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剛剛結束,另一場特首選委暗戰已悄悄掀開序幕。去年政改方案離奇「甩轆」兼被否決,香港與普選擦身而過,令人遺憾,下屆行政長官維持由1,200人組成的小圈子選舉委員會選出,而一眾選委將於今年底由界別分組選舉產生。要入閘成為特首候選人,除了要經中央默許,必須獲得至少150名委員提名,預料建制和泛民陣營均會施展渾身解數,全力搶攻選委席位。觀乎立法會選舉結果,非建制派今次應可爭回不少選委席位,成為有影響力的「造王者」。 下屆特首選舉將於明年3月26日舉行,各路疑似候選人近日頻頻曝光,暗暗較勁,希望爭取各界支持。梁振英至今仍未表態會否競逐連任,但他的野心早已路人皆知、呼之欲出,回顧2012年的特首選舉,他獲得305個選委提名,較唐英年取得390張提名票為低,但隨著情況逆轉,他反敗為勝,最終以689票,成功登上特首寶座。時移世易,到底梁振英能否再獲中央默許,得到足夠的選委提名,甚至保得住689票成功連任?實在是一大疑問和考驗。 近年社會政治氣氛愈趨緊張,反政府和「倒梁」的聲音不絕於耳,「自決」、「港獨」議題更離奇升溫,令人十分憂慮。不少人強烈要求撤換特首,以化解社會矛盾;但亦有人認為,更換特首是無濟於事,以目前複雜多變的政治環境,更需由一位「硬朗」的特首來管治香港,以不變應萬變。不過,泛民已表明反對梁振英連任,而建制派吸取上次的經驗,採取按兵不動,不肯太早表態,避免「押錯注」,但相信一眾建制派選委必定會考慮民情民意,以市民的福祉為最大依歸,充分評估候選人及其班子的素質,能否帶領香港走出當前的困局。 現時不少港人都對前景感到迷茫和悲觀,無力感很重,寄望新一屆特首能夠為香港帶來轉變和契機,讓社會回復和諧穩定,所以一眾選委的責任是十分重大,他們每一票都是神聖和極具份量,背負著中央和全港700萬人的期望,其投票選擇絕對能夠左右香港的命運。因此,選委必須理智和理性地運用手上的一票,選出一位愛國愛港、能做實事、能構建「香港營」、能恢復市民信心的特首。
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已各就各位,近日外界開始密切關注明年的特首選舉。香港回歸祖國19年,曾經歷過無數高低起跌,現時本港整體經濟表現尚算穩健,加上我們有背靠祖國的優勢,又沒有受天災威脅,這裡確實是一塊福地。可惜近年社會瀰漫著一片負面情緒,各階層和不同年齡人士都要面對不同的生活壓力,令人透不過氣來。 去年全港貧窮人口多達134.5萬,貧窮率為19.7%,當中貧窮長者就有30.8萬人,較前年增加逾1.4萬人。很難想像到香港作為一個先進發達的大都會,原來繁華背後,是有這麼多令人心酸的貧窮故事,不少長者在街上日以繼夜地四處收集紙皮、鋁罐,為的只是每日賺取十元八塊過活。除了為兩餐餬口,居住問題也極度困擾,現時公屋輪候冊大排長龍,低下階層被迫租住環境惡劣、危機四伏的劏房、板間房,甚至露宿街頭,還望有朝一日政府能夠協助他們,逃離令人窒息的地方。 政府積極覓地建屋,可惜事與願違,樓價長期高企,租金亦不斷上升。正如特首梁振英表示,很多人營營役役、勞勞碌碌一世人,就是為了供一層樓,這是不正常的。年輕人固然無法負擔首期,就算中產人士,也感到生活徬徨困難,既要供樓,又要負擔子女高昂的教育費用,交稅多、福利少,有苦自己知。中產人士絕非要求政府接濟,只希望其下一代可以看到前景,自己退休時有較好的保障,就已很滿足。 近年社會民粹主義抬頭,爭拗、內耗不斷,仇商、仇富等現象更日趨嚴重。上層人士最關心的,便是香港的營商、政治環境。世界經濟論壇早前公布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在138個經濟體的基本條件、效率提升、創新與先進範疇比較中,香港從去年的第7位,跌至今年的第9位,正正反映香港的競爭力有下降趨勢。政府必須加快步伐發展多元化經濟和提升競爭力。 隨著特首選舉氣氛升溫,各路疑似候選人已整裝待發,正所謂「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究竟誰能成為下屆政府的新掌舵手,帶領香港撥開雲霧見青天,有效解決上中下層的種種問題,令各階層市民生活好過些,成為一個真真正正令人敬重的特首。
