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喜劇泰斗總有一種不平凡的能力,能夠把喜劇拍成笑中有淚的悲喜劇。差利卓別靈的《大獨裁者》與《摩登時代》表面都像是喜劇,可是看完電影出來,影迷除了對差利的插科打諢留下印象,更會因為《大獨裁者》裏希特拉的獨裁言行與《摩登時代》中的人類失去尊嚴感到哀傷。 荷李活著名喜劇演員真懷德去世,《紐約時報》報道稱,真懷德生前說過:拍喜劇,「不要企圖把它弄成可笑(funny),要把它拍得真實(real)」。「可笑」與「真實」有如硬幣的兩面,當笑話來到眼前,很多時候就像差利卓別靈電影那樣,蘊含解不開的哀愁。 今天的香港,笑中有淚的愁緒揮之不去。港人應還記得1997年7月1日凌晨零時的改朝換代,用中國政府的說法是「香港回到祖國懷抱」;當年擁護回歸的一群認定50年一定不變,反對的一批認為就算情況最差也會有50年。這齣回歸劇從那天演到今天,先不說已經彈票多次的「普選特首」仍未實現,連立法會選舉也變得越發糜爛,條文規矩便宜行事,誰還會說50年不變? 或許有人說,是香港情況出現變化,新時代有新情況,於是就得調整政策。九七過後,趙紫陽和戴卓爾夫人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丟進鹹水海已是心照不宣,但人們自忖還可守著《基本法》這些規矩多幾年。可是忽然出來一份「一國兩制白皮書」,對港政策由過去的寬鬆變為收緊,全面掌控香港事務。有人問:現在只是過了19年,幾時捱到50年? 如此大氣候之下,小氣候可以想像,這些年香港社會對立撕裂,是中共覺得要等50年太久於是只爭朝夕,抑或是有人感於新一代挑戰既有權威而引發反彈,答案言人人殊。然而真實的是這刻香港已經來到歷史門檻前面,幾十個鐘頭之後的立法會選舉,彌足珍貴的手上一票,對巿民來說,可以改變社會,甚至能以改變香港。誠然我們當下依然無緣直選特首,但是種種藏於胸臆的期許,回首前塵,面對明天,我們下一代的未來是喜是悲,周日有賴大家了。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立法會候選人電視辯論把選舉帶入高潮,儘管有人嘟噥「過於嘈吵」、「看不到真正政綱討論」云云,然而唇槍舌劍之間,卻可睹候選人質素。論政水準關係到未來四年的香港政治,尤其是沒有特首普選的日子。 看了多天辯論,大致感覺是:街頭運動出身的泛民候選人,比起對手精於與受眾溝通,選舉語言練達,政策掌握實在,長發言可撲擊對方,短發言可杜絕抽水。其中之一原因,是當所有候選人獲分配的發言時間相同、公開辯論不存在第三者隔阻篩選或扭曲資訊,街頭常客氣勢更盛,提問與反攻常見一擊即中。 建制儘管亦有「間中上街」一系,但看過的辯論,即使掛頭牌的幾位是政壇老手,見過大場面,可每到辯論環節,面對類如「是否支持梁振英連任」的追問,只有啞口無言或顧左右而言他的窘態,倒過來個別年輕一代還有兩下子微弱反撲。至於政策拿捏,建制候選人依書直說較多,這一點,不是旗海加人海的宣傳便可極速「升呢」。 電視辯論是舶來品,美國貨。1960年總統大選,在任副總統尼克遜面對國會議員甘迺迪,是首次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論從政資歷,尼克遜佔盡上風,但辯論賽果是老尼慘敗於小甘,原來老尼當日一臉病容,半禿M字額,鬍鬚似沒刮就上鏡,活脫脫是美國人說的five o’clock shadow——打工仔捱完一天下班時的頹樣。大選結果是小甘險勝,辯論一役有助得分。 有人認為,電視辯論不過門面工夫,有口才有賣相即可。客觀事實是,辯論若能準確拿捏立場與政綱,做得好就可望盡攬選民。何謂拿捏準繩,美國政壇有此一說:電視辯論就像挨家逐戶上門的推銷員,如何在這一家半開大門的十秒把要講的話都講清楚;秘訣是句子要短、用字要易明、內容要簡潔,重點是要知道自己賣的是甚麼。 