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看TVB電視劇,連自己覺得有點政治不正確,但我還是忍不住追看黃子華的《My盛Lady》,而且,連連看得淚眼汪汪。 身為電視精,我極度推崇美劇,一絲不苟的製作,劇本對人性矛盾的觸動點遠比港台日劇(對不起沒看韓劇)為深,對白也寫得著實太扣人心弦,由《Sex and the City》開始到現在的 《Good Wife》,每星期我都會戴著耳機看幾集美劇,因為它們的製作細緻得連開關門的聲效都特別好聽,必須細意享受;我也喜歡日劇,主要是喜歡木村拓哉(踢飛我吧!),可以把《悠長假期》看完一遍再一遍,當然,沒有比日本更能拍出讓人熱血沸騰的勵志劇;還有自從《流星花園》開始的台劇,繼日劇《悠長假期》、《東京愛的故事》可以把我哭得眼腫臉胖,台灣偶像劇《命中注定我愛你》直接讓人淚崩,《犀利人妻》更把台劇由偶像劇的層次帶到更貼近「成人生活」的領域……但縱然外國的電視劇有多精彩,我還是放棄不了港劇。 就像無論英語說得有多流利,我還是喜歡和港男談戀愛,只有和港男拍拖,才可以一起聽張學友陳奕迅,可以和他分享兒時流連的地方,比拼誰唸的中學更有型……我可以在《Sex and the City》、《悠長假期》、《犀利人妻》等等電視劇裏找到很多自己的影子,但當衰衰格格的香廣男愧疚地、輕輕地說sorry時,那感動卻是來自……你真的有過幾近一模一樣的經歷,這個人在這地方這情景下用這樣的語言和語調說的這些話,直說到你的心坎裏了。 香港變得愈來愈小,我們的文化被恣意混和,港式廣東話將變成少數民族語言,而港式愛情故事……大概也會在下世紀消失。 p.s. 好吧,除了港男,假如阮經天願意和我談戀愛,我是OK的。 周一、四刊登
臨近聖誕,網上熱傳航空公司WestJet送給幸運旅客的聖誕大驚喜─—某一航班的旅客,在前往登機閘的途中,發現了一個電子大屏幕,屏幕上充滿聖誕氣氛,更有一名聖誕老人,呵呵呵的向自己招手,旅客被吸引走到屏幕前,聖誕老人就開始和他們說話,逗他們開心,然後聖誕老人問他們:「想要甚麼聖誕禮物嗎?」旅客便開始很隨意卻又很認真地回答…… 「很冷,想要一條溫暖的圍巾。」 「真的想要一部超大屏幕的電視機!」與家人同行的家庭主婦說。 「我想要一條新底褲。」一名獨行的男士說,聖誕老人問他:「只是想要一條新底褲?」「獨男」肯定地回答說:「嗯,就是想要一條新底褲!」 一名又一名乘客,和聖誕老人開心對談後陸續登機,大概都在互相談了一會這名電子聖誕老人吧。 飛機起飛再降落,旅客都有點疲累了,走到行李輸送帶前準備撿自己的行裝,magic moment來了,輸送帶的閘門一開,一盒又一盒包裝精美的禮物沿著輸送帶流到旅客的眼前,每盒禮物上都附上一卡,寫上不同旅客的名字,是的,想要一條溫暖圍巾的旅客,收到一條大圍巾;想要一條新底褲的「獨男」,願望也成真了;而壓軸的是一個超級大禮物盒,盛載著一部超大屏幕的電視機,昂然由輸送帶流到與家人同行的家庭主婦前! 整個活動被拍成影片,由在鏡頭後的聖誕老人,以及躲在聖誕老人背後的工作人員,抄寫每名乘客的名字和願望,再奔跑到商店購買禮物、包裝好、運到顧客眼前,而每名收到禮物的客人的驚喜與感動,都被攝錄在鏡頭下,我們都被感動了,真的……too good to be true。 