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鈴響起,鹿車飛過,笑聲彼落,歡欣滿遍,此時此刻,禮物、食物應準備妥當,不少餐廳亦預備好聖誕菜式及飲品,增添過節氣氛。今次走訪港澳兩地,欣賞師傅的技巧及心思。白雪紛飛飄滿地,閃燈掛綠許願望,嫩肉留香添醉意,風擺長裙撩心扉。 撚手菜式有煙肉芝士意粉、磨菇意大利飯等的澳門班妮意大利餐廳,在平安夜至元旦推出12道應節菜式,當中包括紅酒燴牛肉,師傅先將澳洲牛肋骨以鹽、胡椒、香草煎香鎖肉汁,原件切條下蔬菜、紅酒、牛肉湯攝氏80度慢煮12小時,待其收汁並肉質腍軟,肉味濃郁,隱透果馥。羊里脊配杏脯醬,肉質粉嫩,他特揀選羊柳瘦肉,羶味較少,先落香草、鹽料醃半小時,煎香表面後黏上牛油香草芥末麵包糠焗5分鐘,再蘸上乾杏脯肉打成的杏脯醬,微酸解膩,蘸羊骨汁則提味倍濃。不嗜牛羊者,可試大蝦燴飯或燒北海道帶子,將米連乾蔥、車厘茄、意大利番荽炒香後加白酒及自熬龍蝦湯煮,「必須滾湯煮飯,若下凍或暖湯,便會煲成粥」,煮至稠身落牛油便可,飯面放香煎大蝦,飯帶淡鮮,仍有米骨,汁量控制得宜,最後隱吐牛油香;貌似中菜蒜蓉蒸帶子的燒帶子,開殼洗淨調味醃個半小時,接着下金銀蒜、辣椒、胡椒鋪面焗6分鐘,蒜辛惹味,肉厚彈甜,殼內精華一滴不剩,菜式另有傳統烤乳豬、扁豆釀豬手、野菌芝士麵卷及意式燴飯布甸。12道佳節菜式均在24、25、26、31及1月1日的自助早午晚餐供應,詳情可向店方查詢。 回到香港,甜店小店Artisan Room構思了5款杯節日飲品,其中薑餅人在旁的薑汁鮮奶咖啡,杯底鋪上豆蔻粉及薑汁,隨後倒一份Costadoro中深度烘焙咖啡及熱奶,並再灑上豆蔻粉,豆蔻醒味,鮮奶泡滑,咖啡甘醇,薑辛淡然,薑餅人蘸咖啡伴食,半溶半化,—杯暖心;每日只供應5杯的雲呢拿蘋果西打,蘋果西打加意大利薑啤、肉桂條、八角、蜜糖糖水及檸檬皮煲15分鐘,接着噴上雲呢拿忌廉及滴焦糖漿,酒味飄逸,果酸餘韻,配上橙皮果仁蛋糕,軟綿芬芳。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丹楓片片,步入深秋,眾踎街邊圍爐取暖,濃汁嫩肉,蒸氣騰騰,野味豐腴,引涎欲滴,舊時中菜野味菜式有炒黃麂柳、燉穿山甲、炆果子貍、臘田鼠乾飯、膶腸釀禾花雀等,惟時代變遷,現多品嘗蛇、鹿及兔,深水埗蛇王協第二代老闆指,秋冬時節,每日可賣逾400碗蛇羹,「客人雖以中年人為主,但亦有年輕人回味」。而西方人此時會上山狩獵,獵物更製成戰利品,大快朵頤。 來自瑞士的希戈餐廳主廚麥凱鳴師傅,回想當地每年9至11月會狩獵紅鹿、狍鹿、山羊、土撥鼠及狐狸,「獵犬先將鹿群由山腰趕上山頂,然後按政府規定,視乎鹿的品種及數量多少才可獵殺,獵後先用牛油、乾蔥等煎肝,其餘內臟則丟棄,脊柳及髀肉作香煎,前臂及腩位會連血炆煮,頭部製成戰利品,皮會視紋理或裁成地氈」。炆鹿肉羶味較重,香港人較難接受,而紅鹿味濃,狍鹿味淡,煙燻野生紅鹿肉他他配63度慢煮有機雞蛋、洋蔥、榛子及黑麥麵包脆片,紅鹿柳切碎,加入杜松子、月桂葉、肉桂、黑胡椒及墨角蘭葉調味備用,待煙燻機出煙及加冰後才放肉燻15分鐘,上桌後撈蛋漿及塗在麵包上,軟肉腍滑,不羶帶鮮,炸洋蔥絲提味,麵包脆邊;用小平底鑊盛載的煙肉裹狍鹿柳釀皺葉椰菜配捲心菜、南瓜、瑞士式栗子麵條及柑橘野味汁,煙肉卷雞蓉及鹿柳置74度水慢煮,接着香煎切件,外潤內嫩,油香甘腴,包在椰菜內的鹿肉丸碎肉帶汁,麵條似肉質感,柑橘汁內添鹿骨汁,橙芳馥郁。 1965年開業的蛇王協,最初兼賣野味、雜禽及觀賞鳥,老闆在一次意外後改做多款燉湯小菜,其蛇羹配料則多年不變,「湯底先下蛇骨、老雞、豬骨及陳皮熬6小時,其後加五蛇,包括飯剷頭、金腳帶、過樹榕、三索綫及白花連雞絲、木耳、冬菇、金華火腿、薑絲、陳皮絲煮成羹」,材料豐足,湯鮮且甜,蛇肉完條呈辮狀,粉嫩彈牙,下檸檬葉帶一縷清新。不嗜蛇者可試果皮蒜子蒸鱷魚尾膠,膠質豐富,晶瑩黏口。 四時食材隨季節改變,有良好食材配適當煮法,美味留在人心,轉眼黃葉驟變紅,山野隱在枯林中,呼兒召朋齊共享,炊煙漫遍荒谷間。 