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聖誕新年長假期,很多香港人都呼朋引伴到風光如畫的郊野公園去。這除了因為天氣涼快乾爽、蚊子又少,當然還要多得香港有四成的珍貴土地劃為受法例保護的郊野公園。只盼這些美好地方繼續保留,讓生活在石屎森林的香港人可以隨時親近大自然。我們享受郊野公園好處的同時,也記緊要盡公民責任,因為這些郊野公園並非我們獨享,其他動物也有份兒。例如城門谷內的三千隻猴子,西貢、離島、大埔和錦田的一千頭黃牛和水牛,都是以郊野公園為家。 我每天早上駛經大埔道的金山郊野公園旁停車場,總會看見二百多隻獼猴簇擁一起,爭先恐後搶奪遊客前一晚丟下的垃圾。那個壯觀場面有點像豬隻在豬場裏經過漫長一夜後,在清晨餵飼的一刻。 人們以為把野餐吃剩的食物留給動物是愛護牠們。然而這些食物往往含極高精製糖,對猴子幾乎全無營養價值可言;既影響健康,也加速繁殖,結果令牠們的數量愈來愈多。黃牛也嗜甜,牠們喜歡流連野餐及露營地點,一頭栽在人類丟下的果汁包裝盒和甜點包裝紙上。 因此,拜託各位下次到郊野公園野餐後,不要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勞煩這些動物為你處理垃圾之餘,更害牠們生病,實在極不負責任和不公平。最好的做法是帶備垃圾袋並將垃圾帶走,因為公園內的垃圾桶每逢假日很快塞滿,就把那些空間留給不及你細心的人用吧。這些舉手之勞有助保持郊野公園清潔,確保動物健康;你的榜樣,更能感染其他人。 城大動物醫學院專業教育及發展總監
日本政府將在本月下旬至明年3月期間,派出四艘捕鯨船往南極海域捕撈333條小鬚鯨。由於日本有份簽署《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公約只允許因科研需要進行捕鯨,於是這回日本聲稱是要採集鯨魚皮膚標本。 可是根據以往經驗,這些鯨魚轉眼便會推出魚市場發售;而管理日本捕鯨事務的「鯨類研究所」,在過去十年僅在期刊上發表過兩份報告。日本聲稱捕鯨是為了科研,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因此西方國家紛紛抗議,環保組織「海洋守護者協會」(Sea Shepherd Conservation Society)聲言會阻撓捕鯨船活動。 根據綠色和平的資料,13種大型鯨魚中,有7種已瀕臨滅絕。鯨類是大型哺乳動物,其數量恢復非常緩慢,例如藍鯨、大鬚鯨和長鬚鯨等,經過幾十年的嚴格保護,仍然未能脫離瀕危狀態。但日本自2005年以來,便以科研為名捕殺逾3,600條小鬚鯨,數目遠高於原先計劃,因此去年被聯合國國際法院裁定禁止捕鯨一年。 現今研究動物的技術可謂日新月異,既有DNA檢測,也有遠程監測技術。鯨魚的年齡可通過採集耳垢推斷,脫落的皮脂、糞便,噴出的氣等都可以採樣,根本沒有必要通過大量捕殺去研究,難怪其他國家對日本的做法極之憤慨。 日本寧與全世界為敵也堅持捕鯨,也許是出於民族自尊心。今天日本人對鯨魚肉的需求低,國內的捕鯨業已是黃昏產業,但日本政府聲稱這是民族傳統文化,覺得國際愈反對便愈該堅持。這可算是為了自尊而犧牲一種珍貴動物的生存權利。 其實,聯合國國際法院的約束力畢竟有限,最終還是要靠成員國的自省和自律,讓下一代有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城大動物醫學院專業教育及發展總監/周五刊登
