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green monday,3年來鼓勵周一食素及提倡綠色健康生活,最近他們開了所素食生活店,並提出「食物2.0」,負責人說在新世代飲食文化中,要對社會負責、可持續、營養豐富及創新,店內更掛上多幅極端天氣影響世界的相片,以喚起世人關注。自己一小步,地球大改變。 小店將食材款式劃分5類,當中大多具豐富營養,種植過程不用多地球資源的超級食物。首類是新鮮食材,所選的有機蔬果如本地種植的通菜、意大利生菜,西班牙檸檬、橙,另有坊間難找的本地羽衣甘藍及有機藍莓。次類是零食,在眾多中揀了黑松露薯片及果汁糖,薯片低鹽低脂,黑松露味凸出;果汁糖用果泥打成,不加糖及色素,果味清香,酸味天然。接着是輕食類,可即買即食,如豆泥三文治,冷榨鮮果汁、全生的意大利小黃瓜麵條配番茄汁。 第4類乃在家煮的主食,小店引入美國植物肉,「肉」的味道、質感及營養和肉食相似,含蛋白質,無肉類激素及膽固醇,牛肉碎可煮意粉,夾生菜包及包餃子,另有腰果製造,不含奶成分的黑松露芝士。最後一類是營養補充食品,如種子類食品,超級食物製成的沖劑等。食材之外,小店還提供平台分享飲食生活,設工作坊教如何看食品標籤,有烹飪示範煮素食,並派發免費食譜等。其實素食並不難接受,逐步嘗試,逐步感受,下星期繼續食素。 green common:灣仔皇后大道東222號2號舖 電話:2263 3153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斜照映襯紅霞,漸吹涼夜晚風,得杯甘甜梅酒,不知已到初夏。4至6月乃釀梅酒的時節,釀梅酒班導師指青梅在清明前1星期剛熟,後2星期產量最多,「梅要硬身,梅肉愈厚,出味較快,核愈大,梅味更濃,剛熟大布青梅要釀9個月,初熟淡黃的山連梅則半年,全熟澄黃需3個月」。 釀梅酒常用清酒本釀造、清酒純米酒、燒酎及廣東米酒,前兩款酒味淡,釀3個月至半年便可,後兩款酒味濃,待揮發酒味才可帶出梅香,最少要釀半年以上。釀前將梅浸水1晚,梅身浸前新鮮結實,浸後揀走腫瘀或腍身的,接着風乾和挑走果椗,並在梅身篤洞,然後入玻璃樽,以350克青梅計,便用1升廣東米酒加100克冰糖或黑糖,先放梅後落糖,再放梅加酒至九成半滿,扭蓋密封置無光地方,「有光使酒變質,有機會發霉或變味」,樽身貼上釀造日期,知悉何時可以飲用。釀時可細看變化,首星期糖粒仍在,梅身少許收縮,見氣泡輕浮;兩星期後糖粒溶化,梅浮上樽頸;一個月後梅半浮載沉,部分會收縮,樽頂上的酒變琥珀色;三個月後便全樽變琥珀色,梅沉底並大多收縮。 梅酒可直接飲,他說酒味偏甜可加冰,梅味濃可伴炸物或濃味肉食,酒不嗆喉,慢飲甜香吐芳,餘韻散發回甘。飲光後梅可做果醬,加水壓蓉隔渣落糖煮至稠身,酸甜帶少許澀味,醃肉、搽包實為不錯。酒甜獨酌半醒,冷眼遠觀世情,得一知己良伴,暫忘離別霖鈴。 Lifestyle Federation:中環都爹利街13號樂成行1樓 電話:2840 0222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意大利威尼斯菜常食海鮮及醃製食物,首來港開業的意籍老闆特邀當地最年輕2星米芝蓮大廚任主廚,將水都菜式重新演繹。