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數 1 / 4417

新聞

2016-12-16

「息魔」殺到!美國聯儲局一如市場預期加息0.25厘,更揚言明年可能加息3次,利率有機會加至最高1.5厘。美國掀加息潮,觸發股匯債樓商品齊挫,港股大降近400點,美元兌亞洲貨幣走強,倘本港未來跟隨加息,勢將影響樓價、按揭供款成本上揚。不過,滙豐銀行、恒生銀行(011)及中銀香港(2388)維持最優惠利率5厘不變,而東亞銀行(023)則維持5.25厘。 聯儲局一連兩日議息後,委員一致通過加息0.25厘,利率升至介乎0.5厘至0.75厘,為去年12月以來再度加息,亦是10年來第二次上調利率,主席耶倫(上圖)稱,因經濟表現理想、就業市場續增強及通脹邁向2%目標,故決定加息,更透露明年將加息3次,若每次加息0.25厘計,即利率將升至介乎1.25至1.5厘,耶倫解釋,是按最新經濟狀況而調整,但亦有委員認為新一屆政府政策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因素。聯儲局同時調高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0.1個百分點,至1.9%及2.1%;今年通脹預測上調0.2個百分點,至1.5%,明年維持1.9%不變。耶倫又指,曾與候任總統特朗普過渡團隊接觸,以確保新一屆政府順利過渡,但未有討論貨幣政策問題,她重申,將留任直至2018年2月任期結束。 無意撤樓市辣招 特首梁振英發表網誌指,若美國加息令香港樓價下跌,這不能解決房屋問題,因沒有增加供應,房屋供應仍短缺,居住環境仍不會改善,故他強調絕不會因加息而減少土地供應,在遏抑炒賣需求、投資需求和外來需求問題上,重申也不會減辣。 署理財政司長陳家強指,美國加息周期開始,若其他地區仍採取寬鬆政策,將加快資金回流美國,對市場帶來不明朗,倘加息步伐加快,亦會影響匯率及息率等,同時亦對樓價有一定影響。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指,將港元貼現窗基本利率調高0.25厘,至1厘水平,而美元利率正常化肯定影響全球資金流向、匯率和資產市場,在聯繫匯率制度下,自2008年以來已有逾1,300億美元(約1萬億港元)流入,貨幣基礎龐大,為本港銀行提供大量流動性,銀行同業拆息推至相當低水平,但近日1個月港元銀行同業拆息已抽高至昨日逾0.66厘的約8年新高,倘美息續升,港美息差將擴濶,促使港元資金兌換為美元,屆時港元將觸及弱方保證的7.85,令貨幣基礎逐漸收縮,導致同業拆息攀升。陳德霖料港息漸進向上,重申要提高警覺,應對美元和港元利率正常化帶來的市場波動和風險。 明年料加息3次 恒生投資服務首席分析員溫灼培認為,美國通脹自8月以來穩步向上,支持美國加快加息步伐,除明年加息3次外,他料2018及2019年每年亦會加息3次。 中信里昂證券中國內地及香港策略研究部主管張耀昌指,美國加息將影響本港樓市,加上政府樓市辣招壓抑交投,料樓價明年將跌一成。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認為,如本港銀行跟隨加息0.25厘,供樓負擔比率將維持四成以下,若加息0.25厘,供樓負擔比率將升至37.6%,仍處健康水平。每月供款額方面,以20年還款期計,加息0.25厘後,每借貸100萬元,以最優惠利率(P)按的供款計,將每月增加120元,同業拆息(H)按的供款每月則增加118元。另外,英倫銀行昨議息,則維持利率0.25厘及量化寬鬆規模4,350億英鎊不變。(相關新聞見A.72)

