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電視的《文革五十年》專題極為出色,雖是半個世紀前的事,特輯令觀眾對「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的日子多一重認識。個人而言,印象最深是講毛澤東兩個接班人下場的一輯,林彪劉少奇,前者命喪外蒙,後者死後骨灰文件上名字是「劉衛黃」。林彪戰功赫赫,是寫進黨章的毛澤東接班人;劉少奇是國家主席,中共枱面上的二號人物。 林彪與劉少奇曾把毛澤東捧到天高,1959年,劉說,他歷來「積極地提倡個人崇拜」;林更風光,文革初期毛出現的場合身邊總有林,當時口號是「毛主席萬壽無疆,林副主席永遠健康」。可是當毛澤東認為林彪劉少奇可能與他爭權,情況立即有變,尤其是對林,毛的做法是引蛇出洞。林彪因泄露想當國家主席念頭,之後形勢江河日下,一度反撲意欲殺毛,結果是毛避過行刺,林倉卒出走機毀人亡。 文革後移居香港的一些昔日知青,多年前談起這段時光,除了慨嘆毛澤東使致生靈塗炭,也提到那些年政治立場的無所適從。林彪倒台,他們固然難向自己交代毛澤東接班人原來是「反黨集團」,更難堪是1976年的幾件大事,立場轉了又轉──一月,周恩來去世;四月,群眾天安門廣場悼周,被當局定性為「反革命事件」,之後鄧小平下台,全國批鄧,口號是「反擊右傾翻案風」。 老知青們說來笑中有淚:同年十月四人幫被捕,半年前意態激昂高呼「打倒鄧小平」的工作單位同事,半年後同一批人圍在同一張乒乓球桌開會,一把眼淚一把鼻涕高喊「打倒四人幫」。當時鄧小平未復出,華國鋒力主批鄧與批四人幫同時進行,批鄧口號得再喊一會;1977年,鄧小平在北京一場足球賽出現觀眾席,此時大局底定,「黨內最大的走資派」變成「改革開放總設計師」。 十年人禍期間人們不敢說真話,又因生怕掉隊,一個個越走越左。最是難料是1976年大轉折之年,幾個月間局勢一變再變,收掣不及撞得鼻青臉腫,用今天香港流行語來說是「跟車太貼」。人們午夜夢迴想起當年往事,一己的政治幼稚也就不必提了,失去正直心靈,是永遠不能補償的最大遺憾。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中央巡視組發表對港澳辦的巡視報告,由於香港特首選舉幾個月後便舉行,港澳辦又是負責港澳事務的部門,報告內每個字都被放到顯微鏡下細看。結果,這份沒有具體提到涉事官員的報告,「橫看成嶺側成峰」,外界的分析各有不同。 我不是專家,無法知道報告背後代表的具體政治意涵或特首選舉將是誰上誰下,我到中紀委網站找來巡視組的港澳辦報告,再與其他部門的巡視報告比對。巡視組的港澳辦、僑辦、統戰部報告,都有「發現問題,形成震懾」等字眼;國家稅務總局的報告,則是「調閱有關文件資料,深入了解有關情況」,兩者有明顯差別。 這是否等於港澳辦難逃一劫,此刻無人可知。不過,對於中國政治,切勿過於主觀期待及盲目樂觀,對巡視組有關港澳辦的報告內容,沒有必要太多幻想或有任何期許。這些經驗是來自1989年5月,即六四鎮壓前約一個月,時任全國人大委員長萬里訪美之行。 當時天安門廣場的民主運動如火如荼,一批在美國的港人,連同中國大陸同學,趕到華盛頓向正在訪美的萬里請願。那時海內外有一種聲音頗為受人注意:要求萬里以人大委員長身份,褫奪李鵬的國務院總理職位。以憲制架構而言,人大絕對有權力這樣做,於是留學生去到萬里在華盛頓下榻的酒店,希望他在回國後召開會議,褫奪李鵬職務。 萬里並無接見留學生,但在訪問最後一天取消會晤美國副總統奎爾,直接從酒店到機場回國。學生趕到時,萬里一行已經離去,無法交上請願信。可是人們心裏仍有期望:萬里回京之後立即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把李鵬趕下台。 其後的都是歷史。萬里從美國返回中國大陸,沒有直接去北京,而是先到上海逗留一段時間。