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美國大選點票過程中,一直觀察著全球金融市場反應,港股由觀望、驚恐、憂心、含淚面對及無奈收拾心情,經歷了複雜的情緒發展,伴隨著是千多點巨大波動,期間A股走勢則只有0.6%左右跌幅,俄股更加報捷,去到歐洲已見恐慌情緒不斷收復,進而美股更大演微微低開後大幅報捷的帽子戲法,黑天鵝理論顯得弔詭之餘,也彰顯「最須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的大智慧。 去年8月,A股帶動全球出現了一次小股災,當時我毫不猶疑建議由24,000點至18,000點間、以每跌兩千點分4注入市,結果大市跌至萬九左右見底,而落實了的3次入市平均成本為22,000點,都算成功爭取。今次我又即場提出走地建議,在周三下午恒指跌破二萬二時便先入第一注,全程也分4注、每跌千點行事,直至跌破萬九點便告收手,初見外圍反應雖是多麼的牛,但還應需時驗證大總統真正的執政效應。 不管世人多麼的不願意,美國人選出特朗普,也必須體會他們的深藏心意,世人傾向希拉莉,只因對她行事作風及政策較為熟悉、可間接地幫助我們作好心理及管理預期而已,所以特朗普當選逐步變為現實的一剎那,人們對其難測及反潮流的政見都莫名恐懼,反應自是絕望憂心,惟事實上,美國人可能便是看不過眼希拉莉的狡猾政治手腕,而毅然轉投表面作風失常幼嫩、但起碼坦白透明的美國民粹新領袖麾下,何況更期望會帶進更多職位,究竟誰是不可測、誰是真正恐懼,美國人正正道出了心底真話。 選局明朗,是否呈現東邪(普京)、西毒(特朗普)、南帝(杜特爾特)、北丐(金正恩)、中神通(習近平)的戲劇性局面?新人上台有危有機,美國經濟應屬中性偏好,尤其共和黨已同掌參眾兩院大權,這個大黨從來都以利益出發,可跟特朗普互相制衡,令某些乖離常理的政策難以落實,也因明年1月才就職,再加上需時觀察新形勢發展,故反將美息上調步伐打亂,舒緩了加息時代降臨的恐慌。 倒是對中國的影響最為複雜,美國民粹主義正糾結著習大大強國崛起的夢想,政治上正面對由南海引伸至被世界圍堵的險峻局勢,經濟上則需承受由美牽頭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A股初期出奇冷靜的表現基本上仍似未反映實況,而港股整體局面更為被動,故宜先取較保守策略、注碼從輕亦不無道理。 周一、三、五刊登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
加辣新措施在一片政治沸騰聲中公布,市民即時感覺又煩又亂,買好賣好、還是抱手觀望?都是一句話,只要有負擔力而又屬首置的話,還需盡快行事為宜。心裡不時都泛起狐疑,不停加料的辣招,最終都可能在政府無計可施下燒到首置或換樓客身上,只要供樓抵過租樓,自己擁有一件磚頭才是最為安心妥當。 特區政府態度仍是舊瓶新酒,只一味向著打擊需求埋手,問題是今日的土地發展權已旁落在大財團手上,同時又缺乏一個強勢及有認受性的政府運籌帷幄,供應主導權又怎可乖乖掌握在政府手上?徒然由兩個局長搬出大堆不切實際的數據,以圖締造未來將有大把新貨供應的畫面,又怎可說服到憂心忡忡的無殼蝸牛? 加辣記招的政治色彩掩蓋了一切,一方面是推出時間跟當前社會政治紛亂形勢大不協調,只更凸顯幕後的不軌意圖;二來特首公然刻意冷待身旁財爺,而這位大熱對手竟又罕見地主動搶咪作出沒甚特別觀點的例行回應反攻,究竟高官們的心是在民情之上、又還只是暗裡的一場政治惡鬥?! 記招已完全將加辣的衍生問題轉到釋法及特首選戰之上,記者並沒詳加追問種種相關資料細節,更令加辣措施顯得煩亂不堪,最大迷糊之處,便是加辣措施必須交由立法會通過,惟今日立會亂作一團,這套正受各方爭議的新措施,仍大可能存在脫腳拉倒的變數,屆時如何是好?加辣明顯針對細單位而來,對豪宅及非住宅物業影響不大,而政府則以打擊投資需求來試圖為樓市剎車,其實只是將游資由左到右搬至另一市場而已,後果是進一步為後者的投資/機活動打氣,衍生了未來必須解決的另一後續問題。 