊,陳慧說:「還未計文學藝術,好多規模細的出版社、細的文學團體甚至作家都係用工廈做工作室。」周博賢形容,過去地政署執法的密度,也令到很多表演藝術上的朋友感到好困擾,為了求得一個空間創作,「終日提心吊膽,擔心會嚟巡,會諗好唔好應門呢?」 發展局雖口說開綠燈讓文化藝術團體在工廈內運作,但一直以來都卡在消防的關口上,「政府有稍為鬆綁,但只限於藝術團體的工作室,表演一直都唔得,因牽涉有人命問題,我們曾經爭辯,以前工廈有幾百人喺度做嘢啦,但他們會反駁工作的人熟悉地方,觀眾則是第一次來。那酒店呢?住客也是第一次到,消防會說,因為門口會貼一張紙教如何逃生。」過去在藝發局內有提出過問題的陳錦成說。 「我們建議不如在Studio內加一個觀看人數的上限,不能超過幾多人?放幾多個滅火筒?有逃生路指引,可以嗎?」窮則變,變則通,但若通不了,周博賢認為,「第三個層面是修例,因為防火條例太舊太僵化,無逃生無指引,一概唔俾文藝用途,呢啲都需要修例,我們可以用藝發局委員的身份,約見馬逢國議員以外的關注文化政策的議員,一同給政府壓力,如果那些議員未被DQ的話……」 李俊亮希望政府見到的,不僅是只看到場地的問題,因為那是牽涉到一條工業鏈:「當解決演出及練場地,對新團的創作來說很重要,場地好緊要,有數得計,排練場地費及製作費佔了五分一,唔需要再走鬼,不用限著友情價可多排幾多個鐘,有比較鬆動啲及充裕少少的做法,就有更多資源去做宣傳,精神放在製作上,長遠來說還可以幫輕藝發局,不需頭痕要資助無數的藝團。」因為伸而廣之,一場表演,帶動觀眾,觀眾帶動自己的網絡來觀看,有收益。演出也需要器材供應商、有印刷品、有網上媒介,整個生態就是生計,也是一種產業鏈,不只惠及表演者。 陳錦成舉十多年前的油街為例,「油街最初是政府倉,丟空無用,於是平租出去,從無諗過發展藝術,藝術家們見平租就想搬入去,雖然時間只得年多兩年,但從此造就了有前進進、1A空間、蛙王、錄映太奇的出現。政府毋須做好多工序,只要將擺喺度荒廢的物業,用一個平租金,無需美輪美奐,安全有水電,下面創作人就懂得怎好,其實廢校更好,因為不用擔心表演牌,已經合乎做表演,有大禮堂,韓國首爾就已有這些例子,可以一蹴即就。」 貌似小事千種 潛伏大城暗動 《大城小動》 他們還覺得,藝發局的職能是需要擴展的時候,可以的話,最應該變成一個Agent,推廣及策展藝術界的The Best。陳慧這方面慨嘆甚深,她是當代小說家,拿過文學雙年獎,一書風行,但她深明今時今夕的香港,即便有能力嘔心瀝血出版一本書,還因為一個錢字,幾萬至幾十萬字,就此淹沒在書店的字海裡。「出書要打入書局『攞櫃』,俗稱放豬肉枱,大間的書局是要俾錢的,那只能依附大出版社出書才做到,但個人小本經營的話,很難,即使僥倖拿到了藝發局資助,叫做還咗個心願,都係嘥氣,因為都沒有跟書局推介,石沉大海。如果藝發局能跟大書店合作,叫做藝發局專櫃,那作家面對讀者的機會大好多。」 不僅書籍,電影也如是,陳錦成說:「藝發局贊助了一些很有質素的電影,拍完後沒有推廣,就放在倉了。那些資助的一本本雜誌,印八百,只賣得一百,有三百是派出去的,而那些作品本來都是很有質素的佳品。」周博賢也重複,「我哋嘅共同政綱係希望藝發局不至只是分錢的機構,可能強化推廣藝術教育是其一,但點樣將Project及不同範疇crossover,由藝發局主動做,兼做策展角色。」 「我們的工作應該叫做物流,就是把好的推出去,把哪方的需要接回來。」陳慧這樣演繹藝委局委員這角色。 有人聆聽自己的夢,到底是幸福的 《看過去 與夢同行》 低調的陳慧踏上選舉路,除了上任委員吳美筠的鼓勵,還因為一次偶然的觸動,「某個晚上去百老匯電影中心睇戲,見到油麻地警署黑漆漆,走埋去睇,原來關閉了,這幢警署好靚,是愛德華式建築,是一級歷史文物,我們多年來經歷過太多,幾多級建築也好話拆就拆的例子,如果可以爭取到油麻地警署做文學館,那多好,文學是城市的聲音,有個空間,就有很多事可以發生。現在不是叫政府起一個文學館,民間已經有很多平台,文學生活館運作一年,還在繼續做,很多滋養新生代作家的文化平台,還最主要是不同大專院校仍很有心的老師學者,做了很多保存香港文學史料的工作,是否可以結合,俾個地方我就得。」 相同地,藝發局也深明資料保存的重要,上屆開始,正努力促成資料保存小組,陳錦成說:「其實好慚愧,香港是一個發展如此成熟的地方,竟然搵唔番廿年前發生過咩事,係好醜怪的。