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慾孽貳》其實並沒有坊間傳說般艱深,至於說沉悶就更有點詭異,經我的「只有我自己一個人來當白老鼠」的實驗,這齣電視劇要在戴著耳機、沒人騷擾的夜深人靜下孤獨地「煲」(最好連「煲」幾集),才會煲出劇中所說的「寂寞」味道;反之,晚上九點半扭開電視機來看,又真的覺得有點太淡……這不關台詞冗長或繞圈太多,實在是大部分支線演員都像是力有不逮,令劇本的味道遺失在觀眾和電視機之間的那點距離,但只要戴著耳機,讓對白直接透過耳窩入腦,這點距離就可以被彌補……所以收視不濟還是正常的。 回說《金枝慾孽貳》的故事實在並不艱深,因為大部分以「水過鴨背」式稍稍看過這戲的觀眾所不明白的「買賣宮中消息」,究竟是啥一回事,其實不過就是我們每天在工作場所或所屬社群裏做的事情——是非當人情囉,《金枝慾孽貳》把「是非當人情」這種行為的各種形態,以故事裏擁有不同權力的角色展現出來,然後,當物慾未止,情慾又起時,將再沒有一個人能分辨出真與假,包括究竟那個才是真正的自己。 「紅牆內皆寂寞人」,淳太妃卻是寂寞人中的表表者,天生情感最豐富的她,還未戀愛過便直接去當寡婦,而且這寡婦一當便要當一生一世,有點權力補償還好,當已故皇帝的寡婦群中最年幼的那個,卻連丁點權力也無;淳太妃的前半生,以編造謠言來平衝心裏的鬱躁,伶人高流斐的出現,觸動她想要在壓抑的盡頭轟轟烈烈地反叛一次。 在紅牆內營營役役計算著利益的人,心為之迷戀的,卻是歌頌衝破建制、追逐自由戀愛的《牡丹亭》。 之所以寂寞,也許就是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太虛假。 https://www.facebook.com/littlelovequeen 周一、四刊登
對於婚外情、一腳踏兩船等等的事情,我們都不會很意外,事實上,也許自己都幹過;然而一而再看到不同的主人翁們都在搞婚外情或腳踏兩船時,把過程上載到facebook,還是禁不住嘖嘖稱奇。 當然人人情況背景不同,有朋友在內地娶了太太,小家庭駐紮在深圳,他每天過關來香港上班,太太優悠地在深圳做家庭主婦,除了地利因素令他格外自由,內地上不了facebook才是重點,這,我還能理解,當然,他不會不知道有種動作叫「翻牆」,也當然,他不會不知道稱兄道弟的朋友也可以「出賣」他,你總不能控制兄弟突然長出來的「正義感」啊。 有朋友只上載不見臉孔的約會照,並且不在照片上標籤任何人;這,就叫安全了嗎?OK,他終於學懂了「自訂」照片的觀賞者,把太太排除……是不是很想翻一個白眼? 有朋友更飆悍,無遮無掩,照片連人物標籤、時間地點,如明星把自己行蹤報告給粉絲般任人觀看,你不給他一個「讚」還真的好像不給他面子呢;難道……他是「同夫」?太太「娶」他只為掩飾自己是女同性戀者?還是,他們夫婦是沒有感情只有合約的政治/商業婚姻?可是,婚前合約在香港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啊……況且他左看右看就不過是一個喜好媾女的普通男生。 某日,這些朋友的facebook都突然爆炸了!呃,是關掉了才對。 人可以沒知識,但至少要有常識嘛,只要掌握通姦證據,離婚官司就鐵定是要輸的了。周一、四刊登