2016-12-16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昨正式宣布參選下屆特首,她以「贏返香港」為競選口號,直言希望香港能重回正軌,她並公布9大政策範疇的政綱,其中針對港人最關切的住屋問題,提出18項短中長期措施;政制方面,她提出以人大「831」決定為基礎重啟政改,並為《基本法》23條立法,同時認為應讓非建制派議員參與政府管治。當年出任保安局長因推銷23條黯然「下台」的葉太,承認當時表現不好而自感「好慚愧」,強調個人形象有改善空間,會聽取意見爭取支持。   葉太昨在會展舉行宣布參選大會,今次是香港回歸19年以來,首次有建制派政黨代表參選特首,其競選口號為「贏返香港Win Back Hong Kong」,與新民黨參加9月立法會選舉時的競選口號一樣,標語以藍色和紅色為主色,與該黨徽號用色一致。造勢大會未見重量級名人站台,其競選團隊包括前布政司鍾逸傑及「蘭桂坊之父」盛智文等,兩人擔任葉太的特別顧問,前女高官趙崇幗出任競選辦主任,但她昨因家事而缺席。 台下則坐滿逾200人,包括香港聖公會教省榮休大主教鄺廣傑、「紅籌之父」梁伯韜、教評會副主席何漢權、名廚楊貫一等;政界只有立法會議員謝偉俊;另有多位前高官,包括前工商局長周德熙、前地政總署署長劉勵超、前食環署長梁永立、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何鑄明,前消防處長盧振雄及前懲教署長單日堅,而信德集團董事總經理何超瓊只短暫逗留數分鐘便離場。   納非建制派參與政府管治 葉太先發表競選宣言,她指近年香港社會前所未有地撕裂,加上「港獨」思緒滋生,情況令人痛心,她希望香港能重回正軌,「喺呢個關鍵時刻,我決定參選。」她認為要促進和諧,首要處理核心的管治問題,認為下屆政府須放下成見,延攬非建制派加入管治團隊,讓他們成為「忠誠的反對派」,並廣泛與市民接觸。 她並發表政綱,認為下屆政府首要工作是解決土地房屋問題,建議增建公營房屋、檢討賣地機制、成立法定的土地發展局,為政府建立「熟地倉」等。她並建議重組政府架構,設立土地規劃房屋局,整合及理順覓地建屋工作。   為23條立法是憲制責任 另外,她提出以「831」框架為基礎,重啟政改,並認為應履行憲制責任,為23條立法。政綱中亦批評政府的理財方針過度保守,只擔當良好「掌櫃」而無扮演經濟領袖角色,認為政府應善用盈餘,振興經濟,矛頭指向已辭去財政司長職務的潛在對手曾俊華。不過,她回應記者提問時強調,有關的經濟政策是對事不對人,又指歷來的財爺審慎理財,為下屆政府留下9千億元盈餘。她又提及下任教育局長必須有能力將教育重回正軌,她無回應是否不滿現任局長吳克儉,亦無透露人選,只說相信香港有很多有能力的人。 記者提問的焦點,集中在一旦當選後是否立即重推23條,葉太承認過去處理23條的表現不好,「我好慚愧!我今日睇返電台重播新聞,我嘅表現自己睇到都好尷尬!」她指有要需填補「分裂國家」行為的法律真空,但認為市民毋須擔心,立法會日後會詳細審議。另外,她無透露現時手握多少選委提名票,強調正努力爭取提名。(葉太競選網站http://winback.hk/ce2017)

2016-12-16

特首梁振英及律政司長早前入稟高等法院,司法覆核劉小麗、姚松炎、羅冠聰及梁國雄的立法會議員資格,4人正申請法援,要求押後審訊。高院法官昨日聽取各方陳詞後,認同案件涉及重大公眾利益,應該盡早審理,但亦要給予答辯人合理時間尋求法律意見,故安排明年2月初開審。 政府一方由資深大律師余若海代表,他陳詞時指,案件涉及嚴重及巨大公眾利益,法庭應盡早處理,但代表姚松炎的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反駁指,法庭應給予4人合理時間尋求法律意見。余若薇又認為,本案與梁頌恆和游蕙禎的案件不同,本案4名涉案人已完成宣誓,並正履行議員職責,包括明年投票選出新一任特首。法官區慶祥反指,選特首是行使權力,更加要盡快處理案件,裁定他們是否有權履行議員職責。   羅冠聰 梁國雄指案件無迫切性 劉小麗、羅冠聰和梁國雄則未有律師代表,昨日選擇自辯。梁國雄表示,看不到案件有急切性,而且立法會已正式運作,梁振英亦指官員不至於不回答4名議員提問,即是不至於否認議員的投票權。劉小麗自辯時則指,自己沒有打官司經驗,就如何撰寫誓章和自辯,均需要諮詢法律意見,希望法官給予合理時間,讓她對抗政府星級團隊。羅冠聰亦陳詞中表示,因經濟能力有限,需等候法援審批,否則無力負擔訟費,聘請律師應戰,並認為案件沒有迫切性。 法官同意案件涉及重大公眾利益,認為本案理應盡快得到法庭裁決,但亦顧及4人應得到合適的法律意見,故先安排一個正式審訊日期,初步定為明年2月6至10日期間排期開審。 不過,劉小麗、羅冠聰和梁國雄均指,先訂立審期對他們不公平,因為他們未獲批法援,而即使獲批法援,但仍須配合所聘請的律師時間表。姚松炎亦認為,明年2月是辯論特首施政報告、監察政府的重要月份,不宜在2月開審。但法官仍然認為,在明年2月6至10日排期開審,是最合適的做法,要求4人在明年1月19日之前向法庭呈交誓章,而政府一方則於明年2月1日前呈交誓章回應。至於立法會一方早前表示對此案持中立意見,申請不出席審訊,獲法官批准。

