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芬邀請我看鈕承澤導演的新作《軍中樂園》,我和朋友們原本都興趣不大,從片名判斷,還以為它所講述的是台灣軍人們在金門當兵的歡樂,但我喜歡鈕承澤的思緒、阮經天的演技,也喜歡陳意涵在《閨密》中天真爛漫的演出。看完電影才知道,原來所謂的「樂園」,指的其實是軍中一個叫做「八三么」的「茶室」,這裡的十餘名「女侍應生」,其實是一群為生活所迫的軍妓,我曾經看過軍妓題材的紀錄片,她們在陰暗的房間裡,狹小的床上,用自己的身體,日復一日地,填補著金門數萬士兵們的慾望與空虛。 不僅如此,電影裡陳建斌所飾演的軍人老張,以及他的同僚們,皆操著各地方言。他們都是年少時因為國民黨沿途抓壯丁做補充後備軍,才誤打誤撞當了阿兵哥,自此離開了父母,彼岸的家鄉再也回不去。淒涼之恨,思鄉之情,他們將憤怒埋藏在心底,在無奈中成長,在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美夢中,漸漸老去………走過一生。 九十年代初,我常常在坐飛機回內地的時候,看到回鄉的退伍老兵,這些在台灣被鄙視了一輩子的男孩壯丁都已經白髮蒼蒼。當他們回到家鄉,有的大哭大叫,有的跪地而行。戰爭的無情!生命的無奈!返家的傷痛,就如同電影中的角色一樣,讓人深深感動,百感交集。 還有內地女演員萬茜的精彩表現,我原本不認識她,在電影中,她與阮經天彼此情感的碰撞與寄託,恍似高凌風的《冬天裡的一把火》,簡直驚為天人,讓人敬佩。 總而言之,鈕承澤和華誼公司投資拍這樣的題材,將這段台灣老兵們不敢吐出、幾乎被歷史遺忘的故事公諸於眾,這讓我很感動,也希望看了電影之後,觀眾們能更加同情和理解這些當年無奈退守台灣的軍人。鈕承澤的作品,總是能給人驚喜。 演員的精湛,攝影師的美化,導演的寫實,炮製出一部好電影。 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屍油。別以為我又在宣傳《恐怖在線》,我所指的是,元朗工業用油大量售予台灣,鄰居聞到屍臭味。 年輕時,我和丹娜每天開著賓士到彩虹邨,向挑扁擔的老松哥買臭豆腐,之後到普慶戲院門口買炸魚蛋和魷魚鬚。那是一段美麗的回憶。新聞出來後,那香噴噴的味道,聞到也敬而遠之,那年輕時代的記憶,也變成了追憶。 地溝油事件鬧得滿城風雨,令市民們寢食不寧,香港政府決定立法監管,總算出現了轉機。 曾幾何時,地溝油彷彿只是內地的專屬名詞,我等安居香港的市民,還在慶幸身處幸福安康的東方之珠。後來,直到台灣出事,大家才警覺未必事不關己,更糟糕的是,香港果然也沒能逃過地溝油魔爪,原來台灣的工業用油來自元朗,每個香港人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了地溝油的威脅。 哪裡有暴利,哪裡就有不良商人,就會生產出如地溝油一樣唯利是圖的產品,失去了道德的約束。 現在香港立法,總算是壞事往好的方面發展,最起碼,無孔不入的地溝油,也讓很多不敢在外面餐廳用膳的人回家。 其實我一直都愛在家吃飯的。當演員幾十年,在外大飽口福的機會很多。觥籌交錯固然讓人沉醉,我卻更喜歡在家和兒女吃家常菜,溫暖幸福。年少的時候,常年寄宿學校,所以很盼望吃到家裡飯菜,那是美味,更是一種情感的滿足。夏日小菜,冬日圍爐,其樂融融,外面的山珍海味,我毫不留戀。 馬致遠元曲:「愛秋來那些,和露採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人生有限杯,幾個登高節。」如果地溝油事件能讓更多人回家吃飯,也算是壞事變成一件好事吧!記住,當全世界都被地溝油佔領的時候,只有一個地方是安全的,那就是家,家永遠是我們最安全的港灣。 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9月3日,焦媛實驗劇團的舞台劇《野玫瑰之戀》在上環文娛中心重演,場面座無虛席,不少行動不便的老人家,都在兒女的攙扶下前往,感動的熱淚盈眶,那盛況,讓我回味到如今。 舞台劇沿用的是1960年經典電影《野玫瑰之戀》的情節,焦媛飾演「麗池夜總會」的當紅歌星鄧思嘉,她桀驁不馴、重情重義,與鋼琴師梁漢華發展了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焦媛不僅載歌載舞,十分落力,更難得的是,她還為此特意拜訪了電影版的女主角——五、六十年代的巨星葛蘭小姐,聽她分享拍戲時的點滴,也學習她原汁原味的歌唱風格和舞蹈動作,所以當焦媛在台上唱出《我要飛上青天》、《我愛恰恰》、《卡門》和《我要你的愛》等大家耳熟能詳的葛蘭金曲時,亦真亦幻,幾可亂真,好像把觀眾帶回了那鶯歌燕舞的舊時代,台上台下,唏噓不已。 