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俠 陪我歡度1990年聖誕 - 有些電影對白,你真係會一世都記得。   1.「昨日,我菲律賓工人行過街市,聽到有個賣魚佬講話有條友仔叫做賭神——係你,哈哈哈哈哈……我當堂嚇一跳,然後得啖笑,呢個世界,居然有人自稱為賭神,咁即係分明當我流啫——嗱我就叫做賭聖!你賭啤都要戴隱形液晶體眼鏡吖,我就睬你都嘥氣直情睇穿牌嘅,呢啲就係叫做特異功能;呢度有隻煙屎,只要我輕輕一啜,就即刻變為一隻……巢咗嘅煙屎,因為我未發功吖嘛,我發咗功呀變副麻雀出嚟都得。睥——咩吖?學嘢唔使錢吖?抄低我聯絡電話係香港3345678,我再重複一次,係香港3345678。你唔搵我我冇所謂,因為呢啲係你嘅損失。十點後唔好打嚟,因為我瞓咗。」 2.曾幾何時我真的可以在同學面前一字不漏地將以上對白背出來——嚴格來說,不是背,是演繹,有表情有動作有埋抑揚頓挫嗰種。其實,我可以演繹得更好,只要有女同學願意為藝術犠牲——扮演賭聖身旁嗰位正職夜總會小姐的「王晶姐姐」。如果你記性好,應該記得當賭聖講完「我當堂嚇一跳」後,會叫對方攞碗麵出嚟;講完「然後得啖笑」,就擘大口食啖麵——以上都唔難,最難是呢一下:當賭聖講完「呢啲就係叫做特異功能」,就再次呼喚「王晶姐姐」,身穿低胸裙的「王晶姐姐」隨即醒水地從自己胸前,輕輕地,不徐不疾地,潛出一隻「煙屎」…… 3.「發.神.經。」就像刀仔睇完那餅自薦Video之後的反應,這是女同學給我的即時回應(回想,佢哋唔告我,已經要還神)。   4.《賭俠》,肯定是令我呢世人在戲院場內笑得最奔放的電影。 5.那是26年前、1990年聖誕假期。我讀緊中三,正面對人生一個重要關口——隨時不能在原校升讀中四,但我冇理,只管跟同班同學黑鬼(仲有聯絡及見面)和另一班的同學阿業(N年冇見了),前往沙田UA6買飛欣賞《賭俠》。 6.發.神.經。我們買的明明是中午場次,竟然剩番頭三行位置,我們仨只能買到第三行、最側邊的戲飛。事實證明,悶嘅戲,坐得再comfortable一樣會全程坐立不安;正嘅戲,卻會令你渾忘了毫不舒適的坐姿。 7.成齣戲基本上找不到半滴冷場。由一開波賭俠輕鬆賭贏CN戴,到星仔倒立出場;然後兩叔姪登門造訪拜師(但賭俠回港行蹤不是好神秘的嗎?),到殺手殺上門,刀仔星仔逃過一劫,並以賭俠賭聖名義上船決戰老千侯賽因,點知中伏,中了對方的電腦偷窺陷阱輸到身敗名裂……成個過程有笑有淚兼而有之,但最正的還是:到最後,二人痛定思痛,以刀仔星仔的素人身份再戰侯賽因,用借來的廿蚊,贏夠三百萬美金,參加慈善啤王大賽,攞番晒失去咗嘅嘢!絕對比起塵世間所有正規勵志片更加勵志!   8.即使在日後我也看過不少超正香港電影,但就是沒有一齣,能夠俾到我當日睇《賭俠》時的超級亢奮,一種又喊又笑兼夾勵志的亢奮。裡頭冇一個角色多餘,不計作為主角的刀仔星仔和三叔(吳孟達令我笑到噴水!),就連夢蘿、龍五、龍九,甚至明明喺公廁小緊便但因為聽到自己個名而標出嚟的「X家剷」,真的,統統一個都不能少。最不能數漏的,自然是「你簡直係卑鄙下流,冇深度兼無厘頭;教壞晒啲後生仔,敗壞社會嘅風氣」的Final Boss侯賽因,單立文交出了生命中一次經典難忘的演出。 9.事隔多年,我依然忘不了那個坐第三行最側邊同黑鬼阿業以及成場三唔識七的人,一齊狂笑爆笑怒笑的聖誕節。今時今日的我們可能嚴肅了,今年聖誕,想搵齣笑片都難。 10.有一點我咁多年都唔明。Why星仔和阿叔的屋企會裱起一幅賭神專注賭啤時的沙龍?賭神唔係從來唔影相嘅咩? 90年代,可能是我們最後的快樂時代。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賭黃翠如做視后 - 對方太來說,一年一度的盛事,是選視帝視后。比兒子的情緒更重要。好彩,曼城主場對阿仙奴,安排在星期日深夜舉行。不是晚上九點半。否則,會打交。   選視帝,我沒興趣了解。選視后,大表關注。一看,提名名單竟然多達二十人。門檻之低,葉劉應該大表羨慕。想勝出,首要條件,是有份參與呀!門檻低極也有門檻,像滕麗名,便不獲綠燈通過,未選已被DQ。當然,話就話有成二十人可以一爭,真正有心有力的,其實不離三、四個候選人。像陳敏之,主演的劇集,連在大台播出的機會也沒有。如果你說她能夠爆冷,等於話胡國興贏到特首。 大熱門應該是胡定欣?爭取連任喎。今年是意料之外的一年。如果參考金馬獎的經驗,賽前大熱門只會倒灶,套用許冠文的說法,呼聲高,不一定好,像美國總統也選出事前不被看好的特朗普。如果把胡定欣看成一個團隊呢?情況就不同了。行到最前的胡定欣即使失足,背後還有好姊妹李施嬅或黃智雯補上,都是胡說八道會的人,至少已做過視后的前輩級會員胡杏兒一樣高興。   如果選視后是選民望,是真正的全民公開投票,朱千雪應該最具勝算。不是因為學歷夠高,只是形象最親民。何以見得?她說要放棄幕前事業,轉投學業懷抱,以後做一個律師也不當演員,幾多網民依依不捨呀。可惜,選視后的確不是鬥親和力的簡單,看上去好像不太懂得甚麼權術,令朱千雪得民心,是優點,但似乎是更大的缺點。   競選,就是選個勢。通常,愈表現得在乎,愈似恨贏,就真係會贏。似世外高人般不聞不問的,評判團只會當你主動棄權。所以,即使萬綺雯的出劇時機最好,人氣最盛,但三番四次講明無心參與小圈子遊戲,自然可以當她隱形。擺明意興闌珊,有囡萬事足的鍾嘉欣;或者感覺上有點不屑得不想趟渾水的毛舜筠,同樣似遠離戰場。長遠計,行情甚至及不上一臉鬥心的陳煒,更不要說擺明車馬在培訓在部署的陳凱琳或蔡思貝。形象毫不討好?人類很善忘,明年今日,已經忘記了去年發生過的事。何況,她們還有很多個明年。   這個選舉,有一半票數,由專業投票組別主宰。專業投票組別,即創作部及製作部的幕後人員,即係自己人。換句話說,選出哪一個,觀眾也無話可說。所以,如果要下注,我會大膽將注碼押在黃翠如身上。那位被抨擊一個表情演晒一套劇集的黃翠如。原因?根據經驗,同類型的所謂選舉,通常,也會選出一個跟大眾意願最違背的。不是的話,如何顯現當權者的特權?民意?可以拿來進食的嗎?好無可奈何?好聽天由命?係呀!乜有試過唔係咩? 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現職商台,偏愛西片、 西劇、中日韓美女。 利物浦悲慘球迷, 娛樂與感性並重。

