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立法會會期尚餘幾天,料不到卻以鬧劇結束,全社會都哀求一位不負責的議員「放過香港」,可惜此人仍是充耳不聞。一條改革醫委會的修訂草案,本可加速處理積極病人投訴,更好保障公眾權益,但公民黨、一些前線醫生及醫學會均反對草案,他們提出的理據難以令人信服,市民看到的醫醫相衛,更禍延其他民生法案無法趕及換屆前通過,令社會各方氣憤不已。 一人拉布,幾人附和,助紂為虐,立法會議事堂淪為泥漿摔角戰,一人打着保障議員發言權的幌子,便為所欲為,便癱瘓整個議會,今屆立法會被拉布和流會蹂躪,向特首及官員擲蕉、硬物以致玻璃杯,離開座位包圍佔領主席枱,干擾會議無法進行等,立法會更淪為佔領運動的大本營,圍堵立法會,衝擊立法會玻璃門,於立法會門外垃圾桶放火等,佔領失敗後泛民又發動不合作運動,把街頭抗爭引入議事堂,這些扭曲、變態的議會文化,市民厭惡萬分。 更令人意想不到,更有議員打算以拉布作為角逐連任的政績賣點,進入議會不是為民做事,四年裡受薪無事生非,破壞議會綱紀,損害議會文化,拖垮議會運作,為了政治攻訐、政黨私利、醫醫相衛、倒梁反共,事實上已有激進本土組織揚言參選立法會,為了以一切方式癱瘓議會運作。亡羊補牢,針對拉布、製造流會的漏洞,防止《議事規則》繼續被濫用、議會被騎劫,修改《議事規則》已是刻不容緩,消除一切妨礙政府施政、立法及撥款的絆腳石,應是選民在九月選舉的投票準則,大家應揀選一些認真做事,毋須太看重職業學歷,比起大狀、醫生、學者、商人及各黨政客,一個認真履行憲會職責的選員,才值得支持及尊重。
中央今次回應特首的要求,答應特區政府與內地公安部等商討完善兩地通報機制,今日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和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啟程往北京進行磋商。社會上有人看成要「多得林榮基」,中央為了拆彈,化解林榮基事件。香港回歸十九年,改進特區與內地就兩地罪犯的通報機制,無需出於政治考慮,早該完善及改進,令「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實踐,兩地執法情況日臻完善,根本是中央及特區政府的應有之義。 中央近年銳意落實依法治國,完善兩地通報機制是必然的過程。清晰明確訂明所有內地執法機關必須嚴格遵守通報機制,不只是兩地的一紙公文,而是嚴肅的執法守則,關鍵在於所有執法機關須依法而行,內地所有執法機關須向特區政府第一時間作出通報,若有港人在內地被拘捕,必須盡快交代被補原因、過程及罪項。這些實務的改進增加透明度,讓香港公眾有知情權,實在刻不容緩,早日推動、落實,才能保障35萬在內地生活的港人,亦是兩地日趨融合的必經過程。 今年民陣發起七一遊行,以林榮基鼓動市民七一上街,結果他臨陣退縮,理由是被人跟蹤,感到人身不安全,這個藉口實在太牽強,令人難以信服,連日來受到各方質疑,民陣打錯算盤,是歷年遊行最老貓燒鬚的一趟。林榮基於6月17日自爆在內地拘留的經歷,在四十多次專訪披露更多細節,證明他沒有說出事實的全部,他更直認找他人在內地代寄售禁書交易,明顯是知法犯法、鑽空子。 香港是法治城市,我們不是林榮基,社會大多數人沒有他這些不尋常的經歷,因此大家不必等量齊觀,我們經常往返內地各省市,到世界各地旅遊升學公幹,只要入境問禁,守法安份,毋須擔心返內地 後被捕。 作者為英文報章前政治編輯
