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工時長是工作壓力的泉源,但我認為未必。我們都經歷過當滿腔熱誠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是可以不眠不休的,不但不會感到有壓力,而且還會興致勃勃。 我認為工作的壓力來自幾個方面。第一是自由無法得到申張。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都希望工作有一定的自主性。如果事事被安排,工作被嚴密監控,不是做自己想做和認為對的事情,而是猜度主子的心意,便會感受到壓力。 第二是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意義。曾經有同事跟我說,覺得做廣告只是叫人消費,很沒意義。但我認為廣告是市民每天都接觸到的資訊內容,我們可以通過廣告宣揚一些正確的價值觀,帶出正能量和一些反思,而這些故事和品牌的特性吻合,才是好廣告,宣揚消費主義的根本不是好廣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對社會有貢獻,如果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意義,便要快點找出意義,不然便去找其他工作。 工作的壓力也來自不被信任。有些公司,為了有效地監控員工,架床疊屋,每個員工都要向幾個人報告,互相監控,互相制衡,不但因為工作沒效率而感到沮喪,也因為不被信任而造成壓力。 最後,員工的壓力也來自不被尊重。公司沒有以人為本的氛圍,管理層冷漠無情,加上懲罰式管理,有功不會論功行賞,但有過便受到懲罰,造成人心惶惶,這便形成壓力。 如果工作有自由度和有意義,同事受到尊重和信任,即使工時長,我相信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 廣告人/周二、四刊登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表示,推動長者就業及創業,有效防止長者向下流,避免生活質素下降。他計劃於委員會上商討長者跟青年合作創業的可行性。 我認為推動長者就業可以,但並不鼓勵長者創業。創業風險非常高,沒有創業經驗的人不宜退休創業,分分鐘輸掉養老金。而且長者的體力和魄力,也未必能承受創業的壓力。最近看報道關於一個退休企業高層開雪糕店的故事,雖然生意做得不錯,但做零售業這麼困身,即使收入沒有向下流,生活質素也難免下降。再者,創業合夥人之間鬧翻的機會也非常高,不少初創企業失敗不是因為生意不可為,而是因為股東不和。屬於兩個不同世代的人,是否能合作無間,是一個疑問。如果沒有合作過,只憑第三者配對,能成功合作的機會更加微乎其微。長者與年輕人合作創業,除非業務和過往自己的工作有密切關係,可以以人脈和經驗相助,並且有栽培年輕人的心,還要不計算回報,才有機會成功。 在廣告行,我也算是一個長者了,現在也應該開始計劃退休後的生活,以免日後向下流。我經常提醒子女,我只會供養他們到大學畢業,之後便要靠自己。以前說養兒防老,但現在卻有「啃老族」,子女能否自力更生對退休後的生活最大影響。我也要多注重身體,希望退休後醫療費不會成為沉重的負擔。還有一點比較阿Q,為了避免退休後向下流,退休前便要開始過比較簡樸的生活了。 廣告人
