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醒來,六點半,還早,再睡會兒吧。哎呀,不行,今天是星期一!趕快起床,跟頭髮、廁所、皮包混戰一場,找不到要找的鞋,明明放在第三排,天煩死了,為甚麼又是星期一!回到公司,失魂落魄,大堆工作擺在眼前,大堆會議趕著要開,大堆老闆要服侍看面色。你心裡祈禱,時間趕快同周末快來吧。 相信大部分上班族對星期一都懷著抗拒和厭倦的心態。原來上班真是無奈透,不僅是星期一的問題,其實你每天都害怕上班,遇上鬧情緒的日子會像孩子一樣想逃學,出現「不如請假吧」的幻聽。 星期一這日子的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情。你要調校的是心情。試試這樣想:星期一只是星期日的後一天,也是星期二的前一天,或者說,只是一個數數字的遊戲和習慣,你跟著日子數是沉悶的機械式活動,久而久之,人會盲目,老化,變得害怕,因為重複是衰老最大的特徵。 你可不想每星期老一次,每個月老4次,每年老52次吧。你其實可以這樣自療:星期一是大掃除日,把過去幾天的懶散和成績重整一次,像例行家居清潔一樣,是每周的運動日,有助減肥瘦身,排毒去脂,所以要早點起來,積極向自己說聲YES,而不是對它說不。你不用向日子交代,你只向自己問好就行了。 星期一一起來,不妨播勁歌跳5分鐘熱舞,分散負面心情的慣性。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好好愛自己》等。個人網站:www.blacksoblack.com
處理過很多個案,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的問題是過去的情傷,目前的際遇,現任戀人的無能等。也有人把自己頹廢的人生歸咎於童年不快,沒有得到家人應給的愛,對父母甚至現在的戀人抱著相同的要求:你們應如何如何對我好,應怎樣怎樣做個好父母,好戀人,明白我的感受,滿足我的要求,做到三百分的水平。 這些要求和不滿,才是痛苦的源頭。 剛結束的情緒管理自療課裡,我讓同學們有機會面對自己的壓抑和心結,大家才赫然發現,問題的締結,原來在自己放不下對父母和原生家庭的不滿,把問題轉化到愛情、婚姻、人際關係或工作的不滿上。而這不滿的核心源頭,竟然是自己的霸道和貪念。最不懂得愛的原來是自己,最自私的人也是自己。一直在要求、埋怨、不滿的,也是這個自以為是受害者的自己。怪家人和戀人沒有體諒自己,可自己卻從沒倒過來感受對方,了解和體恤對方真正的感受和需要。怪對方做得不夠好,卻沒有了解對方的能力和限制,是否真有條件做到你的要求,你的要求是否合情合理,是否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能力去評價。若把這些要求反過來要求你,要你先做到,做好時,你會馬上發現,原來自己根本做不到。你的要求,你所受的傷害,大部分都是好高騖遠,縱容自己,強迫別人和自製受傷的結果,怪不了誰。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好好愛自己》等。個人網站:www.blacksoblack.com
K的女友嫌他無出息,賺錢不夠她多,雖然他對她很體貼,很愛她。他被負面催眠,自覺沒成就,留不住女友。其實問題不在他處,只是他倆的價值觀並不相配。女友希望改變他滿足她自己,她的不滿,其實跟他的成就沒關係。事實上,他敬業樂業,待人好,心性善良,有責任心。女友嫌他沒功名成就,卻沒有整體地發掘一個男人的好。是她錯過了一個好男人,不懂得欣賞男人真正的成就。 男人的成就到底是甚麼?照顧好自己和所愛的人,讓人安心依靠,夠了不起嗎?想起我爸爸,他自幼家貧,一張床位住一家幾口,勤奮踏實地做個中級公僕,白手興家,把一生默默奉獻給家人和社會。寂寂無名,沒有天才智商,沒有明星俊臉,沒有出眾口才,沒有社交手腕,甚至像一般男人一樣不擅表達,不懂炒股賺快錢,但從沒惹麻煩,卻給家人溫飽和照顧,隨時為別人付出。退休後勤於運動,調養身體,不希望給子女添負擔,還照應親人,疼愛孫兒,笑臉慈祥。平凡男人非凡的成就,他的愛很偉大。 也想起另一個男人。他積極鍛鍊身體,咪著笑眼說:「還不練好身體,將來老了怎能照顧好妻女?」他是本報的社長。像我爸一樣,他最大的成就相信不是辦報,而是胸懷對家人具體的愛。男人的成就不是事業、名利或資產,而是沒有忘記溫情,放下自我。
