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誰最需要做廣告工程? 所有押注在希拉莉身上的傳媒?有沒有押注在希拉莉身上的品牌?還是特朗普要好好謝票,借少少蜜月空間,為自己扳回一點正面的民望? 特朗普一當選,鋪天蓋地都是嘲弄他的笑話,一街都是玩死美國的啜核花生,一個渾人當選,一個大國貽笑全球。 大選結果,說明了美國人買的是甚麼人、甚麼價值、甚麼風格,美國說穿了,還是一個擁抱爛仔、自以為是、浮躁膚淺的國家。有甚麼人民,選出甚麼的總統。 或許這正是反建制世代,世界齒輪都正這樣運行,一個希拉莉螳臂擋車,她自己又有大量醜聞,怪不得人。不過,一個總統代表一個國家的形象,美國在以往的華盛頓、林肯、甘迺迪、傑克遜之中,竟然要夾一個「特朗普」國家的形象繼小布殊之役後,又要落多萬丈。現在美國最需要救急的形象,是整個國家本身。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
美國總統大選擾攘至今要有結果了,今次被譽為前所未有那麼「核突」的選舉,不必要問點解了對嗎?一個Donald Trump,已經夠醜樣,希拉莉,亦見不得完全無辜於眾多醜聞。 乾淨、體面、classy的選戰,崇優尚智的高手過招,實在令人懷念。如果在選舉辯論擂台看不到,至少讓我們在選舉廣告上,見一見甚麼叫智慧、格調、風範。 終於有了!一個在紐約市中心的戶外大型廣告牌,你道是為誰拉票?很簡潔的一個名字,紅底,一個白色英文名字寫著:Donald Trump。你以為是特朗普的廣告嗎?錯。 精妙之處在,整組英文字母Donald中的 “Don”及 Trump之中的“T”,這四個白色字母特別白特別光,你會在這候選人的名字裡,讀出“don’t”,不言之喻,一目了然是 Donald Trump Don’t。不要特朗普,他本身就是一個“Don’t”。 好一個簡潔、直接、厲害的一流廣告。
你知不知道《奇異博士》用的手機是甚麼牌子?片中他駕駛的是價值百多二百萬港幣的林寶堅尼,使用的會是哪一部手機? 植入廣告那麼無處不在,今天Benedict Cumberbatch在電影中使用(並導致他炒車的),是一部Huawei的Honor手機。 林寶堅尼配「華為」手機是甚麼玩法、甚麼life style?但有所不知是原來數據顯示,2016年第三季手機按季度付運量,世界排名第三的就是Huawei,直迫第一、二位的Samsung和蘋果。中國的手機冒升和市場佔有之快之廣,非常兇猛而具侵略性。而全球第四、第五位手機製造商,都已是強國的Oppo和Vivo了。 強國手機,功能不輸但售價非常具競爭力,款式功能那麼容易「參考」外國,優勢就不難了。今日,你可能以為Dr. Strange、Huawei?但不算太多年前,韓國的三星和Goldstar你不是也嫌二線嫌娘,現在誰的家裡手上,不是常見Samsung和LG?形象氣味也不可同日語了。事實是手機根本已是快餐類貨品,fast food 、fast fashion之後,是fast cellphone。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
點解任何好agency會沒落?少了信任,對內對外,和團隊的和客戶的,也少了飢餓。 最近又看了Netflix的《Chef’ table》最新一季,不論是前兩套還是最新一輯,世上最強廚子都有共通:永遠把自己放在危險的邊緣。不讓自己舒服,不讓自己安逸,迫自己一再創新,一再自我推翻,進步。他們不追求愈做愈大,一間變八間,agency會有十個客再serve廿個客,可能也就是分別。Hotshot變成big shot,質就不易保持。 回說信任。大概「信任」是一個廣告最大、要不是唯一致勝部分。以前,當改動不是按幾個掣便可以,廣告客戶做決定更少三心兩意之餘更相信廣告人的專業,於是不會亂改猛改任改。廣告公司比100毛網上廣告最大的弱勢,是我們太早之前已放棄了自己創作方面受信任度的專業領土完整。他們approve創作後的有限度修改,大勝廣告公司嚴重被動的任改。別問點解人家乜乜乜,先想想自己有沒有物物物。 任何合作,互信,隨時比創意高度重要。老實說,今天的客戶,有多信agency?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
