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研究興趣很廣泛,其中之一是研究人的心理。當然了,在心理研究當中,有很多是很邪惡的,如果把這些邪惡的知識公諸天下,可能會令到世界大亂,我當然不可能把這些心得說出來,而今日想說的,則是沒有那麼邪惡的部分:人的出身。 大家都知道,人的出身,很能夠影響他將來的思想和行為。不久前,我寫了一篇關於希特勒的文章,講的是他的父親是私生子,所以其祖父可能是猶太人,因此,希特勒很可能有猶太的血統,只是這一點,連他自己也不敢去確定,所以甚至找人秘密查探過自己的身世。 以上的,在研究希特勒的人來說,已經不是秘密,而是公開的知識了。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出來,自然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指出了一個心理學上的問題:為甚麼以希特勒這樣的一個很可能有猶太血統的人,居然會變成了一個最為反猶太人的屠夫? 我提出的這個問題,又是第二層的「醉翁」,正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實際上的問題是:典型的香港人是原居民,可是,現時最覺得自己是香港人的,最為排斥內地移民的,卻反而很多是移民的第二代、或第三代。 但是,更覺得自己是香港人的,與內地人與別不同的,還不是移民的第二、三代,而是像黎智英、劉夢熊般的人。 黎智英和劉夢熊都是多年前內地的新移民,在那個時候,新移民要在香港取得成功,十分困難,百中無一,所以他們能夠在那時的香港混出頭來,成為了上流階級,娶了港女老婆,變成了徹徹底底的香港人,就是這種人,才會特別自豪於自己的香港人身份。 當然了,這兩個人的港人認同,在取態上大有分別,一個是親西方,另一個則是親中方,但是,其本質上是一樣的,就是在他們的心中,均認為自己已經洗清了內地新移民的身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香港人了。 香港人有甚麼不同呢?香港人就是不同的。 大家看到,梁振英是一個多麼親中的行政長官,但是,別忘記,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香港人:英皇書院,理工學院,去英國唸書,打英國人工。所以,你看他所重用的人,是張震遠,是陳茂波,是陸恭蕙,是馮煒光,全都是傳統智慧下的香港菁英。不消說的,梁振英也是移民的第二代。 所以我認為,一個人的出身,影響了他的思想和行為,這是絕對正確的。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四刊出
近來的細價股炒得好誇張,一隻金寶通(320),日日大升幾十巴仙,只是因為它傳聞賣殼啫。喂,賣殼咋噃,又無講明賣給誰人,周時賣了之後,不升反跌,都是常常發生的事。 不過嘛,當市場buy這些消息,我們作為炒股者兼寫股人,當然不會同市場力量爭拗,因為市場永遠是對的。記得當年初入行,炒科網股,我做科網公司,都唔信科網啦,不過咪又係大炒特炒,結果十萬元炒到贏成千萬元,本錢的十萬元還是問哥哥借的! 所以說,buy不buy一個概念,以及買不買一隻股票,和自己的「信仰」並沒有關係,大家只是猜度市場的力量:當大家在鬥傻的時候,如果自己獨自精明,那是賺不了錢的。 說到賣殼股,有一隻叫「中昱科技」(8226),已經傳了賣殼好耐,甚至連業務也在賣了,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它都是肯定賣殼的了,只是不知何年何日賣而已。所以,我也掃了一些,去作「傍身」之用,以免有人贏錢而我沒份,那是炒股者最大的悲劇。 結果呢,一掃之後,想要再掃,股價便升了上去,再買不到了,莫非真的「咁猛鬼」? 說起當日的我,是蕭若元的科網公司「天網」(577)的執行董事兼第一名員工,手下有幾百人,還有3%的認股權,而該公司的市值是十幾億元,心想,這次還不發達?但是,人是不會心足的,有一天,一位好朋友介紹了一位大孖沙給我認識,這位大孖沙的代號是,嗯,就叫做「大劉」吧。 大劉同我見了幾次面,說要搞科網公司,我心想,如果同大劉一起做,仲唔發達?蕭若元的3%認股權,都可以放棄了。