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將於明日宣誓就任,並會選出新主席,不管是誰,市民都會期望新主席能令議會有秩序地進行。就當前緊張的政治局勢,建制與非建制陣營肯定是敵我分明,行政立法關係也難望可於短期內改善,預計議會生態將變得更激進、更火爆,議事堂內外勢必風起雲湧。事實上,一眾候任非建制議員已急不及待,連番出擊,挑戰政府的施政和其管治威信,令特首和眾官員忙於四出解畫,狼狽非常,到底現屆政府在餘下任期能否招架得住,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立法會的主要職能包括制定法律,監管公共開支,以及監察政府工作,亦獲授權同意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並有權彈劾行政長官。議員除了要出席立法會全體會議,處理立法會事務外,亦會透過18個不同範疇的事務委員會去監察政府施政。內委會在有需要時,會成立法案委員會,審議政府或議員所提交的法律草案,而財委會就負責審議政府開支等,可見議員權力大、責任重,有著舉足輕重之地位。 議事堂和球場都是一樣,球員落場比賽,不管是球王美斯,還是青年軍新丁,都必須遵守球例作賽,球證的一切判決都要服從,更不應蓄意犯規打茅波,否則便會被罰紅牌趕出場,甚至被罰停賽。立法會是一個神聖莊嚴的地方,議員不管來自甚麼黨派或背景,是票王或自動當選,都必須嚴格遵守議事規則,有規有矩,並要服從主席的最終裁決,不能僭越;當然主席主持會議必須絕對中立,任何裁決也要跟足規程,否則難以服眾,更會加深建制泛民兩方的矛盾。 過去一屆立法會烏煙瘴氣,拉布、擲物、佔領主席台等已是家常便飯,立法會更經常被揶揄為「垃圾會」,議員的形象大不如前,令人痛心。究竟眾新任議員能否一鳴驚人?議會搗亂文化會否變本加厲?新主席能否壓得住場,有效主持大局?議事堂會否天天打擂台等,都令人十分關注。隨著市民愈來愈關心政事,議員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社會焦點,但願一眾議員勿忘初衷,做任何事都要以市民整體福祉著想,是其是,非其非,不要為反對而反對,也不要盲目保皇。
香港自回歸後,經歷過董建華、曾蔭權和梁振英的管治年代,整體政治及經濟形勢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轉變,但令人憂慮的是,三任特首的表現均差強人意,跟港人的期望有嚴重落差,最後都是「衰收尾」,得不到市民支持。 隨著社會嚴重撕裂,民怨沸騰,預計新一屆特首將面臨更多挑戰,包括來自政治、經濟、民生等棘手議題,但無論前路有多艱巨,坊間想做特首的人仍然大有人在。到底香港有沒有這樣的人才,既獲得中央支持,同時得到市民的擁戴?實在是一大疑問。 特首選舉將於明年3月26日產生,各路疑似候選人正耐心等候中央發落,爭取入閘競逐特首寶座。眾所周知特首這份工絕非易做,回顧首任特首董建華上任初期,滿腹鴻圖大計,可惜有心無力,時不我與,任內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03年更有50萬人上街要求他落台,結果他以腳痛為由請辭。 及至曾蔭權上場,由於他是公務員出身,對政府運作瞭如指掌,故上任初期氣勢如虹,既擊退國際金融大鱷,又成功推動政改方案通過,可惜「高開低收」、「後勁乏力」,任期末段他被揭發涉嫌跟商界有利益輸送,最終被廉署起訴,控告他兩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名,現正等候審訊,命途堪虞。 至於現任特首梁振英上任四年多以來,一直處於捱打狀態,民望長期低企。由前年「佔中」到今年的旺角暴亂、李波事件、「港獨」言論等,每一樣都觸動到中央的神經。