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一位Macau friend吃飯吹水,我梗係循例問他,近日中央政府的措施,對他們的生意有沒有影響啦! 他說:「咁多年來,地下錢莊就好似賣白粉一樣,幾時合法過?依家只不過係捉得比較嚴啲之嘛,生意咪又係照做,最多做得小心啲,同埋要求利潤高啲囉。」 我問:「咁銀聯呢?」 他說:「銀聯新政策的主打對象,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都是大孖沙,仲有牌照在手,梗係唔肯冒險啦,但我哋,幾十年來都係咁做,都完全無影響呀。」 我奇怪地問:「幾十年來都係咁?點做呀?」 他說:「你去鐘錶舖買隻錶,十萬銀,咁你碌卡去買,隔籬有間當舖,俾你當番九萬五,鐘錶舖又有牌,當舖又有牌,仲有單有據,成張當票喺度,完全合法,咁點捉呀?」 我說:「幾十年前,在舊葡京,有一間東京珠寶,我都成日扮買珠寶,碌錢去搏殺啦,因為信用卡在銀行撳不到錢,唯有用呢招囉。估唔到今日仲有呢支歌仔唱。」 他說:「萬變不離其宗啦。」 我說:「咁出入口現金要登記呢?你哋又點拆呀?」 他說:「咁咪照登記囉。條友十萬元過來,帶五百萬元回去,全部有單有據,日後被人問佢,啲錢點得番來,他咪說在賭場贏嘅,嗱,俾埋張單你睇,有證明,以後洗黑錢仲方便呀!」 我嘆氣說:「這叫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按:我之所以嘆氣,並非因為「魔高一丈」,而只是因為自己無份而已。 然後,我又問他:「咁係唔係依家澳門好好景,你哋唔使憂吖?」 他說:「咁又唔係,依家經濟不景,地產客仲有,但煤礦客就真係無晒,賭場生意就梗係差咗啦,我只係話,新政策對我哋影響不大啫。」 我問:「生意差咗,咁你咪好慘?」 他說:「唓,我哋咁多客,生意差咗,都照樣有錢使、有飯開、有女媾,同以前又有乜分別呀,賺少咗嗰啲,面嗰浸嚟啫。」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如果要分析行政長官選舉,首先得對現時的政治局勢,有著基本的認識。 香港在1997年回歸中國,根據中國的統一口徑,這是「恢復行使主權」,而不是「英國交回香港」。可是,不管外交辭令怎樣說,實質上,香港的確是從一百多年的英國殖民地統治,變成了名義上是由中國擁有主權的「一國兩制」。 回歸之後,中國對香港擁有主權和軍事的制高點,在此以下,透過《基本法》的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可以操控行政長官的任命,但除此以外,無論是在行政、司法、立法3個部門,均是初來報到,談不上有甚麼實力可言。 當時中央政府賴以治港的,主要是:第一,在本地經營多年的土共,在殖民地時代,是屬於民間勢力。第二,本港的土豪,包括了地產界和新界的勢力。 很多香港人誤會,以為他們和中央政府是盟友,這並不對。本地土豪從來不是中央的盟友,他們只是支持贏家的一方而已,中央政府也深知,本地土豪絕不可靠,但為了有效管治,卻又不得不和他們聯盟,同床異夢。 回歸二十年,中央只是大體上「解放」了行政部門,司法和立法部門,依然是和「對家」相持不下,最重要的是民意,反對中央的還是佔了大多數,這從立法會選舉結果,可以得知。至於商界的金權,則梁振英政府在這5年來的努力經營,中資和港資現已平分秋色,共享香港的繁榮了。 換言之,現時香港的政治勢力有4股,第一是共產黨,即是死忠的建制派。 第二是地產黨,即是投機的建制派,假如有一天香港變天,民主派執政,甚至香港獨立,他們也將會毫不猶豫地投向的贏家。 第三是民主派,中央政府認為他們是被外國勢力所影響,但他們其中也有小部分人已被中央暗中統戰成功,身在港營心在漢。 第四是本土派,這班人有著大量民意支持,但沒有幕後搞手,也即是沒有大腦,所以組織有如一盤散沙,凝聚不了政治力量,先前被中央一打便散,暫時不足為慮,至少對行政長官選舉沒有影響。 