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也改變了現代兒童的成長經驗。 孩子很容易在電子及網上世界得到即時的滿足,但若孩子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則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和容易成癮。就像如何使用金錢一樣,家長應從小管教孩子有節制地使用電子產品,也不要過早讓他們擁有自己的智能電話。孩子年紀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家長必須制定規則,限制他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對於初小的孩子,建議可在周末或假期使用電子產品不多於三十分鐘,平日可讓他們看電視或到公園玩,因兩者會成癮的機會較低。 不要讓孩子覺得「乖、完成功課、悶」等原因就能令家長改變所定的原則。不一致的原則只會令孩子使用發脾氣等方法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容易引起家長與子女間的磨擦,破壞親子關係。 另一常見的情況是家長容易在孩子等候的時間給予電子產品讓他們解悶,例如上茶樓或在交通工具的時候。這做法減少孩子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和與人的溝通,亦令孩子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的狀態,長遠會帶來更多負面的情緒反應。為免孩子過分沉迷電子產品,建議家長多為孩子安排多元化的活動,例如到郊外接觸大自然或多做運動。最後,家長亦應以身作則,與子女多溝通,讓孩子學習父母,盡早養成良好的習慣。 文珮琪姑娘 樂苗坊中心主任及註冊社工 www.drchau.org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大人的愛錫和稱讚,但大家普遍只讚賞一些文靜、聽話、成績好的孩子,令一班天性活潑好動,成績未如理想的孩子較容易長期生活在欠缺讚賞的環境中。 讚賞有一個很大的功用,就是令被讚賞的事情重複發生。稱讚的過程令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內化他們的好行為,例如媽媽在孩子温習時給予正面回應:你真努力,媽媽對你有信心。孩子心想:媽媽也覺得我努力學習,我是一個努力的人。孩子的心態會影響他們的行為,被稱讚的孩子會更俾心機學習。 可是,學習能力較低或行為問題較多的孩子較難得到大人的稱讚。他們常聽到批評的說話:為甚麼你這麼蠢/頑皮/不小心?這些說話容易形成負面的自我形象,孩子心想:我是最差的了。這惡性循環每天重複發生,孩子改善問題的動力也愈來愈低。 做得未夠好的孩子更需要讚賞,他們較缺乏成功經驗推動他們把事情做得更好。建議家長就他們的付出和些微的進步多作具體讚賞:你自己把功課拿出來,真有責任感。 小明搶你的玩具你沒有動手打他,媽媽欣賞你!責備和嫌棄的說話不能改善問題,還令孩子遇困難時更容易放棄。 家長請勿吝嗇稱讚孩子,愈多問題的孩子愈需要別人稱讚呢! 文珮琪姑娘 樂苗坊中心主任及註冊社工 www.drchau.org
開學僅僅一個多月,已有幾位媽媽為了孩子不願上學的情況而求助。現代社會的孩子非常忙碌,很多孩子放學後還要再上學,太多的功課、活動、考試、或只是不停的舟車勞頓已令年紀小小的他們身心疲累,也為他們帶來沉重的壓力。孩子能承受和紓緩壓力的能力有限,過分的壓力會直接影響他們的情緒健康。 情緒健康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而每個孩子天生能夠承受壓力的能力都不一樣。承受壓力的處理器可比喻作一個壓力煲。有些孩子這盛載壓力的煲較大,面對緊張繁忙的生活也十分從容;相反地,有些孩子的煲則較小,天性比較緊張,對自己要求高,甚至是完美主義者,則較容易爆煲。 壓力就像一個無形的計時炸彈,在未爆炸時,很多人也忽略了它的存在和對我們的影響。過份的壓力不但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和情緒的發展,更有機會由情緒引發其他的毛病,例如肚瀉、嘔吐、發惡夢、掉頭髮、拔眉毛、厭食暴食等等,到情況嚴重時才處理就非常困難了。 均衡的生活安排對孩子的整體發展非常重要。作息、學習、遊戲要均衡,每天預留最少30-60分鐘讓孩子玩樂,足夠的休息和遊戲時間是減低孩子壓力的最佳良藥!明白家長永遠也想把最好的東西安排給孩子,但為子女安排活動時切勿過量,讓他們停下來抖一抖,再好的補品也不能吃太多啊! 文珮琪姑娘 樂苗坊中心主任及註冊社工 www.drchau.org
新學年又開始了,小朋友能否盡情地投入校園生活,孩子的適應能力、學習能力、自理能力等等固然重要,但對孩子而言:最快樂最重要的事情是與同學一起玩耍,最享受的時間是小息和上體育課。 父母很多時候都着眼於學術科目上,忽略了孩子的社交發展。在學期初,父母可多留意孩子在學校能否結識到新朋友,和與朋友能否維繫着關係。孩子間存在衝突是無可避免的,孩子在年紀小時學習被拒絕、被欺負、與其他人存在不同意見等,心裏當然不高興,但他們的復原能力快,父母只要在旁加以明白和鼓勵,他們很容易便會原諒別人,再次嘗試與人相處。 在學校結交朋友不但帶給孩子上學無限的樂趣,其實孩子學習與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人相處也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在學校很難交朋友,便要小心地了解問題所在。會否是孩子太自我中心?缺乏社交技巧?不善於表達情緒?還是同理心較弱呢?父母不要重複地提及孩子的缺點,反而在他們做得好時立即欣賞,例如:「你能夠遷就他,這真不容易!」「你會與他分享你的零食,媽媽很欣賞你。」「輸了遊戲你也沒有發脾氣,做得好呢!」多聆聽,多明白孩子在結交朋友時的困難,從旁協助他們發展社交技巧。 文珮琪姑娘 樂苗坊中心主任及註冊社工 www.drchau.org
現今社會每個家庭孩子的數目不多,加上父母的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很多父母都花盡心思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而很多父母都未必留意到,「自己」才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只要父母願意花時間跟孩子一起遊戲、一起玩耍,好處遠遠比找一位名師陪伴子女成長多。 遊戲的好處很多,也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孩子可透過遊戲紓緩情緒,亦可透過不同的玩具說出他們心中想說的話,發揮創意,建立個性。但很可惜的是,當孩子在玩耍的時候,父母往往都忙於處理家務或專注在電腦和手機上。在我的工作中,很多家長都表示他們沒有跟孩子一起玩耍的習慣,原因大概是沒有時間、不知道怎樣跟孩子玩、或是對孩子的玩意沒甚麼興趣。 其實跟孩子遊戲的方法可以十分簡單,就是每天晚餐後設三十分鐘遊戲時間,放下手上所有工作和電子產品,讓孩子挑選他們喜歡的玩具或遊戲,然後父母投入參與便可以了。在過程中建議父母多聆聽孩子的說話,遊戲由孩子主導,尊重他們的意見,一起享受這快樂時光。父母請緊記別把遊戲時間變成學習時間啊!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健康成長和改善問題的基石。就由今天起,多花時間跟孩子一起遊戲吧! 文珮琪姑娘 樂苗坊中心主任及註冊社工 www.drchau.or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