隨著新一屆立法會復會後,有非建制派議員已明言,將提出《權力及特權條例》調查梁振英涉嫌收受UGL款項事件及廉署高層人事變動,亦會跟進他在橫洲發展項目中,是否有「官商鄉黑」勾結等,恐怕他在餘下任期依然是四面楚歌、難有作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不應奢望香港會出現一個超人、完人成為下一屆特首,能夠解決社會上所有問題。但願一眾選委所選出的下屆特首,能夠停止社會繼續撕裂,緩和行政立法關係,消除兩地嫌隙,讓社會可以喘定下來,休養生息,少些爭拗,齊心團結,逐步準確落實「一國兩制」,以及贏回中央對港府和港人的信心,避免香港再衰下去。
元朗橫洲發展項目所引發的風波愈鬧愈大,事件已徹底曝露了政府團隊上下不齊心、不團結,如同一盤散沙,關係瀕臨崩潰的邊緣。整個施政團隊「面和心不和」,當中特首梁振英和司局長為了維護自己,互相推卸責任,出現「各家自掃門前雪」、「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情況,部門之間又各自為政,活生生地在700萬市民面前上演了一幕幕反面教材,令人震驚和心寒。試問市民如何信任現屆政府能夠齊心一致,有決心、有能力帶領香港走下去?大家唯有自求多福。 特首、政務司長和財爺罕有地在同一日內各自表述,被外界質疑是政府高層內部不和,嚴重打擊政府的管治威信和形象。雖然特首在記者會上承認,是由他決定分階段發展橫洲項目,但由於多名涉事者「前言不對後語」,所以至今仍未能釋除公眾對「官商鄉黑」勾結的疑慮。現時社會嚴重撕裂,民生問題一籮籮,亟待政府去統籌解決,可惜每當遇到施政危機或困難時,特首和官員的應變手法往往是拖泥帶水,結果不單未能及時拆彈,反而火上加油,令事件雪上加霜,難怪市民對政府信心大失,特首和官員民望不斷下挫。 特首選舉將於明年3月26日舉行,雖然在這場小圈子選舉中市民是無權投票,但大家必定會金睛火眼,監察1,200名選委們的投票取態。現時除了梁振英外,兩位司長林鄭月娥和曾俊華均有力問鼎特首寶座,如果他們有意參選,應好好把握餘下時間和機會,向全港市民展現其才能和品德。當前香港正處於一個艱難時期,社會充斥著負能量,故極需要一位胸襟廣闊、辦事能力高、協調能力強,能為社會帶來更多正能量的特首,帶領香港持續健康發展。 作為特首,必須「存正道、行正念」,才會受到中央認同和市民擁戴。雖知道特首這份工是非常「惡做」,但凡事堅守正道,陽光行事,施政必暢順;凡事心存正念,光明磊落,自然受人敬重。回顧2012年特首選舉由原本比併政綱,變成黑材料滿天飛,結果焦點被徹底轉移,市民無法真正了解候選人的治港理念和政綱內容,但願來屆特首選舉能夠回歸正道,讓候選人來一個真正的君子較量。 立法會議員
民望長期包尾的教育局長吳克儉,任內表現劣跡斑斑惡評如潮,近日又再出事,激怒了教育界。 事緣局長曾自誇長期每月閱讀30本書,又大談閱讀心得,引來外界譏笑,但他一方面鼓勵年輕人多閱讀,以增廣見聞,豐富人生閱歷,另一方面卻自打咀巴,以審慎理財善用公帑為由,突然停止向中小學發放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津貼,令每所學校在未有預先通知下,每年失去4,000至17,000元購買圖書的津貼,殺校方一個措手不及。世界各地都大力推廣閱讀文化,但教育局卻背道而馳。吳局長講一套、做一套,令人十分氣憤。 常言「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除了增長知識,陶冶性情,更有助提升學生的專注力、記憶力和思考力。兩項閱讀津貼由97/98學年已經開始發放,運作多時,目的是供學校購買圖書和閱讀材料,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但局方為了每年節省僅1,900萬元開支,白白犧牲學生平日在校內接觸最新讀物的機會,做法極之荒謬和不負責任。雖然教育局辯稱學校推廣閱讀的模式已轉為多元化,縱然科技進步,電子書愈趨普及,對學生來說,閱讀實體書籍始終不可缺少。 