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舉行了半年一度的公司客戶講座,出奇地最多人關心的問題,是美國一旦加息的話,會有甚麼影響,而現階段是否有策略去部署應對。原本自己相當懊惱這個月表現失準,平白浪費一個突圍機會,還要倒輸一點,聽完他們提問之後倒是有點釋懷。 管理對沖基金,就是不要隨波逐流,必然會偶然跑輸大市,因為打防守是需要付出代價。當然亦不能夠永遠保守,既要吼準機會進攻,亦要有打防守的能力,難度極高,否則也不值得收取昂貴的費用。近期市況好,升勢又集中於少數大股,自然令人覺得買ETFs(交易所買賣基金)更佳。 可是買ETFs是只攻不守,撤退全賴投資者本身的判斷,升市未必夠膽坐,跌市又未必走得切,所以主動型基金應該仍然有生存空間,關鍵是長期能夠作出平均數以上準確的判斷。 8月份失利,並不是因為提前部署加息及提防債券爆煲。港股組合是有得贏,可是美股打和,歐洲日本要輸,而短線炒賣亦敗北,所以有輕微虧損。已經因應市況將組合洗牌,大減歐洲及日本的持倉,美股方面則去蕪存菁,將注碼集中在較少數的股票,香港則明顯增加本地地產股的比重,希望乘深港通爆冷,內地人只是追捧有實物支撐的香港股票,又或者香港樓市再次瘋狂,帶動這個板塊。 重新部署買定離手,其實只有等市場下一步發展,問題是自己心態上有急於求勝的傾向,不夠平靜。其中一個理由,可能是看著主動型基金這個行業日落西山的趨勢非常明顯,感到追求卓越的逼切,就算最近5年跑贏同業都好,依然覺得未夠好。 如果心急就有回報,香港也不會有窮人。反而更加容易犯錯,但每日面對指數慢慢升,升來升去只有少數股份的市況,又的確很難不心急。 所以客戶的提問有如當頭棒喝,進攻是重要,但防守可能更加重要。想深一層,自己日夜守住報價屏幕,最重要的任務,並非爭取回報,而是萬一出事,可以第一時間逃生。 這一年半載生意之所以起飛,也是因為去年大時代一役可以保住大部分勝果,巔峰期贏到嘔,如果只是過眼雲煙亦無用。在爭取回報和控制風險之間,是要作出一個拿,不能太計較一兩期的表現。至於美國可能加息的問題,則是要等待市況確認逆轉之後才大舉部署,現階段還是局住博,只是心理上要做好準備。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逢周一刊出
「我哋收客3%管理費,30%表現分紅,你叫我買蘋果,我點向客戶交代。」在美國電視劇《Billions》一幕中,對沖基金老闆在早會之中向著一名交易員咆吼。這場戲看似平平無奇,卻解釋了近年不少對沖基金的不濟理由;錯焦點。 對沖基金收費貴,所以有壓力去爭取高回報。招式不外乎主要3款:推高槓桿、抄底摸頂及尋找被市場忽略的故事,當然主要會是二三綫。推高槓桿及抄底摸頂這兩個方法,講求的是捕捉市場時機的功力,原本已經不容易而且困身,近年隨著成交降低,意味魚腩愈來愈少而變得更難,所以大部分人都傾向第三條路,希望以資訊取勝,《Billions》劇中的基金亦如是。 可是股市發展卻趨向兩極化,少數大型強勢股愈升愈有,細價股卻無力跟上,港股近期這個情況極為明顯,不過,即使外圍股市也一樣。兩個理由,第一是股價走勢反映現實世界,在宏觀經濟欠佳狀況下,巨型公司的營運一枝獨秀,生意歸邊,租舖請人又樣樣有優勢,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逐漸被擠壓。 第二是資金流向,由對沖基金轉移至收費廉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s),ETFs大部分跟隨市場指數,所以資金源源不絕流入指數的重倉股,細價股則面臨沽售壓力。 因為收得貴而刻意求冷,便成為一個詛咒,在目前的環境中更難突圍。回想起來,當日自己定在1.5%管理費,15%表現分紅這個比行業稍為偏低的水平是相當重要,以近5年的表現來看,算是僅僅值得收取這個水平。由於心理壓力相對細,不要說是買蘋果,連領展(823)、置富(778)這些理論上更加不易大升的REITs,也能夠一直作為基金的重心。 收得貴未必一定需要交出高回報,打防守的能力才是更重要。