針對細單位的投資需求,當令投資客減少,意即租盤供應勢必大減,但市場上則有實實在在的租樓需求,租金難下,樓價回極有個譜,而發展商又可以代支新增印花稅、及低廉上車首期優勢加速去貨,真正的加辣受益者已是清晰可見,若樓價仍再壓不下去的話,政府當又進一步打擊需求,最終可能向首置客或換樓客加回點辣,如此形勢,買還是不買?請好好細思,亦祝君好運矣。 逢一、三、五刊登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
11月份最少有兩宗大事左右港股表現,其一當然是周二的美國總統大選日,其次則是下旬上馬的深港通,近日友人都紛紛談起,本月是否炒鬼們的重要分水嶺?究竟是先行儲貨好、又或應預留充份資金伺機趁亂執貨為宜? 總統選舉結果基本上應無懸念,但無論是誰跑出,好友都沒勝券在手,若希拉莉當選,已經沒甚驚喜,且施政策略本質上只承接著上手理念行事,所有都在預期之內,去到股市便大可能演繹著最常見的好消息出貨效應;反之,若由特朗普勝出,則帶來了種種不明元素,往後所行的每個政經環節,市場都需仔細衡量,股市不作神經反應才怪。 過去24年來的三任美國總統,都同屬連任兩屆,先由克林頓接下老布殊帥印,然後再轉到小布殊之手,再由奧巴馬接掌令旗,三位都坐足8年兩屆的寶座。說來邪門,共和黨當政年代的美股表現都見偏淡,其中小布殊年代更是波折重重,2008/9年金融風暴至今便仍歷歷在目;而克林頓及奧巴馬掌舵時代,美股則偏偏處大牛式升浪,所以牌面上看,民主黨的確贏了幾條街,但這兩位運財總統都以隔黨輪替式上場,若今次由希拉莉延續民主黨的令旗,則又是兩碼子的事,更何況美股當下正處相對高位水平,要再延續上兩位同僚的長升長有神話,恐怕絕非容易。 深港通具備無敵的走資動力,但已醞釀多時,醒目資金早於年前便已作部署,斷沒理由等到通關後才大手入貨,現只差公布正式的通車時間,及A股能否在下周一的會議上正式入摩,不少炒家更已準備在啟動初時趁高獲利,甚者還偷步先在月前開始套現,故預見之象應是大市在開通初期不單無甚表現,而且還可能成為另一個好消息出貨的壓力源頭。 如此看來,年尾這兩個月大市步伐可能都以調整為主導,但拉長來看,全球市場仍肯定屬資金市型態,量寬無限期及由內地走資帶動的剛性需求,都仍是資本市場實實在在的利好因素,所以無妨趁調整切入儲貨,以待明年開展的另一新升浪。 逢交易日刊登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
中資海航集團高價勇奪啟德地皮,盡顯其志在必得及志在必走(資)的心態,側聞集團未來在港的收購活動仍會不斷,進一步印證內地大財團正千方百計走出去的心急部署。 海航勇奪啟德地皮,焦點盡在其高於預期逾倍的出價,這方面其實有很多解釋,其一是根本行內再一次估錯價;其次則是集團相當看好前景,特別是身為投地先鋒的另一國企中國海外(688),已明寸其雖則低價買入了港人港地,但並不代表會低價賣出 ;其三則是地皮位置更具優勢。然而,最為人忽略者,其實應是海航志在必得及志在必走的心態。 中資慌忙走出去,政經誘因皆存,其一是中共中央委員會及全國人大都分別會在明年及後年換屆,習總正為第二個5年任期作積極綢繆,政策人事都可能大變;其次則是人民幣貶值已成大局,中央亦似不硬作干預,在情在理,坐擁巨資的內地財團都應將資金向外分散,而海航規模則達6,000億人民幣,若不盡快行事,恐怕只會被火速蠶食。 事實上,海航近幾個月進行海外投資的規模之大之急,絕對令人咋舌,包括以15億美元收購瑞士佳美集團、以100億美元收購美國CIT旗下飛機租賃業務、以65億美元入股希爾頓集團、以43億港元買入美國多個哥爾夫球場、及以68億港元斟購新加坡物流集團CWT等,加上今番的啟德地皮,單是這幾宗收購已共計1,600億港元,表面上當是美其名的全球物流業務大布局,但連串舉動已引發對其藥石亂投、徒令舉債沉重的負面評價,高管們又那會不明這顯淺道理?也絕不會窒礙其繼續走出去的堅定取態。 目下海航在港有航基股份(357)及海航實業(521)兩家上市公司,但均表現不濟,一方面是因所涉業務不屬主核心範圍,二來則是無暇照顧資本動作,據悉海航目前還正積極洽購多家上市公司股權及大型物業項目,意即現仍處密密播種期,一旦部署完成,相信便會逐隻執正,故旗下股份不妨趁低作中、長線押注對象,相信在一、兩年內應有不俗回報。 逢交易日刊登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
