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數乘零,結果都是等如零。 最近看了一位今年戰績一敗塗地行家的文章,檢討近半年的得失,表示基本上只犯了一次錯誤,買大了A股,似乎潛台詞是如果不是不幸地被阿爺誤導,應該會順風順水贏到嘔。 其實失手次數根本並不是重點,真正關鍵是整體傷亡的程度,只有一個錯誤就被市場重拳擊倒,代表風險管理非常有問題,就算A股一役沒有發生,亦遲早死在其他市場之中。只要態度一路輕佻,不尊重市場,隨時隨地興之所至就all in,中間過程如何也好,終點都註定會是零。 回顧2015年,自己失手的交易有一千幾百個,平均一個交易日至少幾單,整體卻依然有所進帳,是因為在幾個關鍵戰役之中取得大捷。反過來看,好像如果沒有幾次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自己就會損手爛腳。 炒得太密,是出道以來的習慣,量變才可以帶動質變,頻頻和市場過招,才能夠理解市場及理解自己。今時今日理論上可以將交易的次數大幅減少,但除了慣了手勢,對市場及自己的學習又無止境之外,是因為有相當多的交易屬於試探性質,又或者是先走為敬,規避風險,寧願等形勢明朗才再次入場。這些看似多餘的交易,本質上都是和風險管理有關。 要掌握大趨勢的變化,要由小趨勢入手。如果不落場,體會不到應升不升、應跌不跌之類的異動。而有心水就立即細細地先買一注,當作是哨兵,是防止自己方寸大亂盲目高追的最好方法,當然買入後發覺原來是錯就要斬,但這是必然會有的經營成本。 投資必然是冒險的機會率遊戲,即使有六七成贏面,也代表有三四成會輸,所以自己對於每次交易的勝負並不是特別緊張,關心的是程序,如果過程之中做到足,即使要輸也沒有辦法。在整個過程之中,風險管理肯定是最重要的一環,如果少數失誤就導致重創,絕對不可以收貨。 不少投資者之所以敗仗少,很可能是因為不肯止蝕。市場有頗多時間是上落市,只要所選的目標不是太差,入市位並非太離譜,很多時都會坐得翻轉頭,可是打死罷就一味坐,只要有一兩個大錯便會死得很慘。至於自己奉行贏谷輸縮的策略,非常講求紀律,谷大了注碼,便沒有死守的空間,斬倉次數無可避免一定升,剛好是一個很大的對比。輸好多次其實無所謂,只要每次都擊我不倒只得輕傷便可以。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過去一個星期外圍及港股走勢都相當反覆,難以猜測。損手而回是合理賽果,基本上是輸在兩點,低估了成交細波幅大環境中操作的危險,與及中國閂埋門吹泡沫的威力。輸贏是小事,上述兩點卻可能會維持一段日子,未來的路一定難行。 油價急挫,高息債爆煲,市場的恐慌情緒只是維持了一日半,在上周一告終。可是聯儲局加息前後的大反攻,原來不外乎是虛火,重新大跌,理由竟然又是油價受壓帶來的隱憂。由始至終,自己偏淡的立場正確,不幸是不夠定力,太早重新進駐淡倉及不少淡倉捱不住挾倉陣亡。出現這種過山車市況,固然是上星期充滿新聞事件,不過財經頭條牽引情緒,低成交令上落幅度加大,製造漩渦效應,亦是十分關鍵的背景。 近期在港股中做淡友更加無癮,因為A股的走勢持續偏強,為港股帶來支持。短期原因應該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但更加值得關注的長期因素,內地資金成本維持在低位,內地人根本不將人民幣貶值的風險計算在內,外匯儲備狂跌不當是一回事,至於借出去的資金,投入在甚麼項目,好像也不用理會。很明顯外資對A股失去興趣,從滬股通的額度變化已經顯示出來,可是內地資金成本低,對股票是支持,A股已經完全是中國人主場,泡沫點吹都得,近期的離奇勁勢,隨時只是前奏。 由於持倉水平降低,炒作失手也無傷大雅,以球賽比喻,今次是領先三比零被反先,落後三比四。重點是節奏不能亂。上周五美股大跌,部分原因是期權到期,相關止蝕沽盤推波助瀾,所以今日很大機會穩定下來。 其實,這個星期大部分人都會放軟手腳,頂多小注怡情,追沽或撈底勝算都不大,離場休息是最好的選擇。目前的功課,是觀察不同股票在逆境中的表現,準備好下次買貨的清單,舉例蘋果(AAPL)明顯弱勢,可以剔除。 至於A股,在一個偏貴市場中博泡沫再生,信心一定有限,外資便拒絕再玩。不過,看來可以偏向虎山行,限定注碼去參與。反正現時看來沒有甚麼市場會有把握,A股勝在夠瘋狂,真的爆升的話,回報百分比甚高。不過,自己一定不會移船就磡買H股,AH差價還是會拉闊,外國投資者會將人民幣貶值風險計算在資金成本之內,H股升唔起是有道理。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逢周一刊出