去年港股大時代一役,香港同業主要遭人詬病的地方,不是回報低,而是一場歡喜一場空,逆轉之後不能夠保住巨額的盈利,居然打回原形,和買只攻不守的ETFs根本無分別。大牛市之中全香港區區有股神,基金經理的價值,是在於能夠在爆煲之後保住利潤。 所以顧忌買蘋果完全是錯,大路股是大勢所趨,食住上理所當然,真正的考慮,應該是在於市場是否會逆轉,甚至是否已經逆轉。今次肯定將會比去年更難,如果容易的話,這一行就不值得收取這麼高昂的費用,而同業之間,也需要經歷種種難關才可以分出高下。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轉眼之間,已經做了18年股評人,從未試過如此困難,難到逼使自己收市之後要熄電話,爭取休養生息的獨立思考時間及空間。 上周二日本政府公布財政刺激方案之後,市場失望一度急速調整,自己仍然選擇睇好。可是當時遇上的訪問口吻,全部都是以位高勢危作前提,先有一位記者幾乎全程每句都是以擔唔擔心作為開局,感覺上已經不是訪問,而是盤問,再有上電視節目,編輯來一大段負面消息多到數都數唔晒做引子。然後朋友又好心做壞事,傳來一堆睇淡的權威人士言論。即使沒有被瘋狂轟炸,自己也很可能一樣會在上周四轉,但反應肯定是加大了及加快了。 其實在任何時候,市場都必然同時存在一大堆利好及利淡因素,投資者正如陪審團一樣,根據好淡雙方的理據以及市場形勢,作出判決而已。不同的地方,是投資者將會從市場的發展中,知道自己的判決是否正確。假如一個人有既定立場,要尋找證據是輕而易舉,今次的不幸,是自己作為公眾人物加上又當黑,恰巧無奈被動地接收一面倒負面資訊而已。 做股評人之難,是因為今次英國公投脫歐之後的資產泡沫,理據並不穩固,主因是有錢就可以任性,富豪滿足於低回報,瘋狂搶購資產。如果用以往的估值基礎,結論一定是位高勢危,所以新舊債王都睇淡是相當合理。可是泡沫不一定會爆破,甚至還可以愈吹愈大。面對眾多表面不利條件而仍然鎮定甚至跟風,其實只是一個選擇,沒有甚麼好解釋。 至於難上加難的地方,是市場長期成交低迷。現在泡沫仍然在吹,最佳方法是死坐強股,不變應萬變,可是將來怎麼去判斷轉勢,將會是超難的一件事。市場不會無端白事自我爆炸,必然會有藥引,所以無風無浪就無謂估頂,頂多回幾個百分點,但一旦出現劇變的話,又怕脫歐一役的經驗重現,第一段會跌得好急,下跌走勢卻完全沒有續航力,市場極度恐慌兩日就復元,追沽又未必是好方法。在低成交環境之中,操作上的判斷壓力比旺市中更大,還要應付盤問形式的訪問,自然吃不消。 自己一向的過濾器已經相當勁,基本上不理絕大部分人的意見,否則不可能兼顧股評,還有今日的成績。不過,市場集體智慧明顯升高了幾級,加上傳媒數目又膨脹,接受訪問的次數太多,既然開始力有不逮,唯有熄機,爭取一個平靜的環境來應戰。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逢周一刊出
經常被人問幾時會沽騰訊控股(700),答案是除非騰訊出了亂子,否則剩餘的持股,只會繼續死守。騰訊現時大約佔基金3.5%左右,遠遠低於恒指的比重,假如自己很在意相對表現,其實是有壓力要去加倉。對於基金經理而言,出現一些又大又勁的股票,就要面對是否需要跟風的艱難決定。 細價股現爆煲潮,很多人不明白,究竟當初死托爛托,到底有甚麼目的,肯上釣的散戶根本已經相當少,那些莊家股專欄及課程,可悲到只是瞄準食物鏈的最低層。其實真正目標反而是基金,與及基金的投資者。騰訊是正貨,局住要買當然問題不大,但當年的漢能(566)及高銀系,玩到過千億元市值,又有市場指數不生性機械化將它們加入,有些基金經理真的會被迫就範,成為散貨場。這一招pump and dump,絕對是針對資產管理這個行業的毒招。 而眾志成城托高一些細價股,對於某些基金或者理財產品而言,就是提升表現的絕招。內地A股整體雖然差,可是贏大錢的基金卻大把,股神氾濫,說穿了就是出術。道理很簡單,舉個極端的例子,一個幾億元的小型基金,只要投幾百萬元落一隻香港創業板,勁升幾十倍,帶來的回報便是幾十個巴仙,沽唔出無問題,只要年結時未死,收到表現費便過骨。何況很多外行人不知就,以為是高人貪心便入局,資金愈多,托市愈容易,形成良性循環。 今次細價股崩堤,表面是沽空機構發功,形成火燒連環船,但中國銀監收緊理財產品亦可能是關鍵,加上細價股基金難再招徠,整個資金鏈面臨斷裂。