至於李鵬之後不但沒被褫奪職務,更一直做到九十年代,還當上人大委員長,「萬里回國褫奪李鵬職務」始終沒有發生。這件事的教訓是,對中國政治切忌主觀意志當頭;在中港政治最新氛圍底下,對未來政局取態樂觀的朋友,萬里的故事必須銘記於心。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海洋公園的大熊貓「佳佳」與世長辭,38歲的一生等於人類的114歲,是全球圈養大熊貓當中最長壽的一頭。自從1999年落戶香港,佳佳一直生活在海洋公園。近年由於老邁,佳佳身體轉差,至早前牠的健康情況急劇惡化,甚至虛弱倒臥地上,最後園方以人道理由讓牠「安樂死」,免得再受煎熬。 周日晚上,佳佳去世消息傳出之後,不少巿民在社交媒體留言,感謝牠17年來帶給港人的歡樂時光。佳佳是中國政府於回歸兩周年送給香港,當時中港關係良好,大熊貓的來到令兩地呈現融洽。佳佳去世,重拾往事對照當下,一國兩制變形,中港關係惡化,陣陣憾然湧上心頭。 大熊貓憨態可掬,不是吃就是玩,了無機心,是小朋友的最愛。送給香港之外,在更早之前,中國政府多次送贈或借出大熊貓予外國,尤其是七十年代初,北京開始與外國特別是資本主義大國美國日本接觸之時,大熊貓成為對外關係橋樑,外國傳媒稱這是「熊貓外交」。 1972年中日建交,北京動物園一對大熊貓「康康」與「蘭蘭」到東京上野動物園落戶,成為日本全國共同話題。我初到日本是八十年代,那時距離康康與蘭蘭住進上野動物園已逾十年,但是扶桑的大熊貓熱仍然甚熾;大熊貓一有動靜,電視台立即現場直播,風頭與首相發表講話有得較勁。康康與蘭蘭之後,中國先後借出多對大熊貓給日本,中日專家組成團隊研究繁殖,取得不錯成績,生下多頭活潑可愛的小熊貓。 日本小朋友對大熊貓甚是喜愛,在日語裏,是以panda的拼音パンダ稱喚熊貓。那時只要對小朋友亮出任何與大熊貓有關物品,就算是一本拍紙簿、一支鉛筆,哭着的小朋友大多破涕為笑,伸出小手要把パンダ據為己有。 從日本到香港,大熊貓經過了中日與中港關係良好的時光,之後的關係惡化時期亦一一經歷。佳佳使人回想中國政府在香港民調信任數值高企的往日,也憶起康康與蘭蘭瘋魔日本列島的七十年代。那曾是滿見歡笑與和平的日子,如今一去不回,留下的是難以放下的遺憾與嘆息。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距離明年3月特首選舉只有幾個月的今天,關係到一城之首的大事,竟是連誰出來參選與誰不出來參選仍是一片空白,在全球發達地區當中可稱荒謬之極。對此,社會上有一種說法是,局內人早已知道形勢大概,只是沒有一聲令下,於是誰都不敢貿然宣布參選云云。 巿民是局外人,不知其中內幕,不過從目前情況看來,不論誰人出選,今次特首選舉有一個人所共知的關鍵詞:團結。這個字眼,近期梁愛詩、梁錦松和曾俊華都說過,而習近平也說了。大陸官方媒體本月2日重提習近平有關團結的多次講話,相關報道的標題是「習近平談團結:打好團結牌 實現中國夢」。如此看來,一脈相承,梁愛詩等人的團結之言都是其來有自。 團結,是中共在多次生死時刻的口號,文化大革命期間各派武鬥,生產停滯。1973年8月,中共十大在北京召開,周恩來會上宣讀報告,重點就是號召全國「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這是林彪事件後的重要會議,鄧小平等文革初期被打倒的老幹部會上獲選為中央委員。那時國民經濟瀕於破產,信念搖搖欲墜,中共若未能做好團結工作,繼續內耗的話,政權傾覆不足為奇。 對中共而言,如今香港亦是需要團結,梁愛詩和曾鈺成這些老左派說了多次,經已說得夠白的了。這4年來,人民內部矛盾變成敵我矛盾,習近平去年提出和諧論,今年是團結論,特區高層不可能連這都看不見聽不到吧。不要以為中共是鐵板一塊,中共也講究策略,西安事變前夕,中共剛結束「長征」,元氣大傷,事變主角張學良多年後回憶稱,那時周恩來對他說:「很希望你能領導我們」,可見兵疲馬困的中共但求喘一口氣不致滅絕,連領導權都可以轉讓。 