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拍攝現場,如果溝通得宜,會令一個劇組建立出團隊精神。「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老套話,堅抽真確。當中最重要的是溝通與信任,只要兩者並存,團隊力量將變得強大。不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愈來愈少,香港影圈已受到內地影圈揮金似土的金光洗禮影響,信任?似乎只建立在金錢之上。慢慢地,往日那些習以為常的常規,受著內地任何工作都應該付費的影響之下,常規都變成了「加錢」才有的「服務」。 喂即係咁,如果真的有提供服務,那還好,我都叫心甘情願俾錢呀。最離譜是試過在拍攝期間,落現場想拍一張當日有開工的一眾演員大合照,以及不同演員組合的合照及個人照。當中一位演員是有獨立劇組化妝師的,該化妝師竟然開了一個比平日全日薪酬貴五倍的價錢給我們,而這個價錢提供的服務就是:15分鐘的補妝時間!實際情況應該就是在演員完成當日電影拍攝後補一補粉,然後拍15分鐘甚至更短時間的合照便完成,要收這個價錢實在不合理吧?即使再三講價,還是不能達至共識,唯有決定另覓化妝師到現場補粉。 最後,劇組化妝師的回應是:「那麼我們會在演員完成拍攝後把妝卸掉,請你下一位化妝師再重新把妝化過吧!」這樣非但沒有信任存在,基本上是具摧毀性的溝通方法,最後只會將事情拉倒。 心雨~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香港有個比較特別的情況,未知是電影文化造成的還是社會本身如是,構成了本土一個毒舌的社會。所謂本土電影,很多都是對白相當啜核又要串咀、夾雜粗口感覺又更加本土(好似係)。這些「本土化」的電影就是要給觀眾一種涼薄刻毒的感覺,感覺就很地道。似乎這個充滿毒舌的社會,就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能夠把人奚落的機會。 有時在創作的世界上也很容易遇到一些非常愛鬥咀的創作人,由於他們的鬥咀心態是天生的,自出娘胎已有那個鬥咀因子,你會發現不論跟他們商議甚麼、不論你有何建議,他們也會事先採取「質疑態度」來對你。不為甚麼的,我相信那只是一種文化,就是港人文化根深柢固吧。鬥咀鬥贏了沒有獎品的,但他的心態就是要爭一秒之長短。 已移居台灣風流快活的朋友,他們表示在台灣生活,並沒有「活在他人眼光之下」的感覺,但一回到香港便強烈感覺到了。他說香港人比較喜歡評頭品足,不只是喜歡,他們是熱切地評頭品足,花了人生很多時間去品評別人。但在台灣生活的時候,感覺較為自在,即使爛身爛世在街上走,別人也甚少歧視你或露出任何驚訝表情。換了在香港,他感覺是穿任何衣飾走在街上也會不自在。或許我們的社會多年來也如是,但總希望透過電影此等軟性教育,能讓港人思想逆轉。這一切,似乎要由電影創作人本身帶動而起。 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電影界盛事,永遠都是派成績表的頒獎典禮。某些頒獎禮的賽果你會特別重視,因為你知道它們的機制嚴謹。與香港的金像獎及內地的金雞百花獎相比,台灣的金馬獎認受性必然是高一點的。首先其競爭比香港金像獎較激烈,兩岸三地電影都在爭一席位;其次是評分準則向來偏向藝術色彩較為濃厚;接下來就是評審機制了。 金馬獎的評審嘉賓,全都需要在被人看守下看完所有入圍影片,再作一輪激烈辯論,才能決定賽果。此等做法非常尊重入圍作品,並且真能以個人品味去判斷而非直覺。