一個星期之前,自己還是偏向樂觀博反彈,幸好上星期二開始察覺氣氛有異,做好防風措施,才得以控制損失,否則就會迎來一次慘敗。能夠及時應變,絕對是多得過去多年所交的學費。 炒得太高,傻仔無以為繼,會令泡沫爆破,但如果股市要低處未算低,跌極都有,就必然是由債務危機所引起。 九七亞洲金融風暴、零八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美債降級,莫不如是。當企業資金成本抽升,一個重要基本面轉壞,股票自然跟隨大跌。因此見到油組會議之後,紐約期油失守40美元,即時聯想到企業債可能受到牽連,便立即加強戒備,恐慌一定要趁早。 40美元固然是重要支持,油組今次正式被認定是無能為力,再加上現價賤賣石油,對償債已經是無補於事,所以這次下跌,對比之前由100美元急跌到40美元一役,市場反應大大不同。 輕資產低負債,業務做得好的公司,理論上不受影響,可是短期之內,市場套現避險就好壞都沽,何況股市中的強股,基本上未跌過。 人民幣貶值一役,市場隔了幾日才充分反映,忽然間大崩堤。當時的經驗,對今次應對有極大的幫助,因為上周二狠心改變部署之後,上周二及周三美股的市況相當反覆,曾經有兩次強勁反彈,其實市場真正進入恐慌狀態,只不過是上周五的事情。 如果好像過往般耐性不夠,還要扮醒目左穿右插短炒的話,在那兩三日應跌不跌的時候,肯定守不住手上對沖的淡倉,隨時手痕再買過股票。 幾個月前,有認真想過市場滯後下跌的理由,可能是不少機構投資者,在作出一個關鍵部署之前,是需要深思熟慮,亦可能是在中間反覆震盪的過程中,才可以逐步撤退得更多。而股價變化明顯才是牽動情緒的關鍵,不少人是敵動才動,又或者真的要見到股價下跌,才會感受到危機來臨。 投資市場不斷變化,由於參與者去蕪存菁,水平實際上愈來愈高,所以要不斷觀察市況,理解性格上的改變,才可以與時並進。勝負許多時候根本是一線之差,一定要保持謙卑,一邊作戰一邊學習。假如今次以專家自居,墨守成規,故事肯定已經不一樣。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人多擠迫,一旦出事就會發生人踩人的慘劇。美元勢幾乎是全世界一致的預測,歐洲央行加碼量寬的措施稍稍失望,歐元就在極短時間內急速反彈。衝上去的原因並非市場轉為看好,只不過是回補兼且追殺淡倉而已。 當然有份捱打,但是和外人所期望應該不同,在極端波動的市況中,當時的應對居然是相當文靜。自己其中一句炒賣格言是恐慌要趁早,遲了便沒有意思,在早段喪失了斬倉的先機,就未必要跟大隊賤價平倉。事後證明判斷正確,一日之後隨著美國公布就業數據,氣氛又再轉好。 能夠處變不驚,關鍵是倉位水平。急速受創,但是損失屬於可以承受的水平。而即使市況繼續惡化,估計亦未至於會太差,這樣才有硬食死守的空間。倉位水平之所以合理,有兩個大前提。第一,是自己吸取了11月的教訓,今次有把握到好位將部分持倉沽出,鎖定了利潤墊底。11月MSCI換馬影響持續至月底,末日call陣亡,不過自己再接再厲,期權加碼轉倉之外,甚至買了幾個市場的期指。踏入12月市況果然立即回復正常,以前很可能繼續持倉博落去,不過,今次有理無理先走為敬,降低風險兼且保留稍後再加倉的彈性,事後回看月頭這個保守的處理極之重要。 第二,是自己一向分散了市場去出擊。雖然較看好歐美日等成熟市場,但香港及中國始終是自己主場,一直堅持繼續參與。而中國點心債在香港反應差,可是國內的債券市場卻出奇地好,在岸人民幣利率受壓,對於企業是好事,基於這一點,早前比較看好A股及內房,帳面上有不俗利潤。上周四晚外圍兵荒馬亂的一刻,一個十分重要的考慮,是這些倉位會否被歐美市場的急劇調整所拖累。 A股市場近期氣氛頗佳,而且當時新加坡A50期指夜晚時段依然甚穩,再加上部分新興市場的ETFs表現亦出奇地好,所以自己大膽地估計影響不大。自行判斷不會出現火燒連環船的慘劇,對於穩定情緒亦十分有幫助。上周五早市A股果然仍穩,不過自己為了降低風險,趁好價已經將A股減持,增加籌碼,準備有需要時在歐洲或者美國加注。隨著投資者愈來愈成熟,不同市場之間的相關性逐漸下降,這樣對於自己跨市場的操作有利,所以無必要局限自己,完全離棄中港市場,尤其自己對於這裡的市場心理較為明白。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逢周一刊出