聖誕臨近,愛吃應節食物的人該會懷念起火雞來;也有人嫌火雞的肉質太乾、味道太寡,寧願以較大的雞取代火雞。 在你物色這些從外國進口的雪藏大鳥之前,請想想牠們的生命經歷,因為這些大鳥的發育速度高得違反常理。一個世紀前,火雞需要大概3個月才生長成約兩磅半;今天,牠們出生才39天,便快高長大至重達5磅!有人這麼比喻這種發育速度:就像人類的嬰兒在兩個月間生長至660磅。 這種超速發育來自特殊配種,尤其要在極短時間內催谷雞的胸部成長,因為西方人愛吃雞胸肉。但這種特殊配種會導致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大鳥的胸部快速發育,但雙腿及翅膀的成長速度卻難以趕上,結果導致其纖幼的雙足難以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甚至無法自然交配。火雞如今需要以人工授孕的方法來配種。 香港的雞則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品種,體積較小的雞要飼養70天才推出市場售賣,體積較大的則要100至120天才推出市場。這裏所謂體積較大的雞也只是重約3斤,體重是美國大鳥的一半。 從商業角度而言,雞隻要花3倍時間飼養才可以售賣獲利,可算是高風險。因為一來這些家禽活得愈長,染病的機會便愈大;二來要花更長時間養活牠們,表示飼養成本更高。然而,比起西方社會違反自然的養雞方法,香港家禽業是十分理想的;本地雞的味道也實在好得多。 都說本地雞農值得支持,你說對不對? 城大動物醫學院專業教育及發展總監/周五刊登
三文魚是學術研究最熱門的魚類對象,因為牠們盛產於蘇格蘭和挪威一帶海域,當地正是海產研究的橋頭堡。這促進了歐洲的三文魚養殖業發展,英國最大的農業出口正是養殖三文魚。 但有趣的是,歐洲的養殖水產數量只佔全球的一成,其餘九成來自亞洲;單是中國已佔六成。亞洲的水產數量極之豐富,關於水產的學術研究卻寥寥無幾。雖然中國和東南亞有少數相關的研究中心,卻沒有一家跟獸醫學院掛鈎。 問題來了:獸醫會研究貓、狗、豬、牛、雞,對禽流感和豬流感都有相關應對方案;魚蝦蟹等水產一樣會傳播霍亂疾病,偏偏沒有獸醫研究水產的衛生問題。這個現象實在叫人摸不着頭腦。 世界人口不斷膨脹,對食物的需求自然日增。草地愈來愈稀有,而海水卻是無窮無盡。我們需要兩磅飼料去生產一磅雞肉,但只需少於一磅的飼料即能生產一磅水產,可見養殖水產的生產成本比其他肉類低得多。 如果我們對亞洲海域的水產研究,能跟歐洲的三文魚研究平分秋色,將促進本地水產養殖業發展,既能增加水產數量,長遠將降低水產價錢,令低下階層也能負擔得起這些營養豐富的食物。 因此,香港城市大學動物醫學院將與蘇格蘭斯特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在港合辦「水產及動物衛生」碩士課程,預計於2016年9月開學。斯特靈大學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水產研究中心,我們合辦這個一年的全日制課程(兼讀則兩年),內容包括研究水產養殖、海洋動物治療等,會安排學員到本地或廣東沿岸作實地考察,研究水域中鯇魚和石斑等魚類的生態。 現任城大生命科學課程總監周五刊登