國務院馬上回覆通報機制,國務院港澳辦昨日向特首的覆函中,表示國務院公安部同意兩地盡快完善相互通報機制進行磋商,是配合兩地日趨融合的一大喜訊,是「一國兩制」實踐上的制度不斷優化。自回歸十九年來,通報機制沿用至今,兩地法律變遷,尤其內地推動法治及依法治國,兩地經濟及社會交往更頻繁,絕對不能蕭規曹隨,尤其內地金融發展及互聯網發展迅速,網絡罪案早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特首梁振英和特區政府的應變能力,近日連番受到考驗,包括牛頭角道四級大火,不幸令一名高級消防隊長及一名消防隊目英勇殉職,揭示香港多區存在的舊式工廈及迷你倉的隱患。而應對林榮基個人所作出各種的指控,特首主動提出4點承諾,以為特首只是虛應幾招,未想到更取得中央迅速回應,確實令不少人驚訝不已。 中央願意積極回應,不只理解市民的關注及顧慮,其實中央政府樂意拆彈,不再讓事件拖拉含糊下去,更不想向泛民政黨、外國傳媒及外部勢力送上子彈,任由英國外相夏文達、歐盟、美國政府及美國國會議員等無限上綱,肆意誇張失實。主動拆彈,這亦應不是因為林榮基,香港不應屬他們的犯法後的避難所,但明顯林榮基是知法犯法,他在訪問中承認因偷運禁書往內地曾經被捕,後來改以利用他的內地女友寄書,以及其個人內地網上帳號作非法交易,林在取保候審返港期間,所講述的內地經歷前後矛盾,香港一份報章的標題更以「帶着矛盾去遊行」去形容,林榮基一而再被泛民鼓動市民上街,不過,林公開支持港獨,令不少泛民對他急急轉軚,激進本土組織則人棄我取。 特首主動去信中央,尋求事件有否「越境執法」,堅拒有其他司法管轄區的執法人員在港執法,這是憲制職責所在,今次涉及三名港人,維護港人人身安全及權益,是應有之義。港人在內地至少有35萬人,每天往返兩地的港人更過數十萬計,若不及早拆彈,只會令炸彈威力更大,一發不可收拾。 作者為英文報章前政治編輯
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因販賣禁書在深圳非法經營罪被拘留,上周取保候審回港,突然拋出「被綁架、被拘留及被錄影」的嚴重指控,泛民上周六發動遊行聲援,更被渲染為國際新聞,英國外相急急開腔聲援,德國駐港總領事在社交網站以德文「綁架」揶揄一番,更有人繪影繪聲指引致外資撤離,政治抽水,樂此不疲,泛民為9月撈選票,於立法會提出緊急質詢。其實林榮基前言不對後語,難以令人信服,他才是欠香港人一個清晰的交代。 銅鑼灣書店事件自今年初李波妻子銷案、李波返港,事件早已被遺忘。偏偏林榮基上周返港後,「尋求協助」在立法會召開記者會,經過幾天發酵,政治壓力轉移到中央及特區政府身上。一名遊行市民呼籲,特首提早結束休假返港,特首作出三點「承諾」:以書面向中央表達港人高度關注和顧慮;警方立案調查、主動聯絡林榮基並提供保護;向內地相關部門要求檢討現有兩地通報機制的運作及透明度。在內地偷運禁書圖利,是知法犯法,被調查返港作出指控,是否在推卸刑責?一國兩制及《基本法》不是任何人的遮醜布。今次風波考驗特首的應變及拆彈能力。 平心而論,事件至今仍撲朔迷離,疑點重重。林榮基指控被「中央專案組」調查拘留,若案情如斯嚴重怎可能取保候審,輕易回港?林連日來多次露面,記者會、遊行發言及20多個傳媒專訪,縷述個人經歷,流暢且感染力強,比資深政客更嫻熟自信,根本不是普通人所為,這才是不尋常之處,但他口中的事情是零碎、片面及割裂的,未能清晰交代真相始末;他指自己負擔較少,可挺身而出,但被揭有婚外情,內地女友哭訴被他利用寄禁書,林又以不想傷害他人,一再推搪,輕輕略過。 作者為英文報章前政治編輯