目下北京要煩惱的事多得很,對美國對日本,俱是外交範疇頭等大事;經濟是硬著陸抑或是軟著陸,更是牽涉改革開放這條路如何走下去。這時候中共再三呼籲團結,明顯出於不欲被拖後腿的考慮,倘若有人對此唱反調,倒要看看中共如何向全國交出一個甚麼樣的說法來。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美國總統候選人第二場辯論,一個半小時的唇槍舌劍之後,作為遠隔重洋的電視觀眾,我感到有兩個意料之外:一,雖然互以性醜聞攻擊對手,但這個議題並沒有佔據整場辯論的大部分時間;二,現場觀眾要求希拉莉及特朗普說出對方一樣值得尊重的事。 特朗普之前說過,第一場辯論不提克林頓的性醜聞,是因為克林頓的女兒在場;之後,他多次明示暗示不會在第二場辯論客氣了,並將以此全力攻擊對手。當人們以為第二場辯論將會充滿性醜聞的指控及辯解時,特朗普及希拉莉卻在爭論一陣之後,轉而辯論其他議題。 性醜聞是大殺傷力武器,由於克林頓與特朗普都被指涉及道德問題,因此任何一方主動並集中以此攻擊對手,後果必然是兩敗俱傷,殺了對手也殺了自己,誰也得不到好處。因此,特朗普及希拉莉顯然是不想長時間糾纏在這些議題之上,預期的打足十回合政治泥漿摔角最終沒有發生。 泥漿摔角沒有上演,除了是特朗普及希拉莉的政治計算,更主要相信是美國社會已經對此感到厭倦。從現場觀眾要求兩人列出對手可資尊重之處引起笑聲,客觀折射出美國民眾期望兩人認真對待選舉及相關議題,不要連風度也失去。這或者是兩人辯論結束後終於握手的原因,而不是像辯論開始之前各站一邊、互不握手的敵對氣氛濃厚。 至於辯論內容,可見希拉莉準備充足,恰巧現場幾個提問例如醫療保健、對俄羅斯外交等都是她的強項,尤其是醫保更是她九十年代作為第一夫人時的主攻議題,兩分鐘的回應時間足以侃侃而談,還有多出的時間批評特朗普不熟書。至於特朗普則只得一個「避」字,答不上的就批評奧巴馬及克林頓,內政外交的板斧已經見底,變不出戲法。 雖然現時距離大選還有不到一個月,但未決定投誰一票的選民卻高達兩成。10月19日是最後一場辯論,連輸兩仗的特朗普能否力挽狂瀾於既倒,未來這30天是他的最後機會。不過,對於周日晚上疲態畢露的他來說,政策掌握不如希拉莉、道德人格受質疑,白宮之路此刻看來是渺茫一些了。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國際新聞近期大旺,除了美國大選,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亦是主角,大殺罪犯之外,與美國及聯合國的齟齬惹人注目──最新是叫美國總統奧巴馬落地獄,又說要向中國和俄羅斯買武器,與美國一刀兩斷。 一個主權國家喜歡做甚麼是其自由,不喜歡甚麼國家並與之斷交也是自由的一種。菲律賓退出聯合國(因為聯合國批評菲律賓濫殺),可以;與美國斷交,轉為購買中俄軍火,也可以。不過,杜特爾特的幕僚或許匯報工作做得不足,總統對退聯或購武的過渡安排沒有了解太多。 退出聯合國不難,不過,聯合國轄下組織將按章程中斷與菲律賓的關係,再入會則要申請並待通過。舉例說,退聯之後,有關全球衛生及防疫預警,因為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菲律賓就不能參與決定及獲得資訊。其他如國際民航組織(ICAO)、世界氣象組織(WMO)的資訊分享也波折重重。因此,杜特爾特惱火過後,再也沒有說「退出聯合國」。 至於斷絕與美國的軍事及外交聯繫,先不說美國中央情報局會否像七十年代推翻「不聽話」的拉丁美洲國家那樣,陰謀策動軍方推翻杜特爾特,而光是武器制式的轉換,埃及的經驗必須一聽。 換武器,尤其是在美式與蘇俄制式之間變換,絕對不是汽車左軚轉右軚的分別。埃及戰後長年由蘇聯供應武器,其後兩國決裂,埃及轉投美國懷抱。