你相信這些說話嗎? 1. 父母一定不會做出傷害兒女的事情。2. 老師的教導必須服從。3. 少數要屈服於多數。4. 顧客永遠是對的。5. 人都是貪得無厭的。6. 堅持就是勝利。7. 大話說一百次就會變成真話。8. 有圖有真相。9. 數字不會出賣你。10. Never Argue With Success。 其實我們都沒有特別去剖析自己是相信還是不相信這些格言,但卻一直依從這些說話來生活,因為這都是前人生活累積出來的經驗,大部分時候,跟從這些街頭智慧來生活都不會出岔子,日復日、年復年,最後我們以這些教誨來生活所得出的自身生活經驗,彷彿又驗證了這些生活智慧,久而久之,就變成我們社會的價值觀,以至牢不可破的文化;在這個文化牢籠裏,我們只追隨大伙兒追隨的事件,只說大伙兒都說的話,而成功的準則,就只有那麼一條 — 像誰誰誰就成功了! 生活技術在急速改變,我們的想法卻還是「舊時嗰套」,結果是甚麼?結果就產生畸形怪胎的「蘋果網記者以點擊率分花紅」狀況,點擊率就是以往的收視率、銷量等變奏出來的新面孔,喂,never argue with success啊…… Never argue with success? 周一、四刊登
原來,很多仍然在衣櫃裏的同志是非常嚮往帝皇制度的。 近日開始排演一齣有關「Come Out」的舞台劇,編劇想我飾演一名「外星人皇帝」,這名皇帝志向遠大,要向銀河系宣揚「同志家庭」的訊息……我問編劇,為甚麼是皇帝? 這邊廂,香港的平權運動今年因為「慢必」陳志全當選立法會議員、黃耀明、何韻詩等相繼「出櫃」而被推上一個新高峯,那邊廂,法國、新西蘭等國家陸續容許同志婚姻,很多抗拒同志婚姻的保守派代表人物,如英女皇,都修改了他們對同志婚姻的看法,故勿論他們是真心,還是不得不順應世界大潮流,平權就是世界大趨勢,這股趨勢並非一時三刻的熱潮,而是源於法國大革命對自由、平等、博愛這些人生而應享有的權利的追崇,經過了二百多年的民智開拓累積而來的;假如沒有法國大革命,就沒有今天的平權運動,而法國大革命,正正就是推翻帝制,推翻人民要仰賴有良心的帝皇才能過比較像人的生活的時代。 為甚麼還有這麼多同志嚮往帝皇制度?編劇只告訴了我這個「事實」,我將心比己地推論,大概看不見黎明的同志,憧憬會再有一位猶如寵愛龍陽君的魏王般的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一聲令下,躲在暗角的愛情都能走出來享受陽光,正如活得疲倦的女生憧憬白馬王子拿著玻璃鞋來打救她…… 我不敢貿貿然說「醒下啦!」,我們都有憧憬的自由,我們都會投注六合彩,憧憬「唔覺意發大達」,無助的時候,做個美夢也許就是撐下去的動力。 https://www.facebook.com/littlelovequeen
飲TVB奶水大的我們,對電視節目該長怎樣一個樣子,實在比TVB製作人更加堅持;例如新聞報道要所謂的「中立」、電視劇不能「教壞細路」、旅遊節目要「大方得體」等等,當有節目並不是長這種樣子的時候,一大堆投訴和批評便會如雪片般掉落到製作人的眼前,奇異的是,投訴TVB節目沒創意和一成不變的,極可能又是同一群觀眾。 倫敦我們都去過很多遍,TVB《走過浮華大地》再去,不再拍London Eye、大笨鐘、國會大樓、西敏寺,男主持洪永城去替威廉王子裁製西裝的裁縫店試穿一件標價港幣四萬元的西裝,女主持黃翠如在最大的百貨公司女裝部試穿一件上萬元的designers piece,二人異口同聲對華衣美服讚嘆,但,同時非常率真地說:「其實這種衣服,我都不過想穿一下,拍個照放到社交網站show一show,不是真的想擁有。」 「遊覽」價值七億的公寓,對比尚算可觸及的倫敦東部80後的生活,黃翠如問:「倫敦工資比香港高一點點,但生活指數卻相較香港高」,究竟在倫敦是如何生活的? 這些都是我們作為觀眾想問的問題,結果卻有一堆投訴和批評,指黃翠如「成日講錢好失禮」、「大大方方唔得嘅」、「佢都係揹背囊算啦」;有趣的是,網台主持如我,其實就是以這種「真我style」主持節目「起朵」和累積「人氣」的,我曾經到台北訪問作家天航,恰恰就問過「台北工資比香港低很多,但生活指數卻不低,究竟台北人是怎樣生活的?」據說洪永城和黃翠如在有線和Now TV的旅遊節目一直都是走這種風格,而就是這種風格吸引亞視出身轉戰TVB的製作人余詠珊小姐賞識,怎知,一入豪門深似海,要在豪門站得住腳,就只能模仿徐子淇。 「TVB是大台呀!誰看有線、Now TV、網台這些?大台就要有大台風範!」好吧,一起「走過虛偽大地」吧! 周一、四刊登