而制定市場指數的機構,經過漢能和高銀系被人鬧到七彩之後,已經改善了選股機制,減少了pump and dump的機會。所以相信風暴過後,只會是一個漫長的死寂期,不理細價股也不會有特別損失。 「仲搞咁多嘢做乜?都一把年紀,買樓收租算啦。」這些說話其實是很多股壇老將的心聲。還是活躍細價股的大戶,不是新來的內地資金,就是毒辣到魚毛蝦米都不放過的大鱷。凡夫俗子,何必和他們硬碰硬,論心態技術消息樣樣輸,不是天真到以為圖表信得過?何況全球投資主流是維穩,追求類似債券的股票,愈穩定愈有運行,根本無必要向難度挑戰。如果嫌回報低,寧願賭衍生工具,也總好過買細價股,今次應該是喪鐘已經正式響起。 (基金持有騰訊)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信一成都算多,hea人!」社交網絡年代,人人都是批評家,無緣無故被人鬧,已經是家常便飯。這次覺得好笑,是因為自己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正正是太過勤力,唔夠hea,近期就一路苦苦思考如何可以做少一點,賺多一點。在投資路上,hea絕對不是一件壞事。 7月初和員工客戶一齊去坐郵輪,當時交易次數只是平日的四分一,卻進帳甚豐。反而回到工作崗位之後,苦戰足足兩個星期,亦只不過有微利。投資這個行業其中一個特質,是努力未必一定有回報。其實自己相當不滿意今年的表現,如果一直持有年初時的股票組合,應該和現時的表現差不多,即是短炒和對沖部分今年打個和,唯一作用只是將組合的波幅降低。自己的選股能力是比預期好,捕捉市場時機的能力則有代改善,多做未至於多錯,卻是徒勞無功。 除了像上周所講,淡倉要識走位之外。另一個提升效率的重點,是海外市場出擊的時候,明顯信念不夠強,和在港股巿場的表現仍然有一段距離。自己是逐漸減低港股比重,在這 長期只是圍繞大概二十幾隻股票投資,但由於有主場之利,對公司熟悉,夠膽大注集中在個別股票之上,命中率亦相對比較高,所以港股組合表現不錯之餘,亦不需要花費太多功夫。 可是,去到海外巿場,由於全靠網上資料,沒有機會和管理層會面,信心會打個折扣,而且始終只得幾年經驗,未算真正摸熟對手脾性。即使近兩年大方向算是做得啱,可是每個板塊都要買一堆股票,未能透過集中注碼去提升回報,捕捉突破時機亦不似港股般純熟,成績依然只算是強差人意。 所以自己暫時仍然未有去hea的條件,在海外巿場營營役役,除了爭取回報之外,亦是要累積經驗,直至炒到有如在港股之中那種信心,才可以開始放慢下來。這方面的工作是急也急不來,亦一定要靠實戰,將來應該有一日會忽然開竅,功力大增,屆時便不用再過度勤力。其實,現時要慶幸這樣勤力亦沒有甚麼反效果,不用交學費之餘,還可以有些微額外進帳。 老波骨體力不夠後生仔,懂得慳氣力,一樣可以交出高水平。投資亦是一樣,高手令人覺得hea,是因為懂得用腦去投資,有長期視野兼且掌握了重點,達到高度效率。hea其實是一種讚美,很可惜自己還未到達這個境界。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逢周一刊出
上星期連環失手,7月份由大幅跑贏,淪落到反而落後。月初節節勝利,因為市場發展正正符合自己一切預期,美國比世界好、消耗品比耐用品好、以至防守型股票抬頭等等,好倉淡倉一齊贏。可惜到上周,當市場開始憧憬日本放水,升浪擴散,弱勢股反攻,手上強勢股升幅反而放緩,被剩餘淡倉反噬,蠶食早前利潤。 今次的教訓,是自己太過保守,一路沿用好淡並行的策略,未有及時將淡倉大舉撤退。自己的淡倉重地,地理上側重歐洲,行業則以金融業及汽車製造業為主,當時的看法,是歐洲前景會被英國公投結果打擊,長期低利率,肯定對金融機構不利,至於汽車業則產能過剩,根本長期弱勢。在大市回升的初期,這些股票的確無力反撲,可是當市場指數愈升愈有,就明顯推動了平淡倉的需求,弱勢股不單止開始跟隨升勢,還要升得特別急。 自己長期看法並無改變,但問題是要守住淡倉的話,心理壓力比坐股票更大,因股價向上望可以是無限,卻最多只會跌到零。再加上自己沽空的目標,之前的確是不斷尋底,股價表面看甚低,要反彈百分之十幾似乎不難。