職業病的關係,我快速計算了一下整個活動的預算,大約港幣100萬就可以了,以營造企業形象及提高品牌知名度來說,一個字:抵!那,作為行內人,我有沒有懷疑過一切都是造假的? 沒有,我還選擇相信,人的願望其實很簡單。 你一定想問,假如有乘客的願望是1卡鑽石呢?構思這活動的負責人會沒想過這些問題嗎?都可以應付的;三十年前黎智英創立佐丹奴品牌,以「任試任換」作招徠,冷眼旁觀的人說:「嘿,死梗!」結果,少於1%的顧客使用這項特權,我們啊,其實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貪婪;靜靜地make a wish吧,你會發現自己的願望其實也很簡單。 周一、四刊登
世界各地有很多古怪的法律其實早已名存實亡,例如泰國法律不允許「真空」(不穿內衣)上街,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做鬼臉呢,法律上是可以被拘捕的……當一些要求或規則被定得違反人性或「高不可攀」時,這些規則就會變成裝飾品──或被無視,或被陽奉陰違,又或,成為革命的導火線;但同時,假如規則定得合乎人性,配合社教化,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毫不猶豫地遵守,因為惰性以及遵守規則得到的獎勵,相比違反規則遭到的懲罰,實在「著數」得多;換句話說,管理者懂得拿捏規則的鬆緊,對一個群體的穩定性起了關鍵的影響。 以上是社會學101裏有關社會結構的精要陳述,驟耳聽來頭頭是道,然而,社會科學之所以永遠不能成為真正的科學,就是因為這些研究對象是,登登登登,人!就以上有關規則的說法,究竟甚麼是「合乎人性」的規則呢?單這一點已可辯論一萬年,因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下,配合不同力度的社教化,對同一條規則所產生的反應和忍耐力實在可以大相逕庭,而社會科學學者,永遠無法給予想利用這門科學更有效地管治群體者一個絕對的答案。 因為沒有絕對答案,我們最後只好訴諸「試水溫」、「摸底」,以求掌握目標群眾的忍耐極限,無論是同志應否享有結婚權利、我們應否挺身而出爭取真正的普選、自由行審批權應否回歸到我們手上,抑或,應否原諒打了你14巴的女朋友……有沒有感覺我們這一年沒停止過被摸底?雖然社會科學不是一門真正的科學,但「臨床」檢驗告訴我們,當我們自覺被頻繁地摸底,代表這個社會已到達臨界點,所以明明丟東西是被公認不對的,但路姆西卻被搶購一空!
知不知道其實你在面試一份工作前,你的未來僱主可能已經在前一天把你google了一遍,假如你的facebook是公開的,到你的facebook遊覽一下這動作應該也在他的checklist上;我有一次親身經歷,有一間和立法會功能組別有關係的半公營機構,透過我的前僱主得到我的簡歷,認為我非常適合他們眼下一個空缺,熱情非常地打電話給我,請我去面試,但第二天當我跟他們見面時,他們的態度卻變得非常客氣,直說:「我們這裏其實有點像政府機構,這份工對你來說也許太沉悶了,你還是適合商業化的公司,可以完全展露你的才華……」 然後我發現,原來他們剛google了我,看了我在網台主持的節目(應該是看了那集我和拍檔主持教觀眾如何穿著成一個有型的經理,在這一集裏我高呼「最憎開會!」拍檔問「咁CEO叫你開會呢?」我答「都唔開!」),也快速看了這個專欄的一些舊文章,結果,他們認為我不夠乖吧。