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 - 素黑 - 素黑
2016-05-06

最近被傳媒問到,關於挽救和放棄婚姻的問題。走到離婚邊緣的人,假如還猶豫不決,在拿不起、放不下之間徘徊,有出路嗎?應該怎樣處理。記者問,哪些走到懸崖的婚姻應該果斷放棄?哪類情況又該全力挽回呢? 先回應第一種處境。要果斷放棄的是怎樣的爛婚姻關係?當另一半沒有意欲和行動去改善他在關係中屢犯的錯或問題,對你也懶得費心思和時間去拉近親密關係,或者還不斷說謊不兌現承諾時,這個人,早已對你失去愛,或者根本有心也沒有能力給你想要的愛,留住他已沒意義,應該及早離場,還彼此自由的空間,沒必要拖拉著腐朽的關係,幻想有天他會為你改變和變好。   相反,假如你或伴侶知道自己做得不對,因為雙方還有感情,願意改善,並且努力去補償,改善關係。這種情況下,應該多給自己和對方一點信任和時間,不要因為對方做錯過有陰影,或者不能再信任他而馬上放棄。有些人再錯,只要真心想改過,又願意行動起來的話,甚至可以變得比一般人更好,值得給他機會。這也是你給自己自我修養的機會,學習寬容,超越緊張的愛。這樣,即使發生過感情災難,兩個人會比一般風平浪靜的愛侶修得更好,走得更好,這生便沒有白愛過了。這段婚姻,值得挽回,多給一次機會。 愛情、婚姻,不過是自我修養的成長過程,借助對方和自己的軟弱調校自己,讓彼此變成更好的人。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2016-04-29

當她發現愛上他的時候,他已經訂婚了。為了不想錯過他,她想不顧一切。可是她發現他躲在暗角裡哭泣,然後告訴他已沒有選擇餘地了,是命運選擇了她。他說對未婚妻是愧疚和補償,他們之間已沒有愛情,只有親情。她不能理解為何要將就著接受命運給的安排。 到底是甚麼引力把兩個人拉在一起,發生愛情?而愛情的目的和成果應該是甚麼,才會為這段姻緣帶來良好的後果,不致於在痛苦和糾結中互相拖拉,剩下傷感呢?這是很多有緣無份的戀人很想知道的答案。 若遇上對方時已走進錯誤的時差,再有感情也得先抽身,不能任性。不是叫你去壓抑感情,而是叫你去平衡感情和慾望之間無可避免的矛盾。相愛又能無牽絆地走在一起是幾生修來的緣分,愛上卻欠缺基本的相愛條件時,也得正視和接受,這正是我們做人生「功課」的時機,修放下、修慾望、修得失。  愛情給人的功課有兩種,一是讓你在幸福中珍惜擁有,別得意忘形變自大;二是讓你在不能得到的慾望折騰中學習取捨。先處理好當前的問題,相愛才能變幸福而非相反。那是不是遇上了不對的人言之尚早,先清理好情債,其他的,再說吧。 兩情相悅可對方已有伴侶是否不應走在一起不是道德問題。只要清理好舊債,不逃避不多貪不給藉口,上天自會容你重整感情關係,讓對的人從容地相愛。 愛的障礙大都是人為的誤失,不是天意弄人。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2016-04-25