資料保存不能夠再等,即使無地方給我們,我們都要繼續召喚,找回出來,有很多文化資料散落在民間,文化人可能儲了很多單張幾十年,搬屋時也丟了不少,每個人都在自己有限的空間去為文學出力。「文學館的出現,是有迫切性的,我們怎樣處理歷史,當我們強調史實,就更要重視收藏及整理,呢啲嘢全部都係民間做。」因此,藝發局的永久會址內,也會撥出一個地方先放置表演藝術的資料。承傳,是一個共同核心價值。 還有一個做人的道理—人的心裡, 不能沒有底 《看過去 心底》 思考藝術的發展,四人的想法遠超於藝發局的框框,因此周博賢與陳錦成,再下一城參選特首選委會,他們想改變固有的局面,但當下應否應設文化局,他們顯得保留。周博賢說:「我個人就好矛盾,文化局係需要的,無文化政策,不能靠民政局及康文署,必須有一個局去具體落實,藝發局只是諮詢架構,要有權力執行,要有能力向政府攞錢攞資源,必定是一個政策局,但另一個矛盾是,見到近日香港狀況,人大釋法,中國大陸還肯俾空間我們發展嗎?無論甚麼範疇、文化藝術及民主發展也好,看到空間越來越細,當有文化局的話,我自己都會好驚,會否是意識型態監控的開始。」陳錦成亦覺得,「必須先要民意授權嘅政府,先可以去諗文化局的構成,現在的狀況係害多於利。」
自從二十多年前首次踏足巴黎後,每隔一段時間,思潮之間,總會想到當地。這二十多年間,去過五、六次,每次都給我不一樣的感覺。今年再度重臨,主要希望帶女兒到這個藝術之都,感受一下當地的藝術氣氛。此外,除了參觀新景點,同時亦令我加深對部分地標的認識。 文、圖:方保僑 鳴謝:法國駐港旅遊局 為了今次行程,我專程找來一位巴黎的朋友Celia So,帶我們遊巴黎。她是少數法國持牌導遊的港人,已在當地居住了二十多年。而我們下榻的酒店,位於香榭麗舍大道上,選擇這裏,除了比較熱鬧,交通也非常方便,地鐵站近在咫尺,故此是我在住宿方面的不二之選。巴黎的酒店租金豐儉由人,大家在網上格價,總有一間合乎你的口味及預算。 巴黎三寶 坊間常說羅浮宮有三寶,其實巴黎也有三寶——凱旋門、羅浮宮及巴黎埃菲爾鐵塔。今次入住的酒店,位於凱旋門附近,每天乘搭地下鐵時,在香榭麗舍大道都總會看到這座宏偉建築。即使你不走上凱旋門的天台俯瞰巴黎景色,也應該到附近欣賞一下,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沿香榭麗舍大道走,最吸引人的除了名店林立之外,還有很多汽車生產商的陳列室,不但展出最新款的座駕,更有概念汽車展出,有如走進展覽館一樣。多走兩步,經過協和廣場之後,更會看到羅浮宮前面享負盛名的玻璃金字塔。 周日遊覧巴士底廣場,可看到紀念碑及頂部象徵自由的塑像,旁邊有一個巨型露天市集,只有周四和周日才開放,檔攤售賣新鮮蔬果、海鮮及其他食品等。在此也可買到巴黎的紀念品,價錢非常便宜,例如在市中心售價為兩歐元一個的巴黎鐵塔鎖匙扣,這裡一歐元就買到5個,價錢相差甚遠。在巴士底區附近,其實還有很多著名景點,例如雨果博物館、畢加索博物館及龐比度中心等,統統都不容錯過。 看不完的羅浮宮 既然一心想帶小女參觀博物館和藝術品,羅浮宮自然不容錯過,我已經參觀過數次,但今次因為有Celia沿途講解,結果變成了非一般的體驗。「羅浮宮三寶」——《蒙羅麗莎》、《勝利女神》及《維納斯女神》固然是焦點所在,但原來部分展品,甚至博物館本身,都有很多歷史意義及鮮為人知的故事。例如為人熟悉的《米羅的維納斯》(Vénus de Milo),其實是在羅馬的名稱,於古希臘應該稱之為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of Milos),這座完全符合黃金比例的8頭身美女雕像,是由兩塊大理石組成。走入羅浮宮,就算是走馬看花的方式,都要花上兩、三個小時才參觀完,若想完完整整看一遍,Celia估計,即使每天入內參觀3小時,恐怕要在巴黎住上3個月才能成事。 參觀巴黎埃菲爾鐵塔,一定要乘搭升降機到中層,然後再到頂層去,在差不多300公尺的高空上,俯瞰巴黎市區的景色,你會發現當地城市規劃是非常之有規律的。但有一點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設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Alexandre Gustave Eiffel)在設計埃菲爾鐵塔時,除了注重美感之外,同時亦考慮到風阻的問題,所以這座高320公尺、結合了科技和藝術的結晶品,即使受強風吹襲,也只會晃動6至7公分。 