一間新公司開波之前,有兩樣東西是必然有的:一、客戶,二、飢餓。 沒有人會過分驀然的開一間公司,埋了班之外,打底隨時有些支持自己的客戶在袋中,有數得計的基本。這些客戶和新公司,關係多半很好,有很多互信。 一間新公司,未有名未有利未有業績,一定有熱情的飢餓,燃燒著替自己打工,那團火極可能比替別人打工大,而且另還有一團可燒眼眉的火叫營運開支。 Hotshot是這樣煉成的。有信自己的客戶又有火,創意不容許差,為生存為明天,拼了命;有信任,就更易做到好嘢。做到好嘢,慢慢有了名聲,有了戰績,Hotshot廣告公司故事的必然演進是:更多客戶開始慕名而來、pitch也多了。手上多了些沒有那麼親密的客戶/client、多了些互信淺一些的客戶,人手卻未必即時加得夠快。逐漸,飢餓少了,團隊累了,信你少一些的客比較難服侍,水準便不再一樣了。又或者,小公司開始變大,被收購,割了禾,一切也不一樣了。說明了每一間Hotshot為甚麼必然冷卻。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
五個人,三個廣告客戶,人稱client,兩個pure(血統純正,一入行就是client),其中一個廣告客戶服務部轉行做客。餘下兩名,廣告創作人,一個自己開公司,一個4As總監。 坐埋一枱,講到業內各種問題現象。「不同年代,永遠都有人自組公司,又總有公司成為一期一會的hot-shot,威水一時,創業作後連有佳作,人人注目,但點解情況似乎唔能夠維持太耐呢?」Clients表示,想搵好agency好難囉。 「咁你不如問,點解啲客俾毛記電視拍啲廣告咁free hand,俾agency做嘅又永遠唔係咁?我哋就吓吓計返到幾多數,唔通佢哋唔使?」創作人總是一肚辛酸。「有時睇係幾過癮,但objective又未必清晰,tone and manner仲條條都一樣……」 這五人的聚會,永遠可以提出很多問題,永遠不容易找到答案。 Hot-shot一開始,為甚麼能成為hot-shot?後來又為甚麼中落? 先問問自己。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
廣告行的放工時間是幾多點? 別答,這是條trick question,其實廣告人實際上是沒有放工時間的。做完,就可以放。但工作,太多時永遠做不完。死線,永遠狂炸來,人得一個手得一雙一日得24小時。 香港有廣告人疑似因工作過量而猝死的新聞,日本也有廣告人因工作而亡。不是疑似,新聞消息指「證實」悲劇因工作太多壓力太重而發生,職員受不了而自殺。 有見及此,廣告巨擘Dentsu宣布「禁止」員工每晚十時後工作,限定大家十時前必須離開辦公室,並執行十時後全線關燈請你走人的措施。 這個是否只是姿態我不知道。十時後要你離開不等於不用加班,不等於工作量減少,如果一間公司接生意的量不減,爭取每單工作可用的時間不增加,關燈不過叫你換個地方工作,你估唔使做呀?如果其他不變,不過叫員工要死死遠些,別在公司自殺吧了。要做的不是禁止在公司OT,是令大家不必OT。