OK,他們是對的,我真的不乖啦。 但假如你相信能從一個人的facebook去了解那個人的真面目,卻極有可能「正中下懷」,facebook是我們的公關渠道,我們想在別人面前營造一個怎樣的形象,就會多貼相應的圖片和多寫有關那形象的狀況 - 例如多貼些可愛動物的照片,形象就會變得善良;多貼些璀璨party的盛況,形象就會變得social;多說些社會議題呢,形象就會變得激進。 認罪吧!我們有多花心思去經營我們的facebook,我們的機心就有多重! 不要相信facebook,當然,包括我的facebook,但,可以相信「戀愛小天后」的facebook,因為開宗明義是公關專頁來的,願者上釣! www.facebook.com/littlelovequeen 周一、四刊登
花邊新聞說,英國某交友app調查顯示,每三個人就有一個能在離家8公里內找到另一半,well,以「搖一搖」找出附近「朋友」來開展社交網絡為其中一大賣點的交友app (成為情侶前要先成為朋友是常識吧!),得出這種調查結果是必然的啦,不過,說愛情無分遠近,又真是好傻好天真。 愛情梗係有分遠近! 少年時代情竇初開,你戀上港台日韓英美偶像劇的男女主角,追蹤他/她的消息,守候他/她的蒞臨,但,同校小生/小花追求你,你最後還是欣然接受了,愛情包含多種成分,「私有化」就是其中一種成分,而「私有化」又再分為精神上和肉體上的層面,也許你精神上被偶像私有化了,但肉體上,我們多會選擇能方便與我們親近的人。 所謂能在8公里內找到另一半的說法,重點是「方便」,就是說即便我們可以完全自由地戀愛,天生的惰性都會令我們傾向捨難取易,「就手」成為發酵愛情的重要條件;這就是為啥要成為千億新抱,需要在十多年前就開始鋪排,一般人要把和千億的距離拉到8公里內,十多年時間只是基本消費而已。 當然,不論你是否願意舟車勞頓攀山涉水地追求所愛,張小嫻所說的距離,還真是愛情裡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上篇說到一對buddies中的女方,把香水噴灑在男方的睡房和枕頭上,我為這狀況拆解為「霸地盤」,說時遲那時快,又有更新的狀況出現了! 男方來信說,剛過去的晚上,他和她又一起在男方的家——正確點來說,是男方的睡房——看電影兼飲酒hea了一整個晚上,像這種晚上,他們都不知過了多少次了,然而,這次有點不同,這次,酒量非常淺的女方,「豪飲」了一支白酒,然後就死死的睡在男方的床上。 如果你是這位男生,大概都會做他接著做的事情——替她蓋好被,讓她舒舒服服地睡,自己則伏在書桌上入睡(嗄?如果你是這位男生,你不會這樣做?你會……?真的?)而狀況就發生在深夜…… 深夜,大概仍然未酒醒的女方,發現這封來信的主人公伏在書桌上睡,想也沒想,就把他拉到床上一起睡,然後就擁抱他,再吻他…… 來信說,他其實是喜歡她的,只是因為曾經在情場受傷,所以想保持單身,而她呢,她知道她是被一個想保持單身的男生喜歡著的……翌日酒醒了,女方跟男方說:「抱歉,昨晚喝多了,我平常不會隨便喝醉的,就算醉了,也不會隨便抓個人亂抱亂吻。」 最後男生問我:「這是甚麼狀況了?」 這是甚麼狀況?這還要問?這當然是戀愛的狀況啦! 你以為你保持著單身身份,就不會進入戀愛的狀態?就等於一個人結了婚,就不會喜歡上另一個人?當了太監,就不會愛上別人?身份跟戀愛狀況根本是沒有關係的——這個在你的枕頭上噴灑香水的女生,只是一直配合著你喜歡維持的身份來跟你談戀愛而已,蠢蛋。
