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從事電影工作的朋友閒談,提到在這個可以隨時下載的年代,還有哪類型的電影,具吸引力令觀眾入場後再買blu-ray收藏?朋友答:「Marvel和DC的超級英雄電影吧!還有Pixar似是為小朋友炮製、實際上給大朋友觀看的動畫。」大家都一把年紀了,慘情戲怕承受不住,太空科幻電影又沒把握(或無耐性)理解箇中道理,超級英雄電影呢?你可以話沒有深度,但我睇得痛快,又機械人又裝甲又武器,我睇戲只不過想滿足這種感覺。 數漏了,還有我最喜愛的日本小品電影。 我雖然愛日本,但無可否認,部分日本電影的確頗悶,節奏太慢,CG技術比中、港好,卻又達不到荷李活級製作的效果。恐怖、警匪和搞笑類型的橋段永遠一式一樣,唯獨小品式電影例外,亦是我必會捧場的類型。 小品電影有何吸引力?故事、角色貼近真實生活,不刻意煽情灑狗血,卻滲出淡淡憂愁,取景地點美得令觀眾想立即親身前往感受一番。看過《東京鐵塔:我的父親母親》,令我再去鐵塔回憶電影情節;因為《家路》,我真的有衝動想去福島看個究竟;《東京小屋》則讓我了解昭和年代的歷史。至於《海街女孩日記》,我已計劃到鎌倉一遊。 《海》片講述四姊妹同一屋簷下的親情生活,某日,自小被父親拋棄的三姊妹綾瀨遙、長澤正美和夏帆,收到父親離世的消息,在葬禮上,她們遇上同父異母的小妹妹廣瀨鈴,由於妹妹的可憐身世,三姊妹決定帶她回鎌倉的祖屋一起生活。兩小時的片長,全程都是淡淡然的,劇情節奏沒有極大起伏,每位女主角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而且演得自然。不難發現,導演是枝裕和似乎較偏心長澤和廣瀨,兩人的角色性格突出,以致她們的發揮機會亦較綾瀨和夏帆多。 日本小品電影另一賣點是風景,戲中廣瀨鈴與男同學在櫻花路上踏單車一幕,影像美得無話可說。位於鎌倉市的極樂寺站,一個小小車站看似沒甚麼特別,但因為車站是用木造,令當地人有一種人性和溫暖存在的感覺,無形中亦增強了對該片的好感度。 《海街》未必是最好的一齣日本電影,但我覺得,她是繼2005年《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後,令我看得最舒服的日本小品作品。 周三刊登 蔡俊傑 多年前以讀書為名,了解偶像松田聖子為實,隻身到日本留學,回港後依然沉迷當地人和事,立志成為出色的日本八公。
上星期,日本各大小電視台均直播國會就「安保法案」的議決情況,國會外,有超過4萬國民抗議;國會內,反對的在野黨跟執政黨聯盟爆發暴力衝突,雖未致於打到頭破血流,但對於日本人而言,這樣動粗倒是十分罕見。 何解有不少日本國民激烈反對安保法?相信有留意國際時事新聞的讀者,都已略知一二。我問過幾位日本朋友的看法,他們異口同聲提出反對,事關安保法一通過,日本將面臨很多重大危機,而且層面不單止是經濟,最重要是國民的生命。 我非政治分析員,此欄也不談政治,在此就簡單解釋安保法是甚麼一回事。二次大戰結束後,戰敗國日本受和平憲法約束,日本自衛隊(即軍隊)只可在保護國家時才出兵,但安保法通過後,萬一跟日本「稱兄道弟」的美國或其他盟國有事,日本可以「有機會危害日本安全」為理由,出兵助盟國抗敵。 由於「有機會危害日本安全」這個理由隨時會變成萬能key,變相日本出兵話咁易,分分鐘導致國家和國民永無寧日,難怪日本國民對安保法非常反感。 日本朋友認為:「一個國家擁有保護國土的軍隊,不足為奇,只要用和平的心態去處理就可以。雖然日本經濟差,但總算和平,國民生活亦毋須擔驚受怕。可是,當安保法案通過後,政府有更多藉口出兵,發生戰爭的機會亦相應增加。一開戰,鄰近地區一定會受到波及,到時整個局面都會好混亂。」 朋友除了憂慮戰亂,還有下一代的生活,「法案通過,政府一定會徵兵,我不想見到子女上戰場。其實,日本海軍為吸引年輕人投考,早已無所不用其極,例如推出雜誌宣傳,但反應依然一般,可見年輕人根本沒興趣從軍。」 日本在世界的地位,早已被鄰國逐漸拋離,以前做慣亞洲一哥,現在固然覺得毫無面子,執政黨聯盟強行通過安保法,是純粹為國家安全?還是只不過想自我安慰一番,讓全世界知道日軍好打得?萬一,日本將來參與其他國家的戰事,尤其是涉及ISIS的,那就危險了,到時日本勢必成為恐怖襲擊的對象,愛遊日本的香港人,可能會少一個外遊好去處了。周三刊登 蔡俊傑 多年前以讀書為名,了解偶像松田聖子為實,隻身到日本留學,回港後依然沉迷當地人和事,立志成為出色的日本八公。