大熊貓佳佳離世了。牠來港17年,可說陪着我的子女成長,聽到死訊後也有一點傷感。小兒出生前,我們兩夫婦已經很久沒有去海洋公園了。但他出生後,海洋公園便成了我們的後花園,領了全年證後,幾乎每隔幾個周末便去一次。 最初去的時候,由於佳佳和安安初到埗,排隊進入熊貓館的人潮很多,進入後要和熊貓來張合照也不容易。一來他們大部分時間都熟睡,而且人頭湧湧,要從人叢罅隙中找到牠們的蹤影,然後趕得及按下快門也真不容易。 後來孩子漸漸長大,便很少再去探望大熊貓,最後一次去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可能是我們刻意避開了周末或公眾假期,也可能是熊貓的新鮮感已經減退,最後一次看大熊貓,已經沒有很多人排隊。不知佳佳是樂得清靜,還是感到明星光芒在減退而悲傷。 佳佳見證了香港這17年來的變化。回歸初期,雖然遇上了亞洲金融風暴,但人心還是比較靠攏的,對未來還是有積極的盼望。但回歸19年後的今天,很多事情都不一樣。最近有調查說76%香港人對目前生活不開心,如非抽樣出了問題,便是香港人出了問題,研究機構指社會爭拗是原因之一。 三十年前,我仍在讀大學的時候,內地仍沒現在那麼開放,我們去內地旅行的時候仍然夠膽談論政治。三十年後的今天,老朋友相聚,已經不太敢談政治了,因為「深藍」與「深黃」水火不容,但也發現生命中仍有很多值得關心的事情。 廣告人/周二、四刊登
開學才不多久,女兒已經快要測驗了。這幾天她開始努力地溫習,看見她這樣自動自覺,我也倍感安慰。作為疼惜子女的爸爸,我也提醒她,說:「唔好淨係溫書呀!要留番啲時間玩呀!」說完後也感覺怪怪的,相信香港沒有很多家長會這樣跟孩子說話。 但這的確是我的做人宗旨。我認為不但是小孩,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要只顧工作,要留有餘地,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和玩樂,才有健康的身心。我自己一直也以這種態度工作,總會預留足夠時間休息、運動、閱讀和陪伴家人。 廣告行以工時長聞名,但我一直也工作得不太辛苦。不但近年如是,即使入行初期,我也算做得比較輕鬆。我只在頭3年有做通宵的經驗,但次數也不多,而且多是給別人累的,這個別人往往是上司。所以當我成為別人上司後,發誓不要讓自己成為樽頸,累同事開OT甚至通頂。 要工作留有餘地,我認為有3個要點。第一是先計劃工作以外,自己認為很重要的事情,並把這些事情寫在行事曆上,當作是會議或約會,當安頓好這些重要的事情後,才做次等重要的工作。由於有重要「約會」在身,工作便要「睇餸食飯」,看時間做人,決定了幾點放工,便作出取捨,做甚麼工作,質素要去到甚麼程度。 第二要明白自己的限制,承認自己力有不逮,不追求完美,還要懂得原諒自己。第三是不要臉,不理別人臉色,不怕別人判斷,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出席「深井光屋」的開幕儀式,致辭時說這個項目由於太創新,沒有部門願意「認頭」,最後由政務司長辦公室政策及項目統籌處提供政策支持才能順利完成。她說過程未有公開招標,沒有引入競爭,如果這樣被認為「民官商勾結」的話,她願意獨力承擔。 司長有道德勇氣繞過制度,為基層市民做正確的事情,是值得欣賞的。但合作的機構是社企,服務的是基層市民,不算政治敏感,不然以今日社會的政治化情況,相信司長也未必敢繞過制度去做這件事。 在企業管治上,制度是必須的,機構愈大,制度的重要性愈高。好的制度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讓企業持續發展。在制度下,員工有跡可尋,有法可依,可以避免個人決策帶來的差異性,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制度累積了前人的智慧,也有助決策的效率。制度還可以複製,可以重複使用,減低對個人的依賴。 但制度也會造成因循和缺乏彈性的負面影響。市場千變萬化,常有新事物湧現,對於未出現過的事情,制度的解難能力非常有限。而且制度太多,也會造成官僚的作風。官僚的企業,不會欣賞那些靈活變通,用心解決問題的員工,反而鼓勵他們按本子辦事。 好的領導,會訂立良好的制度,使大家安份守己,依從制度。但我認為更好的領導,是能以價值觀和企業文化帶領員工,為積極主動的員工建造一個安全網,使他們有道德勇氣繞過制度,放膽做正確的事情。
