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屆特首的選舉委員會塵埃落定,民主派取得三百多席,成績比預期好。此外,曾俊華已辭職,作好參選的準備。光看這兩點,有人認為北京已失去對形勢的駕馭能力,因而焦慮不安。 我倒認為,其實北京手上仍有很多牌,可以隨著形勢發展而隨意選用,關鍵只是用得好看還是突兀而已。此外,目前的形勢只反映北京在背後的操控沒有那樣事事順心而已,但它仍然是絕對掌控。以前,它是百分之一百控制,但如今也能控制百分之八十,皆因整個選舉制度和過程,以至背後的條條框框,都有利於北京控制大局。我不是說它有道理,而是政治現實未改,所以要努力爭取改變。 舉例說,當曾俊華向有關方面表示將會參選的時候,已有人想辦法阻止他參選,包括以「照顧香港經濟大局」的理由,不批准他辭職,或者晚一點才批准他辭職。這就可以減低他「去馬」的可能和氣勢。不過,有關方面又有另一個評估,如果用這類方法阻曾俊華入閘,他大可在白天繼續財爺的工作,晚間競選,這樣反過來會增加市民對他的同情分,認為他在北京的「紅燈」之下仍然一往無前,更值得支持。這對北京反而不利。 我不知道到時的結果會怎樣,因為北京的決策就是一個鐘擺,甚麼時候擺向那裡,不到最後時刻,它自己也許不知道。 至於葉劉淑儀參選,從北京的角度來說,也是手上的牌。種種跡象顯示,她不一定是北京目前的首選;假如一切按北京的盤算發展,葉劉到時也會被自然淘汰;但假如北京的劇本出現甚麼差池,北京也可以接受她。對她來說,「去馬」就是機會,日後即使輸了也沒有損失。 所以,說來說去,其實只是北京看見眼前的變數比以前多,有點信心不足。但只要改變思維,一切仍在掌控之中。例如,北京過去有兩個盲點,一是一次投票就要定出結果,二是特首須高票當選,否則就是「沒有威信」。其實,為甚麼不可以有兩輪投票(第一屆特首選舉就是兩輪投票)?為甚麼得票剛剛過半就是「沒有威信」?說到底,就是因為制度不公,才令北京思維紊亂,要靠堆砌門面補救。
從香港回歸至今的現實可見,北京對香港從政治到經濟可謂絕對控制,尤其是近幾年,政治控制愈來愈緊。按道理,在這樣高的安全系數下,北京應該完全放心,不應擔心失控。不過,情況剛剛相反,北京的信心竟然愈來愈弱,並出現一個怪圈──信心愈弱,所以抓得更緊;但抓得愈緊,香港人反彈愈大,於是令北京信心更弱……周而復始,循環不息。 從昨天兩件事可以看到這個怪圈。一是特首選舉委員會的結果,泛民成績超乎預期,共取325席,約佔選委席位兩成七。從戰果分析,建制派仍控制大局,北京理應毋須擔心;在明年3月特首選舉舉行時,北京只需按照過去做法,在背後發功,絕對可以控制特首的選舉結果。 可是,北京對昨天的結果感到憂慮。它不是擔心泛民的三百多席,而是擔心建制派選委中可能出現不聽話的人,暗裡作反。由於提名特首是公開的,但真正投票時卻是不記名的;假如這種看不見的「籠裡雞作反」超出估計,就可能出現北京控制不了的結果。過去幾屆特首選舉,北京都不會有此擔心,但這一屆卻有點失措。 另一件事就是曾俊華辭職準備參選。過去北京絕對掌控,根本不需開紅燈;任何人(除民主派外)有意參選,都要得到北京開綠燈放行,才敢去馬,否則就要企定。上一屆梁振英根本沒有遇到紅燈,而是北京初時未開綠燈,所以他不敢行動,而建制派選委也不敢給他提名,讓他入閘。其後,北京向他開綠燈時,也明確只是開綠燈讓他陪跑,而不是當選。最後,梁振英當選,那是因為北京改變主意,整個過程和結果都在北京掌控之中,一點也沒有失控。 但這一次,北京不想曾俊華勝出,還轉彎放風阻他去馬,但曾氏仍厲兵秣馬,背後支持大有人在。在在說明,北京的駕馭能力已不斷減弱。 我忽然想起已故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向北京遞交的報告《重新認識香港的資本主義》。今天,北京真的要重新認識香港的政治、民主、民意,否則只會愈來愈離地,更會自製亂源。有了新的認識,才懂得新的方法,不會自招恐懼。 周二、五刊登