吳克儉局長對教育議題不熟悉外,甩轆和烏龍事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處理國教風波、校園鉛水問題、TSA事件、一帶一路獎學金計劃等工作都一塌糊塗,失敗收場,執行和危機應變能力之差,令人咋舌。現竟連一個小小津貼都可以令教育界人神共憤,正正反映局長根本不明白學校所需、師生所要。教育局不廣泛諮詢業界,卻稱已徵詢中小學議會,用此作為擋箭牌,令人氣憤。不論下屆特首是誰,局長必須「無得留低」,否則肯定天怒人怨。 隨著新一屆立法會會期展開,教育議題無可避免會被政治化。一些具爭議的教育問題,如取消小三TSA、廢取特首出任大學校監制度、校園港獨言論等,肯定再次成為焦點,一批激進年輕新丁議員將會向局長窮追猛打,預計吳克儉會招架乏力。還望他在餘下任期打醒十二分精神,作好應戰準備,千萬不要犯下無謂或低級的錯誤,拖累教育發展,令政府蒙羞。
特首梁振英自上任以來,不論施政和管治都一直處於捱打狀態,推行政策更是處處碰壁。各黨各派人士經常批評他不肯溝通,非建制派人士更指他性格有缺憾,做事一意孤行,剛愎自用,長期偏聽,無意構建「香港營」,無法凝聚社會共識,與群眾嚴重脫節,跟泛民主派更是敵我分明。不過,改善行政立法關係人人有責,泛民議員必須明白溝通是雙向的,若任何溝通都有前設的條件或預期的結果,不願意作出任何妥協,大家只會繼續各走極端。 立法會全體70名議員剛剛誕生,當中有26人是新丁議員,來自不同黨派,政治光譜比過往更闊。特首一反常態,放下身段,不分黨派立場,第一時間伸出友誼之手,罕有地向一眾候任議員發出會面邀請,當中更包括在立法會選舉期間打正反梁旗號的議員,反映他終於肯面對現實,希望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無奈特首的誠意卻換來泛民和激進派議員的冷嘲熱諷,紛紛以不同理由拒絕會面,令特首飽食檸檬,可以想像未來的行政立法關係將會進一步惡化。 隨著新一屆議員於十月十二日進行宣誓,議會戰幔隨即展開,特首作為一區之首,不管他邀請議員會面的動機和誠意如何,泛民主派和本土激進派何不先禮而後兵,大方地接受其邀約?若他們拒絕出席會面,實有失風度,亦非選民所樂見。事實上,議員們亦可趁機向特首反映訴求,表達不滿,縱然是「反梁派」,也可以借此場合再次強調立場。議員做事不能夠講一套、做一套,競選政綱也不能空談,要成功爭取、落實政綱、達成共識,溝通是必須的。對人不對事,無濟於事。 現時社會民生問題一籮籮,包括房屋、教育、醫療、社福等急待解決,作為新丁,尤其是從政和工作經驗尚淺的年輕議員,必須加倍努力,務實行事,要明白自己責任重大,背負著市民的期望和支持。未來四年市民都會金睛火眼,監察議員如何協助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動民主。今屆政府任期尚餘十個月,梁振英能否連任仍是未知之數,但社會是要持續發展,不能停步,但願大家珍惜香港,放下歧見,勿將「反梁」和「倒梁」作為議會的唯一工作。 立法會議員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今屆選情空前激烈,全港地區直選投票率創回歸以來的新高,達58%,共有220萬名選民出來投票。建制派和非建制派的議席分別為40席和30席,議會格局基本不變,泛民聯同本土派共取得19張地區直選票,維持議會分組點票的否決權。一代新人換舊人,今屆各區共有26位新人湧現,而不少爭取連任的議員紛紛落馬,包括黃毓民、陳偉業、李卓人、何秀蘭、范國威、馮檢基、王國興、田北俊、鄧家彪等,反映不少市民求新求變,希望新當選議員能把他們的聲音和訴求帶入議會,帶來新的希望。 現時行政立法關係極度惡劣,議員和官員長期缺乏有效溝通,政府施政舉步維艱,立法會「拉布」和搗亂的場面更是家常便飯。一批打著「本土」、「自決」旗幟的年輕激進議員首度躋身議會,加上多位傳統激進派議員成功連任,預料反政府的勢力將會更具爆炸力和殺傷性,現屆政府要在餘下任期推行一些具爭議性的議題,將會遇到更大阻力和挑戰,而建制派想修訂議事規則阻止「拉布」的如意算盤,肯定打不響。