如果說重溫幾十年前的劇情像是一場夢境,那麼重溫幾十年的友情,就像品美酒,越陳越醇厚。上個禮拜,我出席了我們都很尊敬的前輩、配音員丁羽的八十歲壽宴,喜見丁羽叔身體健康硬朗,談吐幽默如昔,讓人感慨「古來稀」這樣的詞,在如今科技發達的香港已經不再適用了。 同樣開心的是,在宴會上還見到了不少好友,像許冠文、姜大衛和狄龍等以前在邵氏共同為電影奮鬥的夥伴。還有徐小鳳,當年我們一起在夜總會唱歌,如同《野玫瑰之戀》裡的鄧思嘉那樣,忙的時候,一晚上要連續跑好幾個場。 道家有名言曰「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雖然大家許久未見,但對於那段青春歲月與舊時情,我們都記憶猶新。 邵音音-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2014年9月2日,六、七十年代叱咤影壇的粵語片導演龍剛走了。上月15號,香港政府剛在紐約為他頒發終生成就獎,想不到半個月後,他便與世長辭。 龍剛最偉大的成就,在於他行走在時代之先的勇氣。試想在風氣保守的七十年代,除了他,還有誰夠膽去拍像《應召女郎》般,站在備受歧視的妓女角度,來描繪生活之不易的敏感題材呢?同樣,1967年的《英雄本色》,講一個釋囚的故事,他沒有進行非黑即白的批判,而是給了主人公充分地理解和同情,從而讓觀眾相信,扭曲的人性背後,都有一段備受壓迫的秘辛。龍剛對於社會的關懷,讓當時的粵語片走出了家長里短、不痛不癢的套路,這,也可以說是他的英雄本色吧! 20年後,吳宇森在原版的基礎上加以改編,也拍了一部《英雄本色》,使得周潤發的「小馬哥」形象紅遍亞洲。龍剛一定想不到,自己的名字會以這樣的方式被更多的人記住。我覺得,風水輪流轉,每一部電影都有它的命運,就像最近我參演的《恐怖在線》,在院線不多的情況之下,票房依舊高歌猛進,這不僅要感謝冥冥中的「運」,更要感恩本地觀眾的大力支持。 電影有命運,生靈更是如此。前幾天,家貓cici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她活了23年,算是非常長壽了,我當然難過不捨,卻更多的是感恩和釋懷。生老病死,死亡也是生命不可違背的一部分,秦始皇、唐太宗和雍正帝,迷戀煉丹追求永生,卻都慢性中毒,死到不明不白,這是歷史給我們的教訓。 關於生死,司馬遷也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的理論。一生中總要經歷高低起落,但若像龍剛導演一樣,留下傳世的作品和精神,或是像cici一樣,留下許多珍貴的記憶和情感,便足矣。 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劇本跟命運一樣,都有它的命數。當監製馮煒源看過劇本後,覺得拍一部人與靈體之間的情感交錯,加在一宗十年前的屯門交通意外,以及穿紅衣自殺會變成厲鬼復仇的傳說,將會是一部很有趣的電影。意外地,獲得政府電影資金的資助,造就了《恐怖在線》的誕生。 這部我有份參與演出的電影,今天在嘉禾院線上映,你可會考慮捧場?這部驚悚電影,未上映已帶給我們一班演員很多驚喜,它在聖地牙哥獨立電影節奪得最佳電影,男、女主角張兆輝和李梓宸更摘下影帝和影后;同時,再揚威Accolade Global Film Competition,囊括最佳電影、影帝和優異女演員獎,可喜可賀! 《恐》是一個帶香港情懷的鬼故事——某日,香港一個屋苑內有紅衣女郎跳樓,由張兆輝飾演的老練警探古爺,以實地攝錄形式拍下查案過程,他發現,墮樓的紅衣女郎與十年前一宗巴士意外的死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古爺為人不修邊幅,旁人以為他破案全靠第六感,手法出位瘋狂。在破案過程中,他使出十八般武藝,令年輕拍檔BabyJohn崇拜得五體投地,一直跟隨他破案。 我這樣簡略介紹劇情,是否已覺不寒而慄?精彩故事,不容錯過。 我是首次跟李梓宸合作,她身邊有一位日籍化妝師、一位日籍保母,以及一位廣東話翻譯,她每次見到我,都會和助手們一起向我鞠躬,淡淡的笑容,單純又和藹。