小店裝修一絲不苟,連杯墊也印上話劇角色模樣,即使身在繁忙都市,在這裡,心在外遊了。 抬眼看綠色百葉櫃,內放代表威尼斯文化的面具、酒瓶、香料、帆船、銅器及書籍,首道意式鱸魚刺身配意大利青瓜、薄荷及檸檬汁,薄身明透,帶少許鹹香,肉腍鮮嫩,崧子脆,薄荷清新,黃色的橄欖醬具提味作用。接着的小牛舌配黃芥末及莎莎醬Bomba包,師傅指當地上枱時會保留整個圓形,現改切成4件,內夾牛舌及綠色黃芥末莎莎醬,包麵粉味香,薄而軟身,「牛舌先烚熟切片,後落秘製醬醃」,腍軟肉味濃,莎莎醬香草味重。 賣相似牛肉,實是煎牛骨髓,煎熟後放在釀滿薯蓉的牛骨上,並插塊意大利脆米番紅花薄片,最後落燒牛膝肉汁。一切,皮脆焦香,骨髓溶化無羶味,但頗為油膩,薯蓉粗身起粒,汁底濃,膝肉化,數粒去皮青提多汁微酸,薄片爽,薯蓉軟,一口雙重質感,細看薄片上仍見粒粒脆米,咬落香口味淡。意菜定不缺意粉,他選用日本海膽加椰汁煮,味頗特別,微甜不膩,海膽甘美,意粉彈牙,仍有「粉骨」。 小店另有數款雞尾酒,如Rosemary Spritz、Gran Classico Negroni等,伴隨柔和燈光,聽輕快音樂,見輕浮氣泡,步履倍感輕盈。 SEPA:中環堅道61號 電話:2521 9800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星期日便是母親節,子女們定想買甚麼禮物,或到哪裡慶祝,其實簡單一頓飯亦可表心意。一頓飯中,關掉電話及電腦,細心聆聽家中瑣事,和母親閒話聊天,人人歡暢入懷,這頓飯已是一份最佳的禮物。樹苗育化長成人,念記辛勞頌親恩。 知悉她愛食蝦蟹,特選了薑蓉米酒蒸蟹鉗、百花帶子鳳尾蝦、焗釀鮮蟹蓋及竹笙菜膽燉北菇。蒸蟹鉗的賣相似花雕蛋白蒸蟹,師傅先將蟹鉗加米酒蒸5分鐘,熟後放在蛋白上連薑蓉蒸,期間定時打開蒸蓋觀察以免蒸至過熟。上枱時嗅到絲絲酒香,蛋白幼滑細嫩,滲透米酒微甘,薑辣吊出蟹鮮,粉紅剛熟,厚身實肉,見她食得咀角帶笑,便知合乎心意;另一道肉蟹拆肉後加椰汁、忌廉奶、洋蔥、磨菇炒香釀入蟹蓋,後落蛋及麵包糠焗5分鐘,金黃脆面,蟹肉分量十足。 宴會時常見百花釀蟹鉗,師傅從中想出蝦膠釀蝦,原隻中蝦墊底,然後塗滿純蝦膠,再放上帶子炸至金黃便可,脆彈厚肉,蝦膠厚度達3厘米,爽甜味美,帶子薄身清淡,乾身不膩,碟底滴油不剩。最後的燉北菇,菇厚無渣,竹笙爽且索湯,沒有丁點異味,菜膽腍滑,雲腿鹹香吊味,湯色淺啡,澄清味甜,一洗味蕾。 席間見師傅便和他寒暄幾番,說食材配搭是其次,要了解特性才能發揮所長,正如要了解她的興趣、嗜好,強加只會適得其反。天天也是母親節,留心照料知需要。 金葉庭:金鐘道88號香港港麗酒店大堂低座 電話:2822 8870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身在異地,偶爾憶起鄉情,小店老闆移居新加坡後,遍尋不到福建莆田菜,於是開舖自煮家鄉菜式,「莆田環境三面山,一面海,四季氣候分明,春夏食韭菜花、蠶豆,秋冬炒芥菜、花菜,因物產豐富,還構思出莆田十最」。身外飄泊心在鄉,落葉歸根回家園。