港股近日雖見陰陽怪氣,但股仔還是炒聲四起,其中特別以二、三線券商股炒味最濃,而一度沉寂的中資水近期亦不約而同都向這批股仔埋手,收購或合作一宗接著一宗。 匯盈控股(821)為近期二線券商股馬首是瞻,經三年來多次斟盤併購失敗後,終在今年中上演狼來了的精彩故事,先精心安排了一次批售新股行動,然後再跟廣西金投等成立金融合營,結果股價連番大突破,短短個多月便追回了大落後5、6年的幅度,雖則牌面上未見賣盤,但實質已滿布易手痕跡。緊隨似正上演同類戲目的,則有中國富強(290),現正計劃在中國成立證券合營,又存變相引入新股東或易主伏線。 同期亦見多宗券商股重新斟盤個案,包括時富金融(510)已易手予新恆基集團,現正靜待全購完成。這隻令散戶膽顫心驚的券商股,在去年3月本已易手予中國泛海集團在望,但其後竟發生了母公司時富投資(1049)在股東特別大會上否決了賣盤建議的意外事件,令股民輸得痛心疾首。不過,按最新線報所得,幕後已跟時富投資的中東股東摸了底,側聞雙方已達成了通行共識,相信這宗賣盤個案應會順利完成,且未來料有好戲上演,如今價處全購價以下水平,值得守株待兔。 華富國際(952)年初賣盤予民生銀行(1988)不成後,執筆時正處停牌待報新的斟盤事項,同樣值得留意。民銀買不成,主因其時正處內地嚴限國企出資外走的敏感高峰期,故錯不在華富的原股東,今番重獲買家垂青,相信成事機會已告提高,且看買家背景如何,若是猛料財團,又可能屬大炒之兆,以民銀曾提出1.38元全購價作為參考,值博槓桿亦應不俗。 事實上,南華金融(619)及平安證券集團(231)亦同在早前接獲斟盤建議,雖則分別告吹,但斟得一次,相信往後大門仍會繼續開放,而中資水盯緊券商股為斟購對象,最大誘因便是可建立一個對外資金窗口,對內地資金出入這個敏感動作極為重要,搵股炒的投機客,無妨縮窄範圍,細心往這類最具潛力的殼活動裡鑽鑽。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
六中全會後,北京人事變動仍是一片迷情,這也是幾位潛在香港特首候選人遲遲未正式宣戰的真正底蘊,所以胡官突然拔地而起成為首位參戰者,自然頗收吸睛之效,但相信其最大的動機,應是探測北京能否落實所謂引入競爭性選舉的開明態度而已,《暗戰》中有「去到差館就當你贏」的金句,此情此景,以「入到沙圈就當你贏」來形容也頗貼切。 坊間正熱切評論胡官的參選意圖,更連隨沙盤推演其勝算機率,但按照圍內消息及胡官在記招上的表現,恐怕大家是將事情複雜化了。據理解,胡官最首要的目的是要測試北京的反應,看看在沒作官式摸底下能否獲首肯入閘,至於勝敗,已是相對遙遠的事情了。 胡官出身世家,家境富裕,亦是清官一名,有視名利為浮雲的本錢,難得是不朋不黨,這樣的背景,對北京而言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其資深法律背景又可能成為北大人的最大隱憂,再看記招上的表現,胡官對不少敏感事項都侃侃而談,談笑風生,總體上正正道出了普羅市民的心聲,這等中聽中用的意見及立場,當然可獲泛民及民眾拍手叫好,但反過來則成為了北京眼中的最大缺點,民情越是附和及鍾愛胡官,越會成為他的緊箍咒。 