由於蘇聯採取報復行動,中斷零件供應,埃及的大批蘇式裝備只得擱在一旁變成廢鐵,但是新寵的美式裝備由使用到保養都得從頭再學。那時,美國把在美軍第一線服役的F4幽靈式戰機賣給埃及,可是換戰機不等於換電視機,這一熟習過程從1979年到1985年,長達六年。六年,亦是菲律賓總統一任的任期。 獨立自主外交路線當然是好,但美國會否就此讓菲律賓離開掌控,是一個大大的疑問。這兩天有傳菲律賓軍人準備發動政變,消息尚待查證,然而菲美軍人之間關係密切是不爭之事。軍人干政及背後的幢幢美國陰影揮之不去,難怪杜特爾特這陣子如此氣惱了。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香港電台的《城巿論壇》不再在無綫電視播放,而是在港台電視31頻道播出,此事到底如何考量,只有局中人才知。社會對此心有所感,是因為無綫播放港台論政節目歷史悠久,七十年代,晚上6時左右,在翡翠台播出港台節目《觀點與角度》;主持人包括中文大學政政系黃宏發及港台鄭鏡彬。如果說,六七暴動之後,港英願意與民眾溝通,類似節目可入於先行者之列。 《觀點與角度》與其後的《奉告》是解說政策,今天再看實是形式老舊。然而必須指出的是,那是四十多年前的香港,港英看到社會變化,過往對民情既捂又蓋的一套不為受落,對話溝通效果遠勝滿紙公文。這類節目播放時間很短,卻在板著面孔的官老爺年代打開了窗口。這些之後,就是仿效倫敦海德公園的《城巿論壇》,當時無論從形式到內涵,記憶中是香港第一回。 民智將開未開、民主似有還無,那時的香港便是如此氛圍。當官民溝通步伐一點一點邁開時,香港社會出現了活躍變化。在這個進程當中,港台飾演了極其重要角色,那時對剛升讀中學的我來說,更大的世界不在香港而在香港以外的夜空;漆黑的晚上,是一個男孩對資訊的期待。 多年以來,我對港台心懷感激:七十年代中,周一至周五深夜,躺臥碌架床上鋪,收音機耳機傳來港台轉播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廣東話世界新聞。過了這些年,仍然記得節目一開始是倫敦大笨鐘宏亮鐘聲,之後是一段海頓小號奏鳴曲第三章,接著是主持人的沉實聲音,聲調不徐不疾,「現在係格林尼治標準時間十五點,呢度係倫敦英國廣播電台,越戰消息……」 七十年代以至迄今,港台走的是關切本土社會人與事的內容方向,換了幾代主事人,香港胸臆依舊。這其中,《獅子山下》可說是香港文化先師,從曾江良鳴的第一輯以還,說的都是你我的身邊情身邊事。剛過了的周日晚上,新一輯的《獅子山下2016》面世,故事是一個青年如何從城巿轉籍農鄉;節目裏的50分鐘我城情懷,喚起了港台沒有消失的過去。 逢周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美國總統大選首回合辯論,小休之後狀態回勇的希拉莉聲勢凌厲,幾個照面之後佔盡上風。特朗普本非等閒之輩,遇上有備而來的希拉莉,方寸盡失,只得留待餘下兩場辯論反撲。辯論之前兩人民調叮噹馬頭,如今希拉莉彈出,特朗普下一場辯論是背水之戰,不能再輸。 美國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始祖是56年前的尼克遜對甘迺迪,不過今年情況特殊,特朗普是口不擇言聲大夾惡,希拉莉是潑辣厲害牙尖嘴利,兩人相撼火花四射。首回合有逾8,400萬電視觀眾,打破電視辯論收視紀錄,這當中,等著看二人鬥嘴的應不是少數。 首回合特朗普慘敗,原因包括不熟悉外交國防,本來內政他有賣點,卻被希拉莉以稅務問題一軍將死。特朗普辯論後說,原本打算揪出克林頓婚外情攻擊希拉莉,「只是看到他們女兒也在場內」,因而不主動提起。辯論翌日,特朗普接受訪問時強調,第二場辯論不會客氣了。 電視辯論的誕生,是為了令選民更關注選舉與議題。當然,人們可以質疑,在兩次或三次、各為時一個半小時的候選人辯論,能否把艱澀的外交內政議題清楚表達。