所謂十最,有冰浸苦瓜、興化米粉、蝦苗拌紫菜、九轉小腸、扁肉湯、土筍凍及炆黃魚等,其中煮炆黃魚的時間為100秒。魚洗淨後,放用薑、蔥墊底的煲內,落清水加鹽、胡椒粉大火煮100秒便可,湯清味甜,清水驟變魚清湯,薑辣頗重,魚剛熟離骨,肉像蒜子肉般散開,幼白嫩鮮,不腥骨少,「除此做法外,還可香煎或鹹香」。 穀雨已過,春去夏臨,正是西芹、韭菜花、蠶豆當造時節,小店的西芹蓉燴千絲豆腐,材料雖簡單,但可見刀功技巧,豆腐絲條條分明,面上的炸瑤柱絲濃香撲鼻,湯羹翠緣稠身,芹香隱隱滲出;看菜牌定不知是甚麼,蘇東是魷魚,麥穗是將魷魚切花,「魷魚頭鬚不要,魷筒厚肉才可切花,韭菜花亦只取中間部分快炒」,魷魚花紋精緻,鮮甜彈牙,不必蘸蠔油或蝦醬,韭菜花脆爽清新;常見清炒蠶豆,莆田人則加蠔油炒,「這可辟走豆青味外,另具吊味之效」,蠶豆碧綠大粒,鬆化豆味濃。 來港開業大半年,有鄉里讚滷麵、醉蚶、海蠣煎具家鄉風味,並提議做福建式點心,其實不管味道如何,同鄉聚首已足夠。 莆田:銅鑼灣利舞臺廣場7樓A舖 電話:2111 8080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高士打道(今稱告士打道)仍是海旁時,1933年開業的六國飯店已座落於此,這間首設有中菜部的飯店,85年重建並改名酒店後,中菜部仍有保留,適逢前年開業80周年誌慶,中菜部主廚構思多款懷舊粵菜,其中俗稱無米粥的鷓鴣粥,更是一試難忘。仙掌甘露樂昇平,老饕前來敍話舊。 主廚入行逾40年,撚手名菜有羅漢金甲,今重煮懷舊粵菜,特找昔日菜單參考,「鷓鴣粥乃五十年代家常菜,供小孩定驚,六十年代十分流行,八十年代因食材種類多而漸被遺忘」。淡灰稠身,嗅像柴魚花生粥,他指先將潮汕參薯去皮煮腍攪蓉,另鷓鴣起肉切末和雞肉、雞肝備用,將參薯蓉連湯滾起後加肉及蛋白便可,肝化肉嫩,清甜不糊口。除無米粥外,另有金錢雞、粉蝶蟠龍、台山焗蟹缽等。金錢雞乃傳統燒味,由雞肝、叉燒、冰肉串起燒成,冰肉化,雞肝粉,叉燒腍,師傅想出層餅夾食,索汁吸味,可減膩感;看名定不知甚麼,粉蝶是花枝片,蟠龍是蝦,用菜心串起,蝦大隻粉紅爽口,花枝彈薄不韌;較常見焗魚腸、禾蟲、蠔缽,蟹缽集肉蟹、肉碎、豆豉、粉絲及蛋,所有材料蒸熟後,上枱前再落蛋漿,用滾油淋熟,蛋香撲鼻,蟹肉實而不削。推出懷舊菜後,有老食客指讓他尋回昔日歲月,「即使較肥膩,兒孫不讓我食,我亦不理,因這是靈魂,若改了便不是懷舊」。P.S 鷓鴣粥要預訂。 粵軒:灣仔告士打道72號六國酒店 電話:2866 3806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先生見火井居民眾多,心想若做到十分一居民生意已可養活,就這樣開始賣麵」。60年代,火井像個小墟市,有菜、肉、魚、打冷及糖水檔等,老闆用擔挑挑起兩個炭爐,共130斤麵、湯煲在街邊擺檔,「全條街計有11個爐,雖環境骯髒,帆布遮天,但非常熱鬧,街邊有街邊風味」。 高吊扇、圓木枱、綠白格仔地磚,一派舊日氣息。78年搬入現址,煮麵爐由炭改為火水,再改用電爐,撚手的牛丸、蔥油和辣椒油仍自打自炒。