《恐》的演員數目多,我對她的印象,就是她的團隊整天都在鞠躬。 講完有禮貌的影后,再講講影帝吧! 荒山野嶺被蚊叮,連蚊怕水也無效,比鬼更可怕。誰也沒料到日後會奪獎,台前幕後工作人員都做好本分,毫無怨言。張兆輝在演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拍戲,從1982年演藝培訓班畢業,至今已32年,今次這個極具個性的神探角色,可算是非他莫屬。多年來,他演過千多集的處境劇,演過壞到骨子裡的奸人、讓人捧腹大笑的喜劇人物,也演過令觀眾看得流淚的悲劇角色,經年累月演技的磨鍊,默默地成長,造就了無數成功的故事,也造就了他自己。 除了李梓宸和張兆輝,執導的新導演杜玉貞、另一位男主角周俊偉、首次拍戲的黃暉翔和陳志健(兩位新晉演員都在拍攝期間受傷),以及Super Girls等,均有令人驚詫的表現。加上3個出名鬧鬼的拍攝現場,周俊偉周旋於師生戀之間的境況,林芊妤(Coffee)扮鬼嚇人的情節,鬼王潘紹聰溫柔的解說,攝影師強哥特別炮製的鏡頭,利耀堂扮演表面老實卻不可信的村長,將一段香港人熟識的屯門交通意外,變成一部獲獎的電影——一部土炮好電影。 屯門。秦始皇為擴張領土,曾在此地駐兵三千,作為中國南疆最遠的港口,故名「屯門」。難怪每每建築商起樓時,都挖掘出古代的物件,但最後總是不了了之。 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朋友們找我,一般我都會即時回覆,除非我正在工作,或者打麻將。我跟很多中國人一樣,都是愛打麻將的。 家中常備麻將桌一台,只玩籌碼,在恆溫的室內,和好朋友坐在一道,邊打衛生麻將邊聊天,聯絡感情,打發流光,何樂而不為呢? 都說麻將是中國國粹,而關於這國粹的由來,歷史上眾說紛紜,有說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是先人的智慧。不過那都是遠古麻將了。我們現在打的麻將,基本定型是在明清前後,而且,和一個偉人有關——明代傑出航海家鄭和。沒錯,就是下西洋的那個鄭和。 鄭和一個航海家,為何發明麻將呢?這與他航海也大有關係。明宣德年間,身為航海艦隊統帥的鄭和,為了讓積年累月航海的船員,開解海上生活中的無聊,於是結合過去民間遊戲的雛形,在船上設計出一種竹牌遊戲,那就是我們現在打的麻將,故後來麻將也有竹牌之稱。細觀麻將中的一些牌名,不難發現與航海有關。如:東、南、西、北,風向乃出海航運最關心的大事,所以麻將是以風向四張牌為始。船靠岸時必須拋錨繫繩索,故此,在麻將中出現了一至九條(索)的牌名。出海航行,淡水必不可少,其時裝水的器具為竹筒,麻將中就有了一至九筒。麻將中的九張萬字牌,是源於出海之前,朝廷按照級別撥發給每位船員一至九萬串的銅錢。春、夏、秋、冬四張花牌,則代表一年四個季度的區分與變化。統統都是航海帶來的靈感啊! 現代人打麻將,已經是在四平八穩的室內,而不再是風波浩瀚的海上。我家的麻將桌上,常來的都是我的好友——昔日的邵氏明星、多年的影壇好友,有時甚至連朋友都會嚇一跳:怎麼苗可秀坐在麻將桌前?有一次,一位朋友戲稱:「音音姐的家裡,就是『邵氏麻將館』!」我喜歡這個名字,有一種塵埃落定後,老友們在麻將桌上相見的喜感。麻將聯繫起人與人的感情。 最近聽說舉辦了世界麻將大賽,中國代表隊居然沒有拿到好的名次,冠軍被外國人奪得。一來遺憾,這個獎怎麼能流失海外?但同時也有一絲的高興,說明我們的文化被全世界人認識和接受,這就是現在經常說的「軟實力」。這樣一想,冠軍讓外國人拿去也無妨了,將我們的「國粹」發揚光大,歡迎歡迎! 寫到這裡,我要暫告一段落——朋友們在催促我打麻將去了,附上我在馬來西亞跟盧海鵬、朱咪咪和苑瓊丹拍攝《麻雀王》的劇照。最後,希望柯震東和房租名也能學我多打麻將,這樣就不會被人利用了。祝我贏吧! 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8月12日,我在馬來西亞拍戲的時候,得知好萊塢明星羅蓮柏歌去世。羅蓮柏歌對當下年輕人來說或許有點陌生,因為她的全盛時期,是在半個世紀以前,她的形象隨著好萊塢的電影遠渡重洋來到亞洲,電影雜誌上不時刊登她那美豔動人的照片,我們這一代人,對她的印象很深,深邃的眼睛,精緻的五官,那張臉,就像是為了電影而生。身兼電影、舞台劇、模特兒和作家,她是一位活躍又全能的明星,其低沉的嗓子,更為她帶來舞台劇東尼奬最佳音樂劇女主角。 