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筆戰》 - 古俊軒/張國樑
否決特權法 責問誰之過

2013年11月08日
  • 建制派議員前晚離開立法會時被群眾喝倒釆。(資料圖片)

   

 

免費電視發牌風波持續三星期,政府一直以擠牙膏方式解釋「三揀二」發牌理據,但事件愈描愈黑,泛民主派祭出尚方寶劍——特權法,意圖迫使政府交出整個決策的相關文件,但立法會過去兩日經逾12小時激辯後,最終在主流建制派反對下,議案一如所料被否決,政府獲建制派護航,暫時減輕壓力,但公眾要的是真相,政府一日未能滿足民情,相信事件只會繼續發酵。


不要放過行會建制派
政府多次提及不能解釋港視不獲發牌的原因就是因為「行會保密制」,亦因此引發是次立會投票表決。然而,田北辰與梁振英會面後卻得知疑似港視不獲發牌原因,明顯保密不過是面擋箭牌,更有違保密原意。
話雖如此,立會否決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追究,原因出於毋須向大眾交代的功能組別。引用特權法以外,立會只剩門檻極高的彈劾一招,苦無他法,全賴白吃公帑的功能組別自斷半臂。建制派此次就特權法的取態應有盡有。支持、反對、棄權,應有盡有;單是反對的意見同樣甚多,較具代表性包括「破壞保密制」云云。
上星期,譚耀宗作為民選議員,再提「可以司法覆核」,與梁振英無異。建制派語言偽術用盡,裝作事不關己。然而,無論立會功能組別及行政會議,大部分均由建制派政黨所包辦:民建聯、新社聯、工聯會、新民黨、經民聯,上述六黨均於行會有最少一名代表。這批政團根本是執政集團的重要部分,卻一方面支持發牌,另一方面將發牌三變二,自相矛盾;而否決特權法、拒絕公開解釋更是企圖蒙騙全港市民之舉,簡直不知所謂!
民建聯的蘇錦樑局長提到,過去已經盡力。然而,向市民負責,樂於信納市民意見,實在是必然。管治威信盡失,全賴政府近年目中無人的行事方式,盡使港人不快。局長之說與一眾官員、建制派一樣有欠問責之心。如果高官及建制黨派繼續漠視民意,更激烈的抗議行動終會不日發生。
在此,筆者建議,即使無法引用特權法,下一波問責對象有必要包括所有身處行會卻不支持解釋的黨派。市民可以去信當區建制派區議員、立法會議員,組織針對各個政黨的集會等,視同梁振英一般向建制派施壓。筆者再次強調,今時今日政府施政,建制派絕對需要負責。本港市民實應認清真相,時刻保持警覺,勿讓建制騙徒有機可乘!     
新民主同盟古俊軒



濫用特權法 無助發牌風波
發酵多星期的「免費電視發牌」事件,在本周三伸延至立法會議會廳內,泛民派議員以其「撒手鐧」《權力及特權條例》期望逼使政府交出行會討論細節,若未能成功,亦計劃以此法動議傳召港視主席王維基到議會上披露相關文件。整個過程中,凸顯出政府的行政公關和應變能力都極為差勁,將這次事件轉化成政圈有心人的契機;可見「司馬昭之心」,名為爭取公義,屬意衝擊現有行會的保密制,望可舉一反三之用。
事實上,即使今次能成功引用特權法,政府再需披露更多資料,亦未能作出任何被拒發牌之抗辯立論,也未能連繫上推翻行會決策,對尋找真相沒有幫助。然而,相關文件交到黨派林立的立法會查閱,最終亦只會淪為未來數月沒完的政治博弈,不停消耗政府及立法機構的時間和資源,減低對其他民生經濟和政制提升的關注。假若此舉成案,必會破壞了行政與立法之關係,延伸影響這弱勢政府的管治方針,這樣也有可能成了「骨牌」效應,進一步降低自身各項的競爭力,為未來香港可持續發展添上更多的不明朗因素,屆時,難道會再有更多創意業務的機會嗎?
我們應深思是否可隨意引用特權法?今次政府未有定為最終極發放免費電視牌照的安排,現有兩間免費電視營運商之牌照於2015年到期檢討,那時也有可能在發牌方案上有所調整,加上香港經濟文化與內地珠三角有更密聯繫之情況下,相信未在港的電視創意媒體會有更廣的發展空間和更大的市場分量。在商業角度上,不獲發牌的申請方不應有「一廂情願」之想法,應尋找自身不善之處,更不應以「小學生逼迫老師交代」之歪理向公眾申訴,這是人生中經常都會體驗到的基本道理!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張國樑

回首頁      列印

 

/112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