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語經論 -
2016-11-22

上周收到某大行H傳來的「2017年交易建議」,看後不禁微微嘆息。以往H行每年例必有6個交易推介,各大傳媒亦如獲至寶,獲大篇幅報道。 早年H行氣勢正盛,買方交易員們亦曾經相當尊重,無奈環球經濟半生不死,久久未見出路,近年資產市場已經演變成低波幅巷戰,對宏觀事件非常敏感,趨勢往往數月一變,對交易反應要求極高,展望一整年的建議,難免不合時宜,甚至成為反向指標。 練好個腦或者練大個膽 環顧買方眾人,一是「練好個腦」,加倍努力自行研究,二是「練大個膽」,凡見市場危機就勇猛撲出撈底,爭取額外回報,英國脫歐及美國總統大選,就是好例子。 阿米膽小,自是走研究一途,所謂「禮失求諸野」,閱讀中外財經博客文章,是吸收新觀點的好機會。 不怕看英文的朋友,小弟會介紹Econbrowser(http://econbrowser.com/),兩位作者均為美國著名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對經濟事件評論反應快速,亦不乏獨到觀點。 至於中文博客,多數在Facebook較活躍,國際金融方面可看《不負責任金融研究中心》,博主也是一位全職交易員,對歐美經濟研究甚深,筆者常常能有啓發。 至於中國經濟,則可以看另一博客《陸龜》,此君對中國貨幣政策及資金流向,甚有心得,人民幣貶值已成大趨勢,到底「人仔」還要下跌多少,從他的研究中會可以得出相當破格的看法,也是值得一看。 https://www.facebook.com/fryingrice/

2016-10-25
2016-10-04

上周第三季季結,碰巧遇上德銀爆煲危機,令港股少有在季結前一沽到底,可算是相當不平靜。 不過,港股在季尾弱勢,部分原因是上季表現太強,恒指第三季升逾12%,不但大幅跑贏歐美日股市,在新興市場中也是一枝獨秀,無論長倉基金獲利回吐,抑或平衡基金月結重組組合,都傾向在9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沽出港股,因此不宜以上周五表現,論斷港股後市會轉差。 新興市場債市,自年初至今一直上揚,其國債債息息差與歐美國債一直收窄,只要此現象能持續,新興市場企業將可受惠資金成本降低,經濟亦有望逐步復甦,而資金流入新興市場,是支持港股下半年升浪的主要原因之一。   執筆之時,市傳美國司法部與德銀達成和解降低罰款,風暴稍為止歇,不過,要留意德銀最大問題根源並非頭寸,而是其衍生工具規模,參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德銀涉及衍生工具交易潛在風險達46萬億歐元,市場估計當中與商品價格尤其是油價的關係甚深,因此油組日前協議減產究竟能否順利落實,以至國際油價走勢,會成為主導第四季環球股市的關鍵。 金融風險事件雖多,但個人看法仍是稍為樂觀,始終美國經濟重現增長,與及新興市場經濟回穩,這兩大趨勢仍持續,德銀風暴與及美國大選風險等,應該只屬地區風險因素,適當避開歐股,集中港股及美股市場便可,行業以半導體較強勢,在內個人電腦需求反彈,在外有無人機及自動車等新科技刺激需求,美股幾大半導體巨頭近期積極併購整合,當中以英特爾(INTC)、高通(QCOM)等較值得留意。 

/136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