排長龍的凡爾賽宮 在巴黎,想購物,除了可選擇香榭麗舍大道,老佛爺百貨(Galeries Lafayette)及春天百貨(Printemps)也是合適之選,而且可順道參觀這兩幢截然不同的建築物。老佛爺百貨於1893年開業,現在已經擴展至3幢大型購物商場,亦是全球潮流指標之一,每一次到來,總是水洩不通,但一場來到,若不朝聖一番,實在難免會若有所失。如果形容老佛爺是潮流的老大,那麼旁邊的春天百貨,便是巴黎年輕人的時尚指標,樓高六層,非常熱鬧,與老佛爺在巴黎鬧市中,分庭抗禮。 由於今次行程時間比較充裕,於是我們到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參觀,於巴黎市內乘RER C西行列車便可到達。甫到埗,入口廣場已有近千人排隊等候購票,幸而Celia早已預訂入場時間,才不致於輪候數小時。凡爾賽宮是路易十四於十七世紀登基時,把父親的行宮改建而成的皇宮。路易十四極盡奢華,當時宮內住上超過3,000人。皇宮主要分兩座:主宮殿及兩座小宮殿,加上巨型噴泉及面積有如小型森林的花園,每年吸引幾百萬人前來參觀。來到凡爾賽宮,欣賞建築物之餘,亦不可錯過內裡的收藏,雖則未必可媲美羅浮宮,但同樣有極高的觀賞和歷史價值。 旅程尾聲,我選擇適合一家大小的巴黎迪士尼樂園。或許大家會認為,世界各地的迪士尼樂園都是相差無幾,其實,迪士尼會根據當地的文化,在園內作出不同的微調,加上一些獨特的主題樂園區,務求令遊客有不同的體驗。 感覺截然不同 遊巴黎10天,在最後一天,我們回到巴黎鐵塔旁邊,乘坐觀光船漫遊塞納河,在船上懶洋洋看著兩岸風光,美不勝收的建築物隨處可見。其實,要在短時間內走訪整個巴黎,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在船上能夠看到一些遺漏了的景點,總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總括整個行程,由於今次有導遊指引,感覺跟以往截然不同。回想廿多年前第一次到巴黎旅行,相隔多年,當地表面上的改變不多,但骨子裡已完全革新,而更重要的是,巴黎仍帶給我一種難以用筆墨形容的詩情畫意。 實用資料 簽證:持BNO或特區護照無需辦理簽證 查詢:2815 5877(法國旅遊局) 匯率:1歐元約兌8.5港元 法國旅遊局網址:http://cn.france.fr/zh-hant Celia法國網誌:http://bonsejour.pixnet.net/blog
美國總統大選將於(香港時間)下周二展開,每屆選舉,焦點均在於政黨與候選人的競爭,然而,核心外圍卻有另一場藝術較技正在爆發。時值08年,奧巴馬以「美利堅新希望」姿態競逐總統,一幅以紅藍白三色為主調的奧巴馬頭像海報《HOPE》在網絡瘋傳,至選舉結束,奧巴馬大熱當選。這場選舉,場內的勝利固然屬於黑人和民主黨,而場外的winner則是街頭藝術,前者功臣是奧巴馬,那後者呢?正是《HOPE》的創作者——美國街頭藝術家Shepard Fairey。 文:Wing 圖:蘇文傑、部分由藝術家提供 「希拉莉定特朗普?」首次見面被問及政治取態,大概美國普遍選民只能支吾以對,尤其是游離票選民,事關他們大部分都是投票當日或進入票站前才作出選擇。「近兩屆會投票的美國公民,在我來看,數量是近年最多,所以跟選舉相關的藝術品或宣傳品變得相當重要,它們的受眾不再只有兩黨支持者,而是全美人民,尤其是候選人的官方海報一直沒多大影響力,藝術家或網絡上的二次創作更能影響選民意向。」既是街頭藝術家,亦是服飾品牌OBEY創辦人的Fairey,89年展開了一場「The OBEY campaign」,自製「Obey Giant」icon貼紙到處張貼,宣傳社會藝術理念。Obey Giant意指「服從巨人」,不少經典文學作品都曾以巨人比喻國家當權者,顯而易見,OBEY campaign正是一場社會運動,但手法卻比傳統政客的語言「偽」術更技高一籌,「大部分競選海報都以『Vote for xxx』的文字為主圖,這是最安全的做法,因為許多候選人都無法想像其實可以用圖像,或者以沒有牽涉政綱的語句去設計,這是完全脫離傳統政客的思維。」 