政績比政綱重要。但政客侃侃而談政綱的技巧,往往遠超執政的能力。所以競選時就天下無敵,當選後便無能為力。無論真民主、半真半假的民主、還是假民主,往往當選時民望最高,下台的身影是最醜陋的,蔡英文當選後民望大幅下滑,並不是獨有的現象。 婚姻比婚禮重要。很多人精心籌備婚禮,甚至催生了婚禮策劃統籌這個行業,現在婚禮都變了大型綜合娛樂表演。但璀璨過後,才是現實的開始,可是願意苦心維繫婚姻的人,卻愈來愈少。離婚數字20年間已經上升了好幾倍,婚禮愈豪華,婚姻愈脆弱。 養育比生育重要。精子遇上卵子的概率雖低,懷胎十月雖然難捱,生育的過程雖然痛苦,但真正的挑戰,是從生命出現的一刻開始。不要以為有生育能力便有養育的能力,我們要虛心學習,甚至尋求適當的協助,才能努力經營親子關係,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學識比學歷重要。很多人只會努力經營自己的履歷表,隨波逐流地豐富自己的履歷,但卻沒有好好經營自己的事業。履歷表也許影響你第一份工作,獲得聘書後才見真章,真正的學識和工作能力才是建立事業的基石。 以上所說的道理,相信很多人都認同。但仍然有太多人太重視後者,因為後者是燦爛奪目的,最吸引到鎂光燈的。而前者卻要默默耕耘,而且沒有很多觀眾。如果我們都願意把重心放在前者,並且努力經營,相信我們的人生便不會太差。 廣告人/周二、四刊登
我們小時候學數學,都是從數數字開始,接着便是學加數,然後才學減數。也許我們都是先接觸加數,對於加數都得心應手,生活都以加數做基礎,以為不斷加上去,便會有一個有體面的數字。 於是工作一件接着一件,下班的時間卻愈推愈遲。購買的東西不斷堆積,用來儲存的空間負擔卻愈來愈重,不知甚麼時候才用得着的東西,霸佔我們的生活空間,消耗我們的能量,增加我們的壓力。小孩的活動和補習無縫交接,滿以為這樣才充實,才有競爭力。 我認為生活中的智慧,其實來自減數。減少不必要的工作,集中做好幾件重要的事情,才更能彰顯工作的成果。雖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工作都不是自己可以控制,但總有些事情是在自主空間之內,如果能以減法思維去管理時間,可能工作表現更佳,而且一定更輕鬆。 丟掉多餘的廢物,轉讓自己用不着的東西,就能減輕生命的負荷。再多的物質,也未必帶來快樂。當你回想生命中最開心的時刻,往往就是某一個經歷,某一種體驗,而不是得到甚麼物質。物質帶來的快樂,往往非常短暫,新居入伙、新車落地雖然很興奮,但幾年後便覺不外如是了。 用興趣班和補習塞滿孩子的日程,並不是善用時間,也不會激發學習動機。有餘暇發白日夢,才能促進精神健康,不被充塞所有時間,才有動機主動安排,吃不飽,才有動力去吃,我想學習也是同一道理。 廣告人/周二、四刊登
