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味.人生 - 李鴻彥
2016-05-24

「數味.人生」是本欄的欄名,入行17年、紅褲子出身的關係,相信掌握了數字上的密碼,便接近事實的全部,當然,這裡指的數字並不是一個,而是一堆。對我來說,以數字拆解上市公司帳目、端視宏觀經濟走勢,遠不及以數據揭露政治上的化妝與掩耳盜鈴,來得有趣,題為《燒你票倉》及《正直不阿》的文章,講的便是政治,讓大家以數據,細味人生。 來到最後一篇在《am730》專欄,希望回歸基本,以有限的版面去簡單講講刻下的中國與香港的經濟問題,先講中國宏觀經濟,以四個字去總結中國目前面對的問題的話,是七隻瘦牛。 《聖經》故事說得清楚,法老王夢見7隻瘦牛吞噬7隻肥牛,階下囚約瑟成功為法老王解夢兼輔政。瘦牛吞噬肥牛,說的是埃及經過7個農作物豐收年頭後,會經歷7個失收年,解決辦法是積穀防饑。中國面對的其實只是7隻肥牛後的瘦牛,肥牛源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經過逾10年環境犧牲與汗血壓搾,終換取10萬億美元GDP、15年平均出口年增17.2%及逾3萬億美元外匯存底。但花無百日紅,美國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結果導致:1)「中國製造」買家的經濟自身難保,對中國產品需求大減;2)貨幣貶值戰削弱了中國出口的競爭力,中國生產業雪上加霜; 為穩住經濟,中國政府作出兩項影響深遠決策包括推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刺激方案,另外在「十二五規劃」上扭轉以往靠直接投資、內需及出口帶動經濟的「三頭馬車」,改為側重內需。4萬億元大水漫灌產生貪腐、重複建設、鬼城處處、影子銀行及產能過剩等問題,企業及地方政府負債急升,令中國整體負債較GDP超過2倍,成為發展中國家最誇張的國家。 大家會質疑,美國、日本等發達國負債同樣逾GDP2倍,為何她們沒有問題?大家若曾欠債(包括樓按)便會明白,負債多少不是問題,最重要是債主是否相信你?或者債主是否「無你符」?美國與日本的貨幣是全球儲備貨幣,以美國為例,美國發行的國債全球通行之餘亦備受愛戴,這時你要問問自己,若中國發行國債是否一樣受歡迎?國債息率是否可媲美美國日本?另一個嚴重問題是人民幣貶值,國家發行的債券會不停貶值,能否吸引投資者將成另一疑問。還引發連鎖反應包括中國人自己亦不信人民幣,嘗試以不同方法將人民幣由中國運走。當一個國家的人民不相信自己貨幣,還有甚麼好說?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中國人不相信中國人。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

2016-05-17

「在熙來攘往的元朗區附近,有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綠洲——南生圍。這裡被錦田河及山貝河包圍著,景色迷人,不僅是觀鳥和野餐的好去處,還是攝影寫真及電影的取景勝地。」旅遊發展局網站這樣介紹南生圍,其他一併被介紹景點還有菱角山、坪愉徑及蒲台島等等。但有關南生圍的介紹,在7月8日後或出現逆轉,將成「在熙來攘往的元朗區附近,將興建26幢分層住宅及140幢洋房,涉及住宅樓面330萬方呎,單位數目達到2,531伙……」 關於南生圍,除香港濕地及黑臉琵鷺外,較為深刻印象要數電影《導火線》最後一幕,有否想過這變成一幢幢豪宅?擾攘逾20年的南生圍建屋風波再起波瀾,擁有地皮的傅老榕家族與恒基地產(012)一直有意發展元朗南生圍項目,將南生圍及甩洲共178.7公頃地盤發展住宅。   雖然項目申請明言包括濕地改善區、自然保護區、休憩用地、遊客中心及社會福利設施等,但有關申請不獲批准。傅氏家族與恒地要求覆核申請,城規會就有關項目(A/YL-NSW/242)進行公眾諮詢,有關諮詢期將在本周五(20日)截止(是否發聲視乎大家對南生圍、對濕地有多重視)。   新界東北馬屎埔的收地,有傳媒形容為地主與「租霸」間的糾紛,究竟是「租霸」與地主間矛盾還是佃農與霸權間分歧?大家可以以John Stuart Mill的《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為基礎。他認為土地有別於其他可藉努力獲取的資產(如掘黃金及掘鑽石等),土地早在人類出現時已出現。英國土地法為彰顯「透過努力獲取資產」這精神,允許所謂逆權侵佔,即當業權人沒有善用土地時,容許非業權人藉長期耕耘(或定居)向法庭申請成正式業主。若不是這條例,地產商才不會用鐵網將土地圍著兼請人看守。若大家明白逆權侵佔背後涉及法律精神,不會支持那些不斷囤地的官員(陳茂波家族曾被揭發囤地自肥)及發展商。《香港01》報道指截至去年,恒地、新鴻基地產(016)、新世界發展(017)及長實地產(1113)所擁農地面積分別是4,500萬、3,000萬、1,825萬及1,340萬方呎,共等於1,066個大球場草地。如城規會通過項目覆核申請,允許傅氏家族及恒地合作建樓,未知樓盤名會否變「南生圍.城」,該樓盤名稱令我想起「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去。」發展商囤積農地後讓土地曬太陽,但希望參與漁護署「農地復耕計劃」市民平均輪候時間要5年。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逢周二刊出