胡官宣戰後,建制派即時反應既感意外,亦顯得酸溜溜,加上他為人一向坦率,故有理由相信真的沒獲官式摸底祝福,這跟另一位熱門候選人仍在小心翼翼地投石問路的態度完全不同,這也是重點所在,由於特首選舉的特色一向都是暗作篩選、後作欽點,往昔的潛規矩一直是先要獲北京握手示好,再發辦到1,200人小圈子按單執藥,然後再由最大及唯一的一個話事人祝福當選,胡官爭取小圈子150張的入閘公開提名票看似簡單,但要在今日的複雜政治環境中順利成事,則仍需硬闖多重關卡,若然北京在這情況下仍可大方地讓胡官入閘,不作非君子阻攔行為,無論是真情還是假意,在港人眼裡都是一大進步,及可挽回些微的信心。 相反,若北京仍是依然故我,用自己的理由阻撓胡官參選,則意味彼方連慰寂港人及安撫國際的心思也欠奉,這才是對港人最絕望的呼喚。 現階段而言,最精彩的並非是盤算誰的勝算機會,而是北京對突然切入的參戰者作出如何反應、及如何拆局。 周一、三、五刊登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
莫財是一大煩惱,但有大水喉射住的上市公司則煩惱更大,交易所積極打壓現金公司的取態,便充份演繹了銀紙竟是惡魔的弔詭,近期這股風氣更已吹到內地公司上,財經界認為中、港股市失卻了融資功能的抱怨,似乎已越顯堅實。 未出事之前,恆騰網絡(136)、華誼騰訊(419)、中國民生金融(245)、中民築友科技(726)及上置集團(1207)等,都上演了股仔升城隍的美事,這些已賦予響亮新公司名稱的股仔,在大孖沙承購新股後都徹底地改頭換面重生,幸運地成為了逃過交易所欄柵的小野馬,但後來者榮暉(990)及遠東控股(036)等便沒有這麼好彩了,交易所均以反收購或會變成現金公司為由,而將大款鄭建明及李連杰夫婦強勢注資入股的美夢粉碎。 前述大發新股的殼易手個案,確有兩大不公之嫌,其一是發股作價較市價或資產淨值大折讓,往往連一折也不到;其次則是買家可輕鬆地取得收購清洗豁免,完全無需負上丁點責任,監管者若要納其於正軌,可從發股作價需與市價及資產淨值掛鈎著手,而且必須提出正式的全面收購,好讓小股東能有是否續持的選擇。 交易所一直以收購後業務及控股權會否大變、及注入的資產或現金是否超過了擴資後總值逾半為主要衡量基準,明顯是針對老千殼股炒作,但加入了人為的矯枉過正、不做不錯及少做少錯的審批態度後,則已將不少準收購個案摒諸門外,最新聽聞的例子,便是有買家本已草擬好一份詳細的計劃書,列明了新注資金的分段發展用途,而現金比例亦符要求,但最終仍過不了關,主因是新主無法保證必會按計劃步伐行事…… 積穀防饑是人之常情,公司更大有需要,以現金比例過高及無法保證資金用得其所作為阻攔理由,實在有點可笑,首先收購者大都財雄勢大及赫赫有名,沒理由收購後便閑坐不動浪得虛名,惟如何運用資金則很多時需審時度勢,多留彈性,沒理由施以硬生生的約束,監管者最大的責任,便是緊看有否非法之徒挪用資金,餘下便應交由市場定奪,近期耀萊(970)大股東透過注入B&O股權而承購大批新股,最重要是願意履行全面收購責任,成為主動完善規矩後的借殼新個案,交易所能否解除成現作合理取態,將成殼潮的重要里程碑。 周一、三、五刊登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
事隔兩年,深港通緊隨滬港通後於來月下旬正式面世,市場引頸以待,能否炒起,言人人殊,不過表面環境的確有利好友,再加上走資蠱惑招數的特殊效應,相信怎也可令港股放一輪煙花,值得憧憬。 兩年前的滬港通也展現過剎那光輝,其時內地股市強甲天下,在通車後的短短七、八個月,滬港股市均見前進,惟步伐大相逕庭,港股由23,878點炒上28,589點見頂,同期上證綜合指數則由2,500點大升上5,200點才行人止步,兩者升幅分別為20%及1.1倍,可見南水北上力度之勁,這極可能是眼光精準的大型基金傑作,早看準了人民幣大強勢及股民飢腸轆轆多時,借滬港通天時之利將A股炒上,形成通車後A股遠較港股表現出色的兩極現象。 時移勢易,今日中港股市則各自爬山,今年以來恆指錄8%進帳,但上證則只險守三千一大關,至今反跌了11%,深港通開局後,相信港股跑前A股景象仍會持續,且更為明顯,首先是內地股民的通車熱情恆久,其次則是他們更愛投機炒作,三來A股市盈率仍高於港股,大利於北水持續南調。