自己絕對不是那種可以容忍捱打,還是堅持己見的交易員,當手上籌碼逐漸減少,就會開始支持不住要減倉鎖定損失。今次一役加深理解自己的容忍度,將來留放就要進取一點,尤其是在淡倉處理這一方面。 要做成功的淡友,關鍵在於對市場情緒的掌握。今次英國公投後的市場發展,應會進一步減低將來大市於一段短時間內急跌的機會,但自己依然相信股價最終會反映基本因素,弱勢股以後走勢應該是慢慢陰乾,偶爾會有急劇反彈,然後重複再跌過,又或者公布業績時一次過大跌。要精準入市沽空固然更難,業績前出手賭博性甚大,甚至買認沽期權亦不容易賺錢,因引伸波幅肯定貴。 對於平民百姓而言,比較好的解決辦法,似乎是完全放棄造淡友,索性透過集中挑選股票來爭取回報。未來市場應該繼續兩極分化,做好部分的難度相對上肯定較低,投資者的口味不外乎只是追求穩定的收益率而已,揀選準則相當明確,現階段最難是要克服畏高症而已,但起碼比起淡倉隨時被挾無得守會好得多。至於自己是打職業,當然肯定會繼續挑戰難度,造淡的確是要花更多功夫去駕馭,淡倉有食要食真的非常重要,不能過分留戀以為對沖好倉。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如以一支籃球隊比喻恒生指數,5名正選球員分別是騰訊控股(700)、豐控股(005)、友邦保險(1299)、中國移動(941)及內地金融股,其他股份所佔比重較低,影響力和板凳球員差不多。當家球星當然是騰訊,基本上場場波獨取二十幾分,如沒有這名主力,恒指根本慘不忍睹。友邦以前是二當家,幫手頂住,中移動不過不失。控及內地金融股則是負累,令恒指長期跑輸其他市場。 英國脫歐後,大家預期全球資金持續氾濫,於是市場最大改變是瘋狂追捧債券,連帶股票市場的口味也有改變,投資者全力買入那些類似債券的股票。這股風氣的改變,有如近年NBA興起打小球陣容,倚賴射三分波一樣,會令不同球員的價值有起有跌。 騰訊依然會是主力,能夠令人預期有增長,而且業務風險不算高,只會一直貴落去。友邦可能會開始失去光環,自從上次業績後短暫上衝之後,從來未上過48元之上,今年初受惠內地走資潮,可能透支了未來,而且環球資產回報愈來愈低,對保險業而言是嚴重挑戰。控及內地金融股亦面對同一個問題,應該會繼續是負累。 反而中移動有機會上位,雖然電訊公司不似房地產信託基金般,可以令人信心十足,覺得盈利派息十分穩健,但亦不應該有太大業務風險。 中移動最大敗筆是坐擁巨資卻派息吝嗇,更大問題是時多時少。如一直以來將派息金額保持在一個數目,甚至逐漸增加,投資者會將中移動看成近似一隻債券,較容忍盈利短線的上落,在目前這種追求股息的環境,多數一早已炒到飛天。要補救其實一點也不難,只要在公司下次業績公布,順帶寫明派息政策就可以。 當然,不知道中移動會否從善如流,純粹從值博率分析,即使一路執迷不悔,應該也只會是載浮載沉,向下空間不會太多,所以正路是有得博。相比其他更似債券的股票,中移動的瑕疵是比較多,包括中國公司鬥價錢不鬥價值,市場只要有幾間公司做都可以打生打死,但如果企企理理,就不會在這個水平,所以不妨考慮買一些3個月或者更短期的認購期權博一博 ,尤其是好像筆者這種一向和中移動沒有緣分的投資者。 中移動是恒指的變數X-factor,但5個正選中有3個難望有表現,恒指要大升難度頗高。故在港股中要做好友的話,還是直接以股份出擊比較好,正正就像玩fantasy league般從每隊波之中精選球員一模一樣。(基金持有騰訊正股及控淡倉)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逢周一刊出
雖然事不關己,但作為一個行內人,目睹股壇長毛David Webb於隆成(1225)之上慘敗,感覺非常不舒服。隆成大比例供股不久,又來一次合股然後再供,遇著無良上市公司,的確是無底深潭。 David Webb是香港股壇鬥士的標誌,除了他之外,也想不出另一個積極發聲爭取投資者權益的人物。Activist投資風氣在香港不會有前途,香港上市公司大股東持股比例普遍甚高,更重要是,香港人講和諧而且走精面,與其爭取權益,倒不如依附權貴,又或者自掃門前雪,用腳投票便算。所以David Webb在這種環境中還是一腔熱血,是十分值得尊重。 