推銷員上門賣的是餐具,立法會候選人賣的是政綱,成敗關鍵是對貨品/政策的掌握與認識。迄今辯論所見,囫圇吞棗者多,語焉不清者眾,今時今日,如此質素的候選人,就算選上,未來四年肯定難捱。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治理政事基本法第一條是權責分清,條理分明,普天之下,並無二樣。可是香港這陣子卻是一次又一次的不清不楚:三名國民黨及民進黨成員被拒發簽證來港參加論壇,到底是甚麼原因被拒,官方諱莫如深,入境處循例表示「不評論個案」。主辦方面說類似論壇曾經舉行,台灣藍綠陣營都有人參加,相安無事,擔心以後論壇活動無以為繼。 值得留意的是,有報道稱,論壇主辦者稱是接獲「國台辦和中聯辦通知」,三人被拒入境。根據《基本法》,外交及國防事務是中央管轄,其他是香港內部事務,批核簽證按道理是入境處的事,但為甚麼要由中聯辦和國台辦通知主辦方面三人不能來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基本法》清晰列明外交與國防事務歸中央管轄,所以,美國軍艦不准訪港,巿民都知道這是外交部和國防部的決定,一句話都沒說。可是,台灣一些人被拒入境,是甚麼原因被拒、為何由國台辦和中聯辦通知論壇主辦一方,人們難免會問:甚麼時候開始,國台辦和中聯辦可以代入境處通報簽證事宜? 至於特區政府面對「港獨」思潮的做法更是令人不解,當局應該把禁止提出或討論「港獨」的法理依據及相關治理法則說清楚。如今情況是政府官員行會成員人大政協天天都出來有話說,卻沒有負責官員說明哪條法例禁止提出或討論「港獨」、倘若違反會是如何。至於立法會參選報名忽然來一份「確認書」,權力與責任無人能夠說得清,是另一次的「不清不楚」實例示範。 相信會有巿民很想知道,若然中央了解這些細節會有甚麼反應?去年底才說過「一國兩制」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如今客觀上「兩制」在通知拒絕簽證一事變成「一制」,主軸既然如此,動搖、走樣、變形,樣樣都來並不為奇。 這裏是香港,是講法治講證據講合理程序的地方,如今變成行事說話無規無矩無例可援;今天是這樣、明天變了另一樣。這樣下去,做法朝令夕改,權力來源模糊不清,要做國際金融中心恐怕難於登天。 法治精神不是口講,是要白紙黑字清清楚楚的法律條文做出來的。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中國今屆奧運以獎牌榜第三名作結,是2000年悉尼奧運之後第一次跌出頭兩名;若論金牌數目,26金是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之後的新低。不過,最後一刻的女排金牌可說是單天保至尊,讓中國奧運代表團可以力保顏面。星期日晚上,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用了長達7分鐘時間播報女排勝仗的新聞,呼籲全國弘揚女排精神,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 任何政治及社會制度,奧運金牌或類似的國際榮耀,必然對民眾有著教化作用,分別只在於是否硬塞教育抑或潛移默化。事實上,女排在中國近代的發展過程當中,確曾在特定時刻飾演重要角色。 1981年女排首奪世界盃,當時中國改革開放剛邁開腳步,女排是三大球(籃球、排球、足球)當中第一個奪得世界冠軍。北京的大學生獲悉戰果後,深夜到天安門廣場遊行,高呼「振興中華」;當時全國推動「女排精神」,成為改革開放的其中之一推手。1984年洛杉磯奧運,女排首次奪得金牌,這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十月一日北京大閱兵,女排奪金令氣氛更為熱烈。 