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一輩說,以往讓孩子上幼稚園並不重要,家門口的學校就行了。十多年前,家長們開始追逐名牌幼稚園,心急籌謀孩子升小學之路。時至今日更為之瘋狂,不足一歲小人兒要上唱遊班,未斷奶已天天看故事書認字。 愛你變成害你。楊潔瑜(Kitty)曾修讀兒童發展心理學,這7年間,她輔導的不限於小孩,更甚是一群沉淪的家長。有位媽媽抱著女兒來求診,可憐這小女孩扯頭髮扯得頭頂都禿了,原來媽媽讓她每天到兩間幼稚園上學,然後安排了一星期7項課餘活動。媽媽因為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過早兼過度催逼,釀成孩子患焦慮症,反而害苦了自己的心肝寶貝。最後,小女孩只上一間幼稚園,亦沒有考上心儀小學,正常生活卻使她們都找回快樂。 這只是冰山一角。Kitty處理的個案中,還有許多幼童天天上學便作嘔肚痛。試想想,壓力太大讓小孩身體無法承受,又何苦呢?孩子的身心健康,總比考入名校重要。 Kitty育有一名3歲兒子,除了讓他上幼稚園外,任何時間都在玩耍,更不用小孩課餘做抄寫練習。一般家長朝著升學目標,而盲目地訓練孩子認字,以為識字越多越容易考學校,著實錯過了培養學習興趣的好時機。Kitty閒時愛與孩子用天馬行空的方式聊天,成就他好奇心發展;並鼓勵他多體驗、探索,啟發對學習新事物的自發性及動力。其實興趣使然,小孩自然學得樂此不疲。(待續) 周一刊登
「入得廚房,出得廳堂」對於時下職業女性來說,這確有點難度。不懂煮飯燒菜的日子,家裡宴客只能叫外賣,「偽主婦Kiki」已經厭倦,便萌起念頭向朋友請教。初嘗炒菜蒸魚簡單易上手,烹飪原來沒想像中難;激發她開始鑽研食譜,甚至自行配搭、調校口味,嘗過她廚藝的都讚不絕口。她便乾脆把自創食譜放在部落格,讓有興趣的訪客朋友參考,卻意外地吸納眾多「無飯」主婦關注,追隨她一同默默起革命。 烹飪高手是怎樣煉成的?多虧家裡有位嘴刁的丈夫。Kiki以煎牛扒為例,斷不能把它煎熟便了事,還要加點伴菜、淋上醬汁,猶如餐廳裡頭享用的專業賣相。既然已有實力,何不花點心思把它弄得漂漂亮亮?正是這點兒功夫,帶來錦上添花的效果。 說回這位來自美國的奄尖大少,對吃的要求越來越高。從網絡上找來美國菜、古巴菜食譜,不斷給Kiki發「挑戰書」。她對味道毫無頭緒,也難購買當地材料,雖沒引起廚房災難,失手卻在所難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她勝在有經驗累積下來的智慧,巧妙地發掘其他本地材料代替,並著其丈夫試味評估,終於把難題迎刃而解。 烹飪和若干事情一樣,知易行難;但是,還沒有難到需要放棄的地步。有心人只要有耐性地跟著食譜逐步來,做同一道菜,最多只用兩三次已能夠照辦煮碗。更何況,主婦並非米芝蓮頂級大廚,無需給予自己過分壓力。相反地,身邊人的讚賞鼓勵,能給予她們「煮下去」的動力。
活動司儀在一般人心目中,是不起眼的角色。在台上他說的話最多,鏡頭卻不會落在他的身上。林偉豪(Calvin)剛從事司儀工作時,多出沒於商場,那裡恍如修行的木人巷。過路人絡繹不絕,倘沒能耐吸引他們留下來,好比觀眾要讓你知道表現未如理想,而給予最直接真實的反應。當周遭一片雜亂:酒樓叫籌號、小孩喧鬧、特價場叫賣聲,都沒有讓觀眾的焦點轉移,便足以證明,他懂得抓住觀眾的胃口與目光。 移師到典禮及音樂會,場館令觀眾乖乖留在座位,可惜非因司儀功力了得,他們純粹為欣賞表演者而待一整晚。Calvin連續多年為無伴奏音樂會擔綱司儀,每組音樂人施展出渾身解數,牽動全場觀眾情緒。