不過,這個教訓未免太貴,David Webb以價值投資者自居,多年前曾經熱衷派發聖誕禮物,當然有一定功力。從他失敗的過程中,我們其實可以吸取教訓,並非單單一句遇人不淑,香港環境無保障就輕輕帶過,值得深入探討。 David Webb的選股偏好,是低估值的工業股,這一招在2003年之前是必殺技,可惜隨著國內經營成本愈來愈高,整體表現一直走下坡。 David Webb之失,第一是未能與時並進,沒有及時察覺宏觀環境與及投資潮流的變化。 第二是過度集中,其實與其用幾千萬元買隆成,不如建構一個相當分散而質素不錯的投資組合,當然假如隆成跑得出,投資組合的回報一定拍馬追不上,但至少不會出現目前勁輸八九成,還要填氹這種進退兩難的困局。 第三是愛上手上的持倉,David Webb隻隻股票都用上幾千萬元注碼,事前一定做足研究功課,情感上容易過分投入,加上買得大會以為對公司有影響力,甚少見到他會撤退,因為這樣變相是打倒自己。由於主要是靠收股息來回收現金,就更加容易墮入價值陷阱。 聰明反被聰明誤,叻仔自信過大,是他們死在投資市場的主因。David Webb遇上隆成固然是不幸,但他本身的方法根本是錯,無良管理層不外只是代罪羔羊,掩蓋了自己的過失,如果不能好好抽離反省自身,遇上另一隻隆成,只是遲早問題,尤其是在香港。 爭取權益和真金白銀落注,絕對是兩回事,改變香港大環境太難,還是避重就輕為宜,更加要小心被怨憤蓋過理智,窒礙投資成長之路。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上周五出閘脫腳,太過大安旨意英國會留歐,之前沒有刻意減低倉位。原本也不是太大問題,可惜在香港早上8時半左右,見開票只得區區百幾萬,居然市場大幅回落,再加上賭波公司的走地盤依然是留歐賠率偏熱得多,於是出手搏殺。幸好到中段見勢色不對,加上自己向來不會容許整體輸太多,到了一個預設限度,就會執行紀律減倉,否則到了當日最低位的時候,很可能方寸大亂。 短炒失利之後,當時再預算美股方面的災情,覺得還算可以頂得住,於是又等機會再博過。由於英國公投是全世界一早都知的變數,即使大部分人企錯邊,對沖基金整體現金水平高,心理上又做足準備,所以預期斬倉盤不會太勁。自己一直睇實恒指認沽期權的變化,當引伸波幅顯著開始回落,便冒險追沽put兼且買期指,結果埋單計數,短炒方面收復失地,只是要輸核心持倉下跌的幅度,以今次的波動,與及自己錯誤的部署,已經算是執番身彩。 看似手忙腳亂,但自己之所以在事前夠膽賭得大,是因為對自己因應形勢變化,臨場執生的能力有信心。今次一擊不中再補鑊,不外乎算是雷曼兄弟倒閉一役的迷你版,自己的注碼和市場波幅及深度都細得多,最後結果是和甚麼都不做,一味死守原本長期持倉差不多。如果只看這次戰役,倒不如敵動我動,可是這種想法,是完全忘記那些順風順水贏到開巷的例子,包括去年的大時代。 對於年輕的投機者而言,類似上周五的亂局,無論如何一定要參與,注碼大細並非重點,而是不能錯過這種累積經驗的好機會,純粹旁觀是不會有深刻印象。其實,雷曼一役上落幾成,今次只是幾個巴仙,如果論作戰中的心理壓力,已經相差十萬八千里。自己臨陣的應變,以及不會自亂陣腳的心理質素,都是從過去大大小小的戰役中培養出來。每次交戰過程,贏輸都好,也是折磨,可是捱得過就會功力大增。如果選擇做逃兵,就不會認識自己的市場,遲早一次輸死。 自信和自大是一綫之差,所以一定要守住一條金科玉律,整個組合跌到一個預設水平就要減倉。穩住心神,等待形勢有利才再次出手,上周五自己便是中段撤退,然後再博過。如果一次輸太多,便容易傾向要追數亂博冷門,陷入一個死亡漩渦,尤其是今時今日長期成交低、波幅細,非常之難可以有高回報,相比以前而言,是更加需要守得好。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逢周一刊出