簡單點說,中央政府對下屆行政長官的期許,就是要他(她)兩面作戰,一方面對付反對派,另一方面也要削弱地產黨等土豪的勢力……明天再談。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本文是試圖用中央的角度,去分析各大潛在未來行政長官的缺點。因為,在中央的角度看,完美的人選並不存在,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選缺點不那麼多的那一位。 1.梁振英,在中央的心目中,正如月前立法會新界東候選人陳玉娥的說法:「CY就係太完美。」只可惜,完美沒有用,他去選,幾乎鐵定落選,故只有首先放棄。 2.葉劉淑儀,她在1,200名選委中的民望,比梁振英更低,我懷疑,她連入閘也有問題,既然也是鐵定選不中,自然不可能被欽點。 3.曾俊華,有三大缺點,第一是和地產黨關係太好。第二是民主派很可能把票全投給他,使得民主派變成了造王者。第三是太過滑頭和愛惜民望,中央難以信任他會為了大局而做dirty jobs。 最大的問題是,他同時擁有民主派和地產黨的票,如果對手太弱,他很可能會勝出。中央也難不了他的入閘,雖然,強行入閘,差不多是等同叛變。 4. 林鄭月娥,手袋黨成員,一家人在英國,本應是絕對信不過,但近年勇猛辦事,又兼把家人全都搬到內地,作為「人質」,幾乎可以說是成功洗底。 論信任度,她並非根正苗紅,只能算是投機分子,還有另一個優點,就是她和地產黨不熟,最重要的是,如果加上建制派的鐵票,她應該可以稍勝曾俊華。 5.曾鈺成,比曾俊華更靠不住,不可能。 6.冷馬吳光正,最少可以扯走地產黨一半的票,如果有中央支持,幾乎鐵定可以勝出。但我和政界中人討論到他時,我說:「他的缺點在於太過威猛,二十多年前叱吒風雲之時,現今中央領導層只不過是中層人物,假如他當了特首,點敢點他做嘢呀?」 7.冷馬李國章,第一缺點是可能不夠票勝出,第二缺點是李氏家族的勢力太大,中央不可能放心。 8.冷馬李慧琼,我本來以為她很有機會,但某知情人士說她的分工是在民建聯和立法會,不可能轉部門去了當特首。另一位知情人士則質疑其個人能力,究竟勝不勝任特首之職。 無論如何,我還是傾向於中央會派出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黑馬人選。不過,如果曾俊華參選,則建制派恐怕只准一人入閘,以免分薄了票源。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中國藝術金融」(1572)在11月8日上市,至今僅一個多月。它從事藝術品典當貸款業務及藝術品拍賣,招股價是0.75元,發售4億股,10%公開發售,獨家保薦人是南華金融集團。這股票只在上市第三日炒過一天,最高炒至1.23元,但成交量僅1.34億股,只有總發售量33.5%。在其後一個月,它的股價在招股價上下波動,介乎0.76元至0.8元之間,曾低見0.65元,也曾曇花一現高見0.92元,但每天成交額僅幾百萬元,故肯定說其貨源大部分尚在強者之手。但我之所以寫此文是因楊飛。 話說這公司有兩個基礎投資者,一是「保利文化」姐妹公司,認購5,166萬股,另一就是楊飛,認購1.03億股,佔6.46%。 究竟誰是楊飛? 在中國金融界,單單有名的楊飛便有3個,一個是國泰基金的明星經理,八十後,管理3隻基金,本年漲幅分別是57%、52%和51%。第二個是IDGVC基金合伙人,專門以小博大,其中最有名的大勝仗,就是在2000年投資「百度」,帶來以百倍計暴利。第三個則是江蘇「中超控股」及「中超利永紫砂陶」主席,即是入股「中國藝術金融」那一位。 「中超控股」在深圳上市,市值約是八十多億元,楊飛本人則是著名炒家,其沾手的股票往往大炒特炒,近日他的投資興趣,轉向玩紫砂陶器,相信這正是他投資進「中國藝術金融」,成為策略性投資者的原因(之一)。 我沒有收藏過紫砂茶壺,未知其投資價值為何,但在中國,投資藝術品及藝術品融資,卻是大有市場,這卻是肯定的事。