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讀著九月號《哈佛商業評論》以「女性升遷:看不見的障礙」為專題,探討隱藏於商業世界頂層的「第二代性別偏見」的文章時,心底浮現出來的憂慮,並非我這一生究竟有沒有機會當上CEO,而是,那一大堆和我長著相反性別的香港男生,似乎愈發不能在這城市的中層裏生存的事實;以下是周六購物時連續碰上的兩宗案例: 【案例一】隱形眼鏡銷售員 — 我:除了用現金券,還有甚麼優惠? 中年男(非常不確定地):買六送一。 我:那我買左右眼各三盒吧。 中年男(有點驚青):不……不能,因為你左右眼度數……不一樣。 我:即是要買十二盒才有優惠?那豈不是很貴? 中年男(很驚青地點頭):是啊…… 當我意識到要控制一下自己的面部表情時,我已經本能地翻了一個白眼,你應該說付十二盒價錢得到十四盒,每盒平均平了xyz嘛…… 【案例二】化妝品銷售員 — 我:這盒組合,跟前年推出的那個特別版組合的顏色很相似,是不是有重複的? 年輕男(非常殷勤地):這個組合的好處,是可以為眼妝帶來更有立體感的效果…… 我:問題是這個組合有一半的顏色好像是前年那個特別版組合的顏色…… 年輕男(仍然非常殷勤地):好像這隻深朱古力色,塗在眼尾上…… 一個下午天翻兩次白眼,真的讓我非常憂心,這才是香港的「第二代性別偏見」 ——香港男人要不成為天之驕子的一分子,要不就只能出賣勞力,在中層這一大塊領域上,他們完全輸給了女人,問題是,兩極的配額都少得可憐,那大部分香港男人要怎麼辦了?須知道要是大部分香港男人都過得不好,香港女生都不會有好日子過的!「不怕神一般的對手,最怕豬一般的隊友」嘛,隊友們,出多啲力,醒啲啊! 周一、四刊登
Sam哥和Holiday終於戀上,讓觀眾的心都融化了,他倆年齡距離這麼大的批評全都煙消雲散,因為,我們都代入其中。 未懂得愛情前,我們都在等待羅密歐與茱麗葉式的一見鍾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全然忘記他倆最終要死),很多沒談得成戀愛的女生,就是在等待Mr. Right,一個她甫認識就能在心裏說「就是你了」或「我要硬你」的男人。然而,當意外地愛過,才會豁然明白,最讓人夢牽魂繞的愛,就是那段不知不覺愛上你的愛情。 Sam哥和Holiday就是不知不覺愛上了對方,所以愛得很隱密,隱密得連當事人都幾近沒察覺到。也正因如此,這場愛情得以在沒有人為修飾或阻撓下自然滋長,直至溢滿彼此心房,終於挑動了彼此神經─當我駭然發現的時候,我已經來不及不愛你了。把戰線拉闊一點來看,哪一種第三者最具殺傷力?是偶然在酒吧碰上的讓人禁不住來個一夜情的帥哥?還是在公司朝夕相對一起搏殺而不知不覺愛上的中年男人?你懂的。所以我們掀開報紙,看到一宗又一宗為情傷害自己或對方的個案,男女主角大多都長得平凡透頂,旁人看來,總忍不住嘀咕:「為啲咁嘅人?」 回說Sam哥和Holiday,假如男生想在Sam哥身上偷師一招半式追女術,會發覺偷無可偷,Sam哥左看右看都沒有追求過Holiday。同樣,假如女生想在Holiday身上學曉追男仔,也是學無可無。 雖然我們懂得不知不覺愛上你是最動人的愛情,但這種愛要在最無機心下才會發生。 一、四刊登
讀者:追了一個女孩子3年也追不到,如何擺脫這困局? 小天后:放棄,搞掂。 讀者:可是我不想放棄,想把她追到手。 小天后:OK,那只好出絕招了。整容。 讀者:吓?我的樣子是OK的。 小天后:她就是不喜歡嘛,不是嗎? 讀者:有其他方法嗎? 小天后:換個身份。 讀者:怎樣換? 小天后:例如你現在是工程師,就換個身份做飛機師,《衝上雲霄》超hit呀! 讀者:有沒有容易一點的? 小天后:那做化妝師吧。 讀者:其實工程師有甚麼不好呢? 小天后:可是她就是不喜歡工程師嘛,不是嗎? 讀者:可否不整容也不換身份呢? 小天后:換個性格吧!例如你本來言聽計從,隨傳隨到,以後就對她不瞅不睬,cool過cool魔! 讀者:有效嗎? 小天后:你言聽計從隨傳隨到又有效嗎?你隨便換性格試試頂多也只是一樣無效,沒甚麼更大損失。 讀者:可以不換樣子不換身份不換性格嗎? 小天后:換性向吧。很多女生都鍾情boys love文化!還有最後一招:登登登登,換個性別!想想你是男生的時候她就是不喜歡你嘛。 讀者:這個真換不來。 小天后:那又由第一個選擇開始考慮囉:放棄。 歡迎讀者繼續來信,小天后保證給你回信!