人和人相處,最重要的潤滑劑是同理心。我認為同理心不只是替人分憂,還要能和別人共喜樂,而這部分是最難做到的。因為人的天性就是愛比較,好嫉妒。當別人遇到挫折的時候,伸出同情之手還比較容易,彷彿別人落難,才能襯托出自己的光芒一樣。 替別人成功而高興的難處是,即使是親人也未必能做到。如果有子女的朋友,大概都會發現子女們經常「狗咬狗骨」,會互相嫉妒。撫心自問,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也未必能時常為自己的家人感到高興,遑論是朋輩,甚至只是泛泛之交。 我自己雖然和哥哥的感情非常好,小時候也不常做到共喜樂。我們二人從小學到大學,都讀同一所學校。中、小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把我們二人作比較,由於哥哥品學兼優,經常把我比下去,哥哥的成功,沒有為我帶來很多歡樂,反而為我添了很多麻煩。所以後來即使讀同一所大學,我也刻意選讀不同的學系。 在共喜樂這一點上,我的兒子比我優勝。他是一個很善良的孩子,小時候雖然被標籤為「曳」學生,但卻會真心替別人高興。當朋友入到校隊,自己入不到的時候,仍會恭喜對方。當朋友做正選,自己做後備的時候,也不以為然。當堂兄考到優異成績入大學的時候,也真心替他高興。 可能受到孩子的感染,又或者年紀大了,我現在比較懂得替別人高興,也比較感受到當中的喜樂。由於沒有把別人比下去的壓力,生活也輕鬆愉快得多。 廣告人
前兩天,很多朋友在面書上分享「巴基之星」這匹馬在周日的一場比賽中,出閘時包尾,但結果跑第一的故事。這匹馬在上次出賽時,也是輸在起跑線,贏在終點。很多人把「巴基之星」比喻人生,並認為起點不重要。 我認為這是錯誤類比。如果我是「怪獸家長」的話,便會說香港的賽馬歷史這麼久,就只有「巴基之星」這麼怪異,證明開跑大墮後,最後勝利的只是異數,由起點一直帶到尾的比例上多很多。而且起點落後最終勝利有很多原因,可能「巴基之星」本來就是超班馬,或對手太弱,才可以後來居上。再者,牠只是兩戰兩勝,如果出賽100次,大部分比賽都是以這個模式勝出,才可以下結論認為「起點不重要」。 當然我也不認為一定要贏在起跑線。起點是否重要,要看路程的長短。短跑一百米,開跑當然重要,跑馬拉松的話,卻不必一開跑便領先。「巴基之星」兩次出賽分別為1,200米和1,400米賽事,屬於短途賽,開跑當然重要,從包尾變第一,的確令人嘖嘖稱奇,也因此才值得談論。 人生是條超長馬拉松,小學、中學、大學甚至早期工作的勝利都不重要。最近看了IT人冼漢傑的訪問,他會考失敗,轉讀電腦成為劍橋碩士,後來兩度創業成功被收購,逾40歲已經第三度創業,現在才51歲。中學畢業的時候,沒有人認為他成功,現在大概沒有人會認為他失敗。所以起跑線的失敗,不等於永遠失敗,暫時的成功,也不等於永遠成功。 廣告人
早前為一個廣告獎做評判,有機會和一個大學教授傾談。他說現在大學內有很多學生有情緒問題,不少需要接受輔導,部分還要吃藥。他估計是因為學生們一向成績名列前茅,但大學內有很多精英,當自己的成績並不突出時,便接受不到。 我認為情緒問題不一定和成績有關,但香港家長重視成績,以為中小學成績好便沒問題,容易忽略了其他環節,沒有及時處理,尋求適當的輔導,卻是事實。正如教授所言,有些人成績好,加上在家人的護蔭下,沒有經歷過失敗,造成抗逆能力低,萬一遇上失敗,便容易一沉不起。 父母師長只重視成績,也容易使孩子成為完美主義者。當只有一百分才值得讚賞,99分變成是一種遺憾的時候,他們不懂欣賞答對了的99分,而是關注為甚麼失掉了那一分,這促使孩子追求完美,日後在職場上只會令自己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爆燈。 在成績重於一切的風氣下,其他能力容易受到忽略,尤其是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在學校是沒有評分的,坊間也沒有證書頒發,對升學沒有幫助。在學校可以以成績定輸贏,但社會不會以學校成績作為加薪升職的指標。在企業內要和其他人協作完成任務,社交能力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還有不可忽略的是情緒問題。我們常聽說,在工作中EQ比IQ更重要,聰明人要加上有高情緒智商才能成功。有些人不懂表達情緒,甚至誤以為是弱者的表現,常常把心事鬱在心裡,也容易得情緒病。 廣告人/周二、四刊登
