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常開 -
2014-10-07

上月我接受了一名資深環保新聞記者的訪問,題目是空氣質素。該記者熟悉本地現行的各項措施,包括控制車、船和電廠排放,以及香港與廣深的跨境合作。她認同政府已多管齊下,但市民或許未能領略到,因尚未感到大幅的環境改善。 銅鑼灣或旺角的繁忙街道,路邊空氣污染或許令大眾不安,因車多,縱使這幾年車輛排放正逐步改善,而沿街高樓形成「峽谷效應」積聚污染物,城市環境不易逆轉。另外,香港和珠三角洲空氣污染物濃度逐漸下降,但光化煙霧現象仍嚴重,倘要整個區域藍天重現,還需一段歲月。沒有一步登天的方法應對這些挑戰,而我對工作尚未滿意,但絕非說已做的不多,只是目標仍遙,大家仍須努力。 資訊透明是另一重點,若大家更能了解問題及出路,判斷可更好。我告訴記者,自六月起,當預測空氣污染變得嚴重,環保署便發布新聞稿知會公眾,她會心微笑,認同這安排。市民或許知道空氣污染偏高,往往仍樂於戶外活動,香港馬拉松是一例,報名甫開始旋即滿額。自去年底推出空氣質素健康指數,我們明白要讓市民更理解這指數和善用資訊,以便安排活動等等,現階段要加強公眾溝通。 政府責無旁貸,已訂下《清新空氣藍圖》,並持續計劃加強投放。市民亦需於生活上節能減排,盡己之力。

2014-09-23

今年8月中我出任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之前,已擔任了康復專員超過6年。回想擔任專員初期,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便開始在中國(包括香港)實施。期間我與各持份者,包括康復諮詢委員會、殘疾人士團體、非政府機構、立法會議員和政府同事積極溝通、建立互信,在各方同心協力下,康復服務已有一定的進展。 以政府支援殘疾人士的開支為例,已由2007至08年的166億,增加至2014至15年的266億,增幅達60%;而公眾教育的資源亦由每年約250萬元大幅增至1,300萬元。 建設無障礙環境方面,我們在2008年提升了建築物無障礙設施的法定設計標準,至今年6月底,我們已完成了在3,500個政府場地和250個公共屋邨的改善工程,亦已把持續改善無障礙設施確立為政府的恒常政策。 促進殘疾人士就業方面,勞工處及社會福利署亦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如「就業展才能」計劃及「創業展才能」計劃,鼓勵僱主聘用更多殘疾人士。我們亦已推出「有能者.聘之約章」及共融機構嘉許計劃,鼓勵各政府部門、商界、公營和資助機構攜手為殘疾人士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新的崗位面對的挑戰更多,包括人口老化引申的安老和其他福利需求、勞動力供應等,當然還有一連串的扶貧、助弱、勞工權益等議題。 我期望在張建宗局長的帶領下,與勞福局、社會福利署和勞工處同事緊密合作,並致力與市民、立法會及區議會議員和各持份者加強互動與溝通,為構建一個共融關愛的社會而努力。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蕭偉強  

2014-09-08
2014-09-02

每年9月對學生來說都是個新開始,大家對新學年都有不同的期望及目標。由2003/04學年起,我們建議學校在新學年開始之際,舉行「我的行動承諾」活動,希望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人生觀,亦引導同學為來年的學習及生活,訂下方向,活動亦貫徹了課程改革中全人教育的目標。 今年活動的主題是「與家人並肩攜手,互勵互勉;無懼挑戰,共創未來」。家是健康社會的支柱,也是培養及教導小朋友的第一場所。學校透過安排學生參與集體承諾及相關活動,提醒他們關心家人,與家人互相扶持,主動和家人分享自己未來的目標和計劃,並以包容、守望相助、積極的態度與家人相處,培養對家庭的責任感和承擔精神,共建關愛家園,並推而廣之,令我們的社會變得更美好。 與其他教育政策一樣,「我的行動承諾」活動必須得到學生、家長、教師、校長、辦學團體及社區的支持和參與,才能得到成效。學校透過與家長及各社會機構緊密聯繫,共同推行多元化的學習活動,提高活動成效,令我們的莘莘學子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我衷心祝願各位同學有一個成果豐碩的學年,在德、智、體、羣、美各方面都有均衡發展,並透過參與「我的行動承諾」活動,與家人一起向前邁進,共創更美好的將來。 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