當每組表演後司儀站回台上,現場氣氛難免沉寂下來。為免淪為「廁所位」,他與觀眾一同投入欣賞表演的樂趣中,然後在台上把觀眾的心聲喊出來,讓他們感到強烈的共鳴,才能打成一片。 司儀不能光讀稿,置觀眾感受於不顧;台上嘉賓、台下工作人員,無一不在他的視線之內。司儀這崗位的重要性,莫過於收集現場的即時反應,不斷交流互動,活動過程才得以順暢。 Calvin主持表現精準利落,控制大局遊刃有餘,但從不把自己視為台上主角。司儀猶如綠葉,即使演出者或商品鮮為觀眾認識,也要造就他們比自己更搶眼注目。費盡心思來烘托現場氣氛,讓大家的焦點落在主角身上,自己不起眼就對位。 周一刊登
走在旺角街頭,總是熙來攘往的,我們的腳步從未停下來。一張即影即有的黑白照,乍看之下,混亂的人潮被靜止了,一切景象也彷彿被瞬間凍結,相中人的「凝眸微笑」頓成焦點。 只因對攝影興趣的熱情,Michael(圖)手執即影即有相機,站在西洋菜街充當「街頭攝影師」。牽著孩子的爸媽、三五成群的老友、甜蜜滿溢的情侶,都把愛灌注在微笑中,Michael就是要抓拍如此真摯感情的場景。扣除耗費菲林的成本,真正賺進荷包的也不過是小數目;然而,藉著等候影像浮現的這段時間,能跟他們的娓娓侃談才值千金。 每張照片背後都盛載著一個故事。Michael曾為一對小情侶拍照後,在街上巧遇該名男生,他訴說剛與女朋友鬧翻了,恐怕快要分手。Michael便提議他們舊地重遊,為他們拍照。那天晚上,小情侶真的來了,他還成功地促使二人言歸於好。一位女學生因夜歸,而被電話另一端的媽媽教訓,激動得淚流滿面。Michael打算送她照片,給她一點安慰;誰不知,在旁的朋友們也嚷著要免費照片,便佯裝一起哭,此舉動引得女學生頓時破涕為笑,Michael亦立即捕捉下這珍貴一刻。 Michael看著部分拷貝,腦海中也會浮起照片背後的畫面,幕幕記憶猶新。雖然他有感外來因素讓本來的興趣變質而淡出,這一齣精彩的「街頭劇」圓滿落幕。但無論是跟相中人曾經聊過的寒暄話;拍攝時發生的軼事、糗事、倒楣事;甚至往後延續下去的故事,都是一份屬於他們之間美好而實在的回憶,並沒有褪色泛黃,依然歷久常新。 每個陌生人的生活閱歷,都是一種智慧/(http://www.facebook.com/730feel)周一刊登
燈光,不止把舞台照亮;是利用光影營造氣氛、畫面,為台上表演推波助瀾。從事舞台燈光設計多年的呂柏納,讓他發揮創意的舞台可以是劇院,也可以是典禮宴會、商廈外牆,甚至維港的幻彩詠香江。然而,燈光設計的技術日新月異,從燈光、激光,到新興的光雕投影,呂柏納深明外面的世界從不等人,即使參與設計幻彩詠香江,曾經把他送到高處,但時間過後,他還是要繼續走,瞄準世界舞台的技術發展而力求進步,原地踏步終會被淘汰。敢於面對新挑戰的性格,無懼被新科技所難倒,他可以走得比別人更快,輕鬆地走得更遠。去年他借助光雕技術,打造一場童話般的婚宴,光影變奏呈現春夏秋冬四季的立體景象,禮堂裡的賓客都看得讚嘆不已,這就是對他的創作予以最直接的肯定。 再匠心獨運的燈光編排,也需靠音樂配合,才能圓滿地演繹出來。呂柏納並非讀音樂出身,自身的節奏感也不強,於是在樂曲選材,多花點功夫去鍛鍊,慢慢建立起基礎,創作起來較能得心應手。他察覺與熟悉音樂的專家朋友切磋討論,大家不僅在各自的領域中表達想法,更從視覺、聽覺一起聯想,延伸創作,作品構思更見豐富多元。 無論站在甚麼位置,都需要在向前的道路上繼續學習,繼續探索。「光」是他說故事的工具,而帶給觀眾新元素,就是他矢志追求的目標。