女讀者來信,說她有一名非常要好的男性朋友,要好的程度至常常互相去對方的家hea,二人共處一室飲飽食醉,說著無無聊聊不著邊際的話,嘻嘻哈哈就好幾個小時,總之,她和他就是一對非常要好的buddies,然後,某天,其中一個將隨身攜帶的香水噴灑在對方的睡房和枕頭上…… 讀者的問題是,這是甚麼狀況了? 一般朋友之間是不會有甚麼狀況不狀況的,buddies之間呢,狀況會多一點點,例如,一方遇到工作問題,另一方極有可能連續幾晚,甚至連續幾星期推掉所有下班後的約會來幫忙他/她解決,而且做得絕對比自己上班時更加起勁;又例如,假若你的buddy在毫無先兆下突然和一個你完全不認識的人拍拖,你驚愕之餘,更會感覺被背叛,甚至直接嘗到濃烈的失戀滋味,雖然你死口跟自己說「我根本沒有和他戀愛!」但,能成為buddies大概總帶著愛啊。 buddies是friends的「升呢」,一個人擁有的buddies會比擁有的friends少很多,而buddies之間的排他性亦會比friends之間高很多,所謂把隨身攜帶的香水噴灑在對方的睡房和枕頭上,正正就是一種排他的行為,簡單來說,就是「霸地盤」。 霸地盤有很多種方法,你可以把自己的私人物件如替換衣服存放在對方家中,也可以在對方的廚櫃裏堆放你喜歡的零食,而把隨身攜帶的香水噴灑在對方的睡房和枕頭上呢,就更像是企圖霸佔對方的精神地盤;至於為啥要霸佔對方的精神地盤?能成為buddies大概總帶著愛嘛,愛就會推動佔有。 喂,你明明就是那個噴灑香水的人,懂得以味道來霸地盤,根本是高手啦! p.s. 我竟然沒有把這封來信放進「戀搭信箱」! 周一、四刊登
就像《哈利波特》系列,《飢餓遊戲》雖然是青少年歷險故事,但骨子裏,是個成年人故事;當然,已經長大了的你,也許忘記了其實青少年世界的複雜程度跟成年人世界實在不遑多讓 - 都總會愛上了一些人、想保護一些人、被一堆人欺凌,同時猶豫著是不是要跟一些人結盟,而且,同樣活在龐大、控制著你一生的權力中心下。 《飢餓遊戲》是一場電腦模擬遊戲,參加者遇上的腥風血雨、猛獸毒氣、雷暴海嘯等等,都不過是由權力中心控制著的電腦程式模擬出來的,可是,輸掉遊戲的下場只能是──死亡,而勝出遊戲的條件,除了需要克服所有模擬出來的危機外,還需要其餘參賽者全部死掉,若然其他參賽者都能克服同樣的難關,你便必須想辦法在自己被別人幹掉之前幹掉別人。 參賽者來自權力中心的十二個殖民區,他們彼此殺戮,是不單關乎於自身能否活下去,更關乎所屬的殖民區往後能否活得比較像個人……可另一邊廂,這場遊戲,不過是權力核心首都每年一度的熱爆電視真人騷,這個真人騷的主持人,在電影上,很抱歉,竟然長得跟阿叻陳百祥一模一樣,真的,是一模一樣! 我常常說,愛情,是很微不足道的;學業、事業、家庭、健康等等,都非常容易被排在愛情之上,更遑論國仇家恨、民主大業、生死存亡等等的大是大非,《飢餓遊戲》的女主角說:「我現在沒辦法去想愛情這件事情。」 沒辦法去想,因為,我們都太忙於參與一場又一場的飢餓遊戲。 周一、四刊登
