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J:小天后,我要告解! 小天后:唔使告解,你年輕,無論做咩都會被原諒的。 少女J:是咁的,有個男仔,同我講佢鍾意我同愛我,於是我答應做佢女朋友囉,我同佢都係第一次拍拖嘅,但只係拍咗拖三個禮拜,我已經開始發現自己對住佢係可以講鍾意同愛佢,但背住佢我又可以同其他男仔玩得好埋,所以我諗緊自己係唔係鍾意佢囉…… 小天后:原來如此。 少女J:小天后,點算呀? 小天后:你怕自己水性楊花? 少女J:水性楊花……點解呀? 小天后:即係……算啦,你怕自己見異思遷? 少女J:見異思遷……係咩呀? 小天后:我明白啦,你怕你愛錯咗佢! 少女J:係呀係呀!咁點算呀? 小天后:唔怕唔怕,你冇愛錯佢。 少女J:真係? 小天后:最多係佢愛錯你啫。 少女J:嗄? 小天后:冇問題嘅,第一次拍拖就係你以為佢鍾意自己,然後自己因為佢鍾意自己而鍾意佢,跟住發現原來佢鍾意自己嘅條件係自己要鍾意佢,然後發現原來自己唔係咁鍾意佢,跟住發現佢話鍾意自己原來係想自己話鍾意佢,最後就會去到「你又話愛我?」「你夠話鍾意我囉!」嘅狀況…… 少女J:咁跟住點呀? 小天后:跟住佢好hurt,你又好hurt,然後唱番幾隻 G.E.M同林宥嘉,搞掂。 少女J:一定係咁㗎咩? 小天后:咁又唔係,第一次拍拖都可以係吳尊同佢老婆咁嘅…… 少女J:即係點…… 小天后:結埋婚生埋兩件先同人講原來冇甩拖囉。 少女J:嗄?咁我即係要點…… 小天后:哎呀,你男朋友係唔係吳尊咁先?唔係就唔使諗囉! 周一、四刊登
愛情裏究竟有沒有「劣幣驅逐良幣」?讓我由一個少女時代(不是韓國女子組合)的愛情故事開始說起…… 學生年代我曾在美國當交換生,暑假的時候,認識了一名自中七畢業後就離開香港,一直在彼邦唸到碩士畢業,兼已經在當地工作的男生,人品純純的,因為他諗的是科學,本科裏99.9%都是男生,餘下的0.1%要不已被私有化,要不碰巧屬於「恐龍形」,並不合他的眼緣,所以多年來他都沒拍過拖,這可以解釋為何他對我「一見鍾情」,因為我的外形跟他心裏認為一個女生應該擁有的外形吻合;一見鍾情後當然是熱烈追求,幾個月後當交換計劃接近完結時,我「神推鬼使」接受了他,只開始了幾星期的戀情很快也就變成了「長距離關係」。 長距離關係不過維持了數星期,某天我突然收到他的最後通牒:「請你盡快作出決定,要不回美國和我結婚,要不,我們就分手吧。」「結婚?我還未畢業啊!」「轉過來美國唸吧,我供你。」「你急甚麼?」「如果你不回來,我就和契妹一起好了。」「契妹?誰?」「那個……」然後我驟然想起,「契妹」不就是那個一直被他歸類為「恐龍形」的女生! 不甘被威脅的我,當然九秒九就跟他sayonara,並且順理成章認為自己就是那個被「劣幣恐龍妹」驅逐的「良幣正點女友」,現在回想起來,也許人家才認為我是那個「以為自己好正」的「劣幣女友」呢。 p.s. 不過再來一次,我還是會sayonara! 周一、四刊登
很少人記得「劣幣驅逐良幣」這個來自經濟學的現象描述原本真是有關貨幣流通的,因為企業管理學把這描述借用到市場發展以及人力資源管理上,而「劣幣驅逐良幣」又的確把「好嘢總係輸俾衰嘢」的現實描述得很到肉,現在我們面對像香港電視不獲發牌這種事情,都會忍不住說句:「XYZ!又係劣幣驅逐良幣!」 如果你在職場上有一點年資,雖然EQ一定比初出茅蘆時高了不少,但偶爾,還是會為工作環境裏有一大堆平庸冇料卻總騎在自己頭上的人的情形黯然神傷吧? 