希戈餐廳:九龍尖沙咀河內道18號凱悅酒店 電話:37217733 蛇王協:九龍深水埗鴨寮街170號地下 電話:23869064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黄葉絮落,初秋微涼,氣清舒爽,結伴郊野,夜臨日落,飢腸轆轆,眾議打甂爐果腹,此刻頓想一試難忘的酸菜魚火鍋。酸香撲鼻,疊碟滿枱,開懷暢快,難得知己,和老闆閑話聊天,悉他從事飲食業逾20年,有次在大陸工作時見酸菜魚風氣盛行,認為可將此變為火鍋,「大角咀多食牛肉火鍋或雞煲,開業5年來大受歡迎,為保持新鮮感,4個月前更加做刺身」。蒸氣飄升引液流,白肉片片軟嫩滑,菜爽清湯甜鮮美,不覺雪月三更天。 —煲酸菜魚鍋集桂花魚、酸菜、粉皮、雜菇和蘿蔔等,其湯底用雞骨及豬骨煲熬逾6小時才出味,「酸菜浸水洗走鹹味後,切粒落白鑊慢火炒提升香味,接着將所有材料加在湯內,魚片輕灼20秒便可」,粉皮煙韌彈牙,蘿蔔吸味,酸菜莖脆帶甜,他指除桂花魚外,亦可用生魚、鯇魚或石斑。酸菜魚鍋湯清甘甜,海皇一品鍋則稠身濃郁,奶白順喉,膠重黏口,材料豐富,有海參、花膠、豬腳筋、淡菜等,飲落不比老火湯遜色,「湯底用豬骨、老雞、蠔豉、鯊魚軟骨、螺頭加5款藥材如黨參、北芪煲6小時,最後落其餘材料慢熬」,花膠滑口,海參軟彈,未落料打甂爐已飲逾半,火鍋湯鍋另有豬肚雞、冬蔭功、杏汁白肺等。 湯底齊備,豈能沒有火鍋生料,選上手切牛頸脊、象拔蚌、鴛鴦丸及三色餃。每碟最少有16片的牛頸脊,雪花油脂平均,起雙飛薄切輕灼20秒,粉嫩甘腴,汁流脂香,肉味縈繞,齒頰餘韻;象拔蚌一條一碟,即叫活宰,師傅將原條象拔蚌浸滾水數秒後剝皮,用刷擦走腥味並浸冰水,拔位切薄片,可灼或刺身,彈牙絲甜,頸位切條,灼1分鐘後像螺肉般爽口。鴛鴦丸為手打墨魚丸,黑色丸則加添食用墨魚汁,—咬彈爽,食落仍有粒粒墨魚肉;三色餃乃鮮蝦水餃、瑤柱韭菜餃及黑松露雲吞,水餃混蝦仁、冬菇、木耳及瘦肉,即使沒有肥肉,亦感汁溢不寡,韭菜餃碧綠惹味,雲吞隱透黑松露香。 醉眼漫步,穿梭城市大街小巷,昏黄街燈下,抬頭看見白底紅字招牌、手拉路軌鐵閘、茶檔車房冰室等,雖離旺角一街之隔,大角咀內仍保留較多特色老店,待在深秋時,再細心發掘。 表叔海鮮刺身火鍋:大角咀福全街17至19號地下 電話:2749 9399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社會講求科技創新,舊物彷彿像發展的絆腳石,在堆土機下的土瓜灣,卻可找到逐漸散失的點點人情。小街阡陌縱橫,主婦閒話家常,孩童周街玩耍,兩旁車房中見逾八十年歷史的貴記豆品店,細問知悉老店仍堅持用石磨磨豆,用明火生鐵鑊煮漿,「石磨機、離心機及鑊頭攪鑊機乃父親和陸韶共同研製,現在仍找他維修保養」。獅山腳下遍燈火,艱險奮進努力幹,舊事不應成記憶,踏實學習得裨益。 街坊稱陸韶為陸叔,可說是市區最後一位懂做石磨機的老師傅,即使退休多年,每天仍回廠幫手,「14歲跟父親學做機器,一做便七十年,廠址由旺角新填地街搬往豉油街及大角咀,57年搬入鶴園街2號,88年遷至現址。自己以前只識做石磨機座,後來自學懂鑿石磨,因為石磨佬做機器不行,但機器佬鑿石磨則較易上手」。昔日深水埗同興隆、旺角永馨、土瓜灣榮珍、灣仔陳義興等皆用陸叔製造的石磨機,細看發現此由數款配件組成,「全座石磨機製造需要逾四十日,底為角鐵製造的機座,座上為盛漿水的不金秀鋼盆,盆上有兩瑰石磨,上固定下轉動,上磨能校高低,調出成品的粗幼度,下磨順時針轉,作磨爛用途,磨上置不金秀鋼漏斗盆,石磨要每三個月重新鑿紋,最少可用十年」。 一粒黄豆,經石磨研磨後可製出豆腐、豆腐花、豆漿、腐乳等,貴記第二代老闆說父親戰前在上環開同香齋,和平後在深水埗開美香齋,直到60年代搬入現址,—直皆用石磨磨豆,更指石磨能磨出適當的幼滑度,相反攪拌機打得太碎,難以隔渣,「做豆腐每次約用100斤黄豆,夏天浸水4小時後沖水便可磨,豆漿倒入離心機內隔渣,接着倒在鑊內煮,滾起再隔渣,漿水加石膏粉凝固後,用小勺片起放在模內壓水便成軟豆腐,弄碎壓水則為硬豆腐,用布逐個包起壓水為布包豆腐,軟可蒸或滾湯,硬可煎、煮及煲湯」。 