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公解碼 - 孫明揚
分期發展並非罕見
2016年10月05日
在橫洲風波裡,有關「摸底」是否有紀錄的問題上,政府被質疑前言不對後語。我想以我個人的經驗與各位分享其中的難處,我以前每天要處理的事眾多,每一件都有機會在事成之後才成為公眾焦點,但當下處理之時,從當事者的角度,這也許並非當時同期處理的最重大事件。我在立法會曾多次被問到某些處理問題的來龍去脈,我當然不會記得每一個細節。這不關乎準備不足,因為我們日常所處理的事實在太多,要清楚交代每項細節,為求準確一定要查閱有關檔案。
最後,所謂決策過程是非常冗長的,其中有不少法定程序是不可或缺。大家都從經驗得知不少政府要推行的項目在公布之後,因為種種原因需要修改,甚至推倒重來。主要理由就是公眾反對,或司法覆核,或不獲財政撥款等等。這些考慮同樣適合於橫洲這個個案,城規程序尚有待展開。近日不少有識者都一針見血地指出,妥善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安置現有棕地作業者的政策。
事實上,有很多發展方案,都會按照實際情況而分期發展,橫洲並非唯一的特殊個案,只是它有鄉事背景,才被人放大來造文章。特首已說得很坦白,因為他定下了十年建屋目標,為了達標,需要捨難取易,可以先建4,000個單位,便先做下來,而橫洲遲早也要全數發展的。 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