上回提到轉身造好,並且以價內call及價外call雙軌並行。行動沒有大錯,在出擊之後,曾經有兩次機會小勝而回,分別是11月20日尾市及11月26日早市,可是加加埋埋,逃生門開啟的時間只有45分鐘左右,等於半場足球賽。 自己有把握到機會減持了小量,但絕大部分倉位結果都是由贏變輸,相當無癮。 有食無食這種感覺,正如喪屍病毒一樣,是會感染市場參與者,改變他們的行為。假如下次港股忽然急升,肯定愈來愈多人會把握機會先走為敬,寧願少賺一點。 何況港股的故事已經不夠吸引,香港地產旅遊金融瓣瓣一潭死水,至於中資企業方面,拉人固然沒完沒了,還要忽然之間出現中國交通建設(1800)用90億元人民幣投資基金這種事,地雷多,亮點少。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短炒還要有得贏,其實的確值得燒炮仗,袋先講也是人之常情。 自己仍然會繼續博,希望港股於年底前氣氛會好轉,而且還會逆潮流繼續以慢打快。 以今次經驗為例,單日高位只得二十幾分鐘撤退,要金睛火眼睇實,又要夠狠心食雞胡,根本不容許見步行步的傳統打法。尚未至於死路一條,可是既辛苦而回報亦低,並不值得投入一大堆心血去短炒。 何況在11月大市看似無出路的這段日子,有不少3月底年結的中小型股,憑藉亮麗業績殺出了重圍,而即使是經歷了上周五的急挫,A股在整個11月還是有進帳,整體氣氛並非表面上那麼差。 暫時看來,有三大陣營依然受到市場歡迎,分別是內房股、本地民生消費股與及下游工業股,當中內房股受制於MSCI換馬,應該是大股之中最值博。至於後兩者在業績公布後突破,在蜀中無大將的情況下,可望繼續向上重估。 如果有心用傳統坐貨的打法,不妨在上述範圍中選擇。如果感染了喪屍病毒,短炒還要變本加厲的話,要用期指或者相關期權。 最近兩次挾倉,分別是開市及收市時段,期指相關產品會有額外多15分鐘時間行動之外,市場深度亦比較好。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上星期來了一記華麗轉身,上星期三睇淡,買了一大堆末日put,再加小量指數期貨淡倉,當晚公布美國聯儲局會議紀錄之後,確認氣氛有變,全軍覆沒狠狠斬倉,然後反手以港股作為主力箭頭造好,成功反敗為勝。 今次勝仗,最大意義是能夠以平常心去克服怕輸的心理。上星期三睇淡,到上星期四轉睇好,萬一市場繼續單跳模式,原本堅持落去會贏,卻變成一輸再輸的話,對士氣會是重大打擊。何況自己這兩次部署並非大秘密,在傳媒訪問中都有提及,一個金錢問題,變成了同樣是面子問題,幸好沒有因此而過分顧忌。 鼓起氣轉身,而且偏向虎山行,以成交細的港股為目標,部分原因,正正是將心比己,認為港股炒家畏首畏尾的心態,拖慢了反攻的節奏,提供了寶貴的時間差可以利用。在本月港股出現了三次極之急勁卻又無以為繼的走勢,分別是誤傳深港通、摩根士丹利推介MSCI香港及巴黎恐襲,投機者受過教訓,便不敢貿然追市。而港股上周四及上周五反攻滯後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MSCI中國指數換馬的影響,雖然月底才生效,由於港股成交實在太低,明顯有不少沽盤是提前了行動。 外圍的走勢,引證了聯儲局會議紀錄是相當強勁的催化劑,美國股債齊升,帶動了新興市場。港股即使有技術性沽盤壓住,如果向上重估的動力夠澎湃,一樣可以照升,無理由比基本條件更差的巴西也不如。之前MSCI香港一役值得參考,最後是無以為繼,卻證明了要短暫突圍根本不難。而且指數基金沽盤只剩下6個交易日就捱完,供應期有限,應該有些同道中人把握機會儲貨。 當時博港股升的最大好處是水位相對低,另外近期波幅細,期權金偏低,上星期五尾市忽然突破之後,認購期權帶來的回報便相當不俗。