《Sex and the City》的粉絲還記得在Carrie N次被「撇」的經歷中,那一次是她認為最「樣衰」的一次? 嗯,就是被「便利貼」通知自己已被拋棄的那一次。 一覺睡醒,本來在身邊的男人不見了,化妝鏡上卻貼上了一張黃色的便利貼,上面寫著 “I Can’t. I’m Sorry. Don’t hate me.” 如果以上的情節你全都記得,那你一定如我般愛煞這段爆笑的小插曲,”I Can’t. I’m Sorry. Don’t hate me”這短短的幾句,原應帶著一點隱隱的哀愁,但因為男人把這段說話草草地寫在一張便利貼上,然後落荒而逃,整件事的重點就由男人的懦弱、女人的惶然與無可奈何,驟然變成「大佬呀,你可以飛我,但都唔好用張post-it嚟飛我咁求其吖!」 陳志雲先發制人地公開與李慧玲的whatsapp對話屏幕截圖,以澄清坊間傳聞他要封李慧玲咪的來龍去脈,結果這些whatsapp對話沒有甚麼爆點,但的確有提及假如在下午三點前還等不到對方的回覆,他就要無可奈何地炒李慧玲魷魚…… 「咁大間公司竟然用whatsapp炒人?」與Carrie被男友用post-it撇掉一樣,事件的花生焦點,驟然由被炒變成「大師呀,你可以炒我,但都唔好用whatsapp嚟炒我咁求其吖!」 “I was dumped, via post-it!” 變成Carrie失戀後和姊妹們在夜場尋開心時的豪語,在比併當天晚上誰人最慘情之際,此語一出,大家都O嘴說 “OK, you win!” 「我俾人炒咗,係用whatsapp炒嘅!」應該是我們今後最悲壯的魷魚!
大部分情侶在分手後都會各自生活,而時間就會擔當洗刷記憶的工具,無論當初多麼悲痛、多麼哀怨、多麼看不見未來,只要時間一秒一秒地過,三年、五年、十年後,就算對方當時差不多把你置諸死地,只要你沒真的死去,你終究還是會好好地活過來,雖然所謂「好好地」,也許包括了從那時開始大幅度改變了價值觀,或從那時開始不再「好天真好傻」,但無論如何,你會由當時的驚惶不忿,過渡至現在的欣然接受——欣然接受這是造就今天的你的一段人生小樂章。 時間作為洗刷記憶的工具有著它獨有的奇妙功能,它會把讓你傷心的記憶大力沖刷掉,而那些曾令你窩心的記憶呢,時間卻會放過它,讓它留在你的腦海裏,也許,這是上天獎勵努力活下去的人們,只要我們撐下去,終有一天,我們的回憶都是美好的。 有沒有重遇舊情人的經驗?對,就是那個曾經把你的世界顛覆了的人,當你重遇他/她的那一刻,你和他/她都不會轉臉掉頭走,相反,你倆會互相走近對方,友善地微笑一下;那些曾經的眼淚、爭吵都像別人的故事,和刻下的你們毫無關係,如果恰巧大家身邊都沒有另一半,男生多會立即丟下同伴,請女生喝杯飲料,女生也會欣然答應,一對過氣情人,此刻確然真心關懷對方…… 「孩子多大了?」 「好厲害,已經是老闆了!」 「你的樣子怎麼一點也沒變呢……」 OK,停! 「回憶都是美好的」是上天給你好好活下去的小獎勵,但你要保留美好的回憶,就不要在這段回憶上添上新的事情,要是你下一條問題是:「你猜,假如當年我們沒有分手,現在會怎樣?」 然後你們開始再次交往……美好的回憶其實就像肥皂泡,你硬要戳它,它只能爆破。 周一、四刊登