那個年代、即八十年代初,中國三大球都曾經呈現榮景。資深球迷應該記得,中國足球隊當時距離參加1982年世界盃決賽周只有一步之遙,由於沙特阿拉伯出乎意料在主場淨吞新西蘭五隻光蛋,使得中國要與同分同得失球差的新西蘭踢附加賽,最後中國失利,踏進決賽周的半隻腳只得抽回。女籃是洛杉磯奧運銅牌得主、1983年世界錦標賽季軍。然而,若論貨真價實的世界冠軍,則非女排的世界盃(1981年)、世界錦標賽(1982年、1986年)和奧運金牌(1984年)莫屬。 比起其他體育隊伍,無論賽績和作風,女排都是芸芸隊伍中的表表者。足球當年有「志行風格」,廣東名將容志行技術好作風佳,被人踢傷從不報復。中國大陸網民談到今天球壇不正之風,不少會憶起容志行,之後便是連串的喟然長嘆──如今訓練比賽各樣條件遠勝昔日,可是球場上空黑雲不散,令人側目,之後是球迷更多的喟嘆。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今屆奧運中國體操隊金牌捧蛋,只得兩面銅牌,是1984年參加奧運以來最差;射擊隊一金二銀四銅,28年來最差。這些具有深厚傳統並曾稱霸世界的中國體育強項,在里約熱內盧的表現可用「崩敗」形容,到底發生甚麼事? 射擊是新人接不上,靠老將壓陣,杜麗是退役之後復出的前金牌神射,朱啟南今屆已是第四次參加奧運。至於體操是一整代人換下,新老交替遇上阻滯,如今男子不如日本穩定,女子不如美國力量,連傲視世界的創新難度都不復見。 射擊與體操曾是中國的金牌大戶,更是不能忘懷的回憶。洛杉磯奧運第一面金牌是射擊許海峰,用當時中國傳媒的話語,這面金牌鼓舞了士氣,最終中國在蘇聯集團杯葛下奪得15金。體操王子李寧更是技驚天下,縱然裁判不公,獨得3金2銀1銅。 今屆體操和射擊為甚麼輸得這樣難看,到中國大陸傳媒網站瀏覽,總的來說,除了個別,評論沒有把責任都推到裁判身上。我覺得今屆裁判並無特別偏幫某一隊,而是水準不及,對所有選手是「一視同仁」看漏眼。 新人接不上,是因為沒有以前的雄厚人才庫。今時不同往日,願意送兒女到射擊隊的不如昔時。射擊很懨悶,我看過許海峰訓練:左手往褲袋一插,右手舉起沒有子彈的氣槍一站就半小時,一動不動。開槍更不好玩,許海峰有百多度近視,沒戴眼鏡也能打中50米外的靶心。我問他,回答是「靠感覺」。他開槍開到這地步:一抬槍便是千錘百煉的手臂角度,槍嘴必然對著靶心,這要多少年的訓練? 體操風險更大,前蘇聯曾發生訓練時摔死人事故,家長不放心讓孩子訓練。李寧是廣西人,小時頑皮,在行人路打跟斗打到學校上課。今天中國富裕了,孩子都是校車接送,像李寧那種上學故事,只能成為美好傳說。 這些都是外因。今年要看的中國隊比賽都看了,從臉容繃緊猜測,選手壓力極大,笑不出來,壓力從何而來值得探究。選手也是人,表現總有波動,若是下了死命令「不能輸」或事必「為國爭光」,水準再好都會心理吃不消。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日本演藝組合SMAP周日凌晨宣布年底解散,知識分子報章《朝日新聞》隨即在Facebook發放網上新聞號外。想不到的是,《朝日》讀者因為應否為這則新聞趕發網上號外激烈爭論,有人說「政治經濟才是大事,SMAP與我何干」,旋即有回應,「福山雅治結婚,所屬公司股價下挫,這不是例子嗎」。 日本上下對SMAP拆夥反應五味紛陳,衝擊波久久不散。這隊出道25年的組合解散引發沉重思緒,是因為成長於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年代的SMAP,四分一世紀以來陪伴著東瀛走過失落歲月,日本人民則把自己的孤寂人生掩藏在SMAP的歌聲笑語之中。如今遽然失去,一貫用詞嚴謹的《朝日》形容SMAP是「國民偶像」,評論家中森明夫讚揚是「戰後最大的頂尖偶像」。 不吝讚美,不純粹是客氣,而是日本社會從1970年東京電視台(TBS)推出演藝節目《明星誕生》、而當年被日本社會學者稱為「偶像元年」以來,第一次失去重心偶像。