每年維園燭光晚會結束前,支聯會例必呼籲群眾七一上街,但今年激進本土、傘兵組織及大專學生組織齊齊杯葛六四,另起爐灶,更掀起連場罵戰,六四晚會人數「縮皮」,對七一遊行又有何影響?七一遊行人數多寡,早已不受關注,年年民陣及警方的公布人數均大相逕庭,幾年前多個學術機構拆解箇中玄機,大家索性把數人頭看成笑話一宗。 今年七一遊行,傘兵組織事先張揚不參與,但於沿遊行路線途設街站。泛民各政黨每年於七一遊行,不少政治明星寧願提早離隊,專注於沿途另設街站,高踞在高台、高凳或鋼架上高喊「大聲公」,向遊行市民揮手致意,與群眾握手,搶眼球兼爭取認同。 民陣的不同組織和泛民政黨,年年借七一遊行政治動員,打着反政府、反建制、反「一國」的旗幟,撈盡政治紅利,各黨均設立街站,不理堵路及擾民的批評,殘人以自肥,但對今年受到傘兵的挑戰,激起一些民陣支持者在網上攻擊,指摘傘兵是「政治寄生蟲」,其實大家都是一丘之貉。 今年七一遊行相距立法會選舉報名期15天,淪為九月選戰的宣傳陣地戰。相比之下,七一遊行街站的政治動員及宣傳成效,確實高下立見。各政黨多月前早已各處展開宣傳攻勢,有意角逐的參選人大清早亮相街頭,揮手彎腰微笑。不過這些鬧市及街角的宣傳橫額,多如恒河沙數,但香港人匆忙,有多少人會佇足留意?相信這些「偷步的」橫額,連垃圾桶都及不上。 對窮困的傘兵及本土素人,正為選舉經費籌募而張羅,多月來在網絡上招募義工、賣物籌款,並網上「開咪」勸捐,有人坦言今仍未能達標。面對選舉資源匱乏,難與政黨及爭取連任議員匹敵,傘兵鼓吹「拆大台」及無底線抗爭,跟民陣等以泛民和支聯會為首的,在政治光譜上早已南轅北轍,區區被罵為政治抽水,又怎會介懷?搶攻七一陣地一矢雙鵰,何樂而不為? 作者為英文報章前政治編輯
公投,近年成為一些國家解決社會爭分歧的方式,本月23日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剛過去的6月5日瑞士公投決定是否每月向每名成年公民發放2,500瑞士法郎(折合約2萬港元)。派錢公投全球首宗,由人民決定政府是否免費派錢,有人譁然,亦有不少人羨慕。 有償勞動是天經地義,義務服務是行善積德,不過,政府派錢,鼓勵不勞而獲,在任何福利主義國家,都未有先例。倡議者則自圓其說一番,指「無條件基本收入」公投是未雨綢繆,為迎接機械人信息時代,預早為打工仔準備未來「被失業」的工資保障,這番偉論是否一派胡言?還是有先見之明?這個異想天開的倡議,瑞士人在票箱前作出理智的決定,最終議案被否決,71%反對,26%贊成,3%有保留,支持不勞而獲的更不足三成人。 瑞士一年公投4次,今次瑞士人極之理智,公投否決政府派錢。當社會日日公投,後遺症可不少呢,政府閒着不作為,守株待兔,公投決定政策,變成朝令夕改,政經民生亂作一團。瑞士人經過二百多年公投經驗,深知箇中苦樂,爭取得小眾支持容易,但社會主流卻不贊同,任何涉及國家利益和整體發展,必須審慎而為,嚴肅處理,世上從來沒有免費午餐。 香港也有派錢經驗,上屆政府為爭取掌聲派錢,走民粹路線,另方面解散扶貧委員會,討好商界,扶貧工作一暴十寒,結果未能針對性緩解民困,更受到千夫所指。當今香港社會一些深層次矛盾,有人倡議可以全民公投,解決一些極具爭議的民生議題,從退休保障、強積金對沖、標準工時以致土地保育等爭議。 一些激進組織為了撈取選票,更高喊「全民公投」,以推倒「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其實是掩眼法,欺世盜名,結果都是行不通。香港沒有公投法,不論投票人數多少,最關鍵是缺乏法理基礎,沒有合法性和民意認授,2014年6月電子投票政改方案便是最佳例子,一廂情願,完全缺乏法理基礎,數人頭豈能為決定香港政治發展!
