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又突然轉涼,打邊爐、BBQ當然是最佳的節目。不過,本會最近進行一項調查,發現受訪者在打邊爐、韓燒及BBQ時,紅肉攝取量超標2.7倍,而被世衛列入第一類致癌物的加工肉類,人均攝取量更達103克。 研究顯示,每天進食100克紅內患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7%,而每日進食30克加工肉,會增加腸癌機會10%。為健康著想,市民應該精明地「揀飲擇食」。如可多吃不同類型的蔬菜、菇菌及豆類,攝取足夠的纖維及抗氧化營養素,這樣有助減低致癌物對細胞的破壞。 打邊爐時應先煮蔬菜、後下肉,這避免蔬菜吸收太多湯汁內的油分,或可考慮分開不同鍋涮煮蔬菜及肉類。至於湯底應避免豬骨湯或麻辣等高飽和脂肪湯底,可以豆乳、海帶昆布或冬瓜盅湯底;醬料亦含有高鹽及高飽和脂肪,可選擇利用天然香料代替,如辣椒乾或新鮮蒜蓉等。 啤酒、汽水少不免,但無糖梳打水也是另一選擇,將檸檬片、西柚片、薄荷葉加入梳打水,既清新又可感受汽水的爽快感。
65歲的鄭女士(化名)是家庭主婦,十分健康、開朗,是名副其實的「開心太太」,近日她為兒子準備婚事,更是笑不攏嘴。豈料,他兒子日前告知,決定取消婚事,母子二人大吵一頓後,鄭女士突然感到胸口痛及呼吸急,兒子見狀立即將她送入急症室。 最初,醫生檢查後,發現她並無「三高」問題,其心電圖卻有急性心肌梗塞的跡象。因此,醫生再為她進行冠狀動脈造影,顯示為正常,其動脈並沒有被阻塞。然而,「有趣」的是,從鄭女士的超聲心動圖顯示,其心臟就好像一個「窄口」的煲。醫生隨即確診鄭女士為「壓力性心肌症(Takotsubo Cardiomyopathy)」,又稱「心碎症候群」。 壓力性心肌症是近年才被確立的疾病,當我們面對急性及強烈的壓力時,便會為心臟帶來額外的壓力,導致損害。此症於1980年首次被發現,患者的心尖看起來好像一個膨脹了的氣球,而其英文名字Takotsubo即是與日本捕捉八爪魚的陷阱相似而命名。 幸而,壓力性心肌症的病情是可以逆轉的,患者心臟功能一般於數月內便恢復正常。但預防始終勝於治療,各位保持心境開朗及平穩,遇上壓力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問題能迎刃而解,亦不會導致「傷心」。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最近筆者身邊許多朋友參加不同的耐力性比賽,例如毅行者、鐵人賽、50或100公里山賽等。為了比賽得到好成績,他們日常花不少時間去練習。其實每次訓練後的營養恢復是十分重要。 運動後的營養恢復包括: ‧豐富碳水化合物食物(如:麵包、粉麵、早餐麥片)補充運動時流失的能量。 ‧適量的蛋白質(如:肉類、雞蛋、海鮮、奶製品)幫助修補運動時受損的肌肉和組織。 ‧適量的飲品(如:清水、果汁、牛奶) 補充運動時汗液中流失水分。 ‧包含不同種類食物攝取不同維他命及礦物質,預防運動後的免疫力下降。 因此,運動後的小食可以是三文治配朱古力奶、早餐麥片配牛奶、低脂乳酪配水果及飲品等。運動後1小時內應進食恢復小食,因為這個時候身體吸收營養素是最快。可是,許多人認為運動後立即進食會容易增重。其實身體吸收得快不等於吸收得多。你選擇100千卡的食物,無論甚麼時間進食都是100千卡 。如果運動後胃口下降,可以選擇奶昔、朱古力奶等流質食品亦可幫助恢復。若果需要控制體重的人士,可以在運動後進食正餐代替恢復小食。這樣不會影響體重控制及恢復效果。