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命運,彷彿是上天安排好的。我是因為看李小龍拍戲,被他發現我,當時他說一句:「這個女孩子可以拍戲。」我就得到拍戲的機會。羅蓮柏歌則是因為當上了時尚雜誌的封面女郎,被某導演的太太看到,然後推薦給丈夫,意外地投身電影圈。很多演員的入行原因,都是奇奇怪怪,無心插柳,或許可用一句俗語形容:祖師爺賞口飯吃。 羅蓮柏歌形象突出,在電影圈迅即引起轟動,同時她亦是一個愛情至上的女人,在拍攝《To Have and Have Not》時,她遇上大名鼎鼎的亨弗萊鮑嘉,兩人隨即熱戀——縱使男方已有家室。當時是1945年,柏歌才20歲,為了這段不被外界看好的戀情,柏歌與鮑嘉結婚後,堅持留在家中當師奶,支持丈夫發展事業,及後甚至改寫外界對他們的印象,幸福地生活。可惜,這樣一對好萊塢幸福婚姻的典範,卻因為鮑嘉患癌去世而告終。可以想像,丈夫離世給柏歌帶來多大的打擊和悲痛。自此,柏歌曾經銷聲匿跡好一段日子。 柏歌後來重返電影圈,但她已青春不再,於是轉型,雖不再是昔日的美豔女郎,不過能夠有更多元化的演出,尤其是有閱歷的女性角色。1997年,她在芭芭拉史翠珊執導的《The mirror has two faces》中,扮演一個性格招搖的母親,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2003年,她又與妮哥潔曼連續合作《越世驚情》(Birth)和《人間狗鎮》(Dogville)兩部影片。 亨弗萊鮑嘉離世後,柏歌與賈森羅巴茲結婚,但只維持8年,最後她始終獨身,幸好她膝下有兒有女,不至於晚年孤獨。在婚姻上,柏歌經歷過幸福,也承受到苦楚。事業上,她一直演到暮年,水銀燈是她最長久的伴侶。大概這是女演員的宿命,愛情、家庭,有太多的可變因素。反而事業可以陪伴很久,因為和很多幻變的東西不一樣,它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2003年《隔牆夜驚魂》(The Limit)、2005年《命運變奏曲》(Manderlay)、2006年《These Foolish Things》、2007年《The Walker》、2008年《Eve》及2012年《The Forger》。2009年獲頒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又曾奪美國演員工會獎和金球獎等,由1942年活躍到2014年,一位貢獻一生予電影工業的偉人。柏歌,一路好走。 柯震東和房祖名,希望你們跟我一樣,視羅蓮柏歌為偶像,好好貢獻一生給電影。 邵音音~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農曆七月半是中元節。很多人視之為「鬼節」,懼怕之。其實在傳統習俗裡,這一天是我們紀念去世先人的日子,有幽思懷想之意,並不全然是驚悚的。 高雄氣爆,傳媒報道活著的人哭訴很多對逝者生前未訴之心語,天人相隔,令人淌淚。世間的人懷念去世的人,這讓我想到前輩林黛小姐(圖)。 眾所周知,林黛是香港電影業早期的巨星。在高志森電影《媽咪俠》中,飾演我女兒的馮寶寶小姐,正是林黛的契女。林黛於1964年離開人世,至今已經50載春秋,半個世紀過去矣。 透過姜佩安作品,略知林黛因與丈夫龍先生鬧情緒,加上家裡工人跟她對著幹,一怒之下服食大量安眠藥。其實她沒料到要離開人世,當時她留下的字條,清楚列明翌日的行程。林黛走時兒子只有3歲,龍先生在她走後,讓家裡陳設一絲不動地保留下來,從房間裡的壁紙、家具、地板,以至化妝桌上的胭脂口紅,還有筆記本,擺放的位置均如當年一樣,彷彿在等候女主人隨時回來。龍先生一生沒再娶,伴著獨子走過一生,他是好人,可惜世間沒有後悔藥。 中國歷史上亦有一位皇帝如龍先生一樣情深,他就是乾隆。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但乾隆是才子,對女人的喜愛更在乎內涵。在他心目中,知書達理的孝賢皇后是其知音和最愛。他在詩中一再提到二人相知相愛的情形,如「愁喜惟予共,寒暄無刻忘」、「山亭水榭間,並輦同舟所」等。孝賢皇后不幸早逝,乾隆悲痛萬分,為了將保存過她的遺體的大船運回京城做祭奠,乾隆差點拆除了城門。