政黨輪替在民主政制本是很平常心,蔡英文上台短短數天,推翻馬英九政府多項攻策,民進黨8年來再次執權,藍天變綠地,急急大玩政治權術,甚至不顧傷及台灣根基和核心價值。本身是法學博士的蔡英文上台4天,便親身示範何謂濫用公權力,台灣行政院首個重要公文批示,是撤銷起訴兩年前126名被控佔領立法院行政院的示威者,這些「太陽花學運」學生及年輕人不少是民進黨青年軍,蔡英文公然包庇政治朋友,竟不惜破壞台灣的司法制度,實在令人譁然。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任何人都不能凌駕法律之上。這個基本法治原則,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於本月18日晚上在香港的歡迎晚宴講話再次提及,並公開要求特區政府及法院嚴明執法,公正司法。想不到這些話於4天後,蔡英文政府卻示範一個反面教材。 台灣的新任行政院長林全交代,是民進黨把兩年前「太陽花學運」重新定性,是政治事件,與法律無關,民進黨更以社會和諧、從寬處理為藉口,撤銷起訴126名被告。這些涉嫌刑事破壞及衝擊政府機關的違法行為,法院尚未開庭審理,仍未裁決被告是否違法,蔡英文政府便公然僭越法庭的職能。 這次為「去馬英九化」而急功求成,一鎚定音,撤銷太陽花案件,實在影響深遠。其一是公然踐踏法治,破壞台灣的司法制度,無視司法如無物,踐踏司法制度,把政治凌駕法治;其二,她在520就職演說提出在任內推動台灣的司法改革,她抨擊台灣現有司法制度令台灣人失去信心,但有更好的制度,若視如無物,又何必要推動司法改革?其三,這次「撤告」明顯是雙重標準,也立下極壞的先例,日後若出現有非民進黨的民眾衝擊政府重要機關,蔡英文是否會一視同仁? 近日有人提倡應大赦陳水扁,蔡英文會否也無視法紀,把貪污案定性為政治事件?「大赦天下」近日在台灣網絡討論揚揚沸沸,未知蔡英文今後有何取態?嚴人寬己,黨同伐異,只懂玩政治權術,真不知可如何改善台灣2,300萬居民的民生!台灣今日的亂象,香港正好引以為戒。
中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來港視察,為很多一直憂心忡忡的香港商界、國際投資者及香港年輕一代,回答了一條極為重要的問題,「隨着國家崛起,國家綜合國力迅速強大,周邊地區競爭對手以至內地城市都迅速發展,甚至超越香港,香港如何保住本身價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張德江此行,條理清晰,五場講話,沒有虛話,全是淺白的實話,謙厚平實是他個人的作風。與泛民直接溝通,泛民一方面以與張德江直接對話,沾沾自喜,自吹自擂為歷史性會面,其實只是中央摸冰,而不是破冰,主要是聆聽而不是互動,因此他話不多。回應泛民對一國兩制的負面評價,他一句是一句,兩句是兩句,清楚反駁了,但對泛民力數特首的不是及不滿,張德江重申了特首由中央任命的事實,最後感到話不投機,索性不跟你打口水戰,就此打住。沒有帶人遊花園,沒有打官腔,當然也省得爭拗下去。 泛民杯葛不出席特區政府設下的歡迎晚宴,根本無關痛癢,反正香港管治核心及政經猛人高朋滿座,而全港電視直播張德江的官式講話,面向全港市民730萬人,才是他此行主軸。不是為破冰而來,而為穩定人心,為中央傳達對香港的重要訊息。他的講話清脆利落,主旨是「一國兩制」是成功可行,提出中央對「一國兩制」及《基本法》堅定不移的決心,清楚指出「一國兩制」是基本國策,是中央對港的戰略決策,而不是權宜之計,他更細數香港在不同時空下,香港對國家發揮的不同功能和作出的貢獻,而香港本土主義是掛羊頭賣狗肉的騙局。 