要知道,當時的科網股,一炒便是炒高幾十倍,是十分誇張的事,那時我的人工十幾萬元,股票一千萬,認股權幾千萬,但在半年前,則還是一個月薪五皮,花七皮,欠卡數兩皮的寫稿佬,科網加股票的力量之大,實在是勝過少林功夫加唱歌跳舞! 但當大劉問我,對於科網的前景如何,我的回答卻是:「搞科網蝕梗,除非你能夠在股票市場賺大錢,否則絕對不可能是生意經。」 見了幾次,大劉終於還是放棄了,沒有搞科網了,我企圖攀上他的發財大計,當然也落空了。 我說這個故事出來,就是要證明我在大炒科網股的時候,也是完全不信科網能賺錢的。所以,當市場buy賣殼概念時,不管我信不信,反正我就是買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四刊出
我在早前說過,中國在習近平時代的經濟增長引擎,將會是來自把經濟重心從國營企業,移至民營企業。 然而,當民營企業抬頭時,意即民間將擁有更大的經濟力量,而經濟力量也可以是政治力量,這也意即政府的政治力量減弱了,那麼,共產黨又將憑著甚麼,去繼續領導中國呢? 答案是:它將會刻意扶植有共產黨員背景的資本家,如果富豪們都是共產黨員,那麼,金權還是掌握在共產黨的手上,和以前完全沒有分別。於是呢,近來的我的一個研究方向,就是努力找出有共產黨員背景的上市公司,因為,它們的發展,相比起其他同業,一定有著優勢,因為它們有著政府的扶助,成功的機會也大得多。 當然了,在民企老闆當中,共產黨員不少,但大都只是疑似共產黨員,或像反出了共產黨的老土共梁慕嫻所說的「行為實質共產黨員」,真正擺明車馬的共產黨員其實並不多,其中的一個,就是「天工國際」(826)的朱小坤。 朱小坤是江蘇省丹陽市後巷鎮前巷村的人,他在1975年已經是村的治保主任,擔任「公職」了。在1981年,有一間五金廠快要倒閉了,二十多名工人快將失業,而他也已經是該村黨支部書記,當然不能令到村中的失業率因這二十多人而大增,便膽粗粗的,接手了這間五金廠,搞起實業來。 結果是,在他的經營管理之下,這公司蒸蒸日上,生產的高速工具鋼銷量先是全國跑上了全國第一,跟著還變成了世界第一,發了大財,在2007年,公司還在香港上了市。 朱小坤是農民出身,說過了一句話:「三頓飯裏有一頓是乾飯就滿足了。」(按:因為他每天吃的都是粥。)後來,他開始富了,便改說:「三頓飯裏有一頓有紅燒肉就滿足了。」最後,「天工國際」在工業股最勁的2007年上了市,在這一年,他登上「胡潤百富榜」第485位。 事件的中心並不在於朱小坤這個人,而是在於前巷村的人民,當然也是大大的富裕了。朱小坤在發財了之後,便把利潤拿了部分去辦農民夜校、老同志活動室、黨團員之家,為老幹部和老團員發放退休金和養老金,而大部分的村民,都是在「天工國際」上班。 政府扶助黨員搞企業,企業則幫助政府維穩和搞社會福利,這些黨員企業當然也有著極大的經營優勢,這造成了一個生態循環,這就是中國未來十年的大方向!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昨天說到了我對翁靜晶小姐出律師信給有線電視的行為大為讚賞,但是,我作為一位公正嚴明的時事評論員,對於她的另外一些言論,卻至少不能完全同意。 話說,翁靜晶斥責有線「冤魂不散,死纏爛打為的是要多收月費」,而且它死不取消服務的政策「早已天怒人怨」,這種指責是對的。但是,她以此為理由,炮轟政府的發牌決定:「政府居然還是發牌給有線旗下的『奇妙電視』,真是莫名其妙也!」很多網友也抱持這種意見,這種想法則是不對的。 這裏並不打算評論應否發牌給王維基,因為這是另一個問題。我要說的只是:所有的電訊商,包括王維基之前的香港寬頻在內,也包括了所有的寬頻商和流動網絡商都惹人反感,我就是吃過了「3」和「one2free」的多次虧。所以,就此問題單單苛責有線,是不公平的,因為所有電訊商都該死,政府應該把它們全部「釘牌」,收回所有線路和頻譜,交回政府自己經營,相信一定大快人心。 不過,話說回來,在所有的電訊商之中,以有線寬頻的行為最令筆者反感。 我之所以寫這一篇文章,其實是為了呼籲正義的翁律師,如果為了社會公義,也為了有效地懲罰有線電視,最有效的辦法,是提供300元的定額律師信服務,專門對付有線,以至於所有的電訊商,並且可以提供廉價訴訟,相信馬上得到了數十萬名市民的支持,那麼,下一屆的立法會議員,相信她將可唾手可得一席。 不久前,有朋友向我詢問「DX.com」(8086)這隻股票,我回答說:「一早有留意它啦,這是一隻主板市值,主板盈利,不過是在創業板上市的股票嘛。」 