巴絲打名句「認真就輸了」歷史悠久,無論何時都適用,尤其是現今靠網絡生活或搵食的世界。Facebook及討論區等社交媒體,差不多每日都有網民鬧交,就算素未謀面、無仇無怨也會互插一番,原因每每只不過為了一句評語或一張相片,總之唔啱聽或唔啱睇就「插」,unlike你之餘,再打幾隻字反擊。 或許,大家的心態源於網絡世界毋須負責任,就算你睇完我句說話,搞到情緒低落,要睇心理醫生,都唔關我事,睇唔開,是你的事,只怪你不懂何謂「認真就輸了」。是香港人特別燥火特別麻煩特別多事?倒未必,至少看似平和的日本人,對朋友在社交網上的留言或相片,亦有頗多怨言。 Facebook用戶有兩個慣性動作——post食物相及機場相。每逢飯局,餸菜上枱,例必相機食先;到機場check in後,必會拍低航班告示牌的相片。此舉未必是為了宣示自己有幾威,目的可能是要朋友知道自己的行蹤,或是討論餸菜有幾好味等。而日本人最討厭的post,除了以上兩種之外,還有BBQ相片。 很多日本人一年四季都愛BBQ,原因並非特別愛好燒物,最重要是能夠與一大班親友維繫感情,post張BBQ相片上Facebook,不但反映到自己的生活有多充實,亦證明自己擁有很多親友,不愁寂寞。原來,這樣也會令人反感。有網民認為,post BBQ相片是一種極愚蠢的行為,事關一張相片,根本不足以代表自己受歡迎,萬一食物燒得唔靚,更反而令人眼睛受罪。 至於機場離境大堂的相片,則予人「晒命」的感覺。眼見日本現時的經濟情況,僱主不加薪之餘,更不斷裁員,上班族連飯碗都難保,更遑論出國旅行?難怪他們看到朋友在Facebook post這類相片,會有酸溜溜的感覺,當地人會稱之為「現實投稿」。 除了「現實投稿」,日本人對於Facebook上一些否定、不開心的留言,會形容為「負面投稿」。例如某人在Facebook留言「今日去了一間人氣食肆,食物何止不外如是,簡直是難食不堪,大家不要幫襯。」網民會認為口味各有不同,版主覺得難食,或許其他人會覺得美味,這樣嚴厲批評,會直接損害該食店的口碑和生意,這種行為非常肉酸難睇。 計我話,言論自由嘛,不想看,unfollow或unfriend就可以吧!(有讀者詢問,哪裡可以買到早前本欄提及過,能夠接收日本電視台頻道的機頂盒,答案是深水埗的電腦商場,有興趣不妨睇下。) 周三刊登 蔡俊傑 多年前以讀書為名,了解偶像松田聖子為實,隻身到日本留學,回港後依然沉迷當地人和事,立志成為出色的日本八公。
香港熱得驚人,上星期落雨後,有兩日頗為清涼,非常舒服,滿以為秋天終於來臨,毋須再忍受炎熱天氣,點知近日氣溫再回升。我怕熱又怕凍,如要選擇,我寧願捱冷,事關我本身容易流汗,每每步出家門就會隨即全身濕透,要不停抹汗,之後口渴,要頻頻飲水,飲得多,又要四圍搵廁所,可惜並非每個港鐵站都有廁所………總之,高溫實在帶給我太多不便。 港鐵車站廁所數目有限,縱使連接商場,但人有三急時,當然希望「梗有一間(廁所)喺左近」吧!這一方面,日本的車站就出色得多了。 日本有一項調查顯示,女乘客絕不會在公眾地方補妝,一定要入到廁所才扮靚;而男乘客則經常飲啤酒,如廁的密度亦相對增加,故此,JR乘客對廁所的需求非常大。以山手線為例,29個站當中,平均每個站都有最少兩間廁所,目的有兩個,一是方便乘客,二是吸引途人使用該車站。 原來,JR會統計每個站的生意額,情況有如連鎖式服裝集團,旗下各區的分店都要「交數」,營業額愈高,職員份工就愈穩陣之餘,更有額外獎勵。例如山手線各站,乘客多自然帶旺車站,車站內的商店也會受惠,故此人流非常重要。