經常被問:我找不到自己喜歡做的事,試過很多不同的事,就是提不起興趣持續下去,感到生命空虛,了無生趣,該怎麼辦? 我們總覺得,人生應有一些光采和明確目標或喜好,才算是沒白過。這也許是人類把自己和其他生物劃清界線最失敗的想法。實在沒必要。 找不到最喜歡做的事,未必是你出了問題,不過是你找錯了目標,原因是你並不了解自己的個人特質。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擅長,反應特別好的人格模態。你需要找到自己的模態,是動態型?靜態?聽覺強,視覺強?然後在強的一方面進取,嘗試相關的活動,這樣便找對了入口。 我們無需要找到一生最熱衷的喜好,反正活得是否充實和自在,並不取決於你是否正在做最喜歡的事,找到最愛的人和活動,而在乎你活著的這一刻,是否感到放鬆、享受和自足。假如你的身體堵塞了,壓抑著悶氣,煩躁不安,即使做著很有意義,很喜歡的事,也感受不到自在,充滿憂心,感到欠缺。 放下要找到最喜歡的事、做人的意義這些複雜的包袱。最自在的事情,原來不外是有幸能閑著,放飛自己,甚麼都不做,懶著,走神,出走,讓腦袋呆上無意識無記憶的時光,那怕只是幾分鐘,也是天大的福分。這時候的身心狀態才是最整合和健全的,回到壓力和負擔的零點,超越喜歡不喜歡,享受無重的生命。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好好愛自己》等。個人網站:www.blacksoblack.com
上月在《am730》的女性講座上,有觀眾說她夫妻倆為女兒計劃將來,決定她一人留港繼續工作,買樓鋪後路,丈夫則帶女兒移民外地。這是她不情願,但也是為家人最好安排。被迫和家人分離,感到很無奈,壓力很大。 如何疏解困局呢?我們可以質疑為何要她承擔分離,而不是丈夫。我們也可以教她和丈夫再商量,爭取一起去,總有其他辦法的。甚至可以開導她,讓她多結交朋友,把專注力放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購物、美容上,別為了記掛親人而一人獨憔悴。 其實每個人都會遇上類似的經驗,當所有可能性都想過了,似乎還是目前的方案、計劃和決定最可行,好處最多,傷害最少時,你別無選擇,感到困局,該怎樣面對? 當無法改變定局時,我們還能改變自己。接受現實,別停留在目前無法改變的困局裡滋生負面情緒。積極地為已計劃的做最好的安排,更重要是懂得轉化情感需要。光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不夠的,女人需要分享愛,照顧所愛。親人不在身邊時,可以把愛付出的母性本能轉化,投向照顧其他孩子,或有需要的人。這對已為人母的女性而言很具體也很重要。這不只是為做善事,或打發孤獨的時間,而是更正面地把需要發放的女性能量抒發出來,讓愛的能量持續無間地運作,這能有效地轉化壓抑的情感,避免埋在心裡,久鬱成疾。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好好愛自己》等。個人網站:www.blacksoblack.com
也許,你曾為一個人,甘願做不情願的,最傻的,別人不容的,不諒解的事,做自己也覺得訝異的事,可能甚至是不道德的,違背良心的,委屈受辱的苦事。事情可能不是他要求你做的,他並不知情,你甚至也不很清楚,到底這樣做他是否喜歡或真正需要。 最後,或因面臨分開,或者你已受不了,告訴他你曾為他所做的一切,他卻不領情,甚至不悅你的所為,埋怨你不應做那些,自討苦吃。你滿心鬱結,受盡委屈,深感傷害地爆發一句:「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就是這個想法,既害死自己,也累死別人。 為別人所做的一切,說白了,其實也是為自己。感到非做不可的事,不管你是否喜歡做,也是你選擇的結果。別把自己的意願和選擇推向別人,責任是自己的,你應有承擔後果的預備,才決定做任何事情,包括目的是為了別人。 為別人做的事其實是指甚麼?是為討好別人,希望別人領情,感謝你,還是無條件地為對方做,雖然並不很確定是否真的對他好?負責任是關鍵,而非你的感受。要知道,對方也可以很無辜,白白被迫領情,可能怕你受傷而被迫接受和承擔後果。最終,到底誰害到誰,有沒有人得著? 別把私心變成奉獻,也別把付出看得太偉大。你所做的,多半不過是為服侍自己的慾望。有一種奴性和貪念,叫做付出。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好好愛自己》等。個人網站:www.blacksoblack.com