2016-05-10

「Don’t put eggs in one basket.」擅長金融市場理論、已故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托賓(James Tobin)的名言簡單易明,你知我知5歲小朋友都知,可惜偏偏銳意將新加坡「大政府小市場」的梁振英班子不知道,當超過77%旅客來自中國時仍未意識到危機所在,談甚麼大政府? 特首梁振英在上任前曾經在《明報》或《信報》等不同媒體撰文,單計2011年撰寫的28篇文章,其中12篇提及新加坡,包括題為《不應堵塞人才服務社會之路》等,將新加坡「大政府小市場」、以高薪吸引留住人才的做法推崇備至。可惜,當梁振英銳意學習新加坡之際,新加坡已慢慢將香港拋離,Z/Yen Group早前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便將香港踢出三甲,傳統的「紐倫港」變成「紐倫星」。 以旅遊政策為例,2015年訪港旅客人次約6,000萬人次,但來自中國內地的人次達4,584萬人次,佔整體訪港旅客比例高達77.3%,有關比例在近年明顯上升,2014年、2013年、2012年來自中國旅客的比例分別是77.7%、75%及71.8%,但有關比例在2008年時僅57.1%。 不少讀者質疑中國內地開放自由行及實施「一簽多行」(現已變「一周一行」),將一籮籮白花花銀紙送到香港有甚麼問題。以經濟學角度來講,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會有覆亡風險,再者中國旅客有獨特消費模式,一旦中國旅客成為訪港旅客主要組成部分,香港零售業會出現相應扭曲。我搜集2006年第一季至2015年第四季數據,數據顯示「藥物及化妝品」及「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零售從業員的數字。數據顯示「藥物及化妝品」及「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零售從業員人數由2006年第一季的1.605萬及1.547萬人,增至2014年第四季的2.7萬及2.04萬人高峰。當政府對「訪港旅客過分集中在中國旅客」而視若無睹,結果市場自動配合及調節,若旅客不再來港,化妝及奢侈品零售業將成重災區,2015年第四季從業員數目回落至2.55萬及1.987萬人。 正當香港沉醉於將大部分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而不自知時,彼岸的台灣已意識問題所在,推出「旅遊業接待大陸地區人民來台觀光旅遊團優質行程作業要點」,並在3月1日正式生效,將以往來自中國的優質旅行團及一般旅行團比例由五五之比改為七三比。所謂優質行程其實規定中國旅行團消費模式及住宿等,如要求團友平均每餐消費高於500元新台幣或光顧具台灣特色的本土餐廳。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

2016-05-03

大家都在問這個問題。   為甚麼一輪又一輪的量化寬鬆(QE)後,全球經濟依然沒有起色?本地負資產的個案甚至徐徐攀升,究竟錢到哪兒去?嗎啡對彌留病人失效後,還有甚麼板斧?病人叫日本。   日本央行在今年1月29日歷史性推出負利率後,日圓、日經平均指數在這段期間(1月29日至5月2日)分別上升12.07%及下跌7.8%,日本的銀行放款情況未有顯著上升(3月份按年增長2%),市場遂憧憬日本央行在4月28日的議息會議上祭出比「嗎啡」更激烈的政策。   市場一廂情願,認為行將20年的量化寬鬆失效,下一步可能會直接由直升機派錢(Helicopter Drop)出來。所謂的直升機派錢,其實是在貨幣政策失效下由政府主導、手段更激烈的財政政策,憧憬的內容包括:1)延遲第二階段消費稅實施時間,原定的實施時間是明年4月1日;2)直接追加財政預算5萬至10萬億日圓,用於地方基建、兒童保育或消費券等。   既然說是一廂情願,直升機當然未有開動,日本央行議息後決定維持利率負0.1厘及80萬億日圓貨幣基礎年增幅不變,並在1年內第四次推遲2%通脹的達標時間(另將2016年核心通脹預期由0.8%下調至0.5%),結果一地眼鏡碎。   或許為了解畫釋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特別經濟顧問浜田宏一在《Project Syndicate》中以《Money from Heaven?》為題撰文,反對日本大灑金錢,原因是憂慮派錢會引發惡性通脹問題。不過,我不相信,不能派錢的有另一個原因。   經過3月底日本年結後,日圓繼續攀升轉強,美元兌日圓昨日甚至跌至106.14水平,事件已不能單純地解釋為利差交易的基金拆倉,更有機會出現的是日本銀行開始縮減銀行的資產規模。銀行縮減資產規模,對不斷「放水」的日本央行而言,變相投以不信任票,何況日圓轉強,拖累出口企業及依賴匯兌收益壯大市值的日經平均指數不利,所以標題才會是《黑天鵝在日本》,建議各投資者緊盯日本市場。   題外話,我3月初在《十年黃金》一文中講得清楚,市場缺乏投資機會下,負利率只會將資金迫進黃金(黃金在3月1日至今上升5.29%,高見1,303美元),黃金只會繼續逞強。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 逢周二刊出

