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升K2的大女兒開學,每年只有這天能和她結伴坐校車、走進課堂,故特別期待。我們最早到達,坐在空空的課室內,個性慢熱的她略帶焦慮不安,我牽著她的小手逗她玩,後來見到幾張熟悉的面孔,才慢慢展現靦腆的笑容。 期間有個身影在課室一角,背著我們,不哼一句,我一直琢磨著究竟是何方神聖? 班主任作簡單的開場白後,神秘人登場了,原來是外籍英語教師,她束短髮、打扮很樸素,看來約五十歲,樣子十分嚴肅,一來便開宗明義,「K2跟K1最大分別是我們不再唱兒歌......」,家長們都笑了;接著便提到自己在該校任教十年,熟知每級學習情況,K2小朋友將面對很大的轉變,要開始為升小一準備,功課量較多之餘,還要認英文單字、說句子,家長要跟從指引,把所教課本及做過的作業為子女複習,每年有兩次評核云云,一口氣說完課程要求,這回家長們都失笑了,除了擔心難以應付外,還隱隱感覺到老師的威嚴,不苟言笑的她跟其他年輕貌美的外籍老師,外形落差亦太大了(時間短,只能以貌取人),還再三強調大家不要唸錯她的姓氏發音。 坦白說我對這位老師第一印象認真麻麻,唯有自我安慰,嚴師出高徒嘛!只有四歲的小人兒,還不懂認真對待學業成績,反而媽媽我感到任重道遠,首次意識到「家長」這身份帶來的壓力,眼前只是成長的小小關口,將來的路還漫長呢!周一刊登 王巧 資深主播,新手媽媽,分享育兒苦與樂。
擄拐孩童的新聞沉寂一時,最近又再出現,一名九歲男童獨自往上暑期班,途中被可疑男人跟蹤,疑企圖將他擄走,幸好男童反抗掙脫逃出。 當媽媽後,很自然對有關小孩的新聞特別敏感,每次讀到都感同身受,記得前年六個月大女嬰懷疑被拐,引起全城關注,人人自危,市面一些防走失警報器,也因事件而賣斷巿,我跟丈夫帶女兒外出,也緊張兮兮的,還千叮萬囑她防備陌生人、知道如何找警察叔叔、記住爸媽姓名、電話等。 國內拐賣兒童情況尤其猖獗,被拐小童官方的說法是每年一萬人左右,但有機構估計有七萬人之多,數字令人震驚,這個全球最大的拐賣兒童市場「潛力驚人」,導致多少家庭離散、父母一輩子都沒法彌補的痛。無辜的小孩,有些被非法收養,有些沿街乞討,不敢想像他們的人生未來是怎樣的。 前陣子看了一齣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打拐電影,主角多年來苦苦尋子,心力交瘁,情節教人心酸,邊看邊拭淚。社會上有不少聲音,支持對人販子處以重刑,甚至死刑,但亦有人認為,重判也無法解決拐賣現象,因問題的根源在於官員的貪腐、計劃生育制度,還有傳統重男輕女觀念。有價有巿的交易,要杜絕又豈是一招重刑了得!周一刊登 王巧 資深主播,新手媽媽,分享育兒苦與樂。
