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上學都要學西班牙語,學習如何用另一種語言與人溝通。但每到周末和閒一點的日子,我學的卻是與馬溝通的語言。 我的接待家庭住在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小鎮,這裡人煙稀少;因此他們可以有一小塊土地、3隻馬、和自己蓋的小馬場。我亦因此「擁有」自己的馬Razzberry(簡稱Razzy)。 Razzy是個不太高的女孩,到了10歲也只有15個手掌高(約1.52米)。她有一身厚厚的黑毛,唯一的例外就是長在臉上的一小撮白毛。她是個愛吃的女孩,任何人只要伸手到她的鼻前,她都會以為是有食物。如果我們把3隻馬的食物放在一起的話,她會趕快吃完自己的糧,然後趕走另外兩個男孩去吃他們的食物。 Razzy是今年7月才到這家,而我是9月到的。當時她跟其他家人還未混熟,比較容易接受我。媽媽便把她「分配」給我,讓我照顧她及騎她。 平日不騎馬,就只須每天餵她而已。可是到了騎馬的日子,我便要為她擦走身上的泥、戴上馬鞍和韁繩等。起初,我手腳太慢,加上天氣熱,又有很多蟲子滋擾;弄得她又跺腳、又扭擰,總要搞很久才能登上馬。 幸好有媽媽的幫助,我慢慢熟習Razzy的馬性,學懂怎樣教她聽我的話。當然,她也不是時常喜歡聽話的。馬天生就是任性!我第一次跟她說「小跑」(trot)時,又用力踢她、又不斷說話來鼓勵她,她還是紋風不動,氣得我真想自己下馬跑。到她好不容易肯小跑的時候,又可能因為我姿勢不正確,她跑着跑着,要不突然慢下來,要不就加快到了慢跑(canter)的地步。她第一次突然加快時,一下子便把我這個初學者扔到了地上;幸好那次我是腳先著地才沒受傷! 短短兩個月,已令我如同擁有了一個妹妹那樣,天天都在想她又會幹些甚麼傻事。可無論她是傻、是聽話、是煩人也好,她也永遠是我最愛的Razzy。
來到美國,不知不覺已過了兩個月。這段時間,我不單感悟良多、成長了不少,還面對過不少的「文化差異」:就是一些我們視為日常生活常識的事,但因我們的文化背景都不同,經常鬧出的很多笑話。 就如早前在一個聚會中,一位同學和她的媽媽一起來了。這個家長同時帶了一個「怪果」來——表皮是橙色的,外形像番茄,果肉卻有點像橙肉,還有些像黑豆的核。她把「怪果」切了一半,拿來問我們這是甚麼生果。她說,這是在她的前院找到的。我一看,這不就是我們每年中秋都會吃的柿子嘛!有甚麼好稀奇的。於是,我便解釋,這是我們常在九至十月吃的生果,很好吃,讓她放心吃好了。她卻好像還有點猶豫,看着柿子,好像它隨時會爆炸似的。 這時,她的女兒見我正在和她說話,便也過來和我聊天。問起教育制度差別時,她問了我一句:「你們在香港是好像我們要上英文課那樣,要上『符號課』的嗎?」聽到這句話,我呆了一呆,明白「符號課」的意思是指中文課。但是又怎能把一個國家的語言當成一種符號呢?真是好氣又好笑。 不過仔細一想,那位同學的言論,也許出自她對外國文化的陌生。畢竟這裡是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小鎮:這裡的人們都比較少接觸外國的文化,所以我還是耐心地向她解釋,中文絕不可以被描述成只是一種符號,這樣說是不禮貌的。 類似的情形發生了太多次,有很多次我都對這小鎮的人不熟悉中國文化的程度大跌眼鏡。不過,這豈不是一個交流生該做的事嗎?我在港時,常聽別人說文化交流,但文化具體是怎麼交流,我一直都沒有弄清楚。到我來到美國後,才明白原來文化不用甚麼演說、不用簡報,只靠日常生活中這些瑣碎的事,便已經在不知不覺地交流。 香港學生中三後前往美國交流一年。周二刊登
