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年輕女性的上輪部角結膜炎 - 上周看了一個年輕女病人,眼紅將近半年,見過不少醫生,嘗試過多種眼藥水,但病情始終反覆,滴藥水好了幾天,過不了多久又再度翻發,一旦發作,兩眼的眼白上方布滿血絲,角膜上方會附著絲狀的黏性分泌物,並且疼痛難耐。經檢查後,我認為她患的是「上輪部角結膜炎」。這是一種慢性且局部的發炎疾病;發病位置為角膜輪部(limbus)上端,即上眼瞼覆蓋的角膜結膜交匯處,其特點為角膜上皮發炎,並令接觸到此處的上眼板結膜增厚及出現角質化病變。此病較常發於女性,兩眼會同時發生,但其中有一眼較嚴重,患者的不適常與臨床表徵不成比例,主要包括眼紅、嚴重的燒灼感、疼痛感以及異物感,也可能會有畏光或眼瞼痙攣的現象。 雖致病原因仍不明,但可能與免疫功能異常或上眼球結膜鬆弛,導致眼瞼反覆磨擦結膜,引起創傷有關。造成上眼球結膜鬆弛的因素,包括甲亢眼疾、上眼瞼緊縮、上眼瞼結膜結疤及眼球過度凸出等。在甲亢眼疾的患者中,約有3%的人會有「上輪部角結膜炎」,而長期配戴軟式隱形眼鏡的人,也偶爾會發生類似的症狀。 此疾病的治療一般需要合併多種藥物,包括滋潤人工淚液、硝酸銀製劑、肥大細胞穩定劑和環孢黴素等等;若是效果不彰時,可能還需要接受眼球壓力性包紮、熱燒灼術、甚至是外科手術去切除已變性的結膜。 作者為香港眼科醫院眼科專科醫生
香港癌症日──「識飲識食‧惜健康」(下) - 天氣又突然轉涼,打邊爐、BBQ當然是最佳的節目。不過,本會最近進行一項調查,發現受訪者在打邊爐、韓燒及BBQ時,紅肉攝取量超標2.7倍,而被世衛列入第一類致癌物的加工肉類,人均攝取量更達103克。 研究顯示,每天進食100克紅內患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7%,而每日進食30克加工肉,會增加腸癌機會10%。為健康著想,市民應該精明地「揀飲擇食」。如可多吃不同類型的蔬菜、菇菌及豆類,攝取足夠的纖維及抗氧化營養素,這樣有助減低致癌物對細胞的破壞。 打邊爐時應先煮蔬菜、後下肉,這避免蔬菜吸收太多湯汁內的油分,或可考慮分開不同鍋涮煮蔬菜及肉類。至於湯底應避免豬骨湯或麻辣等高飽和脂肪湯底,可以豆乳、海帶昆布或冬瓜盅湯底;醬料亦含有高鹽及高飽和脂肪,可選擇利用天然香料代替,如辣椒乾或新鮮蒜蓉等。 啤酒、汽水少不免,但無糖梳打水也是另一選擇,將檸檬片、西柚片、薄荷葉加入梳打水,既清新又可感受汽水的爽快感。
激到阿媽心臟病發? - 65歲的鄭女士(化名)是家庭主婦,十分健康、開朗,是名副其實的「開心太太」,近日她為兒子準備婚事,更是笑不攏嘴。豈料,他兒子日前告知,決定取消婚事,母子二人大吵一頓後,鄭女士突然感到胸口痛及呼吸急,兒子見狀立即將她送入急症室。 最初,醫生檢查後,發現她並無「三高」問題,其心電圖卻有急性心肌梗塞的跡象。因此,醫生再為她進行冠狀動脈造影,顯示為正常,其動脈並沒有被阻塞。然而,「有趣」的是,從鄭女士的超聲心動圖顯示,其心臟就好像一個「窄口」的煲。醫生隨即確診鄭女士為「壓力性心肌症(Takotsubo Cardiomyopathy)」,又稱「心碎症候群」。 壓力性心肌症是近年才被確立的疾病,當我們面對急性及強烈的壓力時,便會為心臟帶來額外的壓力,導致損害。此症於1980年首次被發現,患者的心尖看起來好像一個膨脹了的氣球,而其英文名字Takotsubo即是與日本捕捉八爪魚的陷阱相似而命名。 幸而,壓力性心肌症的病情是可以逆轉的,患者心臟功能一般於數月內便恢復正常。但預防始終勝於治療,各位保持心境開朗及平穩,遇上壓力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問題能迎刃而解,亦不會導致「傷心」。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生唇瘡 - 唇瘡即嘴唇生瘡,是一種由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而導致的小水泡。