牛丸比坊間細粒,無筋純肉,彈且爽口,老闆指用新鮮水及胸板肉打成,「水取其膠質,胸板肉軟而彈」,蘸辣椒油可提升油香,然細心一看,辣椒油要拿羹自取,「最初每枱皆有,20年前發現有人將其他調味料混在油內,為免浪費才想出此策」。辣椒油不是油渣分明,深紅稠身,帶少許鹹味,愈食愈辣,「天氣凍會加辣,天氣熱辣度稍減」;每碗粉麵上枱前會加蔥油,蔥味四溢,油香撲鼻,她指這是潮州麵的特色,「以往用香蔥,改京蔥後香味更濃」。除以上三項外,用南乳炆的牛腩,帶筋連肉,厚切不散,筋位軟化,瘦而不韌,大腸爽口無異味,粉腸腍身帶油香,豬皮索汁有咬口。 「以前有打魚蛋、墨丸、豬肉丸,現在老了,不做了。」老闆說自己近半退休狀態,卻又說有客人支持,會愈做愈精神,不讓自己懶惰。辛勤老實半世紀,點點人情互嘉勉。小店周二休息。 翁記/石塘咀皇后大道西425號X後座地下/電話:2548 9926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汕頭人視牛腩為牛什,香港人則將牛腩細分爽腩、坑腩及崩沙腩」,在當地賣粉約40年,前年首在西灣河太安樓開店,他希望更多人認識這家鄉風味,「我們是潮式腩,不是清湯腩或柱侯腩」。 每天到西灣河、渣華道、鵝頸等街市收新鮮牛肉、牛什及牛腩,「一幅腩約20斤,肋骨位的坑腩佔一半,肚皮位的崩沙腩及俗稱爽腩的橫膈膜各佔二分一」。炆煮前先煲牛骨湯,將全幅腩落湯煲個半小時,其後攤凍切成不同部分加十多款材料如桂皮、八角、蟬蛻等炆1小時,爽腩透黃軟彈,膠質重,崩沙腩格肥格瘦,坑腩肉瘦不韌,蘸些自製沙茶醬及稀身辣椒醬,惹味酸辣,提升肉香。 除牛腩外,還有面珠墩。面珠墩的炆法和牛腩相同,薄片腍身,肉味較淡,帶少許脂肪,老闆指當地較少食,相反牛丸較常見,「牛丸多用臂肉,1斤肉可打斤多丸,打時要在肉成漿前落調味,這才會爽口彈牙」,小店的肉味頗濃,一口一粒,食不停口。嗜牛者定必一試「牛氣沖天」,集三腩、面珠墩、牛丸及牛脷,上枱前加些芹菜及炸蒜,牛脷嫩滑且化,碗底的蘿蔔多汁無筋,芽菜爽脆。 味道上保持風味,惟兩地屠宰方式不同,質素上出現差異,「香港不是即時放血,血仍留身內,這使肉味變淡,內地則生宰放血,肉較鮮味」。未來他仍繼續擴充,並開滷水鵝店。風味憶起家鄉情,彼此尊重可共存。 群記爽腩店:灣仔灣仔道177至179號保和大廈地下6號舖 電話:34881338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回憶,纏住了心事千遍,可能是石塘咀最後一家麵廠,由零開始,1965年在西環大樓山寨式開業,後搬入皇后大道西地舖,隔10年後遷上屈地大樓2樓,87年遷入火井,「以前西環約有5間麵廠,喜順、海記、三益等」。 「父親原先煮雲吞麵,後學打麵並售給鄉里,最終成立麵廠」,昔日供應予香港仔山窿謝記、西環松記、下環得成、中環荔華園等,現供約30間食肆,每日打麵一千斤,11款麵中,最撚手做雲吞麵。雲吞麵屬生麵,由蛋、鴨蛋白、重筋粉及鹼水打成,可撈可放湯,老闆指煮雲吞麵的秘訣,是將麵弄散落滾水煮30秒便可,由於麵沒有蒸烘,放在雪櫃可保存8日。炒麵、蝦子麵、魚蓉麵等硬麵皆為熟麵。炒麵材料有蛋、水加高筋粉,跟着放入蒸籠蒸熟,攤凍後入雪櫃保存;蝦子麵做法類似炒麵,不同在材料加鹹蛋白、高湯及蝦子,蒸熟後入焙爐烘5小時,麵質乾身,可置室溫。