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明顯轉弱,一手樓仍是市場焦點,但二手樓市繼續冰封,不少報道指多個二手屋苑均錄「零」成交,就連藍籌屋苑鰂魚涌太古城由本月初至上星期尾,成交亦僅得兩宗。 事實上,樓市在這幾年不斷攀升,現在才作調整,市場早有心理準備。不過,二手樓成交萎縮,加上金管局降低樓按成數,業主難以透過放售或加按物業套現,以用作投資或個人周轉,大大降低消費和投資意欲,影響經濟發展。 此外,現時本港經濟有下行風險,零售市道疲弱,已毋庸置疑。連備受內地遊客寵愛的莎莎,也自上市以來首度因營業狀況惡化而發出盈警。該公司更預計,截至今年9月底的半年溢利預期將較去年同期跌逾50%,重返5年前水平。 因此,在經濟轉壞和市場流動資金轉趨緊絀的連鎖反應下,筆者預期明年經濟會進一步惡化,銀行信貸風險增加,壞帳比率稍為上升。市民在入市前應仔細考慮,美國加息、本地和外圍經濟有下行壓力下,或會影響個人收入和供樓能力。 另外,市民在選購二手樓時,可計算物業的流通率,即是以屋苑的全年成交量除以屋苑單位總數而得出的百分比,以評定一個屋苑是否「易甩手」的參考。流通率愈高,代表交投愈活躍,日後在放售時或會較容易。 作者為永豐信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地政總署截至9月底的數據顯示,有待核准的住宅預售樓花同意書申請共有30份,共涉逾1.4萬伙,當中不少為遠期樓花。事實上,近期發展商積極推盤,市民在購買新盤時,應留意遠期樓花的相關風險。 樓花,是指一些地產項目在未有政府發出入伙紙時在市場推售,市民一般透過售樓書所陳述的內容和示範單位,估計單位在建成後的狀況。因此,選擇信譽良好的發展商,可避免爛尾樓、貨不對辦或誤墮銷售陷阱的情況發生。 此外,購買樓花等同購買物業的未來價值,是一種不動產的期貨投資。在樓花期內,業主不能透過放租、轉售或加按物業,以解決突發性財務周轉問題。因此,風險較購買現樓為高。 樓花期愈長,買家承受的風險愈高;而發展商資金回籠愈早,有助控制現金流和減少向銀行承造建屋貸款,樓價應較優惠。因此,準買家在比較不同新盤價格時,亦應比較樓花期,因此等因素會反映在樓價內。 另外,如轉租為買的置業人士申請按揭購買樓花,銀行會將每月租金,計算在每月還款比率內,或會令有關比率超出規管上限而影響上會。因此,筆者建議準買家在購買樓花前,先向銀行或財務機構查詢按揭,避免失預算。 作者為永豐信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樓」在港人心目中,不但有實際住屋需要,且是身份象徵;有樓代表有個人能力,也不知不覺成為女士們擇偶條件不可缺一部分。事實上,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樓價飆升和土地供不應求有關,要穩定樓價,必須增加土地供應。但從客觀層面看,樓宇供應量是大致可預測的,不過,需求卻難以估計,因為需求會受各種因素影響,如社會文化、價值觀、投資氣氛及實體經濟等。因此,市民對置業的需求是可驟降,樓價亦有見頂回落的一天。 從近年公屋及居屋的申請數字及天價成交個案,反映市民對置業渴求有增無減,當中有部分需求不是急切性的。以未畢業的大學生申請公屋為例,他們對房屋需求並沒有即時需要,只是眼見樓價飆升遠超人工,為求日後居住有保障,不得不未雨綢繆,提早申請公屋,免畢業後,工資超出申請上限。 如市民只認為「供不應求」便能支持樓價,抱著早買早享受的心態置業,筆者建議市民應先衡量置業是否有即時的需要和個人供款能力,才考慮上車;否則,只會搶高樓價,影響個人生活規劃。「樓」在香港人心目中,真是越難買就越愛。最近有新界區的公屋成交實用呎價也突破1萬元,實在值得港人反思。 作者為永豐信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發展商續推細單位迎合市場,不但以低於二手呎價開售,在按揭安排上,亦推出超強二按計劃,貸款額高達樓價35%,一按連二按合共最高可承造九成半按揭。換句話說,樓價650萬元的單位,根據金管局按揭成數限制,銀行最高承造六成按揭,即390萬元,餘下三成半按揭,即227.5萬元,由發展商旗下財務公司提供二按。 樓價高企,市民對高成數按揭需求有增無減,但自金管局實施按揭成數上限後,二手樓成交減少,而新盤因可為買家提供各項置業優惠及高成數按揭計劃,搶去不少客源。 早前金管局曾多次強調,要求銀行全面核查按揭組合,打擊銀行不知情的違規二按,以加強風險管理。但就購買新樓按揭而言,金管局取態較為寬鬆,即使一按連二按合共高達九成半按揭,但只要每月還款額不逾每月總入息一半,銀行仍會接受。 