透進陽光的玻璃窗、盛載牛奶的玻璃瓶、注滿白開水的玻璃杯,我們生活周遭總離不開玻璃製品。在Ruby Woo的藝術創作世界裡,再平凡不過的玻璃,透過其巧思巧手賦予生命,瞬間幻化出千姿百態,讓這晶瑩剔透的美更具特色。 所謂「瞬間」,就是在1,200℃高溫熔爐內,取出熾熱的玻璃溶液,抓住冷卻前稍縱即逝的分秒,製成設計構想中的作品。Ruby在英國攻讀玻璃藝術時,研習各種手藝,尤以「吹玻璃」比窯燒更難掌握。要趁熱從空心管吹進空氣,將熔融玻璃吹製成形,絕不容許慢慢來,多番嘗試也無法造出一件完整製成品。即使外觀看似無瑕,但降溫後也呈現裂隙,頓時倍感失望。 一整年不斷重複嘗試、重複失敗,她變得害怕失敗。因技術依然還沒有掌握好,她甚至放不下心,連晚上也不能入睡。她依然繼續在自己的工作室製作玻璃,從而好好鍛鍊技術,以正確態度對待失敗、適應失敗,積極度過難關。唯有如此,只有從經驗累積的基礎上,才談得上去超越、凌駕,發揮出自己的創意和力量。當她首次成功製造了一件沒裂痕的製品時,她深深感受到由付出時間和心機,克服困難而換回來的滿足感,就是支持她繼續下去的最大原動力。 往後每次製作玻璃,她都全情投入,領略箇中的樂趣,心情豁然開朗。玻璃的顏色運用和技巧上有千變萬化的組合,即使同樣的溫度、同樣的時間,燒出來的玻璃都有分別,亦讓她每次都期待著,獨一無二的製品從她手上誕生。 周一刊登
人人都喜歡聽故事。不止小孩子,就連大人都一樣喜歡聽故事。比方說,巴士上素不相識的人通電話,本來不以為然;假若聊到自己有興趣的話題,都會側耳傾聽一下。 人喜歡聽故事,基於心底裡希望與人連接起來。熊仔叔叔(圖)經常走出校園,跳入社區、街頭講故事。當對象換上成年人,故事的情景和對白就更貼近生活,取材亦融合了熊仔叔叔自身的人生經驗。歲月不僅花白了髮絲,還讓他歷遍喜怒哀樂,嘗盡酸甜苦辣。故事裡出現小時候和老一輩的生活、家戶的芝麻小事等等,不需添油加醋已能引起聽眾共鳴。每當人群坐下來,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然而故事往下說,似曾相識的片段便勾起他們那些年的回憶。儘管事情發生因人而異,但七情六慾任誰都經歷過,同樣真摯的情感便在不經意間被觸動。然後靠著這點共鳴感,把人們連接起來。 熊仔叔叔知道,講故事除了真實的感覺,也充滿著虛構的想像。每天如常地起居飲食、上班社交,我們只管忙於現實生活,心裡仍有尚未被滿足的位置。但為著生活,我們只好壓抑著,推遲滿足,漸漸便把這缺陷的一角遺忘。透過想像,我們能觸摸遙不可及的事物,能暫時覓得心靈上的滿足,感受到快意,甚至使體會到的快樂更加清晰。 講故事不能當洗腦教育,而是用來引起動機。通過對現實的希冀,以及對夢想的追求,自求成長與改變。
孩子喜歡聽故事。王子公主故事聽膩了,自然嚷著要聽新的,哪裡來這麼多有趣的故事。莫非bedtime story就是讓沉悶故事沒講完,小孩就先打呼嚕入睡,正中家長下懷而想出來的?倒有一個人,他常能夠把原創故事掛在口邊,還當了20年全職的故事人:熊仔叔叔(圖)。 他喜歡和小孩子來互動,激蕩出創意靈感,為故事添加出人意表的新意。對小孩子而言,世上大部分事物都未曾認識了解,小眼睛看大世界,感受當然跟我們不一樣。比方說,老人家是「由朝坐到晚黑的椅子」,時間是「掛鐘上的針,一支追逐著另一支,一直跑到夜晚」。然而,當他們說著莫名其妙的話,讓人摸不著頭腦時,其實也著有單純可愛的邏輯思維。 熊仔叔叔講故事好比築起支架,然後讓小孩子逐步為故事注入內容,賦予想像。一位5歲的幼稚園生準備說一個關於白兔的故事時,熊仔叔叔便請他在故事中加上一隻船,當下那小男孩預設的情節立即要來個180度轉變,由陸地跳到海上,故事隨之呈現一個嶄新的世界。限制是自由的開始,一點難題便引發他們發揮想像力,突破思想框框。 熊仔叔叔看到太多故事書背負著「說教」的沉重使命,透過公式化的內容灌輸禮貌、誠實、是非善惡等,希望藉此培養孩子好品格卻顧此失彼,失去了最重要的趣味性,還破壞了孩子對故事的憧憬。 周一刊登
