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目前全球有3,900萬失明人口,當中有八成的個案是可以防治的。為喚起公眾對全球盲疾問題的關注以及提醒大眾珍惜視力,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四,即今天定為「世界視覺日」。活動發起人亦包括國際防盲組織(IAPB)以及超過一百間國際志願團體、非政府機構及民間醫療組織,當中奧比斯是其中活躍的發起成員之一。今年奧比斯繼續透過「世界視覺日」,讓全球各政府及大眾齊來正視失明患者的遭遇,並投放更多資源去支持全球防盲救盲工作,減少可避免失明的發生。支持奧比斯世界視覺日,攜手將光明送到世界上的偏遠角落。www.orbis.org/hkwsd-action
火鍋一向是港人飯局熱門之選,豬骨鍋和辣雞鍋等曾大受歡迎,而近日最流行的非海鮮蒸鍋莫屬。 海鮮蒸鍋有別傳統火鍋,食物不是放在湯底煮熟,而是放在層層疊疊的蒸籠內,易熟的(如帶子)放在最頂層,較難熟的(如魚、蟹等)則放較低,並以最底層的火鍋蒸熟,通常以粥或湯底為主。蒸煮過程中,食物的汁液會滴到最底層。 雖然海產普遍較其他肉類如豬、牛低脂,不過蝦頭和蟹膏的膽固醇也不少,此外魚頭和魚腩的脂肪含量比淨魚肉高。若果蒸鍋包括此類食物的話,大家少吃為妙,粥底當然也應淺嚐即止,避免攝取過多脂肪和膽固醇。 港式火鍋通常配以大量醬料如沙茶醬和芝麻醬等,令人容易攝取過多鈉質和脂肪。較可取的方法應用天然的調味料如薑、蔥、蒜和辣椒等,配以少量豉油。要取得平衡,緊記進食適量的蔬菜。 作者為該學會執行委員
癌症一詞大家都不陌生,為了增加大眾對癌症的認識,香港防癌會借了這個專欄的位置,希望和大家分享與癌症相關的資訊。剛剛我們便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合辦「香港Globe-athon 2016」,藉此教育大眾認識婦女癌症。 其中子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癌症之一,於2013年成為本港女性第7位最常見癌症。導致子宮頸癌的「元凶」是人類乳頭瘤病毒(簡稱HPV),它是一種乳突形病毒,會感染人體的表皮與黏膜組織,目前已有超過100種類型的HPV被辨別出來,大部分HPV入侵人體後不會引致任何症狀,但至少14種高危HPV會引發癌症。 外國研究發現,性生活活躍的男士和女士受HPV感染的機會較高,而早期的子宮頸癌或癌前病變大多沒有症狀,若來經後或兩次經期之間出現小量出血、行經時間和經血量增加、性交時疼痛或陰道分泌物異常等症狀,便應立即求醫。 子宮頸癌可透過接種子宮頸疫苗減低患癌機會,即使已受病毒感染,並出現子宮頸癌前病變,也可以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再配合HPV測試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療愈機會很高。作者為香港防癌會傳訊及籌募主任
面前坐著八十多歲的鄭伯,本想跟他仔細談談胃癌的病情。鄭伯揮一揮手:「醫生,我明白你的好意。但我已決定順其自然,與我一起成長工作的朋友已逐一離開,子孫亦長大成人。多活一點時間,對我意義不大。」鄭伯原來年輕時是華籍英兵,聽他講「打日本仔」的故事,我知道他閱歷比我更廣。我不打算「班門弄斧」,去告訴他怎樣面對生死。 接著進來的是60歲的張女士。她經營美容中心,面容卻帶點滄桑。最近患上肺癌,可幸是可用標靶治療。有趣是陪伴她的兒子,不斷埋怨媽媽只顧工作,忽略身體健康。我跟兒子說:「你媽那年代的人,經濟還未起飛,生活艱苦,那年頭人人努力工作賺錢養家。甚麼身體檢查、及早預防的概念,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張女士笑著道:「陳醫生,你真明白我們這些老鬼。」 跟著是一位患上乳癌的「Y世代」病人,準備進行化療。我跟她的討論內容,主要是圍繞她在互聯網找到的藥物副作用。每當我寫下一些解釋,隨即就是iPhone拍照侍候,走的時候,她給了我一個網址:「謝謝醫生給我詳盡的講解,我開了一個blog分享我的抗癌故事,請給我一個like,支一支持。」最後我在網站看見我的名字,可幸評語不差。 在忙碌中度過了又一個星期二上午,我熱愛這份工作,除了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也可透過聆聽不同病人的故事,來了解社會。香港地其實仍有不少好人好事,讓我們回味。 作者為中文大學腫瘤科副教授