蝦子麵本身帶鹹味,煮時要留意;魚蓉麵和菠菜麵的做法和蝦子麵相同,不同改加魚湯及菠菜汁。老店另做黃身廣東雲吞皮,白身方形上海雲吞皮及圓形水餃皮。 老店現傳至第三代,他說自己的打麵技術有父親八成功力,「最難打生麵,打麵時要留意天氣,冬天時鹼水去得慢,分量要減少,夏天則去得快,分量要多一些」。港鐵已來臨,望可尋覓動人故事,遊走老店,還望說聲不改變。 添記麵廠:石塘咀屈地街18號地下 電話:2549 7180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很多朋友認為金鐘只得連鎖店,沒有老食店,其實只要細心留意,總有滄海遺珠,小店在商業大廈內逾40年,一直做傳統高級日本料理,適時霧雨連綿,針魚、縞蝦皆當造,就在此領教一頓春風料理。 針魚白身明亮,負責人指牠來自日本鹿兒島,全年皆有,春天較肥美,要花逾5分鐘鉗走細骨,淡彈爽口,鮮而不腥;和針魚相比,北海道縞蝦較鮮甜濃味,肉白粉紅,產量少,比牡丹蝦細隻。除兩款刺身外,另有「七點刺身」,一碟7款,款式由師傅按時令材料而定,品嘗時可由淡味食起,首嘗油甘魚,接着赤貝、赤身吞拿、金箔安拖羅、牡丹蝦、三文魚腩及日本海膽,其中安拖羅粉嫩雪花,入口即溶,滿腔油香,橙紅海膽甘甜腍軟,赤貝厚爽彈脆。 刺身新鮮滿足,熱食亦不錯,在兩星期前推出的佐賀和牛套餐及鹿兒島黑豚套餐,和牛選用肉眼部位,薄切腍軟,肉味濃郁,配菜索盡油香,套餐配上茶碗蒸,幼嫩滑喉,青瓜海蜇爽帶勁;和牛薄切,鹿兒島黑豚足有2厘米厚,黏上生麵包糠炸5分鐘,金黃脆皮,肉汁流溢,薄粉鬆化,肉質彈口,即使放涼後仍保持脆度,蘸些來自日本的豬扒汁,酸甜稠身,可減膩感。 在八十年代,工人月入約5千元,一頓料理約4百元價位,花錢懂食,追求品質味道,洗盡歷練,江石自立不倒。四季.悅日本餐廳:金鐘夏愨道16號遠東金融中心閣樓 電話:2294 0088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他一直愛飲咖啡,毅然離開工作崗位後,買書上網自學,報讀並考獲相關資格,同時去台灣及南韓試飲,了解經營咖啡室的細節,亦曾在本地咖啡店工作,終在年前創業,縱然身在下環小巷內,但這不會減少他對咖啡的熱誠,「仍須努力去做,不感後悔」。腳踏步穩登絕嶺,求知實學攀高峰。 咖啡選購上,他特選本地烘焙的出品,「咖啡愈新鮮,香氣愈多,甚至能嘗到一瞬即逝的獨有香味」。咖啡皆中度烘焙,由8款豆溝成,如梳乎厘咖啡,上面的奶泡共6厘米厚,是鮮奶咖啡的3倍奶沫,他說先食泡後飲,一試,綿順柔軟,可可味濃,焦糖咖啡少甜幼滑,啡味淡香。不嗜咖啡者可一嘗紫薯鮮奶,粉紫迷人,不含咖啡成分,他試過紫薯粉配咖啡,惟味道不太夾,反之配奶薯味突出,奶滑香甜。有咖啡,應有伴啡小食,「本想不做太多食物,但舖租要迫人重回現實」,月前推出泡菜窩夫,將泡菜絲加在窩夫漿內焗3分鐘,上枱前灑上紅椒粉,並附上一小碗泡菜,脆邊菜爽,少汁乾身,甜鹹辣3味共融;泛紫稠身的藍莓意大利飯,一碟用近20粒藍莓,飯加藍莓汁即煮10分鐘,米骨仍在,隱透莓酸,實在過癮。飯裡原有一隻大烤菇,惟訪問當天已賣光。 