張德江在高峰論壇講話,相信是芸芸同類以探索香港在這個發展戰略的作用的講話中,最務實又具體的一篇,他具體勾劃香港能扮演的不同功能和角色,他展示了一幅對香港未來發展的藍圖,唯有抓住「一帶一路」巨大機遇,唯有趕上這班橫跨歐亞大陸沿途65個國家的高速列車。如何提振經濟,找到新經濟增長亮點。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來港三天,會見特區管治核心,更邀請立法會各黨派代表會面。但泛民立法會議員集體杯葛特區政府為張德江設的歡迎晚宴。立法會有憲制地位,也有憲制職責,張德江是國家立法機關的議長,泛民立法會議員對歐美國會議員來港,均倒履相迎,唯獨對全國人大委員長卻拒人千里,更何況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的議長,更不能有違憲制禮貌。 中央主動向泛民伸出橄欖枝,於晚宴前四十分鐘抽空與政黨代表閉門會面。見或不見,失分的當然不是釋出善意的一方,泛民拒人千里,對張德江此行大潑冷水。對話解決紛爭,才是當前國際政治的趨勢,可惜泛民仍停留在冷戰思維,與領導人會面一事上小題大做,更搬出諸多藉口。 泛民政黨代表與張德江會面則扭扭擰擰,出爾反爾,急急轉軚,造政治騷怕痕又怕痛,最後為9月立法會選情考慮,才勉強赴約。其實與中央領導人會見絕不是死亡之吻,反而可增加政治能量,以禮相待,是中國人的修養,尊重國家的議長,是尊重國家的基本責任。溝通交流,熱情款待,是體現國際禮儀和基本禮貌。泛民自抬身價,根本是有失大體,如斯傲慢囂張對待中央領導人,只會令內地十三億同胞看在眼裏,對香港萌生反感。 衛生服務界李國麟爽快答應,但梁家傑、劉慧卿和何秀蘭卻乘機公開叫價,指點江山,教中央如何揀下屆特首,當面向中央提出自決議題,衝着中央對港的管治權而來。公民黨黨魁梁家傑致張德江的公開信中,拋出所謂「公民自決」、「港人籌組港是會議」倡議搶眼球,其實跟黃毓民的「全民制憲」看似熟口熟面,東施效顰,根本是自說夢話,笑料一宗。這是公民黨一家之言,梁家傑卻自我膨脹,自封為代表全港七百萬人,完全沒有民意獲授權,如此妄自尊大,確實是厚黑學的表表者。
內地近日越來越多有關香港競爭力的分析,批評香港不思進取,遲早被邊緣化之虞。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下周訪港,作為中央主管香港事務的負責人,相信他向香港各界推介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寄語如何把握巨大發展機遇之餘,必定與香港傳達於全球經濟下行及外圍激烈競爭,香港如何自強不息,突圍而出的良策,自強不息。 有人預期主管港澳事務的張德江此行,只為營造香港社會的祥和氣氛,不談港獨,只談經濟民生。政經從來不能二分,再者三天行程怎能改造社會氛圍?香港在今天國際地緣政治,成為國際勢力與中國角力的戰場,國家將如何守護這一千平方公里的領土,依法落實「一國兩制」,確保香港長治久安,七百萬人能夠安居樂業,相信張委員長更重要的訊息,是寄語香港落實好「一國兩制」,捍衛國家領土完整、國家安全及國家利益,更要與國家步調一致,合力抵抗外部政治干預,守護國土和香港家園。 屈指一數,尚有一個半月,香港回歸祖國19年,很多外地朋友從外面看香港,經常羨慕香港的天時地利,擁有法治、金融及一國兩制各種優勢,配合中國持續高速經濟發展,香港政府亦廉潔高效,政通卻只欠人和。