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感情可以永存不朽的人,感情才會永存不朽的,你信不信?有愛侶把值得紀念的東西放進小瓶小盒裡,找個浪漫的淨土,把它埋下,許諾十年二十年後,一起翻開時間囊,重溫舊日的浪漫。 還有另一種選擇:把愛封存在茶罐內,年月讓茶葉發酵,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茶會愈老愈醇香,變成寶。 茶會老,愛未老。歲月令愛成長,感情愈有經歷愈沉厚,像茶的轉化,耐人尋味。 反正是情人的月份,你和他可以茶存愛。選一款純淨無污染的古樹茶,記住今天她的茶香和氣韻,然後挑個深愛的茶罐。手打的純樸鍍鋅不銹鋼罐、日式的精緻陶燒罐,傳統式、潮型式,只要能保持微透氣但密封的獨特設計,就能把好的茶、還能呼吸的茶放進時間囊,讓她在裡面繼續後發酵的奇妙旅程,見證你們歷久長存的愛。約定一個特別的日子,在很多很多年後打開她,愛已轉化成溫馨回味、香醇韻厚的無價寶陳茶。泡飲老茶,喝下年華歲月,執手此志不渝。問蒼天,要歷過多少生的緣分,你們才能結下這份人茶共老的姻緣? 這個以茶存情、心思細長的封茶禮,我拜託好朋友的茶莊「雲茶境」實現了。要確保茶葉夠純淨很重要,你沒理由見證農藥製的壞感情吧。不一定是情人,為你重視的人做個封茶禮,把封好的茶送給父母、摯友、師長甚至子女們,在封茶禮上寫下願景,許個願,在見證下封存,帶回家,長存愛。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有位西班牙攝影師Paola Calasanz,他邀請了一些人在鏡頭前回應兩個問題: 1. 這個世界有甚麼能令你快樂? 2. 如果能給你一個願望,那又會是甚麼? 他每次同時拍下兩個人,讓他們坐在隔板的兩邊,互相看不到對方,也不知對方的背景。兩個人的年齡都相若,有男有女。只有攝影師知道,坐在右邊的是沒有病的一般人,左邊的都是正在治療中的癌症病患者或其家人。首先發言的是沒病的人,然後是病患者或家屬。 沒病的那組,有人說最喜歡睡前聽喜歡的音樂和歌曲,有人說最喜歡和朋友和家人快樂地生活。有人說希望能到紐約找到記者工作,有人希望能通過學校所有的考試,有人說想去沙漠旅行,有人說想創業,有人自信地說希望所做的事都是原創的。 有病的那組,有人說能令她最開心的事是早上起來看到妹妹安然無恙。有人說最想可以到外邊走走,簡單地看看街道和花兒。12歲的血癌女生說:「我想能自己走路,感受空氣碰觸我的臉孔。」38歲的媽媽說希望能每天和14歲的血癌女兒一起鬥爭,照顧她。18歲女生高中最後一年,患癌影響淋巴,說希望媽媽不再為她擔心。 沒病的人聽完,不禁流著淚,有些走出來跟病患者擁抱。 珍惜,不是兩個字,兩組音,而是能每吸一口氣,走一步,看到和聽見,都好好珍惜當下的擁有。別等到快要失去時,才懂得生命可貴而珍惜。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上月在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演講時,有位同學問我是否有哪一句話最影響我。那時想不起來,現在細想,是有過一句很深刻的話,在我大一那年修讀關子尹教授「哲學導論」課時,他提到過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的一個觀念:to live your own life, die your own death。意謂我們只能活過和完成自己的生命。後來我索性用自己的文字整理成為:你只能生你的生,死你的死。 對於自小喜歡思考生死問題的我,這句話的影響很大,也奠定了我認為人要為自己的存在(生命)負責任的信念。