朋友追問:「咁即係點?」 「近年來,盈利大跌,股價也大跌,即係好抵買囉!」我說。 「好抵買,你答得好籠統,總之,即係買唔買得過啫?」朋友繼續問。 「不知道。」我坦白說:「買平的股票,好處是一旦翻身,可以大贏特贏好幾倍,但問題在於,不知何時翻身,可能要等一段時間。但如果等它翻了身之後,才去追買,那就不用等,但股價就肯定已經飛了上去,贏不了多少錢。」 「咁你即係話,有等得的錢,才可以買啦?」朋友問。 「不予置評。」我說:「你贏了,不會分錢給我,輸了一定罵我,我才不會take position這麼笨呢!」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先不說我以前是多麼的迷戀翁靜晶這位純情的小美女了,現在的她,又再度成為了我的偶像,當然不是因為她的美貌與智慧並重,也不是因為她對劉家良師傅至死不渝的愛情令人感動,而是因為她做了一件事:因為她無法終止有線電視的服務,而且在退還了機頂盒和遙控器之後,仍然被收費,所以她決定停止自動轉帳,兼發律師信。 因為這一個動作,美貌與智慧並重的劉家良夫人,又再成為了萬眾讚揚的人物,這個「萬眾」,當然也包括了我在內。 我沒有取消過有線電視,也不打算取消,但卻吃過不少電訊商的虧,每次都氣得要死。 有一天,我和謝偉俊和白韻琹吃飯,我對他們說:「我想成立一個反電訊商的欺壓小市民大聯盟,如果你支持,只要捐出一個免費的辦公地點就可以了,我可以負責執行。我包保你可以得到超過二、三十萬的支持人數。受過電訊商氣的港人實在太多了,只要你肯振臂一呼,肯定有銷路。」 很可惜,謝偉俊並不相信我的說法,只說:「乜有咁嘅事?我不相信。」當然了,他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從來沒有搞過電訊商的手續,自然也沒有吃過虧。但是,他不聽我的意見,已經是浪費了一個大票倉,只是他不自知而已。 我翻看翁靜晶小姐事件的網上留言,有不少看得我哈哈大笑。 一位網友的經驗是:「之前試過到期我以為完咗,我戶口沒入錢,佢自動續約,扣我數過唔到,跟住就冇再扣,佢一路都冇追,2年後佢打嚟話我欠佢哋錢,唔俾就告我,話佢哋有電話錄音做證明,我話你都冇追,我又冇用你嘅服務,你一年之a後先問我攞錢?佢話唔俾番月費冇問題,你同我哋買番個解碼器,條數相等於2年月費。我話咁我退番俾你,佢話唔得,舊解碼器已經冇用,退嚟冇用。」 因此,另一位網友的結論是:「希特拉都取消唔到有線合約。」 另外的一些比較實用的方法,例如說:「用電子Fax機,1次fax100份表格去,收唔到嘅話,就200份,再收唔到,就500份,或者1,000份,都係幾個掣!」 又或者是:「無限loop大法。材料:fax機、申請書、膠紙。1.填好申請書。2.用膠紙將申請書頭尾連接。 3.放入fax機後,將第一頁頂部與最尾一頁尾部黐埋一齊,形成一個圈。 4.無限loop,直至有線打番電話俾你。」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四刊出
由於我是研究貨幣的專家,打算寫一套多本關於貨幣的專著,對於網上貨幣這種新興的虛擬貨幣,自然也不得不去研究。 當然了,網上貨幣只能夠購買某些商品,例如說,買遊戲的兵器,換賭博遊戲如「鋤大弟」的分數,大部分的商品都不能購買,但也有好些實用的商品接受虛擬貨幣,而且,接受虛擬貨幣的實物還愈來愈多。我在討論貨幣的書中,也分析過這個理論性、也是技術性的問題﹕究竟一種貨幣能夠購買多少種不同的商品,才能夠算是一種貨幣? 無論如何,照我的看法,虛擬貨幣將會是未來貨幣的主流,現在只是開始時的萬魚競爭而已。在萬魚競爭的市場初階,究竟誰會勝出?這好比在十多年前,互聯網初起時的世界,究竟誰能勝出? 很多人都知道,在上世紀美國的尋金熱,很多淘金的人都失敗而回,但是在金礦附近開酒吧的、搞旅館的,都發了財。這又好比在網上購物的崛起,發財的居然是速遞公司,近年大行其道的「順豐速運」就是一個好例子。 我沒有忽略到,在網上購物中,發大財的,是「阿里巴巴」,是馬雲。但是,在搞網上購物,當時還是新興事業,沒有成功的先例去參考,是有危險性的,在「阿里巴巴」的同時,有著一萬條失敗的魚,它只是偶然成功的一個個案而已。然而,搞順豐速運,卻是無驚無險,一直有著穩定而快速增長的生意,這是「食住等」,upside雖然比不上「阿里巴巴」,但是downside也小得多,安全得多了。 