常常在Facebook等社交網站看到被廣傳的私人whatsapp對話截圖,這些截圖被廣傳的原因,要不是因為對話內容搞笑,就是因為內容實在超乎我們想像的無恥,例如有女生懷孕了,她的男友立即和她反臉分手,女生在whatsapp上追問對方是否真的一點也不顧念BB,男人回覆說:「我最x憎BB!你大肚關我乜x事!你唔好再嚟搵我,我真係會打x你!我而家攬住第二條女,我同你講,你要落仔要生仔,唔x關我事!」 一個人無恥真的是無敵的。 直選議員謝偉俊就立法會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政府頒發免費電視牌照事件的議案上先表態支持,然後在投票一刻轉軚棄權,事後說:「政府喺今次事件上犯錯,已經好明顯,冇必要再用特權法調查。」有人好明顯強姦了另一個人,警方是不是沒有必要再去調查這事件? 代表演藝界的功能組別議員馬逢國在同一條議題上,於業界強烈要求他投贊成票的情況下投下棄權票,事後說:「我已經考慮咗業界嘅意見,唔係我會投反對票!」有人在路邊昏倒,路人們請求開著車的人把昏倒的人送到醫院,開車的人考慮後決定不理會這請求,並且說:「我已經考慮咗路人嘅意見,唔係我會索性將嗰個人車死!」 一個人無恥真的是無敵的。 日前梁振英出席商界聯席午餐會議時致辭說:「受新界東北新發展計劃影響嘅居民,早前提出不遷不拆、原區安置等訴求,但經政府認真解說後,已經釋除咗反對者不必要嘅疑慮,而家政府正按部就班推行有關計劃。」 目瞪口呆。 一個人無恥真的是無敵的。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剛就說了代表一眾無恥的人在擁有控制你生活的權力後的心底話:「但你仲未死,對不對?」 周一、四刊登
一對戀人因為一方提出分手而面臨「拆夥」,臨別在即,提出分手的那一方,雖然佔著主動「撇」人的優勢,仍然心有戚戚焉,「畢竟曾經付出真心。」他說:「曾經以為難關已過,步入康莊大道,怎知原來她本性如此,一切問題不過是在無止境地循環。」 「分手就解脫了。」我行貨地回應。 「可是我很想在正式分手前,讓她明白真正的愛情應該是怎樣的!」 「為甚麼要她明白?」我開始認真聽了。 「我希望她日後再戀愛時,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嗄?你這就真的做得太多了!」俗稱「多X餘」啊!「先不說愛情有沒有令人『進步』的責任,就算真的有,由拋棄人的你,來『教育』被拋棄的她,在她看來,只會感覺像被插了一刀後再被多踢幾腳,如果她死不掉,她只會本能地抗辯,你說甚麼她都不會聽進去的。」 「……」他嘆息一聲。 「為啥要為她未來的情人嘆氣呢?」我眨眨眼嘲笑他:「很多父母長輩都會用『我都是為你好』來控制兒女的行為或選擇,這些長輩們真心認為自己完全沒有私心,絕對不會承認其實心底或多或少希望兒女都成長成他們期望的模樣……對於已經選擇分手的情人,她用何種態度去談戀愛又與你何干呢?還是,你希望她因為你選擇和她分手而警醒,變得『更好』後和你再續前緣?」 「我不敢想……」 「你是想得太多!」 周一、四刊登
田北辰被記者「扑咪」時大剌剌地說:「死因好明顯啦,你嘅財力點同吳家李家比呀?」看著這麼不堪入目的政治人物,你真的不能不講一聲:「賤格!」 一定有一大堆人立刻「懶係」理性地說:「田北辰冇講錯啊,鬥燒錢,你王維基真係冇得同吳光正李嘉誠比㗎噃!」但這已經不關乎田北辰說的是否事實,也不關乎究竟拿到新免費電視牌照的是李嘉誠還是李澤楷、抑或是吳光正還是吳天海的問題,這是關乎於原來香港現在的境況,已經可以令田北辰作為一位政治人物,毋須再為自己的言辭稍作修飾,他已經可以肆無忌憚地說:「喂大佬,香港地就係俾幾個大家族玩㗎啦!你唔係唔X知呀嘛?」 不少對民主不熱衷的人都喜歡說:「唓,你估美國佬好好呀?