在工作團隊裏,才華洋溢且充滿熱誠的人,大部分都不能夠在團隊裏長久生存下去,因為這類人把工作質素的基準霎時拉高,其餘的人,為了自己不會被相形見絀,就會聯合起來排擠這位原本只是單純想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人;於是,「良幣」就要在把工作做到合乎自己要求的高水準之餘,再騰出精神應付「劣幣」們各種拖後腿的招式,例如不給你需要的資訊、不讓你參與他們的社交活動、把更多的工作推給你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良幣」通常還可以撐一會兒,畢竟他才華洋溢,把工作做好本來就是他最擅長的事情,也許他還會暗暗鼓勵自己:「我就是遇強愈強嘛!」但就是在這一點上「良幣」搞錯了,因為他並非遇上甚麼強勁的對手,他只是遇上一群無賴的「劣幣」,這群無賴用「本pair」、「hea做」、「鬥長命」等等的方式和你過招,「良幣」猶如武林高手,「唔怕神一般的對手,最怕豬一般的隊友」,最終,他都會因為「怕咗佢地」而離開。 不少「良幣」經過練歷後自願自廢武功成為「劣幣」,並以四個字總結:「適者生存。」(下篇再談愛情裏的「劣幣驅逐良幣」。) 周一、四刊登
一位網台主持在節目中告訴聽眾他也許會結婚了,因為他十年前的前度女友患了第三期淋巴癌,且身邊帶著一個只有兩歲的小孩,小孩的外籍生父早已不知去向;十年前,主持人北上工作拋棄了這個女生,十年後重遇,他仍然單身,想給予這個曾經和自己很親密的女生一點依靠。 他身邊的人當然不會沒有反應。一般的反應應該跟你現在想的相近——很欣賞你有情有義,但,唔使去到結婚咁盡呀? 被自由戀愛主義養大的我們,常常順理成章認為婚姻必須建基於愛情;先不說那些政治聯盟婚姻、生意伙伴婚姻或宗教排外婚姻,坊間有很多婚姻都並非建基於愛情之上:老父病重,風水佬話最好結婚沖喜一下、三十大限來了,靜雞雞去找金牌媒人牽紅線,只要對方有齊五官兼有份正當職業,接著就已經三年抱兩,九十年代前還有因為申請居屋而結婚呢,至於最普遍的非愛情婚姻,當然就是——奉子成婚。 因為純正愛情而結的婚會比因為其他原因而結的婚堅固嗎?恐怕答案不但是「否」,更要是相反才對——純愛婚姻比非純愛婚姻更脆弱,因為純愛婚姻帶著太多期望、憧憬與理所當然,一點點落差就讓人失望非常,相反,非純愛婚姻有著可以量度的目標:被沖喜的老父的病情有否好轉、光顧金牌媒人而得來的伴侶是否繼續擁有正當職業、居屋申請成功與否,以至撫養意外得來的孩子長大成人,都可以令這段非純愛婚姻堅固非常。 這位主持人應否結這場婚,到最後,還不都是從結果說回來。 周一、四刊登
小時候看電視直播戴安娜和查理斯王子的盛大婚禮,長大一點又看了電視現場轉播萬梓良和恬妞的華麗婚宴,然後是呂良偉和鄺美雲——得出的結論是,不要搞萬人矚目惹人艷羨的婚禮,很快就會離婚的。 假如我搞了一場婚禮,叫了一堆朋友來當我的姊妹,筵開了一百席,收了賓客一百幾廿萬入場費,然後,半年後就離婚了,我會覺得很對不起所有被我麻煩了而當時想著「算啦,你一世人一次,豪俾你啦!」的朋友們,因為將心比己,假如我付了過千元入場券替人家做盛宴的食客A,然後一個轉身他們就分開了,我會很想叫一聲:「回水啊!」再補一句:「千五蚊係諗住你至少結十五年婚㗎噃,你結得個半年,prorated俾番我好噃。」 推而廣之,假如你有朋友在facebook上無日無之上載和男/女朋友的恩愛照片,就算你不是每一張都按「讚」,每十張你總不好意思不按一次「讚」吧?但當你按了幾百個「讚」之後,他們突然分手了,然後由無日無之展示他/她是如何談戀愛,變成無日無之感嘆如何被愛情愚弄,你不也會覺得「喂,你係咁引我俾like你,一個轉背你哋又唔like對方了,咁我俾個幾百個like咪嘥晒囉?」還有,「咁我依家究竟要like定唔like你依家個status呢?你真係搞到我好亂啊!」 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予人,重點是,日本有傳媒分析容易分手情侶的十大特質第一位就是:常在facebook展示恩愛照片!這應該跟搞萬人矚目婚禮同出一轍 — 很快就會離婚的! 小心閃光彈反彈!www.facebook.com/littlelovequeen。周一、四刊登。