我不明白那些在的士車頭枕後面的屏幕有甚麼商機可言。近日聽見了它清盤的消息,還在行內代表性媒體《Campaign》刊出,相信冇死錯人了。 那些的士頭枕屏幕,背後是Touchmedia觸動傳媒,自稱是「國內最大的出租車內互動媒體,通過安裝出租車頭枕後的互動熒屏系統將這壹理念付諸實現,通過在互動技術、地理位置定位和戶外數字媒體網絡覆蓋上的獨特優勢,blah blah blah……」原來「最大」是指在中國七個城市有50,000個屏幕,包括北京上海等城市,哇,多到呢。 早寫過在狹小的空間,那個擾攘的聲畫令我不耐煩,一般而言,上車時它不是已經熄了,就已被滅聲,連的士司機也跟我說討厭這個媒體,有得揀,他自己不會裝。 不單是人人有了手機、平板電腦的問題,而是作為一個媒體,它沒有令人想看的內容,只有令人想避開。媒體,不一定要自己做節目,但一定要有東西令人想看。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
星期天看見這單新聞,愣住了一會:「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甘霖透露,2015年中國廣告業經營額達5,973億元人民幣(約6,855億港元)……新增廣告經營單位12.8萬戶,平均每天新增企業超過351戶,增幅達到23.6%;吸納就業307萬人,創造新就業崗位35.5萬個,增幅達13%,世界第二大廣告市場地位進一步確立」。 6,855億港元。菲律賓那個總統杜特爾特才高調又狡獪地說要和美國「分手」,靠攏中國,雄財真的比偉略更有市場、更有說服力。 禁不住想,香港廣告市場何去何從呢?錢在哪裡,人和生意就在哪裡。難怪很多本地廣告公司愈做愈縮,不是靠regional吊命,就要靠兼大陸的廣告生意來維持,大勢很明顯。以生意額之氣勢,其實是不必今日都知道中港懸殊現實了,香港唯一可以力保地位的,真的是創作質量。再大的市場,也要talent,要優質,香港廣告人要保持競爭力,必須出盡洪荒之力,一再創作出quality ads,善用經驗、文化、視野的優勢。這似乎是力挽狂瀾的唯一出路。軟件,我們有權不輸的!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
美國有個名嘴叫Howard Stern,以乞人憎馳名於世,他愈討人厭便愈出位,愈多人罵便愈紅,愈紅便愈多人聽他的電台節目愈多廣告支持。一個公眾人物的no news慘過bad news他太清楚。 那用在特朗普身上可以嗎?以犯眾憎作手段,贏人氣贏總統?人氣,他倒是贏了,在共和黨無大將之時,以夠爆的言論成功突圍,但據說他和女婿在搞電視台,這個生意人似乎在計一條總統競選不論贏輸也要賺的數。挾全國談論的人氣,他會成功嗎? 事前民意調查,過八成人選擇不會在他的電視台賣廣告,絕大部分人說不會看他電視台的節目。八成,就算打個折,他的犯眾憎似乎已經由武器,變成自毀兇器。 從來有廣告手段叫:negative approach,志在出位,可以惹人厭,但嘴賤,與徹底性別歧視種族歧視錯到反轉、沾上他會臭是另一回事,有甚麼廣告商願冒此大不韙?特朗普電視台?唔好玩啦。
現在網上常常有不同的廣告片被瘋傳,我自己當然是其中一個傳播者。看網民的反應,對於泰國的廣告之可愛抵死幽默,簡直愛到拍大髀,個個大like大讚。 事實上,又真係好好笑、勁好睇。近日一個泰飲品廣告,完全是周星馳式爆笑與節奏,電影感一流,全民讚好。故事發生在一街坊小麵店,全店滿座,兩公婆一個煮麵一個樓面,衝鋒陷陣忙到癲,樓面的老婆快來快去救盡十個火頭,忽然有樽汽水送錯枱,她連忙問老公誰落的單、送給哪張枱,兩個人快問搶一來一回,最後話鋒一轉,原來是老公見老婆做到隻積咁,叫枝汽水俾愛人透透氣的體貼和關懷。畫面由衝鋒陷陣,一時變得情深款款,兩個「粗人」的溫柔,她,如夢初醒,兩段戲對比過癮,那種戲劇,冧到呢~~~ 有面書友問,點解香港硬係冇呢啲廣告?我答你,因為這意念在storyboard上客戶意會不到,在紙上喜劇效果不夠明顯,客戶想像不到,自然不可能approve、便不會出街了。從來,是想像力問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3KxOXkV4m4