自己已經連續幾個星期處於拉鋸狀態,基金淨值在一個窄幅內上上落落,力保不失,卻沒有進帳。幾經辛苦,原來和徹底離場效果一樣,做基金經理這個行業,就是要經常經歷徒勞無功的過程,努力絕對不保證會有回報。 前兩個星期,短炒部分進退失據,幸好長期核心持倉紛紛交出表現,還可以頂得住。最近個多星期則不同,輪到核心持倉回落,抵消了短炒部分的收穫。不要誤會,自己並非死守難守的那種人,而是依然會伺機進攻,好像上星期尾段開始減低淡倉,博大市再次好轉。長遠的看法,是全球宏觀經濟不會有起色,低息期無限延長,少數有能力守住盈利甚至增長的公司,將會反覆向上,愈升愈有。 所以自己會守住一個核心持倉,而以短炒部分來應對市場偶然出現的調整。以今次英國公投為例,最壞結果是最終可能導致歐盟解體,絕對是一個非常新鮮的負面因素,可是一來未必一定會決定脫歐,二來是即使脫歐,也不會即時觸發一場債務危機,導致價值大破壞,而只是會有一連串談判,帶來一陣子不明朗因素而已。在這個因素發酵初期,當然會造淡頂住持倉損失,但愈來愈接近公投的日期,便開始要博市況否極泰來。 明白筆者的部署,就應該理解自己主要會靠升市突圍,跌市則主要望守得住。好像今年3月便贏得相當好,反而5月贏錢的過程會是少數的例外,5月初非常進取去造淡,偷襲成功,但夠膽如此瘋狂進攻的機會其實並不多。其實要交表現,是需要有立場,又買又沽是不容易賺大錢。自己大方向是沿用巴菲特的招數,長坐一批認為可以創造價值的公司,再根據短期形勢,適當時候加入對沖。 要學這套打法,要同時精通選股及捕捉時機兩套分別都極難的功夫,所以索性十上十落,放棄選股純粹賭錢的打法成為了捷徑。不過,過去五,六年經驗說明,跑贏大市的股票並不少,而展望將來,低息期長兼且贏家輸家明顯,依然會有一堆股票跑出。反而大市的波幅,會隨著愈來愈少散戶入場而慢慢收窄,長期成交低波幅細,一旦突破就行一段,但也不會太遠,所以炒股票的前途不及坐股票,如果只想二擇其一,就應該修練揀股的功夫。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恒指長遠基調是差,但其實長年累月都是在一個大型上落市之中,生存之道是升市不要睇得太好,跌市又不要睇得太淡,尤其是前者。而在反彈浪尾聲,購入一些沒有能力創造價值的股份,是其中一個最經常亦都最容易輸錢的方法。其實最近升市跌市港股成交都甚低,已經反映出普羅大眾也學乖了,並不貪婪去追貨。 今次反彈浪自己錯失先機,幾乎全程捱打,理由是炒作A股加入MSCI以及深港通的橋段實在太爛。反彈幅度最終遠遠高過預期,教訓是不能小看挾淡倉的力度。最終能夠捱得過,主要有兩個理由,第一是沒有死不悔改,在反彈途中不斷斬完又沽,沽完又斬。雖然曾經間歇出手,但每次都是見了一個短期頂才出手,止蝕位不遠,而且當時恒指是段段咬住唔放一路升,所以出擊的次數並不多,到終極回落一役,要追回失地並不難。 第二是長線核心組合紛紛交出表現,幫助穩定軍心。港股升到最勁的時候,自己表現是不及恒指,但相差大概百分之一,是可以接受的水平,根本不用太心急去追分。港股長期整體表現是差,可是有一批股份表現是相當強勁,可能是港股之中值得選擇的範圍相當窄,那些港股基金便齊齊停泊在少數有前途的公司,令到強弱懸殊極之誇張。在升市之中,這些長期強股表現並不遜色於挾淡倉反彈的弱股,證明真正有心入市的長線投資者,依然是堅守原則。 挾倉講氣勢,上星期五開始回落之後,應該已經見了頂,未必急速下跌,可能是回復陰乾的狀態。假如並非像筆者這種職業操盤手的話,最好的策略是暫時離場,等兩三個星期也不遲。這段期間會有不少消息出台,在反覆的市況中,對於一般人而言極之可能是左一巴右一巴的折磨,而且估計成交會維持偏低,即使大方向是跌,逐步而下,一格一格無定向風走勢機會甚高。 反而不妨做定功課,鎖定一批股票吼機會入市。之前升浪之中,一些股票升到你唔信,當時高位不敢追,現時出現調整,便值得多加考慮。這個年代關鍵是在於揀股票,不用貪那些反彈的弱股,一旦掉頭回落多數萬劫不復。長遠正路依然是坐少數的好股,何況今次已經證明買啱股票,絕對有助炒期指的操作,尤其是自己長遠偏向睇淡。要升市不亂追衰股,便要在跌市或者是悶市之中收集好股,策略上互補的作用是遠比表面大。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逢周一刊出