秋風起,又是吃大閘蟹(圖)的季節,大閘蟹的蟹肉含豐富蛋白質,媲美一般肉類,而且脂肪含量不高,每100克蟹肉只有2.6克脂肪,屬高蛋白、低脂肪的海產。 雖然蟹肉的脂肪含量低,但蟹膏的膽固醇含量不容忽視。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資料,每100克大閘蟹(可食用部分)含267毫克膽固醇。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天不宜攝取超過300毫克膽固醇,故若連吃多隻大閘蟹,膽固醇攝取很容易會超標。 一般的蟹宴除大閘蟹,可能有其他高脂菜式,如蟹粉小籠包、炸蟹餅和臘味飯等。蟹粉通常以蟹膏和蛋黃製成,有些甚至加入大量油分,所以脂肪和熱量都很高,攝取過多脂肪和膽固醇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病的風險。 大閘蟹宜淺嘗,並配合低脂菜式,進食足夠的蔬菜和水果,即每餐進食最少一碗熟菜和每天兩份水果,並增加活動量以確保熱量收支平衡。 作者為該學會執行委員
有人說,愛滋病?這個「世紀絕症」與我無關吧? 另有人說,愛滋病?又提?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了。 更有人說,愛滋病呀,根本就是同性戀者咎由自取! 以上的對話,絕不是杜撰。是我們在日常進行的問卷中聽到的對話。或者,讓我先問一些基本的問題︰你記得AIDS源於哪一年嗎?AIDS和HIV兩者其實有甚麼分別? 我不敢肯定會有很多的人知道答案。事實上,普遍人對愛滋病真正的感染途徑也存在著謬誤。就我們接觸的公眾,很多人都會標籤AIDS與「外表骯髒」、「不檢點」、「淫亂」等等字眼息息相關。但我們每天幾乎與愛滋病感染者打交道,說句真心話,感染者根本與上述的字眼沒多大關係。 或者從另一層面去看︰就算某個人的私生活被形容為所謂的「濫交」、「不檢點」或「生活一團糟」,只要不影響他人,又與我們何干? 我們都是存活於社會上不同的個體。彼此擦身而過,在人生旅途上相遇上、交流過,互為影響,又分道揚鑣。大家既是獨立個體,也是唇齒相依。所以,我們毋須以自己的標準判斷別人的生活。每個人都擁有如何生活的自由。當然,這「自由」是以不影響他人福祉及生活質素為基礎的。 回看筆者剛才的提問,或有人反問了︰「其實AIDS在何年發生,又或者,感染者所面對的問題,我需要知道嗎?」 人,之所以與動物不一樣,就是我們擁有意識生活著。 你或者不會在乎有關這疾病的一切。但生命吊詭的地方也在於︰人,根本不可以獨存於世上,與社會上的所有資源 (包括他人) 完全割離。故此,「關懷 / 關注」這意義就浮現了 (請注意︰關注不一定包含著「同情」的意思)。 我們毋須強迫別人關懷某些事,因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想關注的議題。不過,自1984年出現首宗病毒感染個案後,科研人員至今仍未找到方法把AIDS病毒徹底殲滅,人類與「她」難免有所關連。如何關連著?為甚麼「我」跟AIDS有關係?下次再說。 作者為該會總幹事劉婉雯
對於各種身體不適問題,我們都知道要「病向淺中醫」,但若讀者們發現自己的牙齒排列出現問題,造成各種影響,又是否知道應該及早接受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的檢查及診治呢? 擁有一副排列整齊的牙齒是不少人的願望,但即使他們在年少時已出現牙齒排列不齊、哨牙以至「倒及牙」等問題,但仍可能在各種原因(例如經濟問題、家長忽略等)下未能及早接受箍牙治療。然而,這些個案亦毋須感到沮喪︰即使已屆成年,有需要人士仍可接受矯齒治療。成年人在接受箍牙前,矯齒科醫生會先為他們作詳細的牙齒及口腔檢查,了解是否有矯齒需要、有否出現牙周病問題及牙齦是否健康等,若有蛀牙便要先進行補牙,待牙齒狀態回復正常,才開始箍牙。 現時主要的箍牙方式,包括傳統的鋼線外箍、內箍,以至隱形牙箍等,各有不同的特點及使用須知。舉例說,香港矯齒學會建議,若使用隱形牙箍時,需每2星期更換一次牙箍、每天配戴牙箍20至22小時等。矯齒科醫生會在箍牙療程中,緊密跟進個案進度,期望得到最理想的牙齒矯正效果。 作者為該學會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李焯傑