平民 有say 「我試過用icon貼紙或海報等方式去呈現時事主題,圖像的確能淡化作品的政治色彩,大眾能跳出嚴肅氛圍去思考政治,甚至可為年輕選民開一扇政治之門,讓他們對候選人有概括的了解或印象。這些圖像可能跟政治沒有關係,但觀者能感覺到跟選舉有關,以及對海報中的候選人產生一種感覺,為選民塑造候選人形象。」Fairey強調,無論用於任何範疇,海報都是軟性的宣傳手法,就如植入式廣告一樣,「尤其是用於選舉,更要以感性說服選民,圖像能有效牽動受眾情感,當然文字都可以,例如一些激勵人心的口號或語錄。08年的《HOPE》引起網民討論,因為他們都為這海報而對奧巴馬有些感受,亦有些對他不了解的人,想進一步認識他,而他的形象到後來的確愈來愈好,支持度亦相對增加。」《HOPE》獲得大眾關注,他坦言是意料之外,更慶幸當日選擇以此方式跟美國選民「對話」,「《HOPE》的成功其實是街頭藝術的功勞,在總統選舉裡,許多美國人自覺是旁觀者,食花生睇大龍鳳,認為自己人微言輕,冇能力影響社會,但我所做的事,正正跟他們的想法背道而馳,例如低成本策劃社會運動,用(一直被視為非主流的)街頭藝術表達政見,而且我跟觀眾有著相同的政治經驗(指投票),跟他們看政治的視野相近,所以大家都能透過作品跟我連繫。」 笑爆 特朗普 今屆美國總統大選是民主黨希拉莉(Hillary Clinton)與共和黨特朗普(Donald J. Trump)之爭,希拉莉之勢顯然比特朗普強(即使爆出電郵風波),隨時成位首位美國女總統。「女性力量」成為希拉莉的必殺口號,其宣傳品自然極受女性歡迎,然而,街頭藝術創作上卻是特朗普的天下,「兩個多月前,在美國多個城市快閃出現的雕塑《The Emperor Has No Balls》很有趣,由來自克里夫蘭的藝術家Ginger創作,他把一個擁有迷你性器官、沒有睪丸的男性裸體雕塑,冠上特朗普模樣的頭部;畫作方面則喜歡社會藝術家Robbie Conal的作品《Trump Can’t even》,他在畫上寫了特朗普去年的歧視墨西哥人言論,以偉人語錄的方式反諷他。Robbie過去亦曾以前美國總統列根作為畫作主角,他的作品《Contra Diction》亦是言簡意賅地諷刺列根在愛爾蘭問題上的矛盾,當時我在洛杉磯看到這作品後,啟發我後來創作《HOPE》。」一場選舉中,候選人各有支持者,自然也各有Haters,希拉莉支持度再高,依然不乏反諷她的藝術創作,「網上有一系列以《HOPE》海報為藍本的希拉莉海報,網民將HOPE改成其他字眼,例如NOPE等,我相信這些改圖是公開的藝術作品,但當然沒有找到真正的創作者。」Fairey表示,不論是原創抑或二次創作,他都樂見大眾透過藝術表達個人看法,更鼓勵他們以個人署名公開作品。 如果 我撐你 總統選舉在美國是藝術界盛事,候選人成了藝術家的繆斯,不過,社會藝術內容廣泛,因此,作品亦不一定以人為主角,「其實政治的重點不是個人形象,任何題目都好,內容是最重要,今年我為現任獨立美國眾議員Bernie Sanders創作了一系列作品,就是從其想法和理念去創作,當中沒有Bernie的樣貌。」Fairey今年以特朗普為題,創作了海報《Demagogue》,畫中的特朗普不見其招牌髮型,只見其嘴部表情,「我想呈現特朗普很憤怒的模樣,想他看起來像劇集《Big Brother》的角色般生氣。當我支持一個人時,很想展現其理念和想法,但如果創作對象是我不支持的人,便想呈現對他的感覺。你不覺得特朗普是個很憤怒的人嗎?每次講話都是這副歪嘴的面孔,這幅圖正是他本人的面部表情。(為甚麼沒有以希拉莉為主題的作品?)我對她的感覺很混亂,我支持民主黨,但不是希拉莉的支持者,仍未有靈感或角度去創作。」 ■《Visual Disobedience》展覽■ 時間:即日至本月27日 (逢周一及二休館) 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地點:The Pulse(淺水灣海灘道28號B104號舖及305號舖)