搞投資talk show,開投資班,與及寫專欄這些工作,如果以金錢回報來衡量,對於自己而言已經不划算。仍然在做,最大理由是能夠樂在其中,最重要的觀眾、學生與及讀者,其實就是自己。強迫自己思考和沉澱,原來是非常重要的步驟,最近手風不順,感覺尤其深。 做這一行,自我要求往往會過高,事後回看,永遠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如果不懂得釋放負面情緒,其實會相當辛苦。上述這些工作,正正是提供一些抽離的時間,暫時離開巿場,而且在整理思緒期間,往往會疏理出一個所以然,比較容易原諒自己。何況近期自己的態度,是盡量在工作中尋找樂趣,度幾個爛gag,寫幾句金句,是不會發達,但這樣投入一點,明顯是有助心情。 最近三個星期連環犯錯,可是這段期間戰績卻仍打和,其實並無大礙,5月份埋單甚至仍然有進帳,表現不會比大隊差。能夠力保不失主要有三個理由,第一是工具上的選擇,每逢月中,就可以開始利用不同市場的末日期權,即使搏輸,損傷也有限。第二是每次損失到某個限度,便會減低短期炒賣的注碼,直至手風轉順為止。第三則是自己長線持倉紛紛交出表現,抵消了5月中之後炒賣的損失。 自己在度劇本的時候,重新審視過一次選股的大方向,畢竟talk show是以長期看法主導,下次再搞也不知是何年何日。詳細結論是要賣個關子,但整體部署上,長期持倉應該不必太保守,不需要保留太多現金,因為大環境是宏觀經濟不會有起色,低利率年代會延長。 業務穩定的公司以及少數有增長的股票會長升長有,卻有一大堆破壞價值的股票會殞落,應該是長短倉這個出擊方法的黃金時代。反而短期炒出炒入期指等衍生工具,會遠比以前難,市場情緒不太貪婪,也不太恐懼,要減少這方面的操作。 多得今次的準備工作,自己一邊寫,一邊照單執藥,調整手上的投資組合。這個周末talk show是否滿座,相差不外乎是幾萬元的門票收入,真正重要的,反而是有能力及有心機去將自己的策略理論化,再加上一些gag位去包裝放鬆心情。正如朋友所講,如果沒有能力去總結與及陳述自己成功的方程式,無辦法歸納傳承,例如好彩後生買了幾層樓,即是並非真正的成功。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第一次見識MSCI指數換馬的威力,是在十幾年前。當時MSCI以子公司和黃雙重計算為理由,將長江實業踢出指數之外。長實作為龍頭藍籌,股價居然因此大跌一成,覺得那些基金經理實在太蠢。自此之後,每年5月及11月兩個換馬高峰期,都成了自己必爭之地,曾經是相當好的搵食機會。 隨著巿場愈來愈成熟,連傳媒都密切關注,大肆報道換馬的新聞,炒作MSCI的變動,明顯遠遠比以前難。以今次為例,新貴三生製藥(1530)由宣布加入到現在,股價反彈一日後就由頭跌到尾,和理論上的走勢剛剛相反。其實自己對於MSCI的準則相當懷疑,三生製藥以市值及成交計,入選絕對是車邊,隨時一年之後就會被踢走,一入一出,受害的就是那些指數基金的投資者,過往已經有不少快入快走的例子。 所以自己對於A股加入MSCI,已經完全沒有期盼。A股投資者很可能和三生的小股東一樣,將指數基金當成水魚,難得有情人,當然沽得就沽,屆時一味爭先恐後去散貨,走勢便不會上升。要投機MSCI換馬,應該局限在那些殺出重圍,股價一路勁升到有資格入選,而自己又認同基本因素的公司,這些股票的投資者才會惜貨。由於A股以及三生都只是等到夠鐘入閘,不在此列,便無謂亂博。 距離今次換馬生效期只剩兩個交易日,走勢相當奇怪,將中資股ADRs的比重加大,照計香港的中資股以及其他新興市場都會因為擠壓效應而向下,正如去年11月一樣,尤其是近期全球股市成交都低迷。可是差不多全部市場都反常,愈挾愈有,令到自己的淡倉部署傷亡慘重,將月初大部分沽空的利潤拱手相讓。今次失手,證明市場的技術含量愈來愈高,互相博弈,你算我我算你,基本上變成了沒有章法。 捉路暫時失效,但星期二尾市換馬生效前一刻,很大可能還是會風起雲湧。今次挫敗的經驗說明分注控制風險與及耐性的重要,如果自己不是在月初快放一段,過分進取,未來兩日原本肯定會積極博大市再跌,現在即使再接再厲,力度只會是有限數,勝負不會太重要。贏谷輸縮,要大勝關鍵是中間不要斷纜,因此以後博指數換馬,應該忍到最後兩日便算,中段過程無章法,要當換馬活動不存在,否則只會擾亂部署。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逢周一刊出