市區重建,往事逝似如煙,老店亦會在3年後結業,她表示現在仍用明火煮漿,惟70年代後已不再發牌,即使重開新店,亦做不到舊時味道,幸見陸叔思辨敏捷,他笑說勞動能保持身體健康。老派人,一身風骨。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潮流興用社交網站發布及接收信息,以往新界仍為鄉郊農村時,茶樓可說是鄉村消息互通之所,閒聊家常,作物買賣,八卦是非,無一不講,惟發展新市鎮下,鄉村茶樓日益減少,幸在古洞及馬尾下找到兩所茶樓,他們不約而同因鄉民數目減少而取消早市,前者設一處作麻雀耍樂,後者只經營午市,面對如此情況,兩老闆表示未想過結業或退休,「做得幾耐得幾耐」。雞啼日出炊煙起,適時同儕來品茗,高談闊論訴家事,難忘樸素鄉間情。 老闆在古洞村出生,82至99年擔任該村村長,本做重型機器生意的他,十年前因茶樓老闆中風而接手,「舊時有天天、鴻英茶樓,30年前只剩小店,以前村民、農民多,早市開六點半,現在午市較多建築工人光顧」。他年少時愛食大包及牛肉腸,菜式如炸子雞、蜆介鯪魚球、梅菜扣肉煲及金香棒棒骨亦為不錯。茶樓開逾六十年,炸子雞一直在菜牌之列,雞洗淨瀝乾後抹鹽及香料醃1晚,接着皮搽蜜糖水吊乾,最後猛油落,中火炸15分鐘便可,皮脆肉嫩,鹹香入味,不油乾爽,另有蜆介鯪魚球,鯪魚肉加果皮及調味撻至起膠,擠出球型黏炸米粉碎細火炸6分鐘,米粉潔白,青肉彈牙,蘸些混薑絲、蔥絲及紅椒絲的蜆介醬,鹹鮮提味,佐酒一流。 同樣在公路旁的新蘭芳酒樓,老闆乃酒樓附近嶺咀村村民,他憶起昔日深夜3點已有茶飲,約8年前取消早市,「父親在30年前接手,自己則在15歲入行,曾赴加拿大、美國酒樓工作,06年父親退休及兄長轉行下,故回來接手」。翻看餐牌,大部分乃碟頭飯,如豬扒煎雙蛋飯,豬扒沒有揼鬆,落薑汁、蒜蓉、生抽、酒醃1小時,後煎至金黃色,大塊厚切,肉鬆不韌,蛋香脆邊,漿液半熟,淋上混冰糖及薑的甜豉油,飯粒索汁,足料飽肚,其他撚手作有客家炆豬肉飯、梅菜扣肉飯、柱侯牛腩飯及麵豉醬蒸鯇魚飯,老店周日及假期休息。 兩所茶樓未來可能因城市發展而被迫結業,其中古洞錦益茶樓老闆希望能像拆古洞南般建街市賠償。城市發展毋庸置疑,但發展同時勿讓堆土機摧毀文化,以人為本,安居樂土。 錦益茶樓─古洞青山公路古洞段16號 電話:26704889 新蘭芳酒樓─粉嶺沙頭角公路馬尾下段嶺咀村2號 電話:26746628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經過大帽山道迴旋處,眺望一大片元朗平原,群壑環繞,微風吹谷,路旁盡是石崗軍營,殘舊兵房中見條小路,水聲細步踏青,蕊紅飄絮漫天,清涼暫驅炎夏,喁喁私語下到遐邇聞名的「農場鮮奶」,白滑脂濃,香而不羶,聽著流水共嘗,確為寫意,第二代老闆說,農場原由一名英國軍人創立,逾20年前因地方及環保問題,牛隻改在大陸飼養,「當年要用百多萬建化糞池,這政策實使人難以經營」。 「四十多年前,他來港後飲不到新鮮牛奶,適時農場放售,於是購入並養近兩百隻牛,初期只做批發,後兼零售及設送奶服務,住在附近的啹喀兵亦經常來光顧。直至03年沙士期間,行山客常問有沒有其他食品,故這年增添小食亭,加做奶類小食」。奶類小食有燉奶、鮮奶芒果布甸及薑汁撞奶。燉奶用全脂奶加蛋白燉20分鐘,蛋味清香,軟滑實身,和薑汁撞奶相比,撞奶滑如膚肌,嫩彈可破,暖奶慢滲薑辛,順喉無渣;布甸黃澄絲甜,果肉量足,他指所有牛奶均為真牛奶,並非牛奶飲品,「牛奶擠出後不加添加劑,只經72至74度的15秒巴士德消毒及將奶油打散融在奶內,故保鮮期置在雪櫃4度下可放7日」。 離開農場,沿小路步出左拐,不久達公路盡頭,赫見上村內唯一食多國菜的金壘餐廳,翻看餐牌始知餐廳創於1979年,細問下,舊址亦在荃錦公路旁,「老闆曾為八鄉鄉事委員會主席,以前英軍眾多,加上沒有西餐廳,他便參考軍人口味小試牛刀,結果成功吸引他們品嘗」。老店的撚手作為紅酒牛尾、堡雲酥羊架、俄國牛柳絲飯及蜜糖芥末焗鹹豬手等。