如此看來,每月還款能力才是會否導致信貸違約的關鍵;筆者建議放寬按揭保險計劃,回復至2010年9月的水平,將九成按揭樓價上限由400萬元調升至800萬元。此舉有助中產上車,更令部分客源回流二手,使樓市平衡發展。 作者為永豐信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新一輪「白表免補地價」購買第二市場居屋計劃已接受申請,名額2,500個,有市民表示無懼環球股市下挫及加息壓力,仍希望碰運氣申請趕上車。 現時未補價居屋折扣率介乎15%至50%,「白居二」在選購此類單位時,如沒地區限制,可選購「補價折扣率」較高單位,因理論上這些單位較同區私樓市值有較大折讓,但準買家要留意在第二市場放售的單位,開價一般高出其合理價。 以柴灣一個未補地價居屋單位為例,實用面積590方呎,補價折扣率為50%,自由市場估值為427萬元,但該單位7月在第二市場以338萬元成交,如以自由市場估值減去補地價金額,其合理價應為213.5萬元,成交價較合理價高58%。 此情況常見,因未補價居屋在折扣下仍較同區相類似私樓有折讓,即使售價略高,買家仍接受;但買家日後轉售,只能選擇於第二市場放售,才會較容易獲利離場。因此,如欲購買第二市場居屋的準買家,應參考其在自由市場放售估值,避免高價搶樓而不自知。 作者為永豐信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上周人幣突然連續3日貶值,兌美元貶值幅度達4.66%,市場揣測內地經濟將持續低迷,經濟下行風險增高。從近期各國貨幣政策看來,環球經濟仍備受考驗,各國希望透過貨幣貶值刺激出口,保持經濟增長。 如人幣貶值屬一次性,筆者認為對本地樓市影響有限,但如內地經濟持續惡化,內地企業盈利將大受影響,內銀要做好風險管理而收緊信貸,令市埸資金短缺,會削弱內地富商來港購置豪宅;中小型住宅物業因剛性需求仍強勁,影響較輕微。 但有市場人士認為,若內地富戶對人幣匯價走勢看跌,會將資產調走,兌成港元購買房地產,進一步推高本港樓價。惟筆者認為可能性不大,因投資港樓收租回報不吸引,加上內地人買港樓須付樓價15%買家印花稅,並不划算,因此,資金反而轉投港股機會更高。 人幣貶值亦令美國加息步伐減慢,低息環境仍可持續。本港樓價會以本地購買力推動為主,因此,本地經濟環境最為關鍵。筆者認為人幣大幅貶值機會不大,調整只屬中短期。長遠看好內地經濟發展的本地投資者,有可能趁人民幣貶值,將部分資金投資內地房地產。 作者為永豐信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市建局宣布首個資助房屋啟德「煥然壹居」,以同區私樓價八折出售,平均呎價約1.1萬元,推售338伙。推售單位以1房和兩房單位為主,另有小量開放式單位,面積介乎332至568方呎。至於申請門檻方面,單身人士謝絕申請,「綠表」及過去5年內曾擁有住宅物業者亦不可申請。 事實上,政府能增加房屋供應,以八折出售單位惠及中產家庭,值得鼓勵,亦有助樓市降溫。雖然推售規模不大,但物業質素較一般資助房屋為高,更聲稱部分單位可享維港180度無敵海景,對同區私人樓盤售價和成交有一定影響。 不過,計劃限制單身人士申請,或會為新婚人士帶來不便。不少準新人在註冊結婚前會先準備甜蜜蝸居,現拒絕單身人士申請,即必須先註冊結婚。 但按揭則不能和私人發展商媲美,以售價650萬元單位為例,買家須支付四成首期,即260萬元。筆者認為買家若有能力支付260萬元首期,家庭收入高達6萬元,大可購買私樓,如計劃可降低首期入場門檻,提供較高按揭成數,可惠及更多中產家庭。 作者為永豐信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近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2015年世界投資報告》指,香港去年於外來直接投資金額達1,030億美元,僅次中國的1,290億美元,名列全球第二。 香港這個細小地方,外來直接投資金額竟超越不少大國,數字令人驚訝。雖然直接投資能帶動本土經濟,創造就業機會;但本地住宅和商用物業供不應求,令樓價及租金飆升,大大打擊中小企發展;打工仔的薪酬上調幅度難追樓價升幅,影響置業計劃。筆者認為港府在刺激經濟的同時,必先考慮本地承受能力、人才和基本設施能否配合經濟發展,以免過度投資和發展令供應緊張,物價飛升,影響民生。 此外,最近一宗傷人事件,揭發有持牌「床位寓所」在不足600方呎的單位,分間24個床位,環境擠迫惡劣。這反映香港經濟雖好,但未必各階層受惠,低下階層亦因欠缺市場所需技能,難以維生。