店內有幅手繪地圖,並貼上當地明信片,老闆指這是客人寄來的,寄者回港後可獲贈一杯咖啡,「希望無論去到哪裡,也會想起我們」。 Empress Café/灣仔明仁里3號安興大廈地下/電話:2528 3308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食自助餐,生蠔多是眾人首選,惟常見蘸汁撈蠔。個月前有百年歷史,北美洲最大蠔商進駐大坑,負責人說傳統食生蠔是不用蘸醬或滴檸檬汁,同時要先嘗蠔味較淡的生蠔,「若先食濃味,品其物亦不知其味」。 在美國有4千多畝蠔田,月產量約1千萬隻,舖內每天約有20款蠔,這次選了較淡味的熊本蠔、宮城至極、Kys、Saint Michel及濃味的Tsarskaya,店員將蠔放在圓碟上,由檸檬開始順時針食起。首兩款皆日本種自家養,外形細小的熊本蠔,淡味鮮甜,肉嫩滑口,宮城至極甜味稍減,帶少許青瓜味;接着3款皆法國種法國養,Kys海水味重,餘韻頗長,Saint Michel比Kys少鹹,礦物味較重,Tsarskaya的蠔味佔據整個口腔,鮮香久久不散。經過一碟領教,真明白「順序淡濃」的道理,他續指所有蠔冬天最當造,故北半球冬天食法國,夏天食澳洲,法國蠔較精緻,美國蠔較中性平凡,「蠔儲在攝氏0至4度環境下,冬天可放3日,夏天最多2日」。 除產蠔外,另產青口及馬尼拉蜆,小店用白酒煮美國藍青口,美國的比法國大隻,吊養1年可收成,肉厚不韌,爽甜滑身;朋友建議下的冬蔭功馬尼拉蜆,汁底惹味,辣香滲在肉中,另有熱食新西蘭鱸魚炸魚薯條。 很多人認為蠔乃昂貴之物,他說蠔本身不貴,貴在運費、儲藏等,若能控制成本,蠔亦是大眾化食材。鮮活任君賞,在乎順序兼細味。 Taylor Shellfish Farms:大坑新村街42至43號地下 電話:2952 6477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明日正月十五,來到上元之時,猜燈謎,食元宵等,佳人粉腮艷抹,晚妝添美,共度品嘗應節朱古力,絲絲甜美慢慢細流,每顆外貌雖相似,材料及味道卻大有不同,食法也要講究。桃咀梨渦笑迷人,風姿綽約能醉君。 小店內有兩層,所有朱古力及蛋糕皆法國製造,撚手的有達72.4%可可成分的熱朱古力飲品及7層朱古力蛋糕,在農曆新年期間特做羊年招財進寶禮盒,內有8粒果仁金元寶牛奶朱古力,另自選9粒手工朱古力,她選福字在面,甘香內軟焦糖香梨黑朱古力、微甜不澀純黑朱古力、果肉在內的柚子牛奶朱古力、鹹甜共融海鹽焦糖牛奶朱古力及脆口鳥結果仁牛奶朱古力。粒粒賣相精緻,實不想一口吃掉,負責人指朱古力放在攝氏18至20度環境下可保存兩星期,「食前先嗅朱古力味,這使口水分泌增多,有助嘗到可可原味,食時先咬小口,看內裏軟心層次,接着原粒慢吃,到最後可可餘韻會淡淡滲出」。 愛朱古力者可一試JFK香橙蛋糕配杯Alain Milliat橙汁,蛋糕內夾軟身黑朱古力杏仁薑餅及香橙朱古力慕絲,層次分明,軟身幼滑,薑和可可味相夾,純橙汁酸甜醒神。另有提供無朱古力的乾果蛋糕,鬆化可口,食落不涸喉,乾果如杏甫乾、菠蘿乾等腍軟甜香。傳統上過了元宵,春節便到尾聲,期待人月兩團圓,家家和睦愉快。 