日前我在研究「文化傳信」(343)這間創作和科網公司,近期它的動作多多,又同「殼王」陳國強和他旗下的「電視廣播」(511)合作,和周杰倫搞社交網站Ucan.com,又大搞網上遊戲,自然也有網上貨幣,而且這網上貨幣還同炒到大紅的bitcoin掛鈎,但我真正感到興趣的,還是它收購了的2,100個銷售點,據其官方所言,它很快會擴展到10,000個銷售點。 這些銷售點,正是準備用來售賣虛擬貨幣,當然也包括它自己發行的遊戲代幣。換言之,這是虛擬貨幣和官方通貨(即是人民幣)的交換市場,如果它能夠掌握這一個制高點,以後所有的虛擬貨幣都要經過這一個銷售渠道來發售,因為市場上並沒有其他類似的網絡。這也即是說,它就是「順豐速運」。這當然是非常聰明的商業模式。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四刊出
當年朱鎔基的改革,其實是重整了國企,因為朱鎔基是一個大政府主義者,所以,今日很多人說,現時中國經濟的「國進民退」,其實是肇因於朱鎔基時代。 誰都知道,開放民間企業,讓私營機構抬頭,有利於經濟發展,共產黨政權也不可能不知道這個簡單的經濟事實。問題在於,如果任由經濟由私人機構去操控,那麼,國家的權力何在?如果共產黨沒有權力去控制利益的分配,去控制「餅仔」的分配,那麼,誰來投靠共產黨? 換言之,讓私營企業去成為主流,以後誰來加入共產黨?當年朱鎔基的國企改革,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照當時的形勢,也無法讓民企成為主力。 但是,習近平的這次改革,卻肯定是加強政治監管,但卻讓民企抬頭,那麼,共產黨以後又憑著甚麼來管治中國呢?要知道,經濟力量就是派餅的力量,如果共產黨只能控制政治,不能控制經濟,這個黨的力量也就少了一半,很難維持下去的。 俄羅斯的普京採用了強人政治的辦法,用強硬的政治手腕,去強迫大企業的老闆就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問題在於,普京是一人黨,又或是加上了梅德韋傑夫,二人黨,兩個人飽,全家也飽,兩人下台後,可以棚尾拉箱,關人鬼事。 但是中國共產黨卻是一個大家庭,好多把口要養,習近平之後,還要千秋萬代的統治中國下去,它不可能用普京的簡單國家資本主義的辦法,就能夠永遠拑制著這班資本家。 然而,在2002年的江澤民時代,中國共產黨准許了資本家入黨,這為今次的習近平改革製造了契機。 我可以寫包單說出,以下的,將會是習近平改革的政策: 在以後,國家將會開放民營企業,讓民營企業沾手一些最賺錢的專利生意,只是,先決條件是:這些民營企業的老闆,必須是共產黨員。 不消說的,這些共產黨員也必須受到黨章的控制。至於不是共產黨員的人,自然不可能得到國家政策的優惠,沒有政策保護,根本不可能做大做強。 大企業家作為共產黨員,也有一部分是自我實現的預言,因為共產黨會招攬所有的成功人士,去加入黨。事實上,升職和入黨,在中國的體制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普京的做法,是聽話的民企才能上位,而中共的做法則將會更勝一籌。從掌權和治國的角度去看,這實在是天才式的發明。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四刊出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其中一條,是廢止勞動教養。 勞動教養說穿了,是一種行政扣留,即是說,公安機關在不經法律程序之下,可以對犯人作出類似監禁的懲罰。這是全世界皆有的制度,香港也有,問題在於時間:香港警察的最高拘留疑犯時間是48小時,而中國勞動教養的最長時間則是3年,甚至可延長至4年。從07年起,出了一項不成文規定,把教養期控制在2年。 勞教出現於1955年,出自《關於徹底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旨在清除特務、土匪、惡霸等,由於這些「壞分子」數目實在太多,而且不一定有足夠法律依據去把他們入罪,於是,政府唯有繞開法律程序,另外發明了一種新方法,去執行這個任務,這就是「勞動教養」了。換言之,它本來是一個政治任務。 