港府需盡快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以減低因經濟急速發展對民生的衝擊;又或減慢步伐和待配套齊備後,才重新進發,也未嘗不可。 作者為永豐信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希臘債務危機惡化,觸發環球股災,並引發該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曾急升3.6厘至逾14.5厘水平。而標準普爾亦在較早前將希臘信用評級從「CCC」下調到「CCC-」,是垃圾級中最低主權信用評級。 事實上,信用評級對借款人甚為重要,貸款機構會以有關評級作為釐訂放款利率的參考指標,或考慮是否繼續為借款人提供額外貸款資金。如借款人曾有破產、債務重組或還款拖欠紀錄,無論是國債、商業貸款、樓宇按揭或私人貸款,其借貸利息成本必然較高,因貸款機構承受的信貸和違約風險增加,須以較高的放款利率來平衡風險。 而就本地信貸評級而言,貸款機構一般會以環聯(TransUnion)提供的信貸報告作參考。環聯是本地唯一擁有消費者信貸中心資料庫,其會員包括各大銀行和部分通過評核的信貸公司,資料庫內容包括一系列正、負面資料。藉此會員可更易了解借款人信貸紀錄,從而作出客觀審批決定。信貸資料由會員機構提供並在會員間共享,而環聯會就有關信貸資料進行評級,級別一般為「AA」至「JJ」。「AA」為最高,餘此類推。 因此,筆者建議借款人盡量保持良好信貸紀錄,有助降低借貸成本。此外,借款人亦應避免同一時段內向多家貸款機構申請貸款,否則有可能影響信貸評級、批核進度及成功率。 作者為永豐信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聯儲局剛在上周公布議息結果,維持利率不變。雖然主席耶倫重申年內會加息,但當局已明確表示2016和2017年的加息步伐緩慢,故筆者認為即使美國加息,將不會對香港樓市造成重大影響,而供樓人士可望得到更長低息期。 美國經濟數據參差,加上明年總統大選,加息這個敏感議題,實在一動不如一靜。因此,加息步伐緩慢,是不難理解。理論上,加息反映商業周期實際好轉,意味美國經濟得到改善。不過,現時本地零售業走勢疲弱,因聯匯制度須跟隨美息調升,在實際業務收縮或沒有增長下,企業貸款利息開支上升,增加企業負擔。 另外,如香港跟隨美國加息,本地銀行業也會受惠於加息令放貸的利潤增加。至於對信貸公司而言,因一般以定息放款,加息對整體收入影響不大,反而融資成本有可能增加,影響盈利。 此外,以循序漸進方法加息,對本港樓市未必是壞事,更可為熾熱樓市稍降溫,金管局更有可能取消或放寬樓控措施,此舉都可釋放部分購買力以穩定市場,有利中價物業及二手市場成交,而真正用家亦可趁機入市,購買自住物業。 作者為永豐信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為加強對消費者在購買一手住宅物業的保障,政府於2013年4月實施《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以提高新盤銷售透明度及公平性;但相對而言,消費者在購買商用物業時,所獲保障並不多。 如近年有不少商場拆售,由大業主或投資者以劏舖形式出售舖位,其售賣的廣告會列明出售單位已獲測量師行估足價,並能獲指定銀行承按及享有低息優惠。但有不少買家指,當向指定銀行申請按揭時,才發現估價不足,差額高達六成以上,且部分大業主和指定銀行亦未有就按揭事項事先達成合作共識,令買家大失預算,更甚是無法上會而被迫撻訂。有部分商場劏舖是以樓花形式出售,一般要在物業完成交易後才進行間隔改動工程,但完工後的規格和安排,又是否符合售樓廣告所列明的內容,如是否有按照原定設計規劃商場;或指定日期前完成改動工程;或在入口外牆安裝大型廣告招牌等等。消費者或會因有關誤導性資料而蒙受損失,因此,筆者認為政府亦應就非住宅物業的出售,作出一定程度監管,讓消費者獲得更大保障。 作者為永豐信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新居屋於上周四開始揀樓,有中籤「幸運兒」形容心情如中六合彩,十分興奮,作為樓奴一族的港人,應該很易理解這心情。現時樓價高企,帶動住宅租金走勢持續上升,能以折扣率購買資助房屋居住,值得可喜可賀。而未能中籤的申請者,只好續捱貴租。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於本月剛發出的物業報告顯示,截至3月,租金指數已連升13個月,報169.4,創歷史高位。