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亂世凡音 - 劉嘉鴻
藝評與莫札特協奏曲(二)

2013年11月22日
   

 

Girdlestone關於莫札特第二十三號A大調鋼協的第三樂章,分析非常細緻。首先這是一首奏鳴迴旋曲,即主旋律只重複出現三次,而結構上亦非如傳統迴旋曲般插入不同樂段,反而和奏鳴曲曲式一樣,分為呈現部、發展部和最後的再現部三節。
第一段呈現部,Girdlestone是這樣分析的:「這是最精彩最強勁的末樂章。由鋼琴起奏的主旋律開始,莫札特用上最少五段如歌般的旋律片,由樂隊奏出,天衣無縫地一個接一個出現,毫無停滯。為甚麼要一次過用上這麼多的精彩旋律呢?這是因為此曲的主題實在太懾人太入腦了,鋼琴一開始便先聲奪人,樂隊的不同聲部便要用上一連串旋律來對抗,才能顯出協奏曲曲式的平衡。」
樂曲進入發展部,評論更見細緻:「回到主旋律後,只有部分旋律重現。當樂隊再次進場,樂曲由A大調轉入相對的升F小調。這並非進入哀傷情緒的段落,只是樂曲變化多端而已。當鋼琴獨奏和木管部互相呼應對話後,單簧管突然毫無朕兆地,連轉調的音階也不用,把整首樂曲帶入D大調。」「如此突兀驚人的變調,其實背後反映著當時的音樂時尚。十八世紀末最盛行的是詼諧歌劇,連帶管弦樂曲都受到影響,在創作也要具備戲劇性元素。所以曲中這裡由個別樂器突然奏出新調子,其實效果等同在滑稽劇裡,一個諧角突然出場,打破原來憂傷的情節。當時的樂迷很喜歡這種手法。」
由專業技術性的音樂分析入手,卻能從中讀出整個樂壇的時代背景,如此深入有洞見的音樂分析評論,不易讀到吧。

回首頁      列印

 

/112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