六歲童星推出寫真集,部分照片被指意淫、賣弄兒童色情,驚動警方重案組接手調查。「星媽」成為眾矢之的,被群起抨擊將女兒作「搖錢樹」。到底此舉純為留下美好回憶,滿足孩子的表演慾,或吸金賺錢,只有當事人才知,但媽媽炫女的意圖不難發現。 粵語片時代,童星要揹起養家的重擔,長大後慨嘆童年光景都在片場溜走。但年代轉變,今天當童星,可「巴閉」到不得了,自一系列親子真人騷熱播,星爸星媽都急不及待將孩子推到觀眾面前,這一股炫子風,近年吹得很烈,「萬人迷」的寶貝女哈七,自出娘胎一直生活在鎂光燈下,比父母更搶鏡。有說現今明星外出最潮的裝備,就是手抱著萌娃,尤其爸爸抱著女兒的帥樣子,迷倒無數粉絲。 不少父母有戀子女情意結,感覺自己的仔女是最出色的,巴不得將寶貝一舉一動公諸於世。每當有甚麼童星選舉、小小模特兒選拔賽、品牌代言人招募,都爭相為子女報名,更積極號召親友支持「俾like」。 身邊也有「戀女成痴」的友人,經常在社交網站大晒女兒萌照,按捺不住大讚女兒美瘋了,當大家都稱許時,便滿心歡喜,儘管當中大多是哄人的客套話。 親情是最無私的感情,是一種與生俱來、無可取替的愛,就讓它盡情炫耀吧!周一刊登 王巧 資深主播,新手媽媽,分享育兒苦與樂。
身邊不少朋友,由兩小口子的家變成三人世界,為迎接寶寶來臨,除了心態調整,家居面貌亦要徹底轉變,原本的安樂窩打從顏色主調到家具選配,事事講求品味,眼見型格潮屋快變成雜亂BB屋,腹大便便的友人狂呻道:客廳一定要鋪膠地墊嗎?廚房、露台加圍欄必需嗎?而且預期到玩具滿地皆是,沙發、牆壁被塗鴉……不禁頭痛。 作為過來人,深明有寶寶的家居,很難有美觀、格調可言。結果女兒的到來,把友人降服了,甚麼樣的設計都好,寶寶安全舒適至上,還籌謀搬大一點,讓心肝寶貝有多些活動空間。 我們久不久就會讀到小孩在家裡出事的新聞,如攀過窗戶跌落樓,叫人心寒。統計顯示,初生至五歲的幼兒最常發生的意外地點,正正是在家中。 記得大女兒八個月大時,坐在高椅上,我們大意沒扣好安全帶,怎料她踢腳鬧著玩,「嘭」一聲連人帶餐盤跌落地,把爸爸嚇呆了,當下自責又心痛,馬上抱她到醫院檢查。又一次,她從櫃內取出中秋節剩下的螢光棒把玩,弄著弄著把它拗斷了,被內裡的液體濺到眼睛,大哭起來,我急忙用清水幫她沖洗,幸好無恙,但也把我嚇得半死。 小孩對周遭的環境充滿好奇,喜歡探索,卻一點危機意識也沒有。家中的雜物如膠袋、窗簾繩、家具尖角、電掣,都會對寶寶安全構成一定威脅,父母一旦疏忽很可能鑄成大錯。一個五星級的家,除了愛,最重要還是百分百安全。 周一刊登 王巧 資深主播,新手媽媽,分享育兒苦與樂。
日前友人在面書po文,慨嘆終於失守了,事緣丈夫帶兩名年幼子女到主題公園,最終把持不住給女兒買了渴望多時的公主裙。女兒對裙子愛不釋手,回家後立即「公主上身」,還不停唱著相關電影歌曲,樂不可支,媽媽卻哭笑不得。 有朋友當下回應,大叫救命,亦有媽媽笑指此「公主毒」蔓延很廣,女兒也被「毒」到,幻想自己是電影主角,希望改名做「Elsa」云云,其他媽媽相繼表態,力言勢必阻止情況發生在自己女兒身上。 弔詭的是,以上的媽媽全都有主題樂園的年票,口裡投訴很擠很累,消費高昂,但一有空就會往樂園跑,每晚撐著睡眼繪聲繪影說童話故事,公主動畫電影上映馬上訂票,一切只為逗女兒歡喜。 不過,阿女你要保持清醒頭腦,緊記!千萬不能隨波逐流迷上公主,穿相關服飾更萬萬不可。情況就好比媽媽很疼你,知你饞嘴,經常帶你到酒店吃自助餐,但美食當前,你不能自己挑啊!只能乖乖吃媽媽認為有益的食物。 公主「很毒」嗎?見仁見智,可一直在「放毒」的人,正是媽媽呢! 我們成年人,尤其女性,很怕跟人撞衫撞鞋,又怕被標籤、被歸類,力求與眾不同,有獨特個性、品味,但一個三、四歲的小孩,自我意識不高,眼中只有同輩認可的標準,媽媽們請不要用成人價值觀來評鑑公主吧!以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代溝」便不會形成,公主亦不毒了。周一刊登 王巧 資深主播,新手媽媽,分享育兒苦與樂。