最近接了一個不能說的job,起碼現在不能說。但這個job,基本屬於「九不pitch」那一種。 它極之趕,時間非常短之內要完成,此外,在放假的長周末,完全要馬不停蹄的狂做前期及準備工作。由於時間有限,更加不容有失,很多東西都要預備得很準確、仔細。以經驗,我清楚知道愈沒有時間的工作,愈要加倍籌備,因為你完全沒有失誤的空間,要一分一秒都不可浪費,一分一秒都成為生產力。 重點不是如何準備,重點是我們其實也很願意、樂意接一些比較辛苦的工作、願意去pitch一些要你放棄假期的工作:只要那個job夠吸引。不論是哪方面的吸引,我們心甘命抵。 從來廣告人是這樣的,是犯賤、是浪漫、是戇居都好,其實我們從來願意鞠躬盡瘁,但拒絕無謂犧牲,有謂的,多多也肯犧牲,一切也願意。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
在NowTV看見一個銀行的廣告雜誌(好似係),我再次泛起對這種廣告形式的結構性質疑。 一張餐桌,兩個人,右一個銀行代表,左一個稀疏灰髮白長鬚主持(?),一問一答,一五一十,一板一眼,硬資訊硬交流硬唸對白,疑似「主持」又生硬,明顯是廣告商代表更生硬,兩個人都沒有與觀眾溝通的意思,你有你唸台詞,佢有佢說要說的稿,每一次問與答的不專業,都一樣,其實要看下去真的很難,即是趕客。唔通睇你兩個在鏡頭前鬥唔自在咩,梗係盡快轉台或熄機cut lost啦。 首先,是否廣告雜誌,就不必QC?就算是最例湯例水的行貨,都有最低要求啩,看這個廣告雜誌,根本是只要兩個人成功讀完稿就收工萬歲,零要求。兩個人一問一答,有否語氣交流、兩個人之間,和觀眾之間,又有沒有建立溝通關係? 是但啦。全條片都是「是但」,我以為製作罐頭,都要好好睇睇。原來唔係。廣告這回事真是愈做愈爛。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
說到找參考,一個會議,一個概念,有時真是成也reference、敗也reference。 本來大家開會,說得好好的,各人對於放在枱上的方案,各有想像,一個廣告創作的落實,去到拿出參考品時,也可以出事。 參考,就是一個實在的畫面和路線,給人知道你做出來的,是類似這樣子的東西,不再是各有各憑空想像的抽象。 咁就小心嘞。參考品的重點是要:準。準確的準。聽說過有presentation是客戶一見到reference即時面青,說不知原來大家的構想,execute出來是這類東西,非常不接受。於是一切付諸流水bye bye好行夾唔送由頭來過。 不過,這不算慘,十級慘是reference沒有大事,但執行力成問題,即是種種原因下,做不出、不接近參考品呈現的東西。結果,reference是一個樣,做出來是另一個,有回水或誤導觀眾嫌疑。還是那句,reference要準,和構念要同口徑,與執行力更要一致。一切都是:期限管理。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
你知不知甚麼叫reference? 參考。我們做創作或甚麼的,作品未成形之前,還是一個概念,很多細節在實踐之前,還是抽象。於是大家在談概念、討論執行過程之時,會用上「參考」,好讓大家知道,不同的細節、元素、執行出來大概是甚麼樣子,找一個具體的tone and manner共識作落腳點。 顧名思義,用作參考,就要有一個範圍。Reference,必須:篩選、判斷。 近年發現,談到創意、說到execution時,大家找reference來會雜亂無章,完全不經篩選。譬如說,一個創作要有一個西裝友,但他是一個甚麼人呢?一套怎樣的西裝,剪裁設計物料格調穿法,會幫手表達信息概念,告訴受眾他是一個甚麼人。 但你拿參考西裝及穿法來比劃說明,有50套!甚麼款甚麼西裝都有,有殺錯冇放過,那是甚麼參考?那是告訴人你不知自己在找甚麼,告訴人你沒有判斷力。談參考,記得定下方向、清晰範圍,別把自己當google searc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