海德格的存在哲學的核心思想是這樣的:人是被「拋進」既定的歷史和環境裡,在人群中真正的人格被「淹沒」,沒有「個體性」或「唯一性」,這種存在是「不真實」的,也產生焦慮、恐懼死亡。一個活得真實的人,是在面對孤獨時敢於承擔自己的唯一性和個體性,並且要從恐懼和準備中正視死亡,你才真正明白你其實只能一個人生自己的生,死自己的死,沒有人能代替,減輕痛苦,給你平靜,明白孤獨地活著的真實性。只有瀕死的體驗和準備,人才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不再成為別人和世界的跟隨者。 人最大的焦慮是死亡,當你不再逃避,接受死亡是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沒有規定你該活多久時,人在甚麼時候死亡都是合理的,而你能堅定地等待死亡時,生命便能擁有堅定的喜樂與和平。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有種人,他們平時看上去「無乜嘢」,即表面會對你笑,有時會禮貌地說謝謝,面對小孩充滿愛心,見到災民會難過或者流淚,初一十五會吃齋唸佛,和朋友聚會拍照放在社交網上表情也開心。可是,這種人深深收藏了連他們也不很知道的陰暗面,當遇上難關時,他們的魔性會被勾起,要生要死地威脅你,更偏激一點的,甚至會拿自己或小孩的命來迫使你投降,不然一拍兩散。 另一種人,表面也是「無乜嘢」,對人也特別殷勤,說的都是討好別人的話,令人感覺他大方,惹人喜愛。他們會裝扮成溫馴如綿羊、膽小如小兔的樣子,令你覺得他是善良的,不會作惡,所以對他沒有加以提防。可是,這種人也深深收藏了不為人知的陰暗面。真正熟悉他的人會看到,其實他經常沉溺在負面想法裡,人前人後兩副嘴臉,喜歡把事情轉成負面,在背後說人壞話,懷疑每個人都是笑裡藏刀,不懷好意,顛倒事實,散播是非。因此,當你剛和他談得很愉快,笑著分手後,他會馬上向你們認識的人說你剛才的表現有多虛偽,說你講了很多人的壞話,骨子裡其實瞧不起他,只是假裝對他客氣而已。你知道後一定會感到傷心,沒想到他會這樣看你說你,而你對他毫無防範,甚麼都跟他說了,結果被他搬弄是非,把你們之間和朋友的關係搞得尷尬不堪。 壞人惡人都不難看,表面沒甚麼的人,才最難看穿真面目。他們是甚麼?小人也。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他說:「我知自己的毛病,就是易心軟。所以請恕我這次必須狠心離開你,不要再來找我了。」說自己心軟,是因每次想分手,想離開不適合自己的人時,都會被對方動之以情,說之以理,甚至以死威脅而分不成。他意志和立場不夠堅定,好壞不分,被說了兩句便心軟,覺得都是自己的錯。 不分是非黑白,易被動搖和唆擺的人,心軟是最敗事的缺陷。可對他而言,心軟不過是不夠狠,不想把事情搞大,不忍心對方因自己而傷心,卻不管事實上他們是否適合對方,關係是否走向正路,抑或不過是拖拉著不去處理早應面對的問題,對方想佔有和害怕孤獨,或會不擇手段留住不應留的人。心軟的人沒愛的能力,也沒能力分辨和對抗邪惡。 意志薄弱、是非不分的人,心軟最終只會敗事敗關係,對事情毫無正面的幫助。很多人在感情關係上尤其是容易心軟,不想因為自己變了是衰人而令對方傷心,以為留下來,遷就他,就是善行,不想再傷害他。這是假仁慈,因為你在延長彼此繼續逃避面對現實,假裝看不到一直存在並且無力改善的關係死結。現在不決斷,錯過了及時處理的時機的話,將來所製造的傷害便更大。就像你不忍心責備小孩,小孩將不懂得分辨善惡,慈母多敗兒,就是敗在心軟上。孩子長大後才會變惡人。 別借心軟助長作惡,假裝自己是好人。理性和良知應該走在心軟最前面。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中大招生時做過篩查,發現三分一的學生出現抑鬱或焦慮症徵狀。