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研肝癌細胞冀助治療 80後女生奪科研大獎
2016年12月09日
肝癌是香港第三號癌症殺手,根據醫管局數字,每年1,400人因此死亡。身為「80後」的香港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系助理教授黃澤蕾,因喜歡研究工作,故樂於研究肝癌細胞,希望日後有助研發治療方法,其研究更獲得「裘槎前瞻科研大獎」。
全球每年有85萬人確診肝癌,只有一成人能存活,當中亞洲人患上的機會較高,有一半患者為中國人,至今未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黃澤蕾的最新研究發現,如體內大量活性氧化物會形成氧化壓力,可以損害肝癌細胞,減慢其生長;然而,肝癌細胞會依賴五碳糖磷酸途徑產生抗氧化物,令氧化壓力下降,刺激細胞生長。此舉令公眾更了解肝癌的代謝機制及其成因,有助設計治療方法。
「裘槎前瞻科研大獎」的得獎者,會獲得500萬元。黃表示,肝癌細胞生產抗氧化物的方途徑很多,猶如地鐵路線圖,希望未來5年可拆解其代謝網絡,10年後到達臨床階段。
獲獎從非易事,對於不少人認為研究工作十分沉悶;但黃澤蕾的興趣就是生物科學,覺得細胞很有趣,過去多年,即使周日都回到研究所觀察細胞,有時可能逗留超過10小時。她表示,實驗用的老鼠及細胞不會放假,希望每日都有一定時間觀察,就如養寵物。她表示,觀察細胞就如「煲劇」,而且得著很大,又能認識不少科學家。不過生活不是只有工作,她亦會旅行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