看到香港電視在發牌無期的狀況下,一直宣傳製作中的電視劇集(搭的士看到《導火新聞線》的拍攝花絮,這是一齣有關傳媒工作,由梁小冰主演的製作;還有一齣叫《客家女人》的,應該是師奶劇,由我很喜歡的舞台演員潘燦良和前無綫花旦張可頤主演),我不禁想像,假如最終689政府不發牌,這一大堆電視劇要怎樣處置? 製成DVD、藍光碟?沒上映過的劇集或電影沒有口碑支持,影碟銷情不會好。賣埠?就是賣給東南亞地區的電視台播映,在八十至九十年代,廣東話劇集賣埠可以帶來巨額收入,但現在台劇、日韓劇不但搶佔了很多市場,而且要賣埠價錢高,必須有本地收視率作依據。賣給有線?有線娛樂台終可以名正言順地以廣東話訪問藝員了。 賣給Now TV?放在eye家居電話上播放,將可開拓家傭市場。變成香港網絡電視台?黎智英失掉台灣壹電視,應該很技癢,大班的DBC都讓黎智英變成D100網絡電台,給黎智英入股,香港電視HKTV變成V100應該冇難度,哎,忘記了王維基原本就是寬頻電視bbTV的創辦人呢! 賣給亞視?王征為了阻撓發牌不惜跳江南style,如果他豪氣地把王維基的製作買下,應可一洗騎呢形象;更甚的是,香港電視的演員都是前無綫演員,到時黃金時間觀眾按來按去都像在看同一個電視台,亞視就可公布與無綫收視平分秋色了。賣給無綫?這是達至終極和諧的詭異方案,把香港電視製作的劇集排在無線九點半檔期,觀眾看著黃日華、郭鋒等等,將會覺得早前的電視台風雲是幻覺一場。 周一、四刊登
前年我跟我的藝人好朋友羅敏莊在銅鑼灣行街的時候,被狗仔隊拍了(當然是拍她,我只是順便被拍到),翌日蘋果日報娛樂版有一張我們的照片,連動新聞也有一條我們逛街的片段(那天一定是很缺娛樂新聞);羅敏莊把這條無聊新聞的連結貼到我的facebook上,我倆異口同聲地笑說:「好彩嗰日有化妝咋!」 2008年陳冠希照片事件後,朋友聚會吹水時常會談到這條假設性問題:「假如有個你好鍾意嘅靚仔好想同你影裸照,你肯唔肯?」我肯,但我會化好妝減好肥,確保照片漂亮,就算最終照片外流,起碼不會影響觀者的感受。 很多人說,有了互聯網,我們都被人評頭品足,其實有社交生活就有品評,你被品評的同時也品評別人,跟有沒有互聯網沒有關係;互聯網只是讓每個人都可以做十五分鐘明星 — 這是Andy Warhol的遠見 — 1968年時他就說:「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 長到這年紀,我們都對自己的外形有一定了解,我知道自己長得很矮小,胸脯卻很大,我知道自己擁有合乎現今審美標準的臉形和眼睛,可頭身比例卻惹人發笑;初中的時候,同學常在我背後笑我長得矮,但到高中時這些嘲笑都消失了,並非因為我終於長高,而是,我常常把自己的身高拿來開玩笑,例如英文演說考試時以「一個矮人的好處」作為題目,摘下滿分兼令沉悶的考場充滿爆笑聲;當你懂得自嘲時,就沒有人可以傷害到你。 而且,我們不過是十五分鐘的明星啊。 周一、四刊登