據JR職員表示,車站廁所的人流,永遠比站內任何商店多出十多倍,所以他們非常注重站內廁所的清潔和氣味,設立廁所的位置亦要方便乘客。 JR各大站的廁所人流方面,新宿站每小時有超過500人使用廁所,新宿是交通的中心點,以這個每日都有過千萬乘客流量的車站而言,使用廁所的人數已不算多了。代代木站和高田馬場站每小時進入廁所的人數接近600人。涉谷站和日暮里站則超過700人。池袋站每小時多達800人的數目,令該站成為人流最高的車站廁所排行榜第二位。排榜首的則是西日暮畛里站,每小時超過950人。 何來這麼多人使用車站廁所?話說JR車站的廁所是設於閘口外,就算不幫襯搭車,也可免費使用,看似小事,其實幾窩心,亦很大方,感受到為民服務的本質。香港的車站呢?能夠減少壞車次數,已算萬幸。 周三刊登 蔡俊傑 多年前以讀書為名,了解偶像松田聖子為實,隻身到日本留學,回港後依然沉迷當地人和事,立志成為出色的日本八公。
服務業以客為先,我有很多朋友都在這個行頭工作,他們的老闆常說:「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說話由細聽到大,也不得不認同,尤其是身處現今搵食艱難的時勢,更加要當客人「神咁拜」,相信從事零售業的朋友最清楚不過,老闆要你meet target,你就要跑數,跑唔夠,恐怕下月要慳住使,甚至隨時連份工都不保。 空中服務員可算是服務業中壓力較大的其中一種,顧客投訴的機會似乎也特別多。我有一位空姐朋友專跑亞洲線,經常飛中、日兩地,兩地人民質素差別,相信毋須我多介紹,她不諱言,接獲的投訴數目較少,已算幸運,「其實都有中國乘客是有禮貌的,當然亦不乏令人煩憂的,傳媒經常報道中國乘客的野蠻行為,故此大眾也認定他們是非常差勁。」她指出,二十至三十多歲的乘客,是最多投訴的一群,例如批評飛機餐分量少、紅酒難飲和服務員欠缺笑容等。至於40歲以上的乘客,基本上是較有禮貌,要求不多,會靜靜安坐。 一次經歷,令這位空姐朋友十分感動,「一次我由香港飛東京,起飛後開始派餐,期間我發覺有一位四十多歲的日本男乘客不時望著我,但當時我很繁忙,派餐之餘又要服務其他乘客,故未有特別理會。約20分鐘後,我才有時間詢問該男乘客有何需要,原來他剛才要服藥,想我為他取一杯暖水,但因為見我忙得無法抽身,於是待我有空才叫我。並非每位乘客都會體諒空中服務員,所以這次事件令我有很深感受,亦令我對較大年紀的乘客存有好感。」 空姐朋友的同事,也對四十多歲的乘客有讚無彈,另一次經歷,她的同事不小心將咖啡倒在日本男乘客的衣服上,正當同事慌張之際,男乘客反而加以安慰,「不緊要,沒有弄污糟你的制服嗎?不要介意。」難怪連日本空姐都認為,40代(40至49歲)乘客通常明白事理和以禮待人,不會騷擾其他乘客。 日本一項調查指出,不單止空姐,現今不少日本女性近年都偏愛年過40的男士,假如另一半是40代,感情生活會易於處理。其中一位被訪女性表示:「拍拖是一件開心事,是緊張生活的調劑品,工作上已經要應付很多煩惱的事,萬一另一半不夠成熟,豈不是更難受?」 周三刊登 蔡俊傑 多年前以讀書為名,了解偶像松田聖子為實,隻身到日本留學,回港後依然沉迷當地人和事,立志成為出色的日本八公。
記得健吾老師曾向我建議:「去電腦商場買個機頂盒啦!可以睇晒日本咁多個電視台。」我上半年較忙,沒有刻意將此事放在心上,直至最近,空閒時間多了,忽然想起他的說話,於是買了個某某品牌的機頂盒回家安裝。 (或許,很多讀者都知道我所指的是哪一款機頂盒,「後知後覺」的我,的確最近才開始使用,若閣下「早買早享受」,以下內容可以不理。) 這款機頂盒,跟很多球迷買來看「免費直播球賽」的款式差不多,但我最主要的目標是收看日本各電視台。起初,我只抱著「睇到下」就收貨的心態,豈料質素可謂超乎我想像,直播日本電視節目只會delay兩、三分鐘,而且影像清晰,令我猶如身在日本睇電視一樣。 基本上我每晚都會mon住幾個日本頻道,包括NHK、日本、朝日、TBS、東京、富士台,還有每日放送和衛星富士等等。眾多頻道中,富士台無論製作以至演出者都是超班的,簡單一個綜藝節目,他們有能力邀請到大牌藝人如北野武撐場,由於節目屬收視保證,故一眾大小明星都樂意亮相。 