事實上,早於年初至今,港股通便出現過年初、年中及上兩個月的顯著淨流入潮,其中更以八、九月份最為爆燈,上月更創了1,274億元淨流入額紀錄,雖則本月暴回,但相信只是醒目仔已入飽重貨及獲利回吐正常現象,從中正正反映北水南調早已積極為深港通準備就緒,就算開車初期以好消息落實為由回落,相信在稍作消化後便可重新上路,並可維持一段相對較長的炒賣時間。 中港股民數量及比例都是全世界之冠,香港達225萬人,佔總人口28%,而內地股民佔總人口比例雖只8.6%,但涉數則高達1.12億人,加上中華民族天生好賭好勝,兩股力量匯合足能炒個天翻地覆,加上人仔貶值潮已告展開,內地人不惜用盡一切方法將資金調走,而深港通又巧布了走資暗道,這更造就了港股傾斜式炒上的潛伏力量。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
選民及市民受夠了,小學雞政府、再加上一班band 5議員,簡直慘不忍睹,謹記民眾渴求的是一個實幹議會及政府,再如此胡鬧下去,輸的恐怕又是大大批的無助港人。 甫開始,梁君彥這個立會新主席已是問題多多,多年難捨難離的英籍,需在臨門必勝之前才願無奈急急放棄,而放棄速度又竟可特快於常人,究竟是梁打通了特別通道、又還是英廷在公然聲討中國管治無方同時,其實又在背後悄悄跟中方配合?立法會一開始已被一位廣乏認受性、及明碼實價按北京本子辦事的新主席帶領,試問未來4年如何順利為市民爭權議政? 宣誓問題其實也不難解決,這儀式是正式成為議員的必然程序,議員透過宣誓搞局表達特別立場,基本上沒大問題,但可一不可再,表態後便應從速踏入議會為選民爭取權益及實踐政綱承諾,而建制派在第二次宣誓中以具有愛港愛國特色的流會招數還以顏色,亦不失為智取抗衡之法,惟在一比一打成平手後,便理應君子地好好再讓兩位準議員進行第二輪宣誓,若兩人仍刻意破壞宣誓精神的話,便可繼續判定宣誓無效,以留待另輪宣誓處理,若往後仍是宣誓失效,便可一直限制其步入議會,同時可不向其發放薪金,如此類推,直至就範為止,又何需施以下下之策阻攔? 律政司急急禁制立會主席再為兩位議員宣誓,才最令港人冒汗,香港已失去了三權分立可貴制度的倚仗,但司法獨立這個招牌還是一直傲然聳立,如今港官竟企圖以行政推動司法、再由司法影響立法,絕對是開了極壞先例,一個原來可以簡單如前述手法解決的小問題,已需勞師動眾地尋求法院、甚至人大釋法的幫忙,若發生更大的憲制危機,試問又怎可公平解決及平穩過渡? 無論是建制派、非建制派抑或高舉本土旗幟的獨立議員,在立會初開的表現都只予人一個大大的亂字,不少更只管忙於大聲疾呼、高舉旗幟及表態搞局,大顯band 5學生在開學時的頑皮本色,惟亦似乎忘了當選後的應行實務,更遑論可見真正服務市民的丁點個案;至於政府更是小學雞貨色,只拘泥於個別準議員的言行小節,而忽略了議會的重大角色要務,無怪民眾至今都是一肚難消怨氣,大嘆吾不欲觀之矣…… 周一、三、五刊登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
黑材料滿天下,利用黑材料搵食者,無論在政經及藝能界都不計其數,最新風聞又有股市狙擊手專門以此敲竹槓,股民一旦沾上涉事股份又受無妄之災,也是防不勝防! 股市從來都是唱淡容易唱好難,沽空狙擊客最為肆無忌憚,亦幾乎逢出必勝,從正路出發,他們會細心搜集有關股份的弱點及疑似煲水證據,然後部署大空倉,繼而便發放狙擊報告圖利;較邪門者,便一如傳聞中所說,在搜集了暗黑材料後,便跟主事人講數,若對方怕惹麻煩,可以百萬美元作為息事寧人的掩口費,如不就範,便會向債券持有人唱衰公司,又或索性沽空股份,然後乘低位施然補貨賺差價巨利,手法根本是另類敲腳骨行為,奈何公司一來身有不可/便告人之秘,二來股價下挫引發的殺傷力更是巨大連綿,所以側聞大部分主事人都只好吞聲下氣,乖乖的交保護費了事。 