反觀香港金像獎,投票人其實大多沒有看過所有入圍影片,只憑直覺或個人交情去決定票投給誰,得獎作品的認受性自然較低。 有人認為奪得獎項是一份榮耀,亦有人覺得不是一件太重要的事。無論如何還是會尊重這份精神,好歹也是一個嚴謹的頒獎典禮,即使獎項對自己有多不重要,還是應該明白這份對於業界人士來說的殊榮有多重要。不過,有時得獎真的是講命的,有些作品即使非常精彩,如果當年碰到的對手更精彩,獎項不會屬於你。有些人一直非常恨攞獎,但就是不知何解獎項總是不到你手,像劉嘉玲也要提名6次才能得到一個金像獎影后,而且作品還不算太精彩,只是大家認為「該到你拿了」便給了你。有些人卻誤打誤撞進了電影圈,首次入圍就得獎了。還未真正感受這行業帶給你的辛酸,已獲殊榮,一切皆是命。 心雨~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美國總統大選,讓我們明顯看到兩種聲音。一種聲音是希望世界繼續維持現行的,即使政府有多不濟,依然看到他們有在努力地以和平方式希望去解決那些明知解決不了的事情。另一種聲音是希望世界改變傳統方式,不知道新思維能否成功,但至少博一博。奇怪地你會看到,即使在9月投票立法會議員的選民,在香港他們投了給一些新思維人士,但在美國選舉上,他們依然傾向支持固有制度。是距離的問題嗎?當你沒有在美國生活,便覺得美國繼續不變就好了。情況正如有些移居美加的香港人,看見香港亂,就會希望香港繼續維持現狀,不要有人出來搞事就好一樣。 最終大選結果,對國情是好是壞無從稽考,倒證明了兩件事: 1)美國有不少選民已經無受主流媒體影響。主流媒體在大選前明顯將兩位候選人分成一正一邪,但最終「邪」竟能勝「正」。 2)大家厭倦了過分包裝的公關技巧。奧巴馬一直運用超完美公關技巧以及無限個人魅力,穩守8年總統崗位。今次有人揚言要接任,並聲稱會繼續做前人正在做的事。這樣原來會嚇跑部分選民,因為之前會投奧巴馬純因其個人魅力。試想想,即使同一句說話,在劉德華或劉江華口中說出,效果已差天共地。當市面上湧現太多公關,會令人感到吃不消。所有公關手段都被看破,原本想包裝得體,卻漸漸令人覺得太虛偽,而虛偽,正正是無能的代表。 心雨~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曾經有一些合作得很好的伙伴,不過因轉換工作環境的關係,被迫離開他們。轉工後,總會時不時惦記著,就約他們出來聊天聚聚,發覺自己還是不能控制地視他們為自己的好戰友。合作得好的人,總是忍不住習慣了以那種極之信任的相處方式來繼續相處。我總相信,我們之間都存在著愛。 近日看到某雜誌在採訪某位女藝人與她的經理人之友好關係,她倆的友好關係我也見證過,真的要好得如知己閨密,她們會一起說笑、一起按摩,有種共患難亦能共富貴的感覺。而該雜誌則描述她倆的友好程度,是好得經理人會陪女藝人入產房產子。我還一直都挺羨慕這種工作模式,自己曾經也是如此,在工作上有自己信任的好拍檔,所有事情會事半功倍。即使在公司加班工作,也不會覺得是苦難,還會覺得是挺不錯的娛樂,就是因為一直也有著陪伴感。又因為有並肩作戰的戰友,即使遇到多不濟的公事,大家瘋狂訴苦與怒罵一輪,條氣都順啲。 但往往遇到一些較吸引的工作環境或薪酬時,我總是有這個壞習慣,就是嘗試走到新的方向去試試。不下一次,就這樣離棄了那些好拍檔。與新同事磨合是令人累透的事情,幸運的話你可以從中找到「戰友」,不幸的話你只需要感受一下,已能發覺工作環境當中未必能找到同聲同氣的人。 而我看著那些成功的藝人與經理人,熱愛他們的工作與真心愛旗下藝人的經理人,都是有著戰無不勝的感覺。 好的戰友真的不容易找,遇到了其實不應輕易放棄,真心與信任最重要。 