作為新聞主播,咬字讀音清晰、正確,是最基本條件,偏偏我這特點沒遺傳給女兒,真是惱人。 早在她兩、三歲時已察覺到問題,雖然她能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日常對話非常流利,但咬字明顯較弱,如把「高」,說成「都」,「靚」(leng3)讀成(neng3)。小孩發音不清楚,很可能是因為語言純熟度不夠,構音的問題會慢慢自行修正,而且年紀太小,不能掌握到治療的方法,所以四歲以前,只有多留意和複述多遍,鼓勵她模仿說出來。 可是,上了K1問題依然未見改善,一次學校歌舞表演,挑選小司儀,老師告知本來想「委以重任」,可是她咬字不清,結果落選了,幸好她不知就裡依然落力演出,小孩就是這樣純真,但媽媽我卻意識到要「做嘢」了,老師也提議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因為一年後就要進行小一面試,若情況持續,將會是她的「致命傷」,嚴重的更有機會影響自信心和社交發展。 經言語治療師評估後,發覺她齒齦和下顎肌肉較弱,不能掌握聲母l,g, gw,k,於是針對問題教授了發音位置和技巧,並以圖片配合單音和字詞訓練,她依循指導,部分咬字即時有明顯改善,更能準確說出最喜愛的歌曲“Let it go”,逗得媽媽很開心。 當然說話技能不會一蹴而就,要流暢清晰的表達,需日常多加練習,治療師還建議她多嚼口香糖、牛肉乾等來鍛鍊口肌。要幫助孩子說話字正腔圓,家長的積極參與少不了,各位爸媽加油啊! 周一刊登 王巧 資深主播,新手媽媽,分享育兒苦與樂。
阿女就讀的幼稚園蚊患相當嚴重,家長在手機群組已常提及,小朋友被咬到又紅又腫。阿女是惹蚊一族,唯有小心為上,返學前幫她塗蚊怕水,再加防蚊貼,可是最後也中招了。 前幾天接放學,她邊行邊抓癢,原來小腿被蚊子叮了一口,被蚊咬是普通不過的事,我也不以為然,回家後幫她塗點止痕藥膏,就沒有放在心上。 怎知翌日起床,痕癢雖然舒緩了,但蚊咬處卻腫起來,皮膚熱燙,而且隱約呈現瘀黑一片,她不停喊痛,連走路也不能,幸好她還是非常生猛,望著那腫似豬蹄的小腿,媽媽我心痛死了,差點哭出來,甚麼登革熱、日本腦炎一大堆病症,一下子閃過腦海,嚇得立即帶她去看醫生。 醫生診斷說她被蚊叮後細菌感染,有輕微發燒,要吃抗生素和塗藥膏,這毒蚊真可惡!我將女兒的情況跟校方反映了,老師回覆說,校園剛完成滅蚊工作不久,而且當天下雨,他們並沒有進行戶外活動,會多加留意云云。 始終蚊咬防不勝防,小朋友們也只有自求多福了。周一刊登 王巧 資深主播,新手媽媽,分享育兒苦與樂。