2016-04-26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南宋名將岳飛文武雙全,《滿江紅》以外有描述朧明月夜夢醒踱步、難覓知音人的《小重山》。一首《小重山》,岳飛告訴即使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亦有壯懷難展的時候。   獨排與金國議和,銳意直搗黃龍救回徽欽二宗的岳飛,明白堅持做對的事,或會令中央不高興,結果宋高宗借秦檜的「莫須有」先斬而後快,岳飛終年39歲。想起岳飛,因區家麟在港台節目《早辰.早晨》中評論《明報》裁走筆名安裕的姜國元時指,糧草不夠卻先殺大將軍,究竟是資源不足還是不希望他衝鋒陷陣?岳飛是後者,筆名安裕的姜國元亦然。   張健波被調、劉進圖遇襲後,安裕頂住壓力時有否《小重山》中「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共鳴?關於這點,大家從如何看安裕的文章中清楚明白。《明報》總編輯鍾天祥以人工高為因裁一個人的員,事實呢?我不喜歡妄下意見,且以數字代我發言。截至去年12月底止,《明報》母公司世界華文媒體(685)手頭現金(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高達1.32億美元(約10.27億港元),較去年3月底的1.1862億美元增11%,大家或質疑現金增加主要藉非經營業務如融資等產生,其實世界華文媒體在截至去年12月底止9個月內經營業務現金流由2014年的5,408.9萬美元增13.5%至6,139.9萬美元。《明報》只是世界華文媒體中芸芸傳媒之一,母公司財務健康,即使《明報》財困亦有母公司支持。   但計算中國內地因素,裁一個人的員救公司上億的業務,答案變得昭然。截至去年12月底止9個月業績,香港及內地出版及印刷業務佔世界華文媒體達4,809萬美元(約3.58億港元),佔總收入17.28%,公司亦在今年3月宣布向國企青島西海岸出售所持萬華媒體(426)(持有《100毛》母公司約10%)主要持股,作價料高達4.5億元。當一家跨國公司有接近20%業務來自中港,而等待審批的4、5億元「賣殼」交易買家又是國企,管理層或會問風骨值幾錢。在「雞髀打人牙骹軟」的國度,不要天真妄想拿督一家會捍衛新聞自由。   岳王廟的岳墳前跪著秦檜、王氏(秦妻)、万俟及張俊4個銅像,跪像背後墓門上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楹聯,埋怨秦檜,不如埋怨越界越級伸出魔爪、終日憂心帝位不保的最最最高層宋高宗。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逢周二刊出