在大陸、香港和台灣這三個最多華人血統的地方中,台灣無疑是思想最自由奔放的一地,但旅居台灣12年的日本自由身撰稿人酒井亨在新出版的作品《蛤ㄏㄚˊ!台灣人來了:日本人眼中,你一定會愛上台灣的N個理由》中卻說台灣女人是個狠角色,很獨裁似的。Well,其實「狠」跟「自由」真的沒有抵觸。 酒井亨提到台灣男生以近乎「跟蹤狂」方式追求,而好些女生即使已經有男朋友,還是會接受他人追求,藉此讓男友吃醋,好等提高自身價值;假如瘋狂追求奏效,雙方成為情侶,男生就會開始一場噩夢:必須全力以赴開車接送、吃飯掏錢、幫忙拎包包,否則彷彿女友就會被搶走。 台灣女生狠嗎?大概真的有點狠,但這就是自由─男女自由市場。 生長於日本這男權國家的酒井亨,說台灣女生夠狠其實帶著幽默成分,他真正想說的,是台灣男女對愛情那種幾近完全缺乏安全感的心情:「就我知道的劈腿案例中,有位男性同事不久前才感嘆『我要跟女友分手』,隔一周卻交了新女朋友還回家過夜。僅僅一周應該無法進展得如此迅速,想必和前女友交往不順時,就已準備好『備胎』了。」 缺乏安全感,讓男人暗藏「後備胎」、女人無間「收兵」,全都是男女自由市場下的副產品。
大學生:小天后,有甚麼辦法令女朋友更投入我們的關係? 小天后:她如何不投入呢? 大學生:她從沒說過愛我! 小天后:你有為她擋過子彈嗎? 大學生:……沒遇過要擋子彈的moment…… 小天后:就是了嘛。 大學生:但她連說句很掛念我也沒有! 小天后:你們天各一方嗎? 大學生:……我們是同學…… 小天后:就是了嘛。 大學生:但每次吃飯都是我付錢! 小天后:你們吃很貴嗎? 大學生:……但她只是坐著等吃…… 小天后:難道站著等吃? 大學生:她不肯和我做愛! 小天后:她沒有義務和你做愛啊。 大學生:我覺得我是在單方面付出…… 小天后:你是覺得你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 大學生:對對對!小天后,你終於明白了! 小天后:我一直都很明白,只是你不明白罷了。 大學生:不明白甚麼? 小天后:愛情不是買賣,公平交易法、等價交換、收入與官職不相稱等等都不保障愛情的。 大學生:……收入與官職不相稱? 小天后:擔任男友這一官職,是沒有收入保障的啊! 大學生:可是,我很沒有安全感……她長得很漂亮…… 小天后:That’s it!你終於說出真心話了,你沒有安全感,並非因為她沒說過愛你,或因為她吃飯不付錢,或不肯跟你做愛,而是因為她長得漂亮!我跟你說,就算她做足你想她做的事情,你還是會感覺沒有安全感的,一天她依然漂亮, 一天你都會沒有安全感,so,想要安全感,找個不漂亮的吧!不過我先告訴你,外貌和變心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大學生:甚麼意思? 小天后:你以為長得漂亮的就容易變心?我看,你會比她更早變心,走著瞧吧! 周一、四刊登
在職場上,我一直有一個解不開的疑團——很多時候,明明把工作做好比在辦公室裏互拖後腿容易及省時省精力得多,為甚麼總有一堆人那麼喜歡拖別人後腿?難道這些人精力過剩? 《半澤直樹》的「以牙還牙、加倍奉還」以至「加十倍、加百倍奉還」成為這一期的金句,皆因「下屬的功勞歸上司,上司的過失歸下屬」確實天天都在上演,雖然很賤,但邀功卸膊畢竟合乎常理;《半澤直樹》讓中層管理人看得更咬牙切齒的,其實是把拖後腿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的劇情;在職場上打滾多年後,真的敢問一句:「天下間有沒有一間企業是沒有拖後腿文化的?」