《死亡筆記:照亮新世紀》 - 經典不能亂碰的例子,荷李活時有領教,最終票房與口碑俱敗北,像今年較佳的例子有《賓虛》與《天煞地球反擊戰:復甦紀元》(雖然個人覺得後者不致於一文不值),日本似乎沒有汲取這些經驗,挑戰近年被譽為最佳漫畫改編的電影《死亡筆記》,拍出第3集《死亡筆記:照亮新世紀》。 有看過原作的朋友大抵都知道,原作末段「爛尾」,而電影版成功把有關情節導回正軌,補上一個情理兼備的結局,成為難得更勝原作的改編例子。可惜,創作人為求「添食吸金」,把一個好題材肆意重生,終至失敗收場。 承接上集劇情,故事講述6本死亡筆記重現人間,更出現了「奇拿接班人」,對戰一位被視為「L繼承人」的天才偵探。這是全新創作的故事,並非承接漫畫,亦非一部重拍,就是承接上集的劇情。雖知上集已能作完美收結,今回卻強加無謂藉口,把「死亡筆記」故事延續。死亡筆記重現人間的背景因由已夠牽強,發展下去同樣欠缺戲味與張力。   人物描述粗糙 原作以「死亡筆記」為主導,包裝L與奇拿兩位天才之間的鬥智故事,配合「死亡筆記」的複雜玩法,又能自圓其說。今回塑造這兩個「繼承」角色已夠單調乏味、性格蒼白,連上回的半點神采都刻劃不來。若說,這是全新故事不作比較,編劇亦同樣寫不出兩主角應有的智慧。奇拿的接班人被描繪成無堅不摧,卻欠缺原作仔細描述奇拿的「犯案過程」與計謀,最後怎樣棋差一著、錯算一步,玩味濃郁。此作只說奇拿是個網路犯罪天才,似乎在10年後的社會,只要冠以「網路天才」就能算盡一切?對手「L的繼承人」更離奇,整個故事都沒有幫助過甚麼,所獻之計甚至犯下愚蠢的錯誤,怎會稱自己作「L的繼承人」?   結局失控 角色塑造問題夠大,劇本與導演也同樣失手。借了「死亡筆記」為題,絕大部分時間都只在空談一場死亡筆記的爭奪戰,沒有好好用過這本「筆記」,上回幕幕精彩的「腦交戰」,變成了一場又一場喋喋不休的「吹水戲」,令逾兩小時的電影,悶場多不勝數。導演拍來平鋪直敘,絲毫帶動不了緊湊戲味,乃至末段一個自以為是的「扭橋」,竟難以自圓其說,甚至企圖推翻上集,刻意拉扯無謂的支線,在結局已經失控的情況下,還有意去鋪排第4集,只想說句:奇拿,收手吧。 經典就留在腦海的最好回憶中,何以硬要為求「吸金」,執意把一個題材拍爛至方休? 阿晞~「愛電影,愛文字,愛旅遊,更愛遊電影場景與各地戲院,間中來場電影遊,在現實世界尋找電影幻夢。 對電影,好片會讚、劣片會彈。出於真心,別當專業,不喜勿插。 電影專頁:fb.com/jackyheimovie 電影兼旅遊網誌:travelerwithmovie.com  