她經濟獨立,剛認識他時,他聲稱正在辦離婚,可是戀上時,他的老婆剛懷孕。結果拖了一年半,女兒出生了,婚還沒離成。他對她說第一次深愛一個女人,但好怕離婚傷害家人,想等公司上正軌多賺錢點,有錢便能解決離婚的難題。她不知道是否應該繼續等下去。覺得和他在一起是為了享受被愛的感覺,真心只想找個愛自己的人。   男人通常以十萬個理由拖著兩邊,一開始應先清理好未完的關係才建立新感情。因貪心,也沒想得那麼長遠。假如這種男人視感情關係為可以用錢解決的話,他的心態便明顯了。當有天他對新戀人沒了感情,也一樣會這樣把她「解決」掉。 要等有錢才能離婚只是藉口,若離婚的條件是錢就別望離得成。若是因感情,兩邊都放不下,也別望離得成。怎樣說,現在離不成就不要等,等不來的。幻想不是真愛情。   男人多沒有能力處理三角關係,叫對方等他也只是貪,只是繼續拖而已。他們處理感情和錢債都是一樣的。女人也別自欺欺人,以為只是單純地想找個真心愛的人就夠,假如是的話,也不會有現在的煩惱。女人其實總想要比她以為想要的更多。 給他一個時限,他愛你的話也應主動給一個時限,這是對兩邊女人最基本的尊重和誠意。關鍵在他是否決心放下想做好人的慾望,以為拖著能不傷害誰。傷害早已產生了,現在只是延續和增加傷害而已,本身已是另一重傷害。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2016-04-22

他是已婚男,一個兒子的爸爸,快40歲了。他從來不知道須要照顧好妻兒。有了兒子才結婚,婚後還常常和朋友出去玩,半夜才回家,很少和兒子玩,從不看他的功課,對妻子更是愛理不理,覺得她都是大人了,管好自己和兒子就好,妻兒病了也不過問。 去年他的媽媽急病去世了。從此家庭起了大變。他是獨子,自小爸媽很愛他,媽死後他突然覺悟,怎麼連再見都沒說便走了。看著白髮蒼蒼的老爸,發現原來印象中的爸爸還是他中學時代那個爸,怎麼突然變老人了?心一酸才想到爸爸或很快也會走,突然想多看看他,遂搬回家和爸爸一起住。當然他更感不安的是,妻子半年已忍受不了,帶兒子搬走了,正在辦分居準備離婚。 原來全天候照顧一個人是這樣的。要注意爸爸不能吃甚麼,關心他喜歡看甚麼電視節目別和他爭,才知他會抱怨鄰居的嘈吵聲,不懂得用智能手機,寧願用舊到能入博物館的諾基亞。還有生平第一次和爸爸夜話,聊童年時,聊媽媽雖然很囉嗦但有多好。 他第一次學懂愛就是照顧。爸爸曾經也內疚沒教好獨生子,令他任性、不顧家、太自我。他也想不到,年老時還有機會為兒子做最後一件事,教他要做好一個兒子才懂得做好一個爸爸。 他曾經不明白為何生長在這個家,有這樣的爸媽,現在明白了。爸爸是等自己老去了,才有機會打動兒子,教曉他去愛,做人不只為自己。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2016-04-18

上月在中文大學,跟上我的情緒管理工作坊的同學說好,大家來做一個功課:到跑馬地墳場走一趟,在裡面嘗試找一個和自己相同年齡去世的先人,感受他和自己同齡的特殊緣分。想想,自己還活著,對方已躺在那裡了。請默默跟他對話:「親愛的,我會活好自己,過你沒機會經歷的年月,就這樣說定了!」 一期兩次的工作坊,第二次上課時,有男同學報告真的去拜訪了墓地,感受生死;有女同學依照我建議清理自己的方法,真的把衣櫃裡三分之一的衣服清理掉,才發現原來很多衣服根本不會再穿的。有女同學把不倫不類的長髮剪短了,說感到煥然一新地清爽,心情也好起來了。也有因為情緒不好已休學一年的男同學笑著說,已決定月底去台灣的民宿打工三個月,新學期回來有勇氣重新學習了。有男同學在課堂上經提點後,試著打開了自己平時看不到的緊閉嘴巴和眉頭,馬上看起來年輕了5年,也不再潛意識地複製爸爸暗陰收藏的性格。更有女同學說上完上次的課後便不再怕鬼了,發覺原來更害怕的是自己混亂找不到方向,真的需要學習調好自己。 每人會經歷不同的感受和壓力,不管是甚麼年齡、性別和背景。還能走動,能吃能喝能思想能感受,便應好好打開生活體驗的可能性。只要肯多走出一步,世界真的好大好大,出路也有好多好多,是上天給你領取禮物的機會。還活著,已是愛。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2016-04-15