唱淡一家公司的搵食方法實在難以招架,堂堂正正的沽空機構,大都能夠拿出洋洋灑灑的證據,就算資訊有誤,對方亦都需時詳加跟進,才可耗用大量資源反駁,但股民心態從來都是對利好消息懂得批判質疑,惟對負面消息則倍覺緊張敏感,結果大都只會採取先行離場的逃避方法,無論沽空機構理據是真孰假,股價必先起碼打了七至八折,然後再需時復元,而沽空機構亦都很懂選擇,大都只會向數十億元市值、又或假象畢呈的內地暴發民企下手,大家見過有幾多隻藍籌會被揭黑幕?答案只因藍籌財雄勢大,形象長期正面,令沽空機構只會事倍功半,再延伸下去,又是小股民的傷害最直接巨大。 監管機構一直美其言,指已長期緊盯沽空機構的言行,但至今連一宗拿下個案也未見,沽空機構又怎會愚笨到以正名披露沽空資訊?他們的空倉來源,一則來自願意收取高息的借貨者、二則來自客戶的按倉股份,來源充沛,只要跟同路人夾好計先行大舉沽空,然後發放唱淡報告,基本上已屬無懈可擊的穩贏生意,而某些機構更揚言正排隊做緊幾單大世界,其實可理解為向涉事對象發出公開要脅警告,面對如此明目張膽的踩界搵食手法,敢說監管當局根本只處捱打狀態! 逢交易日刊登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
單身年輕人買了居屋貨尾,非屬心頭首好,只好含淚無奈接受,查實獨男獨女能夠擁有一家真真正正的公營「獨立屋」,已是何等萬幸。 先看數字,已知幸運之神對閣下寵愛有加,現存公屋、居屋共百多萬伙,未來十年亦聲稱會有28萬個單位帶進市場,惟可落實的可信賴程度不高,而撥歸單身人士者則頂多寥寥幾個%,這邊廂的龐大需求則嚇人,單是現時躋身在單身輪候冊中的已逾3萬個,超過了每年公營房屋供應平均之數,熱門區域如啟德煥然壹居,超額37倍的1.2萬份入飛數目中,便有65%來自獨男獨女,所以今次在天水圍撥出的200個單身單位,對獨男女而言已是如降甘露,再有幸中籤者,更是中獎率只為0.0037%的超級幸運兒了。 新晉女議員歇斯底里爭取年輕人的「扑嘢」空間,正中了圍內渴求一所獨立屋的絕望死穴,有銀者當會有怪獸家長代排/買私樓或代付首期,智慧與關係並重者,則可一如新女傑青般晨早供滿了首個單位,餘下有少數財力能力者,則只好咬緊牙關追入劏房式私樓,再數落去則只好向工廈或高齡舊樓中的真劏房裡鑽,所以有幸在公屋單身月入限制1.1萬元、白表限制2.4萬元重重難關下成功敲入一所公營獨立屋,基本上跟中大獎已沒大分別,何況在單身居所搶奪廣大房屋資源的一片抱怨聲音下,再以含淚無奈態度勉強接受,已變得有點造作矯情了。 完全明白及體會年輕人渴求獨立屋的心情,由宗教善心界營辦的光房行動便值表揚,善心人捐出住宅單位改裝為舒適居所,然後按個別資格審批以廉價租予各類家庭,但入住時間不可超逾3年,對需時儲蓄及部署的家庭或單身人士頗為合適。至於爭議難休的幅員棕地,既然在回收起樓及雜亂物流業兩大發展方向中難作取捨,又何不鼓勵其營辦一如光房式的中途居所?再延伸到某些環境配套適宜的工廈,留備一定樓面特准改為住宅單位,也是一項既可爭取民心、又可顧及實際需求的德政。 逢一、三、五刊登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
老饕不時不食,醒目炒家則不時不炒,好像近期境況,大市又蒙上一片迷霧,數來數去,都是以股仔具較大勝算機會。 不同市況旺不同股份,當大市橫行不明,意味游資減少,這時既屬較佳的儲貨期,也屬資金集中炒賣吸睛股的天時,此無他,無論如何淡靜,總會有手癢炒家坐底,也是經紀被迫頻走上落的保命現實,加上股仔市值細,波幅大,特別有利炒作。 遇著大市剛剛甦醒,則絕對是大價股的世界,基金手持others people’s money,出擊必須理據充分,而大價股則具備了只會買高、不會買錯的保險及保信譽作用,所以頭注一定力押在大股上,到錄得較佳升幅後,才會向中型股、然後再以金字塔模式延伸到下層生物鏈入貨,所以通常炒到股仔群雄亂舞之際,便每每是風險最大之時,但亦是最引人入勝的博弈時段,令人又痕又怕痛。 下行市況又怎樣?