2016-04-19

《資治通鑑》中載有這麼一句:「未審上古以來,張官列位,為膏梁子弟乎?為致治乎?」宋朝史學家司馬光筆下的膏梁子弟與紈絝子弟同義,不過,膏梁解作肥膏與細糧(梁),以此形容「食慣好西」的林建岳,可能比較適合。   林建岳接受《nowTV》訪問時再提《十年》:「如果我話俾你聽,有一間雲吞麵舖係全香港最好嘅餐廳,你會唔會服氣呀?」林建岳對雲吞麵的輕視,結果一石激起千重浪,坊間遂發起「區區雲吞麵」,在網上介紹區內出色的雲吞麵小店。   究竟,林建岳(人稱岳少)認為甚麼菜才可登大雅之堂?岳少不妨試試2009年「美食之最大賞」的得獎名菜,此菜名為「龍皇金甲」,顧名思義,龍皇乃十多斤的花尾龍躉,大廚將龍躉肉炸得金黃,再輔以蝦膠、葱段墊底,魚肉香甜,蝦膠彈牙!   負責製作此佳餚大廚是曾任中環富麗華酒店「香島廳」行政總廚的曾昭烈,可惜自岳少1997年以摸頂價69億元在傅氏家族手中搶得富麗華酒店後,遇到亞洲金融風暴,結果麗新發展(488)變成負債纍纍,由1998年賺逾3億元,變成在1999年及2000年勁蝕逾68億元及27億元。   麗新系由盛轉衰,未知與《維基百科》這一句有沒有關係:「1997年,次子林建岳在沒有徵求林百欣(林的父親)同意下,以69億港幣高價購入中環富麗華酒店。」   岳少目前是6家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或主席,持股逾40%的則有5家,分別是豐德麗(571)、麗新發展、麗豐控股(1125)、麗新國際(191)及寰亞傳媒(8075),但除了寰亞傳媒外,其他公司的市帳率只有0.1倍,即是公司資產高達10元,但市場只願以1元購買。   0.1倍市帳率在香港股票市場並不常見,一般反映基金或投資者對公司管理層折讓(Management Discount),甚麼是管理層折讓?即是外界普遍認為你唔掂,管理不善,長江和記實業(001)及長江地產(1113)的市帳率是1倍及0.8倍,大家可以作參考。   形容岳少,似乎《天香樓偶得.膏梁》中的一句較為貼切:「今人稱富貴家子弟曰膏梁子弟,言但知飽食,不諳他務也。」學葉劉淑儀話齋,面係人哋俾,你估真係叫你岳少?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逢周二刊出

2016-04-12

「給我送過錢的,我都不記得了。沒送過錢的,我都記得。」作為內地著名反貪案「慕馬案」的主角,原瀋陽市市長慕綏新曾經侃侃而談,說過這麼一句,顯示內地貪腐已滲入日常生活,行賄受賄均視為平常事。慕綏新與瀋陽市副市長馬向東的「事跡」及後被搬上銀幕,旨在教育民眾,可惜反貪肅貪提出數十年,迄今仍然一事無成。 讀者或提出質疑,中國去年在全球的清廉排行榜跳升17位,由原來的100位升至83位,不正好說明中國貪污問題得以改善?一事無成言不符實。大家要明白,中國的清廉排行改善不是因為中國改善了,而是因為少算了7個國家/地區,另外,亦有更多國家表現轉差所致,排名83位其實與哥倫比亞及斯里蘭卡等齊名(5個國家排第83位)。 所謂清廉排行榜,其實根據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清廉指數(CPI)進行排名,中國在2015年的得分其實只是較2014年增加1分,由36分上升至37分,不過,有關評分其實較2012年及2013年還要差。同樣被視為貪污問題、官僚主義嚴重的印度,2015年清廉指數是38分,全球排名76位(7個國家排第76位)。 關於印度,不得不提一個名為我行賄了(ipaidabribe.com)的網站,網站由兩名印度企業家創建,旨在讓印度民眾匿名舉報,揭露日常生活平凡不過的賄賂瑣事。截至本月11日止,共有7.89萬宗匿名舉報,涉及大量金額。有關網站甚至計劃在亞洲、非洲、歐洲及美洲等地共28個國家籌建相同服務,以改善全球貪污問題。 中國民眾曾經嘗試籌建相似的網站,可惜即時受到封殺,以中國「解決提出問題者便沒有問題」的邏輯看,中國根本沒有貪污問題。香港呢? 香港的排名雖然只是微跌一級,由2014年的17位降至18位,但與2012年比較,其實香港已下滑了6級,由12位降至18位。 中學文憑考試(DSE)昨日通識科的考題是民主與競爭力,假如學生哥明白到愈民主的國家貪污問題愈輕微(頭3位分別是丹麥、芬蘭與瑞典),應該容易回答有關必答題。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