無論公司大小,總有那麼一些人把拖後腿當成首要工作,大至派系和派系之間互拖,小至同事和同事之間互拖,拖別人和防止被別人拖,就花了至少一半工作時間,然後,還真的覺得自己忙得不可開交,感覺自己就算不是為工作鞠躬盡瘁,也一定是死而後已。 然而除非真的有一名半澤直樹在公司裏,否則拖後腿只有「攬抄」的下場,就是這一點最讓人費解;邀功卸膊還算有個人得益,但「攬抄」就是一齊去死啊!明明「雖然我做不到,但假如有人做得到會對整體都有利」是這麼容易明白的道理,但偏偏「我做不到,所以不許有人做得到」才是主流企業文化……好吧,我想,就是跟「我得不到他,你也休想得到他!」同一種想法吧,這也解釋了為啥香港的轉工率這麼高,應該跟離婚率不相伯仲——都把老闆當成情人了。 周一、四刊登
絕望男:小天后,一年前你教我用麥兜媽媽的「如何防止嬰兒嘔奶」秘方來保住那廿萬私己錢,我照做了,果然有效!但兜了一年圈,女友已經唔受兜了。 小天后:這個嘛,BB長大了,當然不再飲奶囉。 絕望男:女友發現我在和她去歐洲旅行、買樓和結婚之間兜圈,狠下心腸,約我星期天去買戒指! 小天后:這不就是傳說中的逼婚! 絕望男:救我啊。 小天后:事到如今,你只能絕地反擊了。 絕望男:即是…… 小天后:方法就是「順水推舟」。 絕望男:是「老漢推車」的朋友嗎? 小天后:是順著你的命運走。買了戒指就順勢求婚,求了婚順勢結婚,結了婚順勢搞婚外情,搞了婚外情再順勢離婚,搞掂。 絕望男:吓…… 小天后:很多事情定要結婚後才能成事,如婚外情,先決條件並非你夠靚仔或有錢,而是必須結了婚。離婚也一樣,以為離婚先決條件是有第三者?離婚前你必須先結婚啊,對不對? 絕望男:我……又頭暈了…… 小天后:星期天去買戒指啦。Next! 周一、四刊登
絕望男:小天后,我要告解!我拍拖了,但才兩個星期,女朋友就暗示要一起存錢準備買樓結婚…… 小天后:一定是因為你在兩星期內就把人家的豬吃掉了啦。 絕望男:呃……那怎麼辦啊? 小天后:象徵式每個月存五百蚊囉。 絕望男:其實我有廿萬私己錢,如果被我女友發現,她一定會迫我立即和她結婚的! 小天后:歪傻,廿萬怎夠港女搞一場婚禮? 絕望男:那她一定會要求我和她去歐洲旅行,又或把廿萬存進我們的聯名戶口! 小天后:那你就要用麥兜媽媽的「麥太家事常識」之「如何防止嬰兒嘔奶」的秘方了!如何防止嬰兒嘔奶呢?方法是,你改餵嬰兒好立克,那嬰兒只會嘔好立克而不會嘔奶,那如何防止嬰兒嘔好立克呢?方法是,你改餵嬰兒阿華田,那嬰兒就只會嘔阿華田而不會嘔好立克!那如何防止嬰兒嘔阿華田呢?很簡單,你改餵嬰兒飲奶,那嬰兒不就只會嘔奶而不會再嘔阿華田嗎?那如何防止嬰兒嘔奶呢?參看第一個方法就成了! 絕望男:我……頭都暈了…… 小天后:舉一反三,港男如何保住廿萬私己錢呢?方法是,當你的女朋友要你把錢拿來和她去歐洲旅行時,你就說這些錢是用來籌備夢幻式婚禮的,當你的女朋友說要籌備婚禮時,你就說樓價跌不下去,這些錢要留來作買樓基金,當你的女朋友說為啥還不買樓時,你就說歐元好像疲弱,似乎是時候去一趟歐洲旅行了!當你的女友說要申請假期去歐洲旅行時如何是好呢?請參看第一個方法! 絕望男:咦,好似掂喎…… (絕望男故事未完,下期再續。) 周一、四刊登
Introducing the new iPhone. And the new iPhone. 全新iPhone經已面世。同時面世還要有全新iPhone。 -------------------------------------------- 說些廣告行內的「騎呢」運作模式給大家聽,一個超級大品牌的全球廣告,通常都是由「宗主國」委託的環球廣告公司負責「原裝」版本,然後分派到廣告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進行本地化「改編」,以適合當地文化,如果這個品牌廣告費夠多,委託的環球廣告公司夠頂尖,廣告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夠人才濟濟,本地化的過程由各分公司的創作總監判斷優劣,那本地化的作品應該都在水平之上。 