最近坐飛機往英國途中,看了一個關於暴發戶美食的電視節目。這個題材十分有趣,因為暴發戶通常不曉得自己的生活品味像「國王的新衣」般,令人發笑。 例如,有位闊太太聲稱倫敦某處售賣的煙三文魚特別美味,因為店家燻魚時,現場會演奏爵士樂。假如三文魚還是活生生的,也許牠會更快樂(不過牠們對聲波極之敏感,爵士樂的聲波恐怕只會嚇壞牠們)。當三文魚成為一塊塊的魚柳,還有人相信門外那位瑞典籍鋼琴家的演奏,會改變魚肉的纖維或酸鹼值,實在令我哭笑不得。 節目也介紹了將非洲爪蟾的蛙卵加入魚子醬,商家還為它改了個甚具霸氣的名堂,叫做「加大碼魚子醬」(Caviar XL)。富豪為了一匙鱘魚魚卵一擲千金,已經足以令人大惑不解;如今發展到為了蟾蜍的卵,花上十倍的價錢,我想很多讀者看到這裏不禁目瞪口呆。商家還聲稱,實驗證明吃了這種蛙卵的白老鼠,壽命比沒有吃的長1.5倍,我實在想看看這份實驗報告。 暴發戶花費普通白領一年的薪金去飽吃一頓與我無關,畢竟各有前因莫羨人,叫我不安的是這種飲食潮流。只要商家吹噓某種食物對身體有特別益處,而且極之稀有,人們便會一窩蜂搶購。就像當年有人把魚翅的營養吹捧得天花亂墜,結果令鯊魚瀕臨絕種;歐洲人對魚子醬情有獨鍾,結果也令鱘魚幾乎滅絕。 為了一己口腹之慾而導致一種動物幾乎絕種,到底所為何事?若閣下真的有這癖好,拜託保持低調,不要大肆宣揚,好嗎? 現任城大生命科學課程總監/周五刊登
對於甲殼類動物如蟹和龍蝦,怎樣烹煮才算人道?我問一些不是獸醫的同事,人人的答案似乎都有道理。甲說:「放在冰箱把牠凍僵。」乙答:「用筷子貫穿龍蝦身體,直至牠失禁。」丙道:「由生煮到熟。」噢,最後一個答案似乎不太人道。 甲殼類動物像我們一樣能感受痛楚和緊張,因此每逢大閘蟹季節,我都不會食指大動。大閘蟹被五花大綁之後,還要放在冰箱冷藏,這種殘酷對待恕我難以苟同。蟹離開水超過6小時,鰓會乾涸,使其難以吸入氧氣,生不如死。 如果真要在家中烹煮蟹和龍蝦,怎樣做才最好?蟹有兩個神經中樞,一前一後,只要把蟹上下倒轉就能發現。最佳劏蟹方法是提起尾瓣,用刀切入後面中線,再順着切向前面的神經中樞,或者乾脆在前面的神經中樞再切一下。從中間劏開,蟹即斃命,也算死得痛快。相反,龍蝦除頭部的神經中樞外,中線之下還有13個神經中樞。先破壞龍蝦的頭部,再順着中線一分為二,也能減輕龍蝦的痛楚。因此,實在沒必要把蟹和龍蝦放在冰箱冷藏,再丟進滾水灼熟,這樣牠們得忍受痛楚數分鐘才死去。 就算你不關心蝦蟹感受,總會在意牠們作為佳餚的味道,畢竟活海鮮價值不菲。當甲殼類動物緊張時,會釋放壓力荷爾蒙及化學物質,影響了本來的味道。動物面對屠宰時的緊張感受,會影響其味道,這個道理也應用在魚類上。因此,若你想自己的錢不白花,烹煮海鮮時請人道一點。當然,若這種人道是出於憐憫就更好了。 現任城大生命科學課程總監/周五刊登