上周四是世界愛滋病日,基金會同事及義工當晚四出走動,走到中環蘇豪區、蘭桂坊及銅鑼灣的食肆及酒吧,向市民派送安全套禮盒。盒內附有安全套及卡片上呼籲大家進行安全性行為及定期接受HIV抗體測試的宣傳卡。筆者也有跟隨大隊走走看看,發現有少數「型男索女」竟因為害羞不肯收下,幸好大部分「潮人」還是欣然接受。安全套最終能否用得著不得而知,起碼大家把我們的「溫馨提示」一併帶回家。 世界愛滋病日的成立是希望推動社會對愛滋病及感染者有正確認識,更希望感染者透過該日瞭解一己的權利和義務;與公眾攜手邁向社會零歧視的目標。社會上歧見越少,殲滅這個病才越見容易。 踏入12月,大家想必無心工作,內心都在迎接漫長假期!不論你是男是女,不論你的性向,只要有了性生活,就必須明白愛滋病與你息息相關。擁抱以下概念,人生才會更美好︰•有性行為就有風險,所以必須堅持使用安全套。 •只要有性行為就該定期進行愛滋病病毒測試。而每年作一次測試是最起碼的。記住︰我們可激情地過活但也要擁抱常識!愛滋病雖仍無法治愈,但並非絕症。有任何懷疑就去做檢查,因為「斷估將會好辛苦」!查詢︰25130513 作者為該會總幹事劉婉雯([email protected])
濕疹可說是困擾不少都市人的皮膚問題,若處理不當,病情持續活躍,患處痕癢萬分,一旦使勁抓傷皮膚,更有機會因感染而衍生各種併發症。一直以來,市民對於濕疹的治療及護理存在許多謬誤,希望借此機會,為讀者分析一下。 濕疹的皮膚患處會出現紅腫乾裂的情況,但部分兒童患者的家長,會以為起因是「不乾淨」,不停以清潔液甚至酒精作精洗;但濕疹並非因清潔不足而起,過度揉擦患處,甚至使用具刺激性的酒精,有可能令皮膚紅腫加劇,若無作適當補水,乾裂問題更加嚴重,令患處「痕上加痕」,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一般濕疹個案都會透過外塗性類固醇作治療,部分患者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病情開始出現反覆,但若他們仍只維持現時的治療而沒有尋求醫生診斷,有可能錯過了及早發現細菌、真菌等的感染,增加併發症風險。 濕疹可令患者情緒低落、睡眠質素變差,長遠為生活質素帶來負面影響,病人應及早透過適當診治,控制病情。濕疹的治療方針包括止痕、預防併發症、保濕及教育患者遠離致敏原。在選擇濕疹潤膚膏時,市民不應盲目盡信廣告(例如所謂「濕疹專家推薦」的宣傳語句,未必有醫學實證),建議留意產品是否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認證、並選擇一些不含香料等刺激性成份的類型。請緊記,濕疹產品的選擇非常「個人化」,患者應謹慎選擇適合自己的種類。作者為普通科醫生
曾經有調查顯示,大約有四成香港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困擾,如果睡眠問題出現在兒童身上,家長們必定更加苦惱,害怕他們沒有足夠精神應付學業,同時也會擔心他們是否壓力太大,最後連自己的睡眠和情緒都大大影響,在上月剛剛有一個醫學研究指出,患有自閉症頻譜的兒童出現睡眠困難的情況,較正常同齡孩子為高,高出的幅度由五成到八成不等,最普遍的問題是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下降、半夜不停醒來、和整體睡眠時間減少等。 有調查更指出,自閉症患者較同齡兒童每晚睡眠時間減少17至43分鐘,由此可見,自閉症患者由於睡眠不足和質量下降,有很大機會影響到他們日間表現和日常運作,他們的專注力和執行能力都因為睡眠不足而受到負面影響,而其他家庭成員的情緒、工作表現、學習表現等也下滑。 但是問題成因還沒有確定,有指出和家族性遺傳有關,特別是第十五條染色體所影響的內分泌系統(GABA system),但是也有研究提出是和褪黑激素減少有着一定關係,但也可能和呼吸系統疾病和腦癎病患有關。 因此, 處理自閉症患者的睡眠問題要由多角度立體分析出發,找出問題所在而針對性地進行治療,才能把影響減至最低。