坊間多做炸鹹豬手,師傅將豬手連香草、胡椒及蔬菜烚逾6小時,取出浸滾水以保留肉汁,其後塗上法式芥末及百花蜜焗10分鐘,軟肉皮滑,油脂豐腴,蜜甜稍焦,筋化入味,伴碟乃焗薯仔、煎意大利青瓜及西椒,墊底的自醃酸椰菜具解膩之效,「昔日英軍逢周四出糧,村內的餐廳、戲院、超市、的士高定非常熱鬧,惟回歸後情逝煙散」。 邁步暫離茶水亭,農場隱在山野間,雄赳軍人哨站崗,味道回首憶舊時,路牌青苔掩名字,還望寧靜不變遷。 農場鮮奶有限公司:元朗石崗甲龍村雷公田78號(周一至周五休息) 電話:23829218 金壘餐廳:元朗八鄉石崗上村DD114號 電話:24881642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慢爬陡坡,蜿蜒曲折,疊峰霧嶂,翠巒倚天,1961年前仍屬軍用的荃錦公路橫越大帽山,連接荃灣至錦田石崗,據川龍村端記茶樓老闆朱伯指戰時日本人建成荃灣至大帽山段,和平後英軍築路延伸。如今公路車疏人少,凋零蕭瑟,幸遠見炊煙升起,霧煙牽引尋覓每個人性故事。路遙艱辛不畏懼,蛋香心思傳千里,山水鳥鳴來品茗,笑聲響遍茶水亭。 先由荃灣出發品嘗新派雞蛋仔。雞蛋仔味道愈出愈多,如臘腸味、泡菜年糕味等,這店早在3年前已創出18款味,而開店原因乃由女兒的一句話說起,「女兒很愛食雞蛋仔,她問為何坊間只得原味,沒有其他味道?聽後便決心研究嘗試」。18味中,Oreo曲奇味由女兒想出,先將Oreo碎放在餅模中,後倒混牛奶、糖、蛋、麵粉的粉漿焗3分鐘,焦香內軟,可可味濃,每粒皆沾有Oreo碎,咬落有「肉」,「因材料帶甜及加牛奶,故比坊間輕甜及腍身」,另款帶鹹味的紫菜肉鬆,製法和Oreo曲奇味相同,肉鬆分量多,鹹甜共融,味頗相夾。 拿着雞蛋仔,沿着海邊,邊行邊食搭巴士上川龍村歎茶。老店在村內開業四十多年,老闆朱伯說本村已有五百多年歷史,「最初由廣東五華搬村來港,未開茶樓前在村內做腐竹、養豬及耕田,揹擔挑行山路到荃灣買賣,其後外出工作,因養10個子女,故回村賣缽仔糕、奶茶予修路工人,接着無牌經營茶樓賣腸粉、排骨飯予登山者,取牌後兼賣燒味及點心」。談起燒味,老店仍有罕見的柴燒叉燒,脢頭醃1晚後入爐燒20分鐘,取出搽蜜糖水便可,鬆化肉軟,柴香幽幽,頭位焦脆甘美;不少老饕為吃碟西洋菜攀山登樓,青翠微甘,一口菜甜,但他指收成期已近尾聲,「西洋菜怕熱,夏天不能成長」。點心如客家艾板、蝦餃及鵪鶉蛋燒賣也可一試。 捧腹滿足,步行樂遙,約行20分鐘右拐上大帽山道,便到充滿笑聲的茶水亭。老闆蓮姐風雨不改,即使數月前嚴寒結霜也開亭營業,只因她熱愛郊野,「最初只賣汽水、薯片,後因登山客漸多,故泡製更多款式」。一顆柴火煲的牛油茶葉蛋,加杯山水沖熱朱古力,夕陽西下,斜照婆娑,閒話家常,方知寫意。 Eggspectation:荃灣海濱花園海銀閣(4座) 平台129 A1店 電話:6390 8627 端記茶樓:新界荃灣荃錦公路川龍村57至58號 電話:2490 5246 大帽山茶水亭:荃灣大帽山郊野公園 電話:2416 2780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海風輕拂,堤岸樹影婆娑,鳥鳴人渺,懶洋初夏氣息,踏著單車,轉入寧靜街角,民居中見間泰式小食店。黑趟門,藍圓油桶凳,內闢一角售泰式服飾,店名還有些文青格調,閒談悉3位90後老闆乃長洲人,他們說近年常去泰國,發覺香港較少泰式街邊小食店,故小試牛刀,「自己有隊足球隊及籃球隊叫流浪,加上眾愛飲青島啤,所以名叫青流」。踏浪仰天際,聽見鄉里情,誠心研煮法,終必得賞識。 黑板寫上約10款小食,如炒金邊粉、手撕海南雞飯、芒果煎糯米飯等,別以為90後只懂食不懂煮,他們會跟食譜試煮,更前赴泰國學師,「烹飪班上3日,每日逾5小時,首堂學煮芒果糯米飯,此時感泰菜很易上手,惟花長時間搜集及預備食材,回港後再試做,雖味道相似,但改用本地食材則風味欠佳」。每日約提供60碟,用來自當地小藍碟盛著的手撕海南雞飯,雞髀肉先下香茅、雞湯及薑醃1晚備用,生米落薑蓉、蒜蓉炒香,後加雞湯煲,上枱前灑些甜豉油,雞肉柔軟,絲絲入味,飯香隨蒸氣上升,粒粒分明,不油不膩,蘸些混6款材料的自製辣椒醬,酸甜滲辣,不消十口已吃光。