聖誕快樂! - 一年容易又聖誕,聖誕節,特別適合喝酒;聖誕節,特別適合會友,特別適合拍拖,適合旅行,適合購物,適合……除了游泳。聖誕與新年,小孩子都會較為喜愛新年,因為有利是(逗) ,收穫會較為豐富。不過,小弟自細就特別喜愛聖誕節,感覺聖誕期間生活過得特別寫意。生於香港,長於香港,實在太幸福,香港算是最有聖誕氣氛的華人地區。臨近聖誕,已可在城中感受到那醉人氣氛,這當然要歸功於懂得把握時機的百貨商戶。小時候家境清貧,我們一家當然不會是消費一族。那時家居北角,一家四口坐電車到中環欣賞燈飾,已算是一大娛樂節目;坐渡海輪去埋尖沙咀,更加令人興奮。拍照,屬奢侈活動,奢侈得我們都負擔不來。大部分兒時美好時光,都只能珍藏在回憶裡。 現時回想起來,似乎有點令人傷感及難以置信。我們也有聖誕大餐吃,不過,是homemade。牛扒亦屬奢侈品,主菜必然是洋蔥豬扒,還有馬鈴薯及番茄放在旁邊,媽媽也會順應我和家姐要求,給我們刀叉去享用大餐,能夠在聖誕節上餐館吃一頓真真正正聖誕大餐,一直是小弟兒時多年心願。求學時期,亦是發情時期,聖誕開P是指定動作,恍似活著,就是為了等待聖誕來臨,那個年代開P,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在有錢同學家,一是租P場,好多時啲腳都係三唔識七,最後一隻歌必然是最長的一隻慢歌,識唔識到女仔,就睇嗰隻貼身舞,回想起來,似乎有點荒唐,亦奇怪當時的女孩會那麼開放,哈哈。預祝大家聖誕快樂! 艾威~演員,代表作:《電視風雲》(仍在上演,人在做,天在看。)FB:艾威AL WAI

《Westworld》 《Game of Thrones》語錄結集 - 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 《Westworld》 我覺得HBO好厲害,一套又一套經典劇集,固然一一給封為神劇讓劇迷供奉,劇中精警的對白及tagline更如烙印般刻進我們腦海,尤其迄今為止六季《Game of Thrones》(《GoT》)中的經典對白,更是多到可以出語錄,以我記憶所及,能夠匹敵的只可追溯到上世紀的《Friends》。 同是HBO原創,新劇《Westworld》大有潛質威脅《GoT》的寶座,第一季雖已播完,劇中對白仍像咒語般在腦海中反來覆去盤旋,好像文中開首這莎翁名句,出處來自《羅密歐與茱麗葉》,但今日你問任何一位劇迷,都會答是《Westworld》的Dolores。最好笑是外國劇迷將兩劇對白交叉聯乘,像第9集某重要角色(放心不劇透)出事,網友的回應就是「The Lannisters send their regards」(《GoT》),我笑點很低,一看笑到我停唔到,煲劇煲到連劇評汁都撈埋,可見中毒已深,藥石無靈。就讓我今日偷次懶抄抄書,將這兩套近年最愛的經典對白為大家奉上,回味一番。 《Game of Thrones》 The Lannisters send their regards. 這句「Lannisters致意」就是來自第三季悲慘的血色婚禮一幕,叛變的Roose Bolton一劍插進少主Robb Stark心坎,伴隨著這心寒的一句。(劇透咗㖭!)   A Lannister always pays his debts. 《GoT》語錄又怎少得金句王Tyrion Lannister,這句在全劇多次出現,除了表明獅家富可敵國之外,也有著有恩必還、有仇必報的意思。  Winter is coming. 除了獅家,狼家這句「冬天即將來臨」更是貫穿全劇六季重要中心思想,尤其第七季終於來到北方White Walkers與中土Westeros大對決,漫長的寒冬終於等到了。(快極都要明年夏天哪)   You know nothing, Jon Snow. 狼家私生子Jon Snow跟野女Ygritte的一段苦戀,注定開花不能結果,這句Ygriite對Jon的調侃,也成為絕唱。 Valar Morghulis. 最後,怎樣也不能少了這句High Valyrian語的Valar Morghulis,意思是All men must die,下一句自然也就是Valar Dohaeris (All men must serve)了。  《Westworld》 It doesn’t look like anything to me. Dolores說過,Bernard也說過,看到一些他們無法理解的事物,就會自然以此句回應,Dr. Ford解釋這是他刻意安排的,他的解說也是非常金句:「They cannot see the things that will hurt them. I spare them that. Their lives are blissful. They are free from the burdens of self doubt.」(他們不能看到任何會傷害到他們的事情,這是我刻意安排的。他們是幸福的,沒有自我懷疑的負擔。)   One man’s life or death were but a small price to pay for the acquirement of the knowledge which I sought; for the dominion I should acquire. 第八集Dr. Ford引用科學怪人Dr. Frankenstein的名句,「相比起我所追尋的知識,一個人的生與死只是很少的代價」,但他沒說出最後一句「……and transmit over the elemental foes of our race」,引來不少網友猜測他其實也是機械人,又或者Ford的最終目的係長生不死,當然這fan theory仍未證實,但已叫劇迷想翻天。 Yumi Ng~美劇狂迷,劇齡超過十年,熱愛電影,發現美劇有更大空間原原本本說故事,從此影視齊追,泥足深陷。

