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通識樂園 - 陳龍超
影評:「上心」《情》之所指
《謎情追兇》(The Secret In Their Eyes,下稱《謎》)來頭不少,贏過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項,牌面是偵探懸疑片,實則卻似齣愛情電影,男主角Benjamin Esposito退休後無所事事,忽發奇想,把多年來當法庭督察的經歷,化成一本小說,「爆料」性質自有一定瞄頭,不過出書成敗結果壓根兒並非《謎》的重心,導演/編劇引入這種自我敘述(Self-Narrative)的方法,為要讓觀眾一窺整個男主角,在年老階段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
敘述是需要尋找題材,角色沒有套用市場準則作出選擇,乃是從心出發,選了一宗纏繞自己多年的懸案,而導演祖安荷西甘柏尼拿(Juan José Campanella),則透過慣常的拼貼式剪接手法,把案件來龍去脈逐步呈現,擒獲真兇過程可以吸引觀眾追看,自然用上一定篇幅描繪,不過《謎》並非停留在「金田一」的查奇案層面,借案情讓觀眾目擊Benjamin的內心狀態起伏,才是導演寄情之處。
把工作與個人情緒二分,是慣常稱為「專業」的表現,投放個人情感會影響理性判斷,冷冰冰/假熱情,成了專業人士行內擺出來的pose,是一套待人處事的code,然而刻意保持距離,把人生投資三分一時間的職場生涯中,把情感放在一角是否人性表現,尤其所處理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活人故事。
這會否浪費了上天賜予你認識自己、脫困、破惑的成長機會?Benjamin所以對一宗強姦殺人懸案念念不忘,除了因要追逐公義外,與死者丈夫親身接觸後,被他因愛堅持緝兇的具體行動所吸引也是原因,「上心」是一個狀態描述,也是一個生命倒映,反照、呈現出個人心靈的缺欠/不足,叫人不自覺去追逐,你我可有同樣經歷?
案件不同人物不覺與Benjamin生命、情感連線,指向他愛情路上的一個盲點;明知卻可故犯,造成了段段遺憾,時間對導演而言,並非負資產,反是一個積累經驗後重新敘述的契機,讓Benjamin餘下人生,避免重蹈覆轍,此時此刻老練的理性派上用場,把錯亂的線索再組織,抽絲剝繭為自己開發一條出路。
《謎》中查案過程,與角色個人探索同步發展,並非新鮮手法,算是編劇的一項基本功,然而箇中比例成了決定優劣、高低手的準繩,彼此緊扣、分量平均是筆者閱後觀感。
陳龍超
紀錄片導演、喜愛以「喱民」形式看電影、搞吓電影「吹水」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