然而,傳統廣告行業早已是夕陽工業,環球廣告公司的各地分公司大多大縮水,甚至根本沒有真正的本地創作部,這些環球廣告公司會在不同的市場找自由文字工作者來把原版文案翻譯,但眾所周知,廣告文案是不能直譯的,但意譯又可能失去原版文案的創作精粹,於是這些環球廣告公司想出了一個新的名詞——Transcreation——包含了翻譯(translation)和創作(creation),要身在世界各地的自由身文案工作者transcreate外語廣告標題;我一直有做這種文案工作,也一直不知道究竟transcreation是啥意思,除了,因為這種工作被歸類為翻譯工作而非創作,稿費幾乎跟以數字數來算的一樣低微。 -------------------------------------------- 技癢,Introducing the new iPhone. And the new iPhone. 「譯」成以下這樣會不會好一點? 「全新iPhone經已面世。同時面世的iPhone也是全新的。」 都不好?哎,是翻譯而非創作嘛。 周一、四刊登
剛畢業在廣告公司上班時,一位較年長的同事閒聊提及和女友拍拖多時,應該結婚了,然後談到理想的婚姻生活:「最好一人一間房啦。」 很多人不曉得,一夫一妻制在香港不過40年歷史,因為社會教化─透過學校、教會、電視劇等一直在「宣傳」,我們都認為要不獨身,要不就過一夫一妻生活是「唯二」的兩條正路,而兩條正路中,又以一夫一妻生活看似比較幸福和安全。於是,大家都以結婚為目標……才會有「婚姻是戀愛墳墓」的下場。戀愛是「形而上」狀態,兩個人整天在同一間屋子裏生活卻是「形而下」狀況,基本上是兩碼子事情;兩個既互相欣賞仰慕、觸碰彼此身體又會燃起性慾的人,不一定是生活中的好伴侶,有些人很喜歡對分手或離婚個案下結論:「都因為愛得不夠。」那是濫用了愛這個字。 你很愛一個人,如果飛來橫禍,一輛失控汽車向你們衝過來,或遇上街頭槍戰,你一定想也不想就擋在他前面,為他賠上性命。然而,你不一定能夠和他天天待在一起生活;因為生活是漫長過程,猶如畫一幅巨畫、建築一座大教堂、打造一隻陀飛輪或拍攝一齣大電影,過程都是冗長、細碎而機械化,沒有人比你更懂得欣賞這幅畫、這座教堂這齣電影,並不代表你有能耐待在創作或建築的過程中,這並非說你不夠愛他,愛情本來就不是用來生活的。 同一道理,整天吵架的兩個人不一定代表不愛對方啊。這樣想,是不是好過一點呢?不要低估愛的力量,也不要高估愛的作用。
在Facebook或討論區一人分飾幾角自問自答,然後忘記換帳號露餡被塘邊鶴大肆恥笑,最終只好潛水伺機再換帳號捲土重來的事件,我們真是見怪不怪,甚至乎自己因為不同的原因都曾經這樣做過;在商業世界裏有喪屍帳戶,專門用來增加商用Facebook專頁的讚好數量;在政治世界裏有五毛,一人分飾幾廿人,專職製造所屬陣營在網絡上的聲勢,正所謂「輸人唔輸陣」嘛,自我感覺良好就是了;而在愛情世界裏,就有自己和自己談戀愛給網友觀看…… 對喪屍帳戶我們是完全不會去理會的,頂多說句「淘寶都有like賣啦!」;對五毛,網上社運分子會對其進行鍵盤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自己也難免要化身五毛,換上幾個分身帳戶把對家擊退;當我們發現有人自己和自己談戀愛呢,我們卻會非常真心 - 真心地恥笑他(或她)。 很久以前有一宗娛樂新聞,本地天后女歌手老作了一名日本籍男友,以示自己並非無人問津,每次記者問起她的戀愛狀況,她都會回答記者一些和「男友」相處的小事情;不要說是天后女歌手為了職業需要,凡人如我們,也曾試過不下一次請男性朋友來充當男友,好在前男友面前示威;又或在朋友面前,說到身邊每位男性都彷彿對自己有興趣兼有企圖……我們誰不是五毛呢?如果,「和自己談戀愛」是一首流行曲的名字,然後由林峯主唱並拍成MV,應該可以成為Facebook上的熱門轉貼。 周一、四刊登/(Facebook:戀愛小天后 )