於另一層次來說,不但從此沒有SMAP,日本社會亦由此失去一段往日時光,而那段時光,曾是非常美好的日子。 我到日本是八十年代初,當時扶桑剛進入首相太平正芳倡議的「一億中流」年代,全國一億人都是中產階級。與此同時,電視台偶像藝能節目正值收視頂峰,當時日本最大新聞是山口百惠退出藝能界下嫁三浦友和;她每次出門都有數百記者採訪,電視台更是實地轉播,風頭勝過首相高官。 當年日本經濟發達,不愁偶像,翌年近藤真彥與松田聖子冒起,人氣之高難以想像:每晚打開電視,就會看到他們的演出。過了三十多年,今天我還能哼出二人的《悠然銀光中》和《風起了》,不能不說威力巨大。近藤真彥其後席捲東亞,他的髮型被港人稱為「Machi頭」,是當時全港年輕男子的同一髮型。 經濟泡沫爆破之後,日本至今仍未完全恢復。這四分一世紀百業不盛,包括演藝事業,唯一可稱打入民心的SMAP如今也熄燈落幕,列島愁腸百結,一夜之間都迸發出來。 逢二、四刊登 安裕~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有的眼前人與事想都不想看,有的往事卻不知何故都湧來。奧運我只採訪過一屆,是一九八四年洛杉磯奧運,此後每屆都是電視觀眾。到今天,大腦奧運私相簿絕大部分是一九八四年或之前的備戰記憶。不是懷舊想當年,而是當年的確難以忘懷:那些年的中國選手,謙虛、敦厚、樸素,並非如今的一些那樣驕傲、任性、奢華。 洛杉磯奧運前,一些集訓隊在南方大練兵,其中一個目的是適應洛杉磯的炎熱天氣。我靠朋友引領去了一處訓練基地,早課下來,壯健如牛的小伙子渾身汗水,衣服緊緊黏在身上。朋友與選手相熟,「你們哪裏午飯」。沒有回答,只是用手指一指向前面。 十幾分鐘後回來,人人一手捧搪瓷大碗、一手拿闊口玻璃罐。就近一看,大碗內是半肥瘦豬肉幾塊冬瓜,一勺白飯和著半碗湯。玻璃罐內是黃澄澄半混濁液體,幾塊冰載浮載沉。放下飯碗先一口氣骨碌骨碌喝光液體,一問,「蜜糖水」。 半肥瘦豬肉冬瓜湯飯填肚,蜜糖水補充體力。「國寶」食譜便是這些。 飯後午睡,跟著進宿舍,碌架床,風扇嗡嗡開動。有人掏出「大前門」,煙包一甩,幾個人叼著挨在床邊默默地抽。床前搭了一根繩,上午訓練的戰衣都在上面晾著,運動衣多是贊助商提供,選手很愛惜,自己用手搓洗。又見有些像比堅尼泳衣的布塊掛在一起,不知何物。「內褲嘛,看不到?」男子選手自製內褲,一塊布兩頭各縫兩條小帶,穿上身一綁,訓練時用;白色三角內褲,比賽才穿。 洛杉磯奧運之前,一年之內朱建華三破男子跳高世界紀錄,朱的教練胡鴻飛說,跳高體力需求極大,最後一步踏下去有幾百公斤力度,飯吃少些都撐不住,因此要注意飲食。吃甚麼?胡鴻飛去巿場買些老雞,自己在廚房為世界跳得最高的人燉雞。中國選手那年頭吃甚麼喝甚麼坦蕩蕩無遮無掩,朱建華滿臉暗瘡是長年雞汁太燥。回港跟朋友說起,反應是「容乜易小便有雞味㗎」。 中國經濟騰飛,樂見無需再吃豬肉冬瓜飯飲蜜糖水。可惜當年的精神面貌也隨歷史消隱;在驕嬌二氣充斥的當下,想起往事,令人惻然。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還記得這一天:洛杉磯長灘的體育館,現場目擊中國女排擊敗美國奪得奧運金牌,時為一九八四年。我那時是採訪奧運,手上兩部Nikon F3連同電動捲片器,加上鏡頭足有十幾二十磅;腳下是一個大袋,裏面是幾百卷菲林,記者生涯裏,那天謀殺菲林的速度是最頂峰的一次。 賽後回到新聞中心打電話與香港聯絡,同事說「成個香港喺度睇女排」、「無綫連新聞報道都讓路」。那年頭,中國女排可說是香港社會的寵兒,女排來港比賽一票難求。年輕的朋友或者未聽過,在最受歡迎的足球錦標之一的總督盃,女排選手周曉蘭曾是決賽的頒獎嘉賓。 那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拂曉清晨,雖然是窮,但人們覺得這個國家很有希望;比起海峽對岸的台灣,大陸那時更像會擁有民主。