上星期提到四歲女兒養成吮手指、咬指甲等壞習慣,還有捲頭髮,叫爸媽十分頭痕。 她會用食指挑起一小綹頭髮不停打圈,直到那一撮頭髮絞在一起,有時手指會被卡住,拔不出來呱呱叫。看電視看得出神,或坐車無聊時會一直捲,眼瞓時捲得更兇,把頭髮弄得雜亂如麻,甚至打死結,她會用力扯拽,然後把掉髮塞在床沿和沙發的隙縫,以圖「毀屍滅跡」,若我們及時發現,便會耐心幫她逐條頭髮鬆開,但很多時不得要領也只有剪掉,久而久之,她左邊頭髮特別稀疏。 既然嘮叨、苦勸、威迫也不管用,我們也曾想索性把頭髮剪得短短的,她想捲也捲不成,可是爸爸狠不下心,「她要當公主啊!男仔頭怎麼行?」眼見不少人,特別是女生,長大了還不時去捲去摸頭髮,便明白要戒掉談何容易。 習慣成自然,吮手指、咬指甲,捲頭髮已經成為囡囡無聊或渴睡時不自覺的慰藉行為,就像不少人去到哪裡過夜,都要帶著小被子才能入眠一樣,我們不想給她太大壓力,只要不影響日常生活,沒有對身體造成太大傷害,唯有期望隨著年紀漸長,這些習慣能夠慢慢消失。 周一刊登
吮手指、咬指甲、捲頭髮,這些壞習慣,大女兒無一倖免。 跟很多BB一樣,她打從兩個月大開始吮手指,沒有吃奶嘴,小小的人兒吮著吮著便睡著,煞是可愛,沒想過後患無窮,到現在4歲仍是要吮著才能入眠,右手拇指因長期吸吮,已皺皮結痂和有點變形,坊間的「手指水」,那苦澀味對她起不到作用,最嚴重一次,試過發炎,要幫她放膿。 萬萬也想不到這小鬼,最近更繼承媽媽我的真傳──咬指甲(當然我已戒掉多年),說是坐校車時跟小朋友學的,記得小時候負責照顧我的家姐為迫我戒除惡習,用筷子逐根手指敲打,威迫加利誘,也沒有絲毫作用。形成習慣,很難說改就改,就像戒煙一樣,成年人即使下了決心,還是很難做到,何況是個小孩子,要馬上停止一個壞習慣,幾乎不可能。 上網查看原來小孩多在4、5歲開始咬指甲,一般發生在較內向害羞的孩子身上,更可能是焦慮或沒有安全感,形成一種強迫的行為。作為過來人,我很明白咬指甲那過癮之處,牙齒跟指甲磨擦時的感覺很爽,會令人不能自拔,連腳甲也不放過(聽起來有點變態),有時咬得太深會痛甚至流血,但休養數天,待甲兒稍長,又再咬,是一種心癮,無聊時便會一直咬。 至於捲頭髮,下星期再談。周一刊登 王巧 資深主播,新手媽媽,分享育兒苦與樂。
早前,為搶報補習社暑期班,七百名家長不惜通宵排隊,成為報章頭條,姑勿論是否怕蝕底的心態,作為父母都想孩子假期過得充實,經濟條件許可的更會參加數萬元的遊學團,總好過讓孩子一天到晚食、瞓、上網,處於完全放任的「無王管」狀態。 女兒只是K1,未至於要補習和遊學,但我也為她的悠長假期傷腦筋,事關我們兩夫妻都要上班,沒辦法天天陪伴她,不想她在家閒著太無聊,只好找活動幫她kill time,首先報了學校的十天暑期班,主要是唱遊做圖工等,一班小朋友嘻嘻哈哈,一點壓力也沒有。 七月填滿了,還有整個八月,屋苑會所的暑期班很搶手,我們一早已選定目標,可是爸爸卻「大頭蝦」,錯過了報名日期,我倆登時十分徬徨,如臨大敵,結果要早上六時去排隊「執雞」,最後成功報了甜品班和游泳班,才舒一口氣。 記得我們小時候,暑假就是把學習放下來,過著休息輕鬆的日子,現在小朋友的暑假卻被一連串的補習,不同名目的活動充斥。 孩子們快樂的假期,叫家長們甚苦惱,是時代變了?或是我們心態變了? 周一刊登 王巧 資深主播,新手媽媽,分享育兒苦與樂。