值得一提的是,今屆有多個傳統政黨在議席上都有所損失,自由黨痛失一席,民建聯較上屆少了兩席,工黨慘輸3席,民協更一席不保,取而代之是新興勢力抬頭,出現了不少年輕新面孔,當中包括學運領袖、大學講師、社運人士,令到整個政治光譜更廣闊,政治局勢肯定會更複雜,議事堂上的辯論料會十分激烈,建制泛民互相廝殺的場面將不斷出現。不同議題要達成共識談何容易,政府官員肯定成為眾矢之的,淪為箭靶。 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社會,立法會是社會的縮影,議員不論是來自甚麼黨派或背景,從直選或功能組別獲得議席,都應該本著以民為本、做實事的精神和態度去服務市民,貢獻社會,以眾人之利益為依歸,並以香港穩定健康發展為大前提,任何破壞社會安寧、譁眾取寵的言行,或將民生議題政治化,只會令市民厭惡唾棄。但願未來四年,全體立法會議員好好履行承諾,繼續監察和協助政府理順施政,為當前社會亂局尋求出路,才不負市民期望。
里約奧運會曲終人散,今屆中國代表團奪得26金18銀26銅的成績,世界排名第三,而港隊雖未有任何獎牌,但在多個項目中均取得佳績,牽動全城市民的緊張興奮情緒。奧運競技場上的運動健兒來自世界各地,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無論各人最終成績如何,都見證著他們過去艱苦訓練流過的汗水和淚水,大家公平競賽、竭盡所能、挑戰自我,體現了真正的體育精神,亦反映體育運動對團結社會、凝聚民心有極大的幫助。 國家奧運代表團一行64人剛剛結束旋風式訪港行程,期間與市民作近距離的接觸和交流,將這股體育狂熱推至最高峰。中國女排在今屆奧運比賽中表現神勇,充分發揮其打不死的精神,重奪失落12年的奧運金牌,這批女排英雌留港期間旋即成為「風頭躉」,而未能奪金但深受市民歡迎的羽毛球男神林丹、泳隊「洪荒少女」傅園慧亦破格隨團訪港,他們的一舉一動也非常搶鏡。一眾體育明星放下緊張的比賽包袱,四出落區宣傳,又上演一幕幕精彩和高水平的運動項目表演,令市民拍爛手掌、意猶未盡。 熱潮過後,各界十分關注香港的體育發展和如何培養精英運動員。特首梁振英早前表示,政府將全面檢視體育政策,並借鏡英國做法,加強與學校合作培訓有潛質的精英運動員。不過,現屆政府餘下任期不足一年,希望特首不能信口開河,盡快成立一個高層次的專責委員會,跨部門去檢視和落實具體的發展政策,訂下短中長期的發展目標。若果口號多於行動,香港體育發展注定停滯不前,具潛質的運動員將會不斷流失,令整個體育界青黃不接,缺乏持續競爭力。 體育運動對年輕人的成長十分重要,現時的教育制度重文輕武,學生要面對沉重的功課和考試壓力,又要應付升學問題,在弱肉強食的大環境,家長往往較重視子女的學業成就和考試成績,而忽略他們在其他方面的潛能。因此,要全面檢討體育發展,就必須同時改革教育制度,減輕學生的學習和考試壓力,讓他們能騰出空餘時間和精力去發掘不同興趣和技能,加強對各體育項目的專業訓練,才能為香港培訓出發光發熱的體壇精英。 立法會議員
「港獨」議題近日離奇升溫,這股不良之風更開始吹入校園,情況令人憂慮。港獨根本沒有市場,只是個別激進年輕人或一些別有用心的組織,眼見政府施政不濟便趁機搞事,藉以吸引公眾的眼球來增加政治本錢,他們言論出位,意圖煽動更多人參與港獨活動,公然違反《基本法》,結果觸動了中央的神經線和底線,特區政府不得不作出嚴厲警告和批評。政府多次重申,港獨是違憲違法,卻沒有清楚交代鼓吹者要承擔甚麼法律責任和後果,令他們有恃無恐。有不少市民要求港府盡快重啟二十三條立法程序,以堵塞現時「無王管」的漏洞。 特首明言無計劃就二十三條立法,但香港作為國家的一部分,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國家安全、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因應最新的政治形勢作出安排。可惜政府弱勢,其軟弱無力的口頭警告,對激進年輕人來說,明顯起不到阻嚇作用,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持續下去,政府將會坐以待斃。