好吧,我們就承認我們的確超級愛展示自己的生活,沒錯,我們就是雄霸宇宙的「Facebook精」! 根據Facebook最新數據,香港位列Facebook活躍用戶人口比例首位,每十名香港人就有六位是Facebook活躍用戶(圖);我當然不是「有口話人冇口話自己」,我的Facebook上就有三千五百多名「朋友」,另有接近六百位「訂戶」,如果我發一條公開訊息,就有超過四千人可以like我(還未計算轉載),所以,我對自己在Facebook上的形象非常小心,我把自己塑造成一名滿有小智慧、充滿幽默感兼生活多姿多彩的中女(我也很想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少女,但實在無能為力);而且,我明白要在Facebook上活得好,一定要具備高EQ性能(不要看錯是性能力啊),所以就算有人在我的Facebook上留些惡毒說話,我也不會被他(多數是他而不是她呢)挑動起任何情緒,不會墮入跟他口水戰的圈套(他不過想借我的人氣來增加自己在Facebook上的知名度吧!嘿,我才不會讓他得逞!),而且不會立即封鎖他——我只會比平常更快點更新,分散我的「追隨者」的注意力,兼且令那條帶有惡毒留言的訊息趕快沉底,當那條訊息沉了下去,再沒有人在那兒回覆時,我才會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把那個「茂利」封鎖,令他死得不明不白之餘,更無法報復(哈哈哈!我在他有可能封鎖我之前先一步封鎖他!實在太勁了!) 對Facebook的繁忙生活,我真的要說一聲:WTF——Welcome to Facebook! 周一、四刊登
紐約兩名性格與價值觀迥異的平面設計師友人,碰巧同時間各自失戀,你眼望我眼之際忽發奇想:「不如我地試下40日內拍唔拍到拖吖?」然後開展了「Forty Days of Dating」工程,並訂下6項規則: 1. 兩人在這40天內必須每天見面 2. 每周至少約會3次 3. 每周去見一次輔導員 4. 每個周末一起出遊 5. 每天填寫問卷並記錄所有過程 6. 在這段期間內不可與其他異性單獨見面、約會以及發生性關係 二人視這6項為「培養健康關係」法則,驟眼看,真的健康到爆錶;雖沒有明言,但這些必定是他們從以往失敗戀情裏所得的體驗,認為只要糾正錯誤——沒有為感情關係付出時間、沒有看重約會的質與量、遇到問題沒去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沒有製造共同體驗生活的機會、沒有了解對方的心情兼且隨便劈腿等等——就算兩人價值觀不同,也很大機會愛上對方;弔詭的是,假如他們真的成功,就好像驗證這些規條的確有效。 