回想學師過程,認為最難煮乃炒金邊粉,「金邊粉炒過火會變韌乾口」,一碟集豆腐乾、蛋、蝦仁、紅蝦仔、芽菜及韭菜,先爆薑蓉、蒜蓉起鑊,後落浸軟乾金邊粉和其他材料炒,最後加花生便可,碟邊放少許砂糖及辣椒粉,粉完條幼彈,濕潤不乾,配料量足,羅望子醬添些酸香,一口爽脆腍滑,「未學前先炒材料再落粉,當地次序則調轉,炒出效果有些微差別,這樣粉更易吸味」。不小心蘸太多辣椒粉,弄得汗湧火盪,頓時飲杯自調檸檬蜜糖梳打,冰透微甜,像道清泉洗淨舒暢。甜點如香蕉斑戟及龍情蜜意亦為不錯。 開店半年,他們覺得長洲人很願意接受新事物,「長洲不只得大魚蛋或芒果糯米糍,還有很多特色尚未廣傳,夏天會推出豬手飯及木瓜沙律,日後亦可能再去泰國學習、或去台灣、日本學煮小食」。有人話小島如同市區般多人,其實可行遠一點,不一定要去名店排隊搶購。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登臨全澳門最高樓層的餐廳,朦朧煙雨中隱見路氹城的景色,雲掩蔽日,霧鎖連綿,心情困抒,幸正春茶上市之時,中餐副行政總廚傅文彪師傅構思出數道以茶入饌的菜式,一試,清幽淡雅,隱逸吐芳,鬱結一掃而空,「農曆新年菜式較豐富,四月茶菜能消滯解膩」。除茶菜外,他還炮製幾味撚手名品,歡讌同好。冒芽社前嫩火前,茂葉雨前非明前,淺綠甘青夾羞澀,難解人間四月天。 師傅入行逾20年,13歲時由任廚師的父親帶入行,「最初在土瓜灣酒樓做暑期工,3年後到灣仔運通泰酒家任『打雜』,歷『四、三、二、一打荷』後升至『炒鑊』,6年後首升『大廚』」。擅長煮海鮮的他,創出7道茶菜美饌,其中的大禹嶺烏龍炒藍龍蝦,一隻約12両重的藍龍蝦只得4両肉,拆殼取肉後浸低溫油30秒,接着下茶水及上湯煮,嫩肉腍身,粉紅甜鮮,茶味幽幽,用上湯煨熟的泰國芥蘭,翠綠且不甘澀,像萵筍般爽脆,伴碟乃濃稠龍蝦湯汁,師傅指此茶帶少許花香,他曾以此汁試煮和牛及豬肉,但覺味不相夾,反之配海鮮能提升本味。另一道桂花烏龍北海道帶子伴飯,飯用水加茶水煲成,再落蛋及菜莖片同炒備用,帶子煎至八成熟後放上飯面,上枱前灑炸日本小麥片、炸桂花烏龍茶葉及茶湯芡汁,炒飯粒粒分明,透出桂花芳香,芡汁不減飯粒爽度,帶子微焦剛熟,炸茶葉片淡味使然。甜品春日浪漫豆腐花混合春日浪漫花茶、無糖豆漿、腐竹、魚膠片等,脂白滑彈,豆香濃郁,吐芳作結,豆腐花面放朵乾玫瑰、薄荷葉及奇異果乾,一派春日氣息,茶菜還有龍井鮮百合蛋白餃及黃金桂冬筍炒蝦球。 來澳造訪,意猶未盡,師傅特介紹蜜燒西班牙黑豚肉叉燒及龍皇蛋白蒸鮮蟹鉗。叉燒要入爐燒兩次,最後淋些自調桂花麥芽糖,厚切軟腍,蜜甜掛汁,格肥格瘦,肉汁細流;蟹鉗取近2斤重的越南大肉蟹,鹹鮮馥郁,墊着蟹鉗的龍蝦肉爽彈無比,蛋白滑如膚肌。他說盛夏會推出用中菜烹調方式煮法國藍腳菌及迷你瓜等,屆時景色應盡收眼簾,朗日直照。 P.S 蜜燒西班牙黑豚肉叉燒及龍皇蛋白蒸鮮蟹鉗要一天前預訂,茶菜供應至5月底。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街邊篤串魚蛋、牛雜邊行邊食,此情正能反映香港庶民生活,惟此景只得在新年偷偷重現。兩個月前掃小西灣「夜市」,炸雞髀、炸油池、串燒依舊令人食指大動,試過兩檔的蒜蓉芝士帶子烤菇及焦糖芝士雪糕撻,該滋味仍魂牽夢縈,盤旋心頭,心想一年後才可重逢?幸得有柴灣朋友告之,兩檔本身在區內開小食店,「夜市」擺檔只屬小試牛刀,兩店老闆皆說擺檔的生意不俗,「烤菇賣近3千隻,撻賣逾2千件」。風景味道雜紛陳,一路走來成特色。 烤菇店老闆本從事市場策劃工作十多年,他發現本地較少西式小食店,加上在2015年新年擺檔賣逾1,500隻芝士火腿烤菇,故年前租舖創業,「自己在澳洲讀書時曾兼做廚房工作,此時便認識烤菇。當地人食菇方法簡單,用鹽烤或加蔬菜」。