但從投資半新股角度看,究竟買不買一隻股票,端的只在於: 1.價格抵不抵買?2.它的貨源夠不夠乾?3.它究竟散晒貨未,還有否上升動力?4.它的幕後人究竟是誰,有沒有決心和財力炒上去?說到底,在今日炒股氛圍下,買半新股,憧憬已不在香港炒家,而是希望遇上某位大陸佬,瘋狂地把股價打上去……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如無意外,大後天便會知道1,200名選委究竟誰屬,而相信中央的真正決定性部署,也將在細數了自己手頭上的選委票,才能真正的下最後決定。 如果照中央屬意的人選,當然是梁振英連任啦!本來,在過去20年的選舉,中央都能操控自如,但這一次,卻有了暗湧。難題在於,民主派幾乎已決定不派人參選,反而是有興趣成為「造王者」。另一方面,建制派中的地產黨,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倒梁的「ABC」大計。 我早在4年前寫的《2017普選中央的大戰略》中,已經講過,在表面上,地產黨和共產黨是聯盟,成為建制派,但實際上,地產黨反而和民主派更多共通語言,只是因為地產黨又貪財,又怕死,所以才會靠近共產黨而已。但實際上,他們也深知,如果和民主派聯盟,自己所能得到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將會更大,至少中資不會進來,自己可以繼續享受在「梁朝」之前的30年風光日子。 如果用梁振英上次得票689張來作參考,今次如果地產黨明目倒戈,再加上民主派的大約250票至300票,我估計最少有650票,可能還會超過700票,因為不排除某些不很鐵桿的建制派也寧願一拍兩散,死也不讓自己討厭的梁振英連任。 換言之,如果是曾俊華出選,選贏梁振英的機會是很高的。但由於民主派想當造王者,萬一曾當選了,必定要票債政策還,換言之,民主派將正式進駐成為香港政府的玩家,這當然是中央政府所不能夠忍受的事。 我曾經推測過,中央可以在提名方面做手腳,迫令梁振英有700票提名,在提名方面已封殺了曾俊華。然而,這樣一來,太過鴨霸,很可能引來地產黨的強烈反感;二來,曾俊華可以在民主派中搶提名,由於民主派有足夠的提名票,所以曾的出選也沒有懸念。 而且,上述的做法到選舉時也有很大的副作用,第一,太過鴨霸,地產黨的反應更甚,可能更投向對家陣營;第二,如果由民主派提名曾俊華,當曾贏了,民主派豈非有更大的say? 中央當然可以棄梁振英,但這會失了面子。固然棄梁可以封了「ABC」的口,但找誰來上呢?葉劉淑儀在建制派的人緣比梁振英更差,吳光正和李國章也許是不錯的人選……且看中央政府將會如何拆解這一個死局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朋友向我推介「中國基建投資」(600),理由是4億元市值,遠遠低於殼價,資產淨值8.9億元,實在是市面罕有的超值股票之一。但我卻無心聽股,皆因說到此股票,我禁不住想起舊友黃(煜)坤。 大家都知道,黃坤是個傳奇人物。他是廣州人,說的也是純正的廣東話,十多歲時偷渡來香港,從酒店廚師做起,10年間成為了行政總廚,跟著開始炒酒店、炒地產,公司上市,在1997年市值足足有300億元,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擁有香港最昂貴的兩幢山頂別墅,一是天比高,另一則是創世紀。 金融風暴後,他被迫賣掉上市公司,旋即在04年從李三元手上買下「大華國際」。我還記得停牌時股價約0.2元不到,幾天後,和他打牌,他說盡量在年底前把股價打上1元吧。 到該年11月,股價還是紋風不動,我的心裡嘀咕:「坤哥吹水唔抹嘴。」誰知當時濠賭股發狂,一個月內,股價升5倍,果然是1元,我登時嘆服:「坤哥真神人也!」 濠賭股炒完,坤哥把這殼賣給羅家寶(Lobo),羅把它改名為「信寶國際」,我和Lobo只有數面之緣,也就沒跟進這股票,反而是坤哥從他老僱主手上買進「招商迪辰」,後來改名為「東方明珠」,才是我留心的重點。