不過,若電視辯論可提升投票率或吸引更多人關心國事,未嘗不是好事。可是現實情況未必就如當初設想那樣充滿良好願望,倒過來候選人在電視辯論平台攻擊對手或誇大自己之際,拳來腳往之間忘了政綱政策。 今屆選舉充滿謊言,連敲邊鼓的傳媒也按捺不住,紛紛把兩人辯論內容與事實比對。一比之下,特朗普和希拉莉都是程度不同的大話精,分別只是特朗普是信口開河,希拉莉是小心包裝。發展至此,這到底是美國電視觀眾期許的政綱辯論,抑或他們早已放棄了期待、而把辯論當作電視劇般笑著來罵或罵著來笑? 美國有人說過,候選人辯論有其演進軌跡,尼克遜甘迺迪那時是talk,1980年列根參選變成talk show,現在大家都當作是show business。觀乎第二回合辯論前的風聲,循特朗普的話推測,真可能是辯論史上最「娛樂豐富」的一次。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能夠做到臉上不紅心不跳地說謊,有說是現代社會有志於政壇發展人士的入門條件。事實是我城早有例子在前,說不定「語言偽術基本」快將成為政治系1001課程。大話精其來有自,中外皆有,只是有時被其他事件遮蓋,或者普羅大眾相信那是「善意謊言」,認為講大話是「為了大家好」云云,遂放其一馬。 範例不只在香港,中東也有。近期的謊言關鍵詞是「誤炸」。美軍為首的聯軍「誤炸」敘利亞政府軍,之後是救援車隊被炮火擊中,英美官員質疑涉及俄羅斯。兩個大國角力,表面上合力打擊伊斯蘭國(ISIS),實是各自為支持的一方出盡力氣,俄羅斯死撐敘利亞政府,美國力挺反政府軍。說來巧合,到了其中一方戰況吃緊之際,「誤炸」往往突然從天而降;本來幾乎棄械投降的另一方得以喘口氣,之後捲土重來。 不論國際層面還是地方政治,謊言已經成為政治行為的一部分,而且一直仍在發展,從吹牛自誇的「車大炮」,進展到如今的深思熟慮式政治謊言。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對謊言的論述可謂鞭闢入裏,1883年他在寫給朋友的信有這樣一句:I would rather tell seven lies than make one explanation(我寧願說七個大話,也好過解釋一次)。馬克吐溫這句話,勾勒政客把錯誤模糊化的大話模式——政客拒絕解釋,不會認錯,倒過來出盡法寶繞過質疑;他們不會直接回答「是」抑或「不是」,而是列舉其他「事實」,岔開話題,在另一翼絕地反攻。當然,民眾通常是事後才知這些「事實」並不真實,而是謊言的另一種形式。 眼下各地選舉當前,各式謊言紛紛出籠,當謊言變成具有政治功能的語言工具,受苦的是那些曾經相信政客的選民。這些集體騙案,每隔幾年便會上演,舞台是一個叫做「選舉」的物事。到時候,一臉誠懇的「為民請命」諸君,就會把謊言從頭說一遍。詭異的是,這些話每次都有人相信,於是騙案不止,生生不息,循環再用,非常環保。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橫洲事件掀動特區政府領導層一片亂,由據稱本來是少數人負責,變成另類「集體負責」的人人有涉;巿民靜觀事態,堪稱日日有新料,天天新發展。在這當中,政府內部文件及相關消息披露了更多資訊,在事件走向起著主導角色,官員只得跟著新聞被動回應,是為四年來罕見。 說到政府內幕及有關消息外傳,這是近半世紀外國多宗大新聞的核心關鍵。最著名的是美國七十年代水門案的線人「深喉」。《華盛頓郵報》兩名記者憑著不懈努力,加上綽號「深喉」的線人提供內幕,最終導致總統尼克遜下台。「深喉」真正身份是聯邦調查局(FBI)副局長費特(Mark Felt),水門案期間,他與《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的聯絡方法頗為特別:只要伍德沃德在露台放著插有紅旗的花盆,二人當晚便會在華盛頓巿內一處地下停車場晤面。 