由香港時間晚上6時開始(即日本晚上7時),各日本電視台都會播放綜藝節目,通常以食、玩、買及旅遊為主題,還有心理測驗、政治和搞笑節目,統統都頗具趣味。 晚上9至10時,是劇集的黃金時段,錯過了也不算損失(尤其是不懂日語的話),事關近年的日劇水準實在普通。再晚一點,動畫時間到了,可選擇東京電視台收看。凌晨時分,有不少由組合成員主持的節目播出,AKB48、乃木坂46及EXILE等,介紹流行事物或玩遊戲。至於其他電視台,則主力播放網上或電話直銷廣告,即是劇集《HERO》中,木村拓哉一邊睇電視一邊打電話購物那種廣告。 到了凌晨4時,早晨節目開始播放,這時段又是富士台「玩晒」,直播室各樣布置都七彩繽紛,夠晒「sharp醒」,男主持夠搞笑,經常「爆肚」,女主持靚女又笑容燦爛,總之觀眾睇完,就算上班都心情愉快。反觀香港的早晨節目,主播坐定定板著臉報道新聞,看了,心情好都變壞。周三刊登 蔡俊傑 多年前以讀書為名,了解偶像松田聖子為實,隻身到日本留學,回港後依然沉迷當地人和事,立志成為出色的日本八公。
朋友在獵頭公司工作,他訴苦:「近年好多公司只會裁員,不會請人,已很久沒有客戶找我們為他們物色員工了。去年,尚有些大集團會聘請一、兩個總經理職位,今年完全沒有,生活艱難啊!」 另有幾位朋友在大公司身居要職,問他們工作近況,他們紛紛說:「老闆慳得就慳,要求各部門將支出減至最低,只會裁員,不會請人,連比我高級的高層也自身難保。」 打工仔冇啖好食嗎?又不至於,愈來愈難搵食卻是事實。老闆要慳,要你一個人兼顧幾份工作,但人工照舊,職位亦照舊。當然,你可以選擇辭職,但有把握找到另一份理想工作嗎?就算有,會否獲聘又是另一回事。難怪,無論幾受氣都好,打工仔都唯有頂硬上做住先,以致愈做愈勞氣,愈做愈多怨言。 日本的情況與香港差不多,很多公司都不再聘請正職員工,改用短期合約形式,跟員工簽約一、兩年,合約屆滿時,除非做得出色,或有機會獲留任,否則無得留低。聘請短期合約員工是大勢所趨,直接受到威脅的固然是正職員工,老闆和高層就是看中這一點,於是對他們呼呼喝喝,無理要求就更多。 在日本居住十多年、從事IT工作的香港友人說:「我任職的公司只有3位員工,老闆每日會帶一位同事出外見客,換句話留在公司工作的員工就只剩兩人,工作量可想而知。每天9時半上班,一定要OT,根本無法預料幾時可以收工。假如手頭上的工作尚未完成,連周六和周日都要返工。假以時日我再老幾年,恐怕捱不住這種生活。」 在日本,無論任何性質的工作,OT都是等閒事,打工族早已習慣,而最令他們感氣憤,是受到老闆的無理取鬧。有打工族指出,最難忍受老闆的行為是: 一. 脾氣差; 二. 偏幫其他員工; 三. 扮可愛; 四. 推卸責任; 五. 不接納意見。 做得老闆的日本人,非常注重面子,最怕被員工漠視,故此偶爾會做出一些幼稚行為,例如扮鬼臉,希望博得員工一陣笑聲。不過,員工往往最怕見到,認為此舉非常噁心。至於老闆推卸責任、偏幫其他員工等行為,相信香港的打工仔也遇過不少吧! 周三刊登 蔡俊傑 多年前以讀書為名,了解偶像松田聖子為實,隻身到日本留學,回港後依然沉迷當地人和事,立志成為出色的日本八公。
香港天文台在上周六錄得36.3度高溫,是1885年有紀錄以來最高溫度,這股熱力,身處室外,就算雙手各持手提風扇都無用,事關吹出來的都是熱風。日本同樣受熱浪侵襲,已連續多日錄得35度以上高溫,而且不斷刷新紀錄,東京最高有37.7度,京都38.1度,大分縣更高達39度,日本人最近講得最多的日文,除了「多謝」之外,肯定是「猛暑」這個名詞了。 溫度高達這個地步,除了足不出戶或者由早到晚留在商場歎冷氣之外,基本上沒甚麼方法可以避暑,在日本中暑或熱死的人數不斷增加,當地政府於是在各地的公園增設了灑水裝置,讓途人可以暫時消暑一下。然而,東京不時失驚無神下驟雨,雨水灑落熱辣辣的地面,變成蒸氣,未能降溫之餘,反而令人更覺難受。 酷熱天氣期間,日本出現了「爭的士」的現象,走到東京街頭,想乘的士,基本上是沒可能的,事關實在太熱,很多人連行去JR車站都不願,收工踏足街上,立即揚手截的士。