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奧比斯第三代眼科飛機醫院早前在中國瀋陽執行首個醫療任務,吸引世界各地的眼科醫護人員參與,當中包括來自香港的眼科專科醫生、前眼科學會會長李佑榮醫生。 在內地教學及技能傳授不是醫生的核心工作,所以年輕的實習醫生在基礎訓練上往往欠缺手術培訓的機會,畢業後,這班年輕族群只有少於三分一能夠有機會及有資格為病人進行常規的眼科手術。因此,奧比斯看到這個缺口,將培訓視為核心工作,有效為當地眼科醫生開展培訓項目。 有機會參與了這次培訓工作的李醫生表示: 「我非常幸運,年輕時得到幾位資深醫生指導,累積了一定經驗和手術心得,我很希望可以無條件將自己所學的,傳授給一班年輕、有熱誠、但欠缺手術機會的醫生,希望日後他們可以幫助到更多病人之餘,亦可以將知識傳授給下一批醫生,這樣才是『可持續發展』。」在這次瀋陽的救盲項目,李佑榮醫生除了在飛機上示範視網膜及黃斑手術技巧及講課外,更擔任兩名年輕醫生的導師,親自傳授眼科知識。(www.orbis.org)
許多健身人士會在訓練後進食高蛋白質食物或補充品幫助肌肉修補。近年有研究發現在晚上睡前補充蛋白質有助肌肉修補。這研究邀請了40位經常做運動人士晚上進行12星期抗阻力訓練。他們在睡前一組人士飲用的28克蛋白質及15克碳水化合物飲品,另一組飲用安慰劑。12星期後,飲用含蛋白質飲品人士的肌肉量及肌力有明顯增加。雖然這是第一次研究發現在睡前進食蛋白質有助增加肌肉量及肌力,但是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確實。例如:睡前進食28克蛋白質的份量頗多,28克蛋白質等於800至900毫升奶、4隻雞蛋、120克肉類。 此外,運動後進食蛋白質人士記得需要同時攝取碳水化合物這有助加快肌肉收補及同時減少肌肉繼續被破壞。
衛生防護中心上周發表了最新的愛滋病情況。截至上月29日,共190宗感染愛滋病病毒新增個案。自84年以來愛滋病病毒感染呈報個案累至8,234宗。 政府相關組織及本地服務機構如我們,二十多年來都在公眾教育這一領域下了不少苦功,勸喻大家定期做測試及堅持安全性行為。但得出的結論是︰香港每一年仍累積近800名新感染個案。 上次我講過,擊退AIDS只有一種特效藥︰「零歧見」。上周有某電視台的劇集,劇情講述陸永飾演的富家子在不知情下與感染了愛滋病病毒的陌生女子發生「高危」一夜情後,在極度驚恐下跳樓自殺。 我只能說,編劇不做基本的資料搜集,對病情一知半解,於是製造出妖魔化的效果。 感染愛滋病病毒絕不是世界末日,只要得到適切治療,感染者其實已不用即時面對死亡,還可能會獲得正常的壽命。況且,是否感染了不是“靠估”,而是去做HIV測試 (而且還要等三個月才可以做,記得要考慮空窗期的情況嗎?)。 另外,香港愛滋病顧問局2017至2021的【建議策略】將於下年出台,現進行公眾諮詢。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擊退愛滋病沒有你的份兒!瀏覽資料或提交意見可點擊以下網址︰(http://www.aca.gov.hk/tc_chi/strategies/consultation.html ) 作者為該會總幹事劉婉雯([email protected])
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及結締組織纖維異常增生所致。統計顯示,本港30至40歲婦女罹患子宮肌瘤的機率,高達20%至30%。雖然並非所有患者均會出現徵狀,但臨床所見,亦有不少婦女因持續的陰道異常出血、經痛或經血量過多、腹部有下墜感、尿頻以至貧血等的徵狀,經醫生檢查後被確診患子宮肌瘤,需按其情況接受相應的治療。 考慮到手術具一定創傷性,部份病人並不願意接受手術。現時子宮肌瘤的非手術治療方案包括︰口服止血藥、藥性子宮環、口服混合性或單一性荷爾蒙藥物、以至「停經針」等。