失去一隻手,卻可以划獨木舟、騎單車、射箭、攀山,突破種種肢體上的限制,創造出無限可能性。高誌樫不止一隻手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還將自身經驗推己及人,以生命影響生命,啟發他人以看似弱小的力量成就不可能的創舉。他率領殘障人士騎單車遠征台灣、歐洲、美國東西岸,又自組傷殘人士攀山隊,完成一整年的訓練後,攀登喜馬拉雅山成功實踐夢想;又教授下肢不便的傷殘人士划獨木舟,讓他們知道運好好運用雙臂的話,甚至能夠比一般人前進得更快。以運動探索潛能,突破自我,從而重拾失去的自信,高Sir多年來一直以身作則,希望藉此感染更多傷殘人士克服身心障礙,活得精彩、活出夢想。 高Sir不僅激勵殘障者,還利用他的人生經歷和歷奇訓練,鼓勵健全人士努力面對人生逆境,尤其年輕而缺乏人生閱歷的新一代。年輕人在成長歲月中難免容易因碰上小挫折而氣餒,高Sir希望他們從歷奇訓練學懂凡事志在參與,勇於迎接挑戰和困難;即使將來遇上突如其來的逆境,就能以正面態度勇敢面對。在帶領歷奇活動中,高Sir見到不少缺乏自信、凡事都不投入的年輕人,於集體活動時只會站在一旁。他會悄悄地教他一個小撇步,例如打繩結,好讓這小朋友在適當時候能發揮才能協助其他團友,因獲得這一份成就感,漸漸地也融入了團隊之中,從團結中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每個陌生人的生活閱歷,都是一種智慧/(http://www.facebook.com/730feel)周一刊登
縱使失去了一隻手,卻並未因此被擊倒,過著比四肢健全的人還要更陽光活力的人生。短跑接力、跳高跳遠,他曾代表港隊出戰奧運;獨木舟世界賽、攀岩亞洲錦標賽,他亦是首位港人作賽。高誌樫(圖)證明了身體上的缺陷,並沒有窒礙他發揮出眾的運動天賦。 「未作嘗試前勿輕易說不可以」是高Sir奮力向前的格言。曾經,他斷言室內攀登並非屬於他的運動。當他伸手欲抓住更高的石塊時,在沒有右手的支撐下,整個人便從石壁上掉下來,首次接觸便肯定了無法抵抗「地心吸力」這恆常定律。然而若干年後,他為了考到營地教練資格,只得硬著頭皮去再次接受挑戰,這次他成功了,亦讓他深深體會到這格言的精髓所在。我們往往只是看到片面,便急於下結論;如果肯認真地付諸行動,儘管條件不足,原來也可辦得到。往後他還常用這好例子來勉勵歷奇活動的學生,他做得到的,手腳齊全的人也應該做到。 當年高Sir沒讓失去右手的悲傷陪著自己成長,慢慢接受現實,適應新的生活方式。他從來不以殘障作為藉口放棄自己,連嘗試都沒有就直接放棄。但當努力嘗試過了還是不行的話,他願意接受現實,承認真的做不來而放棄。例如溜冰,跌倒是過程中必然的事,但獨臂的他根本沒條件跌倒,只會弄得滿身傷痛,便懂得欣然接受。 凡事不用執意要做到「永不放棄」,只要我們勇於嘗試,「不輕言放棄」! 每個陌生人的生活閱歷,都是一種智慧/(http://www.facebook.com/730feel)周一刊登