其實一行禪師每次來香港,演講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就是讓大家活在當下的呼吸和步伐中,感受生命氣息和身體的具體存在。這位世界級的佛教大師,跟一般大師不一樣,他,更像一個母親,很少大道理,沒甚麼比吸好一口氣,吃好一口飯,走好一步路更真實,從最微細的事情開始做好它,這就是道了。就這麼簡單。簡單到令追求複雜的自療和靜心方法者質疑甚至瞧不起,實在值得我們多反省。 他還有另一個重點,就是教我們如何去愛人。他每次都說這個最簡單的愛情道理:當妳愛一個人,妳能給予對方最珍貴的禮物不是甚麼,而是妳的存在。若妳不在那裡,常常出差或忙別的,妳怎能去愛身邊這個人?在愛人身邊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即使不在,妳也可用其他通訊方式讓他知道妳在記掛他,與他同在。在,也講質素,是一種修習,妳要將心和身體放在當下,修煉成像微觀行走和吸呼一樣,完完全全的存在於此時此地,妳才算真正地存在,變得敏感細膩,能感知妳愛的人內心真正的需要,看進他的眼睛裡,告訴他,親愛的,我在這兒啊。在妳能真正地此時此地活著時,妳才有能力去愛一個人。經常不在的人,如何能去愛?別人感受的只是妳永遠離開的虛無。愛人需要的,是妳的存在。被愛的意思,就是被覺察到妳的在。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好好愛自己》等。個人網站:www.blacksoblack.com
太多人老是把孤獨感和寂寞感混淆,產生負面的感覺和想法,覺得孤獨是不幸的。這反映了大家對生命的不認識。孤獨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生命本身就是孤獨的,沒有甚麼好或不好。身邊即使有人陪伴,你也是孤獨的,因為我們的內心無法跟別人打通,只能獨自承擔和接受發生在我們內外的一切。孤獨就像呼吸一樣,是我們獨自完成的。我們要面對的難題,應是寂寞感。寂寞感是否定自己,不愛自己,逃避現實的人才特別厲害的。依賴、貪戀、佔有慾強、感覺負面的人,都害怕寂寞。愛自己的人不怕寂寞,因為你很富有,沒有缺失。心靈富有的人沒有寂寞問題。自足就是一切。 有人告訴我,他挺愛自己的,但還是覺得寂寞,即使做義工,還是覺得寂寞。最大的困擾,是還沒找到愛自己的人。有女人甚至告訴我,人生最大的遺憾是缺一個男人愛自己。人覺得不夠滿足,以為有個伴侶會好一點。但注意,這只是想法,不是實際上能讓你心安滿足的條件。你活在想法裡,想像有伴侶應更好,但現實可能是,有伴侶讓你更不安,假如感情無法達至和諧共振的話,而共振,需要緣份。 自愛就是學習自足。不自足的人,身邊即使有伴侶也感到不安全,害怕失去,有和沒有,你也寂寞難耐。等待被愛的人,永遠活在焦慮和擔憂中。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相信不少女人看到,一定心裡鼓掌大讚問得好,很想知道答案。身邊有男伴的,大概十居其八都曾暗裡問過這問題。鼓起勇氣向男伴質詢後,答案也沒能讓妳接受吧。要麼他曖昧不正面回答,要麼他隨便給妳一個理由,例如,哦!忘了,或者,是嗎?或者,沉默。曾有男人甚至提出環保論,解釋不沖廁的原因為慳水,等累積多一點污物才沖廁更愛地球。或者,為省水費。 總之,這些理由,沒辦法讓正常的女人接受。 愛清潔不是女人的專利,有男人比女人更愛乾淨,甚至有潔僻,令粗枝大葉的女伴感到共同生活的壓力,也有為此而分手收場的個案。但男人不愛沖廁比率實在比女人高,秘密到底是甚麼? 這跟男人的原始野性本能有關。男人在進化的基因影響下,因為沒有生理上需要負擔生育和撫育的職能,細胞特性也傾向往外跑,崇尚自由,對身體沒避忌,像小孩時期一樣,沒有骯髒的概念,一切回歸自然。長大後,還眷戀兒時對髒物好奇的天性,視排便和性一樣,最自然不過。再加上,男人放尿時,其實是變相的輕度射精,怎樣說也是一種快感。沒必要馬上把還帶著體溫的爽事沖走,留著也是溫馨印記,呵,男人也有溫情的一面。當然更現實的理由,可能不過是可以懶就懶,爽完便走。這種動物性的豪爽,女人大概一生也不會懂。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好好愛自己》等。個人網站:www.blacksoblack.com