精神病的藥物治療對市民大眾的印象都比較負面,很多不太公平的形容,例如傻仔藥、懵仔丸、毒藥和黐線藥等,這樣的標籤很容易使病患者本身都對藥物治療產生抗拒,使服藥的依從性降低,對於治療構成很大程度的影響,同時大大增加復發的可能,有機會對病者及其家人引致嚴重影響。 例如以治療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為例,合併治療(即藥物加上行為治療)是現代醫學中實證最多的治療方法,但是很多時病者家人以及病者的朋友、老師及學校社工等,都因為對病患認知不足而產生很大的抗拒,只願意接受行為治療,認為這樣才是最正確和安全的決定,他們只是想及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不一定會發生),但忽略了藥物治療的成效和對病患者本身的其他好處,往往以為對病患兒童着想,但是最終卻延誤治療,同時為患者帶出更多負面的影響,這正是「好心做壞事」。 醫學研究指出,如果單純使用行為治療,不論你的治療方法有多嚴格,成效最多只及合併治療一半左右,近年重複檢視相關研究所得出的結論都是相近似,任何治療都不會是十全十美,藥物治療也沒有例外,最重要的是醫生、病人和家屬要有充分溝通,這樣才是對病患者真正的負責。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外觀上,這架飛機看起來和任何飛機一樣;內裝上,卻獨一無二。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是全世界唯一以及被認可的流動教學醫院,把當今最新的航空設備、通訊科技和醫療技術集於一架飛機身上。面對嚴峻的全球盲疾情況,奧比斯花了六年多的時間,改裝第三代眼科飛機醫院,全面提升奧比斯的救盲能力。這架全新的「鐵翼天使」集教師、大使及倡議的角色於一身,剛於本月初在中國瀋陽完成首個醫療項目後,隨即到訪香港。於今天起至10月2日期間,展示新飛機及新科技,讓大眾加深對奧比斯救盲使命的認識。(www.orbis.org)
秋風送爽,又是燒烤的季節。魚蛋、肉丸、香腸、雞翼和扒類等都是受歡迎的燒烤食品,不過若以這些肉類食物為主的話,容易攝取過量脂肪,另外進食大量加工肉類和預先醃製的扒類,鈉質的攝取量也隨時會超標。 要吃得較健康,首先要確保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烤番薯、粟米和栗子不單止低脂,同時可增加纖維攝取,此外以麥包配橄欖油和蒜蓉烘成蒜蓉包,也是不錯的選擇。 蔬果含豐富纖維,有助增加飽肚感,而維他命C則有抗氧化功效。快捷之選可考慮以雜菇、椰菜、翠玉瓜和茄子等造成雜菜包,將車厘茄、露筍、青紅椒和菠蘿粒等,與肉粒相間成為串燒,更可讓人不經不覺吃了蔬果。 肉類食物盡量以新鮮肉類如豬、牛和魚柳,以及海鮮如蝦為主,雞扒在燒烤前最好先去皮。利用天然的薑、蔥、蒜、香草和檸檬汁等作為醃料,更可減少鈉質攝取。 作者為該學會執行委員
周一是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北部昆都士創傷醫院被空襲一周年。襲擊造成42名職員、病人和家屬死亡,是組織歷來死傷最慘重的空襲襲擊。但過去一年,戰區醫院遇襲情況繼續,單計無國界醫生在多處運作或支援的醫院就有96間遇襲。儘管聯合國安理會今年5月通過決議,強烈譴責針對醫療設施的攻擊,並要求衝突各方遵守國際人道法,但由也門到敘利亞,醫院繼續受襲,決議淪為空話。無國界醫生(國際)主席廖滿嫦醫生明天將再次在安理會發言,促請各國履行國際人道法及安理會決議的責任,在各種軍事行動守則中列明不能轟炸醫院及人道救援人員,又呼籲制訂獨立、公正的機制調查攻擊事件,並重申醫院及醫生不應成為攻擊目標。本專欄將告一段落,希望大家繼續關注各地人道危機,讓危困中的傷病者得到醫療援助,後會有期。(msf.hk)