各類單位租金指數持續上升,當中以中小型單位升幅最突出,豪宅租金走勢明顯落後。其中面積小於431方呎單位,3月租金指數報183.1,為各類型單位之首。與2014年第一季比較,租金整體指數升8.3%。 其實,在金管局多輪樓控措施下,不少準置業人士入市態度轉趨審慎,部分更因金管局收緊按揭成數未能通過還款壓力測試而無法置業。上車無望,惟有轉買為租,令租盤需求上升。雖然近期發展商已積極推售新盤,但供應仍以遠期樓花為主,不少新盤要2016年底至2017年間才落成,買家仍須租樓住。因此,在短期缺乏供應下,筆者料租金仍有上升壓力,蚊型單位呎租因供求關係,升幅最顯著。相信最快要待兩年多後,有較多新盤落成,屆時供應有望增加,租金才會有較顯著調整。 作者為永豐信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樓價高企,加上金管局連番樓控措施,年輕人要置業難上加難,因首期不足,只可選擇能承造九成按揭的單位上車。但此類單位空間有限,實用面積僅得二三百方呎,在家居設計即使「絞盡腦汁」,也未必能把所有傢俬雜物妥善擺放。如遇上結婚或生活改變,又沒有足夠資金換樓,惟有棄掉雜物。 近年「迷你倉」越開越多,需求不斷上升;但租金昂貴,迷你倉多設於工廈區,要擺放或提取物品並不方便。筆者認為如屋苑設施能引入「迷你倉概念」,增設儲物倉讓有需要住客租用,應較會所等設施更實際。如女士們喜歡買鞋,在二百餘方呎自住單位內,根本無法放置巨型鞋櫃,不但單位擠迫,更影響外觀。如能將它放在屋苑範圍內,提取更方便。概念和租用屋苑車位類似,置業者既可滿足住屋需要,也能享受邊租邊買的彈性。 當然,其可行性有待研究;若屋苑內提供儲物服務,收費較工廈迷你倉為高,該倉會否納入可建樓面面積內計算至為關鍵;至於地契用途、保險和有關消防條例等問題,亦須妥善處理。 作者為永豐信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近年有拍賣行拍賣「半契單位」,成交價相比半份契的市值折讓高達五成。有資深投資者專注物色該類單位,希望購買後與持有另外半份業權的業主商議增持、放售或放租該單位,以獲取利潤;究竟為何有「半契單位」出售? 近年樓市興旺,不少信貸公司積極拓展樓按市場,除提供物業一、二按外,如物業為聯名業主持有,也會接受其中一位業主申請貸款,並以該位業主的一半物業業權作抵押,以減低信貸風險。如借款業主未能償還貸款,半份業權便會被收回拍賣,以清還按揭欠款。 運作上,如單位採聯權共有(Joint Tenancy),信貸公司會要求申請人將單位轉為分權共有(Tenancy in Common)。聯權共有俗稱「長命契」,持有人權益互相重疊,所以無法以「半契樓」形式賣出。 一般來說,借款人以半份業權作抵押申請貸款,是他們申請的貸款金額較大,未符合申請私人貸款審批要求;或不想另一位業主知悉其申請按揭貸款。其實,購買該類單位的投資者也承擔很大風險,如未能與另一業主達成共識,難以賣出單位獲利;在使用權上亦易惹爭議。銀行一般不受理按揭申請,投資者宜準備充裕資金,免失預算。 作者為永豐信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金管局自實施多輪樓控措施後,市場成交減少,但樓價似乎未有因此而明顯下降,細價樓的呎價更屢創新高,實用呎價動輒過萬元,開放式和1房單位繼續成為發展商的主要銷售策略,定價進取。原因何在? 回顧早幾年的樓市,市場上對「細價樓」並沒有明確定義,只要是樓價銀碼較細,無論是位於新界區的3房單位,或是位於九龍區的兩房單位,也會統稱為細價樓。但現今樓價高,發展商鋪天蓋地的宣傳,力谷開放式和1房戶;金管局的樓控措施傾向450萬元樓價才可承造高成數按揭;加上,傳媒就細價樓形形色色的報道,令「細價樓」在置業人士心目中,似乎形成了認知價值(Perceived Value)。 簡單來說,「認知價值」是當商品價格水平與消費者對商品價值的理解水平大體一致時,消費者就會接受這種價格。換言之,只要樓價約450萬元,無論是開放式或1房單位,無論在哪個地區及呎數,上車人士也較受落,希望把握機會上車。所以,即使實用面積較小或越劏越細的單位,只要總樓價相若,置業者也願意支付,造成細價樓呎價屢創新高的現象。 此外,筆者認為發展商在推出一手新盤時,也會看準這個「認知價值」,按照置業人士在主觀上對細價樓所理解的價值來定價。因此,置業人士在選購物業時,不應只抱著「只求上車,不問呎價」的心態,高價搶樓。 作者為永豐信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