2016-04-05

「今年的經濟,幾乎無邊個行業好,未見過香港試過這樣,以過去20年計,以1996年計。」撇除有政治暗喻的黃台之瓜言論,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在業績發布會上備受關注的,要數「20年最差」這一句。   有讀者質疑,無論是官方公布的失業率、通脹率以至GDP等客觀數據,抑或到食肆的士站排隊的主觀感覺,似乎李嘉誠口中的「20年最差」有點過頭。自1999年開始,我已負責報道及跟進長和系公司,除了潮州商會酒會、長和系春茗等公開場合,長和系業績及股東周年大會成為一年兩次採訪李嘉誠的機會。為甚麼李嘉誠的金口比100個分析員重要?   潮流興大數據,李嘉誠擁有的正是在超過50個國家、遍及各行業的大數據,有幾多公司可以在25個國家共1.2萬家門市或超過20個國家共269個泊位收集到消費及貿易數據?究竟有幾差?長和系的業績告訴你的事實是港口、零售、基建、能源及電訊業績收入全線倒退,跌幅分別3%至41%不等。   李嘉誠在個多小時的業績發布會中,沒有詳細解釋為甚麼經濟在各國央行不斷放水下仍然變差,且讓我用簡單的方法補白,大家首先要明白甚麼是通縮(香港暫時未有通縮危機,本港2月通脹3.1%,與2015年6月時相若)。   關於通縮,讀者普遍認為在柴米油鹽樣樣貴、簡單早餐亦動輒40元下,出現通縮是好事,至少貨幣的購買力可以上升,租金亦有望下調。   以一件款色不錯的外套為例,若你知道今天賣100元的外套,5月只賣80元,你會選擇等。到5月時,原來6月只賣60元,於是你再等,到最後雖然外套只賣40元,但礙於天氣變暖,你已打消購物的念頭。這是通縮期典型的消費模式,結果廠商決定停止生產外套,令更多工人失業經濟進一步轉差。   說穿了,央行額外推出的貨幣其實已跌入凱恩斯口中的流動性陷阱,即是利率低無可低時,再多的貨幣亦不會使銀行貸款、商業投資及消費真正運作起來。   擁有流動性的機構投資者只會不斷透過利差交易賺錢,而不會增聘人手推動實體經濟。通縮令消費者拒絕消費,經濟慢慢陷入停頓,量寬亦然。 讀者若仍然不明白,試幻想有100萬元,選擇開設茶餐廳,每月賺3萬元,但炒股票每月賺5萬元的話,你會點揀?有幾多人明白每月不可能穩賺?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 逢周二刊出

2016-03-29

自15年前美籍華人作家章家敦發表《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後,關於中國經濟硬著陸、經濟爆破之聲此起彼落,不曾停止。有人問,究竟中國幾時爆?一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67.7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體要爆破,談何容易,中國一不是省油的燈,二不會坐以待斃。 「10個煲9個蓋」是傳統你我認知的爆煲概念,但中國的優勢在於地大物博,即使1,000個煲只有800個蓋,比例上較「10煲9蓋」還要嚴峻,但勝在可以使出拖字訣,頭痛醫頭,腳痛再算。即使藥石亂投,亦有足夠時間修正,肖鋼與熔斷機制是例子之一。 地方與企業債偏高、出口貿易急跌以至經濟放緩(我不相信6.9%的官方數字)等都是中國目前遇到的難題,不過,中央官方憂慮的,反而是資金外流及外匯儲備急降,特別是外匯儲備由2014年6月的3.993萬億美元滑落至上月的3.202萬億美元。 正如我在舊文《洗肺遊日本藍》所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外儲公式,中國最少維持2.7萬億美元外儲,若以去年11月,每月流走1,079.2億美元的速度流走,中國最快會在5至7個月後,到達2.7萬億美元這個警戒線。 愈接近警戒線,內地居民走資的速度會愈快,屆時外資與本地居民同時拋售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匯率在離岸價倒迫下或大幅貶值,連鎖反應包括影響IMF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及將A股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等,時間大約在10月。 正如文首所言,中國既非省油的燈,亦不會坐以待斃。中央過去推出多項「措施」打擊非法走資,其中包括搗破地下錢莊及限制內地居民透過來港買保險走資,最近的招數包括在4月8日開始限制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 跨境電商的新稅制規定,個人年度交易限值在2萬元人民幣,而單次交易限值則由5,000元降至2,000元人民幣。對於稅制,坊間視之為刺激本地消費及方便管理,但我認為,一切與限制人民幣流走有關,情況與中央表示研究托賓稅(外匯交易徵費)相似,旨在在外匯儲備跌穿3萬億美元前阻止跌勢。 究竟中國會不會爆煲?我認為,中國以日本方式進入迷失20年的機會較大。為甚麼?當人工智能戰勝棋王時,中國仍沉醉在製造蘋果手機。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