曾幾何時,小朋友能夠到「M記」舉行生日會,已算大陣仗,但今時不同往日,父母對幾歲小孩的生日都會隆重其事,要訂場地、派對食物、準備回禮禮物、還有編排遊戲節目等等……聽起來已很傷腦筋,所以一站式專業派對服務,近年其門如巿。 早前參加了一個七歲小孩的生日會,親友、同學仔再加上家長,人數約四、五十人,父母大費周章落力籌備,更一早找了專業公司幫忙預訂會所,負責主題布置、攝影,還有扭氣球、手臉彩繪、魔術等表演助興,更有司儀帶動現場氣氛,小賓客們都玩得不亦樂乎,挽著禮物包,盡興而回。 這一場3小時「盛宴」,埋單近萬元。豪擲千金,只為求子女有段難忘回憶,事後朋友慨嘆:「搞得好累,就這次了,我不要再辦生日派對這玩意。」 小孩都很著緊自己的生日,父母何嘗不是!踏入六月,大女兒已不時追問,還有多久才到生日?為何十八號遲遲未到?生日彷彿是快樂的代名詞,每年她的「大日子」,我和丈夫都會告假陪她,這天也例必是我們的家庭聚會,藉著為她慶生,兩邊家人相聚聯誼,一同唱歌吹蠟燭,不用鋪張,卻充滿溫馨歡樂。 其實甚麼形式的生日宴不重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成長,感覺到愛和幸福,才是生命傳承的意義。 周一刊登 王巧 資深主播,新手媽媽,分享育兒苦與樂。
剛四周歲的女兒志願是當警察和公主,沒錯,就是童話世界裡,住在城堡,穿著華衣美服,不吃人間煙火,美得叫人窒息那種公主。 以往我不喜歡,甚至抗拒公主服飾,覺得很「娘」,小女孩矯揉造作擺pose,怎樣看都不順眼。但自當了媽媽後,卻樂此不疲買公主裙給女兒,回想小時候,有誰不曾幻想自己是白雪公主,或是超人?故事聽多了,會不期然代入角色,女孩子們「中公主毒」也是很自然的事,為逗女兒開心,自然要大破慳囊。據說近年玩具業銷情慘淡,全靠一套公主電影叫座,周邊產品暢銷,令行業起死回生,公主的威力實在不容小覷。 有同事問,你女兒經常作公主打扮,不怕她有公主病嗎?其實也不必過分憂慮,公主病的港女嬌生慣養、缺乏責任感、心態依賴成病態,令人聞之色變,這絕非單靠穿著打扮就會養成的個性,我反而希望女兒能學習並培養出公主的特質──心地善良、純潔美麗、聰慧。 化身公主只是鬧著玩,三兩年後她就沒興趣了,現階段我又何妨滿足一下她的公主夢,讓她在主題公園內盡情享受她的小小童話世界呢?!周一刊登 王巧 資深主播,新手媽媽,分享育兒苦與樂。
上星期提到4歲的女兒經常發癲般哭鬧,我由最初講道理循循善誘,到大發雷霆出手打她,彼此糾纏對抗得筋疲力竭,落得雙輸的局面。 曾聽過一句話:「當你動手打孩子時,就表示你放棄了」,意思是我們決定落手,就代表放棄想其他辦法去解決問題了。 很明顯上一代的「不打不成器」,已不合時宜,到底要怎樣管教才不會傷害到孩子,亦不會破壞親子關係呢?束手無策的我最近參加了一個親職教育課程,希望學會在「管」與「教」中取得平衡。 小孩的行為問題多的是,究竟甚麼方法管用呢?其實並沒有公式,專家相信影響孩子行為的因素包括遺傳基因,健康狀況、家庭環境等,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對症下藥,當然不是三兩天就能成功,需要較長時間去觀察孩子的行為模式,找出問題的根源。 