與龍先生一樣,乾隆帝保留了孝賢皇后生前居住的長春宮的所有陳設,凡是她用過的奩具、衣物等,全都按原樣擺放,並將孝賢皇后生前用的東珠頂冠和東珠朝珠供奉在長春宮,每年臘月二十五日和忌辰時,乾隆都親臨憑弔,他一生沒有第二個皇后。 乾隆對孝賢皇后的愛,龍先生對林黛的愛,我好敬仰。 女演員自盡,由電影誕生至今時有發生,早年有阮玲玉,其後有樂蒂、李婷、杜娟、翁美玲………今年還有台灣女星歡歡,外界看來,女演員格外脆弱,但在我眼中,多少都和抑鬱症有關,抑鬱是看不見的魔鬼,悄悄就要了人的命,防不勝防。應該重視。 真愛是不會以生命的告終而結束的——有的夫妻雙雙都活得好好的,但他們的愛情早就名存實亡了。有的夫妻已經陰陽相隔,但他們的愛沒有消失。在這個追憶故人的農曆七月,想起這些未亡人的故事,讓人不勝唏噓! 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8月9日,電影《恐怖在線》將會上映第一場優先場,票房顯示已經全院爆棚。傳統上,A、B及C三行座位,在農曆七月份是留給鬼門關開的那些「朋友」的,想不到竟有人會要求戲院職員,想購買這些位置的門票。有興趣看《恐》片的觀眾,果然是愛挑戰恐怖極限。 《恐》男主演張兆輝,早前在美國成為加州影帝及聖地牙哥影帝,可見美國觀眾頗喜歡這部電影。另外,還有不少片商已經購入版權,的確是好消息!導演杜玉貞,曾經參與《不道德的禮物》、《甜蜜蜜》及《金枝玉葉2》等電影的製作,亦曾擔任《緣邀知音》的策劃和編劇。這回《恐》片是來自香港演藝學院的她首部自編自導作品,未在香港上映,已在美國拿下兩項大獎,可喜可賀。不過,杜曾表示,她不相信有鬼,但對這個題材甚有興趣,於是做了很多資料搜集,從另一個特殊的角度,詮釋這個恐怖的主題。 這部電影精英薈萃,重金聘請了杜琪峯導演的御用攝影師強哥(張兆強),畫面拍得奇幻又富美感。Super Girls4位成員飾演學生,暗戀老師周俊偉,結果在學校碰到他已逝去的愛人李梓宸,劇情迂迴蕩漾,產生了人鬼戀情間的矛盾。 我在戲中飾演一個神婆,招來汀九巴士交通意外事件中的亡魂——李梓宸,亦即是周俊偉的愛人,令周半信半疑。我在戲中有一句對白:「空間有無間斷,佢哋唔可以去投胎。」很多人都以為,冤鬼不捨得離開人世,但其實是在世的人不捨得已去世的親友,以致亡魂無法離開。每一次到殯儀館送別,殯儀館的主持總勸告,不要讓眼淚滴落大體,也不要不捨得,原來如此。 拍這部戲,令我憶起一些真實發生過的往事。1996年嘉利大廈火災,我當時在附近居住,從家裡的窗戶望出去,眼前是火光熊熊。我朋友的兒子,在大樓天台等不及消防員營救,於是一躍而下,我們透過電視看得清清楚楚。當時他的父母仍抱一絲希望,認為就算兒子之後會行動不便,但只要能夠生存就可以。結果,他果然被搶救過來,一年後更行動自如。但後來,他在屯門公路遇上車禍,往生了。證明鬼門要開,想躲也躲不掉! 我有幾位任職公務員的朋友,亦曾經在屯門公路遇上交通意外,其中一位憶述,在昏迷之前,見到很多白色的物體飄進車廂,我聽到後不寒而慄。世間事,許多不由得你不信。 農曆七月十四,恰巧是我的生日。《恐怖在線》首映,我不能參與。我要飛往馬來西亞拍戲。高雄街道爆炸、昆山工廠爆炸、雲南14年來最大地震………這個七月,不寧靜。世間人哪知天上的事,如果下個星期再見到我的專欄,我就是活著。恐怖在線這一頭,我與你相約。哈哈哈哈! 邵音音~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Bermuda Triangle。飛機船隻失蹤。傳說地球底部有個國度,那兒有青苔可以製造氧氣,那是消失的Atlantis國度。澎湖亦是台灣海峽的Bermuda Triangle,邵氏武俠片四大反派主角:羅烈、陳鴻烈、江島和谷峰,江島正是來自澎湖的第一個明星。今次空難,科學該可解開我對台灣海峽之謎。 傳聞台灣海峽裡面有個直聳的海溝,今次復興飛機失事,我了解到Triangle的威力,整個台灣海峽布滿雷暴雨、風切(刀眼),悲劇發生時,能見度約1,600呎,飛機降落,澎湖的機場是南向北。豈料突然間有歪風,西北西、西西南、外圍、下沉氣流,把機頭往下壓,機長轉軚往上飛,始終無法抵擋恍似龍捲風的威力,人力所不能為。飛機如海豚跳,機翼失速,衝壓,機師最後掙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那可是奪命風為之喪膽,閃電、轟雷,連鎖效應。 人是要尊敬大自然的。 