香港是法治的城市,任何人作出違憲違法的行為都應受到懲罰,政府立場必須清晰和強硬,要依法辦事,任何擠牙膏式回應,作狀肉緊的反擊,對遏止港獨是無濟於事。 香港回歸祖國十九年,可惜人心仍然未回歸,令人憂慮,部分年輕人排斥內地的情緒與日俱增,更令內地政府不安。香港教育一直沒有一套完善的國民教育制度,而中史科也不是中學生的必修科,令年輕人對國家發展和歷史認識嚴重不足,對祖國沒有太大的歸屬感,加上《基本法》推廣成績不理想,導致不少人對《基本法》產生誤解或曲解。政府只顧高調批判年輕人,卻不肯認真自我檢討,結果令問題惡化,故港獨思潮的出現,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若政府再無方法壓制港獨風氣蔓延,無能力撥亂反正,只怕港獨聲勢會如雪球般愈滾愈大,就會愈難遏止,屆時社會將愈趨撕裂和動盪,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亦會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和考驗,實不容忽視。希望下屆特首及其班子能重新團結社會各界,特別是年輕人,做好國民教育工作,以提升市民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和歸屬感,港獨思潮便難有生存空間。 立法會議員
幾位疑似特首候選人早前動作多多,頻頻出席大小公開活動,爭取曝光,他們的一言一行均引起外界諸多揣測。財爺曾俊華早前接受訪問時,否認曾說過不參選特首,及後被問到是否準備好競爭時,卻一改口風稱「未」,欲言又止,顯然有所避忌。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特首選舉波譎雲詭,參選決心、選舉策略、競選政綱、人馬班底等都必須要有充足的準備,否則臨急抱佛腳,拉雜成軍,注定「輸多贏少」、無功而還。 特首梁振英仍未明確表態會否爭取連任,不過,他有現任在職之優勢,可以名正言順運用龐大的政府資源,硬銷政績,為自己連任鋪路。被梁振英視為「得力助手」的兩位司長林鄭月娥和曾俊華,雖位高權重,卻不能夠大鑼大鼓、明目張膽地與特首較勁,否則會被批評破壞政治倫理。事實上,任何人沒有中央的祝福,也不敢輕言入閘跑馬仔。因此,縱使他們想更上一層樓,也只能暗中行事、低調準備、默默部署,避免「見光死」。 傳言曾俊華已開始為競逐下屆特首展開熱身,他挾著民望高的氣勢,近日先後出席弱勢社群、工商界、體育界、傳媒界等場合,又經常在網誌和facebook「賣口乖」,顯示其親民作風。不過,單靠高民望是不實際,也絕不能夠致勝,若有意參選,就必須向中央和全港市民交代其治港理念和藍圖,以及如何可以成功落實「一國兩制」。社會十分關注候選人到底能否組織到一個強而有為的班子,以及匯聚社會各界精英去為香港做實事。 現時社會嚴重撕裂,隨著新一屆立法會即將誕生,預計激進勢力肯定會變本加厲,影響議會正常運作,「拉布」絕不會停止,政府施政必然受到掣肘,加上「港獨」議題升溫,刺激了中央的神經,部分年輕人仇恨政府的情緒與日俱增,面對種種民生問題,市民求助無門,怨氣必然加劇,導致社會動盪不安。到底現屆政府在餘下任期,有甚麼板斧可以扭轉頹勢?梁振英能否力挽狂瀾、提升民望?疑似特首候選人的財爺,又是否有能力凝聚民心、團結社會各界,改寫香港命運?這都是中央和香港市民所關心。 立法會議員
幾位疑似特首候選人近日頻頻被問及參選意向,現任特首梁振英首次表明,如果他參選,歡迎競爭。梁振英和前特首曾蔭權一樣,同為獅山下之精英,白手興家,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克服了無數困難,最終夢想成真。他多年來處心積慮、目標鮮明、力爭上游,百折不撓、堅毅不拔、加上深謀遠慮,卒成大業。可惜他上任後未能取信於民,批評他的聲音更不絕於耳,但他卻能從容不迫、處之泰然地去面對,盡顯打不死的精神。 眾所皆知梁振英人緣欠佳,朋友不多,但他有自信、有鬥志、夠硬朗,肯迎難而上,具備領袖應有之條件。