2016-12-16

廣東人吃雞最愛「僅僅熟」,但消委會測試市面100款雞肉樣本,逾六成被驗出含ESBL耐藥腸桿菌,可令抗生素失效,多吃更有機會出現食物中毒。消委會呼籲市民徹底煮熟雞肉方可進食。 消委會於去年12月至今年5月間,於市面的超市、街市及凍肉舖等搜羅100款全雞及雞翼樣本進行測試,當中24款為鮮宰活雞,6款為已劏新鮮雞,其餘為冰鮮樣本(30個)、經急凍後解凍樣本(12個)及急凍樣本(28個)。結果顯示,62個樣本發現含ESBL耐藥腸桿菌科細菌,按來源地劃分,逾九成本地樣本檢出含菌,其次為內地(79%)、南美洲(63%)及歐洲(46%)等。 其中,6隻已劏宰新鮮雞樣本全部含ESBL耐藥細菌,逾九成鮮宰活雞及七成冰鮮樣本同樣含菌;經急凍後解凍的冰鮮及急凍樣本,分別只有約三成的同類產品含相關細菌,情況可能與屠宰時間、儲存溫度及處理工序有關。   嚴重可致食物中毒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近年有關ESBL耐藥細菌的感染個案很普遍,市民在購買及處理雞肉時,有機會經交叉感染而接觸到這些細菌。他形容,耐藥細菌於體內可能成為「計時炸彈」,有關人士日後做手術時,或出現細菌感染。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許敬文指,如果受小量細菌感染,未必會立即出現病徵,但細菌會停留在人體的腸臟內,食用者便成為耐藥細菌的帶菌者;若免役力較弱人士受感染,可能會引致食物中毒,出現嘔吐及腹瀉等徵狀。 他指,中國人習慣把雞肉煮得「啱啱好」,他笑言「雖然(肉質)滑啲嫩啲,但唔好博。」更打趣道:「你想要(肉質)滑定要命?」由於耐藥細菌可經高溫殺死,許敬文建議市民徹底煮熟雞隻,在處理生肉時亦要時刻保持清潔。另一方面,消委會建議政府從速循法規、醫療衛生及飼養食用動物三方面檢討現行法例,逐步停止簽發准許常規地使用抗生素的許可證。   嘉美雞泰安雞樣本均中招 是次25個本地雞肉樣本中,有24個被驗出含ESBL耐藥細菌,當中包括多個「嘉美雞」及「泰安雞」樣本。泰安雞農場負責人香欽俊表示,飼養過程中基本上沒有使用抗生素,不明白為何泰安雞會被驗出含有耐藥細菌。他指,泰安雞部分種雞及雞苗在港生產,部分則在內地生產,相信內地雞場也沒有使用抗生素,但會從源頭了解雞隻含有相關細菌的原因,亦會化驗種雞及雞苗。

2016-12-16

不少港人外遊時使用漫遊上網,消委會今年首11個月接獲1,370宗有關電訊服務收費的投訴,有投訴人被「自動啟用」漫遊服務,亦有投訴人的長途電話儲值額「離奇消失」。消委會呼籲用戶留意電話帳單及收費內容。 有個案接獲一公司職員推銷國際直撥長途電話優惠,並先後兩次購買合共3,800元儲值額。他於農曆年前夕撥打長途電話後,戶口尚餘3,600元,但農曆年後接獲該公司致電,指他的戶口尚餘300元,建議其充值。 投訴人要求翻查通話紀錄,獲回覆需收取50元,他認為不合理並向消委會求助;經會方介入後,該公司指投訴人戶口尚餘3,566元。投訴人最終獲全數退款。 另一個案,投訴人往澳門旅遊,出發前沒有購買手機數據漫遊服務,只使用酒店提供的Wi-Fi。豈料回港後查閱電話帳單,發現被收取5天漫遊通行證費用,合共190元。投訴人致電查詢,獲回覆用戶一旦在澳門使用流動通訊服務,便會自動啟用每天38元的通行證,不會退款。經消委會介入後,該公司同意收取2天、合共76元費用。 消委會建議市民外遊前,先了解所屬電訊商提供的外地流動通訊服務收費和計劃;若使用預繳式長途電話儲值戶口,應避免一次過預繳過多金額,亦要自行記錄通話時間及次數。通訊辦亦提醒消費者,如外遊時無需使用流動數據漫遊服務,可關掉流動裝置的相關服務功能,以免收取「震撼帳單」。