跟作者朋友high tea,她說她孩子都要上小學了,出版社還希望她寫主角14歲的校園小說,說銷量較有保證,朋友說其實離開那種校園心情很久了……我聽著不禁笑說,英國作家E.L. James都五十歲了,還在寫21歲超純情處女Anastasia Steele如何破處以至成為億萬富豪Christian Grey的性愛遊戲玩物呢;雖然故事重點是在「BDSM」,但畢竟有百多頁描寫她的純情(我明白營造反差,但掀了百多頁還未上床,作為讀者實在有點不耐煩),我猜想E.L. James離開這種純真情懷也很久遠了。 不單止寫作,舞台演員也常常遇到這種工作,不說香港的,就說最專業的美國百老匯和歐洲劇院,演莎劇茱麗葉的女演員,一定不會是個14歲的女演員,而是一個至少28歲,擁有一定演出經驗的女演員,很多時候,甚至是年過三十的演員。 並非因演員荒,而是要真實了解、面對從而再呈現14歲的情懷,就需要離開那時候的自己,走得老遠的,然後再回頭;歲月給我們的練歷,會讓我們更明白那一刻的自己是怎樣了解這個世界,而那時的世界又是怎樣處理自己。不過,這種「技能」只有藝術工作者才擁有;大部分人長大後,都會忘記年輕的自己,忘記那個也許是最真摯的自己;如你看到14歲的孩子時,只覺得他們無聊、幼稚,心底禁不住說「14歲懂甚麼愛情吖!」抱歉,你真的沒有藝術細胞。
玩了facebook這麼久,大家學懂了如何理解facebook上看到的status嗎? 「奶奶,安心上路吧,我會掛念你的……」她奶奶死了?趕忙回覆「節哀順變」、「奶奶知新抱乖」、「R.I.P.」原來她奶奶不過去了歐洲旅行。 「愛上了!我們是否有緣呢……」她遇上一見鍾情的對象了?趕忙回覆「上天自會為你安排的」、「你是一個好女孩,一定會遇上Mr. Right」、「不要太在意,隨緣就好」原來她看上了最新型號的智能手機。 「假如放手才能擁有,那我會努力學懂放手……」她和男朋友情已逝卻不想面對現實?趕忙回覆「成長就是不斷地放手」、「放開拳頭,才能擁抱新的希望」、「生命不在乎擁有,只在乎沿途風景」原來又是手機作祟,她想買新的手機卻沒錢,必須把舊機賣掉才能擁有新機。 「嬲爆,想哭!」她跟丈夫吵架了?那個男人一定又做了對不起太太的事情!趕忙回覆「哭吧!哭完就把他忘記了吧!」、「不要把眼淚浪費在不值得的人的身上」、「何必氣壞自己的身體」原來她家裏的狗狗又在床上撒尿。 「今天是啥日子?一個接著一個……無法揮去心中的哀痛……」怎麼了 ?她的親人們竟在同一天相繼離世?趕忙回覆「Baby,隨時打電話給我」、「深深明白你的感受,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歴」原來她公司的同事們都在同一天遞了辭職信。 「一直有不祥的預感,結果應驗了。沒有不快,反倒以平常心接受了。」Oh My God!她患了cancer?趕忙回覆「支持你!」、「撐住,會好過來的!」、「我們都愛你,保重啊!」原來她投考警察落選了。 我們現在就是這樣社交的。 https://www.facebook.com/littlelovequeen/
《北京遇上西雅圖》是湯唯的個人秀,有觀眾說,這是一個替小三洗底的故事。 愛情固然是很私人的一件事情,而每個人的愛情從自己的角度來看都是沒有錯的,小三的愛情,也許還多了一份淒美;當小三可以盡情寂寞、盡情shopping。前設當然是你的情人像《北》片中湯唯的情人,是個富戶並且給你一張無上限信用卡,還可以盡情同時發展另一段愛情(笑)。除非彼此都是對方的小三(即是雙方都有官方認可的另一半),小三大多都努力改變身份,這種努力未必是進取式的,事實上,大多是退讓式的;撫心自問,當小三的時候,自己也是特別善解人意、特別大方的,為了在有限時間內討得對方歡心,各種小才華在當小三的時候也特別發揮得淋漓盡致。湯唯在戲中那句「你以為我正職是小三啊!」該是最能說到各大小三的心坎裡去吧? 所以當小三時,其實是你最有吸引力的時候。你在這段三角關係裏非常卑微,可是你在旁人眼裏,卻非常堅強;你會發現雖然你的情人常放你鴿子,但總有人樂意陪在你身旁;當你非常投入小三這個角色時,正是你最能挑起一段新戀情的時候。 真的,難道你的正職真是小三啊? 周一、四刊登