可惜現實與理想往往是有落差,梁振英懂得打天下,卻不懂得治天下,上任時他雄心壯志、信誓旦旦地稱要把政綱一一落實,但四年過去,房屋、教育、醫療、交通等問題仍然是一籮籮,市民怨氣日增。每當政府施政不順,他總是面不紅氣不喘,為自己和其團隊開脫,解釋或找藉口,但結果事與願違,他始終未能令到整體市民信服。 現屆政府民望長期低落,很大程度是與個別官員的政績不濟、誠信出現問題等有關,若梁振英想爭取連任,必須明白用人唯才的重要性,接受現實,承諾進行大換血,明確交出新班子的人選,否則實難得到選委的支持和中央的祝福。要施政暢順,誰當特首也必須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和團結各黨各派,特別是跟泛民的關係。若不能解放思想、放下身段、拿出誠意,只是擺出一副敵對和挑釁的姿態,增添社會矛盾,相信也難得到一眾選委的認同。 年輕人對政府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港獨」議題又不斷升溫。年輕人是未來的社會主人翁,特首指「青年反政府屬正常」是不負責任和自欺欺人,因為現在部分青年人對政府的仇恨程度,已超出惡劣關係。如何能改善跟年輕人的關係乃當務之急、刻不容緩。政府長期沒有做好青年工作,國民教育,不單未能凝聚年輕人的心,更令他們對未來失去希望,這對香港長遠發展是十分危險。民無信而不立,梁振英如能在短期內重建市民對他的信心和信任,令人深信他有凝聚力和有誠信,可團結社會,相信是有力衛冕的。 立法會議員
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剛結束,今屆有多達154份報名表格參選,競爭空前激烈,各路候選人已摩拳擦掌,加緊落區宣傳,並為各大競選論壇積極備戰。現在市民比以往更關心政治和時事,眼見當前社會撕裂對立,怨氣沖天,選民求變心切,不再沉默,大家都渴望立法會有新景象,其心儀的議員能代表他們在議會上發聲,向政府表達訴求和爭取所想。過去四年,行政立法關係異常惡劣,若建制派未能維持如今屆之42席,深信政府施政將更加困難,特首和各問責官員在餘下任期實難有作為。 現時全港有逾378萬名已登記選民,過往歷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徘徊在五成左右,上屆就有約53%。基於政治氣氛升溫,預料今屆投票率必有增無減,為建制派選情帶來隱憂。縱觀各區候選人名單,不論建制、泛民或激進派陣營,都有票源重疊、互相搶票的情況,中間游離選民勢必成為各黨派爭相拉攏的對象;而早前鬧出的參選資格風波仍未平息,個別鼓吹「港獨」的參選人,被選管會主任拒諸門外,褫奪其參選資格,隨時激起更多選民出來投票,為選舉增添不明朗因素。 去年區議會選舉,有多名「雙料」立法會議員慘遭滑鐵盧,落馬收場,結果令人大跌眼鏡。證明星效應在選舉中已大為褪色,資深議員也未必有一定的優勢,選民已較以往聰明,會理智投票給做實事的候選人,任何虛浮的政治包裝、政治口號、政治化妝,甚至臨選舉前才出現的政治花瓶,都難以取悅或欺騙選民。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議會年輕化已是大勢所趨,一眾政治年輕新星勢必搶佔若干席位。綜合各項因素,預料今屆選舉將會有出人意表的結果。 按目前的政治局勢,如果社會愈撕裂對立,民主派就愈難守住溫和路線,激進派愈演愈烈就愈有市場,建制派別無他選,也只能加大力度扮演保駕護航角色,而建制派功能組別議員的認受性就更低。結果各方陣營各走極端,天天打仗,日日對罵,令社會無日安寧,政府想凝聚民心,團結力量,構建「香港營」將難上加難。但願建制派能力保不失,甚至有所進帳,這才有望改變政府的施政命運。 立法會議員