2016-03-22

銅鑼灣喜記蟹將軍、深水埗容記小菜王以至灣仔樂意扒房,不約而同在月底結業,為甚麼只有深水埗陳灼明(明哥)的北河點心茶餐廳結業,會在facebook引起軒然巨波?為甚麼著意扶窮的現屆政府似乎「愈扶愈窮」? 深水埗明哥之所以受到廣大市民關注,因為他開設的另一家飯店北河飯店設有飯票,供市民購買飯票轉贈低下階層或貧窮戶,而深水埗正是全港18區最窮的一區,深水埗居民入息月入中位數只有18,000元,相比起中西區居民的35,000元,你或者問,其實,怎才算窮? 是否貧窮在國際社會上有幾套量度準測,包括1)收入僅夠維持生命的絕對貧窮(Absolute Poverty);2)收入不足與普遍社會生活水準看齊的相對貧窮(Relative Poverty),及3)綜合上述兩套量度方法的綜合方法(Integrated Approach)。扶貧委員會在2013年設立的貧窮線,便建基於相對貧窮概念,以每月住戶入息中位數50%劃線。   特首梁振英在2012年上任後不到半年,已重新籌組由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率領的扶貧委員會,並在2013年制定貧窮線。 值得深思的是,香港政府以往鮮有主動制定貧窮線(香港社會服務聯合及樂施會則曾經製作),政府前經濟顧問鄧廣堯在1998年10月,首次引用國際貧窮線標準,公布全港有70萬勞動人口屬於貧窮線以下,其時引用的個人入息中位數據是10,000元,即是但凡家庭總收入除以家庭人數後,人均收入少於5,000元的便算是貧窮。 不過,到了2013年制定的貧窮線,一人家庭的收入少於3,600元便跌入貧窮線,而2人、3人及4人家庭的收入則分別是7,700元、11,500元及14,300元,以入息中位數而言,似乎較1996年出現嚴重倒退,為甚麼? 大家或者忽略了一個主要原因,亦是我過去5年不斷重複提及的原因,人口政策。 回歸後迄今,單是透過每日150個單程證來港人士已接近90萬人,若香港未能收回移民或入境權,即使每年花近15%、相當於724億元在社會福利開支,亦不可能改善貧窮問題,一旦經濟如李嘉誠所言跌入20年最差,政府處境只會更尷尬。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逢周二刊出

2016-03-15

「不要讓500呎綁住你的青春。」是《信報》前首席顧問曹仁超留給年輕人最重要的一句,沒有之一。關於置業與否,重點從來不應該放在樓價短期的升跌,而是,你,究竟有沒有夢想?真正的夢想。 美國萬通去年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進行兩年一度的調查,發現18至35歲年輕人的主要夢想是買樓,夢想買樓的比例雖然較2013年同類調查大跌5個百分點,但仍然高達29%,其餘夢想包括擁有更理想工作/創業(18%)、環遊世界/旅行(14%)、擁有更高學歷(11%)及擁有更多錢(11%)。 接近三成年輕人夢想買樓,除了反映衣食住行的住,經已由生活基本變成遙不可及,亦反映年輕人畢生秉承上一代的傳統思想。點解買樓?阿媽想。成功置業等於生活美滿?Sorry,剛剛相反。金管局數據告訴大家,目前每月供款負擔比率達到65%,即是家庭收入中每100元有65元用作供樓之用,若銀行上調按息3厘,100元中便會有84元用作供樓,屆時不單沒有餘錢消費,相信衣食行亦成問題。 《長遠房屋策略》預告,政府研究如何進一步「豐富」資助自置居所的形式及推出補充計劃,以增加港人自置物業比例。討論再次回到成功置業等於市民愈快樂?Sorry,原來無必然關係。 聯合國在2015年初,公布了《2015年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報告由哥倫比亞大學撰寫,涵蓋了158個國家/地區,報告包含研究地區的快樂程度和人均國民生產值(美元)等,將結果與全球自置居所比率高低對比,大家會發現快樂指數排第1的瑞士與排第26的德國,自置居所比率分別是44%及52.5%,自置居所比率高達96.1%及90.3%的羅馬尼亞及斯洛伐克,快樂排名分別只有86及45位。 亞洲地區呢?區內自置居所比率普遍超過80%,但快樂指數卻迥然不同。新加坡、中國、台灣及日本的自置居所比率分別達90.3%、90%、87%及61.9%,但快樂指數排名分別是24、84、38及46。香港呢?香港自置居所比率是51%,但快樂程度全球排72,接近中國。 列舉大量數據,但並不提出樓價高低,因為我認為,1)置業後,若發現要花65%收入用作供樓的話,不單止失去夢想與青春,還包括你的人生;2)自置居所比率的高低與快樂無關,真正的快樂應該是政府能否做到人人平等。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

