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筆戰》 - 李世鴻/張國樑
元旦遊行 人數遜色

2014年01月03日
   

 

民陣與真普選聯盟合辦的元旦遊行有3萬人參加,人數遠較預期為低,對特區政府未有構成壓力,有輿論認為,政改諮詢尚在初期階段,未到迫切性,亦有指市民對政改爭議感到厭倦,不過,政府日後拋出實質政改方案時,絕不能輕估民意隨時反彈。


看清梁振英包裝偽術
元旦遊行向來不是港人表達訴求的主戰場,遊行人數較民陣向警方申請時報稱約5萬為低,實屬意料中事。反觀於施政報告地區論壇上被掟而為人所熟悉的「路姆西」卻佔盡風頭。提起「路姆西」,令人想起在論壇上,擲出在鬍鬚曾頭上爆漿的蛋,濃濃的蛋漿刺激起梁振英官能上的快感,他那嘴角含春的微笑,展示在公仔箱的畫面上,暴露在公眾的目光前。然而,鬍鬚曾中蛋後說的「醫生都叫我不要食太多蛋」表現出的風度,把梁振英那句依法追究比下去。物必先腐而後蟲生,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正正道出梁振英班子的眾叛親離,既有梁振英己身的人格缺憾,更有腐朽制度未能達至選賢與能的客觀因素。
參與元旦遊行的群眾,要求一人一票普選特首的訴求清晰,爭取公民提名無篩選的聲音響亮。或許參與遊行的人數未能對政府構成太大壓力,但大家不要忘記,政改諮詢並未正式展開。而中央必然為參與特首選舉的候選人設限,以求達至不符合中央心意的人無法參選,令選舉結果百分百保證符合中央意旨。
中央清楚明白符合其心意的政改諮詢出爐之日,必然是民意反彈之時,勢必造成極大迴響。為求政改爛方案能順利軟著陸,特區政府偽裝關注民生議題,運用如施政報告地區論壇等場合,製造吸納民意的假象。而梁振英慣以施展的語言偽術,正好配合中央拖延政改策略的需要,壓縮爛方案在民間討論及醞釀,避免民生問題產生的民怨與爛方案互相激盪。
爭取公民提名無篩選的特首選舉,就是重奪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香港人不要無德無能的特首、不要委曲求全、不要繼續任由宰割,就要讓語言偽術派不上用場,包裝偽術無法湊效。堅決反對政改爛方案,爭取平等政治權利。
 新民主同盟社區主任李世鴻


元旦遊行乏支持 民意焦點非普選
  遊行抗議似乎已成為一小撮港人在元旦日的例行活動之一,以行動表達對某些政策的不滿,於一般傳播媒體之解讀下,參與人數被視為市民對現屆政府施政滿意度之實況參考指數;某些非建制派政團都把握這個黃金檔期,積極搭建「做秀」平台,深化組織或個人的政治形象工程,在熾熱的社會爭議上,為其倡導的政見做好催化工作。另一邊廂的愛國陣營亦不甘示弱,舉辦「與民同樂」的嘉年華活動,反以旗幟鮮明的「社會多元、理性及自由民主發表」之理念,突破性在遊行路線當中設立簽名站,為特區政府按照《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決定,在處理熾熱的政改問題上爭取支持和護航。
今年配合網絡進行「民間全民投票」及以「爭取沒篩選的普選」為主題的元旦遊行,根據警方發表的最終參與者數字,只得主辦單位原先估算的六分一,都相比過往遜色,而且對比整體七百多萬港人只佔少於1%,真民意所向豈不是已呼之欲出了嗎?可惜,民陣召集人還用專制獨裁言論,強行將個人政見捆綁民意,扭曲事實來為未來的非理性抗爭行動貼上護身符。另外,「佔中行動」發起人不斷強調是次活動並非預演佔中,若是真的話,何解又即場預演或教授所謂有效拒移離的靜坐方式呢?這樣根本是「此地無銀三百両」!
這次結果可能反映政改爭議未必是全港市民心目中最重點關注的,或許相連之抗爭行動在過往整年內不斷發生,令社會出現分裂和動盪不安,因此,大多數市民已感到困倦和乏味了;相反,回顧2013年發生的民生問題,例如人口政策、房屋緊張、廢物危機、福利保障或中港矛盾等,這些都成了眾人憂慮和可望改善之議題。政府面對上述累積多年的問題,只作選擇性施行即時政策,如遏止樓價升勢和廣闊扶貧基礎,這些做法可見缺乏長遠性元素,治標不治本,亦衍生一些額外的社會分歧,整體表現未達市民合理期望,導致幻想求改變政制以換來美滿生活。倘若現屆政府希望在2014年能順利履行其憲制職責,筆者認為特首班子務必加大力度處理多項市民所想的重大民生問題,驅使大家能感受到具將來的安定生活,推行政改就變得易如反掌。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張國樑

回首頁      列印

 

/96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