在台灣,總統蔡英文與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互通電話(圖),刺中了大陸的穴位,馬上提出反對。不過,大陸鑒於種種形勢,暫時沒有太激烈的反應,只是有限度地用言論還擊。這種策略比以前有進步了。 大陸對此有所克制,皆因仍未弄清楚特朗普的底牌──他當選後顯示出連串對華的不友好姿態,到底是試探中國的底線?還是他對華的真正態度?現在還說不準。據了解,較早時候基辛格到大陸與習近平見面後,北京仍無法摸清特朗普的虛實。圈中人說,北京經常不按章法出牌,如今遇上同樣不按章法出牌的特朗普,說得好聽就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才;說得不好聽就是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虱。 不過,大陸不少專家認為,特朗普連串行動可能只是一種叫價的手法。他借台灣造勢,放聲氣美國可能讓蔡英文進行「過境外交」,像當年李登輝和陳水扁那樣。(那時候,陳水扁曾經以他的專機可以停泊在「空軍一號」附近,作為炫耀的理由,成為一時笑談。)可是,這些行動的實質不是要突顯美國和台灣的關係,而是要向大陸放出訊號:如果大陸給予美國更多實質的好處,美國就會收斂一下跟台灣「親臉」的姿態。 這些倒有歷史事實作證的。當年李登輝能夠返回母校康奈爾大學發表演說,並在場刊上用「中華民國總統」的名義,不知花了多少錢,通過「公關公司」或政界人物在背後相助。其後,江澤民到喬治布殊的農莊作客,也花了不少間接的「餐費」,中國要額外購買大量美國貨。總之,一切都是錢作怪,美國左右逢源,兩岸卻花了不少冤枉錢。 如今,還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表面胡亂出牌的特朗普實際是有計謀地出招。上次美國向台灣售武,也是喬治布殊的年代;假如特朗普上任後策劃向台灣售武,一來可以為美國的到期軍備清倉,二來可以間接敲詐大陸,用更大的利益換取美國不要向台灣售武。 可見,一切源於兩岸分裂。大陸的統一政策不能吸引台灣,而台灣為了自保,不斷的抗衡又令大陸步步進逼,形成一個怪圈。這正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周二、五刊登
下屆特首的「跑馬仔遊戲」漸露序幕。就在這個時候,出現多個「紅燈」、「綠燈」的版本,說得天花亂墜,真真假假,似是而非。我對「跑馬仔」一點興趣也沒有,但作為香港人,卻有兩點不能視而不見的。 第一,其實這個過程說明中國和香港政治的悲哀。原來建制內的人想參加「跑馬仔」遊戲,無論如何也要等待北京的「紅燈」或「綠燈」。任何人如果不按燈號行車,就可能車毀人亡。 雖然,有人認為「燈號不說明甚麼」,並援引上屆的例子,指梁振英「遇到紅燈」,但最後還是當選。這種說法也許有誤導之嫌,因為梁振英上次參選根本不是「遇到紅燈」,而是初期北京「未開綠燈」;其後,北京不單開綠燈讓他參選,還在最後階段開綠燈讓他當選。這個過程完全體現人治色彩。這不是香港政治的悲哀嗎? 說梁振英「上次遇到紅燈也能當選」,也許是鼓勵今天有潛力的人,不管看到甚麼燈也可以參選。再看深一點,這既是鼓勵他人,也可以自我勉勵,我對此毫不反對。不過,放眼現實,有多少人能夠在「遇到紅燈」時仍然抱著信念向前進呢?也許,跟北京關係不太深的人可以這樣做,因為顧慮較少,利害關係較淺,但跟北京關係太深的自己人可以這樣做嗎?敢於這樣做嗎?我不知道。這些都是體制內人士的「死位」。每逢到了「死位」就「自動企定」,有力不使,這不是香港政治的另一種悲哀嗎? 第二,由上一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香港人爭取「88直選」至今,已經三十多年了,但至今一無所有。近年來,阻力還明顯加大。更有甚者,一些建制派人士雖然有權投票選出特首,但卻感到「六神無主」。他們說,以前幾屆特首選舉,上級都會告訴他們誰是真命天子,所以他們根本不用花精神去想;但這次卻是毫無訊號,他們擔心到時投錯票,怎麼辦?他們甚至對不記名投票沒有信心,擔心一不小心投錯票還會被阿爺追究。看見他們誠惶誠恐的眼神,我感到好笑,但仍安慰他們說:不用擔心,早晚會有訊號的。 可見,爭取真普選,才是不二法門。周二、五刊登