費特的身份一直沒有公開,到了2005年、即他去世前三年才承認自己就是「深喉」。美國社會對費特評價極高,認為他敢於說真話,把腐敗不堪的政府內幕公諸於世,把美國從謊言政治拯救出來,是真正國家英雄。美國大學新聞系水門案後報考者大增,客觀便是《華盛頓郵報》兩名記者的報道所致;傳媒在行政、司法、立法三權以外的第四權角色更形強化,監察作用日益遠颺。 英語世界對費特這些在公營或私營機構內部揭露該機構不道德、不誠實、不公義等行為的告密者稱為whistleblower(吹哨者)。事實上,吹哨者不只費特,泄露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竊聽機密的斯諾登亦是其中之一,維基解密的阿桑奇也是。這些當權者聞之顫抖的吹哨者,是令到這個世界仍有公義的勇士。2002年,《時代周刊》風雲人物是「吹哨者」,可說是對舉報不公義行為的高度表揚。 作為平民百姓,當會對「深喉」線人和吹哨者大為歡迎。在公義不彰的世界,在誠實被視為笨拙的環境,吹哨者提供給社會的內幕真相,除了有助監察政府任何不法舉動,更是無權者一方對權力一方的有力制衡。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果然是有備而來。當別的新科立法會議員埋頭準備即將到臨的新一屆立法會,同是新晉議員的朱凱廸與姚松炎已經打開了局面,顯示出強大的政治能量。橫洲本來是一個徘徊社會視角邊緣的議題,在兩人關注之下,一舉成為整個城巿的焦點。從官員的反應來看,可說是被議題打了個措手不及;有分析更認為,事件可能影響人心關切的特首選舉。 橫洲議題仍然未了,並且持續發酵,這兩名候任立法會議員,藉著事件推行議政教育,令公眾關注公屋計劃是否分為三期?官員「摸底」為甚麼不是大範圍的公眾諮詢?立法會選舉不過是兩個多星期前的事,可是選後二人在橫洲議題上曝光率頻密,外地來客在那幾天之內,說不定可能以為香港只有這兩名候任立法會議員哩。 對準問題焦點是巿民對議員的議政期許,往日的純粹政治表態已經過時,巿民既要「好看的」更要「好吃的」。即是說,巿民既要議員捍衛公眾利益的立場清晰,更要他們把問題找出,追究官員責任。過去亦曾有議員可以做到這樣,但在今天時空之下,兩個還未宣誓就職的候任議員,未到立法會便已提出全城關注的議題,可說罕有。 令一個幾乎湮沒的議題重見天日,將是新一屆立法會的議政主流,因為,只要議員熟悉議題,就有可能把事件的盲點挖出,政府官員不能胡亂說幾句推搪了事。過去,人們見得太多的是,官員在網誌闡述政策而非親身會見記者解釋質疑;更多的是官員站在一堆咪高峰前選擇性回答問題,對另一些則視而不見;也有的是一臉不悅轉身就走,神龍見首不見尾。如今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當中不乏熟悉議題,例子是朱姚二人對土地政策的「熟書」,官員未來若再打「閃避球」,恐怕屆時在立法會吃苦頭的機會頗高。 今年立法會新生代接班者眾,也許他們經驗不足,但年輕人精力旺盛,對事物充滿好奇,能補不足之處。政府官員以前慣了上一代議員的套路架式,可以見招拆招,如今面對充滿衝勁的議會新人類,為免出糗,必須打醒十二分精神,這對巿民來說,怎樣來說都是一樁好事。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立法會選舉前,香港社會掀起關於港獨的激烈討論,有認為「必須要把港獨消滅於萌芽狀態」,也有認為所謂港獨只是偽議題。前任特首曾蔭權則自成一派,簡而言之,他的說法可歸納為「假的真不了」和「真的假不了」這兩句。 港獨是真是假,心水清者心中有數,旁人毋須指指點點。不過,對北京來說,曾經殺到埋身的是台獨。 八十年代,台灣仍在蔣家極權統治之下,大批職業學生派送海外,身兼學生及通風報訊雙重角色,主要是監視其他留學生動向打小報告,主要針對兩類人:一種是「附匪」,即傾向中國大陸的一群;另一批是台獨或傾向台獨。