勿做outdated老人 - 很多的工作都是和一些年輕朋友們合作,竟發覺還能溝通得很不錯,這些年輕朋友們也驚嘆何以我的思維,可以和真實年齡有這麼大的落差,其實連自己也不太明白為何會遲熟如斯! 可能天性如此,常懷有赤子之心便能讓心靈保存得好一點吧!不快樂的人和事,要用最快的速度在心中和腦裡刪除,恆久盡量讓心情保持在愉快的狀態,也是保存思維常新的好辦法! 當然不要讓自己和潮流及世界脫軌,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要不斷吸收新的資訊,多看多接觸才能歷久常新啊!切忌固步自封,還未很老便把自己限死在某一種框框內,人未老但心已老!還記得小時長輩總對我們年輕人所謂的流行文化,及崇拜的偶像都不屑一顧,換轉今天自己已變成當日長輩之齡,雖對某些年輕潮流文化及偶像並不苟同,但亦盡量試著瞭解及探討,其走紅及成功因素, 只有這樣才能令自己與時並進,而不會淪為年輕人口中的古老石山outdated老人! 每一年代都有每一年代的獨特潮流、文化及品味,能攻陷整代年輕人,當然有其突圍之理由,不容質疑。與其思舊諷今,倒不如欣然接受,融入社群才能保存心靈之新鮮!耳濡目染,時間久了,接受新事物之能力也當增強,思想也定會年輕下來,有之於內而形於外,看上去怎樣都會年輕點吧!回頭想想自己不也曾像如今的年輕人,那麼輕狂過嗎!情願選擇當年輕人之良師益友,總好過變成他們眼中的文化遺產!科技先進,外表尚可勉強靠一眾人工技術維持年輕,可是也總有力不從心的一天,但心靈真的要靠每天一點一滴的養分,去保持清新常鮮、恆久不衰,人老但心可不要老!  張學潤~正職造型設計師,半邊幕後、半邊幕前,最愛工作中找新樂趣。

我要做偶像 亂世的責任 - 提起歌唱比賽會想起甚麼?《我要做偶像》沒有尖酸的批評、戴面具交足戲或飆高音的情景,也不是純粹發歌星夢的故事。它改編自真人真事,生於戰亂地區的故事主角,冒生命危險非法越境,千里迢迢參加一個風靡全阿拉伯世界的歌唱比賽,為的是要讓巴勒斯坦人的聲音被聽見。 以電影與音樂翻牆 電影由兩次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漢尼阿布阿薩德(Hany Abu-Assad)執導,導演是生於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他10年前的作品《立見天國》,直接觸及以巴衝突及自殺式襲擊,2013年的《命運在翻牆》,呈現了西岸(West bank)圍牆內巴人命運無法自決的無奈。新作《我》貫徹對以巴課題的關注,調子較輕鬆,穆罕默德阿薩夫(Mohammad Assaf)是巴勒斯坦加沙地帶一個尋常家庭的孩子,阿薩夫的唱歌天份早被胞姊挪雅發掘,一對姊弟以「蜚聲國際,改變世界」為夢想,然而,在哈馬斯的管治與以色列、埃及的封鎖下,猶如活在露天監獄裡,縱然擁有天籟之聲,要越境到鄰國的開羅參賽、試音,是妙想天開的事。阿薩夫卻是超越地域與政治的界限,成為2013年《阿拉伯偶像》(Arab Idol)比賽的冠軍,讓備受國際忽略的巴人引以為傲。漢尼阿布阿薩德與阿薩夫,一個拍戲,一個唱歌,懷著相近的心志;作為生於亂世的藝術工作者,有種責任,要讓世界了解國民的苦難處境,謀求合乎人道的生活。   偶像的代價與限制 影片開場是4個活潑的小孩在城市裡奔跑,阿薩夫、挪雅及兩位好友,為買樂器組Band而想盡辦法賺錢,起初只能用水桶、煲蓋和漏斗砌成土製樂器,後來巡迴婚禮獻唱,略有成績後,卻發現挪雅患腎衰竭,由天真追夢到生離死別,轉折頗戲劇化,卻沒有刻意煽情,充分表現姊弟情深,扮演老積姊姊的童星尤其機靈。 劇情轉到2012年,導演巧妙地讓兼職揸的士的阿薩夫帶領觀眾游走,鏡頭刻意攝入殘障人士、視頹垣敗瓦為遊樂場的青年人等生活面貌,讓他回想初衷,重拾參加偶像歌唱比賽的夢想。他與好友以Skype試音的情節,妙趣地幽以色列一默;從拿著偽造簽證過境埃及,以至到抵達開羅試音場地的驚險遭遇,峰迴路轉,取材自現實中阿薩夫的親身經歷。導演著墨於描述阿薩夫的心理變化,承受著被全巴勒斯坦人寄予厚望的壓力,他開始恐懼與自我質疑,一個巴勒斯坦歌手真能改變局勢,締造和平嗎?   現實版驚喜登場 《我》片結局與《斯諾登風暴》有異曲同工之妙,比電影主角更靚仔的真人版驚喜登場,一位23歲的偶像,為無法擺脫戰火與貧窮、不敢奢言夢想的巴人帶來希望,電影裡萬人空巷的情況是真實情景!縱然,身兼和平大使和外交大使的阿薩夫,沒能促成以巴和談,可自由出入世界各地,卻禁足於加沙故鄉,至少能為長期被妖魔化與歧視的人民說句公道話。反觀我城,還有幾多個不為賺人仔而折腰的敢言藝人? 機師~讀文化研究,做了半個記者,愛漫遊光影世界。