在水泡還沒有形成前,嘴唇會感到痕癢和痛楚,幾天後小水泡便會在嘴唇外圍,與皮膚相接的地方形成。有時,唇瘡亦會在鼻孔和臉頰生長。這些小水泡會慢慢地融合,而穿破後的水泡會變成潰瘍,並有液體滲出,最後慢慢結焦。當然,初發和復發的病情會有些不同。有些人過幾天便會改善,但有些卻要二至四星期才能完全康復。如果情況嚴重,病人會發燒、牙肉發炎、喉嚨痛和淋巴腫脹等。 唇瘡主要由HSV一型導致,當你一旦受到病毒感染,它便會隱藏在皮膚上的神經細胞內,每當受到刺激,它便會復發,例如其他病毒感染和發燒、疲倦、壓力、免疫系統或荷爾蒙失衡等。 此外,患有濕疹的人士和接受免疫系統治療的病人患病的機會較高。有時,皰疹病毒也會傳染到身體其他地方,例如手指會導致皰疹性指頭炎(whitlow),傳到眼睛會引起角膜炎(keratitis),如果傳到已經有濕疹的地方便有可能引發皰疹性濕疹(eczema herpeticum)。醫生一般可透過臨床便能診斷皰疹,而有需要時,醫生亦可檢取水泡內的樣本送往實驗室化驗確定。唇瘡一般會自己痊愈。抗病毒藥膏可減輕病徵和加速痊愈,但應盡早使用。如果病情嚴重,醫生會考慮口服抗病毒藥。為免疾病傳播,患者應避免與其他人皮膚接觸,不要共用碗筷和毛巾,並時常保持手部清潔。作者為風濕及內科專科醫生
中醫治療多囊卵巢綜合症有妙法 - 多囊卵巢綜合症是常見的育齡婦女內分泌疾病,主要是由代謝功能和女性生殖內分泌異常而導致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礙,出現閉經或月經稀發、多毛、肥胖和不孕等。由多囊卵巢綜合症引起的不孕症屬於中醫「不孕」、「月經不調」及「繼發性閉經」範疇。 多囊卵巢綜合症的基本病因是腎虛,腎精不足。中醫認為腎氣充盛是女性生長發育與月經來潮的先決條件,也是促進卵泡發育成熟最重要的物質基礎。腎精是孕育胎兒的基本物質,是能促進生殖功能成熟的基本條件。 西醫治療方案可以促進卵巢分泌雌激素,又能提高排卵率,但是患者對激素治療依賴性較強,復發率也較高。中醫治療方案與西醫治療的西藥或者人工受孕有優勝地方,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中醫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口服中藥和針灸結合,雙管齊下,可以提高排卵率,顯著改善內分泌的變化。針灸取穴主要為三陰交、氣海、關元、子宮及足三里等,每星期一至兩次。中藥則根據月經周期和患者具體的症狀使用如二仙湯、壽胎丸等,輔以淫羊藿、黃精等藥物。 作者為該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教研中心潘咨遐醫師
運動後如何加快恢復 - 最近筆者身邊許多朋友參加不同的耐力性比賽,例如毅行者、鐵人賽、50或100公里山賽等。為了比賽得到好成績,他們日常花不少時間去練習。其實每次訓練後的營養恢復是十分重要。 運動後的營養恢復包括: ‧豐富碳水化合物食物(如:麵包、粉麵、早餐麥片)補充運動時流失的能量。 ‧適量的蛋白質(如:肉類、雞蛋、海鮮、奶製品)幫助修補運動時受損的肌肉和組織。 ‧適量的飲品(如:清水、果汁、牛奶) 補充運動時汗液中流失水分。 ‧包含不同種類食物攝取不同維他命及礦物質,預防運動後的免疫力下降。 因此,運動後的小食可以是三文治配朱古力奶、早餐麥片配牛奶、低脂乳酪配水果及飲品等。運動後1小時內應進食恢復小食,因為這個時候身體吸收營養素是最快。可是,許多人認為運動後立即進食會容易增重。其實身體吸收得快不等於吸收得多。你選擇100千卡的食物,無論甚麼時間進食都是100千卡 。如果運動後胃口下降,可以選擇奶昔、朱古力奶等流質食品亦可幫助恢復。若果需要控制體重的人士,可以在運動後進食正餐代替恢復小食。這樣不會影響體重控制及恢復效果。