那天在大學演講時,有同學問我,身邊有親友走向死胡同,向他吐苦水,也遇過想輕生的朋友,當自己很想開解深陷痛苦的朋友時應該做甚麼?新書發布會那天,也有讀者問我,她的母親心腸惡毒,面對她時很難過,想幫她,但又無能為力,卻又無法放下她不管,畢竟是自己的親人,很影響自己的情緒。這時候她能做甚麼? 我都先反問他們:「當你想幫助身邊人卻又感到無能為力時,情緒也會受到負面影響,這個時候你要先做甚麼?譬如有沒有先照顧好自己,有沒有發現這個時候的你精神狀態通常都不好,甚至根本沒睡好。那,在未能找到幫助親人或朋友解決問題前,是否應先做最基本的事:睡好一覺?如果真的沒睡好,請先去睡一覺,補充好體力才能清醒處事。」 很多人容易在還未幫上受困的人前反而先倒下,甚至因為幫不到他們而深感內疚,變得抑鬱。應被幫助的得不到適當的幫助,想幫助人的卻反而被拉進病痛鎖鏈中,助大負能量。幫助別人是有條件的,要先讓自己穩定下來,不要被負能量蠶食,避免被悲傷交叉感染。痛苦原是善於尋找新載體的能量體,吞噬當事人的身心之餘,也會像傳染病一樣吞噬其身邊人。 先懂得照顧好身體,學習管理情緒,提升負能量的免疫抗體,才有條件去幫助精神和情緒受困的人,帶領他們脫苦海。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較早前應邀到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演講,跟過千師生談「出走」這話題。 很多人都知道「出走」是我的自愛觀念裡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詞。我建議大家,尤其是年輕人一生最少應出走一次。 人生的起跑線其實不在眼前原地,而在外邊。出走不是旅行,不是離家出走,你要抱著重整人生的心態,事前周詳地策劃,放下目前,投奔未知的遠方。出走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 出走是為更生生命的一次選擇。當你過得不順境時,要出走;過得很順境時,更要出走,不然你便會被眼前一切封閉,自製盲點,在舒適區(comfort zone)裡失去銳利的判斷力和分辨心,容易老化,變得迂腐。 給自己孑然一身,獨自上路的機會,解封五官,打開你誤以為統一、固定、被標籤的那個「自己」,釋放潛在的多元性。到一個你不熟悉、另一個語言的地方,讓自己遇上困難,解決難題,用不同的步伐走,不同的眼界看,兼收堅強與軟弱的自己。離開故地能繞過原地的慣性思想,陌生的自己將會浮現,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有那麼多面孔、心思和層次。認定和接受這些分層的自己後,重新整合。這時,你可以回來,煥然一新,成熟開步。說出走是為人生負責任,是因你不但要「善前」,靠自己賺取旅費,跟家人交代和商量好才出發;回來也要「善後」,整理重新認識的、成長的自己,活得更腳踏實地,落地生根。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這句話,你是不是也跟自己、跟老天說過? 明天,我到底要怎樣活下去?沒想過要面對目前這難關、會遇上這樣痛心的事情、會被最愛的人傷害到遍體鱗傷,生不如死……比死更難受的感覺,好歹也需要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走在絕路上,人最易想得偏激,希望盡失,不能接受災難的到訪又無法阻止或叫停,沒勇氣面對事實,沒人能替你分擔和感受痛楚。 明天要怎樣過,其實很靠平時你是怎樣修行,準備面對難關時怎樣過的,別走到絕境才求救。 