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世界各地的影展多不勝數,還是每年都有些全新的影展冒出來,要令一個影展成功,當然是要邀請到最有分量的卡士來出席,才能證明該影展有一定地位啦!這些還真的要靠些人脈關係,最重要的就是所提供的配套。 如果你是全球三大影展,配套即使少一點,被邀者或許都會考慮出席該影展所能代表的影界地位,而答允出席。但如果該影展本來還未揚威海外,希望邀請分量級人馬出席,當然就是揮霍金錢提供最佳配套,令人覺得:「可以一試」,就出席囉。 除了配套,還有就是地區性的吸引度。如果該影展在某些苦悶地區舉行,吸引度大減,所有被邀人士都得考慮。但如果影展進行地是在五光十色的都市,通常愛玩的電影人都會想出席一下。就像首屈一指的康城影展,該處有著明媚風光、優美的海灘、怡人景緻兼法式美食,這些都是令人神往舉辦電影發布會、映後派對的好地方。地利優勢的確能造就地位超然的影展。 其實電影人都是一群不願長大的小孩,尤其是製作人,他們都喜歡多看多發掘世界新事物。能夠參與國際盛事,他們當然有興趣,只要整體配套及對口人士沒有甚麼大問題出錯,他們要求的大致上都能達到,相信有不少電影人也希望可以多出席影展,多跟世界各地不同的電影人製造多一些交流機會。即使每次出席完影展均會身心俱疲,還是有不少電影人喜愛這些活動的。 心雨~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近日終於有部關於PR的電視劇面世,好開心終於有人以此行業作為主題,令人多些理解其工作性質。奈何當一看到此劇的宣傳廣告,就知大鑊。「吓?乜PR係咁做嘅咩?」可能其實每個行業被某電視台拍成劇之際都會遇到此類問題,就是將其職業的性質扭曲,全為配合劇情發展更豐富。 其實關公本來就是比較下欄的工作,但為了要見得人、拜得神,衣著方面又不會太驚人,通常恰到好處大方得體就是。久而久之令人覺得關公好像貽笑大方,這種職業似乎很不錯?因為對人的時候,你總會以最好一面示人(好似係)。電視劇為了營造觀眾對主角們的崇拜感,於是要為這種工作添上千層光采。在宣傳片中,關公的行為比平常要照顧的明星還要大牌,離地得很。 心底裡明白他們為了建立戲劇效果,才將這個職業抬舉至此。但實質還是有點怨氣,平日關公們明明都在擔擔抬抬走來走去,著得太光鮮,隨時連衫都勾爛你。 此宣傳片一出,立即惹來各界關公衝出來怒罵,可見關公們平時多壓抑、受的氣多重?一見到有人這樣誣衊自己的職業,令人誤會自己份工好歎,立即鬱結難抒。電視台可能覺得此片能夠幫關公們發夢,給你一個假象,讓你幻想一下關公也可以好輝煌。 不過,宣傳片內的行為其實跟輝煌、威水此等字眼扯不上關係,因為當中的行為是「冇品」之表現。 掟錢要人執,是完全不尊重別人之表現。由一份原本應該處處以禮待人的職業,被抹黑成為冇品的行業,才是令一眾關公們最齒冷的事。 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宣傳,甚至整個電影製作行業都是講求創意的行業,雖說不一定聚在一起聊天就一定能想出甚麼點子來,但如果不腦震盪一下,又可能更難才會有點子出來。通常都能看得出不同導演有著不同的風格,有些導演就是愛想一些鬼主意,非要令自己的作品有點特別又帶點話題。通常這種製作人都是比較貪玩的,他們的腦筋轉得很快,而且一直也需要新鮮感,大概也是這個行業大部分製作人的寫照。尤其不少導演現在從構思意念開始,已經想著宣傳角度,而宣傳則需要譁眾取寵,還是需要有趣得意的事情才能吸引眼球。 沒多久,你會發現你開始有點抗拒跟一些太沉悶的人交流。當然,說的是凡人。