兩位復興機師在困境中為生存搏鬥,令我聯想到李小龍演的陳真,被一班拿著槍的敵人包圍,就算有再高強的功夫,仍難擺脫危機。 痛心的是,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災禍,因為全世界都知道,台灣那幾天風大雨驟,當日不適宜飛行。但由於或有乘客吵著要登機,於是就冒險起飛了。幸福之下沒人記得危機感,最後發生了悲劇,所以,我也奉勸在機場遇到延誤就吵鬧的人,為了生命安全,忍耐一時才有風平浪靜,誰都不願意能飛而不飛的——但不能飛的情況下,就是不能飛,這是生死攸關的事,不能兒戲。 1977年我從新加坡飛返香港,乘搭新航,因天氣影響,飛機在空中盤旋50分鐘,機師決定轉飛台北。乘客抵達台北桃園機場,我們沒有簽證,不可入境,沒水飲,又肚餓,亦沒冷氣,當時環境一片沉默,只聽到有一個人抱怨:「明日無法上班怎算好?」忍耐一晚,翌日我們平安返到香港。 這世界,接二連三的災難,讓人觸目驚心。 澎湖空難發生前,馬航飛機在烏克蘭境內被打下來,這真是加諸在平民百姓身上的殘忍戰火啊!打仗時,殺紅了眼睛的士兵,尚且不殺手無寸鐵的平民,航班上,那麼多的普通民眾,又為甚麼要無端承受政治家們爭權奪利而掀起的戰爭炮火?一個炮彈飛去,飛機被擊落,從此多少家庭破碎,多少孩童無緣領會生命的歷程。還有一批愛滋病學專家,他們本來可以救治多少的病人,戰爭無情,更無情的是玩弄政治的人。 昔日台灣歌星白嘉莉的丈夫、印尼森林大王黃雙安大哥,以及已逝的香港影帝喬宏大哥,皆曾經遇上墮機意外,幸而有驚無險,大難不死。 飛機,被譽為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天災躲不過,但人禍是可以避免的。有的教訓是一定要吸取,政治家少些慾望,普通人少些躁動,對世界多些寬容與愛,愛世人,愛這個世界。 災難的發生,提醒我們的是:要珍惜身邊的人,看似馬上再見的每一次告別,你永遠不知道是不是最後一次,生活不能倒帶重來的。 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讓圈內人津津樂道幾十年的,是艾琳福特(圖)的一雙「慧眼」。曾經一次,她在一張相片中發現一個非洲女孩,當時沒有人發覺該女孩有何突出之處,但艾琳獨具慧眼,「黑珍珠」娜奧美金寶及後才得以發光發亮。亦因為艾琳大力推手,荷李活女星金碧辛嘉才可以走紅全球。據說,艾琳每年都會見來自世界各地超過3,000位一心想成名的女孩,當然,大部分都得不到她的垂青,她更會很殘酷地直接指出,大多數女孩都體重超標——有輿論因而批評她助長了「以瘦為美」的標準,讓模特兒愈來愈追求瘦,變成病態。艾琳也會跟她的門生一起居住,猶如母親般,要求門生注意衣食住行,不准她們行差踏錯,清規戒律一大套。不理解的人,會指責她太「八婆」,麻鷹唔管管雞仔,而事實上,這是她用心良苦。標準、規範和約束,在前往成功的道路上,會被指是無情、挑剔和苛求,人往往只有在成功以後回看,才會明白這一切。 我年輕的時代,熟悉的香港名模,包括有柴文意、劉娟娟、許珊、鄺美寶、文麗賢、陳幗儀(Tina Viola)、鄧拱璧及Anna Lo等,現在的香港,亦已成為世界模特兒的夢工場。 艾琳去世的消息,讓我想起很多在演戲道路上幫助過我、要求過我和約束過我的人,我也經歷過叛逆的青春,和不知天高地厚的階段,但是現在的我,早已明白那些如艾琳一樣的良師益友的好,我在心裡深深地感謝他們。 出生於曼克頓,逝世於新澤西的超模教母艾琳,記得她有一句簡單的真理——「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 永遠懷念你。艾琳。 邵音音~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終於睇完了每一場世界盃賽事,感覺既滿足又幸福!德國對阿根廷的冠軍爭霸,最後阿根廷在加時階段大意失荊州,留下了遺憾。西德曾於1954年、1974年和1990年奪標,柏林圍牆倒下後,今屆的冠軍隊伍改寫為德國,他們亦成為首支在南美洲奪冠的歐洲球隊。 世界盃風靡全球,就連太空人也沒有錯過,在太空站上,德國與美國的太空人打賭,落敗的一方要剃光頭,結果當然是美國太空人被剃光頭了。 今屆賽事一連串的驚喜,都在歷史里程碑上留下烙印。我向友人說:「這是我一生最後一次看世界盃了,也是最精彩的一次。」友人聞言即罵我:「黐線!」上了年紀,對生老病死自然會比一般人更敏感。