而乘客中又以女性居多,因為擔心太熱會溶妝,故寧願多花點錢,保住個靚樣。 藉著炎熱天氣增加收入的,除了的士司機之外,還有飲品商,很多途人手上都有一支冰凍飲品,自動販賣機的飲品亦經常售罄,生產商於是趁機增加飲品款式和數量。此外,DVD租賃店亦同樣受惠,換轉是你,也寧願留在家中歎冷氣睇影碟,不會走上街吧! 朋友在池袋居住,由住所出發到車站,步行約10分鐘,雖不算遠,但整段路無遮無擋,要「硬食」猛烈陽光。他表示:「日本的夏季一向都頗熱,平均氣溫約33度左右,還可以接受。但今年實在熱得太離譜,由踏出家門一刻開始計,僅5秒就開始流汗,步行約1分鐘,整件襯衫已濕透。有專家話,因為全球暖化,日本將來只會愈來愈熱,這令日本人非常擔心因電力負荷而導致停電。311大地震令日本人留下極大陰影,政府勸喻國民慳電,但因為太炎熱,根本好難慳電,就算唔開冷氣都要開風扇。」 雖然日本熱過香港,但地方規劃比較好,空間多一點,空氣亦流通一點。試想像,若建築物多得密不透風的香港,錄得38度高溫,你點算? 周三刊登 蔡俊傑 多年前以讀書為名,了解偶像松田聖子為實,隻身到日本留學,回港後依然沉迷當地人和事,立志成為出色的日本八公。
朋友中,10個有9個都愛杯中物,10個有8個都吸煙。禁煙條例早已生效,眼見酒吧生意確有影響,隻眼開隻眼閉的,繼續旺場;嚴守禁煙令的,任何時段都有「吉位」。不過話分兩頭,香港的吸煙人數似乎亦有減少跡象,至少最近有幾位朋友都成功戒煙(會唔會吸番就未知),其中一位朋友說:「我身邊好多人都唔食煙,於是我都試下戒,點知又戒到喎。」 日本近10年的吸煙人數也逐漸下降,2012年全國「男煙民」有34.1%,「女煙民」有9%;到了2013年,「男煙民」減少至32.2%,「女煙民」則是8.2%。箇中原因,並非政府實施了甚麼有效政策,而是與公司企業的聘請員工取向,以及國民自願戒煙有關。 據聞,日本某些大公司聘請員工時,會詢問應徵者是否煙民,假如有吸煙習慣,就算學歷有多高,都大有機會不獲聘用;相反,即使學業成績未見突出,只要屬非煙民,則有望獲取錄。出現這種情況,源於僱主的立場認為,煙民會較多病痛,萬一無法上班,會直接影響公司的運作和利益。當然,非煙民也不一定有健康體魄,但至少較有保證。 日本人除了愛在「深夜食堂」這類小店邊吸煙邊飲酒邊吃小食之外,喫茶店也是吸煙的好地方,不過隨著法例和趨勢,喫茶店內也會劃分非吸煙區,正所謂顧客至上,店主當然希望兩方面都兼顧到,可惜往往事與願違,生意有跌無升。相反,全面禁煙的喫茶店,生意卻有些微增長。 日本有調查公司訪問了2,000位關東地區習慣幫襯喫茶店的顧客,看看他們會選擇全面禁煙抑或劃分了非吸煙區的喫茶店,結果有1,500人表示,只會幫襯全面禁煙的喫茶店,要注意的是,這1,500人當中,有一半是煙民。煙民都會不幫襯可吸煙的喫茶店?他們認為:「一入到喫茶店便看到『煙霧瀰漫』,怎會有胃口吃小食或喝一口香濃咖啡?想吸煙,出店外也可吸吧!」其實現今日本年輕一輩均贊成食店全面禁煙,這可反映30歲以下的日本吸煙人數也正在減少。 個人認為,潮流趨勢的影響力,往往大過實際理由(健康),當大多數人都不吸煙時,煙民都可能會吸少幾支,甚至決心戒煙,姑勿論出發點是否羊群心態,始終是好事。 周三刊登 蔡俊傑 多年前以讀書為名,了解偶像松田聖子為實,隻身到日本留學,回港後依然沉迷當地人和事,立志成為出色的日本八公。
