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政聯想 - 鍾劍華
長期照顧政策落後 無以應對需求
日本的介護制度在幾個環節互相配合之下,穩定了服務的財政來源;令不同的服務環節可以較平衡地發展;不同服務的互補作用發揮得較好;令社區照顧與院舍照顧可以互相配合,不致於做成向某些服務傾斜;服務對象也可以選擇到最能針對自己需要及情況的長期照顧安排。日本因為高齡人口太多,加上文化因素,虐待老人、介護工殺害老人的事件過去幾年也一再發生。有了介護制度不代表所有因為人口高齡化而帶來的問題都可以解決,長期照顧服務也必然會面對沉重的工作需求與壓力。但假如連這個制度都沒有發展出來,情況只會更壞。
香港現時面對的困難,也正在於此。社區照顧服務長期不足,輪候時間長,質量也不能說令長者及其他服務對象很滿意。沒有足夠的服務作承托,讓長者及殘疾人士可以有選擇,令他們對院舍服務的需求特別殷切。香港長者入住院舍的比率較日本高出了接近三倍。其他類別的殘疾人士情況也大致如此,結果是造就了市場上大批良莠不齊的私營安老院及私營殘疾院舍。除此之外,社區照顧服務及院舍服務的不足也增加了醫療系統的壓力,不少長者及殘疾人士便不時往醫院進進出出。其實他們需要的不是醫療,只是護理。
除了日本,南韓在2008年也推出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現階段雖然仍只是針對年長人士,但已經開始籌劃把服務網及融資制度的覆蓋延伸至長期病患及其他殘疾者。新加坡也早在30多年前已經建立了其醫療儲蓄制度,雖然不是一個完整的長期照顧護理體制及融資安排,但也算是一個能部分應對晚年護理服務支出的制度。加上台灣也會於明年落實其「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亞洲地區經濟水平相若的地方,香港可說是落後很遠了。令人憂慮的是,香港可以如何應對不斷老化中的人口及其他人士長遠的照顧安排。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周三、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