漫長的藉口 相敬如賓 - 西川美和導演曾經是是枝裕和的助導,兩人的風格有點相近,擅於描寫微妙的倫理關係。西川新作《漫長的藉口》藉兩位意外喪妻的男人如何面對傷痛,反思婚姻與生活,電影風格含蓄內斂。 故事講述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幸夫(筆名/藝名:津村啟,本木雅弘飾),與妻子夏子(深津繪里飾)結婚多年,沒有孩子。夏子與好友由紀結伴到北海道旅行,不幸遇上車禍,二人身亡。幸夫替妻子處理身後事時,認識了由紀的丈夫陽一(竹原皮斯托飾),陽一育有兩名年幼子女,因工作關係,他需每周離家幾天,幸夫即自動請纓上門照顧孩子。幸夫初次感受到有兒女的「家庭溫暖」,但他知道這只是短暫的假象,重要的是,如何從這次意外中重新認識自己。   兩男喪妻 幸夫的情況更甚,世俗要求,失去摯親要表現哀傷,那是人之常情(像電視台勵志節目對「思念亡妻」的安排),但幸夫撫心自問,對妻子的猝然離世,並沒掀動他太多哀傷之情,或者,自責還多一點,因為他接獲妻子的死訊時,正和女友在床上翻雲覆雨,說到底,幸夫最愛的,還是自己。婚姻的約誓及承諾,對很多中年男人而言,是個漫長的藉口,縱使感情丟淡,雙方仍相敬如賓,維持表面的幸福,那種「無可無不可」的「透明感」,相信許多已婚中年都有相似的無奈。 西川美和成功地描寫幸夫的思維,這個角色很微妙和複雜,並非如一般戲劇角色般鮮明;妻子的死亡,令幸夫察覺自己的自私和空洞,在漫長的婚姻生活中,驀然發現原來沒真正「生活」過。幸夫主動地照顧陽一的孩子,其實在測試自己的麻木,利用他的作家敏銳感覺過渡那份空虛,嘗試感受他從沒有過的「家庭生活」,到底會對他有甚麼改變及影響。   將悲傷化成…… 關於失去摯親的哀傷,有人選擇沉溺痛苦,有人選擇盡快忘記,重新面對生活,西川美和透過幸夫「寫出」第三種態度──「堅強,同時脆弱」,像電影《心靈觸洞》(Rabbit Hole)的母親,勸經歷喪子之痛的女兒,將悲傷化成一種「可攜帶的重量」,時刻伴隨。 其實,只要幸夫對事情著緊一點,他是有親和力的。幸夫與陽一的孩子真平及小燈相處融洽,的確有家的幸福想像,但小燈需要的,還是一位母親,所以當小燈面對初相見的科學館女士時,隨即流露親暱之情,幸夫感到有點悻悻然。 不能放下,便不放下吧。幸夫情緒最大的波動是,發現妻子生前在手機中留下的筆記,短短數字已經說明,那段相敬如賓的婚姻之虛妄。 過氣攝影記者,後中年期男人,不是影評人。 網頁:yip7x.wordpress.com Facebook專頁:七城影頁