其實除非其中一方有隱性怪癖,兩個人在沒有違反天生性向的情況下,以「死都要同對方拍到拖」為目標,成功率是幾達百分百的。以這種方式培養關係,根本就是俄國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所提倡的方法——由外而內融入角色中。作為「演員」的你,由外而內創作合乎角色的性格和合乎劇情需要的生活,把要演的戲以最寫實方法演釋,演得連自己都感覺這場戲猶如真實生活……以方法演技來「搵食」的演員,都要懂得如何抽離角色,所以,只要堅持拍拖的兩個人繼續以方法演技來演這場戲而不抽離,時間久了,都會相信這真是愛情。p.s. 40天的約會:http://fortydaysofdating.com。 周一、四刊登
常常收到女觀眾/讀者私信問:「小天后,究竟如何追男仔?」 在女追男仍然被大眾視為很「cheap」的香港裏,女追男的成功率其實非常之高,皆因女追男不但相對地罕有(就像限量版手錶,被女生追求的男生很難不對「限量版愛情」垂涎),兼且很像進行特務活動般既刺激又帶點浪漫和色慾感(君不見「007」系列電影都是刺激、浪漫又鹹濕的嗎?);一般來說,被追求的男生都會暗暗感覺幸福(或暗暗覺得好爽,簡稱:暗爽),而很多被追求的男生本來都是從沒想過會和這個女生有任何可能性的,最後卻搞到共諧連理,而且還會對這位「敢作敢為」的女生懷著一份長久的欣賞和感激。 那追男仔的竅門究竟是甚麼?如何追才不至於「cheap」呢?嘿,來抄筆記吧! 1. 當成暗戀來處理:例如你暗戀林峯,你會留意他的一舉一動,但不會天天守在他家門前(那是花癡而非暗戀),只會偶爾拐個大彎,看看會不會碰上他;你也不會喪like他Facebook上每一條訊息,或在每一條訊息下都搶「沙發」留言,大部分時間你都只會是CD-Rom,偶爾對他發的訊息有幽默的體會才會留下片言隻字。 2. 保持著自己原有的生活態度:要認真對待的事情堅持認真,禁不住想大笑的時候盡情大笑;不卑不亢,不要失去自己的價值觀和判斷能力。 3. 戒掉計算成功率的壞習慣:反正沒一條程式是準確的。 4. 對這段愛情不設期限:你不是很喜歡他嗎?就一直喜歡下去吧!三個月後他沒反應就不再喜歡?你以為自己的心是電腦軟件,可以把時限程式寫進去? 5. 享受付出而不問回報的快樂:在愛情的世界裏,去愛比被愛更動人心弦,只有笨人才會認為喜歡別人是蝕底的事情,又或認為愛一個人是一種投資,沒回報就要止蝕;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就是你最有魅力而不自覺(於是乎更有魅力!)的時候。 就是這樣了。嗄?那究竟如何才可成功約會他?如何才可成功示愛?安啦,你能做到以上守則,事情自然就會發生,因為,你都已經充滿吸引力了,愛情還會遠嗎?