雖知道有不少才子在平日都是完全不動聲色,但腦內卻有千萬種意念在轉動,而他們總會想到那些出人意表而且笑死你為止的橋,我不是說這些「不動聲色的高人」。而是那些無論你跟他說甚麼,也好像沒有反應的活死人。未知他們是早已看破世情,還是過分呆滯,但他們就是像對所有外來事物也無反應一般。這樣的交流過程往往令人很沮喪。 不少人以為電影公司接觸到的人都很複雜,其實不然。日漸發覺,近年多了很多乖巧的工作者,只是有時太乖巧也會令人感到卻步,未知是對得電腦太多之故還是甚麼原因呢?如果存在的時候連輕微熱情也沒有,或許他自己活得很自在,但身邊人卻難免會感到有些痛苦。只要一想起與牆對話,便有種想死的感覺了吧? 心雨~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每當要到海外宣傳,工作會搖身一變成為旅行團領隊。雖然當地會有導遊(即當地電影發行公司工作人員),但從香港帶隊出埠的前期工作開始,一直都是領隊的工作。當中包括安排酒店住宿及機票的要求、專車接送時間、整體行程、以致訂購機票後的通知,電子機票的分發等等。 由於整個團隊包括導演、演員以及演員的隨行人員,一切大小事項其實都會關自己事,只要有一個人走失、有人錯過班機、有人遺漏了私人物品、有人對酒店或機票安排不滿意、在旅程途中有任何意外,都會算到領隊身上。 於是慣性在外出宣傳前,就會溫馨提示眾人行程集合時間,約略之安排,記得做好網上登機手續等等。即使我已將電子機票分派給各單位,但我還是有一個習慣,就是將電子機票以及眾人的酒店入住收據全部列印出來,省掉任何意外發生,減少麻煩事件所花費的時間。因為演員們過關每次都像走難般急促,希望以最短時間完成從飛機到步出機場踏上保姆車的路程,所以還是習慣了把所有隨行團友的護照資料及機票行程都帶在身上。 試過到歐洲工作,當中有隨行人員被落後的歐洲某國海關職員要求一定要有電子機票在手才能過關,但他卻沒有列印出來,幸好我有副本終能順利過關。 現在這種心態導致我即使跟友人旅行,也會希望將隨行團友的護照資料預先收集好,將他們的機票都帶在身上,才能消除疑慮。 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不少研究指出,每晚10時至深夜2時是身體休息的最佳時候,這段期間理應睡覺,令身體得以獲取最佳時機排毒清肝,有助養顏,俗稱這段時間為「美容覺」。 只是......因為工作關係,永遠也睡不到美容覺。這個行業的人,大部分都是貓頭鷹作息時間,但亦不代表白天不需要跟隨辦公室作息時間工作啊!反正就是任何時候,你的電話也要開著就是了。加上深夜時分才是人類談心的好時機,通常在這個時分才能跟業界友好作深入交流,隔著電話摸酒杯底。 而除了工作,還有觀影時間。每星期有不少新戲上映,為緊貼行業脈搏,你得盡量多看電影以便容易與人溝通。是的,總會有人跟你說:「做電影公關並不代表要不停看戲呀!」不過當你與業界人士交流時,每部電影都會是一個話題,能夠與某些電影人同時表現對一部電影的相同觀感,立即能夠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而每次傳媒優先場總要定在晚上10時的場次,因為該時分才是大部分傳媒朋友的下班時間。於是每次看戲後已經12時,回到家安頓好一切又是半夜1時,然後又得趕及明天早上的上班時間。 基本上,「美容覺」從來都不會是我的朋友。所以行業內不少人都五勞七傷,經常探訪中醫清肝排毒調理身體,才得以續命。另一個竅門則是多喝清水,這樣才能讓你的皮膚繼續維持一個見得人的狀態。 心雨~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聽過不少人都說自己懷才不遇,不知怎的,通常「懷才不遇」的人都很喜歡不停跟人家說他懷才不遇。