2014-08-26

童話故事雖老套,但每個世代都需童話故事來傳遞道德價值、延續傳統、灌輸正面思想……等等的信息。 1.曾有作家指童話故事害苦了小孩,未能及早告訴他們殘酷的現實、狡詐的人生,當其長大後在社會必然吃大虧! 2.大人的世界容不下童話,但我仍希望久不久可以拋開一切,重拾童趣,讓思想重回單純之景,黑白分明,善惡有報之地。 3.幸運地我每年都有一責任把自己「返老還童」,享受童話之樂。我和女兒有約每年必要與她到迪士尼樂園最少一次,從2006年開始許諾至今已有8年之久,我和太太其實都對迪士尼有點「膩」了,但女兒還是甘之如飴,並堅持要一家人一起「共聚天倫」,「共尋夢想」! 4.說也奇怪,雖則每次到迪士尼都是陪太子(女)讀書,但每次踏入樂園一刻都有輕鬆愉快的感覺。我亦喜歡到園內的商店流連,其中我較欣賞的商品是卡通人物手機保護套。此套的賣點是其圖案只在樂園內有售,去年發現它時「為時已晚」,並未能購買(此套需兩小時製作);而今年有備而來,在午飯前已落單,那天晚上我和女兒都滿足地擁有新手機套 “and we hold the case happily ever after ……” 5.雖然童話故事把善與惡簡單化,但我仍深信每個人及每個社會仍需童話,以保持正能量、傳承傳奇,沒有童話的國度是可悲的。在身心俱疲時,抽身到童話國度,再感受久違的童真是一服不錯的心靈雞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梁敬國  

2014-08-19

母乳餵哺為母嬰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帶來益處及正面影響已毋庸置疑,然而香港的母乳餵哺比率和持續性因受多種因素影響,仍處於偏低水平。政府已制訂全面策略推廣支持母乳餵哺,促進母乳餵哺成為社會大眾接受的主流育嬰模式。這些措施包括: (一)衛生署的香港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專責小組負責制訂和頒布規管配方奶及相關產品的銷售活動及品質的守則,即《香港守則》。 (二)醫管局轄下所有八間設有產房的公立醫院會逐步推行「愛嬰醫院」認證計劃,透過所提供的服務及輔導,支援更多母親持之以恆地用母乳餵哺嬰兒; (三)政府已制訂《育嬰間設置指引》及向各政府政策局及部門發出公共健康建議,鼓勵他們實施母乳友善的職場政策,亦發出《在商業樓宇提供育嬰間設施》作業備考,以推動及輔助私人商業樓宇設置育嬰間; (四)加強宣傳和公眾教育,包括培訓母嬰健康醫護人員;舉辦工作坊、製作小冊子和短片,以及在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的網頁提供母乳餵哺的健康資訊;在母嬰健康院和通過母乳熱線,向授乳母親提供支援;以及加強公眾人士對母乳餵哺的認識。 政府於今年4月初更成立「促進母乳餵哺委員會」,並由我擔任主席,負責監察和統籌這方面的工作,以期更多母親能以母乳餵哺嬰兒。 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陳肇始教授

2014-08-12

七月份,有社區組織帶着一羣住在劏房的朋友來到發展局反映住屋難的問題,他們訴說了每天所面對的惡劣生活環境和負擔高昂租金的苦況。一個公屋單位對他們來說不單是一個安樂窩,更是一個改善生活的希望,因為省下來的租金,可以讓他們提升生活質素,亦可投放資源在孩子的教育和其他方面。 當我在不同場合接觸年輕人的時候,也聽到不少大學畢業生要住在劏房,一些年輕人成家卻不能立室,好些中產家庭渴望換樓改善環境,但不能負擔高昂的樓價。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希望,就是可以分配到公屋、購買居屋或私樓。 面對他們的訴求,我不期然自問:「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些甚麼呢?」 眾所周知,香港山多平地少,可以發展的土地實在不多。「樓價高,租金高」,主要在於供求失衡。為解決這問題,發展局的同事不斷絞盡腦汁去增加短、中、長期的土地供應。但新市鎮和市區已經發展成熟,可發展的土地已近用罄,發展新一代的新市鎮動輒也要十年八載,所以選擇真的不多。改劃土地用途作為中、短期土地供應的措施,縱然未必是最理想,但在權衡利弊之後,還是必須推行。各部門忙碌地覓地建屋,為的就是回應劏房戶和年輕人的房屋訴求。 希望市民能體諒土地供應的困難,一同解決房屋供求失衡的挑戰,為下一代設想。 發展局副局長馬紹祥

