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常開 -
2015-09-08

國家新發展策略和布局的「一帶一路」已正式啟動,各國正着手積極研究,美國麥肯錫顧問公司最近的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將給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80%的地區帶來經濟提升,並且有望於2050年前讓世界30億人口加入中產行列。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路」,涵蓋26個國家地區44億人口,預計產生萬億美元計的經濟規模,包括公路、鐵路、港口、油管、橋樑、電網及光纜等基礎設施,負責為沿線國家提供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絲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更會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促進亞洲發展。   作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香港,地處中心位置,港口航線遍達全球510個目的地,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與香港早已有海運空運貨物往來,我們的國際化人才橫跨貿易轉口、金融貨幣、乃至文化傳播等領域,相信可以發揮相當優勢,通過一帶一路為香港注入新動力。   古代的絲綢之路,為當時東西方文明互動的重要紐帶,佛教因此到了中國,與本土儒道文化構成了圓融智慧的中華文化。今天的一帶一路,同樣倡導以「文化包容」實現「民心相通」,除了珍貴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深信更將傳承開放、多元、包容的絲路精神,並以此推動多元共贏的新合作模式,以更高起點實現世界的和美大同。    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  

2015-09-01

早前網上媒體報道,社交網站流傳一段影片,有運輸工人把回收箱內的玻璃樽轉移到大膠桶,並假定此舉最終把玻璃物料送往堆填區。但事實並非如此。 實情是影片中的工人為了提高運輸效率,把眾多回收箱收集所得逾兩噸的玻璃樽轉到大桶,然後一併運往政府指定的回收商作循環善用。 玻璃樽回收是我們當前一項優先工作。我們經公眾諮詢並得到社會支持,推出飲品玻璃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有關條例草案已提交立法會,期望下個立法年度獲得通過。同時,我們已把玻璃樽回收網絡擴至覆蓋約七成住宅人口,並積極與非政府機構和大型商場等合作,設置更多玻璃樽回收箱。廢玻璃容器可於本地循環再造,化成建築物料、玻璃砂和環保磚等建材。 其他回收物料方面,廢紙回收率約為六成,但受污染的報紙和紙巾則不宜回收。例如,大家洗手後用手帕等代替紙巾,支持環保。 至於要減少堆填區的廢膠,則須提高其回收價值。骯髒的廢膠實不宜回收,其處理耗費資源及成本過高,若放進回收箱亦會污染和累及其他回收物。我們正開展「乾淨回收」運動,提升市民分類回收的正確做法。 政府已修訂與回收物收集承包商的合約,以加強路邊回收箱的成效和監察。另外,政府快將落實十億元的回收基金,協助回收業界提升技術和設備等,令更多合適物料回收再造。 但源頭關鍵是我們須改變習慣,加強乾淨回收,使香港成為一個惜物減廢、轉廢為材的城市。 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

2015-08-25

最近與朋友進膳,有醫學界的友人便半帶提醒地說,少吃皮蛋和蠔豉。為甚麼?朋友乃見近日政府為公共屋邨抽驗食水樣辦檢視食水的含鉛量水平,順帶一提食物中這兩款含鉛量較高。 鉛這種重金屬,在我們現代日常生活中經常沾上。隨着醫學知識的增進,我們更多地了解鉛過量累積對身體的壞處,遂設法減少人體從環境中攝取鉛的含量。猶記得從前印上「萬壽無疆」的茶具和碗碟,今天幾近絕迹,皆因那些鮮艷的釉彩,含鉛甚多。 食物安全中心曾進行全港性「總膳食研究」,得悉本港成人每公斤體重計,每天平均攝取0.21微克的鉛,較歐洲人的平均攝取量低一倍多。美國人攝鉛量範圍較闊,高於港人有之,低於港人者也有。 上述的研究引用國際專家數據,指成人每日攝取量達每公斤體重1.2微克,身體的血壓才有些微的反應。 該研究發現在不同類別的食物當中,魚類海產、蔬菜、豆類和堅果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含鉛;蠔的含鉛最多,其次是雲耳/木耳和西洋菜。 雖然鉛天然存在於環境中,可通過進食、吸入和皮膚吸收進入人體,不過,香港食水的含鉛量按理不應超出世界衞生組織就食水所訂的暫定準則值。因此,追「鉛」溯始,對症下藥,自是政府目前的要務。政府亦已就食水含鉛這課題設立了網站,向巿民提供最新資訊;網址為www.isd.gov.hk/drinkingwater/chi/index.html。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