其實他們都很懂得推銷自己,無限個不同途徑也能得悉他們的不遇,又怎會不遇呢?再看看那些人,其實通常也不算太差,只是亦沒有特別很成功而已。但相信他們的要求很高,追求的更多,才會令自己有這樣的感覺。 而「懷才不遇」的人,通常也有一個特徵,就是脾氣不好。他們都很在意別人的一點說話,然後在心內無限放大。過於放大別人的用意,最終忽略了自己的氣度。當氣度變小,外界自然想減少跟你溝通的機會,冷不防一句半句說話原來已經惹起你的怒意就不好了。繼而機會又少來了,最終形成一種看似「懷才不遇」的下場。其實也沒有甚麼好不遇的,要遇上的必定能遇上,尤其今時今日科技之發達,你在哪裡都能展現自己。 反過來說,哪裡都能找到才能跟你相若的人,那為甚麼別人一定非得跟你合作不可?除了你的外形較討好、才能亦算出眾,人們現在亦傾向挑選一個合作較為容易的對象,得以令整個合作氣氛與過程都能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態,讓事情得以順暢發展。 只要你是做得好,口碑無論如何也能散開去。如果你一直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或者是因為別人都不敢在你面前說甚麼,而背後即使不評價甚麼,至少也不會向別人推薦你。氣度是因,「不遇」則是自我構成的果。 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所謂的「無賴」當道,是一種社會態度,慢性殖入人心的一種思想,侵蝕君子價值觀。明明科技日益發達,萬事透明度高至見底。從前的狗仔隊都式微,群眾都從藝人們的社交網絡直接取得第一手資訊,已經不再需要由傳媒揭秘。很多藝人更選擇自己先行公布消息,總比別人替你加鹽加醋好。 透明度如此高,但真相卻好像愈見模糊。即使每個人都幾乎赤裸裸般站立群眾前,但無賴否認行為多不勝數,情況變得更可笑。其實即使有任何醜聞發生,一句回應,能夠顯出個人氣度與識見。否則出色的經理人公司怎會如此吃香? 荷李活年輕影后珍妮花羅倫絲的性愛影片流出,她並沒有像香港藝人般低頭認錯,反而氣憤地道:「幹嗎要認錯?現在是我的私隱被外洩!」清楚展現其獨立思想之成熟,亦不作無賴所為諸多推搪卸膊死口不認。這些行為在現代真是見怪不怪,難道還要浸豬籠嗎?香港人都被偽善害死,情願無賴也要擁抱偽善。 一句「少不更事」,只是兩年前的事情,已經好像前世所作的事般事不關己。「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這些情況每天在上演,大家搬龍門都搬得習以為常,大家都忘了責任感並失去認錯的能力。 這不怪誰,就怪你跟我,社會的價值觀是彼此共同創立而成的。即使沒有實質上的問責,這種錯誤價值觀為社會帶來的禍害終有一天會報你我身上,難辭其咎。 因果,還是有的。 心雨~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9月又是一個新氣象,4年一度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走的終須走,新血隨之湧進。看著選舉結果,且不看建制派。就看泛民與本土,還是看到形象是相當重要的。有些議員即使被評為議會中不可或缺的聲音,但言行激進過分自信,再加上在選區內增添幾位候選人擺明求其講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已經足以將一把不可或缺的聲音踢出局。 為甚麼如此容易?反省一下,因為自視過高,平時對人太沙塵,給人的形象是你見人就罵。