倘若遭打小報告,小則取消獎學金,大則連累在台家人。 儘管如此,仍有台灣留學生照舊出入中國駐美的總領館。有一位公費送到美國攻讀博士的台灣學生,幾乎總領館所有場合都去,有次總領館在大學放映電影,完場後全場亮燈,他是唯一台灣人,如今此君何在,頗念。 至於台獨一系,一句話:錢多勢眾,尤其南加州一帶。台獨活躍分子八十年代在美國組織台灣人公共事務會,簡稱FAPA,發起者多是台籍學者。FAPA目標是「台灣獨立」與「加入國際社會」,除了遊行示威,專攻美國主流社會,包括重量級國會議員。當時眾議院亞太小組主席索拉茲(S.Solarz)是主要對象,FAPA向他力陳「台灣與中國是不同的國家」及狠批台灣人權狀況惡劣。 美國雖默許台獨分子公開活動,但官方從來沒有表態支持。另一邊,北京最忌美國與日本支持台獨,其中對美國是觀察對日本則是警戒。北京一直認為,美國沒有公開支持台獨,是因為從中國身上仍可得到巨大利益,無謂因台獨人財兩失。反之,北京指摘日本有人處心積慮支持台獨,所稱的證據之一是台獨組織或一些人與日本關係密切,例子包括李登輝。 七十年代初,美國總統尼克遜曾向北京承諾不支持台獨運動,倘若撤出台灣,華府會盡力阻止日本勢力進駐寶島。這在美國解密檔案有所提及,或者將來的解密文件會有更多透露。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 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在紐約參加「911」十五周年悼念活動時身體不適,腳步浮浮,需要攙扶離去。其後醫生證實希拉莉患上肺炎,須服用抗生素治療,建議她休息及修改競選行程。 這是本屆美國大選成王敗寇的最大變數。希拉莉倘若在11月大選失利,敗戰主因幾可肯定就是這次肺炎事件。 美國選民對總統的要求迹近完美:能說能講能打能跑,欠一樣都不合格。總統或總統候選人傾足全力要做到這四樣,能說能講可以訓練出來,能打能跑則是老天爺賦予,然而四者缺一不可,否則民眾會有所懷疑。1981年,列根總統遭行弒槍傷入院後,幕僚向傳媒稱,列根對趕到醫院探望的妻子南茜輕鬆說「親愛的,我忘了躲避(子彈)」,以證總統無大礙。實情是當年已是70歲的列根胸口中槍後失血近半,情況一度危殆,但是為了穩定人心,於是向外公布總統與妻子之間的老倆口幽默私語,從而令人聯想到總統仍然力足「能打能跑」。 美國人視總統的健康比所有東西都重要,因為總統一旦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視事就是大事,所以入主白宮後,總統的身體檢查報告都要公開,有無膽固醇血壓讀數多少,民眾一目了然。至於副總統儘管平日是陪襯角色,倘若總統出事,到時就是副總統接班。列根入院後,白宮因為誰來主持大局出現混亂,國務卿海格對全國電視觀眾說I’m in control here(這裏我來負責)。按照權力排行,總統之後是副總統,副總統接著是眾議院議長,之後是參議院臨時議長,此後才是國務卿,海格一舉繞過三人,民眾對此印象很差。 希拉莉此時身體出問題,雖說情況不算嚴重,但她2012年底曾有腦震盪,如今又有肺炎,必定影響選民觀感。特朗普陣營勢將對希拉莉的健康問題大做文章,其實特朗普自己也不見得很好,早前才被傳媒踢爆,為他檢查身體的醫生五分鐘便寫完其健康報告,太過兒戲。民主黨當時暗指特朗普「精神有問題」,如今復仇機會來了,共和黨定會針對希拉莉的健康情況發動攻勢,一舉扳倒對手。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大罵美國總統奧巴馬,成為近期熱爆的國際新聞。一國領袖公開以粗言穢語辱罵美國總統可說少有,菲律賓今次一馬當先,而且是由總統說出來,於是更受注目。 