同事問我會不會看張學友演唱會,意欲笑我是老餅一族。但我說不會了,「四大天王」並不屬於我這一代人,我是屬於譚詠麟、張國榮那一代的。其實「四大天王」在我求學時期已經出道,勉強也屬於我的一代。張學友在年底開20場演唱會,看來非常看好市場潛力,近年才走紅的歌星,相信無人能及。 我們這些在六十年代出生的一群,近年成為消費市場的黃金消費族。因為事業有成,子女長大,樓按也供得七七八八,開始有餘錢消費。我自己如非中年創業,相信也會消費得比較疏爽。 我比較遲才做爸爸,同學中如果早一點做父母的,現在子女已經讀大學,甚至已經大學畢業,即使未開始養家,至少也不太需要照顧。我自己算是晚來得女,但女兒明年也上中學了,不會整天黏着我們,不需要床邊故事,夫婦的私人時間多了,可以多一點消費娛樂。 有些同學沒有子女的,可能已經退休,或者積極準備退休。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積累太多財富,開始享受人生,培養興趣,放膽消費。有餘錢、有時間、肯消費便成了這一代人的特點,所以商家都打他們的主意。 執筆時,剛好聽到老夫子餐館開幕,老夫子絕對是我們的童年回憶。那時候娛樂不多,剪頭髮已經是一個很好的節目,因為理髮店有老夫子漫畫看,小孩子因此不怕等候,不嫌剪頭髮枯燥。相信未來有更多類似的產品或服務推出,針對六十年代出生的黃金消費族。 廣告人/周二、四刊登
看報道說有小學奇招「搶客」,吸引家長報讀,小一便學三文四語,學日、德、法及西班牙文等。我認為除非家長發現孩子是語言資優,而且有非常濃厚的學習動機,不然千萬不要報讀這些學校。 學校提供的都是規範化的課程,不會因應小孩的特性而調節。但我們知道其實每個小孩都不一樣,如果碰巧語言能力不佳,但卻要學四種語言,只會增加孩子的挫敗感。即使本來是數理天才,也會因為語言科的失敗,令到自以為不是學習的材料,漸漸失去學習動機。 正如我們每個人的胃口也不同,胃納也不一樣大。勉強自己吃不喜歡的食物,只會產生抗拒情緒;勉強自己吃超出自己的分量,最後只會食滯,導致消化不良。父母師長太緊張,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我們小時候,兄弟姊妹多,父母照顧不暇,大家都培養到「爭食」的技能。現在父母太緊張孩子要食得好,食得飽,反而令他們對吃飯產生抗拒情緒。 我想學習動機也是同一道理。我認為選擇小學應該找那些比較輕鬆,或至少頭幾年比較輕鬆的。如果千篇一律的課程,已經佔用了小孩的所有時間,不夠時間玩樂,沒有時間探索的話,遲早會喪失學習動機。催谷成績的學校,只適宜小部分尖子,我相信大部分家長也像我一樣,沒有那麼幸運。 但我認為每個孩子也能培養學習動機,只要我們按着他們的胃口和胃納,給予足夠的讚賞和鼓勵,他們便會愈「吃」愈快,愈「吃」愈多。 廣告人
有朋友看了我們集團子公司Secret Tour的一篇訪問,以為我將股份以百多萬賣了給施永青先生。其實施先生一直是The Bees的合夥人,我們合作關係良好,我從沒有想過將股份賣給他。而且我們的公司都是無價的,莫說百多萬,多十倍的價錢我也不賣。 廣告是一門小生意,在香港搞廣告公司,能做到上市的寥寥可數,能上創業板已經很了不起。因此很多廣告公司創辦人,目標都是找一戶好人家,賣盤賺一筆錢退休或做其他想做的事情。但我一直也跟同事說,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把公司出售。 