假如你是旁觀者,這時請不要只以勵志或否定的態度去開導對方,譬如說:世上比你不幸的人還多的是、再難過也要吃東西不能挨餓、反正他那麼壞離開了是好事、明天會更好的不用擔心、這些都是人生必須經歷的,就當是上天給你的磨練吧、只有你才痛苦嗎?我也死過親人,還是堅強地活下來了,你哭甚麼呀哭! 在最痛時候,聽到這種廢話,只會感到更被孤立,沒有人真正理解自己的痛和感受,連身邊人也這樣不了解自己,活下去真的沒有甚麼意義。 最痛的人最需要的是甚麼?假如你正在他身邊,請盡量保持沉默,靠近他的身體,讓他感受到另一個身體的溫度和振頻,可以的話,握著他的手或輕按他的肩或背,讓他知道你在感受他的痛。他需要的不是你的評論或替他處理問題,而是讓他感到你和他的痛同在,陪他一起痛。當下能過渡,明天也能過。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這些傷痛的話,你也對自己說過嗎?譬如:「我覺得他其實不想見我,已不再愛我,應在想假如能甩掉我的話就會馬上甩掉,我像是他的負累一樣。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好,他卻只想甩掉我便心傷透。」又譬如:「即使不能與他在一起,他還是要離開我,我也希望能在臨死的時候,他能陪在我身邊,握著我的手,我不想孤獨地死去。」 又譬如:「即使是我前世像他對待我一樣對待過他,今世我已改善了,給他的幸福比他應得的還要多,他已賺了,有欠過他的話,債也還了。我還要承受多久的折磨,上天才能給我點點安慰和回報?」 苦戀的故事,聽到心都碎。但我們都沒答案。在愛中,再大的磨難,也沒有人能給你合理的解釋,為何你要承受這一切。不過是為了好好去愛和被愛、牽掛誰和想被牽掛而已,到底誰做錯了,誰應負責任? 最好不要再問了,再問,就會偏執,走向更深的不幸。 對於感到上天對待自己不公平、天理不存在的情傷者而言,最難的不是所受過的苦,而是接受後放手,也許正是此生我們要來學習的功課。能把無奈和殘忍轉化成向前走的意願的話,這生自會「走」得好,不在生時,也在臨終前,這是善待生死應有的尊嚴。若你覺得這說法很負面,說明你還要更多磨練;假如你能看穿這些話背後對生命的堅定和信念,你可真的明白愛到底是甚麼一回事了。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沒見二十多年的朋友突然返港約見。難得見面,她卻不斷地說家人有多煩她,喋喋不休,不經意地流露出負面的思緒。我告訴她正在重複她爸爸的毛病呢,她說就是啊,所以要提醒自己不要像他。然後,又再重複。我說,有時少說一點多聆聽,能減低你的子女和丈夫的壓力啊!她說:「是呀,他們都覺得我很煩,幸好丈夫非常體諒和包容我。」 聚會一直彼此笑著頗愉快,可第二天她臨上機前來電對我說,昨天令她很受傷,然後就掛線。再過幾天,突然留言說我不回應她令她感到如毒般折磨,命我馬上解釋到底她哪裡喋喋不休,她想改善。我感到愕然,直覺她是情緒病發作。她這刻說對不起,請忘掉她剛說的惡言,下一刻又批評我對她不好要絕交,明顯已進入分裂狀態。我說不宜再討論下去,她卻不肯罷休,不斷留言亂語,堅持她很清醒沒病不需要治療,是我自以為是。 這是很可怕的經典負能量:死纏不放的思緒和執著,以攻擊和同時「需要」你來挑釁你,時而示弱時而暴力。有心無力,只能放手,即使痛心。 有種關係,再想對方好,也得擱下,交給上天,因為我們實在無能力跟積累多世的頑強負能量和喋喋不休的分裂自我角力。負能量一旦纏著你便會萬劫不復地死不放手,拉你同歸於盡。 願上天眷顧迷失在分裂和混亂而不自覺的人,照料他的孤獨,引導他的覺醒,讓他和身邊愛他的人活得輕鬆自在一點。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愛上喝茶的人,總會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茶壺。 