也正因這間「東方明珠」,坤哥官司臨門,在台灣又遭逢劫難,現時不知身在何方,我和他偶有聯繫,但回思往事,也不勝唏噓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說回「中國基建投資」這股票,在2012年又告易手,新買家是業德超,南京市江寧區的地產發展商。如果你到過南京市江寧區的勝太路,其中心點匯金新天地就是他的得意傑作,訪問時常常會談到。 沒錯,「中國基建投資」做的就是南京市房地產生意,舊有的資源生意則正在撇除中。它的房地產生意做得十分穩當,反正內地大城市的樓價還在上升,暫時本業的前景還在看好。 大股東只持有27.85%,避開了全面收購,由此見得,大股東還是有點財技的。這背景的老闆,應該不甘心於持有一隻4億元市值不到的仙股。還是那句老話,仙股變毫,易如反掌,正是此股票的憧憬所在。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話說在20年前,人們普遍相信,世界上有普世價值,其一是民主,其二是人權,如要經濟發展,有三道必然的板斧,一是法治,二是自由經濟,三是國際貿易。 第一是在民主方面,俄羅斯開始民主,崩潰下場,普京開始獨裁,才把俄羅斯穩住陣腳。台灣民主化後,一天也沒有好過。菲律賓在民主化後,迅速成東南亞最壞範例。中國沒有民主,至少可以保持政治和社會穩定。 第二是人權,這說來容易,但當你的周圍大量湧入非法移民,阻擾你的日常生活,你就難免懷疑人權的合理性。歐洲就是這樣的狀況,美國南部也是一樣,大家赫然發現,哦,原來異族是永遠不會歸化的,本地價值戰勝不了原族文化,因此伊斯蘭移民不會變成歐洲人,墨西哥移民不會變成美國人。 第三是法治,人民的上街,就是對法治的挑戰,當上街變成了受鼓勵,成為受讚揚的美德,法治便開始崩壞。如總統任期本來是法制一部分,但是現在人民對於討厭的總統,根本不會等待他(她)的任期完結,而是上街要求他提早下台,就是在美國,也要覆核合法選出的總統。順帶一提,如果希拉莉可以經重新點票而翻盤,以後的總統大選結果將再也不會被輸家承認,當年法院不敢判戈爾反勝布殊,法官也不敢翻盤,正是為了保存美國的體制。 第四是自由經濟,走自由經濟的國家,發展速度居然及不上國家資本主義的中國,況且,自由經濟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貧富懸殊的加劇,大家有目共睹,二十多年來自由經濟的大成功,也難免令到它的缺點畢露。 第五是自由貿易,這令到今天的富人更富,但工作階層卻連職位也失去了。自由貿易固然能夠令到人享受到更平更好的產品,但如果自己因此連工作也失去了,沒錢有平貨又有甚麼用? 所以,新一代的人不講民主,講威權,因此普京、杜特爾特及特朗普這些民主選出來的總統,才會敢於如此霸道。不講人權,講民族,不講法治,要即時效果,不講自由經濟,要打倒金融霸權,不講自由貿易,要減少貧富懸殊。 所以,現時的問題,是年輕人不相信普世價值,40歲以上的人,這些則是他們的宗教信仰,因此他們和年輕人永遠調和不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特朗普這位狂人上台之後,究竟將會採取甚麼政策,或者說,會不會實現他的競選承諾?這是很多人關心,兼且不停的在討論的大問題。 我的答案是,他會兌現承諾,同時也會彈票。 大家聽了這個不是答案的答案,一定會柴台,說周顯大師你又在胡說八道了,這不是答了和沒答沒分別嗎?且聽在下細細道來。 我的意思其實是說,特朗普將會實行他的部分競選承諾,也會有部分彈票,但究竟哪些會實行,哪些會作廢,恐怕連他本人也不能肯定,當然更加不是我們這些身在千里之外隔岸觀火的分析員所能窺知。 要分析此事,得先從政客的本質著手。 政客的基本特性,是權力至上,意識形態只是其次,因此,只要能夠得到權力的,不管甚麼政策,都會被使用;反過來說,如果政策不受歡迎,會令到自己的權威受損,不管自己多麼篤信這政策,也會將之放棄。 