今天上學,大家都不太專心。放學鐘聲一響,校園5分鐘內便靜寂得像死城,一個人也沒有。大家都趕快回家,做好準備,晚上參加學校的Homecoming活動。 Homecoming是美國高中學校每年都舉辦的其中一項盛大的、一連串的活動,通常是9月下旬到10月中旬舉行,目的是要加強同學對學校的歸屬感和歡迎舊生「回家」。 我跟接待家庭的姊姊在同一間學校上學,而媽媽則是這校的老師。當天傍晚,我們三人便一同回到學校,觀看Homecoming Game(美式足球比賽)的中場休息時加插的「重頭戲」:準備揭曉誰是今年的Homecoming King and Queen了!這個活動共有12人參與,男女各半,他們都是同學們早前提名的「神級」學生:成績好,樣貌漂亮英俊。經過投票,得出結果,司儀便宣布誰是今年的皇帝和皇后。全場轟動,歡呼聲、口哨聲此起彼落。 接著我們立即趕回家,因半小時後另一更吸引人的節目——Homecoming舞會就要開始了。我們三個手忙腳亂地換衣服、化妝、梳理髮型,忙得狼狽不堪,最後在爸爸不斷催促之下,終於及時趕到舞會場地。在場外剛巧遇上同是參加AFS交流的西班牙同學Carmen,大家一起既興奮又緊張地踏入了會場。 會場內漆黑一片,只有兩盞強烈射燈在高處照射。不一會,舞會便開始了。音樂響起,竟然是大家熟悉的一首歌The Cupid Shuffle。我們跟著音樂活蹦亂跳,玩得不亦樂乎!絕不理會周圍不時射來的「斜視」目光。 由於颶風「馬修」將會吹襲,舞會改在星期四晚上舉辦,並提早在11時結束。很快舞會便結束了,大家互道晚安離去。坐到車上才發覺自己疲累不堪,我的高跟鞋並不太高,但我整晚穿著它們跳舞,我的腿可受苦了! 之前我最期待的便是參加學校的這個活動。現在舞會結束了,下一件期待的事大概是畢業舞會Prom吧! 香港學生中三後前往美國交流一年。周二刊登
在佛羅里達州上了四天學,便收到通知要轉到北卡來羅納州的接待家庭,也因此要轉到一所新學校。感覺這新學校的同學比較親切點:大概是因為那時學校有八千人,現在的學校卻只有一千人吧。 這裡一年教的八個科目分兩個學期學,每個學期教四科,一天只有四堂課,天天一樣。我因晚了五個星期才到達,西班牙語缺課需趕上;加上我在香港本是升讀中四,現在卻被安排入讀第十一年級(相當於香港學制的中五),所以有些課還是不時需要姊姊課後幫助我,才能跟得上教學進度。雖然如此,放學回家後,一樣要幫忙做家務。 在美國只有很少家庭會僱請家庭傭工,因此一家人必須合作做家務。我每天放學後回家首先做的是把洗碗碟機內清洗乾淨的碗碟餐具放回指定位置; 乾衣機內的衣服要拿出來分別整理,放進各家庭成員的乾淨衣服籃子,然後把洗衣機洗好的衣服放進乾衣機。做好了這些,我才會開始做功課。 當母親在傍晚七時左右回家時,我便要幫忙準備晚餐。母親因工作繁重,沒時間去買菜,只能在網上訂購一些晚餐套裝。每天公司便會把食物材料及食譜寄來。我們只需簡單切洗加工,按照食譜的指示烹調,美味的晚餐便可上桌了。 在香港時,我和大部分同學一樣,放學後有很多作業、測驗、課外補習、興趣班等,我在香港作為一個中學生實在忙得不可開交。來到美國,和當地青少年一起學習和生活,少了功課,多了家務,反而更令我能關心周邊的事物、增加與接待家庭的溝通。 即使有時也會覺得累,我還是認為「做家務」是交換生在美國學習時不可缺少的一課:這可能比課堂學習的收穫更多,對我今後的成長影響更大。 香港學生中三後前往美國交流一年。 周二刊登