聖誕節臨近,是時候開始選購禮物,我因此研究起「無人航空載具」,即透過遙控器在空中拍攝的航拍器。 這個神奇發明如今大行其道,款式不斷推陳出新。人們可以將手提電話當作遙控器,在空中定下兩個位置,航拍器便會在這兩點之間飛行,使用家能專注拍攝漂亮畫面。於是開始有人討論是否要為此立法,例如保障航拍器不會侵犯私隱,或限制不能飛近學校,以免嚇壞莘莘學子。 筆者作為獸醫,倒想探討航拍器會否對動物帶來威脅。它讓我們拍攝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又能從以前想像不到的角度取景,但運用時應確保過程中不會影響動物。最近有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先在黑熊身上安裝GPS及心跳監測器,再以航拍器透過GPS追蹤黑熊,實驗證明每當航拍器飛近,黑熊的心跳率顯著加快;可見動物跟小孩一樣都會厭惡航拍器。 不過,並非所有動物都視它為威脅。今年4月,荷蘭某動物園以航拍器製作紀錄片,園內的黑猩猩不但毫無懼色,甚至懂得撿起樹枝,爬到航拍器徘徊的高處伺候;等到它飛來,一頭雌猩猩振臂一呼,即把航拍器乾脆擊落。 這事帶出兩個重點:第一是黑猩猩根本不把航拍器放在眼內;第二是懂得爬到高處向它施襲。由此可見黑猩猩的認知能力之高實在驚人,而原來航拍器也有脆弱的一面! 現任城大生命科學課程總監/周五刊登
兩名男子去年十一月自製「鴨皮炸彈」,用三層烤鴨皮及尼龍繩裹着炸藥,企圖在獅子山郊野公園捕獵野豬,誰知誤中副車,炸斷了流浪狗義工的一根手指。兩人上月在區域法院承認管有爆炸品。 我以前居於清水灣,附近的野豬愛在黃昏時分走近民居,每次總是一家大小出動,叫聲嘈吵。雄性野豬長了獠牙,經常挖農田的根莖植物吃,最愛的美點是番薯。牠們有些重達百幾公斤,人們明知不能「力敵」,便想辦法「智取」,埋下各種暗器。 除了鴨皮炸彈外,人們會在落葉堆下藏着捕獸器,有鐵釘型的、有獠牙型的,還故意在上面放了食物利誘。野豬若中了埋伏會痛不欲生,不惜咬斷自己的腿逃脫。這些捕獸器也很易誤傷在附近出沒的貓狗,有些雖然救回來,卻不免截肢之苦,故有人組成「杜絕非法捕獸器同盟」,呼籲禁用捕獸器。 由民間志願人士組成的大埔野豬狩獵隊和西貢野豬狩獵隊,持有漁農自然護理署發出的特別許可證,以及警務處發出的有效槍械牌照。漁護署會就市民的投訴而決定是否派出野豬狩獵隊射殺野豬。 理論上,野豬狩獵隊的槍擊不像非法捕獸器般令野豬痛不欲生,但由於野豬在受驚下會亂跑亂撞,要一槍擊斃並非易事,可能要弄得遍體鱗傷才倒下。因此也惹來動物權益團體的反對。 其實,要是家住村屋又想防範野豬的話,應該妥善處理門外的垃圾,並加設欄杆、圍網及照明設施。嚇退野豬時,要為牠們留下退路,不要將牠們逼得走投無路,更千萬不要攻擊小野豬,野豬便不會主動攻擊人類。 現任城大生命科學課程總監/周五刊登
最近美國和中國宣布將全面禁止象牙出入口。兩國是非法象牙產品最主要的消費國家,此舉總算為多年來叫停象牙貿易的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 購買象牙除了反映買家罔顧動物利益外,根本毫無實際意義。儘管各國政府和非牟利團體為此努力多年,至今仍然有人只為了一雙象牙而獵殺瀕危的野生大象。我慶幸自己沒有朋友收藏象牙裝飾品,也未到訪過藏有金雕玉砌十呎象牙的家居。 如果象牙貿易繼續不受約束,我們的下一代就得告別野生大象。當然,禁止象牙貿易不單是入口象牙國家的責任,出口象牙的非洲國家也有責任保護野生大象及約束象牙貿易。但我始終認為資源較豐富的西方國家可以付出更多,就如同西方國家一直協助較貧窮的鄰國控制動物疫症,美國和歐盟每年為此花費大量金錢;理由很簡單,當鄰居沒有疫症,你染病的風險也較低。