她對自己的脾氣甚為不滿,快要把身邊愛她的人趕跑了,怒氣沒有為自己帶來任何好處,只有不斷加深自己和別人的傷口。她希望徹底改善自己,說可以付出任何代價。她大概像很多勇敢的自療者一樣,準備孤注一擲,付出最多的時間、耐性、金錢,願意做你叫他做的事。 我只叫她先做一件事:先接受自己的脾氣,不管自己喜歡不喜歡。 她瞪大眼睛看著我,不,我可以做任何事,除了接受自己,所以才學習自療啊。我說,自療的首要條件沒甚麼,就是先接受自己,然後才談方法。這是關鍵,因為,假如你只想剷除不想見到的惡,你將把所有能量花在處理惡上,幻想治療是艱苦的磨練,準備付出更壯烈更苦的方式消除痛苦,忘記注入正能量。 因為不喜歡所以不接受只是感情用事,不是正理性的治療取向。自療是漫長的路,你活過多少年,便積累多少年的病和痛,缺乏梳理便成疾,壞情緒,自傷傷人。決心更新自己是勇敢的,但更大的勇氣,是先接受好歹的自己,擁抱生命給身體的一切。這個肯定很重要,因為它直接給身體細胞最正氣不過的訊息:我沒有錯,沒有不好,我只是需要調校,學習管理好自己。愛比藥更有效。身體長期被自我否定或忽略才生病,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讓身體得到被愛的滋潤,不再和自己對抗,療愈才可成為可能。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好好愛自己》等。個人網站:www.blacksoblack.com
和B做了一次自療諮詢。她原是個脾氣差勁,要求男朋友遷就她的大女人。結果戀上了另一個男人,把舊的甩了。新男友身邊有大把女生,她焦慮不安了,努力遷就他,為他改變自己的作息生活,把自己搞得更累。她說:「風水輪流轉,和他一起後身體更差了,痘痘長滿臉。我是否應離開他?」 要幫助自己,需要先從改善自身開始,而非把重點放在自己和別人的關係或感情緣份上。有人會告訴你,你問心,隨感覺決定就是了。或教你分析關係利害,衡量是否值得去或留。我卻先了解她的體質和作息,早餐吃甚麼,晚上幾點睡,睡前多做甚麼,夜半會不會醒來如廁,平時用甚麼護膚霜,吃淺綠還是深綠色菜,咖啡放哪種糖,冷飲還是熱飲,零食愛甜還是鹹,大便次數和質量等等,然後問她有甚麼夢想。最後通過音叉治療整她的正負能量,她首次感到回歸自己了,學會愛自己原來是那麼具體,而且需要非常細心,細緻地關愛自己每刻的作息。臨走前她說:「現在終於明白妳書上說自愛要從心出發是指甚麼了,以前我誤以為是指回到感覺上去,現在才知心是那麼具體的,需要先定後靜的層次。」 感覺是真也是假,大多是主觀或集體認同影響下的產物,並非能依賴的本能訊息。細心、細緻,才能看到自己怎樣活,到底真正需要甚麼,甚麼對自己最好。
用愛來做的菜,永遠是最好味的。記起中秋節一家到酒樓吃飯,我吃素,家人特意點了一個齋煲給我。天,難吃,菜還滲出水,南乳沒入味,竟能端出來見客人。我對身旁的媽媽說,都是妳煮的齋最好味。媽媽煮的菜很多都讓我懷念,那怕只不過一碟最平凡不過的炒麵。爸爸很幸福,五十年來吃著媽媽用心煮的菜,吵架也好,甜蜜也好,風雨不改也煮給他吃,這份愛,平凡也非凡。 看Now 100台最後一集Cooking媽嫲,很感動。節目邀請各集的媽媽各自帶一道菜和家人來一起分享。問大家最好味的菜是甚麼,有人答是媽媽用心煮的菜。問最想吃的菜是甚麼,有人答是回家吃飯。天下再好味的菜,不是親愛的人用心煮,也不過是飽口慾的剎那滿足,親人煮的菜,卻能觸動心坎,窩暖一輩子。 我十一月開的自療課程,其中一天就是在一位煮吃媽媽的私人果園裡。她是伊朗裔婆婆,也是私房菜廚師,喜歡和別人分享她對土地、大自然、身體和世界和平的熱情。她說:「你能想像,當初我和丈夫是怎樣逐塊磚鋪蓋,把原來是雞棚的房子變成現在這樣子嗎?愛能改變,能治愈。因為愛,一切成為可能。」我讓她為課程設計有機露天私房菜午餐,讓大家享受她的愛心廚藝和熱情歡笑。這樣吃,這樣去分享愛,才是最有意思的人生課程。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好好愛自己》等。個人網站:www.blacksoblack.com