接連有年輕人選擇結束生命,尋死的原因看在大人眼裡,確是過分輕率。 然而,我們都曾年輕過,愛情、學業、友情的確就是十七、八歲生命的全部,任何一塊出了嚴重岔子,年輕人的世界就會完全崩潰。不要妄下判斷說甚麼少年人被寵壞或未經歴過艱辛日子,以致太軟弱云云。一個對甚麼事都很hea的人絕不會自殺,選擇輕生的年輕人,往往是對生命非常認真的少年人。事實上,每個年代都有年輕人輕生,生命孕育就像田裡的幼苗,總有一些會早夭。 選擇輕生,總因感覺沒希望了;所愛的人離自己而去,感覺永遠沒可能再和他/她一起了,無盡的失望湧上心頭;被好朋友們誤會、杯葛,一直付出的感情像被視作垃圾,整個人就像掉進失望黑洞;一直認真構想未來的前途,也努力溫習過了,成績卻叫人失望透頂,感覺這個世界根本不適合自己生存;一直被期望會出人頭地,現在要叫重要的人失望了,單是想像他/她失望的模樣,已經受不了…… 年輕人啊,只是,有一件事你們也許還未知道,每個人在生命每個階段,都有失望的義務。無論作為兒女、學生或情人的你,又或是作為老師、父母或長輩的他們,同樣有對任何事情失望的義務,沒有人豁免。 英偉如威廉王子,性感如安祖蓮娜祖莉,富有如李嘉誠,對所期盼的事情都有失望的義務。生命免費給予我們溫暖陽光、奇蹟彩虹、瑰麗繁星,我們也就有義務在烏雲滿天的時候扛起失望,也不要害怕對你有期望的人失望,因為,他們同等地有扛起失望的義務,懂嗎? 周一、四刊登
「Cool魔」令全城女生著魔(最近你的辦公室話題總不會沒Captain Cool的份兒吧?),張智霖把「男人不少少壞女人不愛」的風采演繹得可愛非常,那種帶點自嘲式的幽默,在有關「性騷擾」的劇情上讓人忍唆不禁。 話說胡杏兒被鬼佬機師性騷擾,航空公司上下傳出一名機師被投訴性騷擾,「Cool魔」一聽馬上揚起眉梢,本能(又帶點委屈)地問:「唔係投訴我吓嘛?」眾所周知Captain Cool是蜜糖,女生都如小蜜蜂般撲向他,平常chok爆等女媾的Captain Cool,突然害怕被投訴鹹濕,這一反差,又要讓「Cool魔」的魅力指數再上升了。 性騷擾的定義一度令不少男士迷茫,「Cool魔」曾經對陳法拉索吻,原因是陳法拉想要得到PPP考題的答案,這是性騷擾嗎?但陳法拉在考慮數秒後,又真的給了一個吻給「Cool魔」以換取答案,這是否變成「性交易」了?但「Cool魔」得到這個吻後反口沒把答案給法拉,那事情發展到這裡,是不是已經演變成……勞資糾紛? 根據劇情,以上我所說的都沒有發生,「Cool魔」對陳法拉索吻不下一次,每次觀眾頂多只認為「Cool魔」實在太花弗了;同樣是機師,鬼佬機師究竟衰甚麼呢?衰太主動「出手」嗎?須知道「Cool魔」會攔著女生的去路、會索吻也會口舌調情,但卻從來不會主動「出手」的 ——高手吖! 好啦,我們心知肚明,鬼佬機師就是衰——樣衰囉。 相由心生,你樣衰一定是因為你心懷不軌啦!(逃)關於愛情,歪理連篇。
即將離職的員工憤怒情緒爆發,來一鋪「攬抄」,釀成一宗多人嚴重受傷的血案,真真正正不歡而散;傷害別人身體固然沒可能是對的,但不少「旁觀者」卻對兇徒寄予同情,因為,我們都活在江湖裏,而江湖的生活就是分黨分派,我們都嘗過被孤立、被大黨欺凌的滋味,對兇徒難受的心情,多多少少有點共鳴。 然而我們雖然討厭黨派,但當公司裏的「大黨派」成員向自己招手時,我們當中又有幾多個會說一句「不客氣了,我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了。」