大部分香港人都擁抱是香港為家中國人的國民身份,但不幸出現了一些「政治疽蟲」,他們數典忘宗,不承認是中國人,更走往英美勾結,唱衰國家和香港。這些極少數的政治狂熱分子口出狂言,不論是明獨、暗獨、快獨、慢獨,以公投自決作掩飾,都缺乏群眾支持。 近年香港出現連串光復行動及今年2月旺角暴亂,以衝擊防線、掟磚、縱火及擲玻璃杯為榮,以肆意恃強凌弱為樂,他們更踢篋、辱罵及欺凌內地遊客,這些野蠻違法的行為矛頭直指兩地融合趨勢,嚴重損害香港聲譽,不僅打擊本地旅遊零售業,更公然與13億人民對立。破壞容易建設難,香港必須居安思危,好好珍惜與內地人民的關係,不能被這些無底線暴民毁於一旦。
日前上水光復行動泡湯,確實是大快人心,發起人臨陣縮沙,其實心知肚明,光復行動滋事擾民,令人厭煩惡絕,早已是過街老鼠,由踢篋、欺凌及辱罵內地旅客的盲動排外,以反水貨客為名,不但衝擊社會文明和法治的底線,更令內地旅客對香港望而卻步,本地旅遊零售業為免步入寒冬,現正千方百計招徠促銷,掙扎求存,避免重蹈沙士時的倒閉裁員潮、鬧市店舖十室九空的日子。 其實香港佔盡天時地利,不但經濟及法治根基穩固,更背靠中國這個全球最快的經濟火車頭,加上國家「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三兩個月後更有深港通及年底前加入「亞投行」等好消息出台。不過仍有些人趁機對損害香港的經濟聲譽,總部在美國的外國評級機構便落井下石,調低香港經濟展望評級,打擊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 近日一些在外地的朋友一再追問,為何香港突然刮起連場政治風暴,但只可惜政治鬥爭的惡果卻不斷蔓延,惡果更陸續浮現,香港幾代人努力的經濟成果又如何守得住? 港獨思潮在香港蔓延、滋長前後不出兩年,尤其近日一小撮的港獨及激進分子四出勾結台獨、藏獨、疆獨勢力以及外國勢力,背後得到外國勢力穿針引線。香港各界譴責這些烏合之眾的盲動,近日一些內地媒體亦開始評論譴責。特首早前公開警告,這些分離主義鼓吹分裂國家,他們帶來的最大的禍患是損害香港與中央的關係,香港當然萬萬不能失去中央的信任和支持,而特首迄今未有宣之於口的,是港獨及各種「自決」勢力若進一步盲動瘋癲,恐怕會觸怒十三億內地同胞,激起兩地民眾的對立,要求隔絕往來,才是真正的禍港殃民。 在香港盲動莽撞的,不僅有港獨和自決分子,還有一眾泛民政黨,煽動群眾在香港國際機場靜坐抗議,行李事件折騰香港幾星期,機管局報告本是水落石出,但這場衝着特首而來的政治運動,怎會一下子平息?高舉反梁旗幟,小題大做,連累無辜,其實都因九月立法會選舉俟近,在香港都見怪不怪。 作者為英文報章前政治編輯
近日港獨勢力升級,組黨、招募成員、籌款、勾結台獨及部署參選,不少中港兩地法律學者專家熱議如何依法阻嚇港獨蔓延,中聯辦法律部部長王振民及多位內地學者表明港獨違反《基本法》及多條香港法律。如何依法檢控港獨言行違反國家《憲法》、國家的基本方針、《基本法》及香港法律?須引用哪些條文檢控?須提交哪些證據作供?正是當前最大的研究課題。香港是法治城市,市民渴望法院能依法懲處違法暴民及阻嚇港獨亂港。 爭取獨立、舉行公投、爭取自決等主張,在香港均沒有任何法律基礎,事實上,鼓吹港獨猶同自戕,倡議自決亦只推香港往絕路。但泛民法律界姑息養奸,以《基本法》保障言論及結社自由作狡辯,又指《基本法》二十三條未立法,更拋出《人權法》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作擋箭牌,更反駁若以《刑事罪行條例》煽動、叛逆罪名檢控,條例年代久遠多年未引用,必定難以入罪。 