男友住在她家四年了,期間有不少摩擦,但她沒有真的想過分開。上星期她和友人去旅行回來後,竟發現男友已悄悄搬離她家,令她的心痛到停不下來。她一直自責是自己不夠包容他才離開的。然而某天,她從一個朋友口中得知看到他與另一女子在一起。她忍不住向男友確認,結果他承認了,說是搬出去以後才在一起的,雖然已跟那女子認識了一段時間,但大家並不熟,搬家前也沒想過要在一起,搬出後才主動追她的。 她得知後心絞痛不已。「我腦中一再想到輕生了事,自私地想他記得我一輩子,但我也不想父母傷心,心很亂。我該如何才不再痛,不想活在這陰影裡?」 這個男人錯了甚麼?他的錯,是他沒有以有商有量、尊重對方的方式搬走,也沒有妥善地善後,而非他要和她分開的本身。那她的錯又是甚麼?不是她不夠包容他,而是她以為輕生後能令他一世記得她。這想法即使不是錯也是其蠢無比,因為不管她是生是死,身邊已不是他,他不會因為她死了而「選擇」她。到底想死的目的是甚麼?是想死後留住他?可死後你連自己都留不住。想他一世內疚?玩命的是你,殺死你的不是他,是你的佔有慾和賭氣,即使他內疚又如何?你已無法享受他的內疚,是不是天下最愚蠢的偽報復? 蠢人是感情裡最後的輸家,別傻。 讓不適合你的人離開,過好自己的生活,不應該把緣盡的人殘留身邊,大家受罪。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2016-04-11

當你走倦了,厭倦了目前的世界,想離開,想著怎樣才能離開不再見到它,不想再處理甚麼問題,不想再被甚麼人看見,不想再回應任何人的提問,不想對誰負責任,哪怕包括了自己時,親愛的,這是正常的想法啊,因為你太累了。這個時候別讓自己想下去了,想不通的,困局依然只會是困局。但是,還有很多比你想像更有趣的出路,只是你當下沒能力和心力發現而已。 當你想到要離開時,下一個問題應是去哪裡。在自困中眼光和境界都有限,你只看到眼前不足一米的地方,卻沒有動動眼睛轉轉頭,左顧右盼前後上下看,那些都是真實存在的方位,你還真的沒見過。那,就是你的出路,而且路多的是。 放眼看周邊的事物,不管你此刻的心情是如何,天地不會因而改變,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大自然提示我們穩定的智慧。無論發生甚麼事,再失敗再絕望,大自然還能以它自己的規律繼續平靜和移動,向前方,不後退。不定的只是你自己的心和想,你能調校你的心,便能與世界並肩和諧一起飛。 一念一世界。 在你累透想放棄,想離開這個不如意的世界前,不妨多花幾秒,重新看看這她,看清楚你眼中世界到底是甚麼,包括了甚麼,漏看了甚麼。 眼前的世界好細小,眼外的世界好浩大,不用急著厭倦想離開。提起腿來遠走多一點,張眼看多一點,自是別有天地的驚喜,原來匆匆一生真不夠。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2016-04-08

有時候,我們為了所愛的人,付出一切。旁人感慨或看不過眼時,總會這樣說:「該是前生欠了他,才會這樣為他掏心掏肺的。」 有時候,我們也會這樣想:「應是自己前生欠了他,不然怎麼會這麼委屈、難受和辛苦,還是捨不得放手,為他赴湯蹈火,死而後已?」 這種想法,好委屈啊。原來付出的背後是美麗的誤會,不過是不由自主,前生注定。是真情還是欠債,是情願還是無奈? 都是想多了。 為所愛的人付出是應該的,因為會快樂,就是這麼簡單。即使是前生欠了對方,也不是付出的原動力。反而入世的原因大致有兩個:一是出於愛,為了愛自會付出,不先問回報,也不計較太多,快樂就是回報。二是出於盲目,可能是害怕孤獨,借付出得到寄託;或者暗求母性的偉大,自製光環,說服自己含冤受苦也是愛:又或者是為感動對方,令對方內疚,對你虧欠,成功把對方留在你身邊。 付出不應該是因為欠了誰,動機複雜,私心太強,時間的印證和對方的反應會誠實地告訴你所付出的到底是否對方真正的需要,抑或不過是你自以為是,用自己的方式強加於別人身上的一廂情願或一己私慾? 有正面意義的付出,應該是懷著這種心情和心態:我付出,是有禮物要送給世界,令她更美麗。以送禮物的愛奉上是一份美意,不是債務。這樣的付出是開懷的,不是壓抑,沒有委屈,彼此都因而得到惠澤。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2016-04-01