2014-08-05

香港政府是很成熟和現代化的管理組織,內部有各種各樣的協作和監督機制,互相制衡,既促進亦保障各方各面的公眾利益。 例如,政府為方便接載官員到不同地點辦公,有它的車隊。環境部門為推動環境保護政策,鼓勵公眾使用節能減排的各類環保車輛(包括電動車),亦促使停車場營辦商安裝充電設施。 不過,政府車隊管理部門能否使用某一款電動車,亦不會因為它是政府部門而隨便從外國輸入。某一車種能否在香港的路面行駛,必須經過運輸署和機電工程署審批,確保機電和道路安全。 同樣,機場管理局擴建機場容量,推動興建第三條跑道,是香港長遠福祉之所繫。最終第三條跑道能否成事,除了需要得到政府不同部門(例如運輸及房屋局的政策支持)的配合外,它還須經過一連串過程,環境評估和審批便是當中重要一環。環境保護固然是社會大眾關注的,然而環保影響評估乃一科學評核過程,以客觀的事實和資料為基礎,而非主觀判斷或臆測。有關的環評報告亦提出了各項環保和緩解措施,以盡量減低工程對環境的可能影響。 要加建新跑道工程,大眾自然期許機管局做好環評的功課,但同時亦須尊重環境保護署作為把關人會做好把關的獨立角色,按照法例嚴謹審視有關的環評報告,確保工程合乎環保要求和規定。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

2014-07-29

本港吸毒隱蔽化問題日趨嚴重,在2013年吸毒者被首次發現時,其中位數顯示,已吸毒4.6年,差不多是5年前所錄1.9年的2.5倍。禁毒常務委員會(禁常會)早前提出了「驗毒助康復計劃」並作公眾諮詢,是希望為社會提供一項額外措施,盡早辨識吸毒者,重點並非要懲處他們,而是希望在毒品對他們的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前,向他們提供及時的輔導和治療。 雖然公眾諮詢意見書內的意見分歧,但在一項民意調查中,有91%的回應者表示支持計劃;而對計劃表示有所保留的,亦普遍認同需要及早辨識吸毒者並介入協助。政府接納禁常會的意見,並會提出具體建議,盡早開展第二階段的公眾諮詢,以助社會各界繼續探討有關事宜。 吸毒人士,特別是年輕人,嚴重低估吸毒的後果,當他們身體或精神的問題浮現時,情況往往已經非常嚴重,需要長時間治療和跟進。因此,受毒品問題困擾的人士,應盡快向相關機構尋求協助;亦可透過24小時禁毒熱線「186 186」,或新增的流動通訊服務,以WhatsApp或「微信」發信息至「98 186 186」,向專業社工求助。 另外,近期年輕人因販運毒品而被捕的情況有上升趨勢。無論是青少年或成年人,參與販毒都是嚴重罪行。踏入暑假,我提醒年輕人保持警覺,遠離毒品,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斷送美好前程。 保安局副局長李家超

2014-07-15

合作是成功的關鍵。持份者與市民對新政策的支持,能左右大局。 其中一個好例子就是立法規管遠洋船在香港泊岸轉油。政府在政策上牽頭,航運界提供技術及商界意見,以至非政府組織支持,三方攜手合作提升香港空氣質素,保障市民健康。我們會在今年內提交條例草案,預計明年實施,令香港成為北美和歐盟以外首個立法地區。航運界及非政府組織亦正向內地特別是廣東省大力推薦這項措施,以減少區域污染。 另一個成功例子是香港七人欖球賽。今年,環境局、主辦機構及多個持份者合作在賽事中源頭減廢,收集約1.5噸剩餘食物作捐贈、約1噸廚餘作堆肥、以及約400公升廢食油、約5.6噸玻璃樽、8噸廢紙和3噸廢塑膠作回收。展望明年,所有持份者將加大力度減廢回收。而去年推出的「惜食香港」運動將多個飲食業機構連成一線,透過改善採購程序、廚房管理及廚餘收集等,共同出力減廢,稍後會再接再厲,更將成效具體量化。 以上兩項環保工作有一些有趣的差異。前者,不少國際船公司在北美及歐洲已跟隨有關做法,對措施已有相當認識;但對減廢而言,持份者眾多,包括芸芸飲食業界的從業員,各界當中不少持份者對相關工作陌生。 改善香港的廢物處理,是政府、商界以至社區的重要民生演進過程。或許,有人對我們進行的工作方向或成效存疑,但無論如何,我們會承擔結果。顯然,合作的好處,就是各方秉持正面態度共同努力,造福香港。 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

/136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