我之前說過,特朗普不是希特拉,希特拉從政,是為了實現他的政治理想,特朗普的從政,只是為了當總統而已,所以才會在共和黨和民主黨跳進跳出幾次,因此,只要對他有利的政策,他一定會實行下去,但對他不利的,也會馬上轉軚,絕對不會遲疑。 特朗普提出的政綱,驚天動地,別說他本人也不可能相信,就是他的鐵桿粉絲,也有懷疑究竟可不可行。 所以我估計,他在上台之後,將會慢慢的逐步試行他的政綱,至於他的共和黨盟友,也只會看看民意如何,才去決定支持或否。 不消說,當政策出台後,也會密切注意是否得到支持、是否成功,才去決定是否推行下去。 這叫做,摸著石頭過河。早說過,美國是個制度成熟的民主國家,大幅改革是可行的,但也不容個別狂人政客亂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渾號為「689」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11月15日的支持率是22%,反對率是60%,換言之,即支持率淨值是負38%。但相比起韓國的朴槿惠,其支持率只有5%,反對率則有90%,即是支持率淨值是負85%,則梁振英未免好得太多了。 如果相比起台灣的馬英九前總統,支持率最低值曾是13%,則今天的梁振英也是遠勝。記得當日蔡英文當選總統,我馬上斷定,她將會以高民望當選,比馬英九更低的民望下台。查馬英九在2008年初當總統,得票是58.45%,是台灣史上得票率最高的總統,二屆連任,也有51.6%得票,而蔡英文的勝出票數,只有56.2%,比諸馬的連任票數,只是多出了區區的3,695票而已。 由此可以見得,蔡英文的獲勝基礎,遠遠不及當年的馬英九,而她所面對的客觀環境,又遠遠比馬的時代更為惡劣,論到施政能力,至少馬英九在行政部門任職多年,又當過市長,蔡只會比馬更差。因此,蔡英文的民望從當選不久的最高62% 急跌至10月的37.6%,也是早可預卜的事。 如果蔡英文的民望急跌至20%以下,這在某角度去看,反而不是壞事,因為她可能無法連任。如果她連任,可以預卜,幾乎肯定會跌至單位數字,至於會不會像朴槿惠般,掃地出門,就很難說了。 問題在於,凡是單身女人,必有閨密,凡是閨密,必然難免干政,這也是鐵律。只是當一位總統民望高時,時運也高,好比體格壯健的人,免疫力強,因此克林頓也能逃脫。但民望低的政客,難免百病纏身,就如渾號「689」的梁振英,落區也會無端端被人柴台,此一活生生的例子也。 那天同朋友說起以上的分析,以證出近來政界流行低民望,梁振英的民望已經算高了,朋友忽然語出驚人:「或者未來的特朗普,民望可能比梁振英更低!」 我笑說:「特朗普的問題,不在於他的亂來,而是在美國成熟的政治下,還有共和黨黨友控制的國會,他要亂來也無法亂來。你看菲律賓的杜特爾特,亂拉亂殺,民望直升至76%,但我看特朗普多半是講一套做一套,口硬手軟,當民眾發現他開的全是空頭支票,幸好美國的政治成熟,其支持率只會跌至三成以下,但都會比梁振英高。」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我作為一個歷史學家,見慣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此,無論是一國一制、一國兩制,抑或是香港獨立,在我的眼中,不過有如古時忠臣為一姓之政權而盡死,又或是賢能的異族滿清,抑或昏庸的漢族衣冠大明,在後世拍電視劇的角度看來,哪一方都可以當受觀眾歡迎的主角,只在乎編劇怎樣寫,以及飾演角色的明星受不受觀眾喜愛而已。 如此看來,在今日的香港政治,應該支持哪一派,民主派、本土派,建制派中的共產黨,抑或建制派中的地產黨,方是正確的選擇呢?如果你以為我會回答:挑選對自己荷包,即是對經濟最有利的一方,那就錯了。 我的答案其實是:在中國,所謂的「天命」之說,指的是支持有天命的一方。甚麼是「天命」呢?很簡單,就是贏家。