美國加息預期升,表面上只是炒了兩日,然後就一切回復正常。的而且確,加息並非新事,即使6月提前行動,往後的步伐也未必加快,但最危險的時候,就是以為雨過天青,鬆懈下來的時候。以技術走勢分析,自己嫌美股上周五的升幅不夠勁,不足以證明今次已經化險為夷。 上周五,美股5月期權結算,末日期權槓桿超高,有火上加油的作用,所以結算前後往往非常波動。上星期四早段淡友率先出招,指數跌破近期低位,未幾好友就已經反攻,當指數倒升一刻,已經知道淡友短期大勢已去。今次先殺好友然後回頭再殺淡友,這種形勢對好友十分有利,可是上周五中段開盡馬力,納指領軍,也是乏力再進,收市要回軟,應該是試出了一個阻力。 而且好友的板斧暫時七七八八,力守蘋果,銀行股炒加息發難,再加上生物科技股低位回升,指數最初才不至大跌。到上周五重新出動增長股進攻,結果也不外如是。始終美元反攻之後,沒有太大幅度的回吐,所以強美元受害的板塊,走勢仍然未有改善。既然好友剛剛出動完十成功力,耗盡真氣,這個星期初段,應該角色互換,輪到淡友出招進攻,試探虛實。 近期成交低迷,市場不想買上,又不敢積極造淡,只是好淡雙方輪流出拳。暫時是壞消息應跌不跌,但假如淡友成功將指數又一次推低兩個百分點,走勢便會相當嚇人,而以目前的成交狀況,要做到是絕對不難,真的再跌的話,生物科技股可能是第一個攻擊目標,今年長期弱勢,亦不見得有轉勢理由。 港股比美股更危,月底MSCI重整組合,加大中資股ADRs的比重,香港是主要受害區域,當換馬盤殺到,未必有甚麼防守力,要記住現時市場的鬥志是嚴重低迷。 在這種低成交飄忽市況之中,不適宜睇得太好或太淡,上周五的無厘頭反攻,對於短線淡友是一個教訓,不過,大方向應該還是要向下,亦不用因為一次挫折就氣餒。至於港股成交額只得五六百億元一日,已經是一個常態,不是一般投資者可以改變的趨勢。 小注怡情,博這個星期忽然向下突破,絕對值得考慮,如果穿底的話甚至可以加注。即使不造淡,在月底前也不宜積極造好,寧願少賺一鋪,也無謂亂冒險。 (基金持有AAPL淡倉)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本月份上半場手風甚順,淡倉有得贏,更重要是股票持倉沒有輸。不用互相抵消,便有較好的成績。早前的發展,印證了市場趨向成熟,而且資金水平充裕,股票以及不同市場之間的走勢兩極分化,絕對應該是對沖基金交功課的好機會。 短期其中一場關鍵戰役,是上周三博港股反彈失敗。上周二晚美股牛氣沖天,以為勝利在望,怎知港股在高位維持不到5分鐘就被擊落,士氣大受打擊之後,當然是完全放棄再在港股撈底的打算,甚至改變策略,重投淡友的陣營,在香港只會吼機會沽期指,成功收復上周三失地之餘,還有些進帳。 當時掉轉槍頭,是因為想通了造淡的機會其實相當短暫,股票不會跌到零,爛船總有三斤釘,去到某個水平就自自然然會有支持。加上今次跌市之後,下一階段很可能是極其漫長的橫行整固期,跌唔落又無得升,屆時想炒都難,所以是不容保守,要豁出去冒險追沽。 上周尾段形勢似乎繼續惡化,拋售潮蔓延到香港公司的股票,外圍亦開始受壓。只是沿用之前好淡並行的方法,未必可以守得住,因此造淡倉之餘,也減低了持倉水平。 山雨欲來,小心會受數據進一步推動,香港經濟增長數據相當差,而國內新增貸款亦遠遜預期,最大問題是看不見解決的方法。自己原本以為不易跌破2月的底部,現時也不敢掉以輕心,股災通常都是在下跌途中才發生,市場沮喪,承接力差,才容易愈跌愈急。 成交低迷,不會有好消息,死亡漩渦可能隨時出現,而且月尾MSCI加大中資股ADRs的比重,參照去年11月的經驗,變動生效前最後兩個交易日會有沽壓,可是目前成交更加低,受壓時間會拉長,而且可能嚴重超賣。 最簡單的策略是買5月價外put,行使價低一點也無所謂,因為市場有過2月經驗,暫時覺得穿底機會不高,所以期權金不貴,值得小注去博陰亁演變成暴跌。 大環境差不代表沒有商機,升市跌市,都總比橫行死市好,關鍵是在有趨勢時要及時行動,否則一旦蘇州過後就麻煩,所以不能傷春悲秋。 等到將來成交再打八折,波幅再細一半的時候,才慢慢抱怨也不遲,保證到時候大把時間。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逢周一刊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