有人相信因果,有人不。相信的人會說你現在遇上的一切都有前因,上天是公平的,一切都有果報,別抱怨。不相信的,或不相信絕對因果論的會爭拗說,你看壞人都享受著榮耀和福樂,好人都早死和受苦,好人無好報。相信的人回應說:果報不在此生,也在來世,一切自有最好的安排。 說實話,當噩運降臨時,多少人能堅定不移地信服這就是最好的安排?信因果需要智慧,智慧不靠為一切給個絕對的解釋而生,它更多是在無數的質疑中摸出新曙光的頓悟。別簡化道理,令你看不穿際遇背後影響著你的人生的深度。 譬如你有了孩子。你可相信你和孩子有4種緣:報恩、報怨、討債和還債。也可選擇相信孩子是禮物或者是牽絆,老是埋怨被拖垮了自由。 不如放下果報的想法,視緣分為生命的鏡子,助你看清你自己。譬如他死性不改,自我比天大,害己害人而不知也不管。魔性強,膽子小,所以逞強是他的保護衣。然後他生了一個兒子,兒子的脾性像透了他。每天看著兒子如同看著他自己。因為兒子出於自己血脈,足以成為他的致命傷。兒子原是來教訓頑劣的爸爸,催他省悟。 譬如她曾任性,以死相逼過伴侶,死不悔過。後來女兒長大了,也以同樣的方式要脅她。切身之痛後,她才知當初自己有多錯。 一物治一物。能修理頑劣的人通常都是他最看重的人。這不是因果生態,而是上天不願放棄你的慈悲。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2016-03-21

經常夜歸,留下貓兒獨守空房。回家,再累,鼻再敏感,也會讓貓爬上我的大腿咕咕,被佔有一段安靜的時光,和牠親密地在一起,讓他感到被愛被重視著,不只是回來確保牠有吃有喝廁所乾淨。會跟牠拉雜地亂扯話題,問牠今天做了甚麼,有沒有頑皮,窗前有沒有飛飛,前世是甚麼為何今世輪迴做了貓,明天你想吃甚麼? 貓不只是佔用了我的身體,還會在這滿足的被愛時刻不斷地嘀咕,不時抬頭索要撫摸,索要眼神的接觸,需要你望著牠說話,說令牠高興的話。這是親密和交流的索求,是哺乳類動物的特性,是需要你和他同在,還要有親密的五官接觸才滿意。抱過後,滿足了,牠會自己去玩。 伴侶之間,一旦感情變淡了,容易抗拒親密,逃避交流,覺得這很煩,對方要求太多。「回家已累透,我有正經事要做,又不是小孩子,幹嘛總是要陪你抱你看著你親吻你?」是這樣想的話,你已不再愛他了,也不懂得去愛。親密和交流是最基本的愛的表現。兩個人走到零交流時,應是分手的成熟時候了。  同在是愛的基礎,同在但欠缺親密交流的話,不過是低層次關係。別抱怨說「我都跟你在一起了,還要求甚麼呢?」當你覺得不懂得表達愛時,最基本要給對方的就是時間和擁抱,把他看在眼裡。每天為對方預留專注的10分鐘,和他交談、親抱、就是望著笑著甚麼都不說也是溫度。問自己,為何連這個都無法做到?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2016-03-18