對,在政治的世界,歷史是由贏家去寫的,只要到最後贏了,就變成了正義,這正如美國人殺光了印第安人,就有資格大講民主和人權,北歐以至於歐洲的所有大國,其富裕和為人欽羡的文化典章,統統來自二戰前的海盜搶掠,二戰後琉球之所以不能復國,一來因為日本已成功殖民,沖淡了沖繩人口,二來因為美國覬覦沖繩作為軍事基地,硫球遂永不可能復國了。 因此,我的不支持本土,也不支持港獨,非因他們錯。政治本無對錯可言,只是蠢和無能,根本不可能取勝,因此別無他選,只能擁護我判斷會贏的一方了。 如果說建制派的唯中央政府是投票機器,因而被罵為狗,罵得好,但家狗至少有主人餵養。然而,本土派要回歸英國,可惜英國堅決放棄香港,這有如被遺棄了的狗死跟舊主人,是棄狗,民主派抱擁美國,但美國支持他們的態度,有如善心客的餵飼野狗,喜歡的一天就來餵幾口,大風大雨便躲在家裏,完全不講責任。 所以,香港獨立不是有沒有理據的問題,彭定康的指責,在於它不可能成功……不可能成功便等於沒有理據了。倪匡說Hong Kong is not China後也指出,當年的革命黨並沒有在滿清政府任職呀!周顯大師則說,看梁游和小麗老師頭腦簡單,甩皮甩骨,就知本土派大勢已去了。反過來說,如果本土派叻啲,有成功的可能性,我咪擁護它囉!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前兩天,和幾個朋友講起,1994年特朗普財困,問鄭家純、羅康瑞及邱達昌等香港富豪,借錢投資他在曼克頓上城區的發展項目,特朗普佔三成,香港富豪們則佔了七成股權。 後來,美國地產復甦,香港富豪將項目以137億元賣給基金,特朗普控告他們,指他們廉價出售資產,損害了特朗普的利益。此案結果以特朗普敗訴收場。 首先說事件的第一關鍵,就是香港富豪在2005年把項目賣給基金,美國地產市道則在2006年達到高峰點,2007年已經發生了次按風暴。 再說,這樣的大型地產項目,要想出售,也不是一天半月能找到買家,需知這並不是散戶賣股票,可以在一天之內,甚至是一秒之間,便能把手上所有的股票一沽而清。小業主要賣樓,就算沒有梁振英辣招之前,隨時都要賣幾個月啦! 所以,所謂的「賣早了一年」,其實反而是時機把握正確,剛剛好。這也證明了香港富豪的投資眼光,遠比特朗普高明得多,怪不得他們是債主,特朗普是債仔,至少鄭家純和邱達昌兩人,也比特朗普富有得多。 其實,特朗普的發達business model,從來不是因為眼光高明,而靠的是毒害business partner,所以他的項目不少是輸死了partner,自已則從財技、管理費等等,賺到大錢。要知道,他的主業並不止是地產發展,而是賭場,大家也知道,賭場項目的管理人是很容易從中上下其手,渾水摸魚。 說回特朗普和香港富豪們的那單刁,那天同一班朋友說起,其中一位還是會計界的翹楚,主席級數的猛人。我向他們解釋其中財技奧秘:「凡是這種刁,一定不會賣出最高價,因為債主負責了所有的持貨成本,債仔則無本生利,所以,債主一旦賺到合理利潤,便會馬上散水,套回現金,皆因樓價再升上去,債主也只能得到七成利潤,倒不如先沽出項目,套回現金,自己找過第二個項目仲好啦!」 這好比1999年炒的「金匡」(286),我提供貼士,股壇前輩出錢,利潤一人一半。0.45元買入,過了幾天,他在0.57元沽出,3個月後,股價是3元。 我當然不怪這位股壇前輩,皆因他沽出股票,同我分錢之後,自己再買回來,就可獨吞利潤!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說了很多天政治,今天歇一歇氣,講講股票。 「小南國」(3666)約9億元市值,2012年7月28日上市,上市價1.5元,上市當天股價曇花一現最高1.57元,其後一直潛水,在1元左右徘徊,直至去年股災後,跌勢加劇。本年中它2供1,供股價0.41元,供股率是59.9%,換言之幾乎完全沒有散戶參與供股,肯定是供乾了。現時它的股價低於供股價,說到業務,其營業額也續有增長,只是因為內地餐飲業經營惡化,才導致它由盈轉虧。如果從價值投資法的「檢煙屁股」原則看,它無疑是非常抵買。 