2016-12-16

為期59天的友邦歐陸嘉年華今日開鑼,在中環海濱活動空間舉行。今年場內共有33款機動遊戲及34個攤位遊戲,當中3款機動遊戲首次在港亮相。截至昨日為止,已有17個機動遊戲獲機電署發牌,大會冀今日有30個機動遊戲開放。此外,今年嘉年華增設以不同電影和卡通為主題的3D奇幻館和3D立體彩燈園區,大會料整個活動吸引120萬入場人次。   主辦單位表示,今年入場門票價格為35元,與去年一樣,不過,機動遊戲價格則下調25%,大部分每次收費介乎30至60元。在今年嘉年華中,會有3款全新機動遊戲亮相,其中「Sizzler Twist」是一個在平面上高速旋轉的機動遊戲,參加者可以感受到360度旋轉的感覺;而另外兩個機動遊戲分別是為小童而設的賽車遊戲「Quad Bikes」,以及採用飛機造型的旋轉機動遊戲「Mini Plane」。入場人士如果想追求刺激,亦可以考慮其他傳統機動遊戲,包括滑浪激流、海盜船和Mach5等。不過,部分較刺激的機動遊戲收費超過60元。 除了刺激的機動遊戲外,會場內亦設有全港最大的戶外真雪溜冰場,以及34個攤位遊戲。今年大會共準備了100萬隻毛公仔,包括Marvel角色、小小兵(Minions)和超級馬里奧兄弟(Super Mario)等卡通人物公仔,供入場人士玩遊戲贏走。   新增3D奇幻館 遊人如果不想花費太多的話,亦可以選擇到今年新設的3D奇幻館參觀,裡面有以不同荷李活電影及卡通為主題的展板,包括蜘蛛俠、反斗奇兵、復仇者聯盟和星球大戰等,供遊人拍照留念,每次進場需要兩個代幣(20元)。而另一個新設的3D立體彩燈園區則會免費開放。 今年嘉年華會以新的電子代幣卡取代過往使用的實體代幣。電子代幣卡將跟隨入場門票附送,入場人士可以在代幣售票處為代幣卡充值,每次玩遊戲時需「拍卡」支付。 截至昨日為止,機電工程署已經批出會場內33個機動遊戲中17個的使用及操作許可證明。主辦單位希望,可以在今日開放前取得證明並開放30個機動遊戲,而餘下的3個則計劃在年底前開放。 友邦歐陸嘉年華 地點:中環海濱活動空間 日期:今日起至明年2月12日 門票價格:入場費港幣35元(3歲以下兒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免費) 代       幣:每港幣10元兌1枚電子代幣

2016-12-16

中國人愛杯中物,高興時飲、悲傷時更要飲。衛生署的調查發現,有曾飲酒的受訪者中,四成三人在未成年前已首次飲酒;調查亦發現家長是子女主要的酒精來源,一些鼓勵飲酒行為,例如幫忙買酒、開酒、斟酒,導致子女容易飲酒,較沒有此等行為的子女高2至4倍。衛生署促立法禁未成年買酒。   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去年9月至今年3月訪問了超過7萬名中小學生,當中有約3%小四及小六生曾暴飲,每月暴飲一次的分別為1.2%(小四)和0.9%(小六);至於中二、中四及中六學分別有5.5%至12.1%暴飲,每月暴飲一次的分別介乎1.3%至2%。五成小學生和近四成中學生獲得酒精均是來自父母。   18歲前飲酒現暴飲比例較大 另外,衛生署早前訪問超過2,500名18至64歲成人,發現65%曾飲酒,當中43.1%稱在18歲前首次飲酒。另外,在1,087名過去12個月曾飲酒者中,16.6%表示在18歲前已有飲酒的習慣。調查發現,18歲前開始飲酒與成年時較頻密飲酒、平均每日飲用的酒精單位數量較多,以及較常「暴飲」(即同一場合飲5杯/罐或以上)有關;受訪者在18歲前飲第一口酒,每周飲超過3次(64.8%)和每月暴飲一次或以上(66.7%)均高於18歲以後才飲第一口酒的比例(35.2%及33.3%)。   飲酒損記憶力 衛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主任程卓端(圖中)指,酒精尤其影響青少年腦部發育,例如損害記憶力、妨礙神經系統發展及削弱自制能力等。未成年人士飲酒可能與酒商推出甜味酒有關,強調酒精已被世衞列為致癌物,建議加強規管酒類廣告。 青山醫院成人精神科部門主管林明(圖左)指,青山醫院屯門酗酒診療所,過去10年平均每年接收66宗新症,三分二人在18歲前開始飲酒,證明未成年飲酒與成年後酗酒問題有關。 林明又指,坊間有指每日飲小量的紅酒可減低患上心臟病的機率,但實際上相關的研究存有謬誤,每日飲小量紅酒完全無好處,相信亦不會有醫生建議病人以飲酒的方法去護心。

/136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