本來在共產黨政權還未完全站穩陣腳時,勞動教養不失為一個暫時有效權宜之計。後來毛澤東為方便「反右」,把「勞動教養」變成正式法律,人大常委會在1957年通過《關於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在文化大革命時,無法無天,自然沒有勞動教養這回事,文革後,這制度又恢復兼擴大,如自從1986年起,將賣淫嫖娼、賭博、傳播淫穢也列入了,不少香港人因嫖妓而被勞教,就是從這時開始的。在1990年起,連吸毒也列入,今時今日在勞教所的大部分都因吸毒而進去的。 在02年,勞教適用範圍擴大至十種人,這是它的高峰期。03年,27歲武漢人孫志剛因沒帶身份證明文件,進了勞教所後被打死,這是第一個轉捩點。04年,廣東省政協委員朱征夫發起聯署,要求取消勞教,跟著不停有政要學者發起同類呼籲,但在09年,政府反而把違法上訪者也加入勞教範圍。然而,這時取消勞教已成全國人民共識,待得黨和政府換了班子,負責政法的強硬派周永康下了台,習近平終於敲定,在2013年取消勞教制度。 我當然認為習近平此舉表面上是順應民意,實際是另有深意。要知道勞動教育是地方公安機構特權,習近平基本政策是把地方權力收歸中央,勞教是地方政府司法權之一,當然也要收回來。換句話說,這是中央集權一部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朋友推介我購進「華建控股」(479),這公司在不久前批股,批股價是0.149元,現時稍升至0.191元,但市值仍然只得2億元,低於殼價一大截。 這公司的老闆柯俊翔和我見過幾次面,那是接近十年前的事了,介紹人是高大有型的朋友Thomson,後來我才發現,Thomson的前拍檔Edward比他更加高大有型,這位Edward後來和我是一星期見面兩次的「弟腳」(鋤大弟),這幾年來,賺了很多很多錢,所以也很少來往了。 前些時,柯俊翔有一宗錢財官司,後來和解了。但是,這當然並不構成對這股票有任何購買/或不買的意見。事實是,根據經驗,一位上市公司老闆的財務愈是健康,炒股的意欲愈小。 這並非因為他們不喜歡錢,而是因為他們不急著賺錢,所以有資格慢慢等,要等它們升,可能等上十年八載,但可惜,我的資金有限,卻是很難同他們鬥耐性、鬥長命。 我最記得的一次經驗,是在2007年,我在0.1元買了「龍昌」(348),過了兩個月之後,它的股價升至0.13元,我到一個股壇老前輩的公司閒聊,無意發現他的桌面有一份計劃書,封面赫然正是這間公司。 我一邊翻閱,一邊問那老前輩,究竟是甚麼事。老前輩說,這公司要向他融資,但它的財政太差劣了,所以決定不借。他說:「莫非你有這股票?快沽出!」 於是,我忙不迭的沽出了這股票。 然後,在3個月之後,它的股價升到了3.4元。如果我當時沒有沽出它的股份,就可贏500萬元以上。 換言之,我在老前輩的公司坐了一會,獲得了一條內幕消息,代價是500萬元。 老前輩當然沒有騙我。但是,當時的我忘記了一條有關股票的黃金法則:一個人或一間公司的財政狀況,和其股價並不呈必然的正比、或反比關係。往往,一間公司由於財困,反而更有興趣於大炒股票,企圖在市場轟轟烈烈的賺上一筆,以解決眼前的難關。 以上所說的,是通用的法則,也是炒股票的基本理論。但是,不消說的,這些基本理論都只是通則,而先前提及的「華建控股」只是作為一個introduction,跟著所討論的理論分析,並不構成唱好,或唱淡這股票的意見。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用綁箭來作為團結的象徵的故事,在很多個民族都有流傳,最有名的是《蒙古秘史》的記載,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的「三賢聖母」之一的阿闌豁亞曾經把五根箭綁在一起,展示出難以折斷,以比喻團結的重要性。 《蒙古秘史》就是蒙古族的第一本長篇歷史文學,寫於蒙古的全盛時期。它也記載了成吉思汗的母親也採用了這個民族有名的傳說,去教訓10歲時的成吉思汗和其兄弟們。 由於這個故事實在太有名了,所以在2005年,美國總統喬治布殊訪問蒙古國時,也說過這故事,以喻自由世界要團結一致,對付恐怖主義。 不過,這個故事的最早版本,其實應該是《伊索寓言》的「The Bundle Of Sticks」,故事內最後的一句教訓是「Union is strength」,即「團結就是力量」。 