自己的策略是且戰且走,部分套利,補償之前造淡的損失,保留一批12月call,希望市況持續復甦到年底。 上星期三造淡絕非是無的放矢,美債及VIX指數周二晚忽然上升,自己過分敏感誤判形勢,原來只是關鍵事件前的保險部署,而不是短期轉勢前的訊號。出手的決定是完全無問題,最大的風險反而是一擊不中之後,會影響下一次行動的信心。低成交的環境很可能是新常態,會有頗多飄忽的走勢,出錯機會率必然上升,要像今次一樣,可以保留財政實力及保持心理平衡,在失誤後繼續如常運作,才是今次最值得記存的部分。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逢周一刊出
誤傳深港通,摩笛吹起港股,連續兩次反彈都是一閃即逝,絕對是會加強炒家要搶雞胡的意識。自己便是人辦,依然相當後悔上周四沒有好好把握機會沽出更多貨,否則今日便有較大的作戰彈性,今次最大的教訓,是維持在高位的時間實在極短,自己並不相信唱好MSCI香港指數的建議,不過手上的是內房股,當時升幅未夠勁,而且原意是坐遠一點,再加上打法通常是等見頂回落之後才較積極沽貨。結果第二日裂口低開掉頭回落之後,一路上從來沒有支持力,想出手已經沒有機會。 不過一味搶雞胡,是會學壞手勢,在短炒及長線部署之間,是需要拿捏一個平衡。嚴格而言,今次也不是一個大錯,假如上周四大舉沽貨,今日應該會回補大部分,相差可能是組合的百分之二左右,這個年代是寸土必爭,依然是可以接受的水平。所以更加重要的,是讓負面情緒消散,迎接新的一局。 對於中美股市的走勢判斷,同樣並非特別悲觀。上周五新加坡A50期指晚市是跌得少過預期,而一直跟進的中型A股,能夠逆市強勢,證明主流是炒股不炒市而已。在銀行股及資源股都無運行之下,A股主要指數表現難寄厚望,卻不代表個別股份方面沒有機會,今日低開,會是選擇性吸納的時機。 上周五晚美國輪到強勢股洗倉,而先行調整的生物科技股則中段突圍,通常是短期拋壓接近尾聲的跡象。巴黎恐襲是變數,九一一之後,零二年峇里、零四年馬德里及零五年倫敦的恐襲,對相關地方的股市打擊都只是短線,而且復原期一次比一次短,投資者不當是一回事,畢竟生活仍要繼續,亦沒有人會想對恐怖主義屈服。 不過十年期間,整個社會政治經濟生態大有分別,例如貧富懸殊嚴重加劇,增加社會下層的不滿,較容易走向極端。假如恐怖襲擊游擊化,的確是防不勝防,現時的擔心,是短期內類似事件會否一浪接一浪,抑或像十年前一樣,只是零星地發生。 自己是樂觀,周末期間,美國戲院票房以至NBA直播球賽所見,入場人數都正常。人是不會想在誠惶誠恐的狀態下過活,頂多是接受較嚴密的保安檢查,正如九一一之後機場在監察上的改變。股市最終是反映人的行為,而恐怖主義是一定不會顛覆世界,這些信念是堅定不移。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10月份環球股市大升,著名對沖基金經理Bill Ackman則斯人獨憔悴,旗下第一重倉股Valeant(VRX)被沽空機構報告狙擊,質疑帳目的真實性,甚至用上類似Enron騙局的字眼。VRX股價急挫,現時只剩高位的三分之一,市值蒸發了超過300億美元。 Bill Ackman於VRX的持倉,佔本身組合十幾個巴仙,單是在VRX的投資,已經不見了20億美元,所以他所管理的基金,10月份單月下跌7.3%,而全年則下跌19%。他如何應對今次困局,會是基金管理業界一次非常重要的個案研究。在亂局中要保持冷靜,繼續接收及分析資訊,在追、揸、沽與及斬一部分的四個行動中選擇,已經相當之難,還要成為了傳媒焦點,難上加難。 其實Bill Ackman的打法,註定了大起大落,今年跌接近兩成,可是去年則憑於Allergen的投資勁賺四成。當冒險進攻,防守就無可避免被削弱。所以要避免陷入類似他目前的困局,在攻守之間平衡之間要有取捨,寧願好境時少賺,也要逆境時少輸,其實對客戶而言,組合的穩定性應該是更重要。 自己最重倉的股票,曾經是領展(823)、Facebook及迪士尼,正股都未嘗超過組合一成,頂多是以超遠期call來爭取回報,減低一個主要成員大幅拖累表現的機會。另外要防止盛名所累,盡量低調。