我在少女時代很崇拜的艾琳福特,也是在世界盃賽事高潮和爭議聲中與世長辭,享年92歲。我依然記得,她那一頭短髮和天真的笑容,但現在的模特兒,鮮會面露微笑,只有冷豔和修長的身材。 艾琳入讀大學的第一年,就跟隨任職模特兒的媽媽踏上天橋,當時震撼了整個社會,很多人都認為是不可思議的事!模特兒工作如今大家都習以為常,但在當時,模特兒數目卻屈指可數,那是冷門、新興又奇怪的行業。源於對工作的熱愛,以及有感此行業大有作為,1946年,艾琳和丈夫一起成立了模特兒經紀公司。艾琳的優勢,在於她是模特兒,熟悉整個行業的運作,而且瞭解模特兒的心態。她的丈夫則擅長對外經營,夫妻搭檔,珠聯璧合,爭取行業利益,維護模特兒權利,也開創了一個模特兒行業的新紀元。 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近日忙於追看世界盃,看得晨昏顛倒,激動人心的賽事,令我想起最近參與拍攝的電影——由青年才子郭子健執導的新作《全力扣殺》。電影題材也是圍繞球類運動發生的故事,不過此球非彼球,乃是羽毛球。 伊健飾演的角色——丹,是一個因打劫坐了十年監的囚犯,出冊後立志要重新做人。跟兩個結拜兄弟落腳於元朗圍村,但是,沒有人給予他們機會,甚至戴著有色眼光看待他們。謝天華飾演的探長,肯定丹必會再次犯事,誓要將他拘捕;鄭中基飾演的富豪,經常以為丹會打劫,於是多番留難。一眾村民每次見到丹,就會集體圍毆。縱使遇上這些歧視目光,但丹未有理會,只知道自己一心要做好人,加上他有一隻耳聾了,當他不想要聽到的聲音,就會選擇性過濾,這樣反而活得瀟灑。林敏聰是他在獄中認識的一位前羽毛球冠軍選手,林敏聰對他說:「你不深入瞭解一件事物,就不會體會到它的奧妙。」丹受到啟迪,出獄後重新做人,並決心要打好羽毛球。在練習和重過新生的過程裡,他的所作所為,逐漸感化身邊的人,改變了旁人對他的壞印象,比如何超儀,就在他的身邊由誤會變成愛戀。 自《古惑仔》、《中華英雄》和《風雲》之後,我彷彿又看到了一個充滿能量的伊健的銀幕新形象——夜冷風輕,在皎潔的月光下,一個修長的影子,長髮飄逸,沉默孤獨,手執羽毛球拍,站立在球場上,猶如武俠片中的隱世高手。這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電影,它說的是永不放棄的精神,未到最後一刻,誰都不知道結局。 看電影,我們看的不光是俊美的男女明星;看球賽,我們看的也不止是荷爾蒙飽滿的英姿颯爽。我鍾意看世界盃,看球星史詩般的勇戰,感受勝利者的光芒,以及無名小將不放棄,爭取勝利的精神,全力扣殺直到最後一秒鐘。從中我們還看到了背後的精神,例如巴西球員尼馬,縱使因受傷而緣盡今屆賽事,但他的樂觀態度。又例如巴西慘敗於德國腳下,嘗得世界盃史上最大敗仗,球員和球迷均淚流滿面,全場哭泣,隊長大衛雷斯說出這番話:「我希望大家快樂,尤其是處於困境的同胞,很遺憾,我們做不到,對不起所有巴西人!」這些都令我們為之感動,因而在自己的生活裡得到啟示,更積極面對我們的人生。不管你身處順境逆境,不管你是青年老年,請和我一起——全力扣殺!不放棄! 邵音音~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風靡全球的世界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巴西球場上的一舉一動都成為焦點,球迷們晨昏顛倒地追看,有些是為了看球技,有些是為了看球星,亦有些是為了看運動的真諦——榮譽。之前已撰文表達過對美斯的欣賞,眼見所有出席賽事的球員,在場上頑強戰鬥,為榮譽奮不顧身,一樣也是英雄。 2014世界盃。「愛你一世」一點不假。足球源自中國山東,在美國,普及程度一向不及籃球、棒球和冰上曲棍球,但多年努力經營之下,居然可以踢出高水準,敬佩!其中他們對葡萄牙一役,一度領先對手2比1,給了全世界一個驚喜。不過,看似大局已定之際,葡萄牙沒有放棄,鬥志依然高昂,在完場前25秒,華利拿頭槌破網,追平2比2。我在電視機前看到美國的支持者由興奮高昂當場變成呆若木雞。葡萄牙的擁躉則由絕望轉化為狂歡,這種生死關頭扭轉乾坤,全世界都為這入球而震驚。 烏拉圭的蘇亞雷斯在比賽中咬意大利球員,國際足協作出處分,他要即時返歸,在烏拉圭國際機場,總統及數以萬計市民夾道歡迎,甚至有小孩戴上吸血殭屍面具迎接,他已被視為國家英雄。數日後,蘇亞雷斯發表公開信致歉,並承諾不會再犯。