每逢佳節倍……小心! - 上周四是世界愛滋病日,基金會同事及義工當晚四出走動,走到中環蘇豪區、蘭桂坊及銅鑼灣的食肆及酒吧,向市民派送安全套禮盒。盒內附有安全套及卡片上呼籲大家進行安全性行為及定期接受HIV抗體測試的宣傳卡。筆者也有跟隨大隊走走看看,發現有少數「型男索女」竟因為害羞不肯收下,幸好大部分「潮人」還是欣然接受。安全套最終能否用得著不得而知,起碼大家把我們的「溫馨提示」一併帶回家。 世界愛滋病日的成立是希望推動社會對愛滋病及感染者有正確認識,更希望感染者透過該日瞭解一己的權利和義務;與公眾攜手邁向社會零歧視的目標。社會上歧見越少,殲滅這個病才越見容易。 踏入12月,大家想必無心工作,內心都在迎接漫長假期!不論你是男是女,不論你的性向,只要有了性生活,就必須明白愛滋病與你息息相關。擁抱以下概念,人生才會更美好︰•有性行為就有風險,所以必須堅持使用安全套。 •只要有性行為就該定期進行愛滋病病毒測試。而每年作一次測試是最起碼的。記住︰我們可激情地過活但也要擁抱常識!愛滋病雖仍無法治愈,但並非絕症。有任何懷疑就去做檢查,因為「斷估將會好辛苦」!查詢︰25130513 作者為該會總幹事劉婉雯([email protected])
胃酸倒流飲食須知 - 反酸水,胸痛,吃的東西向上返至喉嚨或口腔,咽喉異物感,夜間胃中不適影響睡眠……這些症狀提示患了「胃酸倒流」。胃酸倒流是胃內容物向上反流到食道內,刺激食道,引起食道炎症甚至腫瘤的一種疾病。目前西藥以制酸藥對症處理為主,但一旦停藥,很容易復發。中藥治療以調和肝胃、疏通氣血,清解鬱熱,可收良效,因其為針對體質的個性化治療,停藥後往往不易復發。 正確的飲食習慣對本病的康復至關重要。規律飲食,既不能過飽,又不可過饑。盡量選擇清淡、柔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膩、煎炸及醃製食品。餐後不宜躺臥,晚餐宜在睡前3小時完成。都市人喜歡吃宵夜,但對於胃酸倒流的人,宵夜加大胃的負擔,更易致抵抗反流的食道下括約肌鬆弛,所以還需「忍痛割愛」。另外還有一些東西也是胃酸倒流不宜吃的: 巧克力:其中含有的黃嘌呤可降低食道下端括約肌壓力,從而加重反流。 油炸食物:會增加食道粘膜對酸的敏感性。 咖啡、茶:咖啡與茶中所含的茶堿及咖啡因可刺激胃酸分泌。 酒:過量飲酒會導致括約肌鬆弛,加重胃酸倒流。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作者為該學院一級講師馬劍穎博士
濕疹常見謬誤 - 濕疹可說是困擾不少都市人的皮膚問題,若處理不當,病情持續活躍,患處痕癢萬分,一旦使勁抓傷皮膚,更有機會因感染而衍生各種併發症。一直以來,市民對於濕疹的治療及護理存在許多謬誤,希望借此機會,為讀者分析一下。 濕疹的皮膚患處會出現紅腫乾裂的情況,但部分兒童患者的家長,會以為起因是「不乾淨」,不停以清潔液甚至酒精作精洗;但濕疹並非因清潔不足而起,過度揉擦患處,甚至使用具刺激性的酒精,有可能令皮膚紅腫加劇,若無作適當補水,乾裂問題更加嚴重,令患處「痕上加痕」,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一般濕疹個案都會透過外塗性類固醇作治療,部分患者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病情開始出現反覆,但若他們仍只維持現時的治療而沒有尋求醫生診斷,有可能錯過了及早發現細菌、真菌等的感染,增加併發症風險。 濕疹可令患者情緒低落、睡眠質素變差,長遠為生活質素帶來負面影響,病人應及早透過適當診治,控制病情。濕疹的治療方針包括止痕、預防併發症、保濕及教育患者遠離致敏原。在選擇濕疹潤膚膏時,市民不應盲目盡信廣告(例如所謂「濕疹專家推薦」的宣傳語句,未必有醫學實證),建議留意產品是否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認證、並選擇一些不含香料等刺激性成份的類型。請緊記,濕疹產品的選擇非常「個人化」,患者應謹慎選擇適合自己的種類。作者為普通科醫生