上周介紹過瀨戶內海幾個小島的美術館及藝術裝置,其實小豆島和大島也各具特色。較香港大嶼山略大的小豆島,擁有最吸引遊客的希臘式白色風車,以及充滿創意的奇幻迷宮,可以讓你玩過痛快;大島則在過往數十年都是隔離及治療痲瘋病人的寧靜小島,帶悲情又連繫日本社會發展,完全是感性和知性旅程的結合。上述兩島也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6(秋季)」(至本月6日)的重要部分,節日完結後,大部分展館仍開放,可以漫遊。 文、圖:Timothy (https://timothyfan.blogspot.hk) 鳴謝: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 www.welcome2japan.hk 、HK Express 小豆島橄欖公園遇上《魔女宅急便》 蔚藍天空下的小豆島橄欖公園,絕對是「萬人迷」,宮崎駿動畫《魔女宅急便》便在這裡取景,公園草坡上更備有數枝掃把,讓人扮演動畫中的實習魔女琪琪,嘗試飛天。到達公園時,剛好碰上來自香港的美少女興高采烈跳起大拍特拍,還主動替筆者拍持掃把跳起照,挺好玩、重拾年少回憶!而公園面向一望無際的瀨戶內海,視野廣闊,確令人流連忘返。 Info 公園開放時間:8:30-17:00 網址:www.olive-pk.jp 迷宮玩足五個才過癮 由於小豆島面積大而景點又分散,若要玩足主要景點,至少5天。而筆者極想試玩有口碑的最新5個迷宮玩意「迷路之街〜自由變幻的小巷空間〜」,故前後兩天登島,可幸並無失望,因可見識到日本人的鬼怪創意,又可在改建成「香煙屋」的舊式日本人大宅內左穿右插,打開衣櫃竟是玻璃窗,見到樓下密室;在黑暗、密封走廊盡頭開門竟是櫃門;最後要走出大屋,原來靠一個……在這裡還是賣個關子,若說穿了,你們去玩時便難以盡興。 這迷宮玩意由5個館組成。每玩一個,需在問題紙寫下答案,並繼續憑地圖在附近蜿蜒的小巷區內尋找下一個迷宮,各迷宮的特色及驚喜度均不同;其中一個位於一賣日式糖果的士多後面,在這迷宮內有數百個以至千計怪誕、恐怖日式造型公仔。膽小者實在不宜進入,惟可盡見日本人對鬼怪事物的創意。 筆者還訪問了專畫妖怪、現年40歲的畫家柳生忠平先生。生於小豆島,爽朗的柳生先生稱,鍾情妖怪畫作源於兒時,家後有一陰暗的神社,他經常幻想有美女鬼怪在內及監視他。他想多畫妖怪而跟他們見面。數年前,他還跟朋友畫家在上海展出妖怪畫作。 Info 收費:五館收費合共1,300日圓 開放時間:9:30-17:00(藝術祭期內) 網址:http://meipam.net/mitai 柳生忠平網址:http://yagyu-chubei.com 「二十四之瞳影畫村」重拾集體回憶 小豆島內另一筆者最愛,是把上世紀五十年代經典老片《二十四之瞳》拍攝場地保留及改建而成的「二十四之瞳影畫村」。《二十四之瞳》是講述由高峰秀子飾演的城市新女教師,到偏遠的小豆島教導12名小學生,木下惠介導演。高峰秀子在日本是備受尊重及愛戴的女優。八十年代這電影還再度搬上銀幕,由港人熟悉的「阿信」田中裕子主演。 這影畫村策展得十分仔細和有心機,每天還會在其迷你戲院內3場播映由高峰秀子演出的經典版本,更附有中文字幕。筆者看了首15分鐘,雖是50年前黑白舊作,但細膩及充滿鄉土溫情。影畫村內有咖啡廳,咖啡廳內有很多關於高峰秀子的書籍及影碟售賣;又有一展館介紹五十年代日本電影黃金時期的代表作,以及過去在小豆島拍攝過的電影,電影愛好者定必喜出望外,絕對是眼界大開的知性旅程,逗留了兩個半小時多,才因趕搭最後一班巴士而不得不離去。 Info 開放時間:9:00-17:00 網址:http://24hitomi.or.jp/tw(有中、英文網頁) 大島感受被隔離痲瘋病人的悲情 人口僅60多人的大島,現時還是照顧已痊愈痲瘋人士,以及需要療養長者的小島。島面積僅0.62平方公里,可以在島上徒步造訪;寧靜小島種滿修整得十分清雅的松樹,確是療養好地方。但在上世紀初及直至1996年,大島長期是隔離及治療痲瘋病人的小島。不幸患上痳瘋的人,數十年來在日本受盡偏見和歧視,隔離法例至1996年才因社會群情大力反對而撤銷,成為當代日本社會發展的一件大事。 造訪大島,因受日本電影《甜味人間》影響,想看看島上的病院、設施,以及藝術家和病人共同創作的藝術裝置,還有當年起居生活情況。從該些保留下來的患者宿舍,可看到他們的義肢和日常生活用品等,依稀感受到當年的生活一定艱苦而寂寞。《甜》片講述年老病愈的樹木希林,用「心」弄得一手好吃的紅豆小包,深受街坊和學生歡迎,但他們並不知道這位慈祥長者的背景。電影道出平常人也想對社會作出貢獻,是筆者近年最喜歡的一部感人及相當有意思的日本電影。 高松港提供免費前往大島的船程,僅需20分鐘。島上還有義工提供近一小時的主要景點免費導賞團。雖是日文講解,但提供仔細的中文及英文資料,值得看看日本的另一面。 實用資料 交通:搭乘HK Express由香港直飛四國香川縣的高松市,可早機去(7:55am)、晚機返(9pm)。而從高松港乘船到小豆島及大島最方便。 注意事項:小豆島面積很大,難以徒步,要靠稀疏的巴士來往各景點,請預先索取巴士時間表,詳見www.shodoshima-olive-bus.com 網址:「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6」設有中、英文網頁,詳見http://setouchi-artfest.jp/en/