小店共有8款烤菇,每款醬汁皆獨家研製,其中法式芝士火腿烤菇,他先烤大啡菇,烤時搽上橄欖油以防菇肉過熟乾身,另煙肉粒加秘製醬汁炒香後倒在菇面,「醬汁加熱後能掩蓋菇青味外,還可提升菇本身的香味」,最後鋪塊芝士輕炙焦面,菇厚肉多汁,沒有丁點青味,煙肉焦脆,油脂滿溢,醬味濃,芝士半溶,另款特在「夜市」推出的蒜蓉芝士帶子烤菇,菇烤半熟後下混合3款芝士及蒜蓉的芝士醬,接着放粒煎帶子鋪面輕炙,奶滑不膩,蒜味淡然,帶子甜鮮。除烤菇外,芝士魷魚鬚、白酒煮青口及千層麵亦為不錯,「我們以平民價錢,做出高級餐廳的質素」。 數步之遙便到發售焦糖芝士雪糕撻的甜品小店,細問才知八十後老闆已從事飲食業11年,他愛好研究甜品,撚手之作有芒之戀人、芒果雪糕拉麵及每日供應10件的紫薯心太軟,「芝士雪糕撻在新年前2個月已開始研究,試過用榴槤雪糕及芒果雪糕,惟芝士雪糕的味道和酥皮最為相夾。雪糕釀在酥皮後焗香,取出落焦糖炙面」,芝士味重,酥皮脆而不硬,雪糕流心溶化,鹹甜共融,那正是當晚不能忘掉的風味。華燈廣廈,點點燐火,連鎖店始終做不到街頭風味,只要與時規管,小販總有存在價值。 P.S 烤菇店周一休息,因搬舖喬遷,現暫時休業,下月1號重開。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夜幕低垂,陋巷孤風銷寒,巷內食店早已關門休息,惟獨小店仍燈火通明。甫進門見老闆及師傅兩人,一張木枱,數張圓凳,頗具家庭感覺,和他們閒談知這主打食中國特色菜,「因部分菜式多用辣椒及花椒,故食客誤會為川菜店,其實師傅只利用川菜食材及烹調方式,再結合下廚心得,創出自己一套中國特色菜」。南鮮淡雅北粗濃,淮揚精巧川椒辣,小溪東流集成河,文化雖異要尊重。 本從事廣告工作8年,一直嗜麻辣菜式的她,試過一家川菜店後,覺得味道出眾,經過個多月試食,最終向該店師傅提出合作:「師傅入行逾20年,曾往四川瀘州自學,領教煮川菜技巧,他發現當地人口味偏濃,兼落重味精,回港後改良菜式味道外,辣度可稍作調節」。紅油辣椒浮面的重慶水煮魚,當地多選約2斤重的大頭魚,這改用滑且無骨的龍脷柳,先爆香芽菜及洋蔥,接着落魚加雞湯煮熟備用,另鑊爆炒豆豉、辣椒、大蒜、雞油等16款配料加湯及魚煮滾,然後倒入已鋪芽菜的大碗內,上枱前下炒香辣椒乾及芝麻,嫩肉片片,透辣嗆鼻,椒麻舌痺,芽菜爽脆索汁,次款嗜辣者必試的乾爆辣子海蝦,師傅參考辣子雞做法,蝦剪腳上粉泡油,花椒、唐芹、辣椒、指天椒乾及自調醬汁爆香後落蝦快炒,鑊氣十足,蝦乾爽不油,辣味滲在肉裏,粉嫩殼脆,頭膏甘香。當辣得頭昏腦脹時,她及時送上每天新鮮煲製,具解辣之效的羅漢果水,一洗味蕾。 不嗜辣者可揀四川椒麻雞及農家啤酒鴨,坊間常見口水雞,椒麻雞則麻而不辣,雞用雞湯浸熟,切件淋上混薑、蔥、生炒花椒碎的醬汁,黃油白肉,肋位吮骨,唇舌麻痺,墊底芽菜惹味;用金牌嘉士伯煮成的啤酒鴨,麥味濃郁,鴨肉腍軟不羶,白蘿蔔多汁無渣,另有嫩羊肉芙蓉蛋及陳皮杞子牛湯飯,亦不能錯過。兩口子快樂開店,憑辣味吸引一眾白領儷人光顧,「可能她們工作時數長,食辣能刺激自己,排解壓力」。小店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一個人遊覓他國,旅程中應帶着驚喜,倘將回憶結合興趣,這人生定充滿色彩。小店老闆原在出版業工作8年,十多歲時已一人到他方四處闖蕩,她認為旅途讓自己擴闊眼界,改變人生觀,「轉行前本想多做八年,眼見好多朋友創業,自己也想尋覓開咖啡室的興趣,於是3個月前便開了這小店。」踏遍高山跌低谷,回首歡笑與悲愴,蘸上人生彩筆畫,理想定必終可成。 外賣杯套印上國家及地區名字,隔熱紙模仿行李索帶標籤,店內逾30款飲品皆由她自調,有數款更載滿旅途回憶,「這杯印度香料咖啡便參考傳統拉茶做法,記起本乘火車去泰姬陵,因錯過班次而改搭順風車前往,及後知該班火車途中出意外,若搭上定不能到此參觀」。另一杯混合薄荷葉、青檸及茉莉綠茶的薄荷莫希托,一飲冰爽刺激,果酸醒神,她表示自己原先滴酒不沾,每去酒吧皆飲汽水,有次旅途上認識來自法國的朋友,他介紹飲些微酒精的雞尾酒,於是在酒單中揀選莫希托酒,飲後一試難忘,回港後憑記憶試沖,並把做法改良,先高壓用98度水焗茶備用,將薄荷葉及青檸樁至半碎後加碎冰及茶便可,「做了數十個配方,約研究兩個月,試過用澀味較重的薄荷茶,亦試過落蜂蜜,惜偏甜搶味」。