大把美國人到依家仲係歧視黑人,佢哋唔講出嚟之嘛!」這就是重點!由心而發的人民質素固然令人嚮往,但一個地方的人就算只不過是裝扮成有質素、裝扮成很會得尊重別人、裝扮成有遠見有夢想,這個地方就已經比那些充斥著明目張膽地姦淫擄掠予取予求的地方安全得多;懂得裝扮就是懂得避忌,懂得避忌就是遏止(至少是抗衡)霸權延伸的開始。 不知道有沒有人要以「佢都係有嗰句講嗰句啫」來為田北辰開脫,「我都係有嗰句講嗰句啫!」、「你知我個人幾直㗎啦!」這等說話,說穿了,全都不過是用來美化踐踏別人的惡行;香港往回走了,走回那個有錢有權勢的人可以毫不避忌地踐踏別人的年代。 p.s. 我答應大家,下一篇將會回到愛情的話題。
戲劇《莫扎特之死》的主角並非天才作曲家莫扎特,而是宮廷典樂大臣薩利埃利。莫扎特是天才,薩利埃利是庸才,在薩利埃利身邊唯唯諾諾的人是蠢才。人世間,天才、庸才和蠢才的分布,大概像「拉曲線」,天才和蠢才在這條曲線的兩端,各佔一小部分,而中間大部分都是庸才。換句話說,庸才就是大多數人。 少數的天才多數不得好死,在庸才主導的世界裡,天才多被排擠,而基於天才無法壓抑自身才華,在艱辛環境中,天才仍會堅持綻放異於常人的才華,直至天妒英才。然而天才也有開懷痛快的時光,當天賦燃燒,天命被履行時,總算痛快活過一場。蠢才也是快樂的,因他從不理解這個世界的複雜,來到世上對他來說只是簡單地生存著,任何人叫他做任何事,只要可繼續生存,他就會快快樂樂地去做。一個人只要蠢得夠徹底,就很容易滿足快樂。 在《莫扎特之死》裡的宮廷典樂大臣薩利埃利之所以這麼痛苦,就是因為他並非蠢才,他設定了人生目標,並且循規蹈矩向目標進發,他渴求比簡單生存著更多更多的東西,最終卻發現原來窮一生也無法到達目標,這個世界對他來說就變得複雜和荒謬。天才和蠢才不會有妒忌之心,只有庸才,才會嘗到甚麼叫酸溜溜;天才已在頂峰,蠢才看不見頂峰,庸才看到頂峰卻爬不上去,可望而不可及,是大多數人生存的痛苦。 擁有權力的庸才,最喜歡毁滅天才──咦,我說的是《莫扎特之死》劇情,不是誰誰誰,和誰誰誰啊!
相隔一段時間,媒體上就出現港人用於結婚開支的調查報告,最新數字是每場婚禮平均花費30萬元,比去年上升7%,更比5年前上升35%(嘩)。 這些調查都是由婚禮企業主導的,調查並不是甚麼學術研究,而是營銷策略,讓準新人認為花費30萬元搞婚禮很正常,甚至是社會默認規範;如果每對新人都以30萬元作預算,整個婚禮行業的營業額就穩步上揚。 做生意是無罪的(除非進行惡意壟斷),婚禮也非全無意義,30萬元用在婚禮上抵啲,還是用來喪玩歐洲3個月抵啲,絕對是「各花入各眼」,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雖然結婚的基本條件是要有兩個人,但主角的確只是新娘子一人;於是,渴求豪華婚禮就演變成「呢啲港女成日發夢結婚嗰日要好似公主咁,娶唔過!」 「男人一生,尋覓到一個肯同自己捱麥記嘅女人,三個字,娶得過。」近日再成為潮文,老調重彈,一眾香港女生還是忍不住反駁:「肯食麥記有幾難呀?你唔肯上進,就掉轉頭話我哋唔肯食麥記!唔係我哋娶唔過,係你嫁唔過!」一人讓一步啦,一於係:「男人一生,尋覓到肯同自己喺麥記舉行婚禮嘅女人,三個字,娶得過!」 周一、四刊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