由日本JR「女性專用車廂」引發的討論,多年來一直從未間斷,單單是贊成和反對,已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見。贊成的,認為藉此可減少非禮事件發生,男士們被「老屈」的機會亦相對減低;反對的,則有感對男性不公平,絕對是性別歧視。 雖然爭辯不斷,但女性專用車廂始終存在,原本反對者都慳番啖氣算了,不過,最近再度成為熱話。事源當地某位諧星早前說了一句「醜女才會選乘女性專用車廂」,觸動了一眾女士神經,批評該諧星就算形象搞笑,也絕不應該作人身攻擊。反對女性專用車廂的男士則暗撐諧星,認為幫他們出了一口氣。 日本女性友人曾向我提及,除非繁忙時間,否則女性專用車廂甚少會出現「滿客」的情況,女乘客寧願乘普通車廂,也不想承受其他乘客的「特別目光」。「我認識的一班女同事,都不會踏進女性專用車廂,因為她們覺得沒必要,變態佬到處都有,車廂無,不代表月台無。」 女性專用車廂的話題再度浮面,有日本傳媒於是進行調查,訪問了200位經常乘坐JR的女士,看看她們會否選搭女性專用車廂,結果發現,多達160人表明不會,亦從來沒有這種乘車經驗。而另一條問題是,如果普通車廂非常擠迫,而女性車廂則有空位,這時候又會否乘搭女性專用車廂?結果有120人表示「也不會進入女性專用車廂」。 傳媒同時訪問了200位男士,問他們有否試過不慎進入了女性專用車廂,結果有80位男士承認曾經試過。另一問題是「你認同乘搭女性專用車廂的女士,會是醜女居多嗎?」結果有50位男士表示認同,有被訪者甚至補充:「靚女唔會自認是靚女,醜女才會自認是靚女。」 雖然訪問人數只得400人,但從中反映到女性專用車廂未有獲得壓倒性的支持,正如有女性被訪者提到,女性專用車廂是一項不方便的服務,事關日本各車站面積都頗大,她不會為了女性專用車廂而步行至較遠的月台位置。萬一趕時間,就更加不去理會是甚麼車廂。 至於女性專用車廂內是否醜女居多?當然毫無根據,你覺得醜,可能我覺得靚呢! 周三刊登 蔡俊傑 多年前以讀書為名,了解偶像松田聖子為實,隻身到日本留學,回港後依然沉迷當地人和事,立志成為出色的日本八公。
很多朋友都話我奇怪,指我雖然愛日本,卻不吃魚生,問我在當地會吃甚麼?其實,除了魚生,日本還有很多美食合我胃口,單是拉麵和咖喱,已叫我百「吃」不厭,就算幫襯壽司店,也可點選蛋壽司、青瓜卷,不一定要吃鮮魚海產。我實在無法克服魚腥味,一聞到就想嘔,而且那可怕的作嘔感覺更會持續多日,想起都毛管戙。 魚生當然愈新鮮愈好,但亦有不少日本人喜愛「熟成」的魚生,尤其是「熟成壽司」。在江戶時代,由於交通並不方便,冷凍技術亦不成熟,漁民所得的魚獲通常不會一次過吃得乾乾淨淨,剩下來的,就用當時的浸醋方法來保存,一星期後都可以食用。 所謂「熟成」,其實並非煮熟的意思,而是用方法封存魚肉,放置在適當的溫度和地方,經過一段時間發酵,成為了「熟成」。一般而言,「熟成壽司」是以鹽、醋和昆布浸醃後,用布包裹整條魚肉,之後放在攝氏3度的雪櫃內兩星期就完成。不過,每間發售熟成壽司的壽司店,都有一種「獨門秘技」來製作熟成壽司,故此味道各有不同。 熟成的味道與新鮮魚生 有甚麼分別?聽聞熟成魚生的味道較濃烈,卻不會失去魚的鮮味,油脂多了,放入口時就更加芳香。當然,有人愛食自然亦有人不愛,大多數不好熟成的原因,均認為有違魚生的本質,魚生本應標榜新鮮,即捕即食才算是傳統的本意,根本容不下另類食法,故此熟成美味與否,已不重要。 我愛日本傳統事物,不過講到食,始終要跟隨自己口味。我一直想克服對魚生的恐懼,熟成或許是我入門的選擇,日本有網民嚴選了五大熟成壽司店,下次去日本,我會試試。 1 すし通 (六本木). 地址:港區西麻布 3-1-15 2. 鮨處やまだ 地址:中央區銀座 7-2-14 3. 鮨處切通 (千葉縣) 地址:千葉県いすみ市岬町中滝1565-1 4 すし喜邑 地址:世田谷區玉川 3-21-8 5 すし匠 地址:新宿區四谷1-11 周三刊登 蔡俊傑 多年前以讀書為名,了解偶像松田聖子為實,隻身到日本留學,回港後依然沉迷當地人和事,立志成為出色的日本八公。