最近,九輛新加坡的裝甲車(圖、傳真社)在台灣進行軍事交流後經過香港,被海關扣查。其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中國反對任何邦交國跟台灣有任何官方往來;對於任何形式的軍事接觸,更是要一刀切。 其後,有傳媒報道,其實運載裝甲車的船隻曾停泊廈門,但內地故意不吭聲,待貨船抵達香港後,才讓香港海關出手。假如這消息屬實,那又說明甚麼問題呢? 我看,首先說明的是中國不想破壞與新加坡的關係。試想,如果由中國直接出面,回旋的空間就會大大收窄;如今由香港出手,然後北京出口,要求新加坡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這就不會過分傷害兩國關係。畢竟中國在一些問題上,仍然希望新加坡配合,例如較早時候舉行的「習馬會」(習近平與馬英九的高峰會,就選擇在新加坡舉行;1993年的「汪辜會談」,也在新加坡舉行)。 況且,此事公開後,新加坡馬上派員來港善後,相信新加坡駐華大使館也不斷努力。種種跡象顯示,新加坡知道理虧,即使未有公開道歉,但也會放下身段,尋求早日解決。所以,中國犯不著強硬處理,彎弓但不搭箭,已可以射出箭影。 此外,這也是給台灣的一個訊號。其實,新加坡與台灣進行軍事交流,早在1975年開始,只是大陸隻眼開隻眼閉而已。大陸一直關注台灣的武器來源,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國家都不敢向台灣提供武器。不過,最近不知哪裡傳出消息,意大利可以嘗試向台灣出售武器(內容不詳)。當這些事情還未成真之前,大陸當然十分關注,以免成事之後陷於被動。所以,趁著這次裝甲車事件向台灣和國際發出訊號,讓大家有所警惕,也是自然之舉。 不過,對香港來說,這不一定是好事,顯示香港並非一個純經濟的城市,而是國際各種力量經常利用或使用的城市。以發現軍火為例,過去已有多次;至於次數是否頻密,天曉得,只知官方的態度可以因時因事而異。回歸前,港英政府揭發過北韓軍火過境,回歸後特區政府也有疑似發現,但後來表示「沒有可疑」。真相如何,不得而知,香港只有自求多福了。周二、五刊登
最近有消息說,負責反貪腐的中共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在明年的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將會留任,打破「七上八下」的規矩;即領導人在換屆時仍在六十七歲或以下,則可以上任;但如果年屆六十八,則要下台。消息還說,如果王岐山超齡留任,可能擔任新成立的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 一般人想,王岐山打「大老虎」有功,習近平需要他留任,繼續反貪腐,這對國家興利除弊大有好處。我不排除這一點,但也許還有更多心照不宣的內容,令我心裡湧出一個強烈的對比:一般男女談及終身大事,都會喜形於色,由心甜到臉上來;但中國高層談及終身大事,內心的喜悅卻是千呼萬喚不出來,猶抱琵琶半掩面。 讀者們可能給我弄糊塗了,為甚麼忽然從王岐山可能留任談到終身大事?皆因兩種終身大事有不同的內容。中國領導層關心的終身大事,不是男婚女嫁,而是權力終身制的千秋大業。 其實,內地近期不斷有人放風,中央正研究把全國人民的退休年齡由六十歲提高至六十五歲(男女一樣);那麼,領導人的退休年齡理應由七十歲提高至七十五歲。