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論 - 袁彌昌
政治領袖與彼德原理
2016年10月13日
早前曾鈺成在其專欄提到香港缺乏政治人才,更沒有政治領袖,雖然這一點是眾所公認,但曾鈺成提出政治領袖要有政治理念、技巧及魅力,固然是從政者的基本素養,之不過單憑這樣就算是政治領袖,那麼政治領袖一詞則跟成敗論英雄無異,只會淪為結果論的產物──最後都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大家應該聽過管理學中有一條叫「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指在組織中,人早晚會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職位。筆者認為這原理非常有道理,而且在政界中相當適用。就在筆者研究的戰略學中,就有大戰略與戰略的一些原則完全相反的情況,因此一個人被擢升到某個高度時,就會進入如大戰略般的領域,需要以全新方法來應對。如果以為靠培育就可克服這問題,就未免太過樂觀──公務員可以培訓出來,但成功培育政治領袖的例子卻有如鳳毛麟角,且不說現在是多變的21世紀。
簡言之,筆者不認為香港的政治領袖問題是個經驗論問題。從戰略角度來看,香港自回歸後根本連談得上是大戰略的東西都沒有,19年來基本上是「無人駕駛」。令問題雪上加霜的是,不巧以「獅子山精神」為代表的香港主流意識形態走向衰落,可是新的意識形態卻尚未形成。由此可見,要在香港成為成功的政治領袖,一定程度必須在這兩方面有所建樹,否則難以扭轉局面。
然而,由於目前香港的情況實在是差無可差,因此政治領袖可暫時不用顧慮上述重大問題,反而有能力並專注於團結香港,恢復香港的穩定和諧就可以了,真不知這是可幸還是可悲。
戰略研究博士,「民主思路」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