阿根廷曾經有馬勒當拿的上帝之手,現在則有大白鯊、殭屍的蘇亞雷斯,我認為「這一口」可稱為「天使之吻」。 哥斯達黎加取得世界盃的入場券,而且歷史性打入8強賽,金寶等一眾球員在世人面前閃出光芒,我的老友鄭少聰肯定最開心。 兩軍球員比併的不單止是球技,更是一場內心的戰役,最後一刻仍不放棄,全力以赴,才有一線生機。他們同時給予全世界的人上了生動的一課。 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我們一眾好友心目中的小王子黃暉翔(圖),日前剛舉行演唱會,我很高興亦有份參與其中。我之所以認識他,源於他的兄長巨龍,正是我的表弟梁小龍的徒弟。 黃暉翔是一個頗好的節目主持人,我最受不了內地主持的傳統風格——規規矩矩、古古板板,但當天他青春活力,令我驚為天人,發現原來內地都有活潑真實的一面。獲他的邀請,我們一行二十多人由香港前往南寧,由於那裡是新開發的區域,故此所有建築物的外形均非常漂亮,美中不足的是,下大雨時,我們入住的酒店房間牆身不斷滲水。戶外環境有很多綠林,土地肥沃,令我憶起以前到希臘旅遊,當地所有草木都很肥大。原本廣西的綠化環境也不俗,但後來發展區起了很多高樓大廈,密密雜雜,路又窄又細,破壞了巴馬長壽生態,似足香港的石屎森林。貪! 黃暉翔的演唱會名為《做自己》,完場後,他讓我們看八角樓,我見到唐朝建築,想起唐朝有一個老實人韓愈。 很多人認為,香港是近代發展起來的大都市,只有近現代史,沒有太久遠的歷史。其實非也。南宋的流亡皇帝在香港留下了他最後的足跡,還有唐朝大詩人、政治家韓愈,也曾來過香港。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讀過中文的人,多多少少都讀過韓愈的詩與文章。但韓愈的生平,大家又知道多少? 韓愈7歲讀書,13歲能文。29歲受董晉推薦,當了朝廷命官,這是他從政的開始。他是一個通過文章表達理想的文人,他主張「文以載道」,寫出《答李翊書》,闡述自己把古文運動和儒學復古運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主張,他還寫了名作《師說》,系統提出師道的理論,成為當時與後世思想上的典範。韓愈為人太善——因為體恤民情,忠於職守,他向朝廷上書《論天旱人饑狀》,卻遭到利益關係者的讒害,被貶官。被貶的日子是難熬而委屈的。直到數年後,韓愈才被召回長安,重返權力中心,明明已經吃過了忠言進諫的「苦頭」,他還是不改忠言本色。當憲宗皇帝派遣使者去迎佛骨,使得民間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時,韓愈再度上書,呈上《論佛骨表》。痛斥迷信的可怕,要求將佛骨「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醉心佛教的憲宗豈會看得過眼?閱後大怒,要處以韓愈極刑。幸而還有忠誠為之說情,韓愈才免於一死,再度被貶,為潮州刺史。 這就是韓愈到香港的由來——他在潮州任官期間,周遊附近地域,香港也留下了他的足跡。後來調離此地,前後其實只有短短8個月,但期間韓愈做了不少實事:驅鱷魚、為民除害;請教師,辦鄉校;計庸抵債,釋放奴隸;率領百姓,興修水利,排澇灌溉。多少年來,潮州地區一直流傳著韓愈一心為民的佳話。這時期,還發生了一件讓人對韓愈刮目相看的事。他在潮州拜見了佛教先賢大顛法師,通過大顛法師的講解,韓愈重新認識了佛教,雖然他沒有成為佛教徒,但開始不排斥佛教了,這也是一種難得的自我反省和學習。韓愈把儒家和佛家的思想做對比,尋求平衡點。儒家佛家的思想從此在潮汕地區交相互映,潮州地區被譽為「禮儀之邦和文化名城」,有韓愈一份功勞。韓愈也給千百年來的官員做了一個表率。為官一任或者為官一生,是為自己謀取利益,還是以民眾的利益為先?是做一個精明的政客?還是做一個真正有想法、有魄力的父母官?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歷史也會給出評價,給出答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韓愈的詩篇千年流傳,韓愈的故事,不應該被當代遺忘。 韓愈想做自己,可是他生在那個時代。黃暉翔生在現在的中國,所以他可以做我心目中真正的「做自己」。 邵音音~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