《星夢動物園》如果還有夢 -  《星夢動物園》是一部充滿正能量與夢想的電影,或許驚喜沒有太多,但卻是一部很值得觀眾入場觀看的影片。該片找來奧斯卡影帝、影后及各大知名演員聲演,包括影帝馬修麥康納希(Matthew McConaughey)、影后麗絲韋花絲潘(Reese Witherspoon)、性感女星施嘉莉祖安遜(Scarlett Johansson)、搞笑《賤熊》系列薛夫麥克法蘭(Seth MacFarlane)及格林美獎提名女歌手托莉凱利(Tori Kelly) ,有著繽紛熱鬧的豐富質感;而香港的粵語配音版,亦有找來梁詠琪與張衛健這個新鮮配搭配音,片中每個角色的奮鬥原因,也算交代恰當。 《星》片主角阿畢雖是一隻樹熊,但卻予人毫無慵懶感覺,反而是滿腦子新想法的商人,他是大劇院的負責人,為了重振聲威,決定在此處舉辦歌唱比賽,卻意外地將獎金金額寫多了一百倍而不自知,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來參賽。梁詠琪聲演的豬媽角色亦好看,讓一眾原本為家庭付出至忘我的媽媽,帶來無限鬥志。另外,看似惡形惡相的猩猩亦好看,即使家庭教育也是要牠走向做賊這條路,但牠就是沒有打劫的天份,只喜歡唱歌,是一隻相當溫柔的猩猩。不同角色都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本來看似未必行得通的路,卻會在你嘗試過程中中漸漸有眉目。   現實無夢想 自從看過《美豬出城》後,赫然發現,原來香港的小孩子並不孤獨,因為不只他們才要一直為功課拼搏,原來美國的小孩子亦然。現今世代,全球的小孩幾乎都為功課賣命,看不見童真與希望,只看見無窮無盡的作業。動畫片成為小朋友的一個避世樂園,至少你在片中會看到希望,內裡那些你認為遙不可及的夢想,正好提醒你,其實只要肯實行便有機會達成。 帶點悲觀的想法來看,即使看完這些充滿希望的動畫又如何?再回到現實,又是一陣悲涼,但至少影片還是說服我們,要相信夢想可成真的可能性。其實自有披頭四的年代開始,已經有一把強大聲音在叫大家,相信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可悲的是,直到今天,世界依然沒有因此而改變甚麼,我們的世界甚至比七十年代更擅長埋葬夢想。 單靠每年幾部叫大家相信夢想的電影,似乎沒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但在觀影過程中,你能享受動畫帶給你的歡樂。所有東西如是,當徹底輸掉時,便是你重新振作的時候;當一切也跌到盡時,唯一可能就是反彈。 心雨~八十後廢青,慢活態度,人生就是不停的看電影。 FB:MoonriseRainy

 

[2016-12-16]