今次VRX出事之後,Bill Ackman要面對火燒連環船的狀況,既然死守VRX,代表可能要斬其他持倉來降低風險,形成一沉百踩,被行家針對性攻擊,所以行動保持神秘是有好處。 不過,對自己最大的警覺,是要反思投資生物科技股的利弊。這個板塊一向高回報,畢竟人口老化是一個簡單易明的概念,但是整個業界的運作,可以說是基於一份社會合約或者君子協定來進行,藥廠投入巨額科研,然後有節制地賺取厚利。可能是這一輩人開始短視,個別藥廠大幅抬價,無視社會的反響,政客則為了爭取關注而攻擊藥廠,向來不成文的君子協定似乎逐漸被瓦解,假如真的成為趨勢的話,整個板塊的估值會有下調的壓力,短炒無妨,卻不宜作為組合的重心。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逢周一刊出
上屆NBA總決賽,勇士隊在劣勢之下,教練卡爾作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調動,用伊古達拿代替保格打正選,採用小球陣容。變陣後的頭幾分鐘,未見其利先見其害,被騎士隊利用身高優勢狂轟內線,轉眼間落後十分以上。好一個卡爾教練,面對逆境毫不動搖,堅持陣式,結果成功扭轉大局,直落連取三場成為冠軍。 10月份自己一度處於劣勢,股份強弱互易,新興市場大升,手上的知識型股票卻接近全線捱打,恒指升了千幾點,組合總值則只有寸進,表現曾經最多被恒指拋離百分之七以上。當時的決定其實相當關鍵,到底要像今年4月時高速變陣,隨波逐流,抑或是擇善固執,沿用一貫的陣容,就像卡爾教練一樣,明知其後的勝利? 當時不斷問自己,到底投資的最重要理念是甚麼,是價值創造,透過企業的成長,去分享利潤,抑或是左穿右插,嘗試從市場情緒在貪婪與恐懼之間搖擺時賺錢。自己一向是兩者並行,但大比例側重於價值創造。作為一隻小型基金,其實完全投機是沒有問題,客戶亦不會理會,可是這種手法上不了大,市場深度始終有限,而且隨機性太大,何況當時已失先機,港股亦不似4月時有強勁催化劑,有力長驅直進。既然深信實體經濟和股市趨向兩極化,資金流向只是一時,於是決定不變應萬變。 結果相當幸運,在美國企業及中國國企陸續公布業績之後,強弱再度互易,科網股發力,中資股put反敗為勝。和恒指升幅相距收窄至兩個百分點之內,執行上是可以再做好一些,不過至少已經避免了最壞的狀況,被市場左一巴右一巴,保住了自己的信念。 其實勝負也是在於一線,假如當時科網股繼續沉淪,中資股繼續升,就會由英雄變狗熊。 許多對沖基金表現不外爾爾,就是因為擺脫不了跟隨指數表現的羈絆。有異於平均數絕對是一項風險,自己其中一個夠膽冒險的理由,是不甘平淡,死也要死得好看。今次表面上是固執,實質上陣容方針在兩三年前已大改,而且不斷微調。 正如卡爾教練一樣,一旦找到了成功的方程式,不會因為一兩場敗仗又大變。士隊的成功,甚至改革了整個NBA聯盟的球風,自己沒有那樣偉大,但至少在投資講座上看到觀眾的轉變,是相當正面的。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兩周前一場投資講座後,一個客戶留下來閒聊,回應是聽過自己演講許多次,這一次是第一次覺得沒有提供甚麼出路。自己當然是相當緊張,立即好好檢討要如何正確傳遞想表達的訊息,因為無論任何環境,市場工具齊備,選擇繁多,總會有出路,束手無策已經是不存在的過去式。 事實上,當時亦非完全沒有建議,主打提供是指出中國在TPP簽訂後,似乎有對外資開放跡象,意識型態上的控制未必再那麼嚴,對迪士尼、Facebook及Google等巨型企業有利。這位長期支持的客戶覺得無建議的原因,是自己一向睇好這些企業,沒有新鮮感。 事後的發展,證明這個建議的確是最好的建議,最好的答案就是最簡單直接的答案。幾家巨企的股價飛天,可惜(真可惜要講可惜),在這個業績期內,手上有好幾隻美國中型股在公布後應聲倒地,連環受創,抵消大部分巨企帶來的利潤,做啱一步原來是不足夠,必須要做啱埋第二步,戒手痕不亂買中型股才可以成功突圍。否則一來一回之下,整體升幅還比不上指數。 今次經驗說明,分散投資的副作用是大大增加中伏機會。似乎要爭取超級回報,的確應該學巴菲特將注碼集中,但這一輪失手個案中,除一兩間公司外,絕大部分曾輝煌過,嚴格而言只是帳面利潤被蒸發,贏少咗。