台灣當時仍有「戒嚴令」,記得1981年有一宗「陳文成案」,陳是美國大學助理教授,回台省親期間,因為被指向黨外雜誌捐款而遭帶走,之後陳屍台灣大學圖書館旁的空地。 認識的朋友當中,那些年因為中國女排勝一場或輸一場而開懷慶祝或低迴不已的大有人在。不過,這種感覺開始淡下來,可能仍是關心中國女排,但不如以往狂熱。我直接的感覺是,這不像是因為年紀漸長,對喜愛的事物程度上出現變化,因為同是那幾個人,曼聯教練換了又換,成績從高峰直墮而下,一樣對紅魔此志不渝。我的直覺是:港人對中國女排的關切,就像中港關係那樣微妙,在過去三十年間出現質變。 三十年來的事件人們印象深刻:中英聯合聲明、草擬基本法、六四事件、九七回歸、沙士疫潮、03七一、民主進程、一國兩制白皮書、佔領運動;還有雙非嬰兒、奶粉搶購、自由行以及如今針對港獨的立法會參選「確認書」。 我常在想,大概北京如今也有人思索類似問題:到底發生甚麼事?我沒有智慧尋找箇中原因,只是,每當中國女排來港比賽,我在電視機前緊盯每次進攻和救球的時候,沒法在這些陌生的年輕女排選手臉上,找到昔日的郎平、張蓉芳、周曉蘭和鄭美珠。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特朗普的大嘴巴張開之後就合不上,這次把火頭燒到軍人,公開嘲諷一名陣亡美軍的母親。他這下子把事情鬧大,共和黨內群起譴責;就算事件其後可以草草收場,上百萬軍人及退伍老兵的選票,恐怕從此一去不回。 美國長年維持龐大常備軍力,現役各軍種約有136萬人,後備軍人逾80萬。不過,不能小覷的是退伍軍人,光是24歲以下的就有32萬,還不包括打過越戰的那一代。美國聯邦政府設有退伍軍人部,年度預算支出約1,500億美元。這批曾經為美國沙場拚命的老兵,是社會架構的主要成分之一。 特朗普也許慣了愛說甚麼就說甚麼,這次惹火了軍人,造成共和黨內部開始疏遠他。因為道理很簡單,特朗普要角逐總統,共和黨其他政客也要參選地區、各州、聯邦三層架構的議員公職;還有是州長等職位也要選民投票。如果被認為是附和特朗普的侮辱軍人言論,政治生命隨時不保。 這次事件,極可能是特朗普角逐總統勢頭走下坡的轉捩點。他由初選至提名長時間一帆風順,有分析指出,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其言行挑動社會個別族群對立而賺得支持。起初這些言論確有一些擁躉,因為當時還未觸及美國的核心價值,直至今次事件。 美國社會有尊敬軍人的傳統,不計總統每年要到死難將士公墓致祭,不計全國公眾假期有「退伍軍人日」,平日生活,像是受歡迎的電視才藝節目《全美一叮》,只要演出的是現役或退伍軍人,保證全場觀眾起立長時間拍掌致意。這種超黨派文化,從十九世紀南北戰爭之後確立至今,特朗普這次捅了馬蜂窩,11月大選很難在這一塊選民當中翻身,難以善終。 古今中外政客總覺得自己可以控制一切,事實上某些小聰明可眩目於一時,卻不可以天天如此。林肯名言有曰:你可以騙倒一時,「但你決不能永遠蒙騙所有人」(but you canno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這句話,放諸四海皆準。特朗普這次蒙騙不了軍人,是時候摔一大跤摔出血了。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上星期五晚6時26分到8時59分之間,廉政公署先後發出兩份新聞稿,先是說署理執行處首長丘樹春「申請提前解約」;之後再發稿說「執行處同事強烈挽留,並考慮到廉署整體利益」,丘樹春撤回解約申請並且留任。 一介平民如我者是局外人,縱然如此,在香港生活時間長一點的都會感到事況不簡單。丘樹春接替前任的李寶蘭,之後丘卻提出呈辭,儘管丘其後留下,但這中間發生甚麼事,政府及廉署絕對不可搪塞敷衍。