2015-08-18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重點是以甚麽態度看待。 最近參觀了長者安居協會的「生命、歷情」體驗館,在反思生命得到不少的啓發。 若你生命只剩兩分鐘,你最想做甚麼?覆電郵?為想做卻未做的事後悔?對父母說聲我愛你?給最愛的人一個擁抱?體驗館引發參觀者深刻的反思,珍惜時間,珍惜生命。何必等到在剩下兩分鐘時才後悔時不我與。 體驗館也引導年輕人以正面角度思考年老,以欣賞的態度體驗長者的智慧。隨著核心家庭的出現,孩子大多與祖父母分開居住,長幼關係比較疏離,促進跨代溝通,對構建關愛社會,至為重要。 香港半山區扶輪社及獅子山扶輪社在六月份舉辦的「長者百人2015」計劃對推動敬老尊賢,強化家庭價值,饒有意義。計劃透過年輕人訪問長者,把他們逆境自強的故事輯錄成書,讓年輕人從中體會長者勇於承擔、堅毅不屈、知足常樂、助人自助的人生智慧,增進對長者的了解和尊重。 這些故事主人翁與我興奮地分享人生閱歷時,眼裏閃耀光芒,面上充滿喜樂,人生的晚年可以不是灰色的,可以繼續散發姿采。    正如著名電視藝員梁舜燕姐姐在活動中分享︰只要積極樂頤年,多做義工、多參與社交生活、甚至繼續工作,晚年仍是「夕陽無限好,最美是黃昏。」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蕭偉強

2015-08-11
2015-08-04

財經金融界高薪厚職,是不少香港人心目中的「筍工」。最近有澳洲報章報道,一位原本任職投資銀行的年輕人,為了追逐釀酒夢,毅然與一個釀酒商合作,自家釀製“毯”酒,首批出品三百支,銷售對象是要求高品質的顧客。亦有一名空氣動力學女工程師,放棄如日方中的一級方程式跑車設計工作,前赴法國學師,然後回澳洲創業烘製麵包,每星期只在五、六、日三天營業,每天限售三百七十五個全人手精製法式麵包,顧客在清晨已大排長龍搶購,一年營業額高達二百三十多萬港元。 當地有政府經濟師批評這些手作式小店,缺乏規模運作,相對機器式的高產量製作,是浪費人力資源,令製造業生產力下降,影響國內生產總值(GDP)。但亦有教授指出,這類小本經營店舖鼓勵創業,製造高質素產品,有更高盈利空間,顧客亦樂意選擇用心製作,而非千篇一律的產品。 以上一段新聞,令我思考究竟生產力有多重要呢?這兩個例子足證「名牌行業」並不一定帶來事業上或生活上的滿足。 許多香港人窮一生追逐成功:要贏在起跑線,畢業於名牌大學,加入大企業,賺第一桶金等,但這些追求未必令人快樂。對於有人為追求另類成功或滿足感,趁年輕作新嘗試,建立真正愜意的事業,那我們會否覺得他們損害了香港的生產力呢?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劉怡翔

2015-07-21

匆匆一別,再踏足檳城已是四分一世紀之後!再遇檳城,感受其淡淡的風韻、濃濃的人情;探索度假村熱力四溢的沙灘、喬治城飽歷滄桑的建築;享受海南雞飯、鮮味喇沙、海鮮晚飯——就這樣自由散漫地與檳城共敍數天。這次的經驗是驚艷!整個喬治城老城區就是活歷史! 當檳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大力發展時,檳城人驀然回首,悟出檳城的寶就是其厚積的「茶垢」。英殖民地混雜多個種族移民,糅合了東西方的古老建築。沉澱了二百多年人文歷史的喬治城,從1786年建城到2008年成功申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世界文化遺產,仍保留了一萬二千幢歷史建築。 蹓躂於舊城區的街道,你可慢慢欣賞各具特色的舊建築。當中的表表者要算是富商張弼士的故居,它亦是古蹟復修的佼佼者,現時除開放予遊人參觀外,也是一所高級旅館。不得不認敝鄉,不到檳城不知道她有這麼多既可愛又栩栩如生的壁畫,主要描繪平民的日常生活,而最出名的一幅要算是「姊弟騎單車」吧! 也許是世界文化遺產的薰陶,我感覺檳城的人文風景亦甚有涵養,甚至在我們吃午飯的茶室內,亦發現一張海報,圖文並茂介紹檳城老屋風格,我一邊吃海南雞,一邊學習不同時期的老屋,如「早期檳榔嶼式」到「晚期海峽折衷式」,直至「早期現代主義式」的風格。海報上更有一張檳城老屋特徵「解剖」圖,為這一頓午飯平添不少人文品味! 老城區是古樸中滲滿活力,除了是壁畫帶出的活躍感外,其老房改造亦做得不錯,賦予老建築新角色、新生命,是嚮往文化深度遊的理想之選,足堪香港借鏡。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梁敬國