試想,王岐山明年「十九大」時已是六十九歲,如果他超齡留任,就可以成為習近平在2022年「二十大」繼續留任的先例。那時候,習近平剛好也是六十九歲,再當五年總書記,還未到七十五歲新的退休年齡;換言之,「二十大」、「二十一大」,習近平還可能繼續當總書記,直到他像毛澤東那樣,完成他的「終身大事」。果真如此,習近平與王岐山之間,豈不是移形換影為終身? 難怪圈中人近期發覺,習近平剛坐穩江山,馬上「涼風習習」,吹遍全國,說中央根本沒有「七上八下」的慣例,「最高領導人只當十年」既不是制度,更不是共識。中央黨校近期又創造輿論:「如果領導人健康沒問題,為甚麼要他們按時退休,白白浪費他們的大好經驗呢?」 多漂亮的道理啊!但又是多隨意的人治色彩啊!中共喉舌也宣傳過的「七上八下」和領導退休制度,如今忽然變成「從來沒有存在過」。這是多麼高超的政治魔術哩! 周二、五刊登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在秘魯結束。中國力爭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和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有更大的主導權。忽然,美國候選總統特朗普(圖)表示,他上任後將退出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議」(TPP)。外界關注,這是否預示中美在跨太平洋的經貿活動中將此消彼長?這對中國是機遇還是陷阱? 總體而言,中國在國際經貿方面可用的牌,確比以前多了,不像以前那樣揸頸就命。此外,中國的外匯儲備雖由三萬八千億美元的高位下滑,但仍保持在三萬億美元的水平,可以支持中國對外發展。所以,不少內地人士認為應擴大經貿版圖,機不可失。 看見中國活力提升,發展空間漸多,我也感到高興。不過,我仍想潑一些善意的冷水,不要頭腦過熱。種種跡象顯示,習近平希望開拓更寬的海外經濟領域,既想趁機壯大海外實力,同時轉移內地的經濟危機,或曰以對外經濟的得益作為內地經濟的「補品」。這個算盤如能打響,當然一石二鳥;但有四大問題,必須在行動前深入思考。 其一,中國未來五年的對外投資將達七千五百億美元,其中投放重點將由非洲轉移到南美國家。可是,這些國家的政權,以及跟中國的關係是否穩定?倒不是中國可以控制的。假如一些國家變了天,中國在當地的投資能否保障?君不見中國在利比亞,以至友好的緬甸投資,後來不是因為政權轉移而陷入困境嗎? 其二,中國近年大力推動向西發展的「一帶一路」,忽然發覺向東的RCEP和FTAAP又因為美國收縮而出現較大的發展空間,會否一下子戰線過長,能兼顧嗎?雖然,向東發展將以經貿為主,投資為次,但在今天的國際政治環境中,仍要謀定而後動,習近平不要變成習近利。 其三,經驗說明,任何海外投資都要有足夠的實力(包括軍事)保護。中國目前是否有足夠實力? 其四,中國內部經濟下滑已成為「新常態」。那麼,中國對外擴大經貿實力時,對內經濟會否出現「籠裡雞作反」的情況?過去兩次嚴重股災,已說明中國經濟如「漏斗」,錢照走。一切慎之! 周二、五刊登
習近平昨日在秘魯接見梁振英,梁後來向記者說了一些會面的內容。不久,官方新華社發稿,補充了一些梁振英沒有說的話,其中「綜合施策」一詞,吸引了外界的注意。 一,內地官員談及香港問題,過去較少用「綜合施策」這四個字。不過,在國際問題上,內地官員卻用過這個詞,而且還提過一些類似的字眼,例如「綜觀形勢,準確決策」等。記憶所及,中國官員近期使用「綜合施策」一詞,也許是外交部長王毅談及中東問題的時候。可見,這次把「綜合施策」一詞用在香港身上,應該有某種含意。 二,內地人士提醒說,「綜合施策」和「綜合施政」不同,雖是一字之差,但內涵卻大大不同。顧名思義,「綜合施政」是指政府拿出來的具體措施,用到行政工作之上。