2016-03-08

「遙望繁星,腳踏實地」(Eye on stars while feet on ground)是美國前總統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勉勵青年的名句,因為被財政司長曾俊華在2013/14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引用,為本地傳媒談論。的確,相比起特首梁振英《施政報告》的遙望繁星,曾俊華選擇腳踏實地。 旅遊業貴為香港的四大經濟支柱之一(貿易及物流、金融、專業服務及旅遊),但為本地經濟(GDP)的貢獻最少,只佔5.1%。不過大家不要小看這5.1%,事關旅遊業衍生的經濟效益不能小覷,特別是旅遊業的興衰間接左右著零售、住宿及膳食等逾50萬的就業人口。 根據《香港統計月刊》2月號顯示,本港勞動人口有392.55萬人,其中住宿及膳食佔28.23萬人,零售佔26.89萬人,兩者共佔55.12萬,較進出口貿易涉48.395萬人還要多,這亦是我多次本欄中探究旅遊及零售業原因,旅遊業玩完,失業率肯定直線上升,屆時樓市直接當災。為甚麼市場將《財政預算案》當作《施政報告》或競選宣言?相比起《施政報告》提出「一帶一路」超過40次,曾俊華選擇將焦點放在旅遊業中,「旅遊」二字提出22次,包括以8大段的篇幅、以長中短線方式全方位支援旅遊業。   政府統計處3月3日宣布最新零售銷售數據,本地零售銷售貨值「十一連跌」,1月份按年跌6.5%,數據似乎較預期跌8.2%為佳,但若大家將食品、衣履、耐用品等各項仔細分析,你會發現珠寶鐘錶等貴價品銷售已連續5個月雙位數下跌,1月按年跌16.3%,但其實去年12月、11月10月及9月分別減17%、20.6%、17%及22.9%。 再看零售業就業人數及職位空缺,大家會發現過去1年本地零售業就業人數正慢慢減少,由2014年9月時的26.9813萬人減至去年9月的26.889萬人,職位空缺由9,239人減少至8,352人。大家要明白,若零售業正在擴張,就業人口與職位空缺理應同步增加,情況一如政府公務員一樣。2015年9月公務員就業人數及職位空缺分別達16.4044萬人及8,535人,分別較2014年9月增加了1,026人及1,109人。即是零售業萎縮之際,政府公務員人數不斷膨脹,逆市場而走。究竟最終經濟怎樣走,關鍵是你相信政府還是相信市場。 其實羅斯福不少金句被刻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大堂,刻在大堂牆上還有這句:「If I must choose between righteousness and peace I choose rightousness.」(正義與和平之間作出抉擇的話,我選正義),亦是我最喜歡的一句。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 逢周二刊出

2016-03-01

「十年黃金變爛銅」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金融才俊陳新燊的口頭禪,相信不少老行尊聽過,大意是嘲諷長期持有無息收的黃金,10年後變成持有爛銅爛鐵。 過去有不少機構研究黃金的投資價值,甚至將之與美國國庫券進行比較,結果發現1836年至2011年間,計及通脹調整後的金價回報,原來實質回報僅1.1%,只稍稍勝過美國短期國庫券1%的實際年回報,但跑輸長債2.9%及股市7.4%的回報。 既然黃金的長遠投資價值成疑,為甚麼還有投資者、基金願意持有黃金?大家有沒有聽過趙人患鼠?古時趙國有鼠患,於是走到山上找來老鼠的天敵山貓去捕鼠,可惜山貓善於捕鼠同時也善於捕雞,到最後鼠患解決的同時,家禽亦被殺光。故事說明大家要在兩害中取其輕,要滅鼠還是滅雞。 環球經濟經過1984年至2004年這20年的興旺後,開始進入「生意難撈」的年代。自2004年開始有不少國家為了刺激投資,一邊擴大銀根,一邊祭出負利率,即是存放資金在銀行或政府,轉過頭來要支付「保管費」。目前實施負利率的國家包括歐元區、丹麥、瑞典、瑞士及1月29日加入的日本(50萬億日圓零利率,10萬億日圓負0.1%)。 負利率可以說是量寬的另一步棋,擴大貨幣供應無效下惟有向存戶徵收手續費,迫他們投資、放貸。可惜央行們的如意算盤打不響,增加了的貨幣沒有進入Main Street(這裡解作普羅大眾),而是進入了Wall Street。 目前有錢人最大的煩惱是有太多錢,但又苦無投資機會。結果日本祭出負利率反加深市場對量寬的猜疑,面對亂投資會損手的兩難下惟有取其輕,有懷疑下寧願先持現金。日圓在1月29日推出負利率後,日圓不跌反升,1月29日至2月26日間上升6.51%,由121.14升至113.25。 問題是不少短期國家債券已進入負孳息,即是存錢在央行、國債均要額外成本,這時有錢人終於想到容易收藏的黃金。黃金在1月29日至2月26日間,累積上升9.9%,或110.72美元,1,118.17美元升至1,228.89美元。 黃金這段時間成為最好的風險指標,配合美國短期國債、日圓及黃金走勢,便可以評估刻下市況的風險狀況,再部署入市,相信今天各國在不希望「真.打仗」下,轉為打貨幣戰,負利率繼續的話,十年黃金變鑽石。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