「五箭訓子」是蒙古人的故事,但是「三支箭」呢,就是日本人的故事了。這是日本的「戰國第一智將」毛利元就用三支箭折不斷,來教導三個兒子毛利隆元、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要齊心合力,團結起來,史稱「三矢之訓」,或「三矢之盟」。這三兄弟不同姓,皆因兩名弟弟過繼了給別人,去當養子。 所以說,「三支箭」的說法,是日本古時就有的教訓,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三支箭」這個有氣勢的名字,正是出自日本這個無人不知的歷史小故事。 所謂的「三支箭」,第一支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即是說日圓大幅貶值,以此來刺激經濟。 眾所周知的,這一箭已經射了出來,在他上台以後,日圓匯價已經貶值了兩成以上,而日本的股市的確已經炒上來,但實質經濟有沒有增長呢?這就言人人殊了。 至於第二支箭,就是擴大財政開支,以刺激經濟。但是,擴大財政開支,要不要加稅呢?如果加稅,例如加銷售稅,那反而會打擊經濟,適得其反。不過,如果不加稅呢?則日本已經是芸芸大國當中,欠債最多的一個國家之一,要想擴大財政開支,錢從何來呢? 而第三支箭的內容,就是結構性的經濟改革,說穿了,就是放鬆政府的管制,讓民間享有更大的經濟自由。 安倍晉三在6月5日,已經宣布了其計劃,但是成功與否,就得看看,向來以大政府為主的日本人,有沒有這個決心,做到這一步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上星期玩抽新股,申請了幾十萬「集成金融」(3623),誰知只是獲得了幾萬,今天將會上板。 不過,這股票玩的是長線,按照其保薦人的往績,可能要搞上幾年,才能夠到達目標價,所以我也根本不心急,甚至是寧願它的股價下跌,也沒有所謂,因為可以慢慢的去繼續買。 「集成金融」只是一隻地方性的金融股,和整個中國的金融大勢沒有關係,我之所以買它,一來是因為相信其保薦人的實力,二來只是因為它細細隻,容易炒,很有可能有很高的利潤,如此而已。 如果說到全國性的金融政策,那又該怎麼去看呢? 我的看法是,在新的習李體制之下,未來的政策已經是很明顯的了:在政治上,它將會進一步收緊,換言之,那是又走回了「毛派」的路線,大家又一次的希望中國走上民主之路,只怕會又一次落空了。 今後的中國政治,只會比現在更左。但這當然不是完全沒有好處,例如說,把地方的司法權,收歸中央,司法制度將會更加完善,至少不會繼續出現老百姓在地方司法上受了冤屈,上訪不遂,求救無門的情況。 但是,在經濟上,中國卻會走上更為開放的路線。開放市場,亦會同時開放金融,貨幣市場也會進一步開放。 換言之,在未來的十年,中國將會在政治上向左走,在經濟上向右走,至於這種新政能不能夠行得通呢?民主派人士自然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中共這樣走,是遲早玩完的。 但是,我的看法卻是:這是一種從來沒有施行過的新政策,既然沒有行過,沒有歷史往績去作參考,那究竟行不行得通,那就難說得很了。 畢竟,中共政權從文化大革命開始,以至於八九民運,很多人都認定,它是必倒無疑的了,但是反而愈玩愈好,令到大部分的評論員大跌眼鏡,這一次,它的變革又令到大部分的人再跌一次眼鏡,也不是甚麼奇事。 至於中共的走這一步,也是有著其必然性。因為經濟發展到了今日,如不搞繼續開放,它已經沒有招數可以刺激經濟繼續走上去,但是,經濟自由化,政治控制就會難免變得薄弱,所以非得用上加倍的力量,才能夠維持得到共產黨的政權。 所以說,習近平李克強的新政,是有著其實用的必然性的。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四刊出