理由太多,最理直氣壯的理由就是不「埋堆」根本就不可能把工作好好完成,我寫的城市愛情小說《吉宅明愛》,女主角在看似可有可無的部門當個小主任,平常除了對她的小姿色有點興趣的男同事外,公司上下無人理會她工作上的需要,直至某天她突然被總經理相中,整間公司一夜之間對她有求必應 — 由替她把破電腦換掉到送她新咖啡機,場面比TVB八點檔處境劇的劇情更浮誇──卻是我的親身經歴;當你被大黨派視為自己人,你的生活真的可以由地獄折返人間。 小事如給你的petty cash寬鬆一點、有新電腦先替你更換,然後把你的舊電腦換給沒那麼friend的同事,或公司取得嘉麟樓月餅折扣,自動波把配額預先留給自己人包括你;大事如你主持的活動預算總批得比較爽手、你的供應商帳單亦常比其他人的先付;更大的事如你工作上出了錯替你圓謊……你很難不把他/她當成你的知己! 我們都討厭黨派,可最後都變得是非不分,假如最終出事,還會說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嗎? 周一、四刊登
演戲家族把Thornton Wilder 1938年的作品《小城風光》改編成音樂劇《美麗的一天》上演,這劇本美妙之處,是那丁點兒的抽離——從一開始當人物才出場的時候,說書人(原著為「舞台監督」一角)就把這個人的下場告訴了觀眾,像賣報紙的小孩子,異常聰明伶俐,說書人卻從容地告訴我們,這孩子後來會考拿了八科A,進了大學唸建築,可是暴動的時候被垃圾箱旁的炸彈炸死了,拿了這麼多A又有甚麼用呢……還有每天無怨無悔地持家的陳太太,小小的夢想就是和丈夫搭飛機到外國旅遊,說書人接著卻告訴我們,陳太太最終在巴黎因肺炎去世…… 前個星期認識了一名父親,為了充滿藝術才華的女兒想唸表演藝術而不肯去唸法律而非常苦惱,這位父親一邊訴苦,一邊想像女兒當律師的模樣(應該是《一號皇庭》看太多了),本來想保持緘默的我,最終還是忍不住跟這位父親說:「這是你的問題,不是你女兒的問題。」 「你不明白為人父母的心情,我們不會想孩子走辛苦的路。」「那是你女兒自己的生命,不是你的生命,她甘之如飴地想走一條『辛苦』的路,你可以選擇不支持她,但你沒有權阻止她。」「我不是……唉,你不明為人父母的心情……」無限loop。 也許沒當過母親的我真的不明白為人父母的心情,但至少我知道,任憑父母如何替孩子計劃一切,對孩子究竟能活多久,其實是完全無法拿捏的——你以為你的孩子一定能活到八十歲,所以一定要替他鋪排一條平穩大道免他顛沛流離?也許,你的孩子比你還要早離開這個世界。 偶爾,我們就扮演一下《美麗的一天》裏的說書人,把自己從眼下的生活抽離,跳到3年後,然後回頭看一下現在的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如女主角美麗所說,活得很忙——忙著糟塌感情和胡亂生活。 周一、四刊登
每年書展總讓好些作者忍不住訴說一下有關在香港寫作的收入問題,簡單來說,一般香港作家的收入就是連綜援戶都比不上(注意:倪匡、亦舒、張小嫻、梁望峯、深雪等不是一般作家啊,把大本營搬到台北的天航也不是一般作家啦);不要抹黑港女甫認識一個新男人就劈頭問人家月薪多少,對於很喜歡暗暗替別人計算收入的香港人來說,一認識到所謂的寫作人,不出三條問題就會出現「寫小說賺到錢㗎咩?」(第一條問題是:「你寫咩書?」第二條問題是:「你啲書賣到幾多本?」)而根據我自身的經驗,這樣劈頭問人家究竟賺多少錢的人是男人居多呢。 讀到這兒,大家還是想我直接回答究竟像我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作家能賺多少錢吧?