按摩治療運動痛症 - 運動按摩治療結合不同的按摩手法,透過對運動員身體肌腱的評估,設計並進行適當療程。正確的按摩技巧可以有助減低肌腱過度繃緊所引法的痛症,防止受傷,改善體態。 長跑運動員常會出現的脛骨痛,即小腿前側疼痛,成因與小腿長時間受壓,肌肉勞損和過緊有關。於運動比賽前進行五至十分鐘按摩,可以有助改善情況。按摩時先以輕撫按摩手法(Effleurage),把按摩油推開至整個小腿上,輕輕按摩讓肌肉放鬆。其後以手掌和手指揉捏法(Petrissage),重複加壓於小腿肌肉,令繃緊的肌肉放鬆和增加血液循環。最後以輕叩按摩法(Tapotement)來喚醒肌肉,以快速按摩去增加肌肉的活力,減低受傷機會。 對於跑步、踏單車的愛好者,因重複進行單一動作,會令大腿外側連接著盆骨與膝蓋外側的筋腱不斷磨擦致發炎,構成外膝蓋痛,出現骼徑束症侯群。按摩時應先以輕撫和揉捏法讓表層皮膚和淺層肌肉放鬆,待肌肉適應後,可加大力度並以深層按摩手法(Deep fiction) 將筋膜的沾黏打破,促進組織愈合。完成後緊記以輕叩法放鬆筋膜,讓身體適應。進行運動按摩後,應飲用適量開水,但緊記運動受傷後48小時內不宜進行按摩,否則會加速血液流動,導致「傷上加傷」。 作者為於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實習學生林凱澄及周筠瑜
卵巢癌排本港女性癌症第六位,這也是「沉默的殺手」,因為卵巢位於盆腔深處,故早期卵巢癌病徵難以察覺,部分個案直至腹部出現明顯腫塊,才被發現,令死亡率偏高。有專家指出,卵巢癌有10%屬遺傳,其中高遺傳性的BRCA基因突變類型卵巢癌,更與一般卵巢癌不同,故必須透過基因測試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有效及早延遲病情惡化。 卵巢癌個案數字持續上升,過去10年間,個案數字上升約36%,而未生育、家族有人曾患卵巢癌、曾罹患乳癌及體重超標的女士,均為卵巢癌的高危一族。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的腫瘤專科顧問醫生兼中心副主任廖敬賢(圖左)表示,卵巢癌早期患者或會出現腹脹、性交時疼痛、小便頻密及腰背痛等,容易被忽略。事實上,在多種婦科癌症中,卵巢癌的死亡率偏高。若發現以上症狀,女性應立即求醫及接受檢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兼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主席鄺靄慧(圖右)指出,卵巢癌有多種分類,其中約10%有遺傳因素,BRCA1及BRCA2是人類基因,有助修補受損的DNA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以抑制乳腺細胞、卵巢細胞等細胞過快或失控地生長及分裂,若這些基因出現突變,便會增加患癌風險。她稱,BRCA1及BRCA2基因突變佔所有卵巢癌約15%,若帶有BRCA1基因突變,約有40%至60%人會患上卵巢癌,而帶有BRCA2基因突變,則有10%至20%機會患上卵巢癌。而且BRCA1及BRCA2基因突變的遺傳性高,約有50%機會遺傳。 BRCA基因突變型卵巢癌有別於一般卵巢癌,因此對症下藥非常重要,而BRCA基因測試便是關鍵的一步,有助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廖敬賢表示,若患者被確診出現BRCA基因突變,可採用近日引入本港、首款針對BRCA基因突變型卵巢癌的標靶藥物,抑制腫瘤的自我修復功能,令癌細胞受到破壞後無法被修復,逐漸自行凋謝。 不過,兩位醫生均指出,過去即使找出女性出現BRCA基因突變,亦只能作出預防性治療,但隨着針對性鏢靶藥物面世,治療方面出現突破,令BRCA基因測試的意義更為重大。