但以停經針為例,雖然能令肌瘤暫時縮小,但在使用後會令病人進入類似更年期狀態,增加出現骨質疏鬆的風險,故不能作長期使用。至於其他方法,亦只限於控制相關的徵狀,並不能令肌瘤本身縮小或消失。 今年引入本港的最新子宮肌瘤口服藥物(UPA) ,透過「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的機制(SPRM),抑制子宮肌瘤細胞增生,在不影響身體其他正常細胞之下,令肌瘤細胞自我凋謝。由於副作用比「停經針」較少,在使用上亦較為靈活,當中尤其適合下列幾類人士︰ ‧曾多次接受子宮肌瘤手術、仍然復發而不適合接受手術者。 ‧不想接受手術的婦女(如接近更年期的婦女,或想受孕的年輕女性)。 ‧肌瘤位置較危險(例如接近主要血管)的患者。 ‧曾使用其他類型藥物而效果不佳者。 部分準備接受子宮肌瘤手術的婦女,亦可視乎情況,在手術前使用這類新口服藥物,有助肌瘤縮小,減低手術風險及難度,對術後的愈合及康復有幫助。 作者為產科專科醫生
上期提到纖維能增加腸道蠕動,縮短致癌物在體內逗留的時間。近年政府亦建議市民每日蔬果進食量為2+3,所謂2+3即每日要吃2份水果加3份蔬菜。一份水果大約等同1個拳頭大小的中型水果或半碗切粒水果;而1份蔬菜就等於半飯碗煮熟的蔬菜或者1碗沙律菜。 我們選擇蔬菜水果時,不妨考慮不同顏色蔬果,均衡地吸收不同營養素。例如紅色的蔬果如蕃茄、紅菜頭、士多啤梨等;黃橙色的蔬果如紅蘿蔔、南瓜、橙等;紫/藍色的蔬果如紫椰菜、藍莓等;這些食物含有不同抗氧化物,有助降低患癌風險。 事實上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從日常生活著手,包括改變飲食習慣、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及恆常運動,便可以大大減低患上癌症的機會。為讓市民了解飲食與癌症的關係,香港防癌會將於12月11日(星期日)早上10時至下午6時假九龍公園羅馬廣場舉行「香港癌症日2016-識飲識食‧惜健康」活動,屆時除攤位遊戲、舞蹈及歌唱表演外,更邀得著名演藝人馬浚偉先生擔任活動大使。 想了解多些關於飲食與癌症的資訊,12月11日香港癌症日九龍公園見。 作者為香港防癌會傳訊及籌募主任
在35歲的何女士(化名)身上,出現了一連串「奇怪」症狀。過去兩年多,她食慾大增,體重卻持續下降;約一周前,她開始出現呼吸短促的症狀,且甚至愈來愈嚴重;此外,其雙腳足踝腫脹,令她行動不便。種種情況加起來,家人決定將她送入急症室。到達急症室後,她開始感到噁心及出現腹瀉。接受進一步檢查時,醫生發現她血壓低、心跳急速,胸部X光更顯示其心臟發大,心臟功能已嚴重受損,左心室射血指數僅為15%(正常人應為55%至75%)。被診斷患上急性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需要立即到深切治療部就醫,情況十分危急。在翻查其病歷時,醫生發現何女士於數年前被診斷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接受了抗甲狀腺藥物作治療,但她後來自覺得病情改善而自行停藥。 甲狀腺功能亢進是一種常見內分泌紊亂疾病,患者出現心跳快速、心律不整及體重減輕等症狀。若不及時處理,可引致嚴重併發症,影響心臟功能,嚴重的更可致命。 說回何女士的個案。醫生為她使用人工心肺,同時接受抗甲狀腺治療。4天後,她的病情有所改善,毋須再使用人工心肺。心臟是人體最重要、且與其他器官連繫非常緊密的器官,若不及時處理,最終都可能累及心臟,絕不能小覷。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健康飲食鼓勵三餐要均衡和定時定量,不過有些學生因為遲了起床或沒有胃口,寧願不吃早餐,也有學生喜歡濃味食物,故以燒賣、香腸包、撈麵和甜味飲品等營養價值較低的食物作早餐。 