某些高手對此最為雀躍,一可熱切投入衍生工具操作,二可專吼優質股在深潛後的凌厲反彈時刻,這類死貓彈的短暫巨大彈幅,往往較諸牛市升勢更為可觀,且更為安全,當然資金、技術及經驗都是最大主宰元素。 當下又是甚麼類型市況?兩萬點跌不下,兩萬點樓上又破不上,而自從交易所對新股上市及大發新股的活動嚴加取締後,已堵截了其中一路的炒賣資金,餘下則唯有被迫重新向千年殘股出發,只需炒上較合理位置已可憧憬倍計升幅,形成當下股仔反成焦點的特殊局面。 我又如何揀股?先選5億元市值以下及低市帳率(最好1倍樓下)的主板股仔,最好有一定成交量,及股價可突破52周新高,若然配合到公司本身有不同新動作,例如發新股、注資、股權變動、業績轉佳、換了高管及轉投新業等,便可有炒作藉口,合條件者其實不少,作為小注怡情的搏殺對象,不失為富貴險中求的佳略。 逢周一、三、五刊登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
今年以來,雖則港股算是恢復了些微生氣,但炒賣環境則已暗藏巨變,不少股民都苦嘆當下日子較以往惡炒得多,最致命的是港交所(388)在回應某些單方取向或意見時,只顧採取寧願殺錯、不能放過,與及矯枉過正、自我演繹酌情審批權的獨裁態度,漸漸迷失了交易所應需扶持大小上市公司融資的重要責任,也窒礙了自由的買賣氣氛。 4月,港交所特地發出了上市公司發送紅股的指引,大致質疑某些股份往往在送股除淨日之時,出現股價突然急變、流通量在紅股未上市前的短暫供求失衡亂象,致使股價及交易量呈現大幅波動,更甚認為超於1送2比例者便令人憂慮云云。事實上,公司股本具備溢值才可發送紅股,而且亦需股東大會通過,而股民亦老早知道炒除淨是甚麼的一回事,成敗也一切自負,交易所橫空伸出了有形之手,似是庸人自擾,實在怪相。 8月,交易所就招股上市審批發出指引,主要是針對某些大股東在上市不久便逐步減持、及擺明車馬部署在1年後的賣殼活動,這當然是回應其時掀起的熾熱炒殼潮,但與其質疑其上市意圖,倒不如趕快收緊上市要求、例如盈利記錄及禁售期更為實際。 股市最忌不明,一是環境及前景不明,二是制度不透明,但偏偏交易所則不斷只以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審批酌情權執行新的暗律,取代了應先定明市場遊戲規則、後再加強監管的正路手法,首先見諸於創業板轉主板成功案例大跌,這跟同期殼價大升實況背道而馳; 其次則是多少上市公司牽涉一如配股、供股等大量發售新股建議時,都被交易所先拖延審批、後再以不同理由拒批而告拉倒收場。早前又再傳出,交易所對除淨/權後出現的仙股現象表示關注,認為一見仙便牽涉所謂向下炒的詭計意圖,似又將成新的禁地。 打壓不公平的活動,可以從清晰定出售價折讓、及給予其他股東公平參與權的方向著手,暗施禁令反只更易生亂。不少上市公司的融資計劃已紛被波及,要麼便是大幅縮改,要麼索性放棄,形成近日以來鮮見二、三線股資本運作上呈,這又矛盾地製造了新一輪的炒供求真空期,但同時亦代表了市場已失卻主要的融資功能,交易所高管無疑可以穩住了其不做不錯、少做少錯的鐵飯碗,惟名聲則恐怕逐步流逝,也取締了市場的炒賣自由。 逢交易日刊登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
股權高度集中,過往對上市公司而言都是一項禁忌,一旦被監管當局定性,便猶如被開了一個大file,往後無論在進行何等上市活動時便可能會被全面緊盯,故理論上而言,上市公司應會盡量避免出現這個境況,惟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股權高度集中意即貨源歸邊,大大有利供求炒作,正合富貴險中求的博殺誘因。 過往被證監會定性為股權高度集中的股份不多,但今年來則破了紀錄,至今已有16家被點了名,其中13家為新上市股份,一望而知,這個現象其實經過幕後高手悉心安排,往日這可能成公司或大股東的緊箍咒,故一旦被點名便會急忙安排新的人頭分布,例如由大股東將持股略減以增人頭數目,惟這也只是自欺欺人、蒙混過關的乖巧交差手法,大家都心知肚明,股權歸邊特性根本仍繼續存在,亦續成炒供求的有利工具。 