愛一個人,愛到心甘情願給他最好的,傻到不問回報,耐心等待他從不解溫柔中成長,學會對你好,變細心。即使受了委屈,不被體諒,粗心到忘記你,忽略你,甚至持續地無知地不自覺地又再傷害你,只要他良心還在,明白你的用心,珍惜你的感情,願意為你重新再來,洗心革面,雖然不知道需要多少時間和能耐才看到曙光,但你還是會不計較他曾經的自大、不忠、錯誤和傷害,繼續對他好,對他不離不棄。 這樣去愛人,沒有對不對,好不好,你相信這樣是好,又沒有對自己構成壓抑、製造隱性心結或累積負能量的話,就去愛吧! 有人說,愛是盲目的。有人說,你愛上的人都是你前生的債主,今生來討債,還了再沒拖欠愛也完了。有人說,我們容易犯賤愛,專門找上自己原先最不接受的類型當伴侶。有人說,嘗過愛情而被奪走比從沒有機會愛過更殘忍,因為沒嘗過愛有多好的苦極有限,擁有過美好後而失去的才是不能回頭的極苦。有人說,你的愛人是用他的缺點來幫你修行的,學會、超越和放下愛後,下一世你便得道了。有人說(對,是我說的),愛只是入口,出口是更大的愛。 不管愛是前世註定還是今生自建,都應對它負責任,處理好關係。有也感激沒有也感恩,是福是禍當下難判斷。最慘不是失去或得不到愛,而是自命不幸,拒絕反省,怨天由人,不肯走出來,兇手不過是你自己。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2016-03-14

這邊廂,幾乎每天都有學生跳樓自殺的新聞。壓力大,受不了,了結吧。我相信,他們大多不是因為想不勞而獲或者不想捱苦的。只是在絕望當下,感覺沒出路,存在太虛無。不過更多的是,我們根本不清楚也不了解更不會明白為何他們寧願走上這條路。可能我們沒有走上並非因為比他們正常或健全,只是我們有另一種選擇而已,正如他們一樣。 那邊廂,公營醫院急症室每天上千等待被救者。他們都想繼續活下去,不想死。你可以說他們珍惜生命,但實際上可能因為相反,或者害怕死。又可能身體狀態不由自主,生來要受病痛之苦。說到底,我們和他們也許都難以判斷,到底身體病了是誰的責任,原因在哪。沒有一個醫生能確實告訴你,你的病因是甚麼,他們都只靠猜想和推斷,只有上帝才知道你為甚麼會病,病到何時,能活多少天。可能生死真有命,我們根本無選擇。 有人求生,有人求死,多少人在生死邊緣留守或徘徊?我們能做的,是在有生之時尋找愛,給予愛,多關心自己和身邊人,多想想別人。別等到人不在才茫然失落。感到被遺棄之苦,不只是選擇了斷生命者,更多可能是留下來的人。 是活著還是逝去,是選擇還是絕路,都是孤獨的個人體驗,沒有人能替你定斷或經歷。 也希望傳媒注意,專業指引已提出過度簡化報道死因,容易令處於類近情況的人模仿,間接製造連鎖輕生效應。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2016-03-11

伴侶曾經和別人曖昧,令你患上疑心病。嘗試過很多自療方法,難以堅持,常舊病復發,怎麼辦? 要調整疑心,需要多方面配合。一般的治療建議可能都單向地教你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強大自己,才能重建對關係的信任。這當然是正面的自療方向,但假如你在單方面努力調整自己時,對方並沒有雙向地改善自己的話,你的努力很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失敗感。 這樣說是有點掃興,不過我想指出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希望改善兩性關係,永遠是雙方面一起努力的,不可能只靠單方面的自我調整。很多尋找自愛的人其實都是很棒的,他們願意修補關係,修養自己,雖然不時會有反彈,舊病復發,但起碼已向前走出一步。   但這是極孤單的路。當另一方沒有積極地配合和行動的話,你對改善的成果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很容易勾起更大的負面情緒,最後對所付出的努力也全盤否定,同時也否定自己,覺得無論有多努力也不會改變局面,對方真的不夠愛自己。 只能說,先調整自己是必須的,但同時不要把這份努力跟你想達到的成果掛鈎。你要有勇氣接受一個可能的現實:即使自己變得更好了,對方也可能原地踏步。要先問:是這樣的話你會怎樣?當你能正面地回答時,你便不再以重建信任為自我改善的目的,而是重建自己的力量。 都說愛是一場修行,最終你得到的不是那個他,而是一個更穩定的自己。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愛在136.1》等。個人網站:www.blacksoblack.com