「請你來改造我的未婚夫(妻)吧!」不少準備要結婚,卻仍常為芝麻小事起爭執的情侶,被對方硬拉去接受婚前輔導。說我們要「加深彼此了解,改進二人關係」,說穿了,其實是「婚期在即,我們騎虎難下。請盡快改掉你身上的缺點,我接受不了」。 以輔導主任Helah Fong接觸過的50對情侶來說,問題源自生來就有的執著,拒對有別於自己的想法讓步,當看不順眼時便挑剔指責,期望藉此把對方的稜角磨平,相反讓兩人像刺蝟般,立刻豎起滿身尖刺,誰都容不下,甚麼話都不入耳。把自己看成一個方形的容器,倘若對方是一個三角形,他的稜角無法讓他完全鑲嵌入內的話,也無需磨平對方的稜角,而是在於自己這個「容器」有多大,大一點便能夠將他包容。 Helah曾碰上一位心思細膩的女律師,結識了性格吊兒郎當、靠著打散工維生的男生。雖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但二人老是為「女尊男卑」的矛盾而吵吵鬧鬧。從輔導初期到誓盟之前,她見證二人克服心理障礙,學會修正自己想法,體諒對方,以致互相扶持。成長蛻變,事在人為而已。 「自我」本是性格中最原始的部分,Helah也未能修煉成仙。有時她也會以自我為中心,不經過大腦考慮便把自己的不滿都溜出口,惹怒身邊另一半。但她會從輔導累積下來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提醒自己別犯下一樣的毛病,「自省」才能持續改進,讓關係得以在正面的溝通和相處下,栽培成長。
在貓咪彌留之時,Bowie及妹妹從美國趕回來,見上最後一面,亦讓她們傾聽到牠的遺言。「感謝你們的愛,讓我一生都活在愛中,現在請容許我要離開,願你們快樂。」動物傳心術把愛貓「尖尾」的心底話,直接傳遞到Bowie及家人的心裡,撫慰悲慟的心靈,好像牠仍舊輕柔地在身旁依偎著。 Bowie有時候回想起,一家人與貓咪相處的生活軼事,雖都是瑣碎小事,卻有說不出的窩心。兄弟姊妹還在讀書時,每天差不多5點,牠便會乖乖地守在家門前,等候她們回來;當做事粗心大意的媽媽又把碗碟打翻,傳來落地的清脆聲時,牠便走過來輕咬媽媽小腿一下,以示懲戒。曾經用傳心術問過「尖尾」,誰是牠最喜歡的人,牠回道:「很大嚿的,我不知道是男還是女。」Bowie的媽媽體重逾二百磅,魁梧的身形猶如大漢,每天都用壯實的手臂抱著親著牠,對著牠說話(圖)。牠雖然離開了,但這「大嚿」主人每逢時節,依舊為牠準備一條煎得金黄焦香的紅衫魚。一直把牠視作孩兒,母親所能做到的或許就是這樣。當聽到媽媽決定不再收養貓咪,Bowie曾擔心媽媽仍未能釋懷。原來她並非怕睹物思人,而是自覺得年事已高,無法付出更多體力貼心照料,甚至陪伴新的貓咪走到百年歸老。盡責的主人,以心傳心,讓貓咪真真實實地感受到愛。「感謝你們的愛,讓我一生都活在愛中」這句話就是牠的確認。 每個陌生人的生活閱歷,都是一種智慧/(http://www.facebook.com/730feel)周一刊登
你相信心靈感應嗎?看似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卻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技能。當我們還是嬰兒,還未學會說話的時候,就是用心傳遞意念。但當我們能夠透過語言溝通,想喝水就簡單直接地喊出來,便會漸漸摒棄這原始本能。「動物傳心術」正是跟動物用心傳遞意念的意思,Bowie為此特意跟妹妹(圖、白T恤)跑到美國拜師學藝,為著的,是快將不久於人世的Jimmy。「尖尾」本是她中學時一隻自來貓,很快便成了家裡重要的一員。她們一起生活已經21個年頭,貓兒年事高,自然積累一身病痛,Bowie便希望學習傳心術,喚起內在的天賦潛能,在愛貓餘生裡瞭解牠的想法感受。 