真正的難題是中型股較易出現大規模短期調整,市場只是由過度樂觀,變成稍為審慎,股價就會一下子急跌,其實一兩年前的Facebook,也經歷過類似的過程。 解決方法不在於萬佛朝宗,而是如何去蕪存菁。自己是採用既集中亦分散的打法,十大持倉佔比四成以上,剩餘則由好幾十隻股票去分,然後按照業績及股價表現進度升降呢。今次中伏影響較大,是因為TSLA及MKTX等都是已經被提升至手上第二梯隊,還有炒特殊狀況的VMW。其實孩之寶HAS業績後也一度倒地,自己選擇加倉便證明了是對。 更好的股票,也會遇上低潮,或者發展上的瓶頸,重注大股一樣有短期調整風險。何況分散投資是發掘下一浪主力的必然階段,無倉位就無心認真去跟進。確定個別股票不能成材,就忍心止蝕算了吧,有些則可以俾多次機會,甚至可以加注,提升作為重心。由於沒有標準答案,決定十分艱難,但投資從來就不會容易。不能因為短期成敗輸打贏要,而放棄持之有恆的方法。(基金持有Goog call、FB、DIS、TSLA、MKTX、VMW及HAS)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逢周一刊出
大力推介正在上映的電影《命懸一線》,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法國雜技名人Philippe Petit於1974年得悉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大廈即將建成之後,決定要進行一個前所未有的壯舉:在毫無保護之下,在雙子塔之間行走鋼線。過程中,先要鬥志鬥力闖入世貿,還需要克服極限恐懼去達成夢想。 這齣電影可以發人深省的地方相當多,首先是師徒之間的差異。Petit的師傅空一身好本領和家傳絕學,為求安逸,一生都只是跟隨馬戲團巡迴表演。他毫無保留地向Petit傾囊相授,可能是想透過Petit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過兩人的境界始終大有差異。以自己為例,如果當初甘於一世做股評人,的而且確生活是安穩,又或者和戲中的師傅一樣,可以教出一個出色的基金經理,但是那種成功感是遠遠不及冒險去創立基金。 第二,作為觀眾,大家都會著眼於短短的走鋼線表演,而忽略了以前的準備過程。整齣電影並沒有刻意凸顯Petit對預備功夫的那份執著和認真,只是輕描淡寫地鋪排他在世貿長期不斷探路的過程,與及在執行的前一日,與同黨重溫再重溫任務的細節,足足重複了21次。 第三,Petit初試啼聲,在水池上掉了下來,感到沮喪,但是他沒有因此放棄,而是策劃在聖母院走鋼線去贖回自己的尊嚴。挫敗不但沒有打擊士氣,反而激勵他更進一步。 在Petit的座右銘之中,自己覺得比較深刻的是,他強調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安全到達鋼線另一端的話,是不會貿然踏出第一步。高空走鋼線當然是玩命,透過足夠的準備和信心,深信確保不會出事才行動。其實投資亦是一樣,買股票是一剎那的決定,但是事前功夫可以降低失誤的機會,增加坐貨的決心,很多投資者的問題是不肯投入功夫去準備,馬虎了事,令投資成績差強人意。 如今年的中國泡沫,自己可以抽身而退,是因為一早已經有泡沫爆破的準備,而不是天真地認為泡沫可以天長地久,有一個話爆就爆的預期,所以可以快速離場。有很多同行貪勝不知輸,在毫無心理準備之下,大勝變成大敗。其實當下的這個升浪不外乎是迷你版4月,基本上是熊市反彈,而力度和幅度都會遠比4月差,短線追貨要有心理準備隨時中伏。有了這個想法,最終才不會淪落到又一手蟹貨。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本月份環球股票強弱互易,自己組合表現嚴重落後恒指。當然頭痕,要追數但是又不應該違背自己的投資理念,中間要拿揑一個平衡並不容易。其中一個回應,是翻查自己和恒指表現差距的紀錄,發現原來有三成半的月份跑輸,數字遠比自己想像為高,即是眼前的困局,只是短期問題而絕對並非災難。贏得少慘過輸,可是一味背負心理包袱想追,反而容易進退失據,倒不如當作由零開始,繼續聚焦在以後的操盤程序之上。 一向不睇好中國,4月大牛市跟得到,今次終於要失手,因為兩次性質上大有分別。