好啦,告訴你們,我賺的錢是OK的,看,我住香港島(比住九龍高尚啊,不是嗎?),天天喝一杯Starbucks、每月做幾次facial都面不改容,簡單來說,非常中產;當然,我的錢都不是賣小說賺來的,你的常識沒錯啦,寫小說當然沒甚麼錢賺,像我這種窮作家,還要是有點姿色的(嘿,不是嗎?),自然就是去打劫—— 劫富(做些有錢賺的工作)濟貧(補貼沒錢賺的創作)。 沒錢而要跑去打劫是常識,但一般人會打劫打上癮,畢竟打劫帶來的安全感實在太高,本來當個扒手就能糊口,慢慢變成大雞唔食細米,策劃幾單大茶飯,好像更有成本效益,最後時間都花在打劫上,卻忘記當初為何要跑去打劫;只有那些能夠拿捏劫富和濟貧之間的平衡的寫作人,才能一直keep住作家這名銜囉。 p.s. 為了維持我酷酷的形象,我說了謊,其實我做facial是有贊助的:) 周一、四刊登
我在6月底演出的舞台劇中有3段「戀愛小天后」獨白,其中最受觀眾歡迎的一段,是講述愛情世界充滿欺騙的「神與豬」——「……你呃我,都呃得professional啲,出多少少力,俾多啲心機好好哋呃,唔好呃啲唔呃啲咁;同我去街就唔好同第二個whatsapp啦,send咗啲whatsapp又唔delete,咁你delete又唔使將成個whatsapp都delete到吉晒,咁好假㗎嘛!正所謂,唔怕神一般嘅對手,最怕豬一般嘅隊友,你咁豬,我真係好難配合你……」 是的,與其不切實際地要求自己或對方完全坦白,倒不如做個專業騙子,把對方欺騙到底,讓他/她完全不知自己受騙,那對這個人來說,就等如甚麼也沒發生過,能至致力達到這種境界的行騙者,是令人非常尊敬的,因為他實在是把你的感受放在首位!不要以為愛情裏的欺騙都只是和第三第四者有關,我隨便舉兩個例子: 買了大堆非常昂貴的心頭好,但不想被對方識破——專業的女騙子買了大堆名牌手袋皮鞋,會算好時間比對方早回家,然後把東西的價錢牌剪下來,連同單據一併毁掉,而這堆東西不會一次過出場,每件新品出場之間,至少相隔三個星期,務求對方注意不到,假如對方發現了,就從容地說:「開倉價,兩折咋!」 跟對方說見客,其實是去了看一齣對方不會有興趣陪自己看的戲——雖然對方沒興趣看這齣戲,但你「獨自去偷歡」就是不對!為了不令對方傷心,專業的男騙子,不但會把戲票和3D眼鏡丟掉,更會在看戲的時候,把手機上的GPS定位系統暫時關掉,以專心欣賞電影。 送給大家「神與豬」獨白的最後結語——「……如果你係神一般嘅對手,我又怕咩將我嘅愛情浪費晒喺你身上?反正,我唔會知道自己浪費咗。」 p.s. 重溫整段獨白:www.youtube.com/watch?v=Qp-WAYVCEEA
科學家一直沒停止研究如何令人類長生不老(相信這類研究長期獲巨額神秘資金支持)。最近讀到一篇有關這類「進展」報告,科學家認為只要找出導致衰老的DNA,然後針對性地令這些DNA回春,人類應可長生不老。 我們都害怕年華老去,但假如有長生不老這項選擇放在眼前,我們卻又大有保留;長生不老這個概念很概括,究竟是永遠停留在20歲的身體狀態,還是30歲、40歲呢?荷爾蒙影響著思想行為,假如我們難捨20歲的青春身體,就要永遠活在情緒上落極大、難以抑制情慾的日子裡,可能導致抑鬱或性癮症病患,不自殺了斷,也要長期服藥或勒戒。假如科學家能令人體永遠停留在20歲,但思想情緒智商等卻未隨之成長,那麼地球就會出現「千歲靈童」……好了,千歲靈童也要吃飯,如果活了千年都混得麻麻地,雖然以千歲的智慧看透了「工字冇出頭」的道理,但為兩餐,還是不得不天天朝八晚八地上班(將會千秋萬世地擁有20歲的身體卻去申請綜援,恐怕政府要將你人道毀滅了)。那麼,你將會身體力行地實踐「長命工夫長命做」這人生大道理了。 只有權傾天下的人會渴望長生不老,像奏始皇,也許,我們熟悉的李先生也有這種慾望。無論多麼捨不得我們的青春、生命,到這骨節眼上,我們還是會選擇找死。對了,假如死亡消失,有一種「產業」將會完全崩潰:教會。當永生實現了,又有誰去買上天堂的門票?相信各大教會必定非常鼓勵我們繼續找死。 周一、四刊登