上面約有20顆保加利亞粉紅玫瑰的巴黎玫瑰,色淺如胭,淡薄幽情,回吐花香,清芳典雅,她曾用白、紅玫瑰,但效果不及價錢比前兩者貴3倍的粉紅玫瑰,「茶味並不出自花朵,乃出自花莖,白玫瑰茶似未發酵白茶,嗅帶花香,喝下無味,相反紅玫瑰茶味太濃,茶色深紅,粉紅玫瑰在色澤和味道則較平均」。 老闆除愛一人旅行外,亦為愛狗人士來特別設計兩款人狗可飲的飲品,首款椰子水加青蘋果果蓉,稠身淡甜帶果甜,另一款東歐洋甘菊茶加蜂蜜,淺黃清潤,「人在享受飲品時,為何狗不能同時享受」。回首這3個月時光,她面上流露歡欣笑容,說:現仍跟夢想有段距離,未來會繼續一個人去旅行,因旅行可使人找到靈感,想出做人道理。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萬家歡樂迎新歲,一年期待團年夜,團年飯應為全年最熱鬧、最豐富的一頓晚飯,四邑人會食慈菇炒腩肉、蝦乾芹菜煮粉絲和髮菜紹菜蠔豉湯等,台灣人及福建莆田人亦各有團年飯菜式。以牛肉麵聞名的程班長說,台灣人的團年飯必定有圓蹄、豬腳、鹹肉及水餃等,另邊廂,做莆田菜的小店指除夕日會煮擦粉,晚上嘗聚寶盆,年初一首餐煮媽祖麵及吃綠豆紅團。 「台灣人稱團年飯為團圓飯,一頓飯有9道菜式」,首道稱為元寶的高麗菜豬肉水餃,包餡時其中一顆水餃內藏一枚錢幣,若吃到代表全年幸運,次道寓意圓滿的圓蹄,圓蹄為豬後髀,先除毛油炸,然後下逾10款材料如八角、桂皮、水果、中藥粉和麥芽糖等多煮個半小時,並轉小火炆多1小時,皮彈脂化,肉軟不膩,墊在圓蹄下為爽口筍絲。第三道為吃後除霉運的萬巒豬腳,「萬巒在台灣南部,該地養豬戶多,有自己一套煮豬方法」,蹄筋彈化,瘦肉入味,接着食平日叫芥菜,過年改稱有長壽意思的長年菜。第五道自醃鹹肉,腩肉落胡椒、蒜末置雪櫃醃3日,其後可冷藏半年,可切件清蒸、切片煎、煮麵、炒蔬菜大蒜及炸。第六及七道的糖醋煮鯉魚及烤烏魚子,寓意年年有餘,吃時不可吃乾淨,另一道為和台語「起家」音調相同的釀香菇蒸雞,最後一道代表甜蜜團圓的紅豆湯圓及有吉利意思的柑子,「年初一首餐吃素、甜年糕及蘿蔔糕,到初十五食元宵」。 對岸福建莆田在除夕日則吃擦粉,將麵線、米粉、蟶子乾、豬肉、蝦、紫菜、冬菇、豬紅和豆腐一齊煮,吃時要一滴不剩,晚飯煲上的聚寶盆,一煲集炸扁肉、醬爆肉餡魚蛋、豆扁、海參、大蝦、肚尖、豬手、椰菜花、蟶子乾、芋頭及蘿蔔,豬骨湯清而味鮮,海參彈牙,豬手皮軟膠口,蝦甜肉爽,芋頭鬆化,「年初一食媽祖麵,其材料和擦粉相似,此麵寓意平安健康」。羊年將至,立時回望回想,好讓自己重新出發,在此祝各位身體健康,順心自在,和睦快樂,猴年再見。 1. 水餃蘸白醋、豉油及蒜頭,餡足皮薄,隱透薑辣。($35/10隻) 2. 萬巒豬腳,大隻肉軟入味,筋位軟,油脂化。($158) 3. 圓蹄原件上枱,可供10人食,食時刀叉切件,墊底的筍絲具減膩之效。($268) 4, 5. 台式客家鹹肉,配炒唐芹大蒜,爽肉鹹香。($60/半斤) 6. 集逾10多款材料的聚寶盆,先用豬骨湯煮豬手及肚尖,接着落蘿蔔及芋頭,約煮半小時加炸扁肉及醬爆肉餡魚蛋,最後下海參、大蝦及椰菜花,醬爆肉餡魚蛋綿軟肉味濃,炸扁肉鮮,蘿蔔清甜少渣。($288) 7. 以前莆田常有海難,住在那裡的媽祖定會煮麵線予獲救人士,其後食媽祖麵寓意為平安健康。($78) 8. 莆田人年初一吃的綠豆紅團,實為供神祭品,紅皮糯米皮包綠豆餡,皮薄微甜,煙韌軟身,帶幽幽葉香。($36/2件) 程班長台灣美食:荔枝角長沙灣道883號億利工業大樓1樓102室 電話:2576 1199 莆田:銅鑼灣利舞臺廣場7樓A號舖 電話:2111 8080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因上年細逛九龍城書節,讓我認識菜園新村村民馮汝竹女士。阿竹一家在橫台山菜園村居住逾50年,因興建廣深港高鐵,菜園村被迫清拆,要覓地重建新村,當時她組織導賞團,向市民說明本地農業的重要性,滅村後在新村附近租地,立名先鋒田繼續務農,「以前在舊村耕田,養牛、豬及鵝,整個家的一磚一瓦都是親手做,有著土生土長的根」。