不僅是納稅人有權質問,所有關心香港廉政建設的巿民都有權質詰。在這件事上,絕不能讓廉署變成真相的黑洞,定要給港人一個明白。 香港的核心價值,幾經變化之後,完整留下的恐怕只有廉政與司法獨立。香港能否成為全球信賴的金融中心、能否做到中共領導人期許的「一國兩制」不走樣、不變形,標尺必定包括廉政。廉署是香港清廉的象徵,由七十年代滿街貪污變成今天廉潔社會,廉署當記首功。如果用中國大陸的部門比較,廉署等於近年打貪甚力的中紀委。不妨設想,倘若中紀委查貪部門主管短期之內一換再換,其對反貪的衝擊會是如何。因此,負責中紀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相信會詫異於香港的反貪戰將、曾是大陸典範的廉署這幾年到底出了甚麼事。 可能這幾十年過得太過輕鬆,雲靜風清之間,很多人把廉政當作天上掉下來的那樣理所當然。不過,請記著,廉署成立時主要調查對象包括天天帶槍在身的人,那是警察,遠比今天人們所能想像的困難得多。拘捕總警司葛柏固然不易,連一個普通警長上庭受審,記者庭外拍攝,都被一批腰間硬物隆起的漢子連推帶搡趕走。這些暗無天日的年代,一點一滴留在人們心頭。 翻看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議、立法會議員、司法人員的就職誓詞,前四者都有「遵守法律,廉潔奉公」;司法誓詞則是「奉公守法,公正廉潔」。這不僅是北京的囑託,更是香港巿民的期盼,如今主力反貪的廉署一再出事,廉署往何處去,是關係到七百萬人安居樂業的頭等大事。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美國總統選舉進入衝刺階段,兩黨全國代表大會確認候選人之後,接著是鋪天蓋地的選戰活動,當地選舉文化稱這是campaign trail,中文不知應該如何翻譯才信達雅俱全,我倒是見識過實際操作:甲候選人今晨在A州早餐會,中午B州午宴,晚上在C州宣傳,之後深夜到D州休息。機場、車站、造勢大會三點連線,日復一日,雖是包機包車包酒店,隨行記者仍是「跑到氣咳」。 選戰,辛苦的是一群幕僚,至於候選人最重要是讀出亮麗的演詞,趕及在當地電視台晚間新聞出現兩分鐘就夠。最核心的智囊則須四出奔跑打點,他們只要閉門寫出一篇足以打動人心的演詞,便可掙到飯吃。 寫演詞不難,誰都可以做,能寫出甚麼卻是另一回事。克林頓1992年一句「這是經濟問題,蠢材」觸動嬰兒潮選民;奧巴馬更簡單,一個字便上位:Change(改變)。他們的演詞都有人撰稿,克林頓上台之後,白宮演詞撰稿人包括台灣移民後裔劉柏川(Eric Liu)。1968年出生、畢業於耶魯大學及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劉,25歲就進入白宮。克林頓是獲得羅茲獎學金到英國牛津大學深造那種鋒芒畢露,劉柏川是被克林頓相中的撰稿人,可見能力非同小可。 過去兩天,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舉行期間,各個環節可見真有兩下子:克林頓固然演說一流;第一夫人米歇爾字字激動人心;桑德斯的簡直是革命號角,難怪初選時這個七旬老人廣獲年輕一代支持。有說民主黨選戰文宣筆桿子厲害,共和黨選戰則是靠金山銀山堆出來,多少有其道理。 選戰另一重要角色是傳媒,美國主流媒體以自由派佔多,共和黨曾投訴傳媒偏幫民主黨,有人自行調查,發現文字傳媒有關兩黨的新聞報道字數、電子傳媒兩黨活動的播影秒數出奇地接近。可是,來到評論版就不客氣了,各大報選前按照傳統表態,相關的社評讀漏一段也是損失。這是美國選舉文化極重要成分,值得香港巿民留意。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美國共和黨確認特朗普為總統候選人,而民主黨近日在費城開會,希拉莉掛帥將是意料中事。