科技日新月異,醫療技術的進步,除了令病者延年益壽,更能減低醫療的副作用。瑪麗醫院於2014年開始,運用機械臂輔助心臟手術,令患者手術後更快康復,同時減少副作用。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心臟病在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位居第三。過往進行傳統的開胸心臟手術時,有不少潛在問題,患者正中胸骨需完全切開,傷口較大,近20至30厘米,需約10星期愈合,其間不能負重。 瑪麗醫院是香港唯一運用機械臂進行心臟手術的醫院,暫時有14名病人曾接受手術。該院心胸外科顧問醫生陳泰良表示,運用機械臂輔助,病人的傷口只有4厘米,恢復得更快,他指出曾經有病人在出院兩星期後,已經駕駛貨車工作。 此外,他表示,機械臂體型細長,可深入到身體更內更多部分,方便手術進行;而且,比較內窺鏡而言,機械臂因為設有鏡頭,影像立體,令醫生可以觀察得更清楚。 現年66歲的方先生,去年確診二尖瓣倒流,而且情況嚴重。他於今年初接受機械臂輔助二尖瓣修補手術,而且康復進度理想。他表示,手術後10天已經出院,之後生活如常,而且更不需要依賴其他心臟藥物。 不過,陳泰良亦補充,現時除了心臟手術,婦科及泌尿科都會使用機械臂,每個月大約只有一名病人可接受機械臂輔助的心臟手術。而且,並非所有病人適合使用,例如心臟已接受多次手術及身體較虛弱的病人,都未必適合。 另外,由於機械臂在進行「搭橋」手術時,只能處理1至2條血管,而病人往往可能有3條或更多血管有問題,所以機械臂都不能進行此手術。
雖然科技日益進步,不過要了解所有病菌,並非易事。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梁如鴻及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烈文,多年來都在其專長研究,分別以拆解癌症基因及病毒的秘密,獲頒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致命率較高的癌症之一,死亡率可達七成。梁如鴻的研究重點,就是針對此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過往香港進行研究,都是以老鼠作實驗模型動物,不過為了有更高效率,梁在2005年時,首次以斑馬魚作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實驗模型。他指出,人類八成的基因均可在斑馬魚身上找到,而且過往用老鼠時,研究要花上5至6年,但斑馬魚只需2至3年,有助加快找出新的標靶藥。 另外,梁如鴻亦發現,高三尖杉酯鹼與FLT3抑制劑聯合治療,能有效治療帶有FLT3-ITD基因變異的白血病患者,殲滅白血病細胞,而且副作用少。他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並不容易醫治,種類繁多,成為他繼續研究的推動力。 另一名得獎者潘烈文主要研究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曾發表多份文獻,是首1%最常被引用的學者。在沙士期間,他與其他學者合作率先發現沙士的基因排序;09年時,參與對抗H1N1新甲型流感的工作,並首次發現病毒在豬隻身上出現基因重組。 潘烈文近年專注研究流感病毒。他表示,每次大型流感爆發,對醫療系統帶來很大影響,因此他正在研發一種廣泛性保護的疫苗,能對付不同流感,減低死亡率,期望每次效果可持續3、4年或更長。 獲獎並非易事,對於兩位學者而言,香港研究的困難在於缺乏資金人才。梁如鴻認為,香港欠缺研究人員,而出路前途等都令人卻步,而且資金並不足。潘烈文亦指出,研究所費甚多,可能要1、2百萬元,需找不同研究基金,若經費不足就需暫停研究。
父母發現子女成績欠佳時,總是憂心忡忡,甚至會怪責子女沒有用心溫習。有治療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的醫療團隊表示,考試前後是求診的高峰期,而且多是升讀小一時才發現,因此建議家長留意子女情況,及早安排適當治療。 所謂ADHD患者一般分3種類別,第一是只有專注力失調,注意力容易分散;第二是只有過度活躍,多動而且衝動;第三是混合型,即同時有上述兩問題。有近七成的ADHD患者,同時有其他問題,例如讀寫及語言障礙。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凱怡(圖)表示,近年學習壓力大,家長著緊仔女成績,若孩子成績太差,老師又投訴課堂表現,家長便應提高警覺,帶孩子求診。 