情感的發洩、光的折射、水的流動、色彩的混和, 統統都是英國帽飾設計師Harvy Santos的靈感來源。 在帽飾上,是他發揮天馬行空創意的舞台。 將帽飾放到不同的人身上, 展現出不一樣的個性, 細說不一樣的故事。 文:Phoebe Yuen 圖:林俊源 場地提供:[email protected] Moon Hotel Harvy對美學有一種情意結,他喜歡一切有活力、動感、放射式的爆發,全是他筆下的題材。這或許跟他是專業芭蕾舞者出身有關,同時激發了他對設計的熱誠。他出生於菲律賓,曾定居香港,於演藝學院進修,並在1999年加入香港芭蕾舞團。在舞團的6年間,他義務為編舞創作坊設計服飾,包括Allen Lam的劇目《Twirling Haze》及《Paquita帕吉蒂》。 無方向 有方向 Harvy深明芭蕾舞蹈員不能成為終身職業,「終有一天會老去,骨頭不再聽話,柔軟度不及年輕一輩,便得退位讓賢。」08年,他跟隨另一半定居倫敦,正好讓他重新思考到底自己想要甚麼,能否繼續跳到老,還是當個舞蹈老師,甚或投身其他工作。「我本以為倫敦城西如此多劇場,每天上演過百齣劇目,一定需要很多與舞台服飾設計相關的工作。」可惜事與願違,市場早已飽和,移居倫敦的首兩年,他完全找不到工作。本以為可從事自己喜歡的設計工作,在舞台上大展拳腳,卻頓時苦無方向。直至2010年的某天,他外出購買布匹,為萬聖節派對裝扮作準備時,偶爾發現了一本帽飾雜誌《The Hat》。「這是一本講述帽飾潮流的雜誌,每翻開一頁,雙眼就像發了光般。我像著了魔般為之著迷,決定以此作為我的終身職業。我要成為帽飾設計師!」從此,他的人生變得不一樣,亦成就了今日在帽飾設計圈中,發熱發亮的新晉設計師。 他報讀Kensington and Chelsea College的帽飾設計課程,從基礎學起;同時開設工作坊,開始設計自己的帽飾,為及後成立個人品牌做好準備。他亦積極參與各類型比賽,曾於《2013年國際帽飾設計比賽》中奪得冠軍。由於獎品之一是可以參與大型展覽會,因此他於同年成立同名品牌,每季度推出約30款帽飾,開始發展事業。「英國人熱愛配戴帽飾,他們亦欣然接受大膽而反傳統的嘗試。」Harvy堅持每款帽飾均由全人手製作,有訂單才開始做,手工仔細而認真,堅決不以機器大量生產,免得設計泛濫而變得庸俗。 限制 無限 相比舞台服飾的設計,帽飾設計限制較少,可自由發揮。「舞台服飾代表個別演員的個性和角色,亦要配合整體的故事和表演。」由於每個演員的體形不同,需要度身訂製服飾,並要顧及演出時的動態和舞蹈,加上舞台的燈光效果,簡單如折射的光線也得考慮,因此Harvy需要和劇場導演、燈光師和演員等作個別溝通。「每一套服飾也在說出故事,創作的空間有限,因為它不只是一件配飾,而是整個造型。一片小小的珠片也能影響到整體舞台效果。」雖然Harvy憑帽飾設計打響名堂,然而他沒有放棄「老本行」──舞台服飾設計,他剛為8月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上演的莎士比亞劇目《Antony & Cleopatra安東尼與埃及妖后》設計服飾,單是主角已需換上15個造型。整個劇目,他花了2個月時間製作共250件服裝及配飾。他直言,這遠比帽飾設計複雜得多,卻樂意接受挑戰。 個性 設計對他來說,是“creating story to tell”。「每個人的品味都不一樣,要在時尚、設計及實用性中取得平衡,重視美感之餘,也要戴得出街才是一頂好帽。」在來年春夏季的《Fizzy pop》系列中,他最愛《Eliza》,這亦是他眾多設計中最滿意的作品。「簡單配以牛仔褲和白色tee,已經是一個型格而利落的造型;出席重要場合時,穿上貼身的長裙,亦能造出華麗而高貴的效果;甚或配以上班服,感覺更清純脫俗。