但「綜合施策」則是不單具體的措施,還包含策劃、構思的部分;換言之,即使政府沒有做、未做、或者來不及做的事情,也應該看得長遠,要有所策劃,做好對策準備,不能臨急抱佛腳。這才是北京的要求。 三,梁振英較強調自己在政治方面的表現,但新華社稿件反映北京的要求,政治穩定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有經濟發展、廣泛凝聚共識等團結社會的部分。眾所周知,梁振英除了拼命落實北京的政治要求之外,其他部分卻是乏善足陳。所以,內地政圈最近還流傳另一個詞,就是「防騎劫」,反映北京不想只把香港問題聚焦在政治之上,甚至被人鎖死重點,否則北京也會變得被動。 四,內地人士還特別點出,習近平接見梁振英時,讓香港傳媒進場拍攝(過去則按情況需要,有時只安排傳媒代表進場攝影),但卻只談一些風花雪月的話,完全不是外界所猜測的「會否釋放某些與特首選舉有關的訊號」。其實,沒有訊號就是一個訊號,告訴外界北京不會在這個時候放出任何與下屆特首有關的訊號。 所以,這次接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北京沒有確定讓梁振英連任,至少不想外界有這種感覺。而且,日後會否有訊號?一切視乎情況而定,北京完全可以從心所欲。這又是另一種悲哀! 周二、五刊登
中國公布,在「百名通緝犯」名單之首的楊秀珠(圖中)已被緝捕歸案,並已押返北京。至今,名單上已有三十七人落網。官方稱這是習近平反貪腐的一大成績,並告誡其他在逃人主動歸案。 我不否定這是一項成績,但深入細看,背後卻有很多令人黯然神傷的元素。從正面角度看,大陸捉回貪腐罪犯,是要起警嚇作用,阻止其他人犯罪;必須讓他們知道,即使跑到外國也不能逃之夭夭,終有一天被捕返國,繩之於法。 不過,除了這個公開的原因外,還有深層次和更重要的因素。原來貪腐犯人逃到外國後,往往成為外國套取中國官場情報的「秘密通道」,內容包括官場的人脈關係、私存的「小金庫」、洗黑錢的途徑等。這些黑材料掌握在外國政府手中,可以成為針對中國、甚至是討價還價的子彈。所以,中國必須阻止外逃的人洩露機密。 這種情況在國際政治上屢見不鮮。香港回歸前,港英政府也掌握了一些中國官員和中資機構人員在香港貪腐的犯罪資料,但它不向外透露,然後檢視這些黑材料能否作為跟中方談判的籌碼,實際是善價而沽。這個「價」不一定是真金白銀,而是政治的利益。君不見有些中方官員和中資機構人員忽然被調回內地,跟著就被「雙規」和判監嗎?這樣中方就可以保障醜聞不會外揚,而英方也得其所哉。 再談楊秀珠被捉返國,也是中美交易成功。其實,一直庇護楊秀珠的正是美國,如今美國順應中國要求,讓楊秀珠「回國投案」,只能說明美國感到楊秀珠的利用價值已盡,不再給她庇護,借勢給中國一個順水人情。按過去的例子,當中還有直接或間接的交易。 所謂直接交易,就是國際上一向有潛在的默契,美國經常製造多種理由,收取協助追緝外國罪犯的「辦公費」。有時候,它又巧立名目,按美國法律向通緝犯追討「稅款」或其他費用,一下子就在贓款中斬去七八成,全部進入美國的錢包。至於間接的交易,只有歷史才能說明了。 可見,一切皆因錢作怪,何來正義可言!中國如不杜絕貪腐源頭,外國只會繼續有可乘之機。周二、五刊登
各位看今天的標題,一定感到奇怪。本應是孫中山與習近平,怎麼變成「孫中平」與「習近山」?這裡不是植錯字,而是習近平上周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周年的講話令我起了這個標題。習近平的講話其實是為我所用,張冠李戴,轉移視線,借題發揮,完全對不上焦點。 習近平大談孫中山愛國,這一點我不否定。不過,孫中山一生的最大貢獻不是宣揚愛國,而是推翻腐朽的封建王朝,建立中華民國;雖然當時的民國有名無實,但至少是向民國的方向發展。這一點習近平碰也不敢碰,絕口不提中華民國。 習近平又借孫中山的生平,乘機扯到大談反對國家分裂,這一點我也不否定。不過,孫中山當時反對的是軍閥割據下的分裂,這是地方政權的爭奪,而不是從一個國家分裂成為另一個國家。