很多OL都感覺自己桃花超旺,因為每天在公司裏都不停被flirt,但同時,OL們又覺得自己行的都是爛桃花運,因為每個前來flirt她的男人,都是已婚男。 更甚的是,在街上、公共交通工具上,OL們都曾經遇上被「抄牌」的情況──被陌生男人索取電話號碼,有時對方給的第一印象不錯,膽博膽就把電話號碼給他(也許是一段美好姻緣呢,誰知道?),怎知才互傳了幾通whatsapp, XYZ!又是一個已婚男! 當一個人接連遇上爛桃花,她便會開始相信,自己是步入「行衰運」周,假如這周期久久不結束,她便會忘記自己曾經擁有正常社交生活,開始相信爛桃花就是她的宿命。 其實,OL們啊,你們並非「行衰運」,而是「冇運行」──那些根本不是桃花;已婚男向你調情,並非對你情有獨鍾,和女生調調情於他們來說就是伸展運動,舒展一下因為枯燥婚姻生活而變得有點僵硬的手手腳腳;為啥天天都來跟你調情?沒甚麼的,就像晨運,變成習慣了。 晨運有益身心,但不會產生愛情。 不用為了一堆爛桃花而苦惱,每當公司裏的誰誰誰又來flirt你,記住,他晨運的時間又到了,而你就是那片讓他手腳fing fing扭扭腰肢的空地,雖然你不是公共空間而是私家花園,豪給他吧!沒得晨運,很容易患風濕的,日行一善,讓他口舌上鹹濕一下吧。
我們都愛幻想,除了性幻想外,最熱門的幻想,莫過於「假如我中了六合彩頭獎」,搞笑的是,我們連投注都懶,但依然會時不時更新我們那個「假如我中了六合彩頭獎」的幻想內容,從前可能是周遊列國,現在可能是買間太古城樓(樓價飆升,中了六合彩頭獎也不夠買半山豪宅),幻想沒停過,但大部分人都不會因為幻想而與現實脫節,我們都會自動排序:先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夜闌人靜被窩蓋頭,合上眼睛才會天花亂墜地幻想一通,直至不知不覺睡去。 假如思想出軌是一些盤旋腦海裏的「歪念」,幻想就是腦海中一些「由自己堆砌出來的虛構畫面」;性幻想之所以是幻想而非歪念,就是因為性幻想充滿畫面,而且整個虛構故事會在腦內補完,是完全屬於個人的私密,旁人無需也無法干預;藝人變「傳教士」的高晧正教大家如何戒掉自瀆的方法之一,是不作性幻想地自瀆,這樣自瀆的樂趣就會大減(直情會變得痛苦啦!),高晧正說,慢慢,你就不會想自瀆……其實,用五六十年代「醫治」精神分裂病患的方法——電擊——邊自瀆一邊電自己,應該可以更快戒掉,還極有可能再下一城——死掉!死人就不會有任何幻想了。 究竟有雞先還是蛋先呢?究竟是我們有自瀆的需要所以我們的腦海就虛構一些畫面來幫助我們,還是,因為我們愛幻想,所以需要自瀆?無論如何,自瀆和幻想都是我們的基本需要——前者是身體需要,後者是精神需要;倡議戒掉身體需要者,其真正目的,是否希望信眾的腦袋變得空白一片? 周一、四刊登
監禁是自古的刑法,限制一個人身體的活動空間,是非常痛苦的刑罰,然而,就如被監禁的維權人士所言,你可以監禁我的身體,卻無法監禁我的思想;當然,世世代代都有一些人希望可以控制另一些人的思想,所以才會有洗腦教育,也所以,我們會支持反洗腦教育的行動。 