隨著立法會選舉展開,眾多激進參選人為求吸引選民的眼球,紛紛沾上「港獨」、「自決」等議題,但這些偽命題根本是口號多於實際,既沒有市場,也不可能成事,鼓吹港獨分子欲混水摸魚,注定會慘敗收場。選管會今年要求所有參選人簽署確認書,聲明擁護《基本法》條文,但大部分泛民參選人卻決定杯葛簽署。究竟拒絕簽署確認書及公開鼓吹港獨,會否失去參選資格?政府說法至今仍然是含糊不清,拖拖拉拉,政府為何不能一錘定音,令人費解。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近日質疑,如果允許公然宣揚港獨的人大行其道,把參與立法會選舉變成一個大肆鼓吹港獨言論、從事推動港獨活動的過程,甚至容許他們堂而皇之進入特區的立法機關等,是否符合「一國兩制」、《基本法》和法治原則。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強調港獨問題不能含糊,但就將接受報名與否的權力和責任推給選舉主任作決定。選管會說要求候選人簽署確認書純粹是出於行政方便,並沒有明確表示拒絕簽署者將喪失參選資格,各種說法令事情混亂非常。 如果政府理據確實,符合法律,就必須清清楚楚,理直氣壯地向所有參選人和全港三百多萬名選民作出要求和交代,貫徹執行拒絕讓主張港獨的人士參選。做事拖泥帶水,說話模稜兩可,只會製造社會紛亂,甚至引起社會反彈;若有主張港獨人士簽署了確認書,成功蒙混入閘參選,那麼確認書的意義又何在?選舉的公平性何在?中央已多次強調鼓吹港獨是違法違憲,絕不接受,參選人如果選擇進入議會從政,就要面對現實,想清想楚,就是否簽署確認書作出取捨。 香港已經回歸祖國19年,可惜社會嚴重撕裂,港獨議題不斷升溫,青年人愈來愈不滿意和不信任政府,並透過各種反叛的方式去表達意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前途,作出違法的行為,情況令人十分憂慮。如果政府再不能找出問題的根源,想出辦法去疏導社會上的矛盾,不真心聆聽和了解不同階層年輕人的訴求,反政府和鼓吹港獨的情緒只會不斷滋長,香港將會無日安寧,當去到一個臨界點,中央被迫出手干預,高度自治將受到嚴峻考驗。 立法會議員
立法會曲終人散,遺憾未能在最後一次會議通過醫委會改革的《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這是繼《版權(修訂)條例草案》、「一帶一路獎學金」後,再有政策胎死腹中。回顧過去一屆議會的運作和效能,可謂乏善可陳、一團糟;今屆政府在施政和管治方面,也同樣是一事無成。議員和官員都應該好好反思箇中原因,否則玉石俱焚,互不妥協,拉布、流會等現象只會變本加厲,令民生經濟發展停滯不前。 今次梁家騮議員只是用了一招「點人數拉布」,便已經將整條醫改條例草案拖垮,足見政府是十分脆弱、不堪一擊。如果政府在最後關頭調動議程,其管治威信可能會受到損害,官員士氣受到打擊,甚至成為笑柄,但至少不會牽連到另外兩條重大民生法案也不能通過。今次事件造成全輸的局面,梁家騮議員和高永文局長必須負責,兩人口口聲聲說是為市民的福祉著想,卻因為不懂得處理政治,雙方不願意放下身段去作真誠溝通,結果成為殺人兇手,做了殺人不見血的事,令人氣憤。 到底是議員蠻不講理,還是官員剛愎自用?其實讓步並非等如認輸,認輸也不等如認錯,很多事情到了某一個階段,就應該從善如流、懸崖勒馬、棄車保帥、顧全大局,去尋找一個平衡,否則就會全軍覆沒、空手而回。現屆政府施政舉步維艱,終究是因為行政立法關係太差,與各黨各派溝通不力,以為數夠票就可路路暢通,加上推出政策前缺乏周詳計畫,結果埋門一腳便處處碰壁。若行政立法關係再未能有效改善,社會更加撕裂和對立,可以肯定歷史將會重演,而最終受害者必定是廣大市民。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已經展開,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政壇勢必「大換血」。社會上不少人都關心特首梁振英會否爭取連任,雖說特首非「票房毒藥」,但就目前的政治現實,如果在選舉期間,建制派候選人表明支持他連任,分分鐘會流失很多選票;若表明不支持,則會犯上「天條」。特首與建制派的關係唇亡齒寒,但特首在答問大會上卻支吾其詞,未能為建制派指點迷津,如何回應是否支持其連任,候選人唯有自求多福。 立法會議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