中秋節前的星期日,我拿出早前帶來送給接待家庭的月餅,與他們分享及告訴他們中秋節的由來。我一邊跟他們說嫦娥的故事和解說月餅的內容,一邊教他們將月餅切成八份。 我看他們好像也不太抗拒,便跟他們說了「世紀大秘密」:蛋黃大概的所在位置。 結果,大家都搶著拿最多蓮蓉的部分。 待他們咬下第一口後,我便問手上拿著只有蓮蓉部分的姊姊:「好不好吃?」 她的回覆令我大跌眼鏡:「像花生醬。」 在我很努力地嘗試掩飾自己大跌眼鏡的同時,她又問了我一句:「但裡面是沒有花生的,是吧?」 *** 一天,接待家庭因母親外出教書,所以父親買了「美國式中餐」外賣回家。我趁機拿出早前預備了送給他們的筷子,教導他們如何使用筷子。結果只有父親能好好拿著筷子,妹妹試了許久都夾不了食物,最後還是放棄,改用刀叉。 當打開「美國式中國菜」的外賣盒子後,只見每一道菜都有汁加了在上面,完全不是我在香港的家中,甚至是酒樓中會吃到的東西。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那些放在一個白色盒子內的白飯:我一拿起盒子就直往碟內撥,拿了至少四分一才停下來。 我一邊吃飯一邊夾餸,這時父親問我:「智欣,你怎麼不吃餸?」 我這才知道「美國式中國菜」中有的汁是用來混着飯吃的。 *** 到埗六天後便收到消息,要前往北卡羅來納州與我新的接待家庭會面,並一起度過這一年餘下的部分。據知北卡羅來納州冬天會下雪!我一直的夢想都是希望可以看見雪和親身感受下雪的日子,現在能有機會實現這夢想,當然是感到振奮的。但我絕不會忘記在這短短的一周內,在佛羅里達州留下的記憶。 作者簡介:香港學生中三後前往美國交流一年。周二刊登
下了飛機,我一切的白日夢都不用發了——我已到達我期待交流許久的地方——佛羅里達州。只見周圍風光明媚:周圍都是美麗的樹和草、不用隔多遠便有一個湖,令我感到我就如在前往度假村,而不是接待家庭。 到達接待家庭,我開始把東西從行李中取出,之後洗個澡,很快就已要準備吃晚飯。 當接待家庭約好的朋友開始到齊、大家開始聊天時,我才發覺自己好像不太在圈子裏,大家都在自己說自己事。我因周圍的景象而想起家……想着想着就不知怎地開始想哭了。我很努力去嘗試控制自己,告訴自己這可真是丟臉的,但我實在辦不到。結果我還是在飯枱前,一滴一滴眼淚那樣無聲地哭了起來。幸好那時只是小朋友坐在一起。我只好在大人發現前趕緊狼狽地逃回房間。 我門也未關好,眼淚就源源不絕地掉下來了。我想家,想我認識的朋友們;我想念我們如何能在一起就已像是讀了對方的心的日子……過了不知多久,當我開始平靜一點時,才開始找朋友開解我。我跟他們說掛念香港,他們就很切心地關心我,提醒我要堅強。其中有一句鼓勵特別使我深深地被打動:「你要記住:你哭,不是因為你懦弱;而是因為你對你在香港的一切,懷有一種無法表達的愛。」 我看了此句話,雖然差點再次落淚,但我這才發覺,她是對的。然後我便開始想:那我為何不分享這種愛,要自己一個人懷念它呢?我開始明白到自己原來不是在過分地思鄉,而是在讓那一份愛用它的方法表達自己。 現在,在我眼中所看見在美國的一年,已不再是以前想像的極悶的簡易功課、更不是悲觀、被人冷落的一年; 而是充滿希望和歡笑的一年。我不會再害怕跟人提起我在香港的一點一滴,更不會再哭。 作者簡介:香港學生中三後前往美國交流一年。 周二刊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