雖然當時也有分裂和「獨立」的聲音,包括後來一些共產黨人也主張某程度上的「獨立」,但並非主流。可見,習近平把眼前「反獨」視為當前急務,於是連紀念孫中山誕辰的活動也不放過。這又是對錯焦點。 習近平也談到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的「最忠實繼承者」。我不否認共產黨做了一些跟孫中山目標相同的事情,但如果說「最忠實繼承者」,也許還有很遠距離。共產黨頂多只能說他們有此目標,但遠遠還未完成。如果說完成了一些孫中山提過的建設項目或目標,就是「最忠實繼承者」的話,那麼很多人也可以說是孫中山的繼承者了。 眾所周知,孫中山的政治主張最重要的是「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在民族自強、改善民生方面,共產黨幹了一些成績,不能否定,但在人民的權利方面,卻是百年停步,有時候更倒屣而行。且看,江澤民把人民的權利說成是「生存權」,只有你能夠生存下去,就等如你有人權了;其他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力,都要視乎情況才「施捨」給你。這算得上孫中山的「最忠實繼承者」嗎? 所以,我說習近平只是想借助孫中山,靠近孫中山,所以變成「習近山」;同樣,孫中山也無端向習近平靠攏,於是變成「孫中平」。
特朗普(圖)當選美國新總統,外界關注他的對華政策將會怎樣?也關注中國將怎樣應付這個「政治狂人」?不過,我看不用緊張。歷史證明,中外古今的外交關係都是在實力上演變的。按目前的形勢,中國正採取審慎但輕鬆的政策對待美國。 首先,無論共和黨或民主黨贏了總統選舉,兩黨的對華政策基本上沒有太大分別──兩黨對華都不友好,但兩黨都要看國際的政治現實;況且,任何時期的兩黨總統候選人,在選舉時一定大事批評中國,但當選後卻不能不審時度勢,才決定對華策略。當年有「牛仔總統」之稱的共和黨喬治布殊,競選時不是對中國咄咄逼人嗎?但當選之後就要按形勢而行。即使發生「9.11」事件的那一年,他在婉拒之後,最終還是到了上海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我說中國對美國審慎輕鬆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的對外政策從來是務實、理智的,不像對內事務那麼愚頑和蠻幹。因為如果對外不務實、不理智,人家可以反擊,令中國有所制約;對內則毫無制約,甚至一意孤行。大家看看北京怎樣對待香港就知道了。 正因為這種內外有別的法則,中國對外從來就是可做就做,有條件的就做,沒條件的就退。鄧小平的「二十四字方針」中涉及對美政策,清楚說明「韜光養晦,絕不當頭,冷靜觀察,沉著應付」;其核心還有一句話,就是現階段(指上一世紀八十年代)不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其後,江澤民、胡錦濤都是這樣做。習近平在某些問題上也蕭規曹隨,只是一邊創造條件,俟機而動。所以,除非特朗普主動出擊,否則中國也不會冒進。 更重要的一點,中國對應美國的牌比以前多了,從經濟、國際政治、科技發展(尤其是實用科技)等方面已逐步拉緊距離,不像以前那樣揸頸就命。如果特朗普發狂,只顧保護美國的利益,那就會傷害其他國家;中國只要更冷靜,就可以聯同其他國家一起反對美國的狂野。 當然,中美關係不會一帆風順,一些磨擦(例如小規模的貿易戰)避免不了,但除非雙方都黐了線,否則中美關係仍會在波浪中向前。 周二、五刊登