小南國的創辦人是王慧敏,成立於1987年,1995年投資一百萬元,開了100方米的黃河路分店,1997年再以一千萬元,開了一間一千方米的分店,那時候,碰巧我常到上海,不時去光顧,記得它的雞很是有名,我每去必叫,其生意很是紅火,經常沒有位子。 後來,王慧敏投資了一億元,開了虹梅路分店,佔地20畝。我初去時,嚇了一跳,心想:「有無咁誇,咁大間呀!」儘管大,其生意好到不得了,我嫌它雜,又嫌它遠,便很少去了。但小南國,當時是上海最有名的餐飲集團,誰也不會沒有聽過。 它在2001年,香港開了第一間分店,我偶有光顧。上市前後,大舉進軍香港和澳門,有南小館和慧公館兩個品牌,毫無疑問,在香港和澳門,它的品牌定位,比在內地是高了一個檔次。 除此之外,它還擁有不少餐飲品牌,其中有兩個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是港式絲襪奶茶連鎖店,名叫「米芝蓮」,沒錯,就是那間車胎和美食指南的法國跨國企業Michelin。不過,Michelin在內地的譯名是「米其林」,而它在官方網頁,也指明了兩者並非相同的公司,做足免責條款。 第二是它收購了百階香港,這是源自新加坡的品牌,有30間店子,最有名的是日式餐廳Pokka Café。Pokka Café是經營得最成功的日式餐廳,銅鑼灣告士打道海威大廈的那個死位,倒閉了無數餐廳,只有它一間才成功地屹立了二十多年,最近才告失守。 我認為,把小南國開在香港,不是好主意,反而在內地開日式餐廳Pokka Café,才更有商機。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今天又是說老實話的時候,當然是說一些人人都擺在心裡,但是最大膽的人也不敢說出口的老實話。 香港這城市,傳統就是反共……支持中共的人,早在1949年之後,已經回去建設祖國了,例如1955年回去的紅線女,除了地下黨員,要留在這裡為國家工作之外,我想不出親共分子有任何理由,繼續留在香港這腐朽的英國殖民地。 反共分子都有一個相同的心理現象,就是一邊反,一邊害怕得要死。大家都知道,中共是多麼的厲害,1949年迅速席捲了中國,1950年和美國開拖,一度打到世界第一名將麥克阿瑟幾乎要發瘋,文化大革命固然是非理性,但愈是瘋狂,愈令人畏懼,如果中共理性,人們反而就不怕了。 又一個例子是,現時人們常常取笑那些留在中國,不肯跟國民黨的學者,如陳寅恪、錢鍾書,結果在文革時慘被迫害。但熟讀歷史的我的看法是,這些人反倒是太過了解中共,心知如果跑了,將來中共取回台灣,自己將會死得更慘。誰會想到,蔣介石居然在古寧頭大勝,後來又發生了韓戰,國民黨居然可以守住台灣呢? 所以,香港其實只有兩種人:民主派和本土派認為,我們就是反共,所以要反中投共,建制派中的一半就是土共,另一半則認為,今日的中共已經馴化了,不像不是以前的中共了,反而是民主派,尤其是本土派,其所作所為,更加像未執政前,或文化大革命前期的中共。 說穿了,香港的絕大部分人,不論建制還是民主、本土,本質上都是反共。 然而,同是反共,老中青三代,也有不同的反法。簡單點說,愈老的人,愈是知道中共的手段,因此愈是恐共。這就好比前述的陳寅恪和錢鍾書的例子:不是不反,而是明知反不了,只有和它合流,以免以後的命運更糟糕。 至於中年人,見到的中共比較理性,大部分沒見識過中共的厲害,因此,怕的程度減了一半。說到年輕人,連歷史也不讀,每天自我催眠,盡說些支爆、中國的貪官沒有香港不成之類,這叫做初生之犢不畏虎,因此才敢於去大搞港獨,當然會被老虎咬死。 簡單點說,反共是變不了的,唯一不反的理由,是害怕,所以中共愈不理性,愈強硬,香港愈是穩定。大家可能很不喜歡聽這些老實話,但這,的確是事實。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有關行政長官選舉的最新情況,我的分析如下: 第一,對於習近平和梁振英在秘魯的會面,我沒有意見。不過,有熟悉中央人士解讀說,梁振英故意早一天飛去,目的就是為了同習近平談45分鐘,他相信是習近平對梁的祝福。 