就在此時,維基解密公開洩密電郵,民主黨高層曾策劃針對黨內參選人桑德斯;希拉莉正亟欲吸納支持桑德斯的左翼一系選票,如今隨時踢中鐵板。 在美國,與國會選舉不一樣,總統選舉是與別不同的選民心理及行為體驗,政績人脈政綱,三者可以到最後都不是決定因素,選民的感覺更為重要。1992年大選,克林頓擊敗爭取連任的老布殊便是一例:選前不久,美國在「沙漠風暴」軍事行動擊潰伊拉克,之後蘇聯倒台美國獨大,老布殊本應勝券在握。可是,沒有聯邦政府管治經驗的克林頓,競選期間爆出一句金句「這是經濟問題,蠢材」(It’s the economy, stupid),一舉打垮老布殊。更早一點,1960年大選,副總統尼克遜意欲更上一層樓,但來自麻省的國會議員甘迺迪,在美國首次電視辯論,以年富力強賣相打敗面色青灰的尼克遜,又是與政績無關。尼克遜其後在1968年大選舉勝出,那是後話。 有分析說,特朗普與美國自由派傳媒不咬弦,但如今是社交媒體天下,自有支持者網上遊弋。這還不是選戰最關鍵之處,要命的是希拉莉曾於2008年競選總統,初選階段敗於奧巴馬。希拉莉敗戰不餒雖云精神可嘉,然而觀乎美國選民投票行為,對舊面孔不甚欣賞,倒不如選一個新人試試看。進入九十年代,這些「新人類」包括克林頓,奧巴馬亦然,希拉莉未必有他們的新鮮感,這是吃虧之處。 近期,各地評論有共同看法,「特朗普不諳政事」,一旦上台美國或一團糟。講求新意的美國選民另有一套:美國制度優越,可資制衡各方力量,況且若是不對頭,四年後不支持連任就是。一言蔽之,是「美國玩得起」。 美國當下情狀便是如此,從沒候選人有著做過總統的經驗,況且同一黨接連當選三屆總統或以上,上次已是八十年代的共和黨連續在朝12年。民主黨會不會重演這一幕,這刻顯然是波濤洶湧。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雖然遲了一些,最後終歸也來了,說的是香港書展首設的年度主題「武俠文學」。主題展品包括金庸、梁羽生、倪匡等八位名家的手稿真迹;在發黃的舊日剪報與單行本字裏行間,戰後香港本土文學再度呈現眼前。 武俠小說源遠流長,不完全的考據,有說最少可以上溯唐代;事實上,二、三十年代王度廬、還珠樓主與平江不肖生風靡大江南北。更上一層樓是五十年代,在香港首開先河的新派武俠小說大師金庸與梁羽生發揚光大,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他們的讀者。小小香港孕育一代又一代武俠小說作家,除了廣濶無垠的自由創作空間,更由於當中宣揚的俠義精神,超越前人的「武」而得臻「俠」的境界。讀者應該記得,《射鵰英雄傳》的郭靖「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七劍下天山》裏凌未風是反清復明旗手,武俠小說由此被賦予刀槍劍戟以外的第二次生命。 更應一提的是金庸、梁羽生兩位的大師之路。他們俱是四十年代末從大陸來港,金庸出身東吳大學法學院精研國際法,梁羽生是嶺南大學國際經濟專業畢業,結果同在文學世界擘劃出前所未有的天地。他們深厚的中西文化底子建構新派武俠小說基業,金庸同時亦是電影編劇,梁羽生對詩詞棋藝研究深入,文化多面手在香江抽枝發芽,昔日的香港堪稱福地。 五十年代的香港匯集戰後南來各業精英,部分以香港為暫棲之地,準備西去歐美,也有長留香港以此為家的一群。在內戰烽火剛熄的年代,在香港這個忽然到來大批人口的海港小城,一場在澳門的慈善比武,機緣巧合牽引出至今不衰的新派武俠小說潮流,這只有在較諸台海兩岸自由得多的香港方可臻此。 今天來到書展,聚精會神細看武俠小說剪報的時候,不妨設身處地想像作家昔日揮筆疾書的背景:在風雨如晦的「反攻大陸」與「解放台灣」摩拳擦掌口號聲中,在香港這塊不涉其中的淨土,寫出只有香港才有的新派武俠小說,筆底生風勾勒情義兼備的大俠。這一切一切,都是香港人的驕傲。