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賭場的魔高一丈 - 前幾天,和一位Macau friend吃飯吹水,我梗係循例問他,近日中央政府的措施,對他們的生意有沒有影響啦! 他說:「咁多年來,地下錢莊就好似賣白粉一樣,幾時合法過?依家只不過係捉得比較嚴啲之嘛,生意咪又係照做,最多做得小心啲,同埋要求利潤高啲囉。」 我問:「咁銀聯呢?」 他說:「銀聯新政策的主打對象,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都是大孖沙,仲有牌照在手,梗係唔肯冒險啦,但我哋,幾十年來都係咁做,都完全無影響呀。」 我奇怪地問:「幾十年來都係咁?點做呀?」 他說:「你去鐘錶舖買隻錶,十萬銀,咁你碌卡去買,隔籬有間當舖,俾你當番九萬五,鐘錶舖又有牌,當舖又有牌,仲有單有據,成張當票喺度,完全合法,咁點捉呀?」  我說:「幾十年前,在舊葡京,有一間東京珠寶,我都成日扮買珠寶,碌錢去搏殺啦,因為信用卡在銀行撳不到錢,唯有用呢招囉。估唔到今日仲有呢支歌仔唱。」 他說:「萬變不離其宗啦。」 我說:「咁出入口現金要登記呢?你哋又點拆呀?」 他說:「咁咪照登記囉。條友十萬元過來,帶五百萬元回去,全部有單有據,日後被人問佢,啲錢點得番來,他咪說在賭場贏嘅,嗱,俾埋張單你睇,有證明,以後洗黑錢仲方便呀!」 我嘆氣說:「這叫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按:我之所以嘆氣,並非因為「魔高一丈」,而只是因為自己無份而已。 然後,我又問他:「咁係唔係依家澳門好好景,你哋唔使憂吖?」 他說:「咁又唔係,依家經濟不景,地產客仲有,但煤礦客就真係無晒,賭場生意就梗係差咗啦,我只係話,新政策對我哋影響不大啫。」 我問:「生意差咗,咁你咪好慘?」 他說:「唓,我哋咁多客,生意差咗,都照樣有錢使、有飯開、有女媾,同以前又有乜分別呀,賺少咗嗰啲,面嗰浸嚟啫。」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會計選委ABC成功之謎 - 上周日是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舉日,因抱恙在身兼票站離家甚遠,加上特首梁振英宣布不競逐連任,已經沒有動力去投票。但想深一層,是次選舉的選民人數才23萬多,自己有票都不出來投,實在對不起沒有票的市民,因此盡公民責任投票去。 瓜瓜所屬的會計界別,今屆有62位候選人競逐30個席位。未選之前,焦點均放在非建制派,看看能否乘今屆立法會選舉之勢再下一城,增加在選委會的影響力。豈料結果出乎意料地一面倒,不單泛民取得26席,連打著ABC旗號的親建制派也囊括餘下4席。換句話說,只要政綱有ABC就差不多穩操勝券。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大部分當選者是新名字、新面孔。反觀建制陣營,候選人全是業內明星級人馬,如會計師大行老闆,還有歷任公會會長,可惜竟然沒有任何一位當選。 說也奇怪,梁特首在選舉前已表明放棄競逐連任,既然目標達成,按理ABC策略應不再奏效。再講,建制陣營打出的口號較為理性,例如承諾以既定標準及民調來選擇特首,按理應能打動講求理性的會計師選民,為何事與願違?究其原因,相信是階級矛盾的延續。 在今年9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深得一眾會計明星支持的候選人以12,131票對6,836票大比數落敗。這次明星們親身披甲上陣不單鍛羽而歸,結果更是懲罰性的一面倒慘敗。坦白講,眾星對業界的貢獻無容置疑,是次選舉卻得到如此冷待,比較可取的解釋就是遭選民報復。 眾所周知,會計業界普遍工時過長,待遇卻不算特別高。據公會今年的調查,年薪在30萬元以下的會計師約佔38%,30萬元至60萬元以下的佔17%。要成為會計師,除了考試取得合格成績外,還要有至少3年工作經驗。