不能因為需要一個茶壺,便隨便到茶具店買一個漂亮的,或者聽人家的推崇買所謂最好的那一個。一個茶壺是一生的伴侶,是你每天給自己靜下來的黃金時光沉澱靜能量的自處方式,總不能只求功能或無知地隨便討個壺回家。 每個人一生總會遇上一個和自己的生命匹配的茶壺,這倒可不是玄虛的說法。我一直在尋找一個能令自己安心和舒懷地泡茶的小茶壺,泡給一個人、兩個人、很少人茶聚用的小茶壺。外觀好的不一定管用,材料好手工好的可能要天價,擁有很多以假亂真的老壺、古董壺故事的,說白了,大多不過是騙人茶商的口業。 曾經,茶人好友送了一個很小的紫砂茶壺給我,那是個精巧的老壺。滿是感恩。看茶人用得多了,自己用卻是第一次。可泡過一次茶,怎麼茶葉會塞住壺嘴?查詢後得到的答案是:「對呀,因為壺太小,嘴口也小,塞茶葉的情況是正常的,用一支茶針輕通一下就可以。」說得倒是簡單的,可卻大大減低了我對泡茶期望的自在和流暢。這個小茶壺,不是我要的那個。 然後某天在我親愛的長輩家裡,看到陳列得不夠好看的一堆茶壺。忍不住替她整理時,她說那些都是平庸的茶壺,但有一個我應該會喜歡的。於是掏出一個「如意」形狀的紫砂壺給我。原來是她幾十年的老友移民前送她留念的,最後一次用已是二十多年前了。長輩不喝茶,冥冥中註定留到現在送給我。喜然帶回家,向茶朋友討了重開老茶壺的秘方,泡過一次茶,天,妙不可言的感覺,每滴茶都在跟我說:「等了你幾十年了呢!」可遇不可求,上天自有安排好適合你的緣分,等你今生認領。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很久前在這裡寫過陽光男與貓樣女生在灣仔主理的有機小餐廳「好地地體驗」,事隔多年,兩口子已有了小孩,最近回歸田園,在隱世的大埔小村屋建立了美麗簡單滿滿愛的小家庭,重開私廚房,實現結合耕作、蔬食、生活、實驗於一體的小農家庭永續生活實驗場,還溫馨地取其兒子的名字:Sage Farmily。 前星期我和幾位好朋友,各自帶一道菜到他們家分享自煮的喜悅。我造了芋頭洋蔥腰果卷配茄膏椰漿醬,朋友分別帶來薯仔沙拉、南瓜蓉、鮮牛油果醬、不同的甜品和有機大吉嶺紅茶等等。最重要的那道菜,當然是歡笑。 大廚陽光男Sunny當了爸爸後,還是那個標誌笑臉,分享他最新研發作品:黃薑粒農夫包。一吃難忘的幸福感,滲在口裡心頭久久散不去。回味時,愛搞作的我不得不為它起了個溫暖的名字:「大確幸農夫包」。對,這確實的幸福並不小,是大大的確幸。有機的素材,零化學添加物,用心鑽研新菜式,造出不得了的素食,不少機構也向他們訂到會私房素菜。 新年頭第一次黃雨,我們在擺滿盛宴的室內,享受雨聲笑聲食物聲。興起時,朋友W把預先冷凍的鮮花冰塊放進冷泡白茶裡,還細心地在每個小杯上劃上一圈蜜糖甜,為聚餐牽引至太美幻境。我還要助興,把日本純米酒混入一起喝,妙不可言的匹配,吸引到陽光也終於出關了。 生活,應該是這種質素的。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最近出爐的新書《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是我在香港和內地出版過的幾本書的精煉合體。 從2005年在香港出版的《兩個人兩個世界》,到2007年的《這樣愛,很好》,到2008年內地把兩書重編的合併版《在愛中修行》,輾轉已十年。她們,一直是陪伴讀者修愛和成長的貼心伴侶。 這十年,我在重新調校自己,跟大家一樣且喜且悲,有笑有淚,一步一步地成長。過去幾年,我埋首專注開發一種「微層次」的修身教育:從生活作息中微調自己,看清自己的問題,以此回應眾多讀者向我不斷的提問:「如何才能了解真正的自己?到底要怎樣才能自愛和自療?」我提倡從最基本的生活細節出發,從喝茶、穿衣、飲食、睡覺開始啟動自療,從學習聆聽和柔軟,訓練仔細、細心和定心,全方位地、立體地進入自愛的自學旅程。 