2015-07-14

為加強保障嬰幼兒的健康,政府今年初就加強規管讓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配方奶粉和食物的營養和健康聲稱進行了公眾諮詢。   我們欣悉市民和業界人士大多原則上支持訂立上述的規管架構。我們已充分考慮公眾諮詢的結果和詳細研究本港的情況,並參考了國際機關食品法典委員會的相關原則、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和不同地區的做法,決定建議採取較嚴謹的規範方式,這亦是大部分在諮詢期間回應的人士所支持的。   特別一提的是,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推廣母乳餵哺一向不遺餘力,因為這對嬰兒的成長、發展和健康至為重要。世衞認為較大嬰兒及幼兒配方產品的用途並非必要,而且不適宜在嬰兒出生六個月後用作母乳替代品;這些產品的營銷手法容易造成混淆,不利於推廣母乳餵哺。政府考慮到香港比世界許多其他地方頻繁密集的配方產品宣傳促銷活動,為避免幼兒飲食習慣因食用過多配方產品而出現失衡,因此有必要建議禁止較大嬰兒及幼兒配方產品作出營養和健康聲稱。   至於嬰幼兒食物,我們建議准許作出營養聲稱、營養素功能聲稱和其他功能聲稱。不過,為確保嬰幼兒食物的營養和健康聲稱恰當和不含誤導成分,政府會制訂評審聲稱機制,只容許這類食物就其對嬰幼兒健康十分重要的營養素或成分作出聲稱,有關聲稱須符合有關含量的特定條件,健康聲稱也必須具科學佐證,並通過有公信力的評審程序。   我們相信建議的規管架構實施後,有助締造一個更有利嬰幼兒健康成長的環境。   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陳肇始教授

2015-07-07

當你讀到這篇文章時,可能你正在擠擁的鐵路或巴士上趕著往九龍或港島上班。或許你也曾想過,能否在各地區增加就業機會,讓大家可以不用往市區上班,減少因跨區工作而虛耗在交通上的時間?正在規劃的洪水橋新發展區,便正正朝這個方向進發。 現時有逾300萬市民居住於各個新巿鎮,但傳統的新巿鎮比較著重於它的「居住」功能,未能滿足當區的就業需要,故此現時大部分的就業機會,仍然集中於維港兩岸,令早上往市區的鐵路和巴士非常擠迫,但往新界方向的鐵路和巴士卻顯得較為鬆動。 要更長遠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合理地分布就業機會。在規劃洪水橋新發展區時,部門的同事便意識到當區就業的需要,因此將洪水橋定位為「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它除了可容納約17萬新增人口外,更會預留107公頃的經濟用地,供發展商業、辦公室、酒店、零售、物流、創新科技等產業;日後可提供200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規模有四個金鐘太古廣場,故此有人把洪水橋比喻作日後新界西北的「中環」,而我們對此也有相當大的期盼。 事實上,洪水橋在地理位置和交通基建方面擁有優勢,包括港深西部通道和往機場的屯門赤鱲角連接路,相當適合發展商貿和物流業。洪水橋新發展一方面可吸引相關行業的公司和人員匯聚,發揮協同效應,另一方面亦可讓這些公司遷出現時在巿區租用的辦公室,騰出更多空間供各行各業發展,可謂一舉多得。 希望大家能夠同心協力支持這個計劃,讓香港可以突破現時發展空間不足的瓶頸。 發展局副局長馬紹祥