如果相同的資源也花在禁止象牙貿易上,應該能夠拯救更多野生大象。 除了政府層面,民間也可以作出貢獻,向下一代灌輸保護野生大象的觀念,將購買象牙產品成為社會禁忌。當對象牙的需求減少,象牙貿易自然會終結。這種觀念在某些西方國家已經很普遍,但在亞洲國家還須各位努力。只要踏出第一步,希望就在明天。 在香港,對於管有象牙作個人財物或非商業用途,限制愈來愈寬鬆,即使違法也只是罰款了事。香港在保護瀕危動物上一直落後,現在是時候踏前一步,認真禁止人們管有和買賣象牙了。 現任城大生命科學課程總監周五刊登
我的最新寵物是一隻重達45磅的蘇卡達象龜(Sulcatta Tortoise),也叫非洲刺龜或盾臂龜,我們暱稱牠「阿寶」。阿寶本來由朋友的媽媽在浴室飼養,但由於空間狹窄,伯母決定割愛相贈,好讓阿寶在我的花園自由散步。 了解寵物的背景,能更妥善照顧牠們。只要對烏龜稍有認識,都知道牠們來自非洲乾旱草原,那裡充滿劣質乾草。因此,如果你硬要給烏龜餵飼美食,這既不合牠們胃口,也浪費金錢。蘇卡達象龜極少吃到水果蔬菜,可能偶爾吃仙人掌果,牠們的飲食應是高纖維、低蛋白質和低糖。 我收養阿寶後,即為牠張羅貓尾草(Timothy Hay)。這些野草又乾又粗,我們人類當然不稀罕,可是對草食動物如馬和烏龜,貓尾草猶如天上甘露,阿寶見了簡直像駱駝發現綠洲一樣。有些人用自己喜歡的食物餵飼寵物,例如橙、蘋果、葡萄、生菜,結果令寵物吸收過量糖分、過少纖維,甚至缺乏營養,變得既瘦弱又沒精打采。 如果你的寵物經常留在室外,一定要為牠們提供藏身之所。阿寶有一間木製狗屋供牠自出自入,天氣涼了便在裡面取暖。我還打算在狗屋深處加一個陶瓷保暖燈,為阿寶提供不同溫度的角落。因為蘇卡達象龜最愛在冬天時藏身濕潤溫暖的地底,牠會很有安全感。 當天氣冷起來,阿寶食慾會減少,終日伏在保暖燈下。春天來了,牠又會活躍起來,食慾也增加。如果你也有養龜,不要幻想牠愛待在客廳的玻璃桌上,要給牠適當飲食和藏身之處。認識寵物來源地和生活習慣,能讓你有一位相依一生的老友。 現任城大生命科學課程總監
我上星期寫的《猿人老表》一文,提及人類的智商和能力已經超越跟我們同宗的猿人,但偶爾還是會流露出猿人「老表」遺留的基因,例如我們會為了爭奪地盤而互相廝殺。另一種動物遺留給人類的基因是兩性異形(sexual dimorphism),即一種生物因為性別不同而在體型上有差異。 靈長類動物中,奉行一夫一妻制的,雄性和雌性的體型不相伯仲;但如果是奉行雄性「三妻四妾」的,雄性就比雌性魁梧。原因很多,其一是雄性要跟同類爭奪所愛,身強力壯的自有優勢,所以雄性大猩猩的體型比雌性大一倍。此外,如果某種動物會跟同一個伴侶長相廝守,毋須經常應付情敵上門挑戰,也不用廢盡心思要繁殖強壯的後代,像長臂猿、絹毛猴、狨猴的雄性和雌性體型相近。 那麼人類呢?男人大多比女性伴侶高大威猛,甚至可能像我一樣,比太太高大近倍。如果根據以上的動物基因理論,人類的婚姻模式就應該接近大猩猩而非長臂猿。古時男人戰死沙場,一夫多妻制可以解決寡婦太多的問題,而某些宗教又容許多妻侍候一夫的。但現代社會追求男女平等,這種男人主導的風氣已經過時,但理論上,如果人類要壓抑自己追求多伴侶的慾望,其實是違反遺傳的本性。 當然,社會規範也許能約束這種遺傳本性,但像同性戀這種在動物和人類均出現的行為,即使從古至今在世界各地受到禁止,仍無助遏止人們去追求這種慾望,反而是某些國家改為接納這些行為。也許有天,人類不用再壓抑自己的遺傳本性,可以追求多個伴侶。最近偷情網站Ashley Madison被黑客攻擊,三千多萬會員的資料被公開,也許證明人類跟動物在這方面的慾望其實沒有多大分別。 現任城大生命科學課程總監/周五刊登