全國人大委員長兼港澳事務小組組長張德江下月中訪港,於香港回歸19周年個多月前夕,正藉港獨肆虐之秋,社會各界期望他能立竿見影,亮出中央的底線,理直氣壯反擊主張推倒「一國兩制」的謬論,重申中央維護香港繁榮穩定,不容任何損害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的行為,由全國人大嚴肅回應港獨及自決公投等分離主義,提出清晰法理立場,是職責所在,亦是專責香港事務主管的應有之義。未知全國人大副秘書長兼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會否一道來港?相信他和法律工作委員會正忙於研究這重要課題。 特首梁振英多次嚴肅回應港獨問題,律政司長袁國強日前指,港獨是大事大非問題,律政司正全面研究四個範圍,包括《刑事罪行條例》、《公司條例》、《社團條例》和其他刑事法律。面對港獨肆虐禍港,中央和特區政府都責無旁貸,在一國兩制憲制架構下,中央和特區官員應各司其職,急謀對策,依法遏止港獨蔓延。 作者為英文報章前政治編輯
近日香港越來越多聲音,要求中央領導人能夠公開強硬撼動港獨言行及分離主義,撥亂反正,並研究實質方案杜絕港獨在港蔓延。部分全國人大和政協近日正醞釀加強立法打擊港獨的言行,多位兩地法律專家及智庫亦認真研究現有哪些本地法例條文,可有效嚇阻、懲治港獨違憲違法的行為,兩地法律專家近日已警告,港獨肆虐只會催迫《基本法》23條早日立法,甚或研究引入《國家安全法》到香港。 過去數周,激進勢力、傘兵及雙學急急催生多個組黨,平心而論,9月立法會戰幔提早拉開,本是政治常態,但以赤裸裸鼓吹港獨、鼓吹公投自決、武裝革命、香港建國等,又不排除使用武力,拋出不同時間表的公投自決,最終港獨才是真正選項,都是推倒「一國兩制」,否定國家主權,超越了「一國」的政治紅線,中央有責任及早公開遏止,防微杜漸。 將於下月來港的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委員長兼港澳事務小組組長張德江,專程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順道約見社會各界,並探訪基層。香港社會各界期盼張德江在了解香港經濟及民生實況之餘,能夠闡明中央的政治紅線,中央對任何分離主義零容忍,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喝斥這些打着分離主義旗幟的人能夠有所收斂,更讓那些包庇姑息這些港獨分子的泛民能夠知所行止,不再以香港有言論自由、結社自由作幌子,自欺欺人。 香港人務實守法,港獨是選舉的政治投機的伎倆而已,在香港主流社會並無市場,即使包裝成公投自決,掛羊頭賣狗肉,也一樣蒙騙市民。傘兵雙學及熱狗等為催谷選情,近日所謂落區收集民情,實為轉攻其他議題,把劏房、TSA、大學校監改制、泥頭山和貧窮等議題泛政治化,為搶眼球、爭曝光,黃之鋒等更到美加大學巡迴造騷,或兵分兩路,再結成聯盟,或更表明狙擊泛民政黨,誓不兩立。