Jean-Paul Hevin:中環擺花街13號地下 電話:2851 0633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恭喜發財,花開富貴,新年伊始有新構思,要知道維城內有不少老店搬出城外發展,他們的故事亦值得細味保存,故在羊年首篇找到由中環搬往柴灣、一九五一年開業的牛記茶室。 「最初在中環士丹頓街70號賣咖啡奶茶,轉手後做唐餐點心,再轉煮牛腩粉麵,96年我頂手做小炒」,05年搬落歌賦街,14年因租金問題遷至現址,舖址雖改,招牌味道仍在,還加添新款式。撚手的小炒王,一碟集10款材料,有腰果、叉燒、鮮魷、蝦乾及菜甫等,乾身惹味,脆爽軟彈,佐酒一流,另一款潮式乾煎茄子,賣相像煎釀三寶,先將塗上鯪魚肉的茄子中火炸,後回鑊落豉油汁炒乾,豉香滲在茄子內,茄子柔軟少油,厚切有汁,魚肉頗彈。 新舖面積比舊址大,可做老闆最愛的點心,全部自包自製,有些更坊間少見,如鳳凰蛋煎糯米雞,糯米蒸熟後包雞肉、叉燒、鹹蛋等上蛋煎,金黃脆邊,餡料十足;素食的春風得意腸,粉漿連蘿蔔絲和香芹一同蒸,捲時加些薄脆,皮薄青翠,軟脆兼備,甜點有雙色香芒桂花糕。 同場還有時令生炒糯米飯,先蒸糯米半小時,雪隔夜後用凍水沖走飯粒膠質,使其散開,加入爆香的臘味及蝦米大火炒,最後落老抽即可,飯粒分明,乾爽焦香,油份不多,鑊氣十足。 新年新願望,他望生意興隆,還望下一代有興趣接手。今天是初七人日,祝各位生日快樂。 牛記茶室/柴灣柴灣道111號高威閣高威廣場1樓A2舖/電話:25462584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剝瓜子俗稱抓銀,昔光顧上環順景祥,惜結業後遍尋各區,終找到另一瓜子老店,負責人說60年來全在香港炒製,「瓜子只是總稱,實分西瓜子、南瓜子及葵瓜子,廣東人愛剝紅瓜子,上海人多食黑瓜子」。抓銀順景眾平安,迎接羊年齊歡樂。 紅瓜和黑瓜皆西瓜子,紅瓜另稱信豐瓜,產自新疆,細分7款,如和味生紅瓜、頂級王上王等,他指從外形及產生劃分,味道實得1款,「紅瓜只加油炒,不加香料,生紅瓜直曬免炒」,細肉略厚,牙白淡味,相比之下,又稱鳳眼瓜的黑瓜甘香惹味,「炒前先將瓜子倒在豉油香料汁煮1小時,晾乾後炒至乾身便可」,瓜殼吮味,肉鹹脆大片,「早30年前黑瓜浸汁曬乾,味道以往有玫瑰黑瓜、奶油黑瓜等,惟瓜殼太硬及口味轉變,現剩五香醬油瓜及甘草醬油瓜」。 南瓜子即白瓜子,瓜殼薄身,免煮加香料直炒,奶油味鹹甜共融,鹽焗的食不涸喉,但留意要陰力咬殼,否則滿口殼碎;葵瓜子亦稱摩登瓜子、雀仔瓜子及香瓜子,長身深綠殼,3款味中好五香味,肉細易食,瓜殼輕咬即分兩邊。除瓜子外,過年亦剝稱為長生果的脆花生,老店選用山東花生,油分多,肉大粒結實,炒時不加香料,能嘗到花生的天然味道。 今是除夕,家家應辦好年貨,買包瓜子和親友共敍時可慢剝閒話,最後祝各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羊年再見。 陸金記:灣仔菲林明道7號地下 電話:2575 2608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