想洗別人腦的人以為,這是管理的最佳方法,植入單一思想,取代人腦天生可以作多角度思考的本性,這人往後便萬無一失地只會服膺於你,是的,但條件是,你必須全天候由外到內餵哺他,因為沒有自己思想的人,將同時失去理解以至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 例如你成功向丈夫植入了「作為丈夫只能因為太太而勃起」的思想,那麼,作為妻子的你,就要確保自己可以全天候並且在各個層面滿足丈夫勃起的需要,否則,當你的丈夫因為看到或想到其他女人(或男人或物件)而勃起的時候,就會不知所措,因為想要毀滅這個「不正確」的反應,他反倒更加容易「做錯事」呢。 讓你的另一半自由思想,他/她才會真心愛你,而我們也可以透過「思想出軌」來發洩緊密關係營造出來的壓力,當你的伴侶感覺雙方關係變得苦悶時,鼓勵他/她愛上偶像劇的主角吧,你不能在每個層面全天候滿足他/她,就讓其他人在思想上補足吧! 周一、四刊登
久不久就會有人將70、80、90後做個生活態度的圖表比較,內容都非由科學統計,而是由觀察所得,目的只是博大家一笑,圖一點共鳴。最近出爐的70、80、90後比較,因有亮點「70、80、90後看的兒童節目主持人都是譚玉英」而被廣泛在facebook分享,在這圖表上,除三十年的兒童節目主持人都是譚玉英外,三個年代的男女分手style,也為我們津津樂道。 這個圖表說,70後的男女分手採用「面對面」style,80後則利用whatsapp來發出分手通知,至於90後──分手就分手,不用通知;這其實也是博大家一笑,皆因任何年代都有無聲無息地分手的情況,當你是「被分手」的那個,你便極有可能遇上不被通知的遭遇。 在愛情的世界裏,「我愛你」是可以毫無理由,但「我不再愛你」卻需要一大堆解釋;如果我說,我當初愛你是因為覺得你實在漂亮,而我不再愛你是因為我對你的臉蛋已經麻木,雖然我已經這麼清楚地解釋了,對方和一眾圍觀者應該還是會不滿意,依然會繼續追討我,迫我再三解釋。想分手的人,誰不想「分手就分手,不用通知」呢,都是為了避免對方再來打擾自己,迫不得已才說清楚,而所謂說清楚,都是不盡不實的內容,明明是因為我對你的臉蛋已經麻木,我還是會說我們性格不合、人生目標不一致;你當初既然相信我愛你的理由,這刻,也請相信我想分手的理由吧。 周一、四刊登
制服誘惑是熱門AV題材,老師、護士、空姐等都令男生熱血沸騰,而且這份熱愛不止停留在AV裏,假如男生在現實生活中真的交了一個空姐女友,一定很難忍得住不在友儕間炫耀一下,而他的老友們從此也會稱呼他的女友為「空姐女友」;除了「空姐女友」惹人豔羨外,還有「護士女友」、「Miss女友」,或更勁揪的「師姐女友」(女警)、「大狀女友」等。 制服之所以別具誘惑,當然並非因為它設計出色,而是因為制服所帶來的約束力——老師必須嚴肅、護士必須有愛心,空姐必須親切細心,而師姐則必定勇猛、大狀無不力壓群雄——結合期望約束力崩潰而產生的蕩漾心情而造就出的神秘魅力;簡單來說,就是反差,反差愈大,震撼力愈強;同一個女生,同樣脫下衣服,把普通衣服脫下,和把空姐制服脫下,震撼效果就是有差別。 有撕破制服「表面斯文」的前戲,「內裏open」才會有吸引力,是的,就是跟「男人不壞(少少)女人不愛」同一道理囉。 推而廣之,所有「淑女行業」其實都具有這種被期望約束力崩潰的魅力,例如「鋼琴老師」、「玉女歌手」、「皇妃」,以至這星期成為八卦雜誌封面的「新聞女主播」。 在同一個直播室裏,報道天氣的主播可以彈跳地跳出香港,報道新聞的女主播卻必須維持淑女形象,所以日韓劇以至未領得政府電視牌照的香港電視,都開拍了以新聞女主播為題材的電視劇,而內容必有撕破新聞女主播的斯文外表;其實誰不知道鏡頭前的女主播只是一張花紙,但人的天性就是傾向相信花紙包裹著的都是美麗的東西,除非——是北韓的新聞女主播。 周一、四刊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