4月炒北水南下,想像空間無限大,所以當時反應超快,立即以期指及期權填補中資股倉位的空虛。今次擺明是熊市反彈,轉角位的前因後果,是先後有福士、希拉莉批評藥價及嘉能可(805)等事件,將負面情緒推到極致,然後美國就業數據欠理想,短期加息預期下降,觸發換馬活動,沽出好股,換入殘股。環球股票的短期走勢和公司基本因素瞬間脫節,形成愈墮落愈快樂。由於這種修正浪的空間不會太多,催化劑當時看亦不是特別明顯,一時掉以輕心,便錯過了這個短線機遇。 對於核心持倉的處理,自己並不後悔,曾經捱沽,但上周四開始看來已回穩。對於價值投資的理念,不在於估值數字高低,而是在於價值創造的能力,故絕對不會因為市場缺水,拋售好股來換馬,就要盲目跟風。假如自己投資選股一時一樣,這盤生意能否行到今時今日會是疑問。 需要檢討的是短線操作的部分。「極度恐慌,有利反彈」,一向是自己短炒戒條之一,今次居然走漏,理由有兩個。第一是今次出乎意料的壞消息一浪接一浪,自己在第二個壞消息即希拉莉批評藥價時已有行動,早了兩日,結果無功而還,挫折了士氣,到最後升浪終於出現時,失去一向的兇狠。第二是工具的選擇上失敗,追市時的加倉,包括生物科技股ETFs,與及本地地產股call,完全沒有貢獻,前者是壞消息風眼之一,後者是博息口預期,表面上都合情合理。 近年股票兩極化,玩選股玩到過分沉迷。4月之用期指及期權作主力,現時回看可能是太趕時間下的選擇,當時是在周五晚夜期追,與及在周一九點半現貨開市前買,今次沒有那種逼切性。其實既然明知自己會和恒指比較,日後要短炒市升的話,部分倉位應該改以期指作為工具,買期指始終會比買殘股容易接受。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只係兩個巴仙,仲頂得住嘅。只係兩個巴仙,仲頂得住嘅。」上周五美國非農業職位增長數字遠遜預期,美股初段應聲急跌,自己一邊望住基金戶口不斷更新的淨值數字,一邊碎碎念去安撫自己的情緒,避免過分恐慌之下亂做傻事。 當時情況惡劣,自己一向成手美股,而且才剛剛撤走不少在亞洲市場對沖的淡倉。美股方面固然要捱打,同時香港及日本的持倉也要做定撥備,十月開局看來將會由贏變輸。跌勢兇狠,帳面損失上升中,自己決定選擇死守,硬食這一個跌浪,主要考慮其實是自己的心理狀態。近期市場走勢飄忽不定,半日牛半日熊是常態,來來回回幾十個回合,斬完博過,博完又斬過,唔使輸卻又贏唔到,心理上已相當疲憊,當上周尾段好友終於看來取得了優勢,下定決心博突破,誰知道又被數據打殘,如果當時減倉撤退,肯定會鳴金收兵,暫時離場。 正常的操作,是先斬為敬,等形勢好轉再買過,但這種手法壓力相當大,自己的心理籌碼所剩無幾,既然金錢籌碼上能夠負擔,便下定決心死守。當然放棄短線紀律,還有其他考慮,表面上跌得好勁,可是當時的水位在前一晚也見過,下跌動力澎湃是之前強力反攻帶來的假象,要記住近期成交偏低令短期上落加大兼且次數頻繁,另外,恐慌指數升得也不算特別厲害。 選擇了死守,並不代表熄機瞓覺等運到,反而是長駐電腦之前,等待進一步的發展。自己的容忍程度是讓整個組合再輸多一個巴仙,萬一不幸大市再跌,向下穿位,便真的被迫接受,大舉離場兼休養。 幸好幸運之神眷顧,走勢去到中段已經逐步改善,不用捱足一個通宵,就可以放低止蝕安心瞓。其實很早已經感覺應該可以捱得過,近期美股的風眼是生物科技股,這個板塊回穩的速度遠比指數快,自己還怕死,趁機沽出正股換期權,贏少了很多。 炒賣絕對是一門藝術,如果上周五晚頂不住折磨而撤退,整個十月將會陷入一場苦戰。人始終不是機械人,在運作上要考慮士氣及心理狀態,上周五是一個特殊案例,經過一整個九月洗衣機式攪拌的市況,知道自己接近去到一個極限,斬完再買已經不再是選擇,唯有一是輸夠三個巴仙,一是殺出重圍。今次是用上非常手段。下次遇上相若市況而本身精力充沛,打法就肯定不同,不會次次都如此幸運。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逢周一刊出