我反覆思索發覺女兒失控的行為大多是衝著我、丈夫和外婆而來,我們都是對她很驕縱的,對孩子有求必應,無條件的愛會有錯嗎?原來愛沒有配合正確的方法,有時會適得其反,或許是我們對她太放任,反而讓她迷失,無所適從,只有用哭鬧方式來表達自己。清楚的指示、明確的規矩和底線,可能正正是她所需的。 教養是一條漫漫長路,要堅持真的很難,人說孩子是來幫父母成長的, 阿女,讓我們一起努力,再試試磨合吧! 周一刊登 王巧 資深主播,新手媽媽,分享育兒苦與樂。
小朋友成長的每個階段,性情和行為都會有很多變化,例如經常發脾氣、扭計就令爸媽好頭痛。大女兒兩歲多開始,久不久便突如其來無故哭鬧,是歇斯底里的大吵大鬧,六親不認那種,可持續一、兩小時,不管在家裡或公眾場合,都會突然發飆。 試過凌晨四時在睡夢中驚醒,鬧著要聽故事,弄到全家冇覺好瞓,又有一次她打死不肯換校服返學,堅持要穿睡衣,又呃又氹又打都沒用,一直跟我糾纏,校車已再三催促,我唯有一手抓起鞋襪和書包,狠狠地把她拖出門口,她拼命掙脫哭得死去活來,到了樓下繼續撒野還脫掉褲子,完全拿她沒辦法,幸好鄰居工人姐姐見狀幫忙,終於把滿臉淚痕、披頭散髮的小魔頭送上校車,我簡直虛脫。 連場「戰鬥」,背後可有原因?我跟丈夫也搞不清到底孩子想甚麼,可能連她自己也不知道在鬧甚麼。為人父母本是件快樂的事,但是管教和處理小孩行為問題時,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甚至打駡,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教養亦是一個學習過程,為了應對女兒帶來的各種「挑戰」,最近我就參與了一個親子教育課堂,有否得著呢?下回跟大家分享。 周一刊登 王巧 資深主播,新手媽媽,分享育兒苦與樂。
自問不是購物狂,但也算得上貪靚,往時假期總愛四處逛,衫褲鞋履……買買買絕無手軟,保守估計家裡的鞋子有過百雙。買東西很輕易,安置才是難題,每到換季,看到堆積如山的衣物難以處理時,總後悔不已,可是轉個頭又故態復萌。 但自有了兩個寶貝後,逛街購物變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更別說裝扮,很多時牛記笠記便算,皆因抱著寶寶被她們又拉又扯,甚麼儀態都沒有,還是輕裝上陣較佳。 近年網購大行其道,24小時無國界、無空間限制,最啱我們這些忙到無日無天的媽媽口胃,除了自己置裝,嬰童裝當然為主要搜羅目標,其次廚具、家居用品都不放過,買得不亦樂乎,足不出戶甚麼也不缺,按個鍵就把錢付了,直接送到家。 網購的弊端是下單前商品只看得見而摸不著,但這也恰恰是它的魔力所在,收貨就如收神秘禮物一樣,每次都很期待,就是這種患得患失的感覺,讓人一次又一次「落入圈套不能自拔」。 踏入五、六月,各大網店開始大減價,又是「敗家」的時候了。安頓好寶寶入睡,能專心愉快的上網,就是每天最珍貴的私人時間,暫且讓心靈沉澱,也讓媽媽增添工作的動力,要搵錢找卡數嘛! 周一刊登 王巧 資深主播,新手媽媽,分享育兒苦與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