全國人大就《基本法》104條釋法,涉及的範圍和影響遠超於宣誓。內地消息說,北京的目的只是杜絕「港獨」,但客觀效果只會這樣嗎?本來,兩名「青年新政」的議員自辱民族,亂了大局,應受教訓;但官方後來胡亂出招,希望一錘定音,結果──意在制止亂象,變成製造亂象。 也許,中國人的政治智慧仍未能妥善解決政治問題,於是亂作一團,跟著亂上加亂。所以,這篇文章也可能被官方視為「添煩添亂」。 官方說,宣誓必須有誠意。我贊成!我寫這篇文章時,也很有誠意。但是我又想,官方會覺得我是誠意的嗎?此外,我也深受內地政治文化的教育,反對形式主義,反對黨八股。然則,甚麼表現才是有誠意?現在是否要反對形式主義?反對黨八股?我也搞不清楚,幸好我不是黨員。 內地有些人士加入共產黨時宣誓,也很有誠意,他們表示忠於黨。不過,原來還有潛台詞,事後他們用行為證明,他們忠於黨──給他們帶來的利益。不知道這是不是誠意? 這次人大釋法,應驗了內地的一句話:「要把一切不穩定因素扼殺於萌芽狀態」。於是,犁庭掃穴,雷霆萬鈞。所以,我對官方的狠勁,一點也不感到奇怪。我只是眼前出現一幅未來的圖畫:有人為了驅趕屋裡的「鬼」,於是把整幢大廈拆毀,一了百了,多爽快啊!再過一些日子,更會證明官方的一句話:外國想「一國兩制」失敗,但「一國兩制」一定不是死於外部勢力之下。對!沒錯,「一國兩制」絕對不會死在外國人手裡,因為它可能死於自己人手裡。 噢!我是多麼的政治不正確,真是添煩添亂。可是,我又是真的很有誠意,希望這樣的悲劇不會出現呀!那麼,官方會怎樣看我是不是誠意呢? 官方說反對「港獨」,我也反對「港獨」。不過,官方有沒有想過出現所謂「港獨」的真正成因?官方自己有沒有責任?我很誠意地說,官方如果不反思,只懂得「我有權」,那麼,很多官方不想看見的事情,也許將會陸續發生。我現有的胡言「亂」語,只是不想中國人自亂,也許又會招來亂棍打死的下場。 周二、五刊登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訪問大陸,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圖)。無論從輿論報道、外間反應,以及實際成效來看,都無法與過去的「胡連會」(胡錦濤與連戰會面)和「習馬會」(習近平和馬英九會面)相比。從中可以得到不少啟示。 昔日「胡連會」,國民黨努力做到對等會面,不能讓台灣人感到國民黨和台灣被貶低。所以,當日「胡連會」的每一個細節(包括胡錦濤和連戰步向對方時在甚麼時候伸手相握),都經過精力策劃,互相通氣,總體上能做到互相尊重,共創五大願景。 後來「習馬會」在新加坡舉行,雖然雙方各有盤算,在一些小節上仍在較勁,但基本上也能互相體諒。不過,說得細緻一點,大陸一面認為是「我體諒你,多於我需要你體諒」、「我用你,多於我被你用」。 從國共兩黨的角度看,上述兩次會面的安排都是務實的;至少在會面那一刻,雙方都認為要在某層面上合作,各有所求,同時各取所需。這一次,洪秀柱到大陸去,雙方的共同需要是「反台獨」,同樣體現了政治的利害關係。不過,「習洪會」給人的印象是:共產黨希望透過這次會面強調「反台獨」,而國民黨則希望透過這次會面,試圖挽回他們在台灣的政治頹勢,「反台獨」是皮不是骨。 不知是否有些大陸人士也看到這一點,所以在「習洪會」前出現了一些引人猜想的小節。雙方原定下午三點會面,後來改在四點,相信這是雙方同意的,但到底是甚麼原因?外界雖有報道和解釋,但不詳細。我不會隨意猜度,就讓各位作為閒來偶拾的話題吧。 我只記得一位內地人士檢視兩岸形勢時說: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已經成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當它執政時,阻不了「台獨」逐漸冒起;如今在野,更無法起到積極作用,北京還能靠它「反台獨」呢? 在在說明,國民黨如果不能鞏固實力,或者它的利用價值愈來愈少,自主自強的能力愈來愈弱,最後只會銷聲匿跡。多年前,他們已提出年輕化,但至今還是年輕不了,得不到青年人的心。這一點,對任何政黨、任何群體,都是最大的啟示。周二、五刊登