張衛健(Dicky)向來鬼馬風趣,訪問他,永無悶場,卻不免有難分真與假的時候,連跟他首度合作為動畫配音的梁詠琪(Gigi),也不時被弄得一臉疑惑。不過,只要抱著「真真假假,只要相信他」的心態,何妨輕鬆笑一場?皆因說到重要的事情,他不會說三次,卻會尊重解說。談到人生下半場的夢想,原來Dicky希望走社工路線,成為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助人者;靚媽Gigi見證著女兒的成長,深感健康的重要,期望女兒將來能實現她的醫生夢。這對懷著醫者心腸的新鮮搭檔,身體與心靈兩兼顧,非常合拍。文:許惠敏 圖:林俊源 為母則強 下周四公映的《星夢動物園》,是一部談夢想的動畫,Dicky聲演「褲穿窿」的富二代樹熊阿畢,獲父親打本實現夢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大劇院,可惜劇院經營不善,正面臨倒閉的危機,於是孤注一擲,舉辦歌唱比賽以回復劇院昔日的輝煌,Gigi聲演熱愛唱歌的豬媽「樂詩」,肩負照顧家中25隻小豬的責任,同時又要參賽追夢。無論是劇院負責人阿畢,抑或最後五強的參賽者,都要突破個人限制或面對自身的性格缺陷,始能進一步向夢想邁進。回看走過的演藝路,Dicky和Gigi可有突破自我的經驗?Gigi回想初出道時,從沒想過要在台上跳舞,但作為歌手要舉行演唱會,必須要聲色藝俱全,她唯有硬著頭皮學跳舞,「當初不喜歡跳舞,只因未能體驗跳舞的樂趣,跳著跳著,才發現很喜歡,也不太介意別人覺得自己跳得如何,只要自已enjoy,觀眾便會鍾意看。」   Gigi一臉認真,Dicky卻申訴「被迫」跳舞的無奈,「我沒想過要開演唱會,但Big Four要開,又驚單憑佢哋三個賣不到飛,點都要我加入,我要特登跳差少少,難度很高呀!」沒好氣的Gigi將話題扯回來,她笑言自己跟豬媽頗相似,既要突破當眾跳舞的心理關口,也要想盡辦法好好照顧家裡的孩子。自從女兒Sofia兩年前出生,做個稱職的媽媽是Gigi人生階段的另一突破,領悟為母則強的道理,「在做阿媽之前,絕不會睇說明書,因為那些字很細隻,但為了子女和家庭,例如要砌嵌一張牀仔,怎樣才是最安全?所以一定會刨熟本說明書;生活習慣也會改變,因為囡囡每朝早6點半起床,現在我不會夜瞓了。」靚媽提起女兒,滿臉幸福。 用自己方式做社工 有說人生由投身職場至40歲是為建立個人能力、知識和財富而工作,40歲開始,便踏入為意義而活的階段,會多做自己喜歡又有意義的事情。Dicky與Gigi在演藝圈已取得一定成就,家庭事業兩得意,是時候規劃人生下半場,實現未圓的夢,Dicky一本正經地說:「我有很多夢想,例如駕駛一級方程式賽車、環遊世界及夜潛,亦想有一日可以做個全職或半職社工,因為我在單親家庭長大,成長過程中曾經好叛逆,其實是好容易學壞,慶幸有好朋友、老師及GOD幫我,才沒有走歪路。」別看Dicky時常鬧著玩,談到認真的事情,卻不會信口開河,即使未必能當上合資格的社工,便以自己的方式低調到訪中學、大學、戒毒所及監獄舉行講座,希望自身過渡人生順逆或信仰上的經歷,鼓勵年輕人走正軌,「我的人生已走了一半,為演藝夢想營營役役,今時今日擁有的Fans或者幸福,可能是很多人給我的,除了歡樂之外,我還有甚麼可以給大家?在人生的下半部分,希望可以騰出更多時間,wide angle一點。」Dicky逾30年的演藝生涯,絕非一帆風順,新秀冠軍苦等7年才有機會出碟,憑《西遊記》演孫悟空爆紅後,卻因與大台鬧翻而轉戰內地,6年前組成Big Four才再次活躍於香港,走過高山低谷的經歷,在口才了得的Dicky演繹下,做講座不愁沒笑料。 望女成醫生 讀設計出身的Gigi,因緣際遇做了藝人,在她眼中也算完成了半個兒時夢想,她解釋:「其實,入行後都經常接觸有關設計的事物,例如服裝、海報跟唱片設計等。」古語有云「養兒100歲,長憂99」,已為人母的Gigi深深體會,「有了小朋友之後,最擔心是她生病,又怕自己生病無法看著女兒成長!」這教她萌生要做醫生的念頭,她慨嘆年少沒有努力讀書,自己做不成偉大的醫生,唯有寄望女兒,「假如女兒問我,做甚麼事可以令世界變得更美好,我會叫她努力讀書,將來做醫生來幫助病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作為在職媽媽,要兼顧事業與家庭,絕非易事,「最緊要夫婦有包容、溝通和有共識,不能為工作而忽略照顧子女的責任,更不要因外界壓力被迫做全職母親。」談到夫妻相處之道,Gigi突然含蓄起來,請結婚9年的Dicky分享心得。Dicky與太太張茜因工作而分隔香港和北京兩地,平均每2至3星期才能相聚一次,讓兩人更珍惜對方,造就了小別勝新婚的甜蜜,「對我倆來說也不錯,永遠保持新鮮感,當然大前提是彼此信任,還要有足夠的自制能力。」聽罷前輩的經驗之談,Gigi點頭大表贊同,她與西班牙丈夫Sergio毋須兩地分隔,卻也要適應文化差異,互相尊重、信任、遷就和欣賞,是婚姻裡學不完的課程。 配音的專業 出道20年的Gigi,原來甚少聲演角色,《星夢動物園》是第二次為動畫配音,她直言經驗尚淺,最難是要跟著荷李活版本的角色口形,「同時要眼望著螢幕、聽著原裝版本,口又要同步跟著,腦袋要非常專注!」問她可有向配音經驗豐富的Dicky偷師?Dicky卻立即搶白道:「我沒這麼容易『被偷』,我掩住了!」然後他又自動解畫,「外國動畫通常要世界不同地方跟隨,不管是甚麼語言,為了保持原裝的feel,要兼顧很多事情。」為了保留角色神髓,配音期間需要七情上面,Gigi笑言,為了配合角色的誇張表情,要經常保持亢奮,好玩過癮,只是每次都會感到心身疲累。Dicky曾經多次為動畫配音,最為人熟悉的有《史力加》系列的盧友和《反斗奇兵》的胡迪,問他配音前的準備功夫,古靈精怪的他答道:「每次配音前都會靜修三個月,認真嘛,成功是有原因的!」此語一出,全場嘩然,Gigi連忙問道:「是真的嗎?是三個鐘吧!」弄得眾人議論紛紛,他才開腔道:「有件事是真的,每次配音前都會要求電影公司給我完整的劇本,了解故事脈絡及對白分布,預先在屋企作準備,不過,我不會練得太熟,以免先入為主,影響臨場發揮。」聽他分析得頭頭是道,果然高手!  