但逾半數會計師的年薪在60萬元以下,加上漫長工時,待遇其實較其他專業差。 此外,雖然會計業界經歷了多年「好景」,但礙於人才供應充足,向上流動機會不多。每天辛苦工作兼進修卻得不到成果,基層會計師早已怨聲載道,但又礙於前途,大多敢怒而不敢言。適逢兩大選舉,年輕會計師藉投票予「對家」以宣洩不滿。與其說選民認同ABC政綱,倒不如說是對現有制度不滿的投射。 選舉後,曾與幾位年輕會計師交談引證了這點,他們清楚知道,即使特首換了人,香港的情況也不會有甚麼大改善。但為何仍要投票給ABC,就是要一眾金字塔頂端的會計師不順心,情緒宣洩多於寄望改變。 不要小看年輕會計師,他們才是候選人的老闆。根據會計界別的選委投票結果,30位當選者合共獲取191,078票,每位當選者平均得到6,253票。假設這些選票皆由非建制支持者投出,6千多人佔投票人數比例就是56%。他們的具體背景當然無從稽考,但按會計師公會最新年報,44歲或以下的會計師約佔總數的58%。當然,我們不能單單以此作結,認為投向ABC的選民必定是基層會計師,但幾可肯定,如何取信於他們才是關鍵。 除了會計業界,其他幾個專業界別的選委席位都由非建制派囊括,原因是否如會計業界般,瓜瓜不敢妄斷。但經此一役,相信眾多專業人士已意識到,自己的一票對特首選情何等重要。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

為(前)財爺政績算算帳 - 執筆之時,前財爺還未宣布參選特首,不過,這位「疑似」候選人已光環暗箭集於一身。一方面,前財爺自數年前開始便在政府各高官中民望第一,選委會選舉中勇奪超過300席的泛民中更有聲音要為他造王。另一方面,其他「疑似」或「曾經疑似」候選人的前同事卻不點名甚至點名批評他。有人批評他hea做,有人認為他無能力,但有人卻認為他現在辭職對政府運作有很大的影響。 到底前財爺是無能力,是hea做,還是對政府運作十分重要?假設前財爺對每份財政預算案的大方向有最終話事權,我們這些外人或能從他過往9年主理的財政預算案對他的能力略探一二。 4年多前開始在報紙寫專欄,開始多留意香港的時事,每年2、3月總會和兩位欄友對前財爺的預算案作點評論。近一兩年我們開始發現沒有甚麼可以寫,這是因為近幾年的財政預算案了無新意。這樣看,批評前財爺hea做並不是無的放矢。 了無新意或hea做不一定是壞事。英語有云: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不過,近幾年我們聽得最多有關預預案的關鍵字可能是:1.估錯數;2.庫房水浸,然後派糖;3.還有餘錢嗎?把它放到不同的政府基金吧。 短期經濟總會有波動,支出和收入總會與預期有點差距,估錯數不是大問題,不過,有如「燈神」一般年年低估政府的非經常性收入(如賣地收入),便不知是前財爺的無心之失還是有「守財奴」別號的他有意為之。 至於他「還富於民」的派糖措施,兩位欄友和我都不只一次指出,經濟上的稅負歸宿與法定上的稅負歸宿是兩回事,近年賣地和印花稅收入已佔政府收入相當大的比重,而高地價政策對很多人(尤其是冇樓的低收入人士)其實也是稅,退稅(不論是薪俸稅或印花稅)而不減稅是可能會有不公平的財富再分配效果。我們上年曾經作過粗略的計算,2015年派糖的主要受益人是收入高的中上產人士,而高收入人士(以全港收入中位數劃分)比低收入人士的糖要大7位數左右。 當然,預算案的經濟效益與受歡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當年每人派6,000元最合乎經濟效益吧?不過,港大民調指當年有近半市民不滿意。相反,不少市民對近年派糖的預算案讚賞有嘉,他最後一份預算案更歷史性得到6位泛民議員的支持。只能說,前財爺的阿爺要評核前財爺的「能力」可能不(只)是看他的經濟分析能力。 作者為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136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