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南海仲裁後中國如何走出下一步,這刻美國日本東盟三方緊緊盯著,是增兵南海抑或以和為貴,這兩大方向不僅牽涉未來南海局勢,對東海是戰是和也具重要啟示。 南海情勢遠較東海複雜,東海只要應付日本,但南海牽涉主權紛爭國家不止一個。北京原本策略是與這些國家逐一雙邊會談,因為多邊談判北京必然陷入被包圍局面;但南海各國也不是傻瓜,雙邊會談勢被中方壓住,局勢拖宕至今即因如此。 此刻中國高層至少表面上不像大陸網民那樣高喊「武力解決」,因為一旦出兵打下一個島或一個礁,南海以至世界未來局勢絕對不會依照北京想法發展,中國未來要在「和平環境埋首發展經濟」難度極大;文革時代曾有稱「不怕列強大打」,最後也得聯美抗蘇,戰爭的殘酷不是鍵盤文章可以明白。現時北京除了譴責仲裁是「廢紙」,溫和一面是仍然期許與南海諸國談判,除了動武是下下之策,更重要的是歷史因素。 南海多國表面是與中國建交的「友邦」,骨子裏極為提防北京,不計曾與中國爆發激烈陸戰及海戰的越南,而是菲律賓、馬來西亞等都有昔年當地共黨分子活動的陰影,這些組織鬥爭理念受毛澤東思想影響,中共更曾支持其中一些同路人。改革開放後,北京多次聲明不支持這些組織,但是人的記憶不易抹去,如今南海紛爭難免令人想起昔日,若北京處理欠妥,等於把東盟都推到美國懷抱。 至於出兵云云,普魯士軍事理論大師克勞塞維茨的「戰爭是政治延續」極有參考價值,「戰爭」與「政治」互為影響。出兵戰勝固然佳,吃敗仗後領袖遭撤事小,極端民族主義熾熱之下,不滿敗戰推翻政權則事大。所謂「核彈制美」之說,冷戰年間美國有一笑話:第四次世界大戰武器將是樹枝與拳頭,意喻第三次世界大戰核爆滅絕人類,再戰便是茹毛飲血新人類上陣。因此最明智是棄用刀槍,外交登場,如今美國拉攏東南亞包圍中國,中國則聯結亞歐意圖破其合縱,鬥挖牆腳,是未來中美戰略焦點。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中國在南海仲裁受挫,「九段線」被裁違法,北京狠批仲裁結果,但裁決已定,再爭論也是之後的事。這是中共建政後外交戰線罕見敗仗,相比1971年無錢無航母、靠亞非拉國家道義支持加入聯合國,如今國庫充沛兵多將廣卻如斯結局,外交系統難免調整。 有說近年中國外交「鷹派」冒起,因此,被視「鴿派」的資深外交官吳建民去世,引發的哀思可說是另一種心情的反射。鷹派取態,在外長王毅早前於加拿大面對傳媒有關中國人權提問大發雷霆可見。中加建交46年,關係頗佳,謙謙君子王毅大動肝火,客觀說明外交方針從「韜光養晦」防守型,變成「主權在我」進攻型。 變化之一,見於人權問題表述。十多年前,北京談到人權除了強調「生存權」,亦稱「我們應當承認差異,有差異才能有進步」(2000年9月聯合國峰會);這次王毅說「完全不能接受」記者的「偏見」及「傲慢」,兩者分別明顯。 王毅事件亦顯示中國外交的執行策略今昔有別。1970年,加拿大是北美國家第一個與北京建交,當時總理是皮耶杜魯多,即現任總理杜魯多之父。皮耶杜魯多不理美國阻撓,一力與北京建交,客觀上有助北京的影響力經加拿大進入美國。1971年,台灣留美學生保釣小組獲中國駐加拿大使館安排密訪大陸,與周恩來長談5小時,回美之後廣泛宣傳。中共在這場海外統戰關鍵一役大獲全勝,加拿大橋頭堡作用由此可見。 北京過往重視外交人脈關係,有「喝水不忘掘井人」之說,對於為兩國建交出力甚大的外國政客禮數高於正常規格。尼克遜因水門案灰頭土臉,田中角榮因受賄案身敗名裂,但他們與家人訪華俱獲國賓級接待。王毅訪加當日火爆之言,主人家雖是「掘井人」後人亦無補於事,外交官是國策最忠實執行者,北京外交今時不同往日。 強硬外交思維是否可行,今次仲裁的回答是「暫未見效」。未來如何走下去,中國外交方針會否更強硬,值得關注。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