[2016-12-16]

由漫畫到動畫,由動畫到電影,《死亡筆記》系列可以話係中港台一眾80後嘅集體回憶,2006年上映嘅上下篇電影《死亡筆記》及《死亡筆記:最後的名字》,更加將Death Note熱潮推向高峰。10年後,該系列終於推出新版電影《死亡筆記:照亮新世紀》,當年嘅「夜神月」藤原龍也、「L」松山研一等主演幾乎換清光,惟獨是「夜神月」嘅忠實信徒彌海砂有得留低,並由戶田惠梨香再次演繹,親自為彌海砂劃上一個完美句號。女神回歸,fans當然希望喺宣傳活動上見佢一面,而我哋更有機會同戶田神之接觸,大談彌海砂10年蛻變。文:Wing   圖:陳奕釗、林俊源 am:10年後飾演彌海砂,感覺如何? 戶田:冇諗過可以重演彌海砂呢個角色,有啲不安,同時又好期待。 am:彌海砂喺呢10年間有咩改變? 戶田:呢10年間,我同彌海砂都有成長,不過我同佢嘅個性一啲都唔似(笑)。我覺得彌海砂喺今集已經成熟咗,例如佢冇再使用死亡筆記,之前佢從夜神月手中得到後就即刻使用,今集佢再次得到一本Death note,唔止冇用到,仲拒絕成為擁有者。 am:演繹方法有咩改變? 戶田:過去10年,我演繹過唔少角色,而呢10年嘅經歷及成長,幫助我重新演繹彌海砂;當然我亦希望能夠勾起觀眾回憶,當我今集再叫夜神月個名嗰陣,相信觀眾都能重拾10年前嘅感覺。 am:點樣重新投入角色? 戶田:有睇番舊版兩部作品,感覺好尷尬,發覺真係冇嘢可以戰勝時間……另外,因為今集導演同之前唔同,要同《照》片導演傾,佢認為10年後嘅彌海砂應該係點,有啲咩係得彌海砂可以帶俾《死》系列粉絲,當我哋喺各方面都有共識後,就能更易投入角色。 am:點睇《照》嘅劇本? 戶田:收到劇本之後,又開心又感慨,因為終於可以為彌海砂呢個角色劃上句號。彌海砂嘅結局唔係happy ending,我當然希望佢可以再被救贖啦。因為佢經歷過家人被殺害,當時有夜神月將佢從孤獨中拯救,但最後連佢都死埋,所以我諗,最好嘅結局係,佢再搵到一個人救贖自己。 am:新版及舊版故事劇本,你鍾意邊個多啲? 戶田:其實兩個版本都各有特色,但對我嚟講,梗係對10年前嘅版本有感情啲啦。 am:對於新版演員有何看法? 戶田:戲中有夜神月繼承者,亦有L繼承者,雖然佢哋唔係10年前嘅原班人馬,但仍演繹到兩個角色對信念嘅執著。不過,幾位新演員演出嚟嘅感覺,都唔似當年嘅藤原龍也及松山研一等。 am:同你最多對手戲嘅菅田將暉表現如何? 戶田:我哋4年前合作過,嗰陣我飾演老師,佢飾演學生,佢當時仲係個好可愛嘅男孩子,今次再合作,感覺佢成熟咗好多,演技亦進步唔少,我作為一個同佢合作過嘅演員都為佢高興。

[2016-12-16]

韓劇《花郎》今年3月開始拍攝,直到9月正式殺青,但因為中韓同步播出的關係,中方需時審核內容,幸好最終仍趕及於下周一面世。主演除朴敘俊、朴炯植和高雅羅三人之外,還有SHINee成員崔珉豪、防彈少年團成員金泰亨,以及演員都枝寒和趙潤宇擔任花郎周邊的重要角色。文:Mavin.S   封建制度阻撓婚姻 《花郎》以1.500年前的新羅時期為背景,講述組織「花郎」中的兩人愛上同一名女子,卻受制於封建的「骨品制度」而不能迎娶此女。古時按血統分配身份,骨品象徵地位,賤民出身的男主角先雨郎(朴敘俊 飾)即是沒有骨品,但仍憑著聰明才智當上花郎領袖。有趣的是,高貴如真興王(朴炯植 飾) 竟偷偷加入組織,並同樣喜歡上女主角娥露(高雅羅 飾)。不過,娥露的母親是庶民,令她流著半真骨血統,無法與族外男人通婚,更無意間陷入這場三角苦戀。   洗脫時尚副總編形象 據尹成植導演透露,除三角關係外,朴敘俊與朴炯植之間的兄弟情(Bromance)也是看點之一。他點評朴敘俊是一個專業的演員,因而能全力投入到愛情劇、動作片及喜劇等多種題材,但是選擇史劇作為新作品,挑戰甚大。由於朴敘俊在前作《她很漂亮》飾演池晟俊一角,以充滿現代感的副總編形象拿下人氣獎,所以他不僅要琢磨史劇的每一項細節,還要設法洗脫本身強烈的時尚感。而已,比起憂慮,他更期待自己透過《花郎》取得另一種成功。   多才多藝演技躍進 另一方面,朴炯植其實是偶像組合ZE:A成員,但這些年間不斷鑽研演技,演出《九回時間旅行》和《繼承者們》等大熱劇集吸取經驗,終於在去年憑藉《上流社會》贏得演技獎獲認同。這次他跳到新羅時期的皇室,由沒落的王一步一步地成長為一代明君。尹成植導演讚揚他眼神到位,細緻流露角色神秘背後的傷痛,並且在馬術、劍術和舞蹈等表現出色,加深整部劇集的立體感。  

/136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