繼「香港民族黨」成立,前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亦漏夜趕科場,上月解散學民及騎劫其資產後,急急另起爐灶於本月組黨,但向滙豐銀行開設與周庭的聯名戶口,作政治眾籌卻受拒絕,黃之鋒破口大罵銀行阻擾組黨,誰都知道,滙豐近年被重罰後,對敏感的開戶極之審慎,當然不欲捲入黃之鋒這淌政治渾水。 社會主流都看清楚,港獨是偽命題,誰都知道是零可能,追求港獨,猶如水中撈月,自欺欺人,一齣鬧劇而已,先由港大《學苑》文章閉門造車,鼓吹民族自決,卻煽動了一群無知盲動的青年,申請註冊為「香港民族黨」,從宣布組黨、擬訂政網、招募黨員、籌備參選,由紙上談兵到付諸實踐,一步一步的政治行動,以同推翻「一國兩制」,奪取政權建國。 港獨公然在港組黨,激起中央官員及本地法律專家近日高調回應,喝斥港獨超越國家憲法和基本法的政治底線,中央強硬回應,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更指絕對不能「養癰為患」,基本法副主任梁愛詩更表明,港獨破壞中央對港的信任。 九月立法會選舉俟近,激進本土政客近日紛紛四出「撲水」,網上更上載廣開筵席的片段,為加速選舉經費籌款達標,大力政治動員,更鼓動年輕人捐助,當然打出反共反梁和港獨旗幟,售賣港獨T恤,鼓吹仇視國家主權,成為籌募經費的噱頭。 被激進本土勢力步步進迫,泛民政黨近日為爭奪年輕首投族登記選民,更公然打出「特首牌」,以政治攻訐及公投作招徠,曝露為了他們是何等焦急,自否決政改後,失去「民主」的旗幟,立法會選戰出師無名,近日為爭取選民,撈取選票,公民黨和民主黨更甘心走偏鋒,隨波逐流,改披「本土」的外衣,實為港獨鳴鑼開道。 作者為英文報章前政治編輯
打着「以泥還泥、嚴懲倒泥」口號的土地正義聯盟及工黨五十多名成員示威者,本周一到政府總部門外傾倒泥頭及建築垃圾,包括木條、鐵支、石塊、爛鞋、膠樽等,卻不理會警方警告事後清走,各人在鏡頭前公然倒泥後,示威騷後便四散棄置不顧,最後由路政署派出一輛夾斗車走代為清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示威者打着環保幌子關注生態保育,卻肆意破壞政府總部外的公眾通道,是何等不負責,行為卻與垃圾蟲無異;抗議地政規劃環保部門局執法不力,卻以偷竊泥頭、隨處拋垃圾的違法行為,卻與垃圾蟲無異,更是無賴又荒唐之極。 法國思想家盧梭《社會契約論》,明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基本法》保障示威自由,但必須恪守法律,否則社會秩序便蕩然無存。兩年前佔領行為,公然破壞法治和社會秩序,對社會嚴守法規的市民是絕不公平。示威抗爭不能罔顧法紀,過往燒車胎、潑大小便、潑豬內臟等示威,事後受到追究查辦。 今次在政府總部門外示威,警方仍在研究《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保留追究法律權利,上周警方已經控告其中六人涉嫌在私人土地偷走泥頭。任何人以身試法,均應受到法律懲處。 平心而論,當局打擊非法傾倒泥頭,並非坐視不理,而是處理手法受到爭議,天水圍泥頭積堆如山丘,高達十米,闊達兩個足球場,確實極不尋常,示威者不滿當局的,是沒有勒令移走混頭和恢復原貌,反而下令灌漿加固,因而激起不滿。本地的環保組織大多理性平和,小部分人是激進衝動,不論大家何等心急如焚,亦不能肆意妄為,「以泥還泥」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跟以暴易暴無底線的暴民政治,同出一轍,抗爭絕對不能脫離法治,否則失去理性文明的底線,香港只會毁於一旦。 作者為英文報章前政治編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