暑假到,日圓低水,難怪港人紛紛前往日本玩樂。出外旅遊,多數都會買手信,遊日本,就更加沒有藉口不買手信,單是食品,已經多得令人眼花繚亂,建議不妨多搭兩個站,到JR東京站的名店街(地下街),那裡有齊當地最出名的食品手信,保證親朋好友滿意。 日本調查協會最近就國家土產進行投票,看看那些土產最受歡迎,結果發現,不少港人都愛的「東京香蕉」(Tokyo Banana),獲得最多人擁戴。這款內裡有香蕉味忌廉的蕉形蛋糕,相比起其他土產,歷史不算悠長,1991年才開始發售,但至今的營業額已高達300億日圓,故此高踞首位也不足為奇。排第二位是舟和出品的「芋羊羹」,早在1960年已開始發售。「HIYOKO」(小雞)蛋糕的歷史更加悠久,開售至今已有近100年,屬於元祖級的土產,相信大家都食過,排行第三位。不過,個人認為小雞蛋糕太甜,不是我杯茶。至於其他入圍的著名土產,還有「銀座甘樂」的豆沙餅,豆沙不太甜,但非常芳香,是我的至愛。 東京站名店街在1953年開業,當時的店舖數目只有20間,發展至今,已成為當地本土和遊客必到之處,除了手信,還有食肆和服裝等店,由於進駐的均屬高檔次店舖,所以貨品售價亦較高一點。 嫌東京站太遠?可選擇到便利店購買「梅しば」,註明是日本國產梅,每年6月為豐收期,會從3,500萬粒中挑選最優質的梅(未成熟的梅是青色的),每粒梅的鹽分有20%,經過3日的清洗程序,只剩下7%,加工後,變成甜中帶酸的梅,清涼醒胃。記憶所及,每包「梅しば」有20粒獨立包裝的梅,每粒size大過一個500日圓硬幣,1日可賣出20萬包。近日東京氣溫高達37度,日本人最愛吃梅消暑,相信銷量就更厲害。 在眾多手信種類中,食品是最方便、最不費神又最合家歡之選,不過提提大家,購買前記得留意賞味限期,事關日本食品講求新鮮與品質,賞味限期往往較短,我就經常忽略了這一點,以致白白浪費了大好美食。 周三刊登 蔡俊傑 多年前以讀書為名,了解偶像松田聖子為實,隻身到日本留學,回港後依然沉迷當地人和事,立志成為出色的日本八公。
最近才有時間追看由木村拓哉和上戶彩主演的劇集《I’m Home》,故事講述男主角(木村拓哉飾)因意外導致失去了5年的記憶,雖然與現任太太(上戶彩飾)和兒子一起生活,卻總對他們的感覺非常陌生,反而對前妻(水野美紀飾)和女兒的印象更深刻,現任妻子與前妻均希望得到男主角更多的關心。 《I’m Home》可算是近幾年較有意思和創意的日劇,不但引發觀眾談論,更衍生了一門生意——「出租男」。 日本女性不願結婚,到了三十多歲的適婚年齡,即使仍很享受自由自在的單身生活,難免也希望在適當時候,會有一個思想成熟的人陪伴在側。究竟幾時才是適當時候?哪些女性會幫襯出租男?原來,出租男的顧客,年齡介乎23至50歲的女性,換句話職場新人以至退休女性都有。 普遍職場新人幫襯的原因,是同學的敘舊飯局中,談論的總離不開打扮或拍拖之類膚淺話題,席間沒有一位說話內容較具深度、能主持大局的人,出租大叔就大派用場了,分分鐘更能夠藉此引來艷羨目光。接近40歲的中年女性,她的朋友大多數已婚兼有兒女,為了在朋友聚會中有著共同話題,於是會請來出租老公,讓朋友見面。至於50歲左右的女性,有些的丈夫已經離世,當然希望有一位聆聽者,跟她傾下偈,開解寂寞的心。此外,亦有部分原因,是女方為了應付父母不斷催婚,於是找來出租老公,「爸爸媽媽,我們訂婚了,但不打算設宴,決定旅行結婚好了。」 出租男的收費不算昂貴,每小時只不過約70港元,當然所有車馬費、飲食費和雜費均由顧客負責,顧客亦可建議甚至提供需穿著的服飾。 事前,雙方當然要做下功課,至少讓男方知道顧客的生活習慣及工作性質等個人基本資料。 至於一班出租男的質素如何?睇過網站,暫時只有3位人選可供選擇,論外形,47歲的西本貴信(圖)較為優勝,他自言曾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日子,又當過電影演員及大學講師,兩年前開始從事出租大叔,他表示:「好想更了解女性的內心世界,同時希望自己的人生經驗,幫助到有需要的女性。」 女友人對此笑言:「付出金錢之餘,更要被對方(出租男)知道自己的私隱,我一定不會幫襯!如果這門生意有得做,證明日本女人比香港女人更愚蠢和更寂寞。」我認同。 周三刊登 蔡俊傑 多年前以讀書為名,了解偶像松田聖子為實,隻身到日本留學,回港後依然沉迷當地人和事,立志成為出色的日本八公。