雖說人類由猿人進化而成,但人類畢竟跟這些靈長類動物有天淵之別,沒有人再相信自己曾經跟動物同宗。換言之,人類的智商和能力是如此超然,甚至已經超越正常的生物學發展,由我們決定自己要跟猿人「老表」永遠割席,就如高貴優雅的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人,肯定沒想過自己和猿人曾經是一家。 真要比較起來,人類能言善辯,又會修橋補路,還會琴棋書畫,怎麼看都是萬物之靈。不過,要是從生活習慣看,人類偶爾還是會不經不覺表露出猿人老表遺留下來的生物發展和基因軌跡。 其中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人類和動物都愛以武力爭取領土。雄性大猩猩愛劃分領土,以自己的氣味作為旗幟,遇上其他雄性對手挑戰,就會張牙舞爪嚇退對方;同時又會不斷擴充領土,去挑戰其他領土的雄性主人。人類一樣愛保衛自己的邊防哨所,凶神惡煞地擊退不請自來的外地人,手段之凶狠與大猩猩相比,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 人類覺得大白鯊和大灰熊兇殘成性,廝殺時毫不留情;可是在文明社會如美國,人們卻用狙擊步槍互相射殺。在原始部落,酋長帶領族人去攻擊其他部落,斬下敵人的頭顱回家去彰顯權力。還有最近在北非和中東衝突不斷,有時連維持和平部隊也因為殘殺或強姦平民而被判囚。 細心一想,人類歷史上常有屠城掠奪的災難,真不能輕易就說我們跟猿人老表完全無關,畢竟大家來自同一個進化族譜。也許100萬年後,地球另一些生物回顧這兩千年的人類歷史,會覺得人類結合猿人的生理結構及人類的文明智慧,為地球帶來最大殺傷力的破壞。人類才是史上最危險又最難料的動物。 現任城大生命科學課程總監/周五刊登
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自上月起禁止越南寧順省的禽肉及禽類產品,包括鹹鴨蛋,因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指該地區爆發高致病性的H5N1禽流感。今年年初,由於惠州供港活雞驗出H7N9禽流感,本港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又關閉了三星期。 這些快速又有效的通報機制和應變措施,當然值得致以掌聲,不過長遠而言還是治標不治本,筆者認為,現時是時候要振興本地禽畜業,減低外地輸入的禽畜對香港社會構成的威脅。 1997年,禽流感奪去香港巿民的生命後,政府推出養禽戶自願退出計劃,養禽場由192家大幅銳減至現時約二十多家 ,農場可飼養的雞隻數目限制於120萬隻。由於政府沒有長遠發展策略,養禽戶見前景不明,因此不願投資去改善場內的排污、環保和防疫設施。由於本港家禽數量不足以進行有效的藥效測試,業界難以獨立發展配套服務,以消除疫症的風險。 其實自1997年後,香港再沒有人因為感染禽流感而死亡,即使偶爾發現雞隻受感染,但都是從外地入口的家禽。