因為年紀不輕,兼且長時間坐姿不正確,背部早就五勞七傷,因此常有按摩的需要。我是跑馬地的多年街坊,按摩剪髮等瑣事都在跑馬地去辦,而按摩,找來找去的,都是男師傅。在這方面,我的說法和男同性戀者相同:「當你試過了男人之後,便不會再試女人了。」 一天,我去按摩,同那男師傅聊了幾句,他說:「我這一行,賺的是辛苦錢。」 我說:「但你們的收入,也比普通的打工仔高上一截呀!」 「以前確實是這樣,很多打工的只賺五、六千元一個月,但現在不同了。」他說:「有了最低工資之後,普通打工仔的收入,例如說,做一份看更,也可以超過一萬元。我們這一行,還有甚麼優勢呢?」 請注意:他慨嘆的,並非是自己的收入減少了,而只是其他人的收入增加了。 「在最低工資之前,賺取五、六千元的,是新移民,有了最低工資之後,這些工作則回到了香港人的手上。」我說:「但是按摩這一行,則又是給新移民侵佔了。這些人願意低薪工作,惡性競爭之下,影響到你們無法增加收入。」 我試圖以社會經濟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但他似乎並無意於這種討論。 「政府應該立例,按摩師要發牌,那麼,我們的收入便可以增加了。」他說。 「如果按摩師要發牌,那些邪骨女郎都要失業了。這也會造成大量失業。」我笑說:「不過,從某些角度來看,例如說,從老婆的角度和從明光社的角度去看,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他顯然並不欣賞我的妙語,只是一貫地嘮嘮叨叨,說政府應該發牌,增加他們的收入。 接著他說到了,原來做了十多年按摩師的他,每個星期都去上課進修技巧。 「到哪裏去進修呢?」我好奇問。 「工聯會有課程。」他說:「教的人都是專業人士,內容的是按摩治療創傷。」 哦,工聯會的服務真是又多又好,我也曾經唸過兩次它的駕駛改進課程,當然是被迫去上課,不上課便停牌,才迫得去上,不過,感覺倒是不錯。 我看過它所有課程的簡介,發覺它確實是很有心去辦,能夠幫到不少人。如果它請我去教,我也很願意去開一些廉價班,造福人群。 所以,有時候,多點和不同的人聊天,可以多瞭解民生和社會思潮,不過相信高官和政客很少會這樣做。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四刊出
我說過了很多次,在今日的這個市況,我的投資策略一共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細細注,大大聲的,短炒熱門的、當炒的股票,但千萬別要買得太多,另一個就是找尋資金的避風港,找一些有價值的、抵買的、抗跌能力高的股票,就是在大跌市時,也能夠保存其價格,就算是坐艇長揸,也不會心慌慌。 其中的一隻,是「大凌集團」(211),這公司的最大優點,是以往的名聲太差,所以縱是現在變好了,但市場仍然不敢相信,這才造成了它偏低的股價。如果人人都知道它的「內在價值」,就買不到平貨了。 照我的計算,這公司的資產、利潤,再加上殼價,最少值0.5元。然而,大家都知道,股票的真實價值和它的股價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這種沉睡的公司的股價是永遠被低估的,如果永遠被低估,那就沒有到達其0.5元真實價值的可能性。 我認為,它的合理估值是0.2元,所以我在0.12元左右時,一直在買,但它升到了現價位時,當然仍是抵買,但究竟有沒有足夠的值博率,有沒有足夠的潛在升幅,那就見仁見智了。 另一隻我覺得價值被低估了的股票,是「第一信用金融」(8215)。它的老闆冼國林是我的好朋友,是一個非常懂得做生意的人,也是搞財務公司的高手,從當年的「永亨財務」到今日的「第一信用金融」,都是從無到有,一手一腳打出來的江山。再說,財務公司也是非常易做的生意,最多是少賺了,很難蝕本的。 在之前,它的業績不好,那是另有理由,是一個資本結構上的理由,但我懶得去找證據,所以不說了。(主要是因為不知那些是可說的公開資料,那些是說不得的市場流言。) 這些有價值的股票,市值不過兩億幾元,只是比殼價高出一點點,自然是超值了。沒錯,它的業績不好,但我當然是要等它的業績不好,才去購買,這叫做「趁低吸納」。如果等到它的業績大好,那時股價已經大升了,仲買鬼買馬咩!當日我買「思捷」(330)、買「李寧」(2331)、買「中海發展」(1138),豈不都是在它們的業績最差時,才出手購買的嗎?但對於這種股票,我也不心急去買,慢慢吸納,如它下跌,我更開心,因可以買到平貨,反正是長期投資,不爭在一時半刻。 後記:本文寫於星期一,已發稿,誰知星期二的晚上,「第一信用金融」「居然」交出了亮麗的成績表,真是話都無咁快,唯有補加上這一段。(編按:該股截至9月底首三季純利1,525萬元,增長26%。)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四刊出