課堂上,同學們都帶來家中寶貝一起修習,而且靈性很高,感應到小動物的情緒,甚至能心靈對話,接收到動物的回話。可是Bowie的學習過程並沒那麼順遂,一靜下來就開始昏昏欲睡,儘管跟著訓練有素的「助教」貓兒,還是力有不逮,完全搭不上線。家人致電匯報病情,提及愛貓不見她姊妹二人多日,鬱鬱寡歡茶飯不思,顯得更加消瘦虛弱。一聽到這段話,她擔心愛貓受苦,便心急如焚地請求老師幫忙,替她們與愛貓心靈溝通。老師斷言拒絕,嚴正其詞訓斥她既然千里迢迢求教,就要靠自己努力學成,親自跟愛貓道出心中感想。此刻就像被當頭棒喝,一直猜想自己有著天賦,並奢望靠著別人的力量,卻從來不付出努力去鍛鍊自己,又怎會得到回報呢。(待續)
維修這門課,男學生遠遠比女的多,小妮子走進去簡直就像稀有動物,萬綠叢中一點紅。Fanny外向且男子氣,讀書時已對維修感興趣,畢業後投身纜車維修工作,成為團隊中獨一無二的女生。 身高153公分,身材瘦削的小個子,很難想像她能獨個兒維修纜車輔助系統,搬著機件爬高走低。大型的她會推車,太重的她會用雙手捧起,太高的她會爬梯踮腳。總之上司分配下來的任務,她自知勝任,否則已交由師兄們處理。畢竟,初期實戰經驗尚淺,新手難免犯錯。Fanny曾把電線接駁錯誤,機件毀了。「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更不要在同一地方再跌一次。」她肩負的使命是確保纜車系統安全運作,必須時刻保持警覺性,倘若稍一疏忽,後果可不堪設想。 她的工作只容許零瑕疵,正因為這種挑戰性,為她帶來滿足感。而且,當她一口氣爬上約十數層樓高、22米的纜塔頂時,風嘯嘯有如騰雲駕霧,踏在腳下的大嶼山及機場景致一覽無遺,她享受到最優越、最感自豪的風光。 24歲的小妮子證明女生不比男生稍遜半分,每個人都有過人之處,毋庸看輕自是女兒身。青春在此,就該勇敢嘗試;假使日後失敗了,至少也曾經歷過夢想,至少豐富了人生。 周一刊登
危地馬拉,遠古瑪雅文明的發源地,後裔至今仍然集居於此地上。蹤跡更是四處可見,皆因他們仍穿著保留傳統特色的民族服裝。漫步街上,彷彿置身於一個繽紛燦爛、教人目不暇給的Fashion Show。 Bowie(圖)曾於危地馬拉居留約一年,學習這裏通用的西班牙語,同時卻深深地迷上了它的絢麗。民族服最美妙之處,就是每一個部族皆有其特色,用上不一樣的色彩花紋布料。課餘時她喜歡到處遊覽,走在高原上、山地裡,從一個村落走到另一個村落,就是要發掘無盡的美。 耳濡目染,她往往只要一看,便能辨別其所屬部族;看慣了,就恨不得穿在自己身上。瑪雅族人個子小,Bowie從市集買回來的二手民族服,儘管稱心但都不稱身。她唯有花點功夫修修改改,把原來衣長及膝的款式,都改成只到腰間的上衣,再配襯自己的短褲、裙子,大搖大擺地走在街上。途人的反應讓她意想不到,當地人會指著她的「新衣」讚好,外國遊客會上前詢問從哪裡買來。這些迴響不僅給了她很大的鼓舞,也讓她察覺原來對裁縫這一門手藝有點天分。於是她拜師學藝,學習用傳統織布機,投入一針一線之中。 遑論在香港是否學業有成、高薪厚職,在危地馬拉這原始而落後的國家,一切都不再有價值,此刻的生活只需要懂燒飯、擔水、織衣服、補鞋;與人溝通談不上會計、科技,相反他們對中國刺繡更感興趣。我們這一代都熱衷於和賺錢有關的事情,而忽略生活上最基本要學的東西,甚至放棄追求一般人認為「不切實際」的興趣。 「繡花?你是嫌太空閒嗎?」(http://www.facebook.com/730feel)周一刊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