上月在國內演講時,在場的女觀眾誰都在討論杜拉拉。原來,杜拉拉早已成為國內OL的神聖「現象」。現象,由─本談─個平凡沒背景的女孩在職場升職的經歷開始,小說一賣便是二百多萬本。徐靜蕾一貫強勢作風,自編自導自演,拍成電影《杜拉拉升職記》,剛在香港上映。 關於OL實況的電視劇和電影,永恆地有市場,但是否高水平的製作,有沒有代表性,讓營營役役的白領女生認同和代入,締造OL代言人的性別象徵,在今天的電影市場裡,難以單靠明星效應或投資金額論成功,還得讀出OL需要釋放的心理壓抑:到底,杜拉拉為多少平凡的國內女生說出她們想說的話?甚至替她們爭口氣?《杜》其實是典型的啟蒙小說模式:道出一個女孩的成長簡史,在職場如何學習面對靠實力還是鬥爭才能上位的挑戰,最終靠自己取得成就和認同,學會作為一個女人尋找個人成就的硬道理。 港女跟國內OL的代入感可不一樣。靠自己爭取升職的經歷,對港女而言早已毫不新鮮,不過電影為何還受關注?有女朋友告訴我,以前晚晚追看無綫的OL劇,為的是第二天回公司能和女同事有共同話題,能有效地維繫小圈子的凝聚力。杜拉拉的成功,是讓OL終於有機會把孤獨的內心經歷變成眾人話題,受名人認可。原來港女不怕沒升職沒地位,只怕不被認同的寂寞。
我11月開的課程,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在全黑裡聆聽最真實的內心,強化正能量。絕對全黑的場地在香港不容易找,負責任的消防條例,讓很多場地無法做到全黑。所以一直難在香港讓大家體驗我的黑洞治療。 直至認識莊陳有。他是「黑暗中對話」的中堅分子。「黑」是源自德國的社會企業,讓視障人士領航全黑之旅,為正常視力者打開眼睛以外的官感,在全黑的真實場景裡生活70分鐘,通過體驗「不能看」的世界,重新發現「可看見」的慣性盲點。 莊說,素黑妳來看看我們的場地,一起做一點有質素的事。我去了,「黑」的董事經理張瑞霖高興地跟我見面。他原是商人,現在全力發展社會企業,無我地賣力,兩年前把「黑」引進香港。他殷切地對我說:「商人要賺錢,賺了要回饋社會才是商人的良心。」很高興能遇上真誠善心的好人。在社會企業場地開課,同時是讓更多人認識和支持他們做的事,希望學員重視的不只是課程的內容,還可張看包容它的容器,這是我做治療、寫作和開課的理想:推動生命教育。 「黑暗中對話」至今已擴展至全球超過26個國家及150個城市,他們的使命包括促進傷健共融和溝通,為視障人士提供具尊嚴的工作,提高公眾包容,縮窄殘疾社群和主流社會之間的鴻溝。網址:www.dialogue-in-the-dark.hk 素黑: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好好愛自己》等。個人網站:www.blacksoblack.com
大部分情緒失調問題,都是心結、思慮、執著,和作息混亂等內外因素混雜的結果,可以通過內外整合的自療方法得以改善。 11月開辦的「情緒管理整合自療」課,將教授覺知情緒源頭,學習及時冷靜定心,轉化負能量的竅門,並重檢影響情緒治療效果最根本,但常被忽視的作息生活,培養「放鬆、放懶、放下、放飛」,和「行好、吃好、睡好、安好」的「四放四好」樂活情操,體驗釋放壓力,平衡情緒,愉悅和平的身心狀態。 改善情緒要有具體高效的方法。 我將教大家實用情緒急救呼吸法,並運用針對情緒失調之獨特音叉波頻,在身體不同情緒能量穴位,產生治療振頻,調和情緒,有效清理負面磁場,體驗放鬆和內心和平。 在角色排列個案治療示範中,體驗情緒能量轉化,針對處理脾氣、憤怒、傷痛等情緒失衡問題。 更重要是,教大家作息管理,重新檢視既有生活、思想慣性和情緒模式,教授回歸生活作息本身的基本自我管理,重整過去,享受當下,達到「行好,吃好,睡好,安好」之基本樂活人生。還會講解兩性的情緒差異特性,及其先天和後天原因,學習接納、體諒、面對和處理方法。 課程適合患有情緒導致生理病症,如失眠、便秘、心悸、腸胃病者,長期焦慮、緊張、不安、自卑、抑鬱、壞脾氣,及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人士修讀。查詢:[email protected] 素黑: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好好愛自己》等。個人網站:www.blacksoblack.co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