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提供專業的矯齒服務,為求診者解決較複雜及嚴重的牙齒排列問題。醫生若經診斷後發現求診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牙齒不齊問題,可能會建議他們接受矯齒治療,例如最常見的箍牙治療等。不過,臨床上仍有不少求診人士對箍牙有所疑慮,不斷追問醫生︰「究竟唔箍牙得唔得?」 牙齒不齊雖不算疾病,但對生活質素以至整體健康的影響,卻不容忽視。有研究指,約一半亞洲人有相當程度的牙齒矯正需要、牙齒不整齊及咬合問題,其中約有30%人的牙齒不整齊程度屬嚴重或是矯正牙齒的需要性高,當中約有6至10%人屬極度嚴重。 面對牙齒不齊問題,求診者先要了解有機會出現的牙齒功能問題,如發音不正、咬合功能較差等;若有嚴重哨牙,更可能增加門牙受到創傷、以至撞斷牙齒的風險。 現時常見的箍牙方式,包括外箍、內箍及隱形牙箍等,牙齒矯正科醫生會為求診者解釋不同方式的特點,再就他們對美觀的要求、舒適度以至經濟考慮等,提供箍牙方式建議。 醫生會為對箍牙感到抗拒人士,解釋治療過程的細節及程序,釋除他們的疑慮,例如戴上牙箍後的正確清潔口腔方法、平日護理需知等。在箍牙方式選擇上,隱形牙箍對外觀影響較小,減少對日常社交生活的阻礙,有助部分求診人士更易接受,但使用者需依照醫生指示使用,例如每天配戴22小時、每2星期更換新牙箍等。作者為該學會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黃偉光
良仔剛剛升讀小學一年級才不到一個月,父母已經接連不斷收到校方的提示要好好管教孩子,因為良仔上課時不但不能夠專注老師的教學,更常常離座,甚至走出班房,也會搔擾其他同學,在座位上也不斷搖晃,沒有經老師批准便高聲講話和唱歌,嚴重影響課堂運作,小息和同學玩小遊戲也會出現爭執,有次因為很小事更把同學推倒在地上,幸好沒有嚴重受傷。 事後良仔知道是自己衝動所至,後悔不已,立即和同學道歉並且表示不會再犯錯,但過後不久又重蹈覆轍,同學們都開始遠離他和杯葛他,因此良仔對父母表示不大喜歡在這學校學習,希望轉到另外一間學校上課。 經學校社工和輔導老師的協助和轉介,良仔接受了兒童精神科的評估,診斷他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醫生建議他接受合併治療(藥物和行為治療),但是父母擔心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和對精神科藥物的抗拒,只同意接受行為治療。 因為缺少了藥物的幫助,就算父母已經花上不少時間和耐心,良仔的情況沒有明顯的改善,和同學的關係和上課學習的情況時好時壞,父母最後願意接受合併治療,良仔的專注力和衝動行為都明顯改善,終於可以開心學習。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以下是很多腫瘤科醫生的經歷: 初入行時,二十多歲,每天都是學習期,跟師傅學習,很想為病人服務。每位病人的年紀都遠遠比自己大,覺得癌症跟自己距離很遠。 三十多歲成為專科醫生,有多點「話事」權,開始參與制定部門癌症治療的方案。如有機會,也可以參與甚至領導一些研究項目,發展新的癌症治療。雖然cancer距離自己尚遠,但癌魔已靜悄悄向身邊的長輩埋身。收到親友的「求救」,是腫瘤科醫生每天的一個環節。 踏進四十,大都成家立室。事業之外,要兼顧家庭兒女,身體精神也大不如前。每天看症時,會漸漸發覺病人的年紀跟自己越來越接近,有時甚至比自己更年輕。每次碰到年少的病人或見到同事同學開始患癌,心情總是百感交集,忐忑不安,因知道疾病死亡也開始接近自己。 四十後的生活,人人有不同的目標。有同事努力投資,為提早退休準備。也有為家庭忙碌,為子女未來勞心。我覺得是生命旅程結束前的美好風光,人人不同,冷暖自知。如《激戰》的張家輝說,這個年紀,我們不需強求別人明白。贏了,是熄燈前的memory。輸了,亦無所謂。 作者為中文大學腫瘤科副教授
鐵質是製造紅血球中血色素的主要營養素,缺乏鐵質會令血色素不足,使人沒有精神和容易疲倦。長期鐵質不足,更會引致缺鐵性貧血。 紅十字會資料顯示,每年約有一成捐血者因血色素不足而被拒捐血。均衡飲食可讓大部分人攝取足夠的鐵質,製造血色素。不過,經常捐血的人士則要額外注意鐵質的補充。 動物性鐵質較易被人體吸收,食物來源主要是紅肉如牛肉、羊肉、豬肉和雞腿肉等。由於鐵質能儲存在體內2至3日,所以每星期吃2至3餐(每餐2至3両)瘦紅肉已足夠。植物性鐵質包括綠葉蔬菜(如芥蘭)、乾豆(如黑豆)、乾果(如杏脯乾)、芝麻和添加了鐵質的穀類早餐。要增加吸收率,最好與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同食,如餐前或後吃一份水果;或以之入饌,如紅椒芥蘭炒肉片。另一方面,要避免同時飲用紅茶、奶茶和咖啡等飲品,以免影響鐵質吸收。作者為該學會執行委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