率先宣布競選特首的胡國興法官問得好:為甚麼有意參選的人還在等?這令我想起愛情小說裡最常見的情節:你也在等,我也在等。正合眼前光景。不過,不同的人在等,原來各有玄機。 有意參選的建制派,當然在等北京的訊號,甚至指示。在中國的政治文化裡,訊號是一回事,指示又是另一回事;前者要你自己領會,到底你的領會是不是北京的意圖,不得而知。所以領會錯了,有時是大件事,但有時可能是「小兒科」,不會觸怒龍顏。 但指示卻有清晰的內容,如果不按照北京的指示行動,輕則打屁股,重則死無葬身之地。舉例說,如果北京審視形勢之後,認為不能讓太多人參選特首,而你又勇往直前,在北京眼中就是「搞亂局」。所以,很多建制派都說,每天都在猜謎遊戲之中過活,但不折腰就會碰天花板,無辦法了。我真為他們感到可悲! 不過,他們在等北京,但估計北京也在等。他們在等甚麼?就是等泛民如何出招?試想,如果泛民不派出或者出不了候選人,那麼所有候選人都是北京的「馬」,屆時那一頭勝出,北京也沒關係了。假如真的這樣,北京更可以放手讓建制派自由搏擊,只要不會像上次特首選舉醜聞百出就行了。 對北京來說,這樣做還有兩大好處:一,建制派有限度的自由搏擊,可以讓香港人感到「真正的競選」;二,建制派自由搏擊而不出亂子,北京可減少操縱,梁振英連任的機會就微了。這樣,北京總算「順應」了香港的民意,不是更好看嗎?怎樣利用或犧牲一個人,在政治上從來不是問題。至於日後怎樣對梁振英,到時再算。 當然,北京還等待形勢演變,看看是否需要一個強悍的特首?總之,北京不會急,因為遊戲不公平,有利於北京;除了民意之外,北京甚麼也不會輸。 北京在等泛民的反應,原來泛民也在等北京的行動。如果泛民太早說不派人參選,那就被動了。假如北京決定讓梁振英連任,甚至有激進泛民出於其他目標,忽然提出參選,傳統泛民的選委屆時給不給他們提名?總之,給或不給也會被動,一切存在變數。所以,繼續等吧。 周二、五刊登
胡國興表示將參加下一屆特首選舉,成為第一位正式宣告參選的知名人士(圖)。一下子,胡官身負眾望,因為不少人都是ABC(Anyone but CY),除了梁振英之外,甚麼人都可以當下屆特首。 胡官宣布參選之後,大家馬上關注他的勝算如何?我看,無論他的贏面有多大,只要他願意站出來參選,已是值得給予持續的掌聲了,因為胡官公開說出很多人的心聲,包括建制派的心裡話,批評梁振英撕裂社會。 不過,如果談到胡官的勝算,那就不是單看胡官的能力了。我不質疑胡官的能力和誠意,但問題是目前的扭曲機制,選舉制度毫不公平,最後還是由北京拍板。這種制度產生的結果,不單違反民意,相信同時也違反了大部分選舉委員的意願。制度如此,實屬可悲。 所以,不妨了解一下北京的看法。據了解,北京原則上想到三個問題:第一是特首能否把香港的經濟搞好?因為經濟搞不好,就會引致其他問題總爆發,就像2003年「七一」大遊行前夕的社會一樣。第二是特首能否令香港社會穩定,團結,和諧? 談到這兩點,梁振英乏善足陳,所以很多人認為他應該沒有機會連任了。但可惜,北京還有第三點要求:如果香港出現政治困難、甚至政治危機,特首是否有能力應付?談到這一點,梁振英的強硬和加碼,絕對令北京放心。過去兩年,他已在這些方面盡情表現或表演,完全彌補第一和第二點的不足。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到底北京是否屬意懂得法律甚至精於法律的人擔任特首?其實,內地有些人一直對香港的法律又愛又恨。愛是因為法律確保了「一國兩制」的形象,法治仍然可以維持香港的運作;恨是因為香港的法律和香港人堅持的法治精神,令北京不能隨心所欲地踐踏「一國兩制」,導致他們心理不平衡。 所以,如果胡官參選而繼續他的法治精神的話,這可能令北京感到不安。除非胡官用某種方法顯示,他在關鍵時刻也會按照北京的意圖行事,北京才比較放心。說到底,北京仍然不慣於在法律的束縛下存在,更擔心在公平執法之下政治失控。確實哀哉!周二、五刊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