2015-06-16

首屆「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近日公布了結果,香港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同學設計的實驗,獲得了明年在太空上進行的機會,嘗試在微重力狀態下製作多用途聚合物有孔薄膜,由國家航天專家和本地科學家組成的評審團一致認為構思具創意。實為獲獎同學高興,也為所有參與同學鼓舞,因為參加實驗設計的過程本身就是個人思考的提升。 是次比賽從醞釀至取得階段性成果,整整超過了一年,參與籌辦的團隊在結果公布時都充滿着迎接新生命降臨的喜悅。當日航天員張曉光分享自己的太空奇緣時,提到自己以十五年不懈努力,才換來十五天的太空任務,朋友和他自己本以為升空心情一定會很激動,卻原來除了離開地球一刻時的心跳加速,其餘時間內心都非常平靜,相信那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厚積薄發,十五年間,航天員曾經歷無盡挫折動搖自己,尤其當目睹身邊不少隊友紛紛離隊,但也有無數感動激勵自己,那份堅持執著與恬淡自然,讓不少在場人士動容,一名女學生更帶淚向其提問香港同學該如何參與國家的太空探索工作,感動不少與會朋友。 人生本來就是從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與鍛練中成長,旅途上每人都曾遇到過跌倒的失落與領先的欣喜,重要的是能在每一階段切實學習、積累經驗,讓每一個下一步走得更好更穩妥。 太空探索是人類的共同嚮往,持續支持着航天員的是對追求夢想的信念與執著,但能親身參與的幸運兒畢竟屬少數;探索人生則是每人的責任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不論年齡、族群、政見,讓我們一起思考、探索、成就人生,共同追夢、圓夢、再追夢。願共勉。 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

2015-06-09

朋輩間分享共同面對的挑戰,常極具啟發。 上星期,我在德國漢堡出席港口管理會議,就香港船舶減排發表演說,並與負責聯邦及當地環保政策的官員會面。會議有兩個主要訊息,一是港口的可持續發展,其二是電子化改革。 歐洲港口常以可持續發展能力作為成效指標,不單追求經濟可行性,並着重社會認同和環境可持續發展。達致高能源效益及善用可再生能源是他們的重點政策。北歐風力充足,他們利用碼頭的大型風力渦輪機生產可再生能源,為碼頭提供電源,並減少碳排放。 電子化改革既處理大量資料以達致高能源效益,亦提升物流效率以改善港口運作。「智能港口」就是指在港口和物流建設之上,成功應用現有資訊技術處理多方面匯集的數據,連繫相關作業和流程等各方面,以改善效率和引入創新理念。關鍵在於是否有正確的管治架構將現有技術加以善用,港口管理機關扮演着募集相關持分者的角色,以加快決策過程和互相吸取經驗。 香港在會議上又有何分享?首先,想不到原來我們的船舶排放清單比歐洲的更為詳盡。此外,香港的航運業界在2011年發起由17間船務公司自願簽署「乘風約章」,啟動船舶泊岸轉油,亦讓外界留下深刻印象。雖然北歐港口已位處硫排放管制區,但他們對香港通過泊岸轉油法例作為邁向珠三角排放管制區願景的第一步,亦深表肯定。內地港口運作持續增長,因此德國官員明白香港在這方面的努力對國家意義重大。漢堡和洛杉磯的港口當局向香港表示合作意向,分享他們環境管理的建議和最佳作業模式。漢堡和洛杉磯與上海已建立姊妹港口關係,而香港和上海在管制船舶排放亦有交流合作,三方的交流將非常有用。 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

2015-06-02

6月份又是年輕人找工作的季節,除大學畢業生外,一批選擇投入職場的中學畢業生亦會尋找合適崗位吸收經驗。 近期勞工市場保持穩定,失業率一直維持在接近全民就業的低位。今年4月份,勞工處錄得來自私營機構的職位空缺超過十萬份,較去年同期上升11.9%。其中適合中學畢業生且毋須經驗的空缺超過15,600份,有利年輕人投身勞工市場。 現時僱主一般所關注的,並非年輕人缺乏經驗,反而是他們的工作態度。輔導青年就業的機構指出有些年輕人不懂處理與同事間的人際關係;對工作缺乏熱誠;一遇困難,頻頻轉工;或期望上司像父母一樣事事遷就自己。 投身職場,要盡快適應,找到工作上的樂趣和方向,除裝備自己的技能和知識外,抱持正面的態度和培養堅毅的性格至為重要。 我在上月出席一所中學的畢業禮,其中一個環節是由畢業生透過戲劇、歌曲和感言答謝老師和父母的培育,回味友儕間互勵互勉的情誼,反思6年學習的心得。 學生的分享令我十分感動。最值得欣賞是他們的態度︰感恩而不是埋怨;嚴謹卻流露真情;各有表現但又配合得天衣無縫;有同學忍不住淚水,其他同學仍處變不驚,溫馨地送上紙巾,再輕拍肩膀作安慰。老師、家長們都深受感動。這些正向的態度和團體精神帶到職場定會深受讚賞。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蕭偉強

/136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