要記住,戴帽無需理由,只要你喜歡便可。You wear hat because you want to.」 Harvy從不規範自己的創作,每季度的設計均有不同主題。早在成立個人品牌前,他已經在2012起,於工作室設計及量產以蜻蜓為主題的《Anisoptera》系列。他大膽使用稻草、有機玻璃,甚至木材用於帽飾設計。這種創新而前衛的嘗試,亦令他在時裝界嶄露頭角。各人對他的作品有不同解讀。以本年度春夏季的《Birdy雀鳥》系列中的《Flee》為例,有人看成鳥兒飛走;亦有人視作降落。不同人有不同見解,正是設計的魅力所在。「我想營造一種飛翔的感覺,但鳥兒沒可能真的懸浮在帽飾上,所以我要反覆試驗,如何令鳥兒能夠輕巧地飛起來。」他以膠片製作鳥兒的翅膀,質地輕身之餘,亦不易變形;而不同顏色的羽毛,便呈現出雀鳥的自然動態。 情意結 「我的設計事業由香港開始,我對這城市有著特別的情感,亦是我設計的靈感來源。」他將香港的活力、霓虹燈的美態和野性融入設計,他喜歡高聳入雲的樓宇,又喜歡潮濕薄霧的天氣,擠擁的人群,喧鬧的城市,五光十色,紙醉金迷,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景致投放在設計上。「今次獲《莎莎婦女銀袋日》邀請,將我的作品用於活動上,令我能夠以另一種方式『回饋』香港。每次回來,我都有種莫名其妙的親切感。」從業餘的舞台服飾設計,到登上國際時裝舞台的著名帽飾設計師,這條路走得一點也不平坦。他曾經迷失,待業足足兩年,但他從沒有放棄設計,沒有放棄他最愛、最嚮往的工作。但在手停口停的香港社會中,在堅持理想和糊口之間,似乎沒有平衡點。
Hawke’s Bay是新西蘭第二大產酒區,也是該國近年致力推廣的旅遊點。Hawke’s Bay有以裝飾藝術(Art Deco)建築聞名的小鎮Napier,有眾多特色的酒莊。今年5月,Hawke’s Bay更首次舉辦馬拉松賽,賽道沿途經過巿鎮、海邊、田園、農莊、荒野及葡萄田,終點設於近年冒起的Sileni酒莊內,讓參加者透過跑步,欣賞Hawke’s Bay千變萬化的風景和地貌。 位於新西蘭北島東岸的Hawke’s Bay,主要有Hastings和Napier兩個巿鎮,馬拉松的起點位於Napier,距離奧克蘭(Auckland)大約需要一小時飛機的航程。由於Napier沒有其他國際航班,由香港去最直接是經奧克蘭轉機。 文、圖:HY 轉機的折騰 每日的機位有限,要訂票還得要快,我就是看來看去、猶疑不決,沒有一早決定好行程,結果錯失了訂平價機票的機會,最後要尋遍世界各個網站,花了二千多元才撲到一張票。但買到機票也不代表行程順利,我在奧克蘭預備轉機時,才發現我坐的航班超賣了一張票。 「大相公」的情況相當麻煩,地勤人員先以銀彈遊說乘客放棄機位。唉!這班機的乘客十居其九都是去跑步,睬你都傻啦!場面僵持了45分鐘後,大概有個乘客私下「傾掂數」,航班終於在延誤近一小時後才起飛,應該還趕得及在日落前抵達Napier。 螺旋槳飛機的高度,還可以清楚看到山勢及海岸線。算起來,由香港出發至落地一刻,都花了十六、七小時,怪不得這項比賽,絕大部分參加者都是新西蘭人,其次是距離3小時航程的澳洲,香港只有13名代表參加,已經是第三多外國跑友參加的地區了(第二位是內地,有25人)。 落機後二話不說,立即到海灘旁的會場領號碼布,每名參加者發一個黑色簡易背包,職員寫上你的號碼後,背包於比賽日就用來寄存行李。值得一讚是,Asics贊助的Hawke’s Bay馬拉松,並沒有送紀念Tee給所有參加者,衣服都要額外購買。或許有些人覺得不划算,「報名費要七、八百元,連一件衫都無送?」但在跑Tee過多泛濫的年代,多一件跑Tee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倒不如把省下的成本用在其他地方,改善賽道、支援和氣氛。 Art Deco小鎮Napier及Ormlie Lodge 小國寡民的新西蘭,面積是香港的二百多倍,但人口只有香港三分之二。Napier於1931年的地震全毀了,碰巧那個年代流行Art Deco風,Napier於重建後改頭換面,換上了Art Deco(裝飾藝術)建築,這些建築一直保存至今,展現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時代面貌。