2016-02-23

「這種鍛煉不是要你怎樣打人,而是怎樣可以捱打,即是如果我打你九拳,你就打我一拳,那我捱不捱到你一拳呢?所以學怎樣捱打好重要。」財政司長曾俊華曾經戲言,若非前特首曾蔭權邀請,可能「轉行」開館授徒教功夫。「捱打論」發表於2009年,其時大家不明所以,直至改朝換代。究竟曾俊華有幾捱得?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於9月首次提出「一帶一路」,曾俊華在2015/16年度的財政預算中,罕有地花了6段篇幅,重點探討香港在「一帶一路」及亞洲基建建設投資銀行(亞投行)中的角色,包括跨境貿易結算、人民幣債券融資等。後知後覺的特首梁振英在2016/17年度施政報告中急起直追,重複提超過40次「一帶一路」,包括慷港人之慨豪花10億元資助「一帶一路」學生來港交流。為甚麼我說梁振英後知後覺?   經歷「中國式股災」後,人民幣在2015年貶值4.64%,加上在去年11月至今年1月這3個月合共走資近3,000億美元,中央採取的對策是多方位限制外資流走,此刻藥石亂投講人民幣走出去、講「一帶一路」不合時宜。香港在「一帶一路」上的角度不是盲目地走出去,而是配合中央收放自如,甚至在今時今日吸引外資「走入去」。   曾俊華將會在明日公布任內第九份財政預算案,坊間陸續滲出財政預算的「內容」,包括推出長者通脹掛鈎債券(iBond)等、只限65歲以上長者認購,回報較一般的1厘高。半杯水滿的話,看到政府在全民退保前向長者的補償,半杯水空的話,會看到曾俊華為梁振英「善後」。   梁振英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中留下甚麼問號,包括: 1)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 2)全民退休保障; 3)基建開支的可持續性; 4)龐大儲備是否為港獨提供基礎等; 5)美國加息,中國減息,港元是否有脫鈎壓力等。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內,會否繼續處理這些「蘇州屎」? 曾俊華曾經以《我的劍擊之道》為題撰文,提過10場劍擊被對手贏9場,若果只能贏1場的話,要將勝利安排在今天出現。究竟民望超過62%的曾俊華,何時出劍?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 逢周二刊出

2016-02-16

《黃河在咆哮》、《新漁島怒潮》以及《嫂子嫂子》等均是去年內地著名的抗日電視劇,單是2015年,內地便上映了57部抗日電視劇,無論添加了愛情、兄弟情還是偵探元素,內容還是陳腔濫調,為反而反、為抗而抗。結果呢? 日本政府上月公布在內地旅客大力支持下,日本去年共接待1,973萬名旅客,消費金額達3.4萬億日圓(約2,324億港元),雙雙創紀錄新高,單是中國旅客消費佔41%,人數逾500萬人。日本政府觀光局數據顯示訪日中國遊客人均消費28.3萬日圓(約1.9萬港元),比其他旅客平均高61%,正因中國旅客消費力強勁,「爆買」一詞成日本2015年年度流行詞。 嘴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中國去年經濟增長僅6.9%,是25年以來最差,日本政府數據狠狠摑了中國一巴掌,傷害不少脆弱心靈。日本《週刊現代》封面以「中國爆買禁止令之衝擊」為題探討具體影響。所謂「中國禁止爆買」包括:1)禁止國企所屬人員赴日遊日;2)旅行社不得宣傳赴日旅遊;3)擬立法禁止海外「爆買」,購物一年不得逾10萬元人民幣。為落實中央領導核心思想,內地旅行社原來「洗肺遊 日本藍」宣傳(意指日本天空是藍色,沒有PM2.5污染物),變「避寒遊 說走就走」,不少國企開反省會,邊「招認」曾到日本旅遊,邊「告發」其他幹部曾赴日炫耀。 不少評論將中國擬禁赴日爆買,歸咎傷害人民感情、中日關係惡化等說了數十年原因,我認為原因只有一個:限制外匯流失。中國1月外匯存底數據,繼去年11月及12月分別減872.3億及1,079.2億美元後,1月再減994.7億元。不斷減少的外匯儲備成巴斯(Kyle Bass)等國際炒家沽空人民幣藉口。 巴斯在訪問中提出中國已無錢(the country is out of money today),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外儲公式:最低外儲=出口的10%+短期外匯債務的30%+貨幣供應(M2)10%及其他債務15%,得出中國外匯儲備最少要維持2.7萬億美元。但中國外匯儲備在2014年6月創3.993萬億美元後輾轉回落,至上月只剩3.23萬億美元,亦成巴斯沽空中國基礎,因他認為扣除主權基金後中國外儲僅2.1萬億至2.2萬億美元。心水清的讀者會將中國禁止銀聯卡海外買保險、搗破地下錢莊、禁止外商匯走在華分公司盈利及禁止赴日爆買合併研究,結論或是This country is out of money today。鍾樹根、吳克儉今年或不能去「好正」的日本欣賞櫻花、紅葉了。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

/136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