她表示,曾經有一名就讀小一的專注力失調病人在幼稚園時,由於毋須考試,家長及教師都沒有察覺其問題,再加上專注力失調的孩子,沒有太多行為問題,較難察覺。該孩子本身成績不俗,然而到第一次測驗時,成績一落千丈,有多頁試卷空白,幾乎不及格,但其他有作答的試題都正確,事後亦發現,該孩子其實懂得答漏空了的問題,令家長產生疑惑。之後,考試在即,家長帶孩子求診,發現患有專注力失調後,便開始以藥物治療,結果成績突飛猛進,成為全班頭十名。 雖然藥物可以醫治ADHD,但可能有副作用,如失眠或食慾不振。認證遊戲治療師陳惠卿表示,部分家長會選擇遊戲治療,這是透過玩具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如讓孩子玩沙盤,但規則是沙粒不可跌出盤外,如太多次犯規,沙盤就會沒收,藉此教導孩子遵守規矩的重要性。
即將踏入冬季流感高峰期,這也是公立醫院急症室的求診高峰時段,但急症室對於非緊急個案動輒要等候數小時,為了讓病人可在到達醫院前,已預知等候時間,若有需要可選擇附近的私家醫生求診;醫院管理局研發新系統,市民可從各急症室大堂、該局網頁及手機應用程式,查閱各急症室候診時間,新系統將於本月底啟用。 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劉柱良(圖左)表示,急症室設有分流機制,包括第一至三級的危殆、危急及緊急,另有第四及五級的次緊急及非緊急,因急症室會優先處理首三級的病人,而且這些病人的情況一般較複雜,治理時間較長,醫護人手分配亦會較多;而根據過往的數據顯示,急症室高峰求診時段主要為每日約早上9時開始、假日及假期後工作日,以及每年兩次季節性流感高峰等。 第四及第五級病人的一般等候時間會較長,部分更動輒要數小時,但各急症室的候診時間顯示方式有異,故醫管局決定於本月底統一顯示方式。醫管局急症科統籌委員會科技及服務發展小組主席雷俊達(圖右)表示,目前各醫院的顯示方式不同,有些更是以人手預測及更新顯示,未必可即時反映突發人手變動或調配,而且亦需要花人手處理。雷俊達稱,新系統以參考目前的急症室資訊系統(AEIS)內的數據,顯示過去3至6小時該醫院的候診情況,市民可在急症室候診大堂、醫管局網頁及應用程式「HA TOUCH」,查閱第四及第五類病人的候診時間。 劉柱良強調,有關系統並非「叫病人唔好嚟急症室,因為病人唔會知自己嘅情況」,但起碼讓病人到達醫院前已有一個預計,可以有其他選擇,以及「知道要排幾耐,唔會同期望差好遠。」
肝癌是香港第三號癌症殺手,根據醫管局數字,每年1,400人因此死亡。身為「80後」的香港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系助理教授黃澤蕾,因喜歡研究工作,故樂於研究肝癌細胞,希望日後有助研發治療方法,其研究更獲得「裘槎前瞻科研大獎」。 全球每年有85萬人確診肝癌,只有一成人能存活,當中亞洲人患上的機會較高,有一半患者為中國人,至今未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黃澤蕾的最新研究發現,如體內大量活性氧化物會形成氧化壓力,可以損害肝癌細胞,減慢其生長;然而,肝癌細胞會依賴五碳糖磷酸途徑產生抗氧化物,令氧化壓力下降,刺激細胞生長。此舉令公眾更了解肝癌的代謝機制及其成因,有助設計治療方法。 「裘槎前瞻科研大獎」的得獎者,會獲得500萬元。黃表示,肝癌細胞生產抗氧化物的方途徑很多,猶如地鐵路線圖,希望未來5年可拆解其代謝網絡,10年後到達臨床階段。 獲獎從非易事,對於不少人認為研究工作十分沉悶;但黃澤蕾的興趣就是生物科學,覺得細胞很有趣,過去多年,即使周日都回到研究所觀察細胞,有時可能逗留超過10小時。她表示,實驗用的老鼠及細胞不會放假,希望每日都有一定時間觀察,就如養寵物。她表示,觀察細胞就如「煲劇」,而且得著很大,又能認識不少科學家。不過生活不是只有工作,她亦會旅行散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