許多人以為實施中央屠宰就能解決動物疫症蔓延,但現時香港依賴外地進口的禽畜,即使這些禽畜沒有染上禽流感,但要是在進口地以激素或其他有害物質飼養,因此仍有食用的健康風險。 其實在2005年前,香港禽畜生產量較現時數以倍計,足以滿足本地需求。筆者認為香港應該實行自給自足,由本地的禽畜業滿足本地市場,一條龍在本地進行飼養、屠宰等工序,由政府部門進行緊密監察及檢測,減低潛在風險。 香港城巿大學動物醫學院專業教育及發展總監/周五刊登
早前有報章刊登了一隻哥基犬,因被強迫繁殖而奄奄一息的相片,讓筆者感到憤怒,並支持政府盡快收緊相關法例,嚴打非法繁殖。 動物繁殖或售賣受《公眾衛生(動物及禽鳥)(動物售賣商)規例》規管,但法例明顯已不合時宜。現時任何人士出售自己飼養的寵物或牠們的後代,毋須領有動物售賣商牌照。結果部分人士利用「私人繁殖者」身份繁殖及出售狗隻,藉以逃避商業繁殖牌照的規管;不但導致被用作繁殖的狗隻不能獲得合理的生活條件,更重要的是這些來源不明的狗隻,隨時帶有潛在的人畜共患病病毒,對公共健康帶來風險。 漁護署正檢討法例,根據動物繁殖者或售賣者的業務規模,引入最少四項牌照,最重要的是,取消私人繁殖者的豁免,即使單次出售自己的寵物狗隻的人士,亦要申請許可證,期望堵塞現有漏洞。另外,署方亦建議加強罰則,例如非法售賣動物的最高罰款由2,000元提高至100,000元等,以收阻嚇作用。 筆者認為,繁殖者或售賣者的業務規模越大,要求亦要越嚴格,因為名種犬隻價格動輒過萬元,有關商業活動能夠衍生大量盈利,亦不乏人手,營運者有足夠的條件,改善動物生活水平。另外,現時網上銷售動物的情況越來越普遍,署方亦要作全盤考慮。 雖然筆者認同,政府現時提出的修訂仍有改善空間,但任何措施都不能一蹴而就,最重要的是踏出重要的第一步,落實改善措施,日後再作調整,以免再停留在「要求」、「爭取」或「商討」,結果遲遲無法令動物得到應有的待遇。 現任城大生命科學課程總監 周五刊登
讀者們可能都會懷疑,為何魚都有福利?人們又為甚麼要關心魚的福利? 在香港的街巿,我們經常看到殘忍的畫面,包括活魚在鐵盤中掙扎,又或塞在狹小的魚桶中,當有生意時,魚販會毫無憐憫地「活捉」牠們,繼而被大力撞昏,甚或即時「一刀兩斷」,以為可保持魚的鮮味,事實卻並非如此。 其實不論因為溫度改變、氧氣不夠、脫水等環境因素的變化,魚類一旦受壓,便會出現一連串複雜的生理變化,並在血液中釋放皮質醇等化學物質,引致血醣水平下降、乳酸上升,肉質因而變硬,味道亦出現異化。另外,如果處理不當,魚類的鱗片及黏液層會被破壞,增加其受污染的風險。 不少人都認同在內地進食鮮魚,往往比香港美味得多,主要原因正正是那些活魚沒有經過舟車勞頓,以及各項額外處理程序,肉質及味道自然理想得多。 我認為,現在是時候檢討如何處理活魚。英國的魚販都會小心謹慎地處理三文魚,以得到最佳的質素及最高利潤;當地不少超級巿場也要求供應商符合一定的水平,包括捕捉及運輸過程、養殖環境、飼料成分等。 香港巿民向來都是精明的消費者,在巿場選購活魚時,表現更勝鑒賞家;我相信,我們有能力要求魚類的養殖者、批發及零售商等,為我們提供更理想的產品。 香港城巿大學動物醫學院專業教育及發展總監/周五刊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