女友人兩年前下嫁日本人,眼見香港社會環境質素不斷下降,於是決定放棄香港的工作,跟隨丈夫到日本生活。丈夫的家庭背景雖不算是大家族,但親戚數目倒不少,奶奶是傳統日本女性,非常注重生活上的禮儀,以及家庭中的角色地位,一向在港嬌生慣養的女友人,習慣嗎?「大多數香港人都有基本禮貌,不太在意傳統禮儀,我也是一樣,況且日本的禮儀跟香港不同,故此我面對奶奶時,非常不習慣。例如飯前總忘記叫『我食飯喇』、睡前忘記向奶奶說『晚安』、飲食前先詢問奶奶是否需要,我也忘記了。雖則奶奶沒有黑面,但看得出她不太滿意。在當地生活兩年後,我才開始適應,以及懂得如何跟奶奶相處。」 日本一項調查指出,全國有半數已婚女性,跟奶奶的關係非常和睦,這班媳婦甚至會反問:「與奶奶保持友好關係毫無難度,何解會有這樣的調查?」 我的朋友當中,有不少是已婚女性,10位有8位都要面對婆媳糾紛,另外兩位,是一直沒有跟奶奶來往的………點解有多達半數的日本已婚女性,能夠跟奶奶關係友好呢?原來她們有一套「婆媳攻略」: 保持距離:除非同住,否則應與奶奶保持距離,大約一個月才見一次。居住的地點,亦不應與奶奶的住所太接近。此外,當奶奶的說話是耳邊風,聽過就算,確保自己不會心煩氣燥。 說好話:在奶奶面前多稱讚丈夫,令她感到自己好愛丈夫;感謝奶奶准許自己「入門」,能夠成為她的媳婦,是一種福氣。 溝通:遇上問題,致電詢問奶奶,就算沒有問題,也要想一些問題讓奶奶解決,好讓她感覺獲得尊敬;經常保持笑容,令奶奶覺得你容易相處。 有禮:一定要送禮物,長輩最愛有人重視;母親節、生日絕不可以忘記,準備具心思的禮物。 讚美:跟奶奶說,她就是一個好榜樣,自己將來也要做一位好奶奶;讚美奶奶是一個能幹的女人,經常為兒子和自己解決疑難。 假如做足以上的攻略,婆媳關係可說是無敵。之不過,講就容易,真正做得到又願意做的,試問有幾多人?周三刊登 蔡俊傑 多年前以讀書為名,了解偶像松田聖子為實,隻身到日本留學,回港後依然沉迷當地人和事,立志成為出色的日本八公。
記得第一次遊日本,乘搭JR,抬頭望路線圖,嚇了一跳,密麻麻的令人眼花繚亂,根本看不清路線,要花不少時間才搞清楚應選乘哪一輛列車。除了返工返學和回家的路線之外,日本人對於國內其他地方亦不太熟悉,甚至從來沒有去過。日本朋友提到:「日本太大,我和家人就連東京都內的地方都未去得勻,更何況是其他地區?日本人甚少會去勻全國,你問當地人近郊的地區如何前往,絕大部分人都不懂得回答你。」說起來也不無道理,香港比日本的面積細小得多,我們也有不少地方是從未去過。難怪日本的國內旅遊消息及書籍從未間斷推出,事關實在有太多地方是日本人未知的。 夏天又到,亦是旅遊旺季,日本電視台每星期都推出旅遊節目,電子和印刷傳媒亦為讀者尋找新地方介紹,最近讀了一篇頗有趣的旅遊文章,有趣之處在於內容並非介紹好去處,而是日本人未必聽過甚至未必識讀的大阪旅遊地方及車站名稱。 枚方:位於大阪府西北部,鄰近奈良,市內最出名是遊樂園Hirakata Park,在1910年開幕,是日本最古老的遊樂園。 十三:大阪市淀川區的地方,早上寧靜,晚上卻五光十色,風俗店林立有如新宿歌舞伎町,每年8月的花火大會,是日本有名的盛會。 放出:大阪市城東區的地方,名字由來,據聞古時大阪內陸是一個湖,湖水一直流向現在「放出」的地方,故此當時居民就稱這個地方為「放出」。放出最為人認知之處,並非甚麼出名的美食、玩樂,而是大型二手車市場「HANATEN」,因為發音與「放出」一樣。 喜連瓜破:位於大阪市平野區的地下鐵站名稱,每日平均乘車人數只得11,000人。本身叫喜連站,不過住在瓜破的居民認為,喜連這個地方非常靠近他們,站名應該要加上「瓜破」才合適。 栂.美木多:位於大阪府堺市南區的車站,與喜連瓜破一樣,也是由兩個地方名字合併而成的站名,全國唯一一個有「.」的站名,亦是最少日本人知道的車站名字。 除了以上古怪名字之外,大阪內還有夢洲、中百舌鳥(圖)、四條畷、天下茶屋等鮮為人知的地方,如非出身地或為了工作需要,否則豈會選擇到這些地方「到此一遊」? 周三刊登 蔡俊傑 多年前以讀書為名,了解偶像松田聖子為實,隻身到日本留學,回港後依然沉迷當地人和事,立志成為出色的日本八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