最近中文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學生吃早餐對成績有正面的影響。事實上,過去海外都有研究指早餐有助學生集中精神,提升學習表現。 一夜睡眠後,身體的能量所餘無幾。碳水化合物是腦部唯一的能量來源,所以早餐最好以五穀類食物為主,若配以優質蛋白質食物如奶類、蛋和豆製品等,更能有較維持穩定的血糖水平至下一餐再補充。 要簡單快捷,花生醬麥包多士、低脂芝士三文治、低糖豆漿配燕麥餐包等都是理想的早餐選擇。如時間許可,可考慮烚蛋雜菜通粉、牛奶麥皮、燕麥穀類早餐配水果和低脂乳酪。作者為該學會執行委員
「企業捐款」往往是慈善組織其中一項主要收入,但近年全球經濟下滑,贊助商的取態上愈趨謹慎;這一點我們也是明白的,因為大家都面對著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但營運上NGO比私營機構更困難的是︰我們雖然仍是要面向公眾,但提供實質服務的始終「只」是特定的社群。同事多年來都處身於一系列的挑戰中,譬如如何協助感染者重新建立對生活的信心、扶助他們應對醫療及復康上的一大堆難題,從來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要留住有心又有實力的人,除了機構上上下下有一團火,背後就要靠源源不絕的金錢及資源來支持。 從1991年成立以來,香港愛滋病基金會已走了25年。 縱使前路艱難,我們用哲學家康德的話自勉︰「確認每個人都是終極目的,而不是供利用的生存工具。」 康德認為人的尊嚴完全來自無條件的內在價值,來自人天生的理性,而不是其社會地位。這解釋了為何基金會從不改變對感染者的關懷。希望這一點終會感動世界上所有的人,認同及「資」持著我們繼續服務,直到愛滋病病毒被殲滅。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測試周從11月28日至12月4日(查詢:2513 0513) 作者為該會總幹事劉婉雯([email protected])
痛症是不少家庭醫生跟進的病人經常面對的問題,包括筆者在內。每到冬季,門診都多了因感不同身體部位疼痛而求診的「老友記」。在處理病人的疼痛問題時,醫生可根據其疼痛根源、痛症性質、對患者的影響程度等,處方相應的止痛藥物。 然而,「老友記」隨著年紀增長,消化功能退化容易導致腸胃不適。市面上大多數口服止痛藥會引起副作用,因此在選擇用藥時要加倍小心。其實,現時醫生已可按患者的需要,選用一些較少引發腸胃副作用的外用消炎止痛藥類型。 患者若持續受痛症問題困擾,應先向醫生求診,透過診斷找出痛症源頭所在,以便對症下藥;相反,自行使用止痛藥物,可能增加藥物相互作用的風險;部分個案的痛楚與炎症有關,如用藥不當,未必達到消炎效果。市面上的一般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雖然有一定的藥效,但會增加胃痛、胃出血,甚至令腎、胃或肝臟受傷害的機會,對一些長期病人來說未必是首選。 考慮到口服止痛藥可能會引起的腸胃副作用,現時醫生可為有需要的病人,選用醫生處方的消炎止痛貼藥。其消炎、止痛的藥效,與口服形式的消炎止痛藥物相若,但由於藥物直接經皮膚吸收,不經過消化系統,可將各種腸胃副作用的風險減低,在使用上相對更安全;經醫生處方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貼藥可發揮針對性的消炎效果,較一般市面上的止痛藥貼更能針對性地改善因炎症引起的痛症問題,詳情可向醫生查詢。作者為家庭醫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