菲律賓與美國恩怨情仇百年,菲律賓曾是美國殖民地,戰後則是美國在東南亞的主要海空軍基地所在,歷史淵源長遠。這次風波,是杜特爾特出訪前夕,記者問他美國可能於兩國總統會晤時提出菲律賓人權問題,不料杜特爾特即時爆發,「婊子養的」直噴而出。 杜特爾特7月上台後傾力打擊罪案,兩個月死了逾2,400人。大開殺戒之風引起聯合國批評,杜特爾特立即取消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會面。這次輪到奧巴馬被轟,結局卻不是潘基文那樣──奧巴馬表面上沒有太大反應,白宮「只是」取消了與杜特爾特的會談,質疑「能否進行建設性對話」。 國際舞台是殘酷的實力比併,要麼像古巴那樣,挺直腰板用上全國之力就是不吃美國那一套,才可撐足半世紀。今次事件,幾個照面之後,菲律賓政府發表聲明,稱杜特爾特對有關講話被解讀為人身攻擊感到遺憾。這場風波會否到此為止令人懷疑,因為這不單涉及奧巴馬個人,而是牽涉美國在東盟能否鎮得住,未來美國「恩威並濟」的機會頗大。 美國也曾發生總統辱罵外國事件,那是半世紀以來最粗口總統詹森,甘迺迪遇刺後,就是由副總統的他接任。詹森是德州人,南部白人男子很多一開口便是粗話。任內期間,塞浦路斯危機爆發,希臘駐美大使不滿美國干涉內政,遭詹森大罵「X你的國會你的憲法。美國是大象,塞浦路斯是跳蚤,希臘也是跳蚤」。 比起詹森把別國憲法和國會辱罵得體無完膚,杜特爾特的那句可稱小事一樁。詹森毫不客氣對外國大使爆粗,是實力懸殊的結果──他罵完希臘憲法和國會之後有這一段:「我們給了大量好得很的美元給希臘人,大使先生。」美國總統連珠炮發粗言背後,是吃定希臘沒有美援就政權不保;世態炎涼,大國無情,莫以此為甚。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無論立法會選舉結果誰勝誰負,然而必須對周日清晨到周一凌晨在燠熱街頭一步一腳印走向票站的選民致以最高敬意。地方選區投票220萬人、投票率58%,絕對是了不起的成就。以美國總統選舉為例,1968年大選投票率60.7%,自此長時間在49% (1996年)與57.1%(2008年)之間徘徊。香港今次選舉投票率比西方民主國家為高,儘管部分投票安排出現混亂,但仍很難讓北京再找到另一個不給香港普選特首的藉口。 這次選舉有很多值得記於胸臆的人與事。從投票前夕的多人退選,到疑似「掌心雷」重現香江,乃至影印身份證可否當作正本的質疑,最後是夏夜長街的投票人龍,一一俱可寫入香港歷史。但是,此刻更大的感觸,是改朝換代特別是泛民的巨變:李卓人馮檢基等發軔於八、九十年代前回歸時期的民主派議員黯然作別,30年的漫長民主鬥爭想不到會是以此結局,歷史對他們可說是殘酷了一些。 一代新人換舊人,勝出港島的羅冠聰,異軍突起成為票王的朱凱廸,還有也是新界西的鄭松泰,以及九龍西的游蕙禎與劉小麗,新界東的梁頌恒,其中不乏政治理念成熟於回歸之後,個別如羅冠聰今年只有23歲。這些擁有完全不同視野及成長歷程的年輕代議士,必然帶來不一樣的意念及衝擊,未來立法會新舊世代會有怎樣的撞擊火花,令人期待。 本土派世代進入立法會,個別更是「六四」之後出生的一代,與今次失利的李卓人馮檢基等民主派議員相比,新生代的中國因素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本土基因。一去一來,立法會今年已是到了不僅是世代交替,而是準備放下中國包袱、擁抱本土理念的轉折日子。 此處必須一提的是社民連梁國雄。堅定馬克思主義者的左翼理念透現在其處事大氣之上,連日為盟友奔走喊話拉票,寬廣胸襟在今天事事講「著數」的香港極為罕見。在未來仍然留在議會的上一代議員當中,這位長髮披肩的龍城飛將在陣,立法會肯定更有「不教胡馬渡陰山」的力拒來犯氣概。 逢二、四刊登 無事亂翻書,無聊才讀書;看看寫寫,寫寫看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