在網絡上讀到一篇由塔羅師寫的文章「愛情中有些問題問不得」,說到愛情中最愚蠢的一個問題就是問對方:「我們到底是甚麼關係?」注意,重點並不是不能問這條問題,而是,就不要問對方這條問題吧。 雖然,我們都犯過這樣的錯誤。 他看來有很多女伴,但常常在夜深的時候打電話給我,一談就一個小時,直至我真的睏了,他才跟我溫柔地說晚安…… 辦公室裏,上司總派「豬頭骨」項目給我跟進,而他總暗暗替我分擔,甚至連日OT也像樂在其中…… 他常常在眾人面前把妻女掛在口邊,一副住家好男人的模樣,但很奇怪,他很緊張我的行蹤,常常whatsApp問在我哪兒,甚至曾在周末突然在我家樓下打電話給我,像是突擊檢查我有否去蒲…… 一個月、兩個月、半年,我們終於忍不住問他們:「我們到底是甚麼關係?」而我們得到的答案一定不會是:「傻豬,我們當然是情侶。」 在這個戀愛世代,有數不盡的名詞來界定兩個人的親密關係,除了傳統的情侶、未婚夫婦、夫妻外,我們現在還有:情夫情婦(被包養類)、小三小四(不被包養類)、性伴侶(固定關係類)、炮友(偶爾一次類)、靈魂伴侶(柏拉圖式)、前度(常在心式)、網友(虛擬式)、開放關係(飄忽不定式)、MBA(已婚但可式)、調情關係(眉來眼去式)等等…… 假如你倆是屬於三種傳統關係中的其中一種,難道你還會不知道?假如你們是徘徊在後面那堆關係之間而你又想有所改變,與其去跟對方確認你倆並非情侶,還不如把問題留給自己,然後自己回答,那至少,你還可以再追問並回答自己下一條問題:「要繼續還是要結束呢?」 周一、四刊登
這是給熟女的戀愛課。 從前女人到三十多四十歲仍然單身,又或離婚、喪夫了,大多就會從此「梳起唔嫁」,準備餘生都一個人過(至少表面上要這樣生活);時移世易,現在的熟女,無論背負著怎樣的過去,依然有很多重新戀愛的機會;也許遇上同樣離了婚的男人(或那人因為遇上自己而準備離婚),也許成為小三了,也許,愛上了比自己年輕或年長很多的男生,當然亦有可能「正正常常」地像十七歲時那樣戀愛;無論是那一種愛情,都有讓人欣喜的地方,因為能夠保持人生的可能性,總會活得比較精彩。 然而,熟女們,無論你要談的是何種戀愛,熱戀時要像十七歲,失戀時,卻要像五十七歲。 並不是說熱戀時要「o靚妹」上身(Well,Hello Kitty上身其實已經是中女行為),但在人生任何一個階段開展一段新戀情,如果不能像十七歲時那樣真誠,那麼願意付出又那麼義無反顧地享受,談這段戀愛又有甚麼樂趣和意義?(藉戀愛找飯票另計,但香港熟女其實熱衷於談戀愛多於找飯票)可是戀情一旦告終,熟女就要像個五十七歲的女人──豁達一點、幽默一點、內斂一點;Come on,男人(無論是十七歲抑或五十七歲)在許下承諾的時候都時百分百真心,但實行起來時總是力有不逮是常識吧?假如活了幾十年還不能對失戀豁達幽默兼內斂一點,這幾十年就白活了。 重點是,當我們在三十七、四十七甚至五十七歲失戀時,還像十七歲少女般哭鬧、發瘋、要生要死──畫面實在不好看。 畫面好看對熟女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當我們的臉蛋身材不能再好看的時候,畫面好看才能維持魅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