第二,據我所知,因為「ABC」行動,民主派不會派人參選特首。因此,不管中央是否屬意梁振英,現在一定要堅持梁的連任,因為如果現在公開放棄了梁,民主派便會派人參選了。中央當然不希望民主派有人參選,壞了大局。 第三,如果曾俊華參選,票數足夠贏梁振英。在梁的那邊,上屆只有689票,今屆只會更少。民主派那邊大約有250票,地產黨控制了300票至400票,縱是建制派,也會有人因為憎惡梁振英而悄悄倒戈,所以,曾的勝算應有八成,甚至更高。 第四,曾俊華的最大問題,是民主派會投票給他。因此,假如他當選,必然也要向民主派謝票,這變相擴大了民主派在行政部門的影響力。 第五,因此,中央不會容許曾俊華當選。 第六,唯一的方法,就是堅決不讓曾俊華入閘。據說,中央給曾俊華的回覆信件,已經寫得很明確了。 第七,因為地產黨有300至400票,曾俊華有足夠的提名。因此,如果中央要拒絕曾俊華入閘,方法將是:梁振英有的提名票已超過600張,即是提名足夠當選,在這情況下,如果建制派還有人敢提名曾俊華,便是叛變,除非他找民主派提名吧。 第八,我的立場,當然不希望梁振英當特首,因為我希望我的朋友做特首嘛。不過,如果真的大勢已去,我也只能接受事實。然而,我也並不認為上述該位熟悉中央人士的解讀一定正確,正如我所言,阿爺向來玩冷門,咁易俾你估到,我仲係食神嚟嘅! 第九,胡國興的參選,反而搶了曾俊華的風頭,所以我認為是中央授意,多於為曾開路。 第十,在1,200名選委的心中,葉劉淑儀的人緣比梁振英更差,因此她完全沒有機會。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話說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日前主持任內最後一次學位頒授儀式,致辭時先用普通話發言,之後再用廣東話及英文,中大7間書院學生會因而聯同教務會學生成員孔浩名,聯署發表以廣東話寫就的聲明,批評沈祖堯「背棄港人母語、中大教學主要語言」,指沈利用畢業禮機會,「行呢個獻媚之舉,表達您嘅政治效忠,侮辱咗神聖嘅畢業典禮,實在可恥」。 本文並非企圖討論沈祖堯有否獻媚之心或獻媚之實,更無意討論獻媚此事是否應當、是否可恥,更加沒打算討論這是否政治效忠,侮辱咗神聖嘅畢業典禮,而只是集中討論一個課題:教學主要語言。 本文也無意討論在中文大學成立以來,其「兩文三語」的固有方針,是否應以港人母語廣東話作優先,畢竟,我對中文大學的優先教學語言,並無深究。本文只是集中討論一點:中文大學七書院之一的新亞書院,其教學語言究竟是甚麼? 據我所知,新亞書院從來沒有把港人母語廣東話視為優先教學語言。 它的創辦人錢穆,母語是無錫語,唐君毅,母語是四川語,兩人的國語口音均不純正,不過,仍然勉力用口音難明的國語,去教導學生。當時,新亞書院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大部分人的母語也不是廣東話,更加不是國語,但他們和師長溝通時,用的也是國語。 《新亞校歌》應該是香港最有名的校歌了,誰沒有聽過「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呢?這首歌,其歌詞也是國語,新亞學生應無人不懂唱吧? 在錢穆、唐君毅之後,中文大學成立了,新亞書院的歷任院長,直至2002年離任的林聰標為止,一直都是說國語。當時,文、史、哲及新聞等等新亞書院的傳統學科,不少教授來自台灣,說的是國語,至於大一所必修的大一中文,更加幾乎必然是用國語教學。 所以,我告訴大家,新亞書院的傳統教學語言,是國語。它過去是,縱使現在不是,但也不能抹煞國語在新亞書院歷史上的地位。身為新亞書院的學生,有權選擇不同的政治立場,甚至有權選擇港獨,有權反共,甚至如同錢、唐兩位,視中華民國為正朔,但,反對國語,卻是數典忘宗,也是侮辱了新亞書院的金漆招牌和歷代先賢。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