2016-03-07

那天跟女朋友聊天,她說她認識一位療愈師,畢生做替人善終的工作,理應能泰然面對死亡。可是,當自己的丈夫去世後,她卻崩潰了,幾年都未能走出喪夫之痛,無法運作。 這並不出奇。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對摯愛的死亡的傷感程度、對自身帶來的影響也因人而異。療傷的專業也許懂得教人處理傷痛、面對死亡,但輪到自己親身經歷時,又是另一回事。有人可以恰當地平靜,看得開放得下,處理好情緒,穩定下來,繼續活下去。可有人卻陷入絕境,情緒難以平伏,無法在失去摯愛後和自己共處每一刻,哪怕所有自療方法他都懂,都會做,都做了。 這不是誰的錯、方法好不好的問題。傷痛就是這種東西,你跟它再熟悉,再了解,也不及當它走進你生命的切實體驗,無法分享、被普遍化。沒有一個人的痛是相同的、可以比較的,正因為每個人對傷痛的身心反應,和過去曾經承擔過的傷痛歷史都不一樣。治療師若不去細心理解的話,便容易空談理論,沒有效果;若沒有留意自己的傷痛歷史的話,便容易對突發的傷痛難自已,放不下,哪怕你早已懂得療傷的道理。  這也說明了一個事實: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特的,傷痛難以被客觀地衡量輕重、預測其影響,所以再好的方法,也只能作參考,別人奏效不等同你有效。我們只能作好準備,在傷痛時保持穩定,借痛修行,照顧好自己,這是人生的功課。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2016-03-04

有些人是這樣幹活的:在街頭撿紙皮和鋁罐,通常是老人家。以現時一公斤紙皮可換7毛錢、 2個鋁罐可換1毛錢的回收市價算,有傳媒算過,一個阿婆要撿約7.1公斤紙皮或100個鋁罐才能買到一個價值5元的菠蘿包;撿約52.9公斤紙皮或740個鋁罐才能買到一碗魚蛋粉,想吃個一哥焗豬扒飯,需要撿到約61.4公斤紙皮或860個鋁罐。 是不是天方夜譚? 給你一天,你來試試看,可撿到多少紙皮或鋁罐,能買甚麼吃? 之前有中學生陪過婆婆一起撿呀撿,走過險象橫生的馬路邊,推著重重的紙皮,大半天才換回十多二十元,大吃一驚。夠買一餐還是半餐飯?你可以說,他們可以拿綜援,有扶貧政策,有社區中心專門幫助他們啊,應該不致吃不飽,穿不暖吧。別搬字過紙把聽聞的「福利」套在貧窮者身上。當你還看到寒冬下大批有需要人士住進避寒中心裡,可是當有心人帶了禦寒物資想進去轉贈時,被中心職員拒絕甚至報警要趕走他們時;當你每天還是看到馬路邊沿那些大紙皮手推車背後連身影都被掩蓋的瘦小老婆婆時,你會真的覺得,他們是得到照顧抑或是唾棄? 更不必多說,那許許多多一家幾口住進四呎樓底高的上層劏房裡,月租也要幾千元的家庭,為何他們還要捱貴租無公屋? 明明是病態,我們卻當作常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麻木不仁才是這個社會最深層的病。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那些在愛中受的傷,都是修行》等。個人Facebook專頁:素黑(Su Hei)

/136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