發展到今日,個別股份更見明目張膽作出回應,言明這其實是迫不得已或被動之象,而監管當局唯一手法亦只是發聲明及跟進,連一聲譴責都未見,更遑論作出其他懲處?事實上,辯方最有力的理由是,誰人及多少人喜歡買入自己的股份,絕非可由個人控制,若強加指責或迫使跟進,反而淪為另類造市行為,成為監管當局既想插手、又感為難的死穴。 甚麼是股權高度集中?新上市的主板及創業板股份,其一上市條件分別需有最少300及100個持股人,另市場流動量最少為25%,但不少新股上市後,九成持股都只集中在十多人手上。 這其實是背後按人頭分貨的滴水難侵精心布局,在供求主導下,股價往往可炒高數十倍,而以守門人的角度而言,這當會構成巨大波動風險,但必須謹記,這亦正正是散戶甘心參與貨源歸邊遊戲的最大賣點,踩得入這個博弈市場,便深明回報及風險相對的硬道理,貨源歸邊股最後結果每每都是某日突發墮崖暴跌八、九成,但從來都沒見任何股民抱怨中伏、繼而向監管當局投訴,可謂生死無尤,既然是有另類受眾捧場,倒不如就乾脆正常面對、接受及繼續監視了吧。 逢交易日刊登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
Note 7出事,若有人拉頭掀訟,香港用家角色何處? 微軟去年為Windows 7或8.1用戶提供免費升級Windows 10服務,原意當然是好,但採用了類似惡意軟件般的強入或誘入方式,結果令不少用家在不情不願下「被」升級,遺憾的是軟件更新引發不少問題,又或令使用者一時難以習慣,更甚者是將電腦攻陷得不能使用,相信類似香港苦主亦大有人在,而這個美國用家則立刻控訴微軟,要求就工作損失及添置新電腦費用作賠償,微軟竟立刻跪低,賠償1萬美元了結事件。這宗小孩子打敗巨人的故事一度成為市場佳話,可惜以高度法治見稱的香港社會,則恐難上演同一精彩好戲。 差不多同一時間,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也駁回針對阿里巴巴的一項集體訴訟,法官指原告未能證明阿里就淘寶客戶賣假貨事件作虛假陳述,阿里成功逃過了千億追討的厄運,抹一把大汗之餘,仍足令馬雲見過鬼怕黑,頻呼畢生最錯的事便是將阿里上市!可見大財團對於美國主動而進取的索償模式一直膽顫心驚。 香港均沒集體訴訟、 助訟及包攬訴訟合法機制,前者泛指多數成員彼此間具有共同利益,並以這全體利益的立場作為興訟或應訟依歸。助訟則指肆意和擅自介入他人法律糾紛中,向某方或另一方提供協助,但當中不涉任何利益,含意與好管閑事類似,但定義含糊複雜,不時都引起爭議。至於包攬訴訟則嚴重得多,定義亦較清晰,泛指涉事者協助當事人打官司,在勝訴後則按索償所得的一個比例作為訴訟報酬,雖則包攬訴訟明文禁止,但仍有法律界人士曾以身犯險而遭巨額罰款及牢獄重判,刑期可達7年。 行內最矚目的兩宗包攬訴訟爭議,均與華懋集團有關,2002年底,龔如心與家翁王廷歆捲入了爭產案,當時市場便盛傳王背後有金主支持,目的直指千億資產的巨額分肥。其後在2011年的陳振聰爭奪小甜甜財產案中,陳亦曾指華懋慈善基金突獲數千萬元注入,質疑內含包攬訴訟行為,但兩宗事件都不了了之。近期則再有七百多宗免遣返聲請者控告入境處非法羈留案件,被揭有逾一半由同一律師行經手,不成功、不收費背後,亦已引發法律界對其牽涉包攬訴訟的質疑。 助訟、包攬訴訟、以至集體訴訟,在很多發達國家如美國等,均早已成苦主恒常索償手法,也屬法律精英肆意搵食的利器,但偏偏香港則將這種追討途徑重門深鎖,理由竟來自六百多年前十四世紀的英格蘭,其時施禁原意是防止有人妨礙司法公正,及避免無聊瑣碎興訟,但發展到今日,除了無產階級可獲法援支持外,這項陳規舊矩則淪為大部分準原告人無法以足夠財力尋求索償的巨大欄柵,相比起來,究竟這套精神是保障弱者還是強者? 逢交易日刊登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