根生在土地,植苗建菜園。 「新地原已棄耕逾十多年,來到見荒地一片,野草叢生,5年間人手開墾、除草及重引山上溪水,另外土地在暗斜斜坡上,栽種時要選些適合該地勢的作物」。5萬方呎耕地裏,現約有30款冬春作物,如白蘿蔔、西蘭花、芥蘭、黃薑、肉薑及羽衣甘藍。作為城市人,耕田以為簡單灌溉翻土,細問才知大有學問,以種薑為例,凡薑最少種1年,但1年後不一定有收成,用來煮咖喱、薑飯的黃薑,可種在花盆或瘦脊土地,抵禦潮濕能力高,相反肉薑怕水,濕度高易死掉。種白蘿蔔要天冷種,天氣太熱不可種,「白蘿蔔分早水和遲水,夏天可種的早水,味道清甜,輕身細條,肉質纖維較幼細,遲水大條,比早水淡味」,阿竹續指很多人說蘿蔔食落有渣,但其實蘿蔔屬根部,有渣實平常,多渣少渣只是老嫩而定。除耕作外,她另醃蕎頭及木瓜。 蕎頭屬夏天作物,醃時只取頭部,先切葉去衣,下鹽醃至出水,將水倒掉落糖、醋醃3個月至半年,醃時間愈長,味道愈濃,一揭蓋醋香撲鼻,微酸爽口,小粒開胃解膩;醃木瓜用青或半熟木瓜,醃製工序和前者相似,醃時要放在雪櫃裏,因置在室溫會爛掉,醃1星期便可。所有作物皆不加農藥及化肥。 採訪當天遇見懷樸園手作友朝霞,她原為西貢水上人,曾在馬寶寶社區農場讀耕種班及永續農業,現一周一次到先鋒田耕作,她想出用阿竹種的花生,結合家傳技術,做出古法花生糖,「一包花生糖的意義不只在於味道,而是知道製法及由來,領略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了解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 菜園農業先鋒田:元朗八鄉元崗新村清潭路 電話:93768206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新年初見,萬象更新,小休數天,踏澳尋食,在航程想究竟葡萄牙有沒有葡國雞?為證實想法,找到一間澳門人開的葡國咖啡室,老闆指葡萄牙並沒有葡國雞,相反當地則有豬扒包,「葡國人來到東方後,其菜式受別國文化影響,以葡國雞為例,混合印度香料、馬來西亞椰漿、葡國黑水欖等,可說此乃澳門土生菜的佼佼者」。植根源流雜紛陳,累積經驗成文化。 她本從事貿易,卻偏愛吃,愛研究飲食文化,親身到各地了解歷史故事,「葡國菜以燒烤、燜燉為主,因多飲酒或濃苦咖啡,菜式以濃味為主,另見土生菜的質素每況愈下,故用最傳統做法,尋回往昔風味」。葡國雞澄黃稠濃,椰香撲鼻,雞先下黃薑粉、咖喱粉及澳門人俗稱鹹蝦葉的月桂葉醃1日,加洋蔥、薯仔、紅蘿蔔及葡國臘腸煮個半小時,最後落自調椰漿,上枱前加黑水欖、熟蛋及灑椰絲焗3分鐘,肉嫩入味,薯仔粉腍,臘腸鹹香吊味,微辛帶甜,撈飯一流,「汁底不落生粉、忌廉或芝士,稠身乃薯仔溶化的澱粉質所致」。 來到澳門,怎可不試豬扒包?小店的豬扒包有7款醬可揀,所有醬汁皆自製,我揀了南洋沙爹醬及7款醬以外的白松露醬。豬扒用油脂分布平均的西班牙黑毛豬,每塊揼鬆後落逾8款香料醃一日,豬扒厚薄適中,筋位鬆化,脂肪入口即溶,麵包外脆內軟,隱透粉香,沙嗲醬咬起有花生碎粒。老闆說此醬混合30款材料,如洋蔥、蒜、菠蘿、蠔油、魚露、花生醬、椰漿及檸檬汁等,馥郁惹味,絲辣夾甜;白松露醬菌味淡然,醬分量頗多,「食豬扒包可配合五感食包法,先觀察一會,然閉目用嗅覺感受香味,接着拿起觸碰包身溫度,咬起時先聽包的脆聲,後再嘗每款食材,這方法能使味道昇華」。除葡國雞及豬扒包外,另有馬介休球、唐杜蝦、非洲辣雞及紅豆燴豬手。 只是萍水相逢,隻言片語,已感到她對傳統土生菜的熱誠,傳統中加添新意。回看香港本土菜式,人才及食材並不欠奉,關鍵在租金及心態,望新一年人人常得口福,老店得以傳承下去。 Mactugal:澳門氹仔飛能便度街122號泉悅花園地下G座 電話:(853)28576380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