雖然我不打算高價求售,但卻可以廉價轉讓給同事,每一家我們創辦的公司,一開始有盈利,我便讓同事可以以優惠價購買公司的股份。以Secret Tour為例,由於成立不到一年已經有錢賺,第二年我已經讓合夥人增持股份,也讓其他同事入股,由於公司正值成長期,買入公司股份的同事,都獲得非常理想的回報。第一批買入的同事,每年也有雙位數的股息回報,股息連同保留溢利,早已經回本。由於公司正高速成長,相信未來的回報更可觀。 我們的投資策略看似很不理性,當公司還不知是龍是蟲的時候,控股集團承擔絕大部分風險,當公司站穩陣腳,正值高增長期時,卻減持股份,風險和回報不成比例。但由於我們的使命是推行共享成果,我希望同事除了以員工身份分享成果外,還能以股東身份分享,並以經營者的心態工作。 廣告人
「可唔可以食雪糕?」「唔好啦,今個禮拜食咗喇!」別以為問問題的是小孩,不批准的是家長。其實想吃雪糕的是我,不批准的是我的女兒。這是我們今個暑假經常發生的對話。 男人之中,我都算是愛吃甜品,家中的甜品之友是我的女兒。我現在年紀大了,不太敢吃太多甜食,只好在女兒吃的時候,淺嚐幾口。兒童愛吃甜食,但也不能太放任,為了讓她自我約束,我便讓她自己訂定目標,於是她便決定每星期最多吃一杯雪糕。平時這個目標不難達到,有時好幾個星期甚至超過一個月也不吃雪糕,但到了暑假,因為我也放暑假,加上天氣熱,便很難維持。由於目標是女兒訂的,她比較有決心,反而我經常扮演魔鬼,希望她吃雪糕,讓我也可以吃幾口。 我自己很抗拒別人為我訂目標,所以也不喜歡替人訂目標,無論工作或家庭教育,也喜歡讓其他人設定自己的目標。由於自己對自己最瞭解,自訂目標一定最切合個人的需要,質素也更高。而且人們不一定會對自己寬鬆,有時訂的目標甚至比你想像中嚴苛得多。再者,每個人也有自由意志,當他們認為目標是自己訂的時候,會有更大的決心去執行,達標的機會也更高。 而且作為家長或上司,也會感覺輕鬆得多。現代人已經把太多責任攬上身,我們要為自己訂的目標已經夠多夠忙了,還要為身邊的人訂各種各樣的目標,更加分身不暇,質素也不會高,也更難以確實執行和跟進。 廣告人周二、四刊登
過兩天便開學了。子女放完暑假,我也放完了暑假。這個暑假,我前後放了四個多星期假。雖然因為通訊發達,我沒有完全放下工作,每天也有查看電郵,遇到比較急的訊息,也會立刻回覆。但放了四個多星期假,還是感到身心舒暢。 過去十年,我都會陪孩子放暑假,將我的假期集中在暑假放,孩子也很期待這些日子。我常認為子女依戀父母的保用期只有12年,要好好珍惜。兒子已經過了「保用期」,但由於之前的關係建立得好,仍然保持良好溝通。女兒快要11歲了,我想過兩年也不再因為我陪她放暑假而興奮。 雖然我是一個企業領導人,但我從來也沒有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我甚至不追求工作與家庭平衡,而是堅持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我認為把工作和家庭完全分割,然後追求平衡的話,會兩邊不討好,結果是甚麼也做不好。 但家庭第一也不等於不要工作。我們需要工作維持生計,勤奮工作可以以身作則,個人滿足感和成就感也是家庭潤滑劑。只是當我決定以家庭為重心之後,其他事情便圍繞着這個中心點出發,當要做出取捨的時候,也是依據家庭第一為原則。 我開會的時候,甚麼電話也不接,但家人打來的電話卻一定接。試過和客戶吃飯的時候,兒子撼穿頭,我也立刻丟下客戶趕去醫院。十多年來,我也堅持每個月最多兩晚應酬,其他時間都和家人吃飯。我從沒有錯過他們的重要日子。以前出差,我也堅持遲到早退,爭取更多相處時間。 廣告人/周二、四刊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