每年2月及7月的Art Deco旅遊節更是當地盛事,居民和遊客都以復古打扮上街,還有各種古董車,很有時光倒流的味道。 若要遊Hawke’s Bay產酒區,以Napier作基地是不錯的選擇,由青年旅舍到星級酒店都有,駕車的朋友則可以考慮住進巿郊,例如我這次下榻的百年古蹟大宅Ormlie Lodge,是近百年前由一名英國移民的富商所建,作為給女兒結婚的嫁妝。 英國人來到新世界,通常把英式的生活、建築與設計帶過來。房間的裝飾古雅,有著舊世界的上流社會的奢華,大屋前有草地,有古雅純白色,有羅馬柱砌成的圓亭;屋的後園還有小徑通往山坡,居高臨下,可遠眺附近的樹林和田原。 最窩心是,酒店經理知道我們一伙人翌日去跑步,除了特別預備水果、三文治、甜包和瓶裝水作早餐外,更將「祝馬到功成!」幾個大字貼在雪櫃上,他們知道香港是用繁體字呢! 千變萬化的風景 新西蘭5月的天氣涼快,起點位於Napier的海濱大道,全世界仍停留在凌晨和昨天,我們已來到明天了。在全世界最東的全馬賽道起點,五千名參加者當中,一半是10公里、三成半是半馬,跑全馬只有八百多人。 小賽之好,在於寄行李、做熱身和上線點都在附近,上洗手間不必排長龍,全部參加者在小小的起點旁的沙灘和草地上熱身,起點沒有甚麼儀式,等到9時大家起跑!我對賽道無概念,有甚麼風景便看甚麼。比賽初段沿海邊跑,海旁大道有兩排高矗的大樹。離開海邊後,大夥兒向Napier巿郊的腹地挺進,沿途有零星的居民打氣,巿郊的風景尚算不錯,有小農莊、公園,也看到一、兩個小小的葡葡園。 直走、右轉又左轉,漸漸遠離城巿,腳下的馬路換了泥土路,過了矮坡後的鐵閘後,前面是一大片人跡罕至的原野,大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感覺,山丘上的泥路,把這片有各種綠色的原野破開了兩邊,延伸至看不見的盡頭。巨樹均整地插在路上,稀疏零落的跑手與大樹築成的高牆成對比。 烈日當空,枯樹矗立,有點像沒有動物出沒的非洲大草原,彷彿瞬間轉移去了第二個國度。過了半馬點後,風景換成一大片森林,高不見頂的大林木,把陽光重重擋住,很有越野跑的感覺,紅葉也開始冒出來了,紅的、黃的、各種綠的葉,美不勝收。 過了森林,取而代之是看不見盡頭的葡萄園與碧藍的晴空。深呼吸一口藍色,向地平線的盡頭一直跑,世界,彷彿只剩下天與地。 經過小鎮、海邊、民居、鄉郊、荒原、森林、農莊、蘋果園、葡萄園和橄欖園等N種風景,感覺就像參加了N個比賽、N個地區和N個國家,終於抵達終點Sileni酒莊了。 攤在休息區的沙發上,享受美酒佳餚,一起與友人回憶路上的風景、趣事,七咀八舌讚嘆路上的風景,條路好正、好靚,紅酒、白酒、汽酒像倒水般灌,微醺之下,在葡萄園間的看黃昏,再坐差不多最後一班大會接駁車回到Napier。 星期日市集和酒莊遊 很喜歡周六舉行的馬拉松,翌日仍是很有假期的氣氛,觀光也特別起勁。 好好睡一覺,精力又回來了,我們去了的周日露天農產品巿集。菜、水果和奶類製品帶不回香港了,但形形色色的橄欖油、牛油果油和蜂蜜,倒是相當吸引,以香港的標準比較是非常便宜。 橄欖油更有各種各類的味道,包括香橙味、黑松露味、香草味、蒜味、泰式辣椒味、青檸味、檸檬味、迷迭香味……3瓶才100港元,還送一個禮盒。 說是遲,那時快,猶疑之際,回頭再問,黑松露味已經售完,甚是可惜……到下午,參加了半日酒莊遊,先去3個當地著名的酒莊品酒,包括歷史最悠久,建築最古雅的Mission Estate Winery、建築本身就是一件現代藝術品的Craggy Range酒莊、以及平實而又精緻的Black Barn酒莊,還趕及在日落前上當地最宏偉的Te Mata山頂觀景處,欣賞整個Hawke’s Bay的全景,為兩日一夜的Hawke’s Bay及馬拉松遊劃上圓滿的句號。 實用資料 Hawke’s Bay氣候宜人,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活動,例如夏天有Mission戶外音樂節,每年邀請世界各地流行曲歌手,讓數千人在酒莊的草地山坡上看演唱會;二月和七月有Art Deco節日;馬拉松則在五月舉行。 Hawke’s Bay馬拉松賽網址: http://hawkesbaymarathon.co.nz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