其實「形象」這回事真的非常表面,沒有人會在乎你裡面藏著的是甚麼,反正你惡形惡相,必定是與黑勢力有糾結的。這就是所謂的「包裝」,只要你表面忠忠直直,女人就不覺得你會偷食。但其實忠直外表的,據非官方女人自行統計法,其實都會偷食,只係:「睇佢個樣唔似喎!」 於是你罵人,就是自毀形象。即使你罵得多有理據,還是不行。因為速食社會是不會花時間在你身上研究你因何罵人,原來背後原因是你快要被人強姦了所以才罵人,其實輕手了,但表面證供你是非常重手兼蠻不講理的一個,所以你自毀形象。 偽善的社會需要漂亮的包裝,而非實際的力量。請擺出一臉無辜,幾分柔弱又要倔強,這將會是社會最能接受的抗爭者模樣。不論你如何抗爭無底線,只需要抗爭得斯文,就會受歡迎。包裝是做任何事(包括抗爭)最重要的一環,這樣才能獲得群眾支持。 心雨~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只要是打工仔,就往往難免遇到機不離手的情況。雖說我們有固定上班時間,但其實下班後的任何時間,只要接到訊息,還是得回覆。深夜或清晨你都要回覆訊息,其實只要你電話能夠上網,即使去到冰島你還是得工作。 但人就是如此犯賤(還是只有香港人?)只要手機能夠上網,你就是忍不住去查看WhatsApp、微信、LINE、臉書、電郵與Instagram,把這些都看過一遍後,會重新再看。就是忍受不了跟世界脫軌的感覺,於是每秒也在回覆訊息。你也別抱怨在香港做到冇停手,即使你到外地旅遊,還是忍不住在機場出閘一刻就找電訊公司出電話卡。 從前我試過到外地遊歷時,出一張只能上網不能通話的電話卡。當年微信、WhatsApp都還未能打電話。真的遇到有急事找我,我也只能氣定神閒地回覆訊息:「對不起,我不能通話只能傳訊息。」洩一洩對方的氣,想找我的衝動也隨之消褪。 可惜,時至今日這招已不管用。人家看到你在臉書有活動,就知道你即使走到天腳底也能找到你。所以我一直很喜歡坐飛機,因為飛機能夠迫使你跟外界通訊完全隔絕,那幾小時的機程完全是屬於自己的。別人找不到你也錯不在你啊! 豈料,科技發達,飛機也開始能夠付費用WiFi,終有一天飛機WiFi普及化。到時,連世上唯一能夠與世隔絕的藉口都沒有了。 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各行各業均能孕育出藝術家。電影是一門藝術,這行業內的藝術家當然不少,除了導演與演員是藝術家,所有幕後如形象總監、燈光師、配樂師、服裝設計、美術指導、編劇,甚至到宣傳方面的海報設計師、劇照攝影師和製作特輯攝錄師等等全部皆是。藝術家的性情有時會比較難捕捉,但你會發現,在這行業內備受人尊重者,通常有著較崇高的品格。有深度有才華同時態度極佳的藝術家,受人尊重的程度更會倍升。 像李安導演如此有才華的導演,在中秋時節會親手將月餅交給在場的所有劇組工作人員,上下一視同仁,令所有人對他的尊敬程度瞬間遞增。已故日本演員高倉健備受尊重,原來他在劇組一直堅持即使自己戲份已拍完,也要等到整個劇組能夠收工他才會離開。他的堅持,令劇組上下感到多一份尊重,倍感心暖。 現實情況卻是恃才傲物的大有人在,最近遇到一個恃才攝影師。想迫電影公司為他聘請多一個攝影師為他分擔工作,全公司一致認為無此需要,他卻在未經同意下自行請人越洋到拍攝現場。然後再來追你數,言談間一直流露著「你這凡人懂甚麼」的態度,句句都在謾罵你愚昧。但想深一層,其實他是黑社會,與「自行運送大桔到你家門然後向你收錢」的情況雷同。 這種態度隨時能夠將一位甚具潛力的攝影師摧毀,唯祝君好運。 心雨~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