睇完《別讓李嘉誠跑了》,自己第一個聯想,是李嘉誠跑得了,那麼又有那些人跑不了,跑不了的又會有甚麼代價。腦海中即時閃出來的答案,是中資券商股,而它們的下場,當然是慘到無朋友。 從去年的第二季度開始,中資券商股有一個長達15個月的蜜月期,大牛市賺佣賺到笑,高位又成功配股集資,擴充孖展業務,賺息又是賺到笑,當時可以說是受盡了朝廷恩惠,畢竟A股這個牛市是官方大力所催生。可是券商得到的好處,原來是要還的。當股市塌下來,即使明知水位仍然是大幅偏高,一樣要身先士卒,衝入災場接貨。孖展生意大幅倒退,昔日高位配股所得的銀両,卻已經全部變成自己的蟹貨,換句話說,風險和以前一樣,唯一分別是少了利息收入,而要去博資本增值,以目前大環境,當然凶多吉少。最後還有期指市場,更加是變相話停就停。 面對官方的壓迫,可以想像券商只有無奈的配合。根據《別讓》一文的邏輯,假設有券商膽生毛,打算勸諫想抗命,也會被曉以大義,訓導要回看昔日好景的時候,受過幾多國家的好處,忘本是如何大逆不道,在中國經營生意,不會是貨銀兩訖單單清,而是拖泥帶水有包袱。上述潛規則當然一直存在,《別讓》一文只是幫倒忙,將背後的意識型態清楚展示出來,加上有券商股這個強而有力的示範單位,相信會令那些依然天真的投資者醒覺。 長久而來,中資股都被認為是政策市,有八成以上公司要靠政策食胡。政策的優惠,原來是要背上無形的負債去交換,所以中資股一定要好平,才可以吸引嚴謹的投資者去冒險。今次進一步解開了H股估值超低之迷:無定價權又跑不了,不單止要硬食逆境,甚至隨時要報國,風險高而回報低。 中國依然是一個十幾億人口的超級大國,消費市場有很大的空間去發展,但我們在投資中國內需概念的時候,應該要慎重考慮公司到底是跑得了抑或跑不了,變成社會企業的可能性會有幾高。 在全球一體化之下,最簡單依然是選擇一些強而有力的外國品牌,必然逐漸蠶食土產品牌的份額,有定價權有能力加價,不怕人民幣貶值風險,最重要是跑得了。未必是話走就走,至少未來不需要卑躬屈膝,硬食不平等條件去報國,贏埋贏埋不夠一鋪輸。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9月份苦戰兩個星期之後得個桔,除了一句「唔賭唔知運氣好」之外,好像唔知為乜,唔炒可能好過炒。士氣受到打擊,是因為市場轉方向太快,次數太多,例如自己重倉長江和記實業(001),110元樓上唔走,第二日居然見番105元,單是這隻股票,一來一回已經令基金淨值相差0.4%。「有食唔食,罪大惡極」,如果經常性去計這條數,應該好快會癲。 市場深度轉差又無大方向,是常轉風的原因。雖然理念上是愈亂愈好,但心態上要接受並不容易,尤其是短炒手風欠順的時候。浮動淨值數字當然重要,卻同時是一個心魔,要擺脫羈絆,最好的方法是縮注,等如打麻雀輸了手上大部分籌碼,要打得細才沒有心理壓力去博牌,直至重回正軌,手上籌碼增加才有資格再大賭。 問題其實尚未解決,苦戰很可能還有第二個原因,就是操作的主要前設出錯。自己近三、四個月的打法是好淡並行,成熟市場造好,新興市場造淡,所以5月及7月倖免於難,6月及8月當成熟市場一併出現大調整的時候,就頂不住一樣要輸。長線的睇法是世界將會兩極化,贏家輸家距離愈拋愈遠,一方面堅持擁抱贏家,另一方面則攻擊輸家以減低短期資金流向帶來的陣痛,而市場的走勢發展,基本上確認這個分析。 但市場一旦人多擠迫,就不時會有反方向走勢出現。這周聯儲局會議似乎成短期拆倉催化劑,美債反彈美元回軟,美股表面守得好,因主要大股表現突出,整體一般而已,而歐股及日股明顯有沽壓。相反新興市場在巴西評級被貶後,完全未見進一步恐慌,唯一合理解釋,應是市場正把握機會平淡倉。這種全方位撤退,正正是攻擊自己短炒運作的罩門,成熟市場買極都唔起,反攻只是曇花一現,新興市場跌極唔死,淡倉永遠被挾番轉頭。轉風次數頻密,卻隱藏不了這個拆倉的大方向。 如短期要順勢而行,是完全違反自己基本理念,純粹追逐資金流向,即使落注也不會有信心去坐。估計這個拆倉潮在聯儲局會議前便結束,屆時市場走勢可望回到正軌。忍受多幾日就可重新再用自己招式迎戰,希望屆時成績可提升。不過,這種拆倉始終會是自己的罩門,需要好好思考,日後如何設置機制,去盡快辨認出危險,減低損失。回看9月是在基本前設錯誤之下操作,能夠得個桔,已經算是好彩。 (基金持有長和)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逢周一刊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