美元是全世界最強的霸權貨幣,這是無人不知的事實了。有識之士都知道,發行美元的不是美國政府,而是聯邦儲備局。美國政府只有發債權,沒有發鈔權,當該局買下政府發行的國債,便可以用這些國債作抵押,去申請發行鈔票了。 所以,美債的一部分,至少是聯儲局持有的其中一部分,是美元的根基所在,根本是永遠也不用償還的,如果我們用傳統的欠債還錢的眼光,去看美債問題,是看不清楚局勢的。 至於美國聯儲局,則是私營機構,但美國政府擁有其管理委員會的主席和全部7名成員的任命權……有關細節當然複雜得多,不多贅了。總之我們要知道的是,聯儲局本質是一間私營機構,功能之一是負責發鈔。 由私營機構來代替政府,負責發鈔,是「歷史遺留下的問題」,但也並非十分稀奇的事,例如說,日本銀行便是另一個例子,它是日本的中央銀行,但政府只擁有55%的股份,其餘45%由私人擁有。 聯儲局的全部股份雖由私人擁有,主要是各大金融機構,如花旗銀行、美國銀行、高盛證券等,但它的利潤則要上繳94%給美國政府。但是,作為聯儲局的股東,好處並非在於區區的利潤,而是在於掌控了美國的中央銀行,因為美國政府只掌控了最高層的決策層,但是日常的管理,則仍是由12間分行所運作。另一方面,作為聯儲局的股東成員,也就相等於一張免死金牌,故在金融海嘯中,美國政府可以對貝爾斯登見死不救,但當海嘯波及到聯儲局股東時,政府馬上便出手了。 以上的簡述,都是常識,如果我只有以上的「本錢」,是不敢寫出這一篇文章來,告訴大家這些ABC。本文的主題在於:由私營金融機構來負責發鈔,是不健康的事,美國政府究竟有沒有試過撥亂反正,試圖收回發鈔權呢? 答案是:有,試過了兩次。 第一次是在林肯任總統時,因為打仗,政府缺錢,但當林肯被暗殺後,政府印鈔的計劃,便終止了。第二次則在甘迺迪當總統的1963年,頒布了有名的《Executive Order 11110》,發行了「白銀券」(Silver certificate),這是鈔票的變種,最終目的就是要奪回美元發行權。事實上,他已經開始發行印有林肯頭像的5元紙幣,但眾所周知的,當他在同年被暗殺了之後,這計劃也無疾而終了。 這兩宗事件之後,美國總統從來沒有再嘗試過發行美元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工黨的李卓人向來是我最討厭的議員之一,而近來,他建議政府開徵大額股息稅,也遭到了不少網民的嚴厲批評。但我向來的做法是從不因人廢言,只是公正地評論,「give the devil his due」是我的座右銘。 就這個建議而言,我當然也不同意李卓人的說法,可是不同意是一回事,很多網民說他沒有sense,是亂說一通的,但我可不這樣認為:他所說的,雖然並不成立,至少不無一點點的道理。 李卓人的說法,是把個人股息免稅額定於25萬元,如果以現時的平均股票息率2.5%計算,必須是擁有一千萬元或以上股票資產的人,才需要繳稅。 如果純從表面上看來,這種說法是成立的,如果單論原則,連我也不去反對,因為我向來是支持平均財富,反對貧富懸殊的,前提是這種方法必須有效,對於經濟的副作用並不大。 或者說,那些網民對他的批評,大多都是不成立的,很多網民甚至誤會了,以為股息稅就是向炒股票的買賣利潤抽稅,更加是文不對題了。 如要評論,則是:股息稅是non- sense,但累進股息稅,則有一點點的道理,不過,仍然不能成立。 把股息作為收入之一,是雙重抽稅的一種,這是股息稅的最大敗筆。就這一點,已經有很多人說過了,我不去重複了。 問題在於,如果股息稅實行了之後,會有甚麼情況出現呢?我可以告訴大家答案:公司的派息率將會減低,傾向於以回購來代替減息,而公司的管理階層的薪水將會更高,因為他們不用派息了,改用薪水來補償給自己,數目也是一樣的。 換言之,如果政府抽取了股息稅,結果就是豪強和大公司的勢力會更大,因為公司放棄了派息,規模便會更大,就像是美國一樣。 我申請了幾十萬「集成金融」(3623)的I.P.O.,原因呢? 因為它的搞手RaffAello來頭極猛,當年搞過「志高空調」(449)、「瑞年國際」(2010)等,都是大升特升,我的好幾個富豪朋友,同RaffAello是拍檔,都是億億聲咁賺。 我沒有資格同它做拍檔,但這是RaffAello的第一隻I.P.O.,我當然不會執輸,搏命入飛啦!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