感恩集中精力推廣自愛工具的心力沒有白費,收到讀者正面的回饋,心暖暖地感動。在愛中的修行可以很具體和生活化,不只是光想光閱讀。 十年後重新的出版,回應重生的自己。針對香港讀者時下的實際修心需要,還找來擁有覺醒力量的才氣唱作人唐藝小姐,為此書量身訂造了主題曲:「在愛中修行」,告訴愛的迷茫者,愛就是醒覺,愛是一種修行。 在24日的新書發布會中,我將分享這些年我的傷和修行。下午三時假中環三聯創Bookcafe舉行,報名:2597 8627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頁:素黑(Su Hei)
有種愛的過敏症,叫做害怕傷害。 你很珍惜和他的感情,還有數不清的共同美好回憶。只可惜因曾經傷害過他,令他無辜受苦了。明明想努力善後,改過自新,令自己變得更配得起他,偏偏越想翻身,修補毛病,越是緊張,一錯再錯,令人失望。怎麼老是傷害他呢? 犯錯的後遺症是害怕再犯錯,變得對傷害過敏,添壓力,更容易臨場失手,增加恐懼、自責和自我否定,漸漸產生負面想法:原來自己本性頑劣,劣根性牢不可破,自己作業自己受,真不該把所愛的人拉來陪自己受罪。他值得被更好的人去愛和照顧。 一心以為離開才能停止傷害,忘了對方的存在才是鞭策自己洗心革面的原動力,覺得作業已夠深,恐懼再會製造不自制的傷害,於心不忍。然後,在沒把所遇到的負面經歷跟對方分享前,你已單方面決定結束關係。 你告訴他已盡力,但還是害怕會再傷害他,請接受關係本「無常」,分開對他好。你沒把無助的經歷告訴他,尊重他和他一起面對,卻只說出結論,這種當對方是外人的態度不是更傷人嗎?因為害怕傷害而放棄不過是另一重傷害,別亂扯到「無常」觀去談,這是之前忽視了善後過程必經的難度,被放大了的「傷害」嚇怕,選擇逃避而已。善後是一種修行,遇到挫敗更要定力,立志磨練承擔的勇氣,而非坐大軟弱,躲到放棄的安全島去。別愚笨到以為放棄源於愛,不過是更大的害!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在最痛時候加倍愛自己》等。Facebook專頁:素黑
幾個朋友和讀者都告訴我,他們在新一年需要重整感情關係,包括認真地計劃分手。 未嘗不是好事情。當緣分走到盡頭,剩下的總是捨不得放不下的糾纏,卻早已失去戀愛的初衷:以為愛在一起後,會活得比之前好。 當你和他在一起後,即使有波折,走累了,可彼此正在步向成長的話,這段緣,不應斷,因為這正是戀愛其中最重要的意義:在愛中修行。 假如彼此都在退步,相處時變得辛苦,甚至為了對方扭曲自己,便需要重整關係,不要拖拉或自欺欺人。 死守不放手才是傷害。譬如她,以為丈夫不時有外遇,都是因她有甚麼做得不夠好。以為只要她改善了,兩個人的距離就會拉近。為了理解出軌的心態,她甚至親身去經歷,心想假如她也能做到和接受的話,他們就可以繼續在一起,不再受傷了。 結果當然是失敗收場。談到分開,她問:「假如離婚後他像現在一樣遇上一個心儀的就搭上,然後又看上另一個,這樣下去他怎會找到真正的幸福呢?而我一生也無法想通說真正愛一個人為何無法為他專一,那分手後我又能得到甚麼?又如何向家人交代?」 別傻了,他沒有不專一便不幸福的問題。而她能放下的話,所得到的卻是終於能做回自己,不再為對方扭曲自己,出賣自己的尊嚴,這可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也是對自己最急切和重要的交代。先向自己因愛而活壞的生命交代比向誰交代更重要。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在最痛時候加倍愛自己》等。Facebook專頁:素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