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指點天下 - 王永平
選委會選舉結果的啟示

2016年12月16日
   

 

今屆選委會選舉創出兩項新紀錄。一是投票率達46%,較上屆超逾18個百分點;二是非建制派奪得325席,較上屆大增121席。進一步分析如下。
首先,46%的投票率代表約10.7萬名選民,而絕大部分是在專業界別的個人。換句話說,逾九成有資格在立法會地區選舉投票的選民不能投票選出可以代表他們提名及選出特首的選委會成員。這是上回大部分港人不接受中央對普選的831決定把選委會原封不動變成提名委員會的主要原因。
除了把絕大多數港人拒諸門外,選委會的「廣泛代表性」其實存在不少不公平、不合理的因素。例如,無論從經濟貢獻、就業人數等角度看,一個正常智商的香港人很難接受漁農界應該佔60席,較例如會計界、工程界等界別的席位多一倍。
此外,大部分席位是不容許個人票,例如保險經紀沒有資格在保險界別投票。因此,在38個界別中,有13個界別,共401人自動當選,佔1,200名選委的三分一。看到上述情況屆復屆一成不變,民智高的香港人,特別是透過互聯網熟悉外面世界的年輕人,怎會服氣?
今次泛民大勝,真的要多謝梁振英領導的政府在過去幾年來有意或無意地讓社會嚴重撕裂,把市民簡單地劃分為支持或反對政府。結果是在市民可以運用自由意志,而又毋須恐懼的投票上,他們便一面倒地選擇旗幟鮮明的非建制派候選人。這是非建制派在全部專業界別拿到絕大多數席位,包括在5個界別全取席位的原因。又以不可能是反中亂港的醫生界別為例,明言爭取真普選的競選團隊以高票當選,而全部表態支持過梁振英的候選人,儘管在行內聲譽好,盡數落選。得票最少的是政治最正確的「反港獨」團隊。
我希望中央及下屆特首認真思考絕大多數專業及知識分子在今次選委會選舉上表達的反建制及求普選訴求。同時,當權者應該感受到沒資格投票的大多數市民愈來愈不接受這個小圈子選舉。這個矛盾不解決,香港社會難以長治久安。

回首頁      列印

 

/136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