上班族尤其是中層白領,在朝九晚六九個小時裏花上最多的時間,除了開會,必定是處理電郵;因為電郵已經不再是通訊工具,而是「呈堂證供」。 十年八年前的法律冷知識有「法庭一般不接受電郵作為證據」這一項,因為在互通電郵的過程裏電郵的內容太容易被修改,所以電郵被視為不可靠證據;然而2007年香港爆出的教育學院風波,卻的確是由時任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的一封電郵掀起,李國章在事件中接受了一連串聆訊;總而言之,小心翼翼地寫電郵已然成為中層管理人辦公室求生指南中的重點事項。 你一定在點頭吧?因為在你的職場生涯裏,就算沒經歴過「爆大鑊」時對家拿著厚厚一疊列印出來的電郵和你對質的場面,也一定嘗過被人「引用」你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分某秒寫的電郵來把「大鑊」推到你身上;為了保障自己不會白白送死,多年下來,我們都練就了一套表面誠懇內裏保守,但收件人又感覺事情有被我們推進了一大步的寫電郵大法;另一方面 ,那堆雞毛蒜皮明明可以用電話來辦妥的事件,我們全都以電郵來處理,好等一切白紙黑字。 更甚的是,辦公室上上下下都把工作過程以電郵來記錄,好等上司和同事不會覺得自己是個冗員,而又以半夜三更發電郵來顯示自己對工作有多熱誠,最終,一切作的「業」都回歸到自己的電郵信箱,每檢查一次郵箱都有三百封未讀郵件──十五年前Tom Hanks和Meg Ryan以電郵傳情的《You’ve Got Mail》既浪漫又窩心,我們啊,的確很能把所有浪漫事情摧毁淨盡。 周一、四刊登
香港最近很流行「家長會」,流行得連香港大學都就快要成立香港大學家長會了。 香港大學特地在其網站開闢了家長專頁(http://wp.cedars.hku.hk/web/parents/zh/2013/01/11/introduction/),像解釋流行性感冒究竟是一種甚麼病般,向大學新生家長詳細講解「讀香港大學究竟是甚麼一回事」,而作為香港大學的家長,又需要做些甚麼;相信大學的公關,必定會說這是增加透明度,讓「持份者」更明瞭自己權益的「進步表現」,但難道我們會不曉得,一切都是因為學校已經變成學店了 - 付了這麼多錢的消費者,當然享有消費者權益,若然貨不對辦,連消費者委員會都應該受理投訴呢。 你一定猜我接著會說甚麼「怪獸家長」呀、「現在的大學生都不懂享受大學生活」諸如此類的說話,no no no,相反,我認為就算大學家長會正式成立並密切監察兼參與學校的運作,學店消費者的權益還是得不到周全保障,皆因現在唸大學的模式,還是沿用傳統學校的模式,但學店消費者希望買到的「服務」卻跟從前的學生或家長所渴望的大有不同;從前,唸大學除了希望學有所成,然後做個專業人士外,對大學生活還會有一份浪漫的憧憬,但這些日子已經遠去了,因為學費日益